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教案语文S版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教案语文S版

秋天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朗读中体会秋天的特点,赏析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积累词语,感受秋天的美丽。

3、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热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学生找秋天,带自己找到的实物来上课。

2、老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大地妈妈有四个儿女,他们分别是春夏秋冬。每个孩子的到来总会给大地妈妈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瞧,现在秋姑娘又来到了人间,大地妈妈发生了什么变化?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第二课《秋天》。

2、板书课题:秋天(课件出示课题)

3、齐读课题,认识“秋”字,你是怎样记住“秋”字呢?(秋天到了,禾苗枯黄得能用火一点就烧起来了,所以禾+火=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秋姑娘又来到了人间,大地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课件出示问题)

2、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然后面向全体学生指导。

3、学生反馈,教师依次板书:

第一个变化:小草黄了

第二个变化:树叶黄了

第三个变化:稻子黄澄澄

第四个变化:棉花洁白

第五个变化:高粱红玛瑙

第六个变化:苹果涨红了脸

第七个变化:石榴咧开了嘴

第八个变化:葡萄水灵灵

第九个变化:枣红彤彤

第十个变化:粮食堆成山

三、赏析美句,感悟秋情

1、看图理解比喻句。课件出示稻子图及句子:田野里,稻子熟了,黄澄澄的,像铺了一地金子。

句子比较:“黄澄澄”换成“黄色”,哪个句子好?为什么?

(黄澄澄不但写出了稻子金黄而鲜亮的样子,而且叠词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学生朗读,感受句子的美。

课文中这种结构的词语还有哪些?

学生看书反馈。

(水灵灵、红彤彤形象逼真地写出了葡萄和枣的诱人,清香四溢。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学生朗读,老师指导。

你还能说出一些类似的词语吗?

学生反馈。

再看课件:这个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做什么?为什么说稻子像金子呢?(比喻。把稻子比作金子。它们相似的地方是:都是黄澄澄的)

这样写不仅写出了稻子成熟后田野里丰收的的景象,而且写出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课文中像这样的比喻句还有哪些?请同学们一一找出来。

课件出示:①红玛瑙似的高粱点着头,好像在说:“丰收的季节真美丽!”把高粱比作红玛瑙。

②打谷场上,丰收的粮食堆得像一座座小山。把粮食堆比成小山。

你能仿写比喻句吗?

课件出示:苹果熟了,红彤彤的,像一个个小灯笼。

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2、看图理解拟人句。课件出示:棉花吐絮了,露出洁白的笑脸。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为什么说是拟人呢?

棉花是没有嘴,没有脸的,不会笑,写棉花却用了“吐、笑”这两个描写人的动作的词语,赋予了棉花人的行为,把棉花当做人来写的,所以说这是拟人句。这样写,不仅写出了棉花丰收的景象,也从侧面表达了人们丰收后的喜悦心情。课文中这样的拟人句还有哪些?请同学们一一找出来。

课件出示:①红玛瑙似的高粱点着头,好像在说:“丰收的季节真美丽!”(高粱会点头、会说话,这是把高粱当作人来写)

②苹果的脸涨得通红,石榴笑得咧开了嘴。

仿写拟人句。

课件出示:小鸟在树枝上唱歌。

花儿向我点头微笑。

3、读读这些美句,读出对秋天的喜爱。

课件汇总比喻句和拟人句让学生朗读。

小结:课文中运用了这么多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将秋天的美人格化,动态化,具体化,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理解结构,提炼中心

1、文中写了秋天哪些地方的丰收景象呢?(板书:田野里、果园里、打谷场上、公路上)

2、课文第一段写秋天到了,小草和树叶的变化。老师板书:秋天到了。

第二段写了田野里的丰收景象。板书:田野里。

第三段写了果园里的丰收景象。板书:果园里

第四段写了其他地方的丰收景象。板书:其他地方,打谷场上,公路上。

3、课文中有一个句子是中心句,什么是中心句呢?

课件出示: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就是中心句。它有时在文章的开头,有时是在文章的中间,有时又在文章的结尾。

它躲藏得这么隐秘,谁有本事把它找出来呢?找的时候,大家还要联系我们课文的题目一起去想,我们这篇课文到底写了秋天的什么呢?哪句话能概括这篇文章的内容呢?

学生反馈。

课件出示:丰收的季节真美丽!

是的,这句话告诉我们: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也是美丽的季节。(板书:丰收的季节美丽的季节)

4、全班齐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因为秋天是丰收的、美丽的。

五、拓展延伸,升华中心

1、秋天已经在我们的身边。秋天到了,周围的景物有什么变化呢?请大家展示你们找到的秋天。(学生展示实物)

2、老师也找到了秋天,请大家欣赏。

课件播放秋天美景图。

六、作业

课件出示:回家后,写一篇关于秋天的短文。

板书:小草

秋天到了黄了

树叶

稻子黄澄澄

田野里棉花洁白

高粱红玛瑙

2、秋天苹果涨红了

脸丰收的季节

石榴咧开了嘴美丽的季节

果园里葡萄水灵灵

枣红彤彤

打谷场上粮食堆成山

其他地方

公路上汽车来回奔跑

美丽的呼伦湖

教材分析

《美丽的呼伦湖》是冀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呼伦湖美在哪里?是辽阔无垠的坦荡湖面,是美丽如画的湖畔风光,还是让人恒久回味的风土人情?所有的一切,通过《美丽的呼伦湖》一文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课文由三个自然段组成。第一自然段总写呼伦湖的大而美丽:面积两千多平方千米的呼伦湖在作者笔下成了一面大镜子,这镜子就镶嵌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上。作者用大家生活中常用的镜子作比,不仅形象,更有利于孩子们展开联想。第二自然段写呼伦湖一年四季的景象:春天,牧民湖畔放牧;夏天,渔民湖中撒网;秋天,白云在湖面上悠然飘荡;冬天,冰雪世界里更现宁静、美丽。呼伦湖一年四季以其不同的姿态吸引着人们。第三段概述了美丽的呼伦湖是多么迷人。

文章的写作特点:全文语言简洁明快,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学生分析

课下和孩子谈话时了解到,我班无一人欣赏过呼伦湖的风光,这就需要教师鼓励学生大量收集资料,更多的了解呼伦湖为更好的理解课文作准备。

设计理念

小组内交流读与教师范读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自主合作的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体验,喜欢呼伦湖哪个季节就读.悟哪个季节的美丽景色,丰富学生想象力,培养语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呼伦湖美丽如画的诱人风光。

3、正确认读本课十七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八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多种方式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呼伦湖的美。

2、边读边想象呼伦湖的美丽。

3、看呼伦湖的图片,了解它的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美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读准“阔、跃”等字音

2、理解呼伦湖四季景色各不相同

3、在理解课文过程中指导朗读

教学难点

1、理解“镶嵌”一词

2、读出呼伦湖四季的美

课前准备:有关呼伦湖的图片资料,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里?

