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备战中考化学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综合题试题附答案

备战中考化学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综合题试题附答案

备战中考化学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综合题试题附答案
备战中考化学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综合题试题附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

1.向一定量氯化钙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反应过程中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对该图像的分析如下:

①OP 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322=Na CO +CaCl aCO +2l C NaC ↓

②E 、F 点溶液的pH 相同

③O 点溶液和G 点溶液的离子种类一样多

④与盐酸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和与氯化钙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相等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答案】C

【解析】

【分析】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

【详解】

①向一定量氯化钙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先发生的是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反应,稀盐酸反应完后,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故OP 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3222HCl+Na CO 2NaCl+H O+CO =↑,故①不正确;

②E 点溶液中盐酸与加入的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钠,氯化钠和氯化钙溶液都呈中性,F 点溶液中加入的碳酸钠与氯化钙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溶液呈中性,故②正确;

③O 点溶液中的离子有H +、Cl -、Ca 2+三种,G 点溶液中有Cl -、Na +和CO 32-三种离子,两点溶液中的离子种类一样多,故③正确;

④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2.2 g 二氧化碳,根据化学方程式

2322Na CO +2HCl=2NaCl+H O+CO ↑,生成2.2g 的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钠的质量为5.3 g ,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5.0 g 碳酸钙,根据化学方程式

2233=CaCl +Na CO CaCO +2NaCl ↓,生成5.0g 的碳酸钙,需要碳酸钠的质量为5.3g ,

与盐酸反应的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和与氯化钙反应的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故④正确。

故选C。

2.下列所示的图象能反映相对应实验的是

A.向pH=12的Ca(OH)2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B.向碳酸氢钠固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C.在40℃,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水分至有晶体析出

D.将足量的金属镁片和锌片分别和等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混合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pH=12的Ca(OH)2中不断加水,稀释Ca(OH)2,使碱性减弱,PH不断减小,但不可能会小于7,故A错误,

B、向碳酸氢钠固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故随着反应的进行,产生的气体质量不断增大,故B正确,

C、在40℃,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水分至有晶体析出,由于温度不变,故同温下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C错误,

D、将足量的金属镁片和锌片分别和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混合,产生氢气的氢元素全部来自酸,故当消耗的稀硫酸质量相等时,产生的氢气也相等,故D错误,故选B。

【点睛】

解答图像类的题目抓住“三点一走势”,即首先看清楚横、纵坐标各表示的量,然后从起始点、转折点、终点还有量的变化趋势来进行分析解答。

3.向含有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x轴表示滴入的Na2CO3溶液的质量,y轴表示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其中表示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的点是()

A.a点

B.b点

C.c点

D.o点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向含有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加入的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等盐酸完全消耗,才开始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沉淀到达最高点说明已经反应结束。

A、a点表示碳酸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有氯化钠和氯化钙两种,不符合题意;

B、b点表示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有氯化钠一种,符合题意;

C、c点表示碳酸钠溶液过量,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有氯化钠和碳酸钠,不符合题意;

D、o点时,没有加入碳酸钠溶液,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有CaCl2和HCl,不符合题意。故选B。

4.向某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点时,溶液pH>7

B .c 点时,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C .b 点时,溶液质量比原混合溶液质量小

D .d 点时,整个反应过程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8g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向某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先后发生的反应分别是:NaOH+HCl=NaCl+H 2O ,MgCl 2+2NaOH=Mg(OH)2↓+2NaCl ,a 点时,盐酸没有完全反应,溶液显酸性,pH <7,故A 错误;

B. c 点时,是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溶液中含有氯化镁和生成的氯化钠两种溶质,故B 正确;

C. b 点时,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反应,因为反应中无气体、沉淀生成,所以溶液质量大于原混合溶液质量,故C 错误;

D. d 点时,生成了8g 氢氧化镁沉淀,设与氯化镁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

22()MgCl +2NaOH =Mg OH +28058

NaC g

l

5.8x ↓ 8058 5.8x g

=,解得x =8g 整个反应过程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包括与盐酸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与氯化镁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所以整个反应过程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8g ,故D 错误。 故选B 。

【点睛】

能从图像中获取正确的化学信息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5.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NaCl 、H 2SO 4、Na 2CO 3、BaCl 2、MgCl 2中的一种或几种,取适量

该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证确的是()

A.O→A、B→C过程中均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B.该溶液中一定含有H2SO4、MgCl2

C.该溶液中一定没有Na2CO3、BaCl2、NaCl

D.C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有NaCl、NaOH

【答案】B

【解析】

【分析】

开始一段时间内不产生沉淀,说明氢氧化钠先和稀硫酸反应,即溶液中含有硫酸,则溶液中不含有氯化钡、碳酸钠,是因为硫酸和氯化钡、碳酸钠不能共存,硫酸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镁和氯化钠,不能确定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钠。【详解】

A、O→A过程中,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该溶液中一定含有H2SO4、MgCl2,该选项说法正确

C、该溶液中一定没有Na2CO3、BaCl2、可能含有NaCl,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C点中含有氢氧化钠、氯化钠、硫酸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6.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和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一定质量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和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硝酸银反应完后,剩余的锌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所以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的硝酸锌逐渐增加,直至硝酸银与硝酸铜完全反应,选项正确;

B、向一定质量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和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随着反应的进行,硝酸银的质量逐渐减少,直至硝酸银完全反应时硝酸银的质量为零,选项错误;

C、向一定质量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和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硝酸银反应完后,剩余的锌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由化学方程式Zn+2AgNO3=Zn(NO3)2+2Ag可知,参加反应的锌与生成的银的质量比=65:216,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增加,则溶液的质量减少,由化学方程式Zn+Cu(NO3)2=Zn(NO3)2+Cu可知,参加反应的锌与生成的铜的质量比=65:64,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减少,则溶液的质量增加,选项正确;

D、向一定质量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和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硝酸银反应完后,剩余的锌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所以反应一段时间后才有铜生成,铜的质量开始增加,直至硝酸铜完全反应,选项正确,故选B。

7.取实验室中部分变质的NaOH样品配成溶液,向其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能正确反映其

中变化的示意图是()

A.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大于7,滴加盐酸溶液最终变为酸性,与图像不符,A错。

B、加入稀盐酸,首先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质量增大,其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溶液质量增大,但是增大幅度小一些,最后碳酸钠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稀盐酸,溶液质量增大,幅度和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时相同,与图像相符,符合题意。

C、加入稀盐酸,稀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因此开始不能产生气体,与图像不符,故C 错。

D、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随着稀盐酸的加入,立即产生氯化钠,图像不符,故D错。

故选:B。

8.在氯化镁和盐酸的混合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下列关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

A.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向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时,因氢氧化钠与氯化镁生成的氢氧化镁沉淀会继续与盐酸反应,所以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当盐酸消耗完后再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沉淀,所以刚开始加入氢氧化钠时无沉淀生成,当盐酸消耗完后,继续加入的氢氧化钠开始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所以此时才开始有沉淀生成,当氯化镁消耗完后沉淀量不再增加。故选A。

【点睛】

几个反应在一起时,要分析反应进行的先后顺序,再根据相关反应进行解答。

9.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Ca(OH)2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变化曲线

B.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C.水的电解

D.分别向等质量的镁和铜固体中逐滴加入盐酸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A正确;

B、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稀硫酸反应,等到稀硫酸反应完毕后,氢氧化钠再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所以一开始没有沉淀,等到稀硫酸反应完后有沉淀生成,硫酸铜反应完后沉淀不再增加,为一定值,故B错误;

C、通电分解水时产生氢气的体积是氧气的二倍,质量比为1:8,故C错误;

