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识人民币案例分析

认识人民币案例分析

认识人民币案例分析
认识人民币案例分析

《认识人民币》——案例分析

雨花台区实验小学赵静

导入部分:本节课以讲故事开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故事中每个小动物需要不同物品,引发怎么样去解决?发钱就可以去买自己要的东西。提到中国用的钱是人民币,过渡十分的自然。最终揭示课题我们今天来认识人民币。

新授部分:开始让学生自己通过活动摸一摸,看一看来认识人民币元、角、分外部特征,给学生感性认识。接着过渡到抽象的认识,学习如何写元、角、分以及它们之间进率。接着通过比较小猪与小狗钱的多少来认识元与角的进率。1元=10角,其实他们得的钱一样多。小马和小猴子都得了1元钱,但里面装得分别是2张5角和5张2角,从而知道一张1元可以换2张5角或5张2角。使学生知道如何去换钱,也巩固了1元等与10角。通过学习了1元等于10角,直接推出1角等于10分。

通过学习元、角、分中间引入一段歌曲我的《马路边拣到一分钱》,调节学生学习情趣。之后通过人民币的不同用法。通过存钱学习计算一共有多少钱和买东西怎么付钱、找钱。在付钱买东西这个环节,在学生活动这个环节之前老师示范一次付钱买东西过程,并提出相关活动要求,便于学生能够做好买东西的游戏。

本节课一个故事贯穿全场,教学设计很独特。学生在听故事情境下认识了人民币和换钱、付钱、找钱。每个环节都与故事情节相关,十分流畅。同时教师的语言很有亲和力,教态十分自然。从学生来看,学生有动手摸钱,直观认识人民币。也有通过游戏亲身经历付钱、找钱的过程。总的来说这节课很成功。

《认识人民币》一课的体会

南京市雨花台小学朱莉莉

日前看了丁爱平老师上的一节《人民币的认识》一节内容,主要是小额人民币的认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关于人民币,学生应该有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特别是在现如今经济比较发达的城镇学生关于钱的经验是比较丰富的。运用学生熟知的生活材料来上数学课,其主要特点在于能够比较好的展现思维过程。从丁老师的教学设计来看教师也力求体现这一点,整节课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一直在主动思考与认知,最后很好的完成了预定的目标。特别是以下几点记忆犹新:

一、有趣的情境

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她利用课件引出动物的争论,紧接着在观看完课件后立即引发矛盾冲突,同时让学生自主的说出教学的中心:钱(人民币)。这个设计我是很欣赏的,首先情境有趣学生便有了兴趣,其次有了冲突孩子才会自觉的产生认识的需要,也只有孩子自

身有了这种学习的需求,后面的教学才可能被孩子积极主动的认知,可以说这是开了一个好头。俗话说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二、有效的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课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点之一便是严谨的思维逻辑:包括观察、抽象、概括等思维环节。本节课老师利用概念“混淆”比对帮助孩子建立了人民币常识的概念。在完成第一个目标后丁老师有利用1角、1角的叠加,使学生得出1元=10角这个概念公式,进一步认识了人民币的两个单位。在明确了基本单位以及单位间的进率关系后开展了一个以班级为主体的学生活动——用不同的单位金额进行组合,目的在于加深对各个单位的认识。在轻松活跃的活动中,各种不同的组合方法展示了孩子主动思维的结果。在建立了单位概念后,教师没有仅限于书本知识,为了加深孩子的印象提高孩子学以致用的能力,教师还设计了第二个学生活动,模拟的交易市场,让学生在现实的买卖过程中又加深了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是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中教师精心安排的两个合作活动正是体现了这一精神,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三、有心的感受

人民币是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密不可离的事物,学生定会有许多不同的表达,因此课中教师很注意充分的让学生表达,也是这节课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充分的活动加上充分的表达也充分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调动的学生积极的精神状态。普普通通的数学问题使得数学课有了生活式的数学味,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的自己独特的数学感受。

纸上谈兵,对这节课我从未教学过,听完之后受益匪浅,但也有一点疑惑:对于本节课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人民币的表面特征、单位、进率等,都已经是学生的生活经验了,应该不存在理解问题,那么可否设法把学生的注意了集中在思维过程的展现上来。例如挖掘生活素材的数学味,引导学生发现一些问题——为什么只有1角、2角和5角,1元、2元和5元,怎么没有3角、4元之类的呢?因为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熟知人民币了,没有新鲜感了,这一问题的呈现对学生来说也许是新奇的,他们也许会想:啊,原来这里还有这么多学问那!如果学生有了这种感受,可能会有不一般的数学课呢。平时的教学中常会遇到这样的教学内容,学生总是打不起学习的精神来所以就常思考怎样调动学生的兴趣,因为有了兴趣一切教学才显得有效、高效的多。想法很不成熟,更不知道真正实施起来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效果,有机会我会去尝试尝试的。

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案例分析

南京市共青团路小学徐婷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让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习解决一些和购物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认识单位是角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教学难点:理解元、角间的进率关系及互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用课堂储蓄罐来存入你这节课的好习惯。

[评]课堂储蓄罐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上课伊始就跟学生强调习惯的重要性,这是我们青年教师要学习的地方。

2,猜谜语(眼睛,钱)

[评] “买书买笔买玩具,都要用到它”学生一下子就能联想到今天的主题——钱

3,课件播放故事,老师讲解

小动物为发什么奖励而争论,小猴要一大筐桃子,小兔要萝卜,小猫要鱼,小狗要骨头……大象爷爷为难了,这可怎么办呀?

