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配置管理规范

配置管理规范

配置管理规范

配置管理规范是一份组织或企业制定的,用于管理配置项的规定和流程的文件。它的目的是确保配置项的正确性、一致性和可追溯性,以提高配置项的管理效率和可靠性。下面是一份配置管理规范的典型内容,共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配置管理目的

配置管理的目的是确保项目的稳定性、可靠性和一致性。通过合理的配置管理流程,可以减少配置变更对项目的风险和影响,提高项目的质量和效率。

2. 配置管理团队

配置管理团队由配置管理员和相关团队成员组成。配置管理员负责实施和维护配置管理规范,相关团队成员负责配合配置管理工作的实施。

3. 配置管理流程

配置管理流程包括配置项的识别、控制、状态管理和审计。其中,配置项的识别是指对项目中的配置项进行标识和归类;配置项的控制是指对配置项的变更进行管理和控制;配置项的状态管理是指跟踪和记录配置项的状态变化;配置项的审计是指定期对配置项进行审查和验证。

4. 配置项的标识

配置项的标识是指每个配置项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用于标识和跟踪配置项的变更和状态。标识符可以是一个编号、一个名称或一个组合的字符序列。

5. 配置项的分类

配置项应按照其功能和特性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包括硬件配置项、软件配置项、文档配置项和人员配置项等。

6. 配置项的变更管理

配置项的变更应按照变更管理流程进行控制和审批。任何对已经配置发布的配置项的更改都必须通过变更管理流程进行审批和记录,确保变更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7. 配置项的版本管理

对于代码或软件配置项,应实施版本管理,通过版本号和版本控制工具进行管理,以确保配置项的版本一致性和可追溯性。

8. 配置项的备份和恢复

对于关键配置项,应定期进行备份,并测试备份的可恢复性。备份和恢复的策略和流程应与配置管理流程相衔接,确保配置项的完整性和可恢复性。

9. 配置管理的培训和治理

配置管理规范应被广泛传达和培训给相关人员,以确保配置管理流程的全面实施。同时,应定期对配置管理流程进行治理和改进,以适应项目变化和技术发展的需求。

10. 配置管理的评估和审计

定期对配置管理流程进行评估和审计,以确保配置管理规范的有效性和符合性。评估和审计的结果应及时纠正和改进配置管

理流程,提高配置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通过以上的配置管理规范,可以确保项目的配置管理工作得到规范的实施和控制,提高项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项目的成功交付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时,也为组织或企业的其他项目提供了一个可复制和可推广的配置管理流程和方法。

配置管理规程

配置管理(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CM)的目的是通过执行版本控制、变更控制等规程,以及使用配置管理软件,来保证所有配置项的完整性和可跟踪性。 配置管理过程域的四个主要规程: 制定配置管理计划-配置库管理-配置版本控制-配置变更控制 定义 1.工作成果(Work Product) 项目研发和管理过程中会产生许许多多的工作成果,例如文档、程序和数据等。 2.配置项(Configuration Item, CI) 所有纳入配置管理范畴的工作成果统称为配置项,配置项主要有两大类: (1)属于产品组成部分的工作成果,例如需求文档、设计文档、源代码、测试用例等。 (2)项目管理中产生的文档。如计划、报告等。这些文档虽然不是产品的组成部分,但是值得保存。 每个配置项的主要属性有:标识符、名称、文件状态、版本、作者、日期等。所有配置项都须保存在配置库里,确保不会混淆、丢失。配置项及其历史记录反映了软件的演化过程。 3.基线(Baseline) 基线由一组配置项组成,并且这些配置项已被“冻结”,任何人不能再随意修改(见变更控制规程)。基线通常在里程碑处建立,所以一个产品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基线。基线的主要属性有:标识符、名称、版本、日期等。通常将交付给客户的基线称为一个“Release”,为内部开发所用的基线则称为一个“Build”。 4.项目配置管理员(Project Configuration Manager) 为了提高配置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项目需要有专人为项目制定《配置管理计划》,创建和维护配置库,在本文档中,该负责人称为项目配置管理员。在公司,项目支持负责人担任项目配置管理员的角色。 5.项目变更控制委员会(Change Control Board, CCB) 项目CCB对项目内配置管理的各项活动拥有决策权(例如审批配置管理计划,审批变更请求等)。对于配置管理而言,项目CCB是决策者,而项目配置管理员是执行者。项目CCB的人数视项目的规模而定。通常项目CCB由项目经理、资深项目成员等人组成,项目经理为项目CCB负责人。CCB的决策采用“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1.1 配置管理流程介绍 配置管理的流程下图所示:

项目配置管理过程规范方案

研发体系 研发中心

范文范例参考 1.0 发布EPG 202 2.9.25 MSG 2022.9.25 注:对该文件内容增加、删除或者修改均需填写此修订记录,详细记载变更信息,以保证其可追溯性。

1. 前言 (4) 1.1. 目的 (4) 1.2. 合用范围 (4) 1.3. 术语 (4) 2. 职责说明 (5) 3. 输入 (5) 4. 入口准则 (5) 5. 活动 (6) 5.1. 活动关系图 (6) 5.1.1. 配置管理流程图 (6) 5.1.2. 配置变更流程图 (7) 5.2. 活动描述 (7) 5.2.1. 制定配置管理计划 (7) 5.2.2. 建立配置库 (8) 5.2.3. 建立配置项 (8) 5.2.4. 基线建立及发布过程 (8) 5.2.5. 配置变更 (9) 5.2.6. 配置审计 (9) 5.2.7. 备份 (10) 6. 输出 (10) 7. 出口准则 (10) 8. 本过程裁剪规定 (10)