生:兴趣盎然,自由回答。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去呼伦湖,那儿是个很美丽的地方,(板书:《美丽的呼伦湖》)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自然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文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呼伦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有什么感受?

生谈感受。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积极性,培养独立、自主的识字能力。)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注意指导学生认识多音字“蒙”。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指导书写会写的8个生字。给这几个字组词。

(2)仿写,小组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识字方法,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自主、合作意识,注意强化字形。)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美丽的呼伦湖》。

二、入情入境,深入理解课文

1、同学们你们知道呼伦湖在哪里吗?它是什么样子的?那里的景色怎么样?请自己大声读一读第一段

生谈。讨论“镶嵌”是什么意思。

2、学生再次深入地读课文,同时思考: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出呼伦湖的美丽、迷人?

(1)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3、重点点拨第二自然段。

(1)师∶通过你们的汇报,老师好像真的来到了这美丽的地方。它的一年四季都各有特点,谁还想再说说?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春:花、草、牛羊

夏:鸟、鱼、白帆

秋:蓝天、白云

冬:冰雪

(2)说话训练:

师:作者向我们展示了呼伦湖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这么美丽的呼伦湖你想不想到那儿去做客,想什么季节去,在那里想玩些什么?

生自由发言。

(设计理念: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把学生的情感带到课文中去,真正达到入情入境,然后激情朗读背诵。)

4、指导背诵第二自然段

(1)学生讨论背诵快的好办法,自由背。

(2)教师出示图片,学生结合图背。

三、美中积累词汇

出示:

辽阔的大草原迷人的色彩童话般的世界

美丽的呼伦湖蔚蓝的湖水白茫茫的冰雪

1、自由读,边读边想哪些词语让你(感觉到呼伦湖更加美丽呢?)

2、生读后交流汇报,师适时加上重号。

3、看谁读得美,指名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放在读上,读的要求准确,学生不但识记了生词,还又一次体会到了呼伦湖的美。)

四、拓展延伸

1、刚才我们在想象世界里畅游了呼伦湖,现在我们来看一看真实的呼伦湖美景(配乐欣赏)

2、配乐朗读欣赏课文:“美丽的呼伦湖,多么迷人!”谁最想把你优美动听的声音展示给同学们?

(设计意图:用轻柔的音乐放松心情,消除大脑疲劳。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板书设计

美丽的呼伦湖

春:花、草、牛羊

夏:鸟、鱼、白帆

秋:蓝天、白云

冬:冰雪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认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2.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

1.教师:教学挂图、敕勒川草原录像、庐山风光录像。

2.学生:搜集有关李白的资料。读熟古诗。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引出课题。

我们祖国风光秀美,山川壮丽,古代流传下来大量赞颂祖国山川的优美诗篇。今天老师先带你们到辽阔的大草原去看看。

2.播放敕勒川草原风光录像,引出诗题。

你觉得大草原怎么样?

这美丽辽阔的大草原名叫敕勒川,这里一直流行着一首赞美它的民歌,叫《敕勒歌》。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这首诗一直流传到现在,今天我们来学习它。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请你们自己读读这首诗,遇到不认识的字把它画下来,再看拼音多读几遍,把它记住。

2.同桌互读诗句,纠正字音,再把课文读通顺。

3.开火车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提醒“见”的读音。

三、熟读课文,理解词语

1.自学诗文。

要求:(1)把诗句读流利。想想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2)你读懂了哪些词句,还有哪些词句不明白,把它画下来。

2.小组交流。

3.指名读。说说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蓝蓝的天空,辽阔的大草原,茂盛的牧草,肥壮的牛羊。)

4.学生对读懂的词语和不明白的词语进行交流,针对学生不明白的词语教师解疑。

川:指平原。

敕勒川:敕勒是古代的民族,敕勒川指敕勒族居住的平原。

阴山:指阴山山脉,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偏西一带,东西走向。(可用简图)

穹庐:游牧民族所住的用毡子做的圆顶帐篷。现俗称蒙古包。

四野:周围,四面八方。

苍苍:深蓝色。

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见:露出,呈现。

四、细读诗文,体会诗意

1.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说诗意。教师随机点拨。

美丽富饶的敕勒大草原,就在阴山脚下铺展。

天空像一顶巨大的圆顶帐篷笼罩着大草原的四面八方。

(2)展开想象,体会诗意,感情朗读背诵第一句。

①指名读,师生评读。请你们想象第一句的情景,有感情地读这一句,比比谁读得好。

②闭眼想象诗中的情景,齐读、背诵第一句。

2.学习第二句。

(1)指名读第二句,说诗意。教师随机点拨。

蓝蓝的天空下是辽阔的大草原,一阵阵微风吹过,使草儿低伏,

现露出一群群肥壮的牛羊。

(2)展开想像,体会诗意,感情朗读背诵第二句。

①指名读,师生评读。请你们想象第二句的情景,有感情地读这一句,比比谁读得好。

②闭眼想象诗中的情景,齐读、背诵第二句。

3.读全诗,说诗意。

(1)自由读,把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2)同桌互相说说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诗意。

五、赏读讨论,背诵诗文

1.学了这首古诗,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为什么?

