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综合题含答案解析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综合题含答案解析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综合题含答案解析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综合题含答案解析

一、中考初中化学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

1.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项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的pH与加入水的质量关系B.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KNO3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地加入KNO3固体

C.向一定量FeCl3溶液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D.持续不断地加热一定质量的碳酸钙固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的碱性变弱,但溶液始终显碱性,溶液的pH不可能小于或等于7,不符合题意;

B、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KNO3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地加入KNO3固体,硝酸钾能继续溶解,当达到饱和状态后不再发生改变,但KNO3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可能为0,即起

始值不为0,不符合题意;

C、向一定量FeCl3溶液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NaOH先与盐酸反应,开始时不会生成沉淀,盐酸消耗完再与氯化铁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故沉淀的质量先是零,再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符合题意;

D、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加热到一定温度才能分解,随着反应的进行,剩余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但不可能减少至0,不符合题意。故选C。

2.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不合理的是

A.向MnO2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B.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铝

C.向一定量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不考虑温度变化)

D.向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变,故A 正确;

B 、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反应的关系式为

()42432Al+3CuSO =+3Cu

Al SO 54192,54份的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192份的铜,则溶液的质量减少,反应完全,溶液的质量不变,故B 正确;

C 、向一定量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硝酸钾溶解,溶质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当溶液达到饱和时,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再增加,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C 正确;

D 、向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开始就有沉淀生成,反应完全,沉淀的质量不变,故D 不正确。

故选D 。

3.有一溶液是由盐酸、硫酸、硫酸铁、氯化铁、稀硝酸、硝酸铁几种中的两种混合而成,向该溶液中加Ba (OH )2溶液的体积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则该溶液是( )

A .硝酸、硫酸铁

B .硫酸、氯化铁

C .盐酸、氯化铁

D .盐酸、硫酸铁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硫酸铁和氢氧化钡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铁,氢氧化铁溶于硝酸,硫酸钡不容,会立刻产生沉淀,图像与事实不符,不符合题意。

B 、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会立刻产生沉淀,图像与事实不符,不符合题意。

C 、氢氧化钡和氯化铁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钡,氢氧化铁沉淀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所以开始没有沉淀,当盐酸完全反应,再滴加氢氧化钡就生成沉淀,图像与事实相符,符合题意。

D 、硫酸铁和氢氧化钡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铁沉淀,硫酸钡沉淀不溶于盐酸,会立刻

产生沉淀,图像与事实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和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一定质量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和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硝酸银反应完后,剩余的锌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所以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的硝酸锌逐渐增加,直至硝酸银与硝酸铜完全反应,选项正确;

B、向一定质量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和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随着反应的进行,硝酸银的质量逐渐减少,直至硝酸银完全反应时硝酸银的质量为零,选项错误;

C、向一定质量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和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硝酸银反应完后,剩余的锌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由化学方程式Zn+2AgNO3=Zn(NO3)2+2Ag可知,参加反应的锌与生成的银的质量比=65:216,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增加,则溶液的质量减少,由化学方程式Zn+Cu(NO3)2=Zn(NO3)2+Cu可知,参加反应的锌与生成的铜的质量比=65:64,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减少,则溶液的质量增加,选项正确;

D、向一定质量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和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硝酸银反应完后,剩余的锌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所以反应一段时间后才有铜生成,铜的质量开始增加,直至硝酸铜完全反应,选项正确,故选B。

5.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常温下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C.向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D.向等质量的镁和氧化镁固体中,分别加入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

A、红磷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容器中的压强先增大;后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本消耗,容器中的压强减小,且比反应前的压强要小,故选项图象错误。

B、常温下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第一个过程溶剂增加的质量包括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和生成的水,增加的幅度要大;第二个过程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剂增加的质量只是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增加的幅度要小;故选项图象错误。

C、向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硫酸钠能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一开始就产生沉淀,故选项图象错误。