用于描述配置管理过程,规范配置管理的操作。 合用于在软件生命周期中对各类软件项目的配置管理活动。 :Configuration Control Board,配置控制委员会,每一个项目组需要建立项目级的CCB 作为变更控制权威。 CCB 由 PPQA、项目经理、测试经理、配置管理员构成,有时也可以包括客户代表、高层经理。 CCB 组长可以是PPQA 或者高层经理,但不能是项目经理。 基线,是开辟过程中标识出的里程碑所交付的一个或者多个配置项,它有三个特征:( 1)已 经过正式的评审和批准;(2)作为项目发展和产品升级的基础。基线变更必须经过CCB 审批。 可以分为物理审计和功能审计。前者审查配置项的外在特征的正确性与一致性;后者审查配 置项内容的正确性与一致性。 确认配置项标识的正确性; 确认已受控配置项的更改是受到控制的; 验证配置库内容与相应记录之间的一致性; 验证配置管理活动与相应记录之间的一致性; 验证配置管理工作是否符合合用的标准和规程; 验证配置管理系统与系统备份的有效性、一致性等。 验证当前基线所含配置项对前一基线所含配置项的追溯性; 确认当前基线所含配置项均正确反映了项目需求; 评估基线的完整性; 验证当前基线和各基线间所含配置项的一致性; 验证配置库内容的完备性和正确性等。

配置管理规范

配置管理规范 配置管理规范是一份组织或企业制定的,用于管理配置项的规定和流程的文件。它的目的是确保配置项的正确性、一致性和可追溯性,以提高配置项的管理效率和可靠性。下面是一份配置管理规范的典型内容,共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配置管理目的 配置管理的目的是确保项目的稳定性、可靠性和一致性。通过合理的配置管理流程,可以减少配置变更对项目的风险和影响,提高项目的质量和效率。 2. 配置管理团队 配置管理团队由配置管理员和相关团队成员组成。配置管理员负责实施和维护配置管理规范,相关团队成员负责配合配置管理工作的实施。 3. 配置管理流程 配置管理流程包括配置项的识别、控制、状态管理和审计。其中,配置项的识别是指对项目中的配置项进行标识和归类;配置项的控制是指对配置项的变更进行管理和控制;配置项的状态管理是指跟踪和记录配置项的状态变化;配置项的审计是指定期对配置项进行审查和验证。 4. 配置项的标识 配置项的标识是指每个配置项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用于标识和跟踪配置项的变更和状态。标识符可以是一个编号、一个名称或一个组合的字符序列。

5. 配置项的分类 配置项应按照其功能和特性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包括硬件配置项、软件配置项、文档配置项和人员配置项等。 6. 配置项的变更管理 配置项的变更应按照变更管理流程进行控制和审批。任何对已经配置发布的配置项的更改都必须通过变更管理流程进行审批和记录,确保变更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7. 配置项的版本管理 对于代码或软件配置项,应实施版本管理,通过版本号和版本控制工具进行管理,以确保配置项的版本一致性和可追溯性。 8. 配置项的备份和恢复 对于关键配置项,应定期进行备份,并测试备份的可恢复性。备份和恢复的策略和流程应与配置管理流程相衔接,确保配置项的完整性和可恢复性。 9. 配置管理的培训和治理 配置管理规范应被广泛传达和培训给相关人员,以确保配置管理流程的全面实施。同时,应定期对配置管理流程进行治理和改进,以适应项目变化和技术发展的需求。 10. 配置管理的评估和审计 定期对配置管理流程进行评估和审计,以确保配置管理规范的有效性和符合性。评估和审计的结果应及时纠正和改进配置管

配置管理规范文件

配置管理规范文件 一、引言 在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配置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旨在有效地控制和管理项目中的各种变更,以确保项目能够按照既定的时间和预算完成,同时保证项目的质量和性能。本文将介绍配置管理规范文件的重要性、主要内容以及如何有效地执行它。 二、配置管理规范文件的重要性 配置管理规范文件是一个指导项目团队进行配置管理的关键工具。它明确规定了配置管理的流程、职责、标准和要求,为项目团队提供了清晰的工作指南。通过遵循配置管理规范文件,项目团队可以更好地协调和管理项目中的各种变更,避免出现混乱和延误。 三、配置管理规范文件的主要内容 1、配置管理计划:明确配置管理的目标、策略、流程和职责,为项目的配置管理提供总体指导。 2、配置项清单:列出项目中需要管理的所有配置项,包括代码、文档、数据等。

3、版本控制规范:规定如何对配置项进行版本控制,以确保每个变更都有明确的记录和追踪。 4、变更控制流程:制定变更请求的处理流程,包括评估、批准、实施和验证等环节,以确保变更得到妥善管理和控制。 5、配置审计流程:规定如何对项目的配置管理进行审计和检查,以确保配置管理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四、有效执行配置管理规范文件的措施 1、加强培训和意识提升:针对项目团队成员开展配置管理培训,提高他们对配置管理的认识和理解,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遵循配置管理规范文件。 2、严格执行和监督: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项目团队成员严格遵守配置管理规范文件,同时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纠正和处罚。 3、定期审查和更新:定期审查配置管理规范文件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更新和改进。 4、建立沟通机制:建立项目团队内部的沟通机制,确保团队成员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协作,共同推进项目的配置管理工作。