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

(1)小组讨论。

(2)集体汇报,教师随机点拨。如: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这句把天比作巨大的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让我们看到了天地相连的景象,想起了牧民的蒙古包和他们的生活。

“天苍苍,野茫茫。”

读了这句,让我们看到了蔚蓝色的天空下那辽阔的绿色大草原。

“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一句把草原写活了。让我们看到茂盛的牧草和时隐时现的肥壮的牛羊。

2.背诵诗文。

这首诗就像一幅鲜活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再想象一下诗中壮美的情景,有感情地背诵一遍。

六、忆生字,指导书写

1.读要求会写的字:首、川、阴、似。

2.按结构记忆字形。

独体字:首、川。

左右结构的字:阴、似。

3.指导书写:

让学生观察字帖里的字,然后描和写。

重点指导:首、似。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1.谈话激趣:同学们,在开展今天的学习活动前,我们先去庐山游览一番,欣赏一下庐山风光吧!

2.学生观看庐山风光片,饱览庐山秀美的风光。

3.请学生谈谈自己对庐山的印象,畅所欲言。

4.导入新课:庐山风景迤俪,吸引了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在游览庐山后题写的诗作《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古诗

1.听古诗朗读,学生自由跟读。

2.初读古诗,熟悉诗歌内容。(学生评议标准为熟读。)

3.回忆古诗的学习要点:字、词、句、篇。

4.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利用各种方法(联系上下文、查阅工具书、与已经学过的古诗对照等方法)自学古诗。

5.小组汇报,教师作适当的点评。利用多媒体课件突破理解难点:生,弥漫;川,河流;三千尺,指瀑布很长;疑,怀疑;落九天,从天的最高处泻落。(汇报中要给每一个学习小组发言、补充的机会。)

6.朗读练习: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瀑布的气势雄伟。可采用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后评议的方法。

三、了解诗人

过渡语:李白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些有关于李白生平的知识呢?

1.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及时肯定知识丰富的同学。

2.通过课件展示李白生平,了解李白诗作的特点:奇特的想象,比喻;出神入化的夸张。

四、巩固诗歌的学习

1.回到《望庐山瀑布》一诗中体会李白诗作特点的表现,点到为止即可。

2.体会诗歌的意境,开展朗读竞赛。(评价要求为在读出瀑布磅礴的气势同时,读出语言的描绘的魅力。)

3.背诵积累古诗。

五、课外积累展示

学生自由诵读自己课外积累的李白的古诗。(力争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

六、激发学习热情

过渡:看着同学们如此热烈地背诵,老师也不禁有些技痒了,我也来朗诵一首李白的诗给大家听,好吗?

1.教师声情并茂地背诵《静夜思》,请学生指正。

2.鼓励背诵李白的名作,要求积累一、两句均可。

小学语文二年级:古诗两首敕勒歌 望庐山瀑布教案设计教案

教学 要求 1.学习两首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草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2.用多种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的生字。背诵两首古诗。 3.理解古诗的意思,结合课文展开想象,把想象到的画面表达清楚。 重点 难点 1.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两首古诗豪迈的意境。 2.根据古诗的内容展开想象,并把想象的画面表达清楚。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敕 勒 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①穹庐②,笼盖四野。[句导读:交代了敕勒川的地理位置和草原的辽 阔。]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句导读:写出了草原上特有的静态和动态之美。] 赏析:诗歌描绘了敕勒川大草原的美丽风光。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③生紫烟④ , 遥看⑤瀑布挂前川。[句导读:描写了香炉峰和庐山瀑布的景色优美、神奇。] 飞流⑥直下⑦三千尺, 疑⑧是银河⑨落⑩九天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句导读:勾勒出瀑布的磅礴气势。] 赏析:诗歌描写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字 词 导 读 ? ②穹庐(qiónɡ lú):游牧民族居住的圆顶帐篷,用毡子做成。 ③香炉(xiānɡ lú):指庐山西北部的香炉峰。 ④紫烟(zǐ yān ):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 ⑤遥看:远远看去。 ⑥飞流(fēi liú):形容瀑布流得很快,像飞一样。 ⑦直下:直着落下。 ⑧疑(yí):怀疑。 ⑨银河(yín hé):指银河系。 ⑩落:下降。 ○ 11九天(jiǔ tiān ):天空的最高处。