D、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铜在氢的后面与酸不反应,故D错误。故选A。

10.实验室有一包白色固体,其中含有Na2CO3,还可能含有Ba(NO3)2、Na2SO4、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取该固体进行以下实验: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并不断搅拌,固体部分溶解;接着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并不断搅拌,此时固体质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

B .b→c 段对应的溶液pH 逐渐减小

C .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NaOH

D .c 点对应的溶液中一定含有NaNO 3、HNO 3、Ba(NO 3)2

【答案】C

【解析】

【分析】

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并不断搅拌,从固体质量变化图示可知,固体部分溶于硝酸,说明溶于水后产生的沉淀有碳酸钡和硫酸钡,碳酸钡溶于硝酸,硫酸钡不溶于硝酸。

【详解】

A 、a→b 段对应的是碳酸钡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实验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A 正确;

B 、b→c 段对应的是加入硝酸,硫酸钡不与硝酸反应,溶液的硝酸越来越多,溶液呈酸性,且酸性增强,溶液pH 逐渐减小,B 正确;

C 、无法证明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NaOH ,C 错误;

D 、c 点对应的是碳酸钡已溶解,碳酸钠已与硝酸反应完,硝酸过量,故溶液中一定含有NaNO 3、HNO 3、Ba(NO 3)2,D 正确。故选C 。

11.已知CO 2+H 2O+CaCO 3═Ca (HCO 3)2,下列图象表示将二氧化碳气体缓缓通入到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某些量随通入二氧化碳质量的变化趋势,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将二氧化碳气体缓缓通入到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二氧化碳先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2232=Ca(OH)+CO CaCO +H O ,待氢氧化钙完全反应后,再发生如下反应:22332CO +H O+CaCO Ca(HCO =),故溶质的质量先逐渐减小,待氢氧化钙完全反

应时,减小至零,后逐渐增大,待碳酸钙完全反应时,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B、将二氧化碳气体缓缓通入到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二氧化碳先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待氢氧化钙完全反应后,二氧化碳会继续与碳酸钙沉淀、水反应,故沉淀的质量先逐渐增加,后逐渐减小至零,不符合题意;

C、将二氧化碳气体缓缓通入到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一开始无碳酸氢钙生成,后碳酸氢钙的质量逐渐增加,碳酸氢钙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加,待碳酸钙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D、将二氧化碳气体缓缓通入到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一开始生成碳酸钙沉淀,溶液的质量逐渐减小至零,后生成碳酸氢钙,溶液质量又逐渐增加,符合题意。

故选D。

12.已知某混合溶液由NaCl、HCl、K2CO3、H2SO4、CuCl2、MgSO4溶液中的两种混合而成。向该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产生的沉淀与加入Ba(OH)2溶液的关系如图。则混合溶液中溶质的组成为

A.HCl、CuCl2B.HCl、MgSO4

C.CuCl2、H2SO4D.NaCl、K2CO3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HCl、CuCl2,向该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氢氧化钡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没沉淀生成,然后再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图像与事实相符,选项正确;

B、 HCl、MgSO4,向该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由于氢氧化钡与硫酸镁反应生成的硫酸钡沉淀不溶于酸,所以氢氧化钡和盐酸,氢氧化钡和硫酸镁的反应同时进行,即:加入氢氧化钡后立即生成沉淀,图像与事实不相符,选项错误;

C、 CuCl2、H2SO4,向该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氢氧化钡先和硫酸生成硫酸钡沉淀,后氯化铜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图像与事实不相符,选项错误;

D、NaCl、K2CO3,向该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氢氧化钡只与碳酸钾反应生成沉淀,和氯化钠不反应,图像与事实不相符,选项错误。

故选A。

二、中考初中化学推断题

13.某气体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兴趣小组利

用下图中的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探究气体的成分。请用符合题目要求的装置序号填空(装置可以重复使用,除杂试剂均足量)。提示:CO+CuO Cu+ CO2, H2+CuO Cu+

H2O;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色。

(1)若检验气体中是否存在水蒸气,可将该气体通入装置_____。

(2)将气体依次通过装置_____,可检验并除去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3)若检验气体中是否存在一氧化碳,可将该气体依次通过装置_____。

(4)将气体依次通过装置_____,可一次性确定该气体的成分。

【答案】④;①②;②⑤①;④①②③⑤④①

【解析】

(1)根据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解答;(2)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解答;(3)根据先要除去二氧化碳,再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在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解答;(4)根据各气体的性质分析解答。(1)由于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色,若检验气体中是否存在水蒸气,可将该气体通入装置④;(2)由于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将气体依次通过装置①②,可检验并除去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3)若检验气体中是否存在一氧化碳,首先要除去二氧化碳,再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在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所以可将该气体依次通过装置②⑤①;(4)要验证该气体的成分,应通过无水硫酸铜检验水蒸气,再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再通过过氢氧化钠溶液将二氧化碳除干净,然后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将反应的气体先通过无水硫酸铜粉末检验是否有水生成,判断氢气的存在,再通过澄清的石灰水判断一氧化碳的存在;将气体依次通过装置④①②③⑤④①,可一次性确定该气体的成分。

14.现有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钾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五种溶液。鉴别它们可按下图所示的步骤进行操作。(提示: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

(1)步骤①中通过观察_____,可以鉴别出硫酸铜溶液。

(2)步骤③用试剂Y鉴别氢氧化钾溶液和碳酸钠溶液时,试剂Y可以选用不同类别的物质。

①若试剂Y为酸,写出有气体生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②若试剂Y为碱,写出有沉淀生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答案】溶液的颜色2HCl+Na2CO3=2NaCl+H2O+CO2↑(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即可)

Ca(OH)2+ Na2CO3=CaCO3↓+2NaOH

[或Ba(OH)2+ Na2CO3=BaCO3↓+2NaOH]

【解析】

【分析】

通过观察溶液的颜色和溶液酸碱性及性质的不同可以鉴别物质。

【详解】

(1)五种溶液中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其他四种溶液都是无色的,可以通过观察溶液的颜色进行鉴别;(2)若试剂Y为酸(稀盐酸或稀硫酸),碳酸钠能和酸反应生成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Cl+Na2CO3=2NaCl+H2O+CO2↑,若试剂Y为碱(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碳酸钠能和碱反应生成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 Na2CO3=CaCO3↓+2NaOH 或

Ba(OH)2+ Na2CO3=BaCO3↓+2NaOH。

【点睛】

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反应一般是复分解反应,反应发生的条件是有沉淀、气体或者水生成。

15.A、B、C、D、E、F、G为常见的物质,其中B、E、G属于单质,反应②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1)物质A的化学式是________;写出反应④的基本反应类型________。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③中生成红色固体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uO 化合反应 3CO+Fe2O3高温

2Fe+3CO2 Fe+CuSO4=FeSO4+Cu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框图式的推断题,抓住一些特殊的反应现象、特殊的性质及特殊的反应条件等题目的“题眼”,该题的题眼反应②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且B属于单质,故可判断B 为单质铁,B与X溶液反应得到红色固体单质E,可判断为单质铜,同时得到无色气体G,为氢气,浅绿色溶液F自然为硫酸亚铁,而A是由铜和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铜

(1)物质A是氧化铜,化学式是:CuO;反应④的方程式为:2Cu+O2Δ

2CuO,基本反应

类型:化合反应

(2)反应②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高温

2Fe+3CO2

(3)反应③中生成红色固体E的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

考点:框图式的推断题

16.A 是镁、铝、铜三种单质中的一种,在化合物中A元素常显+2价,物质A、C、E、H 都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C、G都是氧化物,J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盐.各物质间能发生如下反应(反应条件未标出):

①A+B→C ②A+D→E+F↑ ③C+D→E+G ④H+D→E+G ⑤E+I→H↓+J↓

请推断: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F .

