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09章 税收原理 习题

第09章 税收原理 习题

第09章 税收原理 习题
第09章 税收原理 习题

第09章税收原理习题

第十章税收原理

一、填空题

1、税收的形式特征有、和。

2、把税收收入与税率联系起来的曲线称为______曲线。在一定限度内,税收收入与税率成_ 变动关系,当税率超过了这一限度时,继续提高税率,则税收收入与税率成变动关系。

3、税收的主要目的是满足,税收的征收主体是,国家征税的依据凭借的是。

4、税收的公平原则是现代税收理论和实践推崇的一个重要税收原则;其基本含义包括和两个方面;其衡量标准包括和。

5、税负转嫁会造成与不一致的经济现象;税负转嫁的基本方式有、和等几种形式。

6、从税负转嫁与商品供求弹性的关系分析,在供给和需求情况下,税负完全由需方负担。对的商品课税,税

负,对的商品课税,税负。当供给弹性需求弹性时,销售方负担的税负而需求方负担的税负。

7、亚当·斯密的税收四原则是指、、、。

8、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主要标志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是,它是与课税对象的比例。

9、按税负能否转嫁,可将税收分为和。

10、按税收的隶属关系和征管权限,可将税收分为、和。

11、税制的三大核心要素是指、和。

12、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最低界限称为;对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于征税的数额称为。

二、单项选择

1、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财政范畴是()

A公债 B、规费 C、税收 D、国家预算E、

国有资产

2、税收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表示的是() A、企业税收负担率 B、个人税收负担率 C、宏观税收负担率 D、综合税收负担率

E、行业税收负担

3、随着征税对象增大而逐级提高计征比例的税率是()

A、比例税率

B、累进税率

C、定额税率

D、边际税率

E、定额税率

4、税收的纵向公平是指()

A、通过公平税负,创造一个公平的外部税收环境

B、具有相同纳税能力的人负担相同的税收

C、具有不同纳税能力的人负担不同的税收

D、收入的公平分配

5、商品的供给弹性越大,需求弹性越小,税负越容易()

A、前转

B、后转

C、混转

D、税收资本化

E、无法确定

6、税负转嫁的基本条件是()

A、商品的供求关系

B、商品价格的自由浮动

C、商品的供求弹性

D、税种

E、课税范围

7、税收的横向公平是指()

A、具有相同纳税能力的人负担相同的税收

B、具有不同的纳税能力的人负担不同的税收

C、通过公平税负,创造一个公平的外部税收环境

D、收入的公平分配

8、把税收与税率联系起来的曲线是()

A、税收曲线

B、洛伦兹曲线

C、收益曲线

D、拉弗曲线

E、瓦格纳法则

9、从税收的经济性质看,税收与利润、利息、地租等范畴不同的是()

A、税收体现财政收支关系

B、税收体现国家与有关方面的借贷关系

C、税收体现国家与有关方面的多边关系

D、税收体现国家与有关方面的双边关系

10、对经济效率的不利影响最小的税种是()

A、所得税

B、商品税

C、消费税

D、增值税

E、营业税

11、税负转嫁最普遍的形式是()

A.前转

B.后转

C.税收资本化

D.消转

12、政府课税会影响商品比价关系,从而改变纳税人经济行为的税收效应被称之为()

A、收入效应

B、替代效应

C、投资效应

D、储蓄效应

E、劳动供给效应

13、以纳税人在一定时期的收益或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类是()

A、流转税B、所得税C、资源税类D、财产税E、行为税

14、我国税制结构模式属于( )

A、以流转税为主体的复合税制结构模式

B、以所得税为主体的复合税制结构模式

C、以流转税和所得税并重的复合税制结构模式

D、以资源税为主体的复合税制结构模式

E、以财产税为主体的复合税制结构模式

15、课税必须符合“逆弹性法则”的命题被称为( )

A、拉姆斯法则

B、瓦格纳法则

C、拉弗曲线

D、菲利普斯曲线

E、拉弗曲线

16、税法中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是( )