1.学习《敕勒歌》。理解诗歌的意思,感受诗歌所描绘出的一望无际、苍茫辽阔的草原美景。 2.学会本课的生字。 3.背诵古诗,结合内容展开想象,并把想象到的画面说出来。 生字、新词卡片;与诗歌内容相一致的多媒体课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许许多多脍炙人口、流传久远的诗词名篇。公元4世纪到6世纪,也就是历史上的北朝时期,人们主要过着游牧的生活,有许多民歌流传下来。这些民歌风格豪放刚健,抒情爽直坦率,语言质朴无华,表现了北方民族英勇豪迈的气概。 2.请大家认真观察图画(教师出示教材中的插图),你看到了什么?(辽阔的草原、成群的牛羊)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非常有名的诗歌《敕勒歌》 二初读古诗,记忆生字 1.对照拼音读一读古诗《敕勒歌》。 2.自己读完古诗后,读给同桌听一听,互相检查读音。 3.把这首诗中要求掌握的生字圈出来,读一读,同桌交流记忆。 4.巩固字音。 (1)出示生字卡片:诗首川似笼盖野苍茫 指名读准字音。学生边读,教师边按照古诗的顺序摆放生字卡片。 (2)分析记忆字形:这么多生字,怎样快速地记忆呢? ①给熟字加偏旁组成新字:寺—诗以—似②编儿歌记忆:野,左里右予就是野。 ③猜字谜记忆:首,给自己戴上一顶大帽子。盖,锅盖咬住了羊尾巴。 5.开火车抽读词语卡片。 三再读古诗,感悟诗歌的意境 1.把学过的生字、新词带入古诗,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指名朗读) 2.学习古诗的意思。 (1)自己朗读古诗,圈出不懂的词语。 (2)学生质疑。 (3)教师解疑。 (4)结合自己的想象,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辽阔的敕勒川,就在阴山脚下。天空像巨大的帐篷,笼罩着整个原野。苍天空旷辽远,草原一望无边。微风吹过,牧草低伏,露出众多的牛羊。) 3.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古诗描绘出的草原风光。 四在意境中朗读古诗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8 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这两首古诗,都是望远之作。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登楼远眺依山的落日和奔腾的黄河有感而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前两句写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浅显的语言,形象而高度地概括了进入广大视野里的万里山河,营造了景色辽阔、气势雄浑的意境,让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后两句寓理于诗,含意深远,写出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折射出其不平凡的胸襟和抱负,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全诗由两个对句形式组成,巧合天成,气势充沛,没有丝毫匠意表现于其中,意境浑圆深远,将景色、理趣、情怀完整地融入其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被作为追求理想境界的座右铭而遗芳千古。 《望庐山瀑布》是一首七言绝句,是唐代诗人李白游历庐山时写下的风景诗。这首诗紧扣“望”之一字,抓住了瀑布的动态美,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奇与壮丽。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概括地描绘了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展现了一幅绮丽壮美的图景。后两句诗人把艺术的夸张和想象运用到了极致,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瀑布的雄奇气势。全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景有情,语言生动形象、洗练明快,抒发了诗人对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充分体现了诗人浪漫的情怀。 两首诗在课文里均配有插图。第一幅配合《登鹳雀楼》的诗意,画的是在山上的古楼,诗人登上最高层,眺望黄河的情景。第二幅画的是诗人远望庐山瀑布,瀑布从山上倾泻而下的情景。在教学时,要注意结合文章的插图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真切感知那种美好的情境。 二、教学目标 1.借助课文插画,将生字与事物结合起来或借助熟字比较辨析、换偏旁联系熟字等方式,会认“楼、依”等生字,会写“楼、依”等生字。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第1篇】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1、师:孩子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望庐山瀑布》。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 2、课前老师要求你们收集资料,请收集了资料的同学请拿出来,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作者,并说明资料的来源。 3、师:孩子们都很会学习。李白写诗近千首,今天我们学习他其中的一首。请再读题目。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课文写的什么? 4、(CAI出示庐山瀑布)让我们走进庐山去欣赏那儿的瀑布吧。 5、你感觉怎样?(壮美、雄伟、壮丽) 二、初读课文 1、诗人笔下的庐山瀑布是什么样子的呢?你听。 2、(CAI出示课文要求)孩子们,我们学习一首诗,首先是要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这对我们理解古诗意思有好处。 3、请你们把书翻开,将课文自由地多读几遍。 4、我想听听你们读得怎样?他读准字音了吗? 5、请大家一齐读一遍。

三、精读课文,理解意思,质疑问难 1、初读了课文,接下来我们要精读课文,怎读呢? 2、请你们按要求一遍一遍地读,可以读出声音来,也可默读。生自主学习。 3、现在请你们说说看,你们读懂了哪儿? 4、还有哪儿不懂的? 5、请大家齐读古诗,边读边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 四、我会品 1、过渡:我们大致了解诗意还不行,还得细细去品。 2、(CAI),我会品:你认为这首诗最有魅力的语言是哪儿? 3、抽生说,学生汇报。 4、小结:你看,仔细一品,这首诗的每一个字都闪烁着金子般的光芒,这就是古诗的语言美。 五、我会品 1、赏中学 ⑴过渡:这么美的诗,这么美的语言,我们应该好好欣赏一番。 ⑵怎么赏呢?(CAI出示读中赏) ⑶怎么读。 ⑷抽生说: ①用赞美的语气读。 ②要读出瀑布的雄伟壮丽。 ③要边读边想画面。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教案与反思第1篇】 教学目标: 知识——学会3个生字,理解诗义,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背诵默写古诗。 能力——培养学生感情朗读和想象的能力。 情感——使学生感受到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抓住主要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语言美、意境美。 教学准备: 生字卡,画画或书写用的纸张,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听音乐吗?(古筝乐响起)古人喜欢和着悠扬的乐曲吟诵诗歌,今天老师也想学一学,欢迎吗? 2、老师配乐朗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3、谈话:这首诗的作者是谁?李白的诗主要有什么特点?今天我们再一次来领略李白的这种风格。 4、学生齐读题目——《望庐山瀑布》 二、整体感知,理解诗句 1、我们应该怎样读好这首诗呢?

2、小组学习:先读准字音,理解这首诗主要写什么。 汇报:①能读好生字吗?你们怎么记住生字? ②齐读全诗。这首诗主要写什么? 3、小组内探讨:怎样理解诗句的意思? 三、想象画图,融情于景 1、启发谈话:李白看到这么壮观的景色,如果能用简笔画记录下来,那该多好呀!你们能行吗? 2、小组合作画画,画出李白看到的景色。 3、教师相机板书: 看到:太阳、香炉峰、紫烟 瀑布 想到:银河落九天 4、谈话:诗中用词用句非常巧妙,你觉得第几句哪个诗用得好? (注意理解:“生、挂、遥、飞、疑”的意思) 5、作者抒发怎样的感情呢? 相机板书:热爱祖国山河 四、反复诵读,感悟意境 1、谈话:我们也能读出“热爱祖国山河”这种感情吗? 2、(出示诗句)想像:在阳光的照耀下,香炉峰上升起了紫色的烟雾。这景色美吗? 谁能把这一句读得很美? 3、(出示诗句二)远远望去,瀑布像什么?