(2)D所属的物质类型是(填字母)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

(3)写出与G物质元素各类相同的另外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式:.

(4)写出④的化学方程式:.

(5)写出⑤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Mg,H2;(2)B(3)H2O2;(4)Mg(OH)2+H2SO4=MgSO4+2H2O;

(5)MgSO4+Ba(OH)2=Mg(OH)2↓+BaSO4↓.

【解析】

试题分析:(1)A是镁、铝、铜三种单质中的一种,在化合物中A元素常显+2价,所以A 不是铝,A和D反应会生成E和气体F,所以A是镁,A、C、E、H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C是氧化物,所以C是氧化镁,镁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所以B是氧气,镁和D反应会生成E和气体F,所以F是氢气,D是盐酸或硫酸,G是氧化物,氧化镁和酸反应会生成盐和水,所以G是水,H和酸反应会生成E和水,所以H是碱,E是盐,E和I反应会生成沉淀H、J,J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盐,依据复分解反应的原理可知,E中含有三种元素,所以D是硫酸,E是硫酸镁,H是氢氧化镁,I是氢氧化钡,镁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氧化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氢氧化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硫酸镁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镁沉淀,在化合物中镁元素常显+2价,硫酸钡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盐,推出的各种物质均满足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正确,所以A是Mg,F是H2;

(2)通过推导可知D是硫酸,属于酸,所以D所属的物质类型是:B;

(3)通过推导可知G是水,所以与水元素各类相同的另外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H2O2;

(4)反应④是氢氧化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Mg(OH)

2+H2SO4=MgSO4+2H2O;

(5)反应⑤是氢氧化钡和硫酸镁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镁沉淀,化学方程式为:MgSO4+Ba(OH)2=Mg(OH)2↓+BaSO4↓.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

17.一包固体,可能含有镁粉、碳粉、氧化铜、氢氧化钠、氯化钾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固体的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生成白色沉淀滤渣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写名称或化学式均可,下同),证据是

____________;

(3)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

(4)实验结束后,该兴趣小组将滤液C和滤液D都倒入废液缸,有白色沉淀生成,上层清液E为蓝色,经检验, E中不含氯离子,则E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

【答案】KCl+AgNO3=AgCl↓+KNO3氢氧化钠滤液A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铜溶液,无明显现

象氯化钾、氧化铜、镁硝酸、硝酸铜、硝酸钾

【解析】

【分析】

氧氧化铜、镁粉、碳粉都不溶于水,碳粉不溶于酸,氢氧化钠和硝酸铜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氯化钾和硝酸银会生成氯化银沉淀;

【详解】

(1)生成白色沉淀滤渣乙的反应是氯化钾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钾,化学方程式为:KCl+AgNO3=AgCl↓+KNO3;

(2)通过推导可知,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原因是:滤液A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铜溶液,无明显现象;

(3)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会生成白色沉淀,所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氯化钾,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生成的滤渣丙在空气中灼烧,有固体残留,所以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氯化钾、氧化铜、镁;

(4)实验结束后,该兴趣小组将滤液C和滤液D都倒入废液缸,有白色沉淀生成,上层清液E为蓝色,经检验,E中不含氯离子,氯化钾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钾,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氯化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则E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硝酸铜、硝酸钾。

18.化学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稀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氯化钡五瓶无色溶液,将其任意编号为:A、B、C、D、E,然后两两混合进行实验,其部分实验现象如下表(说明:硫酸钙视为可溶物):

(1)写出溶液A中溶质的化学式:A_____。

(2)写出溶液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写出溶液C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Ca(OH)2 Ca(OH)2+Na2CO3=CaCO3↓+2NaOH H2SO4+BaCl2=BaSO4↓+2HCl

【解析】

【分析】

分析过程:B+C,产生气体,碳酸钠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则BC为碳酸钠和稀硫酸中的一种,B能与AD反应生成沉淀,硫酸只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则B为碳酸钠溶液,C为稀硫酸;AD为氢氧化钙、氯化钡溶液中的一种,C+D能产生沉淀,则D为氯化钡溶液,A为氢氧化钙溶液。

【详解】

(1)溶液A为氢氧化钙溶液,溶质是氢氧化钙,其化学式为:Ca(OH)2。故填:Ca(OH)2(2)溶液A与B反应,即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故填:Ca(OH)2+Na2CO3=CaCO3↓+2NaOH (3)溶液C和D反应,即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BaCl2=BaSO4↓+2HCl。故填:H2SO4+BaCl2=BaSO4↓+2HCl

【点睛】

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等),获得结论,最后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

19.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各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A、B都是黑色固体,C为常见的建筑材料,D为紫红色固体,H是一种常见的钠盐。请用初中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F物质俗称:______。

(2)写出反应④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______。

(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生石灰复分解反应 CO2+2NaOH=Na2CO3+H2O

【解析】

【分析】

已知A、B都是黑色固体,C为常见的建筑材料,因此C是碳酸钙;D为紫红色固体,H是一种常见的钠盐,黑色固体碳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钠和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因此A、B 是碳和氧化铜中的一个;D是铜、E是二氧化碳,F是氧化钙,G是氢氧化钠,H是碳酸钠,I是水,H是氢氧化钙。

【详解】

(1)F是氧化钙,俗称生石灰;故答案为生石灰;

(2)反应④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属于复分解反应;故答案为复分解反应;

(3)反应③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配平即可:故答案为

CO2+2NaOH=Na2CO3+H2O。

20.A-H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其中A为红棕色固体,反应①为冶金工业的重要反应,且B、D组成元素相同,C、F为金属单质,其它物质为化合物,其中F为紫红色,H为白色沉淀。请按要求填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①~④的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___(填序号)。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答案】Fe2O3 CO2 CuSO4②③ 3CO+Fe2O3高温

2Fe+3CO2

【解析】

【分析】

A~H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为红棕色固体,反应①为冶金工业的重要反应,且B、D 组成元素相同,所以A是氧化铁,B是一氧化碳,D是二氧化碳,C是铁,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H为白色沉淀,所以H是碳酸钙,C、F为金属单质,其它物质为化合物,F为紫红色,所以F是铜,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所以G是硫酸亚铁,E和铁反应会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E是硫酸铜,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详解】

(1)所以A是Fe2O3,D是CO2,E是CuSO4;

(2)①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不属于置换反应,②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属于置换反应,③是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属于置换反应,④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不属于置换反应,所以①~④的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②③;

(3)反应①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3CO+Fe2O3高温

2Fe+3CO2。

21.已知A、B、C、D、甲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甲为参与大气循环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省略):

(1)若A、B的组成元素相同,则甲为_____(填化学式)。

(2)若反应②为复分解反应,则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O2 Ca(OH)2+Na2CO3=CaCO3↓+2NaOH

【解析】

【分析】

【详解】

(1)A、B、C、D、甲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甲为参与大气循环的物质,所以甲是氧气或二氧化碳,若A、B的组成元素相同,A和甲反应生成B,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所以A是一氧化碳,B是二氧化碳,甲是氧气,C可以是氧化铜,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加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D是铜,铜和氧气加热生成氧化铜,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所以甲是O2;

(2)A、B、C、D、X是初中化学研究中常见的五种物质,X为参与大气循环的气体,X可能是氧气或二氧化碳,反应②为复分解反应,X可能是二氧化碳,A、B是氢氧化钙或碳酸钠,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A和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C,所以A是氢氧化钙,B是碳酸钠,C是碳酸钙,D是氢氧化钠,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反应②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Ca(OH)

2+Na2CO3=CaCO3↓+2NaOH。

22.下列框图中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B是金属氧化物,如图所示是各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 ;D .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举出E在农业生产中的一种用途.