配置管理规范

配置管理规范 配置管理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涉及到软件的版本管理、配置项管理、变更管理等方面。一个合理的配置管理规范可以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并且有助于团队协作和项目管理。下面是一个针对配置管理的规范,包括了配置管理的目标、流程和责任。 一、配置管理的目标 1. 提高开发效率:通过规范的配置管理流程,减少了重复的工作,提高开发效率。 2. 确保版本一致性:配置管理可以确保不同开发者之间工作内容的一致性,避免了版本冲突和错误。 3. 控制变更风险:配置管理可以追踪软件版本的变化,并在需要时进行必要的回退操作,降低变更风险。 二、配置管理的流程 1. 管理配置项 (1)定义所有的配置项:明确所有需要进行配置管理的项,包括源代码、文档、测试数据等。 (2)标识配置项:对每个配置项进行唯一标识,便于跟踪和管理。 (3)建立配置项库:建立一个中央的配置项库,记录所有配置项的详细信息,包括版本、修改日期、修改人等。 (4)配置项的版本管理:对每个配置项进行版本管理,确保每个版本的变更能够被记录和追踪。 2. 变更管理

(1)变更申请:任何人都可以提出变更申请,申请内容应包 括变更的原因和目的。 (2)变更评审:由配置管理团队进行变更评审,评估变更的 必要性和影响。 (3)变更审批:对通过评审的变更进行批准,并确定变更的 实施计划。 (4)变更实施:按照变更的实施计划进行变更操作,确保变 更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5)变更验证:验证变更的效果,确保变更没有引入新的错 误或问题。 3. 版本发布 (1)版本发布计划:制定版本发布计划,明确发布时间和发 布内容。 (2)发布准备:对即将发布的版本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包 括构建、测试和文档整理等。 (3)版本发布:按照发布计划进行版本发布操作,确保发布 过程的稳定和可控。 (4)版本验证:对发布的版本进行验证,确保版本的正确性 和稳定性。 (5)版本控制:记录并管理已发布版本的信息,以供后续参 考和回退操作。 三、配置管理的责任 1. 开发人员:负责对自己的代码进行版本管理,确保代码的正确性和稳定性,并遵守配置管理规范的要求。 2. 配置管理员:负责配置管理流程的执行,包括配置项的标识、

配置管理规范

配置管理规范 1. 引言 配置管理是确保软件项目配置的正确性和一致性的重要过程。本文档旨在制定一套规范,以确保在项目的各个阶段中,配置管理能够有效地执行。 2. 配置管理流程 配置管理流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2.1 配置识别 在项目开始阶段,确定所有需要进行配置管理的项目组件。这些组件可以是源代码、文档、配置文件等等。 2.2 配置控制 在配置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建立一个中央的配置库来存储和管理所有的配置项。所有的配置项都需要进行版本控制,以确保每个版本的可追溯性和可重现性。 2.3 配置审核

在每个配置项的变更之前,需要进行配置审核。配置审核的目 的是确保变更的合理性和正确性,并找出潜在的问题和风险。 2.4 配置发布 经过配置审核后,合格的配置项可以发布到目标环境中。发布 过程中,需要记录所有的变更注释,以便日后查阅和追溯。 2.5 配置验证 发布配置后,进行配置项的验证,确保配置的正确性和一致性。如果发现问题,需要及时纠正并重新进行配置发布。 2.6 配置变更管理 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可能会因为需求变更或错误修复等原因, 需要进行配置变更。配置变更管理需要建立一个变更请求系统,确 保变更的合理性和正确处理。 2.7 配置报告 定期生成配置报告,记录配置的变更情况、发布历史和验证结 果等信息。配置报告可以用于项目管理和审计,并为后续的配置管 理工作提供参考。

3. 配置管理工具 为了支持配置管理流程的执行,可以选择适合的配置管理工具 来辅助工作。常用的配置管理工具包括版本控制系统、问题跟踪系统、自动化构建工具等。 4. 配置管理责任 每个项目成员都应该明确配置管理的责任和义务。项目经理负 责整个配置管理过程的监督和协调,配置管理员负责具体的配置管 理执行工作。 5. 配置管理培训 为了确保项目成员有足够的配置管理能力,应该提供相关的培 训和指导。配置管理培训可以包括配置管理流程的介绍、工具的使 用和配置管理规范的培训等内容。 6. 结论 通过制定和执行本文档中所述的配置管理规范,可以确保软件 项目的配置正确性和一致性。配置管理流程的规范化和工具的支持,有助于提高项目的质量和效率。