D、等质量的镁和氧化镁固体中,镁中含有的镁元素的质量比氧化镁中多,分别加入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最终镁生成的氯化镁的质量多,消耗的稀盐酸的质量多,故选项图象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6.在氯化镁和盐酸的混合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下列关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

A.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向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时,因氢氧化钠与氯化镁生成的氢氧化镁沉淀会继续与盐酸反应,所以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当盐酸消耗完后再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沉淀,所以刚开始加入氢氧化钠时无沉淀生成,当盐酸消耗完后,继续加入的氢氧化钠开始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所以此时才开始有沉淀生成,当氯化镁消耗完后沉淀量不再增加。故选A。

【点睛】

几个反应在一起时,要分析反应进行的先后顺序,再根据相关反应进行解答。

7.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相关量的变化关系的是()

A.碳和氧化铜粉末高温加热恰好完全反应

B.向水中不断滴加NaOH溶液

C.分别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镁和铝

D.两份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

O2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碳和氧化铜粉末高温加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最终剩余的固体是铜,固体质量不能为0,不符合题意;

B. 向水中不断滴加NaOH 溶液,起始时只有水,水的pH=7,不符合题意;

C. 分别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镁和铝,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2Mg 2HCl MgCl =H ++↑,322Al+6HCl=2AlCl 3H +↑,根据方程式可知,每24份质量的镁产生2份质量的氢气,每54份质量的铝产生6份质量的氢气,所以相同质量的镁和铝,铝产生的氢气多,当镁和铝过量时,因为稀盐酸的质量和浓度均相等,所以产生的氢气的质量也相等,图像正确,符合题意;

D. 两份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在有无MnO 2的情况下产生O 2,有MnO 2的反应速率较快,但过氧化氢溶液完全相同,产生的氧气的质量也相同,不符合题意。故选C 。

8.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不合理的是

A .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pH =3的稀盐酸

B .向混有少量硫酸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C .向等质量的镁与氧化镁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D .向一定量氯化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铝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pH =3的稀盐酸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的pH 逐渐变小,当加入过量稀盐酸后,生成的水将稀盐酸稀释,最终得到的溶液的pH 应大于3,选项错误;

B 、向混有少量硫酸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当硫酸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直至硫酸铜完全反应后沉淀的质量不再增加,选项正确;

C 、等质量的镁与氧化镁中,镁中镁元素的质量比氧化镁中镁元素的质量多,等质量的镁与氧化镁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则镁消耗的稀盐酸的质量比氧化镁多,生成的氯化镁的质量也比氧化镁生成的氯化镁的质量多,选项正确;

D 、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l +3CuSO 4=Al 2(SO 4)3+3Cu 可知,参加反应的铝的质量与生成的铜的质量比为54:192,即反应后生成的固体的质量比参加反应的固体的质量大,所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向一定量氯化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铝后,溶液的质量逐渐减少,直至反应停止,选项正确,故选A 。

9.已知CO 2+H 2O+CaCO 3═Ca (HCO 3)2,下列图象表示将二氧化碳气体缓缓通入到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某些量随通入二氧化碳质量的变化趋势,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将二氧化碳气体缓缓通入到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二氧化碳先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2232=Ca(OH)+CO CaCO +H O ,待氢氧化钙完全反应后,再发生如下反应:22332CO +H O+CaCO Ca(HCO =),故溶质的质量先逐渐减小,待氢氧化钙完全反应时,减小至零,后逐渐增大,待碳酸钙完全反应时,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B 、将二氧化碳气体缓缓通入到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二氧化碳先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

碳酸钙和水,待氢氧化钙完全反应后,二氧化碳会继续与碳酸钙沉淀、水反应,故沉淀的质量先逐渐增加,后逐渐减小至零,不符合题意;

C、将二氧化碳气体缓缓通入到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一开始无碳酸氢钙生成,后碳酸氢钙的质量逐渐增加,碳酸氢钙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加,待碳酸钙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D、将二氧化碳气体缓缓通入到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一开始生成碳酸钙沉淀,溶液的质量逐渐减小至零,后生成碳酸氢钙,溶液质量又逐渐增加,符合题意。