【答案】(1)Fe2O3,CaO;(2)FeCl3+3NaOH═Fe(OH)3↓+3NaCl;(3)改良酸性土壤.

【解析】

试题分析:(1)A是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高温分解会生成无色气体C和D,所以A是碳酸钙,C是二氧化碳,D就是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钙,所以E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F是氢氧化钠,B是金属氧化物,与盐酸反应会生成黄色溶液,黄色溶液中含有铁离子,所以B是氧化铁,G就是氯化铁,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所以H是氢氧化铁,经过验证,推出的各种物质均满足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合理,所以B是:Fe2O3,D是:CaO;(2)反应①是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FeCl3+3NaOH═Fe(OH)3↓+3NaCl;(3)通过推导可知E是氢氧化钙,可以和酸发生酸碱中和反应,所以在农业生产中的一种用途是:改良酸性土壤.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

(完整版)金属与酸反应图像题分析

金属与酸反应图像题分析 江苏省兴化市周庄初级中学樊茂225711 一、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函数图像 例1.等质量的镁、铁、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解析: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函数图像有下列两种情形: 第一种:等质量的镁、铁、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反应初期t1时氢气的质量与反应速率有关,由于镁比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因而镁与稀硫酸反应速率比铁与同样的稀硫酸反应速率快,同样时间内,镁与酸反应得到的氢气的质量比铁要多,反应的后期t2时,由于稀硫酸过量,氢气的质量的多少由金属的质量决定。 设镁和铁的质量分别为m,与足量稀硫酸完全反应后产生的氢气分别为x、y Mg + H2SO4 = MgSO4 + H2↑Fe + H2SO4 = FeSO4 + H2↑ 24 2 56 2 m x m y 24:2=m:X 56:2=m:Y x=m/12 y=m/28 x>y 所以镁产生的氢气多,所以图像如图1 第二种:足量的镁、铁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稀硫酸反应。 反应初期t1时氢气的质量与反应速率有关,由于镁比铁的金 属活动性强,因而镁与稀硫酸反应速率比铁与同样的稀硫酸反应速率快,同样时间内,镁与酸反应得到的氢气的质量比铁要多。反应的后期t2时,由于金属过量,氢气的质量的多少由反应掉的酸的质量决定,根据酸的质量相等计算产生氢气的质量 设完全反应掉的硫酸的质量为n,反应后产生的氢气分别为x、y

Mg + H2SO4 = MgSO4 + H2↑Fe + H2SO4 = FeSO4 + H2↑ 98 2 98 2 n x n y 98:2=n:X 98:2=n:Y x=m/49 y=m/49 x=y,反应后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此时的图像为图2 就本题,根据题意,显然是第一种情形,因而答案选A 二、氢气质量与加入酸质量之间的函数图像 例2.下列实验过程与图象描述相符合的一组是() 解析:对于答案B,该图像是反映加入稀硫酸质量与氢气质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在初始阶段m1时,代表向金属里加入少量的稀硫酸,因而此时,金属过量,加入的酸全部反应,用酸的质量去计算氢气质量,酸相等,所以产生的氢气也相等。在后期m2由于不断加酸,到金属完全反应,直至酸过量,此时用反应掉的金属的质量去计算氢气的质量,而等质量的镁、锌分别与 足量的稀硫酸完全反应,镁产生的氢气多,锌产生的氢气少, 综合两点图像如图3,因而B正确。对于A由于氧化钙与饱 和溶液中水反应,导致饱和溶液中水减少,使溶质氢氧化钙 的质量减少所以错误。对于C氢氧化钠过量时,溶液的PH 值应大于7,所以C错误,对于D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 在开始时,没有沉淀,只有当氢氧化钠加到一定程度才有沉淀,所以D错误。 三、氢气质量与加入金属质量之间的函数图像 例3.下列曲线正确的是()

九年级化学酸碱盐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酸碱盐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以下各题只有一个符合要求的答案,每题1分,共15分) 1.为合理利用“垃圾’’资源,提倡垃圾分类回收,生活中废弃的铁锅、铝制易拉罐以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它们属于( ) A.有机物 B.无机盐 C.金属或合金 D.难溶性碱 2.将铁钉置于下列四种环境中,容易生锈的是( ) A.置于潮湿的空气中 B.置于干操的空气中 C.浸没于煮沸的水中 D.浸没于油中3.能一次性鉴别NaCl、BaCl2、Na2CO3,三种无色溶液的试剂是( ) A.稀硫酸 B.盐酸 C.石灰水 D.硝酸银溶液 4.—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葡萄3.5——4.5,苹果2.9,——3.3,牛奶6.3,——6.6,鸡蛋清7.6——8.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胃酸过多的人不应多食苹果 B.苹果汁的酸性比葡萄汁强 C.鸡蛋清是碱性食物 D.葡萄汁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5.下列药品未经密封保存,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并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①苛性②碳酸⑧浓盐酸④浓硫酸⑤熟石灰 A.①⑧ B.②④ C.①⑤ D.④⑤ 6.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作出的重大贡献是( ) A.发明黑火药 B.创造湿法冶金 C. 改进纯碱的生产 D.发现了新元素 7.现有①Ba(NO3)2:溶液、②KCI溶液、⑧K2SO4溶液、④CuSO4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可通过实验方法将它们一一鉴别开来,鉴别出来的先后顺序可能是( ) A.①②⑧④ B.①④⑧② C.④⑧②① D.④①⑧② 8.向盛有Fe、Cu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稀硫酸,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有( ) A.1种 B.2种 C 3种 D 4种 9.CuCI2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物质是( ) A.Zn B.Cu C.Zn和Cu D.Cu和Mg 10.不符合“酸和盐反应生成另一种酸和另一种盐”的反应是( ) A.盐酸和硝酸钠溶液 B.稀硫酸和氯化钡溶液 C.稀盐酸和硝酸银溶液 D.硝酸和碳酸钙11.某工厂排放的五色废水经测定PH=2,为治理废水,需将此废水的PH调至7~8,为达此目的,并采用经济可行的方法,需在此废水中加入( ) A.生石灰 B.氢氧化钠 C.铁粉 D.盐酸 12.以铁矿石(含Fe203)为原料炼铁时,一氧化碳是( ) A.氧化剂 B.还原剂 C.催化剂 D.燃料 13.某溶液中含Fe3+,Mg2+,S042-,NO3-,其中Fe3+,Mg2+,S042-的个数比为3:3 :1,可推知溶液中Fe3+,S042-,N03-的个数比是( ) A.3:2:1 B.1:2:1 C.3:1:15 D.3:1:13 14.分别取少量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到足量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FeCI3、Ba(OH)2、KNO3, B.Na2CO3、CaCl2、Zn(NO3)2 C.CuS04、KCI、NaCI D.MgCl2、NaN03、Na2S04