软件配置管理规范流程

软件配置管理规范流程 随着软件开发和应用的日益广泛,软件配置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一个好的软件配置管理规范流程不仅可以提高软件的开发效 率和质量,还可以方便软件的维护和升级。下面介绍一下软件配 置管理规范流程的几个方面。 一、版本控制 版本控制是软件配置管理的核心,通过版本控制可以追踪软件 的历史变更记录,防止不同版本之间的冲突和漏洞。常见的版本 控制工具有Git、SVN等。在使用版本控制工具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分支管理:在团队开发的过程中,不同的成员可能需要同时 对同一个文件进行修改,并且还需要保证修改不会对其他的成员 造成影响。通过分支管理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2.版本号规范:版本号的格式应该是“主版本号.次版本号.修订号”,不同版本号之间只能升级,不能降级。在记录版本号的同时,还需要添加Change log,记录本次版本的变更内容。

二、构建管理 构建管理是将软件源代码编译成可执行的程序的过程。构建管理要求构建过程可以自动化和可重复,以避免人为因素对构建过程的影响。 在构建管理中,首先需要定义构建项目和构建脚本,以确保构建过程中所有的操作都可以自动化。其次,需要使用构建工具来实现自动化编译、打包等操作。常见的构建工具有Maven、Gradle 等。 三、发布管理 发布管理是将软件部署到生产环境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谨慎对待,因为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影响业务的正常运行。在发布管理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生产环境和开发环境应该完全一致,以保证部署的代码在生产环境中能够正常运行。

2.发布前需要进行必要的测试,以确保代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测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等。 3.需要进行灰度发布,将新功能逐步上线,以避免一次性上线 造成系统崩溃。 四、文档管理 文档管理是软件配置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了源代码和 构建文件之外,还需要对软件的文档进行管理。在文档管理中,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文档应该与代码一起托管在版本控制系统中,以方便追溯和 管理。 2.需要对文档进行分类和命名,以便于查找和使用。建议使用 标准的文件命名规范。 3.文档应该有详细的说明和注释,以方便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某软件公司配置管理计划编写规范

某软件公司配置管理计划编写规范 某软件公司配置管理计划编写规范 1. 引言 配置管理计划是某软件公司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进行配置管理的指导文件,包括了配置管理的目标、范围、策略、活动和责任等内容。本文档旨在规范配置管理计划的编写内容和格式,以确保配置管理工作能够高效进行。 2. 文档组织 配置管理计划应该包含以下主要部分: 2.1 引言:简要描述配置管理计划的目的、范围和背景等信息。 2.2 配置管理目标:明确配置管理的目标和期望的结果,例如 提高软件开发的质量、减少变更的风险等。 2.3 配置管理范围:说明配置管理的范围,包括涵盖的软件项目、开发阶段和相关环境等。 2.4 配置管理策略:定义配置管理的策略和原则,例如变更控制、配置标识、配置审查等。 2.5 配置管理活动:详细描述配置管理的具体活动,例如配置 项识别、配置项控制、版本管理、配置审查等。 2.6 配置管理工具:介绍使用的配置管理工具和系统,以及其

功能和使用方法。 2.7 配置管理责任:明确配置管理的责任和角色,包括配置管 理委员会、项目经理、配置管理员等。 2.8 配置管理培训:描述对相关人员进行配置管理培训的计划 和内容。 2.9 配置管理审核:规定配置管理的审核计划,以确保配置管 理计划的有效性和改进。 2.10 配置管理计划的更新和变更:说明如何更新和变更配置管理计划,并规定相应的程序和流程。 3. 编写规范 为确保配置管理计划的一致性和可读性,应遵循以下编写规范: 3.1 文档格式:使用公司规定的文档模板,并确保文档格式清晰、整洁、易读。 3.2 语言和术语:使用清晰简洁的语言,并确保术语的准确性 和一致性。 3.3 文档编号:为每个配置管理计划分配唯一的编号,并在文 档中注明。 3.4 目录和页眉:在文档中包含完整的目录,并在每页的页眉 中标明文档标题和页码。

资源配置管理制度

资源配置管理制度 一、背景介绍 对于任何一个组织或企业而言,资源的高效配置都是确保运营顺利 进行和达到目标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管理和规范资源配置的过程, 我们制定了资源配置管理制度,以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最大化效益。 二、目的和范围 资源配置管理制度的目的在于建立一套全面有效的资源配置体系, 确保资源的公平分配、高效利用和取得最佳效果。此制度适用于本组 织内所有部门和员工,涵盖了各种资源的使用和分配,包括但不限于 人力资源、物资设备、财务资金等。 三、资源需求评估 为了合理调配资源,首先需要进行资源需求评估。各部门负责向资 源管理部门提出资源需求申请,并详细说明资源类型、数量、时间等 相关信息。资源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确定资源分配的优 先级和可行性,并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 四、资源分配原则 (一)公平原则:资源的分配应建立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不偏 袒任何一个部门或个人。 (二)优先原则:根据对组织整体利益的贡献和重要性,将有限的 资源优先分配给对全局产生重要影响的项目或部门。

(三)效益原则:优先选择对资源利用效果较好的项目或部门,确保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投资回报。 (四)灵活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变化,灵活调整资源配置,以适应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五、资源调配流程 (一)资源需求提交:各部门通过指定的表格向资源管理部门提交资源需求申请,包括资源类型、数量、时间等相关信息。 (二)资源评估审批:资源管理部门根据资源需求申请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并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最终确定资源分配的优先级和可行性。 (三)资源分配通知:资源管理部门向各部门通知资源分配结果,并协助完成资源交接手续。 (四)资源使用监控:各部门负责按照资源分配结果进行资源的使用和管理,确保资源的正确使用和保养。 (五)资源调整优化:定期对资源配置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优化资源配置,以达到更好的效益。 六、资源配置管理的责任 (一)资源管理部门:负责资源需求评估、分配和调整的工作,并确保资源配置的公平、合理和高效。