部编二年级上册语文 望庐山瀑布 教案

望庐山瀑布教案 【教学内容】 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8课古诗二首 【教材分析】 《望庐山瀑布》是统编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古诗二首》中的第二首诗。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家乡”,语文要素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和“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本单元选文涵盖古今,跨越海峡,表现了祖国的辽阔和美丽,激发学生赞美家乡的感情和认识家乡的渴望。 【教学目标】 1.认识“瀑、布、炉、烟、遥、川”等6个生字,会写“照、炉、烟、挂、川”等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望庐山瀑布》。 3.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中描述的画面。 4.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品读“生”和“挂”,体会诗人用字的精妙。 【教学难点】在品字品词中感受诗的画面之美、想象之美。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板块一:激趣引入,字理析词识“瀑布” 1.导语激趣:我们的祖国风景秀丽、山河壮美,有数不尽的名山大川,从古到今,吸引无数文人墨客的目光和脚步, 2.课件出示瀑布图片:(贵州省)黄果树大瀑布、(陕西延安宜川县)壶口瀑布、(江西省九江市)、九寨沟瀑布。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朝大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齐读诗题) 3.学习生字“瀑”和“布”。 瀑,形声字。从水,暴声,本义:跌水。组词:飞瀑、悬瀑(一帘飞瀑秀,万壑树参天)瀑,飞泉悬水也。——《康熙字典》 布,会意字。从ナ,从巾,构形为手(ナ)持巾,本义:麻布。(组词:布匹、布帛、

布衣。) 瀑布:水由高处直泻而下,远望似布垂落,称为“瀑布”。 【设计理念:全课由瀑布引入,图片和诗句的呈现方式为课堂奠定了诗意的、开阔的基调。采用字理析解的方法既学习了“瀑”和“布”两个生字,又理解了“瀑布”的本意。】 板块二:认识诗人,你说我说话李白 1.大家心中的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合称为“大李杜”。 2.朋友眼中的李白: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 3. 诗人的自我评价: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庐山谣》 师:这样一个狂放不羁、仙风道骨、好入名山游的李白,他笔下的庐山瀑布会是什么样子呢? 【设计理念:从不同的角度认识诗人,形式灵活新颖,使学生对李白的了解更加多维度、更加全面。每一个角度又和文本有紧密联系,为理解诗文本身做了铺垫。】 板块三:初读古诗,节奏韵脚读好听 1.自由读古诗,一句一句读正确。 2.指名读一读。(正音) 3.齐读全诗。(摆头感受节奏、拍手感受韵脚) 【设计理念:节奏是诗歌的生命,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这首七绝节奏整齐,平仄和谐。诗用的是“言前”韵,“烟”“川”“天”,韵脚落在“an”上。声韵和谐、错落有致,有一种回环的乐感,诵读起来刚柔相间、高低顿挫,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感受诗的音韵之美。】 板块四:随文识字,品字析词赏诗境 第一句:日照香炉生紫烟 1.字理识字“炉、烟、”。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教案与反思第1篇】 教学目标: 1.认识“庐、瀑、炉、烟”,积累识字方法,会写“炉、烟”; 2.有感情朗读《望庐山瀑布》; 3.通过画面理解诗句,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 4.学习做一个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 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画面,吟诵古诗想象意境,理解诗句。 教学流程: (一)揭题导入,知晓诗人。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哪些诗人?猜一猜这位诗人是谁?老师给你们一点提示:他是唐代大诗人,有“诗仙”之称;他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读了很多书,曾留下“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他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在那个牛马舟车的时代,他的自己遍布大半个中国,他曾到过18个地区,206个州县,80多座大山,60多条江河,20多个湖泊;他写过很多诗,其中最著名的有《静夜思》《古朗月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叫《望庐山瀑布》,是李白游历庐山观看黄岩瀑布时写下的一首名诗。同学们,你们去过庐山,看过瀑布吗?就让我们跟着李白一起走进庐山,走近瀑布吧。 图片 图片 (二)疏通句读,初知诗意。 想游览啊,老师这里有个要求,如果能把古诗正确的读出来,就马上带小朋友们去! 1.指导读诗,读出韵律: ①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或书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②指名读整首诗,纠正、齐读。

③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律美。读古诗特别要读出诗的韵律美,韵脚一定要读准,读到位。(如“烟”“川”“天”)谁能把这首诗再读一遍。 ④出示诗的停顿及重音,谁能读出古诗的节奏美?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图片图片 2. 读准字音,认识生字: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8古诗二首 望庐山瀑布(教案)

标题:《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望庐山瀑布》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选篇。该单元以“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为人文主题,语文要素是“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同 时《语文课程标准》对本学段诗文阅读的要求是:“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感受语言的优美”,本课是该单元的第一课的第二课时,也是第一次在课后练习中出现“读诗句想 画面”的要求,因此需将上述几个要点融入学习,为本单元以及诗文的学习打好基础。 作为诗仙李白笔下的一首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在语言的建构上由奇特的意象“香炉”“紫烟”“银河”“九天”以相互关联的组合模式刺激对读者庐山瀑布美景的想象,学生可以结合上下文在 吟诵中通过对意象的理解以及意象相互关系的联想进入诗文情境,并随文识字“瀑”“炉”“烟”“川”“遥”;而在声韵上,学生需在反复吟诵中想象画面的意境美,体会李白高度浪漫夸张的写 景艺术手法。学生通过对诗句间逻辑关系的思考,想象出诗人的观察角度是由远处的山峦紫烟到前 川之上的瀑布,再沿着眼前瀑布由近及远直通天际,展示了庐山瀑布雄浑壮观的奇特景象,进而感 受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与赞美。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一学年的学习,班级的学生有了长足的进步,已能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养成了基本的学习习惯,能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有较强的求知欲,能及时完成作业,对语文学习 感兴趣,但读书的习惯和方法还需要教师多指导。特别是应该多关注如何用生动、有趣、形式多样 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使其体验成功学习所获得的快乐。

【教学构想】 内容古诗二首黄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沟语文园地合计 课时 2 2 2 2 2 10 【教学目标】 1、通过查找资料初步了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积累李白的古诗。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望庐 山瀑布》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8、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瀑、布”等6个生字,能正确书写“照、炉”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望庐山瀑布》,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4、激发学生研究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瀑、布”等6个生字,能正确书写“照、炉”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瀑布的视频、课件 预要求:

1、借助拼音读一读本课的生字,再读一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借助工具书初步了解本首诗的大概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研究了古诗《登鹳雀楼》,请同学们一起来背一背这首古诗。全班齐背古诗《登鹳雀楼》。 2、《登鹳雀楼》这首古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3、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古诗二首》中的《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板书课题——望庐山瀑布。 4、学生齐读课题,教师提示学生注意“瀑”字的读音。 5、了解诗人XXX。 XXX是唐代的大诗人,他号称“XXX”,XXX五岁时就开始读书字,读了很多书,26岁起离乡远游,走了大半个中国。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望庐山瀑布》就是他畅游庐山后写下的一首流传千古的名诗。 二、初读古诗,研究生字 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望庐山瀑布》,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出示本课的六个生字,引导学生读一读,相机正音。