故选D。

10.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足量的锌、镁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

B.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滳加稀硫酸

C.向一定量混有少量盐酸的氯化镁溶液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D.向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不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锌活泼,相同时间内产生的氢气,镁大于锌;该反应中稀盐酸的质

量一定且少量,镁、锌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相同;故图像所示错误。

B、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pH值应大于7,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pH值应逐渐下降,故图像所示错误。

C、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水和氯化钠,没有沉淀产生;盐酸完全反应后,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故图像所示正确。

D、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不饱和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应大于0,起点错误,加入氯化钠固体后,溶质质量增大至饱和,饱和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图像所示错误。

故选:C。

11.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氢氧化钾和氯化钡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B.向等质量的碳酸钠粉末(a曲线)和碳酸钙(b曲线)中分别加入过量的等浓度的盐酸

C.向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中分别逐滴加入镁粉和铝粉D.向一定质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

化钠溶液至过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

A、向氢氧化钾和氯化钡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一开始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就可以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故错误;

B、向等质量的碳酸钠粉末(a曲线)和碳酸钙(b曲线)中分别加入过量的等浓度的盐酸,碳酸钠粉末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较快,每106份质量的碳酸钠产生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每100份质量的碳酸钙产生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碳酸钙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更多,故错误;

C、向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中分别逐滴加入镁粉和铝粉,镁的活动性大于铝,镁粉反应速率快,每24份质量的镁产生2份质量的氢气,每54份质量的铝产生9份质量的氢气,铝产生的气体质量多,故错误;

D、向一定质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此过程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此时pH逐渐增大,然后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此时pH恒定在7,后继续加入氢氧化钠pH继续增大,无限趋近于14但不等于14,故正确。

故选D

12.下列图像关系合理的 ( )

A.取4g氧化铜和1 g木炭粉放入试管中,做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B.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C.在久置的NaOH溶液中滴加盐酸

D.向pH= 9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

【答案】C

【分析】

【详解】

A、取4g氧化铜和1g木炭粉放入试管中,做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由方程式

2CuO+C

加热

2Cu+CO2↑可知,第160份质量的氧化铜,与12份质量的碳反应,氧化铜完全反应,木炭有剩余,设:完全反应后固体减少的质量是x,

2

高温CO

2CuO+C2Cu+固体减少量

16044

4x

16044

=

4x

解得x=1.1g,剩余的固体的质量是5g-1.1g=3.9g,故A错误。

B、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不是质量比,故B错误;

C、久置空气中的氢氧化钠会变质,加入稀盐酸后,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没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当氢氧化钠反应完后,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当碳酸钠反应完后,生成气体的质量不再增加,故C正确;

D、向pH= 9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的pH不断降低,无限接近7,但是不会低于7,故D错误。故选C。

二、中考初中化学推断题

13.如图所示,A——I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已知A为石灰石,D为蓝色沉淀,C和E 为只含一种物质的溶液,I为生命之源.“→”表示物质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关系(部分生成物未标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化学式:B,I.

(2)写出合理的C和E反应的任一化学方程式:.

(3)已知H为一定量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与溶液E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F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则滤渣F中一定含有,滤液G中一定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

【答案】(1)CaO;H2O (2)CuCl2+Ca(OH)2=Cu(OH)2↓+CaCl2;复分解反应

(3)Cu、Fe; Zn2+

【解析】

试题分析:A为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所以A为碳酸钙,I为生命之源,I是水,根据B与I 反应能生成C是氢氧化钙;D为蓝色沉淀﹣氢氧化铜,是氢氧化钙和含有铜离子的盐溶液反应产生的,因此可以是氯化铜等;因此

(1)B是CaO;I是H2O;故填:CaO;H2O;

(2)C和E反应,可以是氢氧化钙和氯化铜等的反应,因此反应的方程式为:CuCl2+Ca (OH)2=Cu(OH)2↓+CaCl2;