配置管理制度

配置管理制度 引言 配置管理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涉及到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各个 阶段和环节的管理和控制。为了保证软件开发过程的顺利进行以及软件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建立一个有效的配置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概述 配置管理是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对软件配置项(Software Configuration Item,SCI)进行标识、版本控制、变更管理和发布管理的一系列活动。配置管理制度是 对这些活动进行规范和管理的一套制度和方法。 配置管理制度的目标 配置管理制度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软件配置项的标识和物理控制,确保软件配置项的完整性和可追 溯性; 2.管理软件配置项的版本控制,确保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版本一致性和稳 定性; 3.管理软件配置项的变更控制,确保软件变更的合理性和可控性; 4.管理软件配置项的发布管理,确保软件产品的可交付性和发布流程的 规范性。 配置管理制度的要求 配置管理制度应该符合以下要求: 高效性 配置管理制度应该简洁有效,能够减少不必要的复杂性和重复工作,提高工作 效率和质量。 精确性 配置管理制度应该确保软件配置项的标识和版本控制的准确性,确保软件开发 过程中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可追溯性 配置管理制度应该能够追溯软件配置项的变更历史和发布历史,方便问题排查 和故障处理。 合理性 配置管理制度应该根据具体的软件开发项目进行定制,既满足项目的特殊需求,又符合行业的标准和规范。 配置管理制度的内容 配置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配置项标识和编号规范 配置项标识和编号规范是标识和管理软件配置项的基础。配置项标识应包括软 件名称、版本号、模块名等信息,编号规范应包括软件分类编号、模块编号等。 版本控制规范 版本控制规范是管理软件配置项的版本一致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手段。版本控制 规范应包括版本号的定义和命名规范、版本控制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方法等。 变更管理规范 变更管理规范是管理软件配置项的变更合理性和可控性的关键。变更管理规范 应包括变更申请的流程和规定、变更评审的标准和准则、变更实施的方法和步骤等。 发布管理规范 发布管理规范是管理软件配置项的交付性和发布流程的规范性的关键。发布管 理规范应包括发布计划的制定和执行、发布文档的编写和审核、发布后的回顾和总结等。 配置管理制度的实施 配置管理制度的实施需要全员参与,包括开发人员、测试人员、项目经理以及 质量保证人员等。实施过程中应定期进行配置审核和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结论 通过建立和实施有效的配置管理制度,能够提高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工作效率和 质量,保证软件产品的稳定性和可交付性。因此,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建立配置管理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软件配置管理规范范本

软件配置管理规范范本 一、引言 软件配置管理(Software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简称SCM)是软件工程中的重要环节,致力于有效管理和控制软件系统的构建、测试、发布和变更过程。本文旨在提供一个软件配置管理规范范本,以帮助软件开发团队建立和执行一套合适的配置管理规则,确保软件项目的顺利进行。 二、配置管理范围 1. 配置项范围 - 软件源代码及可执行文件 - 文档和用户手册 - 测试用例和测试数据 - 第三方库和组件 - 配置文件和参数设置 2. 配置管理活动范围 - 版本控制:管理和跟踪软件所有配置项的版本变更和发布记录。 - 配置识别:将软件系统划分为不同的基线和模块,并进行唯一标识。

- 变更控制:确保任何软件变更都经过审批,并对变更进行记录和追踪。 - 配置审计:定期对软件配置进行审查,确保与规范一致。 - 配置状态管理:记录和跟踪软件配置的当前状态,包括开发、测试和生产。 - 工具支持:选择和使用适当的配置管理工具,提高效率和可追溯性。 三、配置管理规范 1. 配置识别 - 为每个配置项分配唯一的标识符,以便于跟踪和引用。 - 对软件系统进行模块化划分,每个模块应有清晰的功能和职责范围。 - 为每个配置项编写适当的描述和说明文档,包括用途、版本和所属模块等信息。 2. 版本控制 - 使用版本控制工具对所有配置项进行管理,确保源代码、文档和其他资源都有清晰的版本历史。 - 维护一个主干(trunk)和分支(branch)的代码库,确保主干代码是稳定且可用的,分支用于并行开发和修复bug。

- 每个版本的发布都应有相应的发布说明,描述变更内容和风险评估。 3. 变更控制 - 所有变更都必须通过变更管理流程进行审批和追踪,包括新功能添加、缺陷修复和配置项删除。 - 每个变更都要有详细的变更请求和变更记录,包括变更的原因、影响分析和验证计划等。 - 变更影响评估必须在变更实施之前进行,确保变更不会导致质量问题或功能冲突。 4. 配置状态管理 - 维护一个准确的配置项信息库,包括配置项的当前状态、所属模块和负责人等信息。 - 定期进行配置项的状态审计,确保配置项和配置状态的一致性。 - 配置状态变更必须通过正式的审批和验证流程进行,并及时更新配置信息库。 5. 配置审计 - 定期进行配置审计,对软件配置与规范的一致性进行评估。 - 配置审计应包括对配置项标识、版本控制、变更控制和状态管理等方面的检查。