2、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题单 好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相对原子质量:C-12 CuO-64 Zn-65 Ag-108 例1:某化学小组用一定量的AgNO 3和Cu(NO 3)2混合溶液进行了如图实验,并对溶液A 和固体 B 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提出问题】溶液A 中的溶质可能有哪些? 固体B 中的金属可能有哪些? 【作出猜想】 小结: 例2:王老师在某工厂废水处理池中提取一瓶含有AgNO 3、Cu(NO 3)2和Al(NO 3)3的工业废水样 品带回实验室。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甲和滤渣乙。请你和你的化学小组完成以下探究(不考虑杂质干扰)。 【提出问题】滤渣乙是什么? 【做出猜想】小明认为滤渣乙是银,小东认为滤渣乙是银和铜, 小华认为滤渣乙是银、铜和铝,你认为滤渣乙还可能是 。 【交流讨论】大家经过讨论后,认为小华的猜想错误,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硝酸银溶液与稀盐酸或氯化钠溶液反应会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 练习: ( )1、 把一些锌粉放入Fe(NO 3)2和AgNO 3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 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根据以上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是 A.滤渣中一定有Zn 、Fe 、Ag B.滤渣中一定有Ag 肯定没有Fe 、Zn C.滤渣中一定有Zn 、Fe 可能有Ag D.滤渣中一定有Ag 可能有Zn 、Fe ( )2、向FeCl 2、CuCl 2、MgCl 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当反应停止后过滤,得滤 渣和滤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滤液中一定存在ZnCl 2,可能存在FeCl 2、MgCl 2、CuCl 2 B .滤渣的组成有三种情况,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不一定有气泡产生。 C .向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一定有白色沉淀产生 D. 反应后溶液质量一定增加。 ( )3、向Cu(NO 3)2、Al(NO 3)3和AgNO 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 滴加稀硫酸时有气泡产生。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滤渣中一定有铁、铜、银,可能有铝 B .滤液中的溶质只有Al(NO 3)3和Fe(NO 3)2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酸碱盐测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酸碱盐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以下各题只有一个符合要求的答案,每题1分,共15分) 1.为合理利用“垃圾’’资源,提倡垃圾分类回收,生活中废弃的铁锅、铝制易拉罐以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它们属于( ) A.有机物B.无机盐 C.金属或合金D.难溶性碱 2.将铁钉置于下列四种环境中,容易生锈的是( ) A.置于潮湿的空气中B.置于干操的空气中 C.浸没于煮沸的水中D.浸没于油中3.能一次性鉴别NaCl、BaCl、NaCO,三种无色溶液的试剂是( ) A.稀硫酸B.盐酸C.石灰水D.硝酸银溶液 4.—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葡萄3.5——4.5,苹果2.9,——3.3,牛奶6.3,——6.6,鸡蛋清7.6——8.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胃酸过多的人不应多食苹果B.苹果汁的酸性比葡萄汁强 ( C.鸡蛋清是碱性食物D.葡萄汁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5.下列药品未经密封保存,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并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①苛性②碳酸⑧浓盐酸④浓硫酸⑤熟石灰 A.①⑧B.②④C.①⑤D.④⑤ 6.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作出的重大贡献是( ) A.发明黑火药B.创造湿法冶金 C. 改进纯碱的生产D.发现了新元素 7.现有①Ba(NO):溶液、②KCI溶液、⑧KSO溶液、④CuSO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可通过实验方法将它们一一鉴别开来,鉴别出来的先后顺序可能是( ) A.①②⑧④B.①④⑧②C.④⑧②①D.④①⑧② 8.向盛有Fe、Cu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稀硫酸,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有( ) A.1种B.2种 C 3种 D 4种 《 9.CuCI和Mg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物质是( ) A.Zn B.Cu 和Cu D.Cu和Mg 10.不符合“酸和盐反应生成另一种酸和另一种盐”的反应是( ) A.盐酸和硝酸钠溶液B.稀硫酸和氯化钡溶液C.稀盐酸和硝酸银溶液D.硝酸和碳酸钙 11.某工厂排放的五色废水经测定PH=2,为治理废水,需将此废水的PH调至7~8,为达此目的,并采用经济可行的方法,需在此废水中加入( ) A.生石灰B.氢氧化钠C.铁粉D.盐酸 12.以铁矿石(含Fe0)为原料炼铁时,一氧化碳是( ) A.氧化剂B.还原剂 C.催化剂D.燃料 13.某溶液中含Fe3+,Mg2+,S02-,NO-,其中Fe3+,Mg2+,S02-的个数比为3:3 :1,可推知溶液中Fe3+,S02-,N0-的个数比是( ) A.3:2:1 B.1:2:1 C.3:1:15 D.3:1:13 ] 14.分别取少量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到足量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FeCI 、Ba(OH)、KNO,B.NaCO、CaCl、Zn(NO)

备战中考化学 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 综合题附答案解析

一、中考初中化学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 1.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A.向一定质量表面生锈的铁片中滴加盐酸至过量 B.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水 C.向盐酸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D.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一定质量表面生锈的铁片中滴加盐酸至过量,盐酸首先与铁锈氧化铁的反应,不会生成气体,铁锈完全反应后,铁与盐酸反应时生成氢气与氯化亚铁,当铁全部反应完,氢气质量不再改变,观察图象,符合变化,故A正确; B、稀硫酸呈酸性,其pH小于7,加水后酸性减弱,pH逐渐增大,观察图象pH在减小,故B错误;

C、向氯化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由于在酸性环境下氢氧化铁不会存在(氢氧化铁会与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盐),因此需要等盐酸完全反应后才会出现沉淀,观察图象一开始就出现沉淀,不符合反应事实,故C错误; D、石灰石高温煅烧后剩余固体主要是氧化钙质量不可能为零,故D错误; 故选A。 2.下列所示的图象能反映相对应实验的是 A.向pH=12的Ca(OH)2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B.向碳酸氢钠固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C.在40℃,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水分至有晶体析出 D.将足量的金属镁片和锌片分别和等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混合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pH=12的Ca(OH)2中不断加水,稀释Ca(OH)2,使碱性减弱,PH不断减小,但不可能会小于7,故A错误, B、向碳酸氢钠固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故随着反应的进行,产生的气体质量不断增大,故B正确, C、在40℃,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水分至有晶体析出,由于温度不变,故同温下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C错误,

中考化学专题题库∶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的综合题含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 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Zn和Fe B.向含有少量NaOH的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取氧气 D.向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不断加水稀释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酸质量相等,金属过量,最终产生氢气质量相等,产生相同质量的氢气时,消耗的锌的质量应大于铁的质量,与图像不符; B、向含有少量NaOH的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稀盐酸会先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再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钠和水,与图像相符,故选B; C、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多少,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取氧气,生成氧气质量应该相等,与图像不符; D、加水稀释只会使稀硫酸酸性减弱,不可能pH大于7,变为碱性,与图像不符。 【点睛】 该题是一道图像题,图像题的难点在于图像信息和文字信息的转化,然后和实际反应情况

对应是否相符。 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应其对应关系的是() A.向一定体积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B.向足量的镁和铁中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 C.向硫酸镁和硫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氢氧化钠溶液D.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向一定体积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pH应该是由小于7逐渐升高,直至等于或大于7,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B、向足量的镁和铁中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最终生成氢气质量相等,由于镁比铁活泼,反应需要时间短,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C、向硫酸镁和硫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后和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D、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硝酸钾不能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故选B。