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故填:CuCl2+Ca(OH)2=Cu(OH)2↓+CaCl2;复分解反应;

(3)E为铜盐,锌粉和铁粉加入铜盐中发生了三个反应:锌与铜盐反应生成铜和锌盐,铁和铜盐反应生成亚铁盐和铜,锌与亚铁盐反应生成铁和锌盐;向滤渣F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说明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剩余,即铁或锌,如果锌有剩余,锌会把溶液中的铜、铁都置换出来,所以这时滤渣成分是锌、铁、铜,如果是铁,则铁会把排在它后面的铜全部置换出来,这时滤渣成分是铁、铜;所以这两种情况中一定存在的是铁和铜;如果锌有剩余时溶液中的亚铁离子、铜离子都会被置换出来,所以溶液F中一定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锌离子.

故填:Cu、Fe; Zn2+.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知道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D是蓝色沉淀氢氧化铜,以及向滤渣F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等进行分析即可.

14.(4分)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戊分别是碳酸钠溶液、氧化铁、氢氧化钙溶液、氯化钡溶液和稀盐酸中的一种。图中短线相连的物质能相互发生反应。已知丙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丁物质的化学式是。

(2)甲与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丙与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向盛有甲溶液的烧杯中滴加丙溶液,烧杯中溶液的pH会(填“增大”或“减小”)。【答案】(1)BaCl2(2)Ca(OH)2+Na2CO3==CaCO3↓+2NaOH (3)Fe2O3+6HCl==2FeCl3+3H2O (4)减小

【解析】

试题分析:丙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那么丙溶液呈酸性,故丙是稀盐酸;五种物质中氧化铁只能与稀盐酸反应,故戊是氧化铁;而氯化钡只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其他

物质能相互反应,故丁是氯化钡,乙是碳酸钠,则甲是氢氧化钙。把推断出的物质代入,推断正确。

(2)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Ca(OH)2+Na2CO3==CaCO3↓+2NaOH;

(3)稀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Fe2O3+6HCl==2FeCl3+3H2O;

(4)甲是氢氧化钙,丙是稀盐酸,它们会发生中和反应,故向盛有甲溶液的烧杯中滴加丙溶液,烧杯中溶液的碱性会逐渐的减弱,PH会变小。

考点:物质的推断,物质的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5.(1)X、Y、Z、W、R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元素,X的单质是密度最小的气体,Y的一种单质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质,Z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W的原子序数为11,R的

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请回答下列问题:①X阳离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W

离子的离子符号为;

②实验室用一种白色固体制备Z单质,该化学方程式为;

③元素X、Y、Z、W和元素X、Z、R可分别组成两种化合物甲和乙.甲和乙都是治疗胃酸(盐酸)过多的药剂,甲、乙治疗胃酸过多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④X、Y、Z三种元素可按质量比12:3:8形成一种生活中常见的有机化合物,该化合物俗称为,它是一种(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该化合物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⑤高温下,R单质能与氧化物发生置换反应,该化学方程式为。

(2)初中化学几种常见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其中A是常见黑色固体单质,B是常见液体化合物,化合物C和单质D均为可燃气体,X为红色固体氧化物,C与X的反应常用于工业上冶炼金属,Z为硫酸盐,其溶液为蓝色.请根据推断回答下列问题:

①G溶液的颜色为,图中反应I到IV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有个;

②A+B→C+D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Na与O2在不同条件下可生成Na2O或Na2O2,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Na2O的化学性质与CaO相似,分步写出Na2O与Z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①;Na+;

②2KClO32KCl+3O2↑③NaHCO3+HCl=NaCl+H2O+CO2↑,Al(OH)

3+3HCl=AlCl3+2H2O;④酒精;可再生;

C2H5OH+3O22CO2+3H2O⑤2Al+Fe2O3Al2O3+2Fe

(2)①浅绿色;2②C+H2O(气)H2+CO③-1;Na2O+H2O="2NaOH" ;