小学二年级语文公开课课件(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与思路

小学二年级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与反思小学二年级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与反思 8、古诗两首 02(望庐山瀑布)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朗读、背诵课文。默写(望庐山瀑布)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词语“生紫烟〞“挂前川〞,体会“飞流〞“直下〞“落九天〞的含义。 教学具打算 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设计 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现在有谁情愿来背一背你记住的古诗?有没有李白写的呢?〔静夜思、夜宿山寺、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大家了解李白的诗还真多呀!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李白还有哪些了解呢? 〔李白生卒年月701-761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号称诗仙现存诗

900多首风格飘逸、豪放想像丰富、气概宏伟〕 二、紧扣题眼,品词析句。 1、师:李白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读了很多书,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走了大半个中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他畅游庐山后写下的。 2、师:读题目,谁能用这个“望〞字组词?你觉得在这儿应该用哪个词更精确些?解释题目的意思。〔指名答复〕 3、师:我们来看看庐山,看看庐山的瀑布。〔看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指名答复〕 4、师:这些都是静止的图片,现代科技的开展,让我们在课堂里了能领会到庐山和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请看光碟。 5、师解说:庐山在九江市的南边。庐山山峰重叠,非常宏伟壮丽。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香炉峰。 看这就是著名的香炉峰。庐山一年四季景色优美…… 6、看了这些优美的风景,你想说什么? 三、初读,检查预习 1、全班自由读。 2、学习生字,瀑、炉等。 3、师范读全诗。学生边听边学习老师的读法。

小学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望庐山瀑布》

小学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望庐山瀑布》 【教学内容分析】 (1)《望庐山瀑布》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在新课标中属于阅读与鉴赏领域,教学课时为1课时。 (2)本单元的能力训练重点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并且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 (3)《望庐山瀑布》是李白的一首七言绝句。它是李白游历庐山时写下的风景诗。这首诗抓住瀑布的动态美,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壮与美丽。全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景有情,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充分体现了诗人浪漫的情怀。 【教学目标】 结合新课标的核心素养,我突破三维目标,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瀑”“炉”等6个生字,能正确读与“照”“挂”等5个生字。(2)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3)借助小组合作、情境创设、角色想象理解诗意,感受诗人丰富的想象。(4)体会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读诗想画面,抓住诗中景物理解诗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通过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中意境。 【学习者特征分析】 (1)二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兴趣,语文综合素质相比一年级的学生有明显提高,对古诗词有浓厚兴趣,但对其理解能力相对较弱。 (2)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语文学习,学会了一些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也有了阅读的兴趣,整体语文能力有显著提高。同时,学生从幼儿园起,已经日积月累地学习了许多古诗。 (3)但对诗意的理解却是模糊而浅显的,语言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欠佳,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古诗进行富有个性的设计,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放飞想象,兴趣盎然地汲取我国古代文明中的灿烂精华,潜移默化地促进他们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教学手段和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于二年级学生在交流表达上存在困难,所以学习方式以自主学习为主。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望庐山瀑布》教案设计

望庐山瀑布 教学目标 1、认识“瀑”“庐”“炉”“疑”四个字。 2、声情并茂地背诵古诗,体会古诗语言的凝练精美。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入情入境的诵读古诗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第一次和大家一起上课,也不知道你们喜欢些什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幅画,想看吗?(课件出示图片)还记得我们曾经学过的描写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古诗吗?我这里有几幅画,这些画会让你想起哪首诗或是哪句诗呢? 今天,再让我们跟随诗人李白一同走进这美妙神奇大自然,走进庐山,去看一看庐山的瀑布,好吗?(播放庐山的瀑布录像) 二、学习第一首诗《望庐山瀑布》 1、初读古诗《望庐山瀑布》 师:能说说你刚才看到的瀑布是什么样子的?诗人李白看到眼前这奔涌而下的瀑布不由地写下了《望庐山瀑布》这首诗。同学们,想知道李白是怎样写的吗?(师提出读书要求,生自读)

师:有谁愿意勇敢地站起来,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学生评价) 2、了解作者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呀?(李白)你对诗人李白有哪些了解呢?(生交流,师补充) 3、感悟读《望庐山瀑布》 师:同学们,想像播音员一样,有感情地,美美地读一读这首诗吗?来,让我们也像播音员一样,选择你最喜欢的那句诗,用心地读一读,反复的多读几遍,读出你的感受,读出你的心情,好吗? 师:好,咱们来读一读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好吗?谁先来?(生交流自己喜欢的诗句,随机指导朗读,感受诗句所描述的画面美,做到入情入境的诵读) 4、入情入境的吟诵 师:同学们,让我们也来做一回小诗人,看着庐山瀑布的美景,配着优美的乐曲,加上喜欢的动作,表情,试着背诵这首《望庐山瀑布》,好吗? 三、学习第二首诗《绝句》 1、看画面,谈感受 同学们,如果说《庐山的瀑布》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神奇,气势磅礴,那么《绝句》这首诗又会把我们带入到怎样的情境中呢?让我们一起去听一听黄鹂鸟的叫声吧!(出示图画,没有诗) 你都看到了什么?看到这些景色,你的心情怎样? 2、感悟读《绝句》