软件配置管理规定

软件配置管理规定为进一步加强软件配置管理工作,明确软件配置原则,规范软件配置流程,制定本规定; 一、配置原则 1.软件配置遵循安全性、适用性、经济性和正版化的原则,不得配置非正版软件; 2.单位使用的商业软件、OEM软件、免费软件均需纳入配置管理,不得配置与工作无关的各类软件; 3.优先采用场地授权许可方式配置软件; 二、配置流程 1.软件使用部门根据本部门各岗位工作需要,编制岗位软件需求清单,填写软件使用需求申请表附件1; 2.信息化部门统计、汇总软件使用部门报送的软件使用需求申请表,对软件使用部门需要的相关软件进行统一测试和试用,综合考虑软件的价格、兼容性、安全性和售后服务等因素,确定软件选型,明确软件名称和版本;涉及使用免费软件的,更新可使用免费软件清单附件2; 3.信息化部门依据单位软件使用管理台账,梳理单位软件需求与现有软件许可的差异;单位软件许可不足的,编制软件采购计划表附件3;

4.财务部门要将软件采购纳入单位年度预算;财务、资产管理部门指导信息化部门完成软件采购;软件采购合同要明确软件名称、版本、授权方式、许可数量、使用年限、兼容性和售后服务等要求; 5.财务、资产管理部门指导信息化部门做好软件采购相关资料管理工作,重点是软件采购合同、软件授权证书、软件安装序列号等资料的管理工作; 6.信息化部门负责软件使用管理日常工作; 7.单位采购的软件,因以下情况申请报废的,需经过信息化部门鉴定,严格履行资产处置报批手续: 1已经达到规定的最低使用年限,且无法继续使用的; 2未达到规定的最低使用年限,因技术进步等原因无法继续使用的; 3未达到规定的最低使用年限,因计算机硬件报废,且无法迁移到其他计算机上继续使用的; 8.信息化部门在单位新采购软件、报废软件和调整可使用免费软件清单后,更新软件使用情况汇总表附件4;

软件配置管理规范

软件配置管理规范 1.简介 软件配置管理的目的是保证在整个软件生命周期中软件产品的完整性。 1.1 目的 本文档指导项目开展配置管理活动。 1.2 范围 本文档适用于SWL开发小组批准立项的软件项目。 1.3 文档结构 第一部分: 简介,包括本规范的目的、范围、词汇以及所涉及到的参考信息。 第二部分: 配置管理工作规范的正文,包括活动的流程图、进入能及退出的准则、所涉及的角色、相 关活动的阐述、验证与确认能及度量。 第三部分: 变更控制工作规范的正文,包括活动的流程图、进入能及退出准则、所涉及的角色、相关 活动的阐述、验证与确认能及度量。 第四部分: 参考文献,列出了编写本规范所参考的相关的文献资料。 第五部分: 附录,本文中流程图的标准符号定义。 1.4 词汇表 CM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配置管理。 CCB (Change Control Board) 变更控制委员会。 CI (Configuration Item) 配置项,包含文档、程序。 CR (Change Request) 变更请求,对提出的要变更工件或流程的任何请求的统称。在变更请求中记录的信息 是有关当前问题、提议解决方案及其成本的起源和影响的信息。 PCA (Physical Configuration Audit) 物理审计,在配置管理系统中建成立基线的工件是否为“正确”版本。 FCA (Functional Configuration Audit) 功能审计,核心软件配置项的实际性能是否符合它的需求。 基线 (Baseline) 己通过复审和批准的工件发布版,由此构成进一步演进或开发的公认基础,并且只能 通过正式程序,例如变更管理和配置控制才能进行更改。 CML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Library) 配置客理库,存储项目工件的所有版本,即存储项目的定义的配置项。 版本 (Version) 某个工件的变体,工件的后期版本一般是在初期版本的基础上进行的扩展。 1.5参考信息

配置管理制度

配置管理制度信息系统配置管理规范 目录 一、概述 二、配置管理的基本概念 三、配置管理的目标 四、配置管理的基本原则 五、配置管理的组织 六、配置管理的过程 七、配置管理的工具

八、配置管理的评审 九、配置管理的保障 十、配置管理的实施 十一、配置管理的监督和检查十二、配置管理的改进 十三、配置管理的实施难点十四、配置管理的效果评价十五、配置管理的案例 十六、配置管理的经验 十七、配置管理的推广

十八、配置管理的展望 一、概述 本规范是为了规范信息系统的配置管理,提高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重用性,保证信息系统的正确性、完整性、一致性和安全性,以及提高信息系统的开发效率和质量。 二、配置管理的基本概念 配置管理是指对信息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有效的识别、控制、记录和审查,以确保各个部分之间的一致性、可追溯性和可控性,从而达到提高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重用性的目的。 三、配置管理的目标 配置管理的目标是确保信息系统的正确性、完整性、一致性和安全性,以及提高信息系统的开发效率和质量。

四、配置管理的基本原则 配置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全过程管理、全员参与、持续改进、客观记录、有效控制、合理评估、风险管理和信息安全。 五、配置管理的组织 配置管理的组织包括:配置管理委员会、配置管理员、配置管理小组、配置管理人员和用户代表。 六、配置管理的过程 配置管理的过程包括:配置识别、配置控制、配置记录、配置审查、配置变更和配置状态报告。 七、配置管理的工具 配置管理的工具包括:配置管理系统、版本控制工具、缺陷管理工具、测试管理工具、文档管理工具和项目管理工具。