初三化学酸碱盐题型种种

初三化学酸碱盐题型种种 张水华 酸、碱、盐的知识是初中化学的重点内容,它涉及的物质多、实验多、化学用语多,并与 溶液的酸碱性、pH、金属活动性顺序紧密联系。试题往往具有容量大、综合性强、题型多等特 点。下面对考查酸、碱、盐知识的常见题型归类分析。 一、概念原理型 例1. 下列有关酸、碱、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酸根中可能含氧元素 B. 正盐中一定不含氢元素 C. 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D. 酸式盐中可能含有氧元素 解析:根据酸、碱、盐的定义及分类,易判断出A、C、D选项均正确,B选项则是错误的,如氯化铵(NH Cl 4 )属于正盐,但其组成中含有氢元素。 例2. 在三支试管中各盛有少量的A、B、C无色溶液,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后,A溶液呈紫色,B溶液呈蓝色,C溶液呈红色,则A、B、C三种溶液的pH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_。 解析:由题中相关实验现象可推知,A溶液为中性,pH7;B溶液为碱性,pH7;C溶液为酸性,pH7。所以三种溶液的pH由小到大的顺序是C、A、B。 二、物质转化型 例3. 下列物质的转化中,只有加入酸才能一步实现的是() A. Zn ZnSO4 B. MgO MgCl2 C. CaCO CO 32D. BaCl BaSO 24 解析:Zn ZnSO4是由金属制取盐的过程,反应途径有金属+酸,金属+盐; MgO MgCl 2 是由碱性氧化物制取盐的过程,反应途径只有碱性氧化物+酸; CaCO CO 32 是由含氧酸盐制取酸性氧化物的过程,反应途径有高温煅烧CaCO3,盐+酸; BaCl BaSO 24 是由盐制取盐的过程,反应途径有盐+盐,盐+酸等。对照题意要求可知答 案为B。 三、物质鉴别型 例4. 要鉴别氯化钠、氯化镁、酚酞这三瓶无色溶液,可选用下列试剂中的() A. 硝酸银溶液 B. 盐酸 C. 石蕊试液 D. 氢氧化钠溶液 解析:几种待测物质加入一种试剂后,必须要产生不同的现象,方能一次鉴别出来。四种 试剂中只有氢氧化钠溶液符合要求,它可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与氯化镁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 淀,与氯化钠溶液不反应,故选用氢氧化钠溶液可将三种无色溶液鉴别出来。 例5. 有以下几种溶液:①NaCl②MgSO4③NaOH④CuCl2⑤Ba NO3 2 ,不用外加试剂,欲将它们逐一鉴别出来,鉴别的顺序为___________。

专题08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专题(练习)(解析版)

08金属与盐溶液反应专题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19·河北)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到含有Cu(NO3)2和AgNO3的废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滤渣中一定含有Ag和Cu,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 B.滤渣中一定不含Fe,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和Cu(NO3)2 C.滤渣中一定含有Ag,滤液中可能含有Cu(NO3)2和AgNO3 D.滤渣中一定含有Ag和Cu,滤液中可能含有Cu(NO3)2和AgNO3 【答案】C 【解析】向含有Cu(NO3)2和AgNO3的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由于金属的活泼性是铁>铜>银。则铁粉首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硝酸银全部参加反应后硝酸铜与铁反应。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没有Fe,一定有Ag,可能有Cu.滤液中一定有Fe(NO3)2,可能含有AgNO3、Cu(NO3)2,故选C。2.(2019·江苏)一定质量的Zn加入到含有Fe(NO3)2和AgNO3两种物质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液仍为浅绿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滤液中一定有Zn2+、Fe2+ ②滤液中可能有Ag+ ③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Fe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答案】D 【解析】一定质量的Zn加入到含有Fe(NO3)2和AgNO3两种物质的混合溶液中,锌跟Fe(NO3)2和AgNO3两种物质都能反应,但反应有先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Ag排在

Fe的后面,所以锌先和AgNO3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是:Zn+2AgNO3=2Ag+ Zn(NO3)2,AgNO3反应完后,如果有锌剩余,锌再跟Fe(NO3)2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是:Zn+ Fe(NO3)2=Fe+ Zn(NO3)2。因此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Zn2+,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中一定有Ag。因为充分反应后过滤液仍为浅绿色,说明溶液中一定有Fe2+,也说明锌已反应完。如果AgNO3没有反应完,Fe(NO3)2就没有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中就没有铁,滤液中含Ag+;如果AgNO3恰好和锌反应完,Fe(NO3)2也没有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中没有铁,滤液中没有Ag+;如果AgNO3和锌反应完,有部分Fe(NO3)2和锌反应,则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中就有铁,滤液中没有Ag+。因此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中可能有铁。综上所述,①滤液中一定有Zn2+、Fe2+,②滤液中可能有Ag+,③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Fe全部正确。故选D。 3.(2019·营口模拟)将金属M的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无色,继续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根据上述实验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M>Cu>Ag B.滤渣中可能有金属M C.滤液中至少含有两种溶质 D.滤渣中一定有Ag 【答案】B 【解析】金属M的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无色,说明M和硝酸铜发生了反应,把金属铜置换出来,则M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继续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则铜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银。 A、溶液呈无色,M和硝酸铜溶液反应,则M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则铜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银,则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M>Cu>Ag,故A正确; B、M的金属活动性最强,M和硝酸铜溶液和硝酸银均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故滤渣中没有金属M,故B不正确;

中考化学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综合题

一、中考初中化学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 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A .①等质量的镁、铁分别加入到足量的同浓度的稀盐酸中 B .②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C .③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 .④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等质量的镁、铁分别加入到足量的同浓度的稀盐酸中,镁与稀盐酸反应: 22Mg+2HCl=MgCl +H ↑,铁与稀盐酸反应:22Fe+2HCl=FeCl +H ↑,镁比铁活泼,反应速率快,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相同质量的镁、铁与足量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最后,镁生成氢气的质量大,不符合题意; B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但是最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一样,不符合题意; C 、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一开始,pH <7,随着反应的进行,pH 逐渐增大至大于7,符合题意; D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由于溶液已经达到饱和,故硝酸钾不再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2.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的是( )

A.a图在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NaCl溶液 B.b图足量的Zn和Mg分别与一定量的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 C.c图向稀盐酸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D.d图等质量块状和粉末状CaCO3分别与足量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NaCl溶液,不断产生白色沉淀,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沉淀达到最大值,对应关系正确; B、镁比锌活泼,镁和稀硫酸的反应速率较快,足量的Zn和Mg分别与一定量的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镁的活动性比锌强,反应速率快,反应时间短;镁和锌过量,盐酸完全反应,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对应关系不正确; C、向稀盐酸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随着反应的进行,pH升高,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等于7,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的pH大于7,对应关系正确; D、首先粉末状碳酸钙和盐酸反应速率大于块状的,所以对应图象斜率要大,同时由于碳酸钙质量相同,所以二者图象的终点也相同,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B。 3.如图所示曲线正确的是 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B.一定量的Fe加到AgNO3溶液中

化学 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的专项 培优练习题(1)

一、中考初中化学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 1.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水、金属铁、氢氧化钙溶液、硝酸银溶液,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A.B.C.D. 【答案】D 【解析】 【分析】 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稀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稀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 【详解】 A、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水时,酸性减弱,pH升高,但不会变成中性或碱性,pH只会接近7,故A不正确; B、活泼金属和酸接触就会放出氢气,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起点应该从零开始,故B不正确; C、一定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质量增加,反应完全后溶液质量不变,故C不正确; D、稀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随着反应的进行,沉淀的质量增加,反应完全,质量不变,故D正确。故选D。 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应其对应关系的是() A.向一定体积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B.向足量的镁和铁中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

C .向硫酸镁和硫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氢氧化钠溶液D.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向一定体积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pH应该是由小于7逐渐升高,直至等于或大于7,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B、向足量的镁和铁中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最终生成氢气质量相等,由于镁比铁活泼,反应需要时间短,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C、向硫酸镁和硫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后和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D、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硝酸钾不能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故选B。 3.镁、铝、锌、铁与稀盐酸或稀硫酸之间的反应规律及图象正确的是 ( ) A等质量的镁、铝、锌、铁与足量酸反应,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象B等质量的镁、铝、锌、 铁与足量酸反应,氢气质 量与酸溶液的关系图象 C等量酸与足量镁、铝、 锌、铁反应,氢气质量 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象 D等量酸与足量镁、 铝、锌、铁反应,氢气 质量与金属质量的关系 图象 A.A B.B C.C D.D