[评]老师的声音甜美,老师把难题抛向学生,让学生想到用钱,又切合了今天的主题,所以说故事的导入非常贴切。

4,师:哪些地方要用钱?咱们中国人用的钱叫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新授

(一)认识人民币

1、你认识人民币吗?如果你认识,向同座介绍介绍。

[评]教师先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让学生用自己生活经验来谈。同时教师能深入到学生当中去现场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2,认识1元纸币。请学生当小老师来介绍。“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板书:元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吗?要怎样爱护人民币?

[评]教师能结合国徽进行思想教育,让数学课渗透爱国思想。

3,区分一元纸币与硬币

4,区分1元与1角的纸币板书:角

[评]教师故意把1角说成是一元,用错的例子帮助学生建立更清晰的数学概念。

5,出示其他面值人民币让学生辨认:有贰分,伍分,一分,5角,2角,1角

(二)教学进率

1,故事继续(小猪和小狗每人都得到了一个红包,小猪很得意,它有好多张。小狗哭了,只有一张)

小朋友们帮小狗看一看,揭示1元=10角(读一读),安慰小狗。

[评]教师在出示1元的时候故意先露出一角,让学生在心里猜一猜,符合儿童好奇的心理特征,上课也不会太单调。设计了让学生去安慰小狗的环节,既加深了学生对刚学的进率的认识,又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了关爱他人的思想教育。

2.小马也得到了一元。(出示信封)里面的纸币是相同的,抽一张认认。(是5角)

师:猜猜小马的信封里有几张5角呢?都说有2张,为什么呢?

师全部抽出确认。师:10角就是1元

3,小猴子也得到了一元钱,(出示信封)里面的纸币是相同的,有几张2角呢?为什么?师全部抽出确认。

[评]教师在让学生猜纸币的张数时,注意强调了“都是相同的纸币”。在教师抽的时候学生能自觉的数2角,4角……,说明学生都融入了课堂教学中。而1元能换几张5角钱,几张2角钱,在教学中是一个难点,教师用化难为易的方法,一张一张的加,让学生用最简单的方法学会。

4,小练习:1元 =()角

2元 =()角

10角=()元

40角=()元

5,师板书:1角=10分(读一读)

课中操,表演唱《一分钱》

[评] 我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也和丁老师一样让学生唱一唱《一分钱》的歌,结果班上只有一个小朋友能完整的唱下来,但是像这样形式新颖的歌小朋友都特别喜欢,在传唱中也增强了节约用钱的意识。更重要的是在课堂教学进行了20分钟的时候,唱一唱,动一动,缓解了学生的学习疲劳,再一次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后面教学中的有意注意。三,巩固练习

小动物们有钱了,那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1,小狗——存银行(书本第70页第2题),

第一次存了两张,一共几角?

第二次存了三张,一共几元几角?

2,小猪——去超市

①棒棒糖5角钱一个,可以怎么付?(同桌讨论)

在桌上摆5角钱

[评]练习的连串有新意,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提高学习的兴趣。

②文具小柜台。本子的价格没有贴上去,小朋友猜一猜要多少钱?

一元钱可以买哪几件物品?帮老师出主意。

想买三样物品,一元钱够不够?

③学做小买卖

老师来买东西,学生做营业员?

给多少钱?该找多少钱?四人小组活动

[评]老师提的购物要求“四人小组活动,文明购物,相互交流”,既教育了学生买东西要讲文明,而且对活动的参与度提出要求,体现了人人参与的备课思想。同时老师还在巡视中纠正了学生的口语现象“一毛钱”。

四、总结延伸

1.故事结局:小猪大吃大喝,把钱花光在哭呢!小兔把钱存进储蓄罐舍不得用,每天都要数一数。小猴攒了一笔钱,开了一家玩具店,生意红火,还帮助有困难的小动物。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呢?回去把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2.你还有什么问题?

[总评]这节课上得非常成功,学习了之后,我收益匪浅,可以说是我做为青年教师成长的又一块指路牌。在整节课中,老师始终贯彻了三个要素:童心,童趣,童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能以一颗儿童的心来备教材,比如一开始的故事导入,如何分奖励,到后面的安慰伤心的小狗,故事的结局,让我感觉整节课非常完整,就像是一个大姐姐在讲故事,很轻松。但是该训练的,该让学生掌握的,教师一点都不含糊,可以说训练的非常到位。在童趣上,教师设计了让学生在桌子上摆5角钱,让学生自己动手试一试,还有让学生当小营业员和小顾客,都让孩子感觉不到是在做数学练习,而且把数学和生活联系得特别紧密。在童知上,教师充分考虑了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从低起点入手,慢慢过渡到较难的题目。而且教师能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先让学生自己介绍认识的人民币,说说辨认的方法,可以说是很尊重学生的思维水平。另外教师上课不急不躁,成竹在胸的气魄也值得我学习。

【问题与困惑】

这次教学除了许多的体验和收获以外,还留给我了一些问题与困惑:

1、数学课堂延伸到课外需要家庭的支持,教师如何有效引导家长发挥的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