软件配置管理规范流程

1 概述 1.1 目的 本文档主要目的在于规范项目配置管理活动,确保配置项正确地唯一标识并且易于存取,保证基线配置项的更改受控,明确基线状态,在整个软件生命周期中建立和维护项目产品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1.2 适用范围 本文档适用于不同类别的软件产品和软件项目开发工程的配置管理活动,针对项目不同在流程上作适当的删减。配置管理可采用各种工具及手工办法,本文件以CVS(并行版本系统)配置管理工具为例,规定公司的配置管理办法,使用其他工具时也可对应本文件的要求参照执行。 1.3 术语和缩略语 1.3.1 软件配置管理(Software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SCM) 软件配置管理是对软件修改进行标识、组织和控制的技术,用来协调和控制整个过程。是通过技术或行政手段对软件产品及其开发过程和生命周期进行控制、规范的一系列措施。配置管理的目标是记录软件产品的演化过程,确保软件开发者在软件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都能得到精确的不同版本的产品配置。 1.3.2 配置项(Configuration Item,CI) 凡是纳入配置管理范畴的工作成果统称为配置项,配置项逻辑上组成软件系统的各组成部分,一般是可以单独进行设计、实施和测试的。 每个配置项的主要属性有:名称、标签、文件状态、版本、作者、日期等。所有配置项都被保存在配置库里,确保不会混淆、丢失。配置项及其历史记录反映了软件的演化过程。 1.3.3 基线(Baseline) 在配置管理系统中,基线就是一个配置项或一组配置项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时间点上通过正式评审而进入正式受控的一种状态,这些配置项构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逻辑实体,而这个过程被称为“基线化”。每一个基线都是其下一步开发的出发点和参考点。基线确定了元素(配置项)的一个版本,且只确定一个版本。一般情况下,基线一般在指定的里程碑处创建,并与项目中的里程碑保持同步。每个基线都将接受配置管理的严格控制,基线中的配置项被“冻结”了,不能再被

系统配置管理规范范本

系统配置管理规范范本 一、引言 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各类系统已经成为组织运行的重要支撑,系统配置管理的合理规范必不可少。本文旨在制定系统配置管理规范 范本,以帮助组织建立有效的系统配置管理流程,确保系统配置的合 规性和安全性。 二、定义与目的 1. 定义 系统配置管理是指对系统中各类配置项的识别、记录、控制 和变更的管理活动,以确保系统配置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2. 目的 系统配置管理的主要目的如下: - 确保系统配置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和稳定性; - 降低系统配置变更带来的风险,减少系统故障和安全漏洞 的发生; - 提升系统维护和支持的效率,减少维护成本; - 支持审计和合规性要求,为组织的信息安全管理提供有力 依据。

三、系统配置管理流程 1. 需求收集与识别 - 收集系统用户和管理员的需求,并进行全面分析,确定系统配置管理的范围和要求; - 识别系统的关键配置项和相关依赖项,建立配置项清单。 2. 配置核查与记录 - 对系统的各个配置项进行核查,并记录到配置项库中; - 确保配置项的信息准确完整,包括配置项的名称、版本、依赖关系等。 3. 配置控制与变更 - 设立合适的配置控制策略,包括权限控制、访问控制等措施,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进行配置变更; - 对配置变更进行评审和批准,确保配置变更符合需求和规范; - 记录配置变更的详细信息,包括变更原因、变更内容、变更时间等。 4. 配置验证与审计 - 对配置变更后的系统进行验证,确保系统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 实施定期的配置审计,检查配置项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 对配置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和整改,确保规范的执行。 5. 配置发布与部署 - 采用合适的发布和部署机制,确保系统配置的正确性和一 致性; - 配置发布前进行全面测试,确保配置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 监控发布过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四、具体规范要求 1. 配置项命名规范 - 配置项的命名应清晰、准确,易于理解和识别; - 避免使用过长或过于简单的命名,增加配置管理的复杂性。 2. 配置变更管理 - 任何配置变更都必须经过评审和批准,包括变更前的风险 评估和影响分析; - 配置变更的所有信息必须详细记录,包括变更的原因、变 更内容和变更结果。 3. 配置权限管理

软件配置版本管理规范

软件配置版本管理规范 一、本文概述 本文旨在建立一个标准的软件配置版本管理规范,以确保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配置和版本控制的一致性和有效性。软件配置管理是软件开发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协调软件开发团队的工作,确保软件产品的质量和可维护性。 二、软件配置版本管理的重要性 软件配置版本管理对于软件开发过程具有以下重要性: 1、配置一致性:通过版本控制,可以确保所有开发人员使用相同的配置,从而避免混淆和冲突。 1、配置一致性:通过版本控制,可以确保所有开发人员使用相同的配置,从而避免混淆和冲突。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每个开发人员都需要使用相同的代码库、工具和环境。如果每个开发人员都在自己的本地环境中进行修改,那么很容易出现配置不一致的情况,导致代码冲突和难以维护的问题。因此,版本控制可以帮助开发团队保持配置一致性,确保每个人都在同一个版本上进行开发和测试,从而避免不必