【二年级】2020秋语文S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2课古诗二首敕勒歌望庐山瀑布

【关键字】二年级 3.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2.难点: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 1.教师:教学挂图、敕勒川草原录像、庐山风光录像。 2.学生:搜集有关李白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引出课题。 我们祖国风光秀美,山川壮丽,古代流传下来大量赞颂祖国山川的优美诗篇。第3课介绍了两首古诗。 板书:3古诗两首 今天老师先带你们到辽阔的大草原去看看。 2.播放敕勒川草原风光录像,引出诗题。 你觉得大草原怎么样?这美丽辽阔的大草原名叫敕勒川,在年前流行着一首赞美它的民歌,叫《敕勒歌》。板书:敕勒歌,齐读课题。这首诗一直流传到现在,今天我们来学习它。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请你们自己读读这首诗,遇到不认识的字把它画下来,再看拼音多读几遍,把它记住。 2.同桌互读诗句,纠正字音,再把课文读通顺。 3.开火车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 提醒“见”的读音。 三、熟读课文,理解词语。 1.自学诗文。 要求:(1)把诗句读流利。想想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2)你读懂了哪些词句,还有哪些词句不明白,把它画下来。

2.小组交流。 3.指名读。说说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4.学生对读懂的词语和不明白的词语进行交流,针对学生不明白的词语教师解疑。 四、细读诗文,体会诗意。 1.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说诗意。教师随机点拨。 美丽富饶的敕勒大草原,就在阴山脚下铺展。 天空像一顶巨大的圆顶帐篷笼罩着大草原的四面八方。 (2)展开想象,体会诗意,感情朗读背诵第一句。 ①指名读,师生评读。请你们想象第一句的情景,有感情读这一句,比比谁读得好。 ②闭眼想象诗中的情景,齐读、背诵第一句。 2.学习第二句。 (1)指名读第二句,说诗意。教师随机点拨。 (2)展开想像,体会诗意,感情朗读背诵第二句。 3.读全诗,说诗意。 (1)自由读,把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2)同桌互相说说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诗意。 五、赏读讨论,背诵诗文。 1.学了这首古诗,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为什么? 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 ①小组讨论。 ②集体汇报,教师随机点拨。 2.背诵诗文。 这首诗就像一幅鲜活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再想象一下诗中壮美的情景,有感情地背诵一遍。 六、忆生字,指导书写。 1.读要求会写的字:首、川、阴、似。 2.按结构记忆字形。 3.指导书写: 让学生观察字帖里的字,然后描和写。 重点指导:首、似 七、总结: 第二课时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说课稿(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说课稿(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说课稿第1篇】 说教材 《望庐山瀑布》是第13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诗人浏览庐山为庐山瀑布的壮观气势所激发,描绘了庐山瀑布雄伟壮观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强烈热爱之情。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指庐山的香炉峰。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为瀑布衬景。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点题。诗人视线由上而下,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河流挂在山前。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了岩壁的陡峭,又写出了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崚。全句写出了瀑布之高、之急。使人身临其境。 末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以天河落地的奇思妙想,写出了瀑布的壮丽景象及雄伟气势,可谓神来之笔。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九天,古时传说天有九层,即常说的九重天,九天为第九层,是最高处。此处,“九天”与“三千尺”对应,更增添了瀑布的磅礴之势,

这首诗从遥看到疑是,见景生情,由实而虚,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把庐山瀑布之壮,推向神奇、瑰丽、高远的境界。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也是李白山水佳作的代表。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尺”“疑”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感悟诗情、感悟祖国山河的美好。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境。 说教法、学法 一、让学生带着体验学 通过图片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在头脑中获得对庐山瀑布鲜活的立体印象,在初步感受庐山美的基础上,体味诗人与他们相同的情感,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跨越理解古诗的障碍,按照自己的感觉去理解诗歌,体味诗情。 二、让学生自主地学 我在教学这首古诗时,尽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在获得香炉峰云雾缭绕、瀑布垂挂山前的直观印象基础上自由读诗,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继而发挥小组的合作力量,群策群力,最后大堂交流,鼓励畅所欲言,在交流自学成果的过程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

小学二年级语文望庐山瀑布教案教学设计教案

二年级《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二年级《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反复吟读,是古诗教学的重要方法。通过形式多样的吟读,让学生理解诗意,领悟诗情,体会诗境。 2.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心中再现。 3.课后作业收集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认识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读诗。理解诗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反复吟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人情感,体会诗中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 极力营造古诗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欲望和诵读的积极性。通过查找资料积累李白的古诗。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反复诵读,理解诗意。 难点:体会古诗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唐朝诗人李白一生喜欢游历山水,创下无数寄情于自然的诗篇。在他老年隐居庐山时写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首古诗---板书课题:望庐山瀑布。 2.齐读课题。 3.认读两个生字:庐、瀑。 4.释题。 5.再次齐读课题。 过渡:下面我们就跟随李白去看看庐山的瀑布究竟有什么独特的魅力。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读诗首先要读准,读顺,打开书76页,自读一遍,同桌互读一遍。 2.检查初诗的情况: (1)出示生字认读:炉、疑。指导书写:炉。 (2)出示诗配画,指生读,检查字音是否正确,诗句是否通顺。 (3)教师示范。 过渡:读诗不能只读通顺,还要读得字正腔圆,有节奏,有韵味呢!同学们想像老师这样读吗?还想比老师读得好吗?那我们就得先理解古诗的意思。 三、再读‘理解诗意 1.教师出示注释,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小组自学,理解诗意。 2.小组汇报学习情况(分小组逐行汇报,教师相机引导个别字词的意思)。 3.抽生说整首诗的意思。 4.指导读诗:有节奏地读诗。 四、品读,感悟诗情 1.想象读诗,意象入画。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导学案第1篇】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第三册第十七课《古诗两首》之《望庐山瀑布》 二、教材简析: 这首诗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 三、学情简析: 随着市小语会诵读经典系列活动的开展,株洲市的二年级小学生均可以背诵二十首左右的古诗。《望庐山瀑布》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能够背诵,但是对诗意不能完整把握,诗人的情感和诗中的意境学生更是知之甚少。 四、设计思路、 1、反复吟读,是本诗教学的重要方法。通过形式多样的吟读,让学生理解诗意,领悟诗情,体会诗境。 在本课设计时,吟读古诗是贯穿全课的主线。首先引导学生多次试读古诗,要求读准生字字音,达到初步感知诗意的目的;接着让学生根据诗句想画面,因势利导学生逐句品读古诗,准确把握诗意;在