初中化学酸碱盐推断题

样品 A 溶 液 B 滤 液 甲 沉 淀 乙 沉 淀 C 滤 液 ① 水 溶解 ③ 过量 BaCl 2溶液 过滤 ② 过量 NaOH 溶液 过滤 ④ 过量 Na 2CO 3溶液 过滤 丙 沉 淀 D 滤 液 ⑤ 过量 盐酸 加热蒸发 固体丁 1.A 、B 、C 、D 、E 、F 、G 为常见的物质,其中B 、E 、G 属于单质,反应②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下 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 (1)A 物质的化学式 。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C 物质固态时的名称 ,该固体物质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 。 (3)写出反应③中生成红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 。 (4)上图转化中产生无色气体G 的原因是 , 写出物质G 和A 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现有初中化学中常见的易溶于水的三种钠盐组成的混合物,将其溶于水后得无色溶液A ,进行如下实验并得到相应结果: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无色气体D 的化学式为 ,白色沉淀E 的化学式为 ,钡盐B 的化学式为 。 (2)原混合物中含有的三种易溶于水的钠盐的化学式分别为 、 、 。 3.为了除去食盐(主要成分为NaCl )样品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镁和硫酸钠杂质,某学生根据氯碱工业中精制食盐水的基本原理,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①至⑤步除杂方案: 请根据上述除杂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沉淀甲是 ;滤液C 中的溶质名称是 ; 操作⑤中加入过量盐酸的作用是 。 (2)假设整个操作过程中物质转化无损失,则固体丁中NaCl 的质量比原样品中NaCl 的质量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若在操作②中改为加过量的KOH 溶液,固体丁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 。 4.已知A 、B 、C 、D 四种物质都含有同一种元素,其中A 是单质,B 是黑色固体,C 是红色固体。它们之间存在着如下转化关系:(1)A 在不同条件下能够转化成B 或C ;(2)A 和稀硫酸反应有D 生成;(3)在 红色固体 ③ A B D E F C G Y 高温 ② X 溶液 过量稀盐酸 ① O 2 加热 ④ 无色气体 浅绿色溶液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专题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后滤液、滤渣成分的判断(5年5考) 一、优先反应原则(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远距离先发生”规律) (1)金属与混合盐溶液反应 例: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到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 先: 后: (2)金属混合物和盐溶液的反应 例:将铁和铜的混合物加入到硝酸银溶液中 先: 后: 二、常考化学式:硝酸银: 硝酸铜: 硝酸亚铁: 硝酸镁: 硝酸锌: 硝酸铝: 三、常考化学方程式: 四、反应后滤液和滤渣的成分分析 (1)金属与混合盐溶液反应(以233)(NO Cu AgNO Fe 和与的混合溶液反应为例) ①Fe 能将3AgNO 反应一部分 :滤液:23233)(,)(,NO Cu NO Fe AgNO 滤渣:Ag ②Fe 能将3AgNO 恰好反应完 :滤液:2323)(,)(NO Cu NO Fe 滤渣:Ag ③Fe 能将3AgNO 反应完后,还能反应一部分23()NO Cu 滤液:2323)(,)(NO Cu NO Fe 滤渣:Cu Ag , ④Fe 能将3AgNO ,23()NO Cu 都恰好反应完 滤液:23)(NO Fe 滤渣:Cu Ag , ⑤Fe 能将3AgNO ,23()NO Cu 都反应完后,还有剩余 滤液:23)(NO Fe 滤渣:Fe Cu Ag ,, (2)混合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以Cu Fe AgNO 和与3的混合物反应为例) ①3AgNO 能将Fe 反应一部分 滤液:23)(NO Fe 滤渣:Cu Fe Ag ,, ②3AgNO 能将Fe 恰好反应完 滤液:23)(NO Fe 滤渣:Cu Ag , ③3AgNO 能将Fe 反应完后,还能反应一部分Cu 滤液:2323)(,)(NO Cu NO Fe 滤渣:Cu Ag , ④3AgNO 能将Fe ,Cu 都恰好完全反应 滤液:2323)(,)(NO Cu NO Fe 滤渣:Ag ⑤3AgNO 能将Fe ,Cu 都完全反应后,还有剩余 滤液:23233)(,)(,NO Cu NO Fe AgNO 滤渣:Ag 五、总结: 1)滤渣中一定有最弱的金属 2)滤渣中有最强的金属,则所有金属都有(滤渣:有强必有弱) 3)滤液中一定含有最强金属的化合物溶液 4)滤液中有最弱金属的化合物溶液,则所有金属的化合物溶液都有(滤液:有弱必有强)

备战中考化学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综合题试题含答案解析

一、中考初中化学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 1.向一定量氯化钙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反应过程中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对该图像的分析如下: ①OP 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322=Na CO +CaCl aCO +2l C NaC ↓ ②E 、F 点溶液的pH 相同 ③O 点溶液和G 点溶液的离子种类一样多 ④与盐酸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和与氯化钙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相等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答案】C 【解析】 【分析】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 【详解】 ①向一定量氯化钙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先发生的是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反应,稀盐酸反应完后,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故OP 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3222HCl+Na CO 2NaCl+H O+CO =↑,故①不正确; ②E 点溶液中盐酸与加入的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钠,氯化钠和氯化钙溶液都呈中性,F 点溶液中加入的碳酸钠与氯化钙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溶液呈中性,故②正确; ③O 点溶液中的离子有H +、Cl -、Ca 2+三种,G 点溶液中有Cl -、Na +和CO 32-三种离子,两点溶液中的离子种类一样多,故③正确; ④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2.2 g 二氧化碳,根据化学方程式 2322Na CO +2HCl=2NaCl+H O+CO ↑,生成2.2g 的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钠的质量为5.3 g ,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5.0 g 碳酸钙,根据化学方程式 2233=CaCl +Na CO CaCO +2NaCl ↓,生成5.0g 的碳酸钙,需要碳酸钠的质量为5.3g ,

初中化学酸碱盐推断题

样品 A 溶 ^ 液 B 滤 液 甲 沉 淀 乙 沉 淀 ] C 滤 液 ① 水 溶解 ③ 过量 BaCl 2溶液 过滤 ; ② 过量 NaOH 溶液 过滤 ④ 过量 Na 2CO 3溶液 过滤 丙 沉 ` 淀 D 滤 液 ⑤ 过量 盐酸 加热蒸发 固体丁 1.A 、B 、C 、D 、E 、F 、G 为常见的物质,其中B 、E 、G 属于单质,反应②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下 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 # (1)A 物质的化学式 。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C 物质固态时的名称 ,该固体物质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 。 (3)写出反应③中生成红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 。 (4)上图转化中产生无色气体G 的原因是 , 写出物质G 和A 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现有初中化学中常见的易溶于水的三种钠盐组成的混合物,将其溶于水后得无色溶液A ,进行如下实验并得到相应结果: ~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无色气体D 的化学式为 ,白色沉淀E 的化学式为 ,钡盐B 的化学式为 。 (2)原混合物中含有的三种易溶于水的钠盐的化学式分别为 、 、 。 3.为了除去食盐(主要成分为NaCl )样品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镁和硫酸钠杂质,某学生根据氯碱工业中精制食盐水的基本原理,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①至⑤步除杂方案: … ; 请根据上述除杂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沉淀甲是 ;滤液C 中的溶质名称是 ; 操作⑤中加入过量盐酸的作用是 。 (2)假设整个操作过程中物质转化无损失,则固体丁中NaCl 的质量比原样品中NaCl 的质量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若在操作②中改为加过量的KOH 溶液,固体丁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 。 4.已知A 、B 、C 、D 四种物质都含有同一种元素,其中A 是单质,B 是黑色固体,C 是红色固体。它们之 红色固体 ③ A B D E F ) G Y 高温 ② X 溶液 过量稀盐酸 ① O 2 加热 - 无色气体 浅绿色溶液