要的麻烦和浪费时间。 版本控制还可以在代码更改时进行记录,跟踪每个文件的修改历史。这样,如果有任何问题出现,开发团队可以迅速定位问题并找出责任人,以便更快地解决问题。版本控制还有助于管理代码的变更和合并,使得多个开发人员可以同时对同一代码库进行修改,避免单点故障和代码丢失的风险。 总之,通过版本控制可以确保开发团队的配置一致性,提高开发效率和质量。因此,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必须遵循相应的版本控制规范,确保代码库的完整性和可维护性。 2、问题追踪:版本控制可以帮助开发团队追踪和管理问题,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问题追踪和版本控制密不可分。版本控制可以帮助开发团队实现代码管理,记录代码的每一次修改和变更,从而方便追踪问题的起源和解决。 通过版本控制,开发团队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避免因重复工作和无效操作而浪费时间和资源。当出现问题时,开发团队可以迅速定位到具体的代码版本,找出问题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此外,版

软件配置管理规范

文件编号:QMS—PROC-SCM03 版本: 1.2 受控签章 编写人评审 批准 发布范围 日期 评审号/日期 状态/日期全公司

本规范是为了配合公司配置管理流程文件的执行所给出的配置管理活动中配置项用命名、角色定义及权限分配规范,目的是给配置管理流程的使用人员详细的操作指南。 配置管理活动相关人员通过本规范的学习,充分撑握配置项命名规范配、置管理活动中所有角色的定义和权限的设置,更有效的执行公司配置管理流程。 软件配置管理是标识和确定系统中配置项的过程,在系统整个生存周期内控制这些项的投放和更动,记录并报告配置的状态和更动要求,验证配置项的完整性和正确性。一言以蔽之配,置管理是门通过一系列技术、方法和手段来维护产品的历史、鉴别和定位产品独有的版本、在产品开辟和发布阶段控制变化,从而使管理制度化、有效减少重复性工作、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效率的科学。。 ,CI ) 软件配置指一个软件产品在软件生存周期各个阶段所产生的各种形式(机器可读或者人工 可读)和各种版本的文档、程序及其数据的集合。 该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称为该软件产品软件配置中的一个配置项 (configuration item) 。 指在软件组装与系统测试阶段结束时,经过正式评审的批准的有关所开辟的软件产品的

全部配置项的规格说明。产品基线是最初批准的产品配置标识。 配置管理的一个要素,由评估、协调、批准或者不批准,和对正式创建配置标识的配置项实施变更等活动组成。 软件配置管理库又称软件受控库,是指在软件生存周期的某一个阶段结束时,存放作为阶段产品而释放的、与软件开辟工作有关的计算机可读信息和人工可读信息的库。软件配置管理就是对软件受控库中的各软件项进行管理。 本规范给出了软件开辟项目配置项及其命名规则、配置管理活动中角色和权限的定义,便于所涉及人员在使用 CVS 、SVN 工具和执行配置管理流程时更方便快捷的进行操作,以提高开辟工作效率。 软件配置指一个软件产品在软件生存周期各个阶段所产生的各种形式(机器可读或者人工可读)和各种版本的文档、程序及其数据的集合。软件开辟项目的配置项需要包括以下的内容: 1 、项目管理过程文档,例如:a) 项目任务书; b) 项目计划; c) 项目周报; d) 个人日报和周报; e) 项目会议记要; f) 培训记录和培训文档; g)评 审记录 ;h)项目总结报告等等 2 、项目技术文档,例如 a) 需求文档; b) 设计文档; c) 代码说明; d) 测 试文档; e) 软件安装使用手册等等;

配置管理规范V1.0

配置管理规范XXX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目录 1引言 (4) 1.1编写目的 (4) 1.2范围 (4) 1.3定义 (4) 1.4工作表格 (4) 2配置管理基本规则 (4) 2.1配置项命名规则 (4) 2.1.1文档命名 (5) 2.1.2基线命名 (6) 2.1.3分支命名 (6) 2.1.4产品(代码)命名 (6) 2.2角色和职责 (7) 3配置管理工作流程 (8) 3.1制定配置管理计划 (8) 3.2识别配置项 (9) 3.3配置库管理 (9) 3.3.1建立项目配置库 (9) 3.3.2配置库结构 (10) 3.3.3配置库的维护和备份 (10) 3.4基线管理 (10) 3.5产品版本和发布 (11) 3.5.1文档版本和发布 (11) 3.5.2代码版本和发布 (11) 3.5.3产品发布注意事项 (15) 3.6变更控制 (17) 3.7配置状态统计及配置审计 (18) 3.7.1配置状态统计 (18) 3.7.2配置审计 (18)

1引言 1.1 编写目的 指导配置管理工作,确保软件产品研发过程中的所有成果在其生命周期中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可追溯性。 1.2 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项目的配置管理工作。 1.3 定义 基线: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里程碑,它以一或多个软件配置项的交付为标志。基线由已经通过正式评审和批准的某规约或产品组成,它可以作为进一步开发的基础,并且只能通过正式的变更控制过程才能够改变。 1.4 工作表格 《XXX_配置管理计划》 《XXX_配置库结构》 《XXX_基线发布说明》 《XXX_版本发布记录》 《XXX_变更申请表》 2配置管理基本规则 2.1 配置项命名规则 通用的配置项命名规则如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