2NaOH+CuSO4=Na2SO4+Cu(OH)2↓

【解析】

试题分析:(1)X的单质是密度最小的气体,所以X是氢元素,Y的一种单质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质,所以Y是碳元素,Z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所以Z是氧元素,W的原子

序数为11,所以W是钠元素,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所以R是铝元素,(2)

Z为硫酸盐,其溶液为蓝色,所以Z是硫酸铜,X为红色固体氧化物,C与X的反应常用于关于上冶炼金属,所以X是氧化铁,C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F会与硫酸铜反应,所以E是二氧化碳,F是铁,A是常见黑色固体单质,B是常见液体化合物,A和B高温会生成一氧化碳和D,化合物C和单质D均为可燃气体,所以A 是木炭,B是水,D是氢气,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H是铜,G是硫酸亚铁,

考点:物质的鉴别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6.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其中,只有A为单质,B和C含有的元素完全相同,D与其它四种物质属于不同的类别,E是一种重要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和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己省略),请回答:

(1)D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B→E: __________________

在日常生活中,对可能有物质C生成的情况,我们应怎样处理_______。

(3)请写出由A元素形成的两种单质的名称________。A的单质之间组成元素虽然相同,但性质、用途却有着明显的差异,其原因是________。由此,你对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有什么认识_________。A的单质用途非常广泛,请举出一例____。

【答案】H2CO3 2C+O2点燃

2CO CO2+Ca(OH)2=CaCO3↓+ H2O 提高氧气的浓度或增大可燃

物和氧气的接触面积金刚石、石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

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或石墨作电极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中的叙述可知,E为碳酸钙、D为碳酸C为一氧化碳、B为二氧化碳、A为碳;故

(1)D的化学式为H2CO3 ;(2)对应物质的转化为2C+O2点燃

2CO; CO2+Ca(OH)2=CaCO3↓+

H2O;;在日常生活中,对可能有物质C生成的情况,处理方法为提高氧气的浓度或增大可燃物和氧气的接触面积;(3)碳元素的不同的单质为金刚石和石墨,碳的单质之间组成元素虽然相同,但性质、用途却有着明显的差异,其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为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或石墨作电极等。

考点:物质的性质和推断

17.A~G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七种物质,其中A、B、C、E、F、G含有同一种元素,

A、B、C、E、G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D和F在通常情况下为气体,两者分别溶于水后溶液的酸碱性相反.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由某一物质转化为另一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己略去.)

(1)G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2)A与D反应符合绿色化学的原则,属于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C→D+E+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微观的角度分析A与B能发生反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6H12O6化合 NH4HCO3Δ

NH3↑+CO2↑+H2O H++OH﹣=H2O

【解析】

【分析】

D和F在通常情况下为气体,两者分别溶于水后溶液的酸碱性相反,故D和F为二氧化碳或是氨气中的一种,C能生成氨气和二氧化碳,故C可能是碳酸氢铵,生成的E为水,水和F能反应生成G,故F可能是二氧化碳,A、B、C、E、G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G为C6H12O6,B能与F反应,故B可能是氢氧化钠,A能与B反应,A可能是盐酸,带入框图,推断合理。

【详解】

(1)G是葡萄糖,故填:C6H12O6;

(2)A与D反应符合绿色化学的原则,故该反应是化合反应,故填:化合;(3)C是碳酸氢铵,碳酸氢铵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故填:

NH4HCO3Δ

NH3↑+CO2↑+H2O;;

(4)从微观的角度A与B能发生反应是因为氢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结合产生水,故填:H++OH﹣=H2O.