金属与酸反应图像问题

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问题 1、将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放入质量相等、溶质质 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中,生成氢气质量(m)随反应时间 (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 型为__________反应. (2)对于该图象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填序号). ①A表示锌和稀硫酸的反应曲线 ②反应结束后两种金属一定都有剩余 ③反应结束后稀硫酸都没有剩余 ④反应结束后消耗两种金属的质量相等 2、金属,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1)在空气中________制品(填“铝”或“铁”)更耐腐蚀. (2)人们大量使用的是合金而不是纯金属,这是因为合金具有更多优良性能,例如钢比纯铁硬度_______(填“大”或“小”). (3)用下列试剂验证铝、铁、铜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能达到目的是( )(填序号). A.硫酸铝溶液B.硫酸亚铁溶液C.硫酸铜溶液 (4)将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 等质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 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表示铁粉与稀硫酸反应的曲线是:________(填 a 或b) ②对于曲线a表示的反应,__________(填化学式)有剩余. 3、等质量的M、N两种金属,分别与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反应(已知M、N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生成氢气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 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 A.M、N两种金属中较活泼的是N B.生成H2的质量M<N C.相对原子质量较大的是N D.D产生的H2速率M>N 4、等质量的三种不同的金属X、Y、M,分别和足量的溶质质量 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生成XSO4、YSO4、MSO4,产生氢气 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 (1)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由强到弱的是________________。 (2)三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由大到小的是______________。 (3)若X代表铁,写出它跟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年初三化学酸碱盐推断题训练

酸碱盐推断题训练 1. 一包固体,可能含有镁粉、碳粉、氧化铜、氢氧化钠、氯化钾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固体的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生成白色沉淀滤渣乙的化学方程式为;(2)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写名称或化学式均可,下同),证据是 (3)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4)实验结束后,该兴趣小组将滤液C和滤液D都倒入废液缸,有白色沉淀生成,上层清液E为蓝色,经检验,E中不含氯离子,则E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2.(7分)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钾、硝酸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Ⅰ.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烧杯固体的质量随加入水的质量的变化如图1所示; Ⅱ.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 Ⅲ.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的质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C段可观察到的现象是,从C到D液体的pH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可能含有;(3)D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4)为进一步探究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该组同学取少量原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足量水溶解,加,过滤;再向滤液中加,观察现象。 3.(6分)某无色溶液可能含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硫酸钠、氯化钠、碳酸钠中的一种或

几种物质。为探究其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请根据实验填空。探究活动一:取适量原无色溶液放入试管中,滴加1—2滴无色酚酞溶液后,将所得溶液分成两份。 (1)向第一份溶液中加入一种物质后,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由此可推出:原溶液中一定不含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物质名称皆可,下同)。 (2)向第二份溶液中加入足量另一种物质后,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原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能证明该结论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活动二:为探究其他两种物质是否存在,该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过程中所得液体均为无色溶液。 (1)加入过量稀硝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入的X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探究活动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溶液C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分)某白色固体甲可能含有硫酸铜、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钾,某溶液乙可能含有硝酸镁、氯化钾,为探究它们的组成,某化学小组开展了下列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A为无色,说明固体甲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 (写名称、 化学式均可,下同)。溶液B呈色。 (2)溶液乙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3)滤液D中除了酸碱指示剂外还含有的溶质是。 5.(6分)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NH4Cl、 Na2CO3 、BaCl2、CuSO4、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确定其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 已知,步骤Ⅰ中无明显现象;步骤Ⅱ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步骤Ⅲ可观察到有气体生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包固体中以定不存在的物质有; (2)写出步骤Ⅱ中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金属与盐反应

金属与盐的反应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1、特别活泼的金属(K、Ca、Na)与可溶盐溶液或酸溶液反应时,先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然后是碱与盐或酸反应,不会置换出金属。 2Na + 2H2O = 2NaOH + H2↑ NaOH + HCl = NaCl + H2O 2NaOH + CuSO4 = Na2SO4 + Cu(OH)2↓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不是氢气),硝酸、浓硫酸无此性质。 3、金属与盐的反应条件:盐是溶液,前置后;即:越活泼的金属单质,越先参加反应; 越不活泼的金属离子,越先被置换出来。 例1、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溶液中仍有金属固体,过滤后往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则滤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 A、硝酸亚铁,硝酸银 B、硝酸亚铁,硝酸银 C、硝酸亚铁,硝酸铜,硝酸银 D、硝酸亚铁 例2、在盛有硝酸银和硝酸镁混合溶液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试管底部有少量固体,过滤,向滤液中加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则滤渣是() A、镁 B、银 C、锌与银 D、锌与镁 例3、印刷铜制电路板的“腐蚀液”为FeCl3溶液。已知铜、铁均能与FeCl3溶液反应,反应方程式分别为:Cu+2FeCl3=2FeCl2+CuCl2,Fe+2FeCl3=3FeCl2。现将一包铜、铁的混合粉末加入到盛有FeCl3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中仍有少量固体,关于烧杯中物质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一定含FeCl3,固体一定是铁和铜 B、溶液中一定含FeCl2,固体一定含铜 C、溶液中一定含FeCl2、CuCl2,固体一定含铜 D、溶液中一定含FeCl2,固体一定是铁和铜 例4、某溶液中含有AgNO3和Cu(NO3)2两种溶质,将其分为A、B两份,各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分别得到滤液和滤渣。 (1)将A得到的滤渣加入到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则该滤渣中含有的物质有____________。 (2)往B得到的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对应滤渣中含有的物质有______,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 1、为研究锰、铜、镍的金属活动,进行如下实验:将镍丝分别插入硫酸锰和硫酸铜的溶液中,前者镍丝表面无变化,后者镍丝表面有红色的固体析出。由此可知,锰、铜、镍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 铜、锰、镍 B. 锰、镍、铜 C. 镍、铜、锰 D. 镍、锰、铜

2020年中考试题汇编:金属与盐的反应(word版,含解析)

金属与盐的反应 1.(2020?衡阳)向一定质量的Zn(NO3)2和AgNO3混合溶液中加入ag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某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和滤渣。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ag B.所得溶液中可能含有AgNO3 C.整个过程中Zn(NO3)2的质量不变 D.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Cu和单质Ag 【答案】D 【解析】由题意向一定质量的Zn(NO3)2和AgNO3混合溶液中加入ag铜粉,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锌>铜>银可知,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某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和滤渣,可能出现以下情况:①铜粉量不足,硝酸银有剩余,得到硝酸锌、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滤渣的成分为银;②铜粉与硝酸银恰好完全反应,得到硝酸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滤渣的成分为银;③铜粉有剩余,硝酸银完全反应,得到硝酸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滤渣的成分为银和铜。则有: Cu+2AgNO=2Ag+Cu(NO),A、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反应的方程式为 332 根据方程式可知每64份质量的铜参与反应可以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反应生成的银的质量大于反应消耗的铜的质量,无论出现上述分析中的哪种情况,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ag,A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当铜粉量不足,硝酸银有剩余,得到硝酸锌、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所得溶液 中可能含有AgNO3,B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锌>铜>银可知,铜、银均不与硝酸锌反应,因此整个过程中 Zn(NO3)2的质量不变,C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当铜粉量不足,硝酸银有剩余,得到的滤渣的成分为银;当铜粉与硝酸银恰好完全反应,得到的滤渣的成分为银;当铜粉有剩余,硝酸银完全反应,得到的滤渣的成分为银和铜;因此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Ag,可能含有单质Cu,D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故 选D。 2.(2020?泰安)向AgNO3、Cu(NO3)2、Mg(NO3)2的混合物溶液中加入一些锌粉,完全反应后过滤.不可能存在的情况是(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