学生充分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再创设情境,让学生换位诗人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中的意境,再次深情吟诵。当学生对这首古诗有了较深刻的感悟,再引导学生向传统的吟诵形式挑战创编其他新颖的古诗朗读形式,既可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又在潜移默化一种背诵古诗的方法,同时学生再次愉快地与古诗握手,又一次细细地品味诗中的古韵。 2、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叶圣陶先生说:入境始于亲。首先教师创设情境,把学生带进了风景优美的瀑布所在地庐山。生动的画面,动人的音乐,优美的讲解,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学生的心弦被扣动,思维被激活,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紧接着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浮想联翩,心驰神往。他们对于古诗中的画面都能根据自己的感悟说出一二,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边读诗句边想画面边理解诗意,过渡无痕,如行云流水,学生对诗意的探究却是水到渠成。当孩子们对瀑布充满期待时,再展示声色并举的瀑布图片,学生的情感再次受到强烈的震撼,此时学生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站在瀑布前的吟诵如痴如醉。全课老师恰当的语速,优美的态势,动人的音乐也让课堂古味盎然。 3、课后作业收集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学完李白写的《望庐山瀑布》,学生已经喜欢上大自然这道壮丽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第1篇】 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小朋友们,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山川树木、花鸟虫鱼……大自然是一由多姿多彩的画卷,它会向你展示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象。大自然更是一部永远也读不完的“书”,它会向你倾诉古老的历史,它会为你指引前行的方向。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得到更多的乐趣,发现更多的秘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幅画。 2、学生观察图画,用自已的话说说自已看到的图,看谁说得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小诗《望庐山瀑布》,随机引导认识生字“庐、瀑”,并引导学生了解作者。 二、感悟读诗并识字 1、在语境中整体识字。 (1)通读古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圈画出不认识或认为容易

读错的字。如“紫”是平舌音,“岭”是后鼻音,要读准。 (2)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自主识字。如,在课文下面的和字背景图中找生字的读音;可以请教老师或周围的伙伴。 (3)再把生字放入诗中识字 2、调动生活经验识记生字。 出示生字,随着提示语“我会认”,学生自愿认读自己会认的生字,并说说自己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曾见过这个字,是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的。在交流中老师要注意多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 3、将开课时看到图时的感情投入诗中,读诗。自由读、单个读、评读。 4、说说自已通过读诗在脑子中看到了什么? 5、个人情感体验巩固识字。 让学生在会认、会写的字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字,联系自己的情感体验,说说为什么喜欢。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喜欢的熟悉的字组词说话,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 三、示范讲解指导书写生字。 “银”字有两个“竖提”,“艮”的竖提应略向下,长于金字旁的竖提。“窗”字字形复杂,学生容易忽视“囱”字上的小撇,建议边示范边领着学生一笔一笔地书空。 第二课时:

小学二年级语文备课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备课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备课教案精选篇1 本组教材是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描写自然景观的古代诗歌,也有语言平实的介绍自然知识的短文。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既能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积累丰富的语言,还可以汲取自然科学知识的琼浆,开阔视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绝句》为诗人杜甫在成都草堂所作,全诗通过对明媚春光的描绘,表达自己愉快的心情。这首诗的观察顺序是由近到远,写得有动有静,有声有色,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雷雨》一文用精练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最大的“书”》本文是一篇科普常识性文章,通过记叙爸爸与川川在爬山途中与地质勘探队员交流的所见所闻,间接地揭示了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向小读者们展示了岩石这本“书”的无穷魅力。课文语言简洁,以人物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是课文的一个显著特点。《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这是一首以自然科学为题材的儿童诗歌,向孩子们介绍了大自然中很多细微的、能帮助人们识别方向的自然现象。 1、会认27个,会写45个生字词。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认字识字规律。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内容,品味美感。 3、在培养学生的自主读书能力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培养认真书写的习惯。 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鼓励学生从日常的自然现象中发现自然的奥秘,激发兴趣,陶冶情操。 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注重识字教学。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来识字,

2023年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8.古诗二首》教案

第四单元家乡风光 在辽阔又美丽的祖国母亲的怀抱里,有着我们可爱的家乡。家乡的古楼、家乡的高山、家乡的河流、家乡的田野……,聊起家乡,我们总有说不完的话,有写不完的诗,也有唱不完的歌。穿越古今,跨越海峡,无论是鹳雀楼、庐山瀑布、黄山奇石,还是宝岛台湾的日月潭、新疆的葡萄沟,处处都展示着祖国大好河山的独特风华。 本单元内容围绕“家乡”这一主题,引导学生观名山,赏名瀑,游日月潭,逛葡萄沟,在游览观光中识字学文,借助课文引导学生感知自然风光的秀美,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在朗读课文的同时,学习独立识字,感受汉字的美。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语的意思”“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教师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这两方面的能力。 分类具体内容内容简说教学要点课时安排 课文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一诗 前两行写景,后两行寓 理于诗,道出了只有站 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 生哲理。 《望庐山瀑布》一 诗抓住庐山瀑布的动 态美,再现了庐山瀑布 的雄壮与美丽,抒发了 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 之情。 正确、流利地朗读 古诗,背诵古诗;展开 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 诗句描绘的画面,感受 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2课时黄山奇石 本文是一篇写景 短文,生动地介绍了闻 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 有趣的奇石、怪石,语 用“像”说句子; 借助文字想象画面,感 悟黄山奇石的生动、有 趣。 2课时

日积月累诵读并积累楹联。 我爱阅读 阅读《画家乡》,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同时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 8古诗二首 文本分析: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前两行写景,营造了景色辽阔、气势雄浑的意境;后两行寓理于诗,写出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望庐山瀑布》是一首七言绝句,是唐代诗人李白游历庐山时写下的风景诗。这首诗抓住庐山瀑布的动态美,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壮与美丽。全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景有情,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充分体现了诗人浪漫的情怀。由于年龄较小,二年级学生对文字的感悟不可能很深。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本中的插图,再通过各种朗读方法,让学生在朗读的同时,在头脑中进行想象。理解诗的大意以后,再通过逐步引导,帮助学生体会诗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目标: 1.认识“依、尽”等11个生字,会写“依、尽”等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背诵古诗。 课时安排:2课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