18.下图为某些物质间的转化关系。甲、乙、丙均为气体,乙有刺激性气味,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G是一种化肥,H为红棕色固体。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化学式:B __,F __。

(2)自然界中,甲和D反应产生一种供呼吸的气体,该反应名称为______。

(3)反应①、②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②____。

(4)由反应②可知,在农业上施用G时应注意______。

【答案】NH 4HCO3[或(NH4)2CO3]Fe(OH)3光合作用3CO + Fe2O32Fe + 3CO2

Ca(OH)2 + 2NH4Cl CaCl2 + 2NH3↑+ 2H2O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肥料)混合施用【解析】

【分析】

根据甲、乙、丙均为气体,乙有激性气味,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所以丁是铁,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以A是碳酸钙,G是一种化肥,和E加热会生成乙,所以乙是氨气,G是氯化铵,H为红棕色固体,所以H是氧化铁,F是氢氧化铁,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所以C是氧化钙,甲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高温生成一氧化碳,所以丙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丁是铁,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E是氢氧化钙,B加热生成二氧化碳、氨气、水,所以B是碳酸氢铵,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详解】

(1)通过分析可知B是NH4HCO3,F是Fe(OH)3;(2)自然界中,甲(二氧化碳)和D (水)反应产生一种供给呼吸的气体(氧气),该反应名称为光合作用;(3)反应①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3CO +

Fe2O32Fe + 3CO2,反应②是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化学方程式为:Ca(OH)2+2NH4Cl CaCl2+2H2O+2NH3↑;(4)由反应②可知,在农业上施用G时应注意不要和碱性物质混合使用,否则会降低肥效。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9.A、B、C、D、E、F及甲、乙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为氧化物,能与溶液A反应得到黄色溶液,则甲的化学式为

(2)乙为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可由A、B两种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得到,则

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固体C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且C与D反应可得到B,该反应属于基本类型中

的,其中D的化学式为.指出D的一种用途

(4)已知上述物质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表示转化关系;“-”表示反应关系),其中E与F的物质类别相同,则E的化学式为.F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1)Fe2O3(2)NaOH+HCl=NaCl+H2O;(3)复分解反应;Na2CO3 制洗涤剂(4)H2O;Ca(OH)2+CO2=CaCO3↓+H2O

【解析】

试题分析:(1)由溶液的颜色可知溶液含有三价铁离子。故氧化物甲为氧化铁化学式为Fe2O3;A为盐酸(2)乙为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可由A、B两种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得到,乙为氯化钠,则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3)固体C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且C与D反应可得到B,C为氢氧化钙、D为碳酸钠;该反应属于基本类型中的复分解反应;其中D的化学式为Na2CO3,D的一种用途制洗涤剂;(4)已知上述物质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表示转化关系;“-”表示反应关系),其中E与F的物质类别相同,则E的化学式为H2O;F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

2+CO2=CaCO3↓+H2O。

考点:物质的推断及转化

20.已知奥运五环中A、B、C、D、E为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氧化铁、水中的一种,且相连环内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E是常见的溶剂。请回答:

(1)B物质是__________。

(2)A与B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

(3)写出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答案】H2SO4红色固体溶解,生成淡黄色溶液 2NaOH+CO2=Na2CO3+H2O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E是常见的溶剂,故E是水,能与水反应的物质是二氧化碳,故D是二氧化碳,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物质是氢氧化钠,故C是氢氧化钠,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物质是硫酸,故B是硫酸,因此A是氧化铁,据此解答。(1)B是硫酸(或H2SO4);(2)A是氧化铁,B是硫酸,二者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会观察到红色固体溶解,生成淡黄色溶液;(3)C是氢氧化钠,D是二氧化碳,二者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21.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E是气体单质,A与B的反应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它们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

(1)E的化学式是_______;

(2)A和B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反应.

(3)E→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物质D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

【答案】H2复分解 2H2+O22H2O 制玻璃

【解析】

根据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A与B的反应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以A是碳酸钙,B是稀盐酸,D和C可以相互转化,D会转化成碳酸钠,所以C是二氧化碳,D可以是碳酸钠,E是气体单质,盐酸会转化成E,所以E是氢气,C和氢气可以互相转化,所以C是水,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

可。(1)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A与B的反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