A、纳税人

B、负税人

C、扣缴义务人

D、纳税担保人

E、法

17、在税制要素中,决定纳税人负担水平高低的最主要要素是()

A、税率

B、超征点和负征额

C、减免税

D、附加和加成

E、课税对象

18、税收制度中的征税对象是指()

A、交纳税款的主体

B、应纳税额

C、征税的依据

D、税源

E、税率

三、多项选择题

1、依考察的层次和角度不同,税收负担可分为()

A、宏观税负

B、中观税负

C、微观税负

D、某个阶层税收负担

E、企业综合税收负担

2、在考察税收的量能负担原则时,纳税人纳税能力的测度有以下标准()

A、收入标准

B、支出标准

C、财产标准

D、受益标准

E、成本还原原则

3、减税和免税的形式主要有()

A、税基式减免

B、税率式减免

C、税目式减免

D、税种式减免

E、税额式减免

4、税收的效率原则包括经济效率和行政效率两个方面,其涵义是指()

A、课税所产生的额外负担最小

B、课税所产生的额外收益最大

C、税收征纳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最小

D、税收完全是中性的

E、恰当运用差别税收矫正市场失灵

5、税收对经济运行的间接调节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A、设置税种

B、调整税率

C、减免税政策

D、强制征收

6、税收与公债的区别主要有()

A、税收是无偿而公债是有偿的

B、税收具有强制性,公债是信用关系,采取自愿形式

C、税收固定,公债可多购可少购

D、税收依法征收,公债不依法举债

7、税收在调节个人收入方面发挥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A、调节收入分配不公现象

B、调节收入渠道多样化

C、调节劳动者个人收入水平

D、消除和缓解个人收入悬殊现象

8、下列有关税收的论述正确的是()

A、税收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B、税

收属于历史范畴

C、最早产生的财政范畴

D、国家是税收征收的主体

E、国家征税凭借的是政治权力

9、按照课税对象的性质不同,税收可分为()

A、商品税

B、所得税

C、财产税

D、资源税

E、行为税

10下关于价外税的描述正确的有()

A、容易转嫁

B、课征重点为厂家

C、负担透明

D、课征重点为消费者

E、计税依据为不含税价格

11、我国现行商品流转税包括()

A、消费税B、关税C、营业税D、增值税E、资源税

12、我国现行税制适用的税率有( )

A、比例税率

B、累进税率

C、累退税率

D、定额税率E边际税率

四、判断题

1、税收的收入效应会改变产品的相对价格,而税收的替代效应则不改变商品的相对价格。()

2、税负转嫁只会导致税收归宿的变化,引起纳

税人与负税人的不一致,不会使税收减少。() 3、西方经济学认为,当市场能使经济自动达到有效调节时,税收应是中性的。

4、税收中性是指政府课税不给纳税人带来超出税款之外的额外负担,因而保持税收的中性与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是完全矛盾的。()

5、税收收入增加会减少预算赤字,税率提高不一定会增加税收。

6、税收是纯公共商品的成本,与给予被征收者的特殊利益并无直接关联。

7、商品课税难以转嫁。()

8、需求弹性大的商品税负容易转嫁。()

9、税率提高一定能增加税收。()

10、税收的收入效应不改变商品的比价关系,所以是中性的。

11、税收的储蓄效应表明,税收对储蓄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都会使纳税人减少当期消费,增加当期储蓄。()

12、.流转税是不能够转嫁的,所以是直接税。( )

13、按照比例税率10%,对个人收入征税,收入100元的征10元税,收入10000元的

征1000元税,收入多的多征税,很好地体现了对纳税人收入水平的调节。()

14、课税对象是课税的根据,税源是税收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因此,两者是不一致的。()

15、从价税是以课税对象的价格为依据按一定比例征收的税种。()

16、累进税率主要适用于流转税。()

17、达到起征点的,仅就超过起征点的部分征税。()

五、名词解释

税收税收原则税负转嫁税收归宿

税收效应税收收入效应税收替代效应税收额外负担税收中性最优税收

次优税收逆弹性法则倒“U”型所得税宏观税收负担名义税收负担

六、简答题

1、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有哪些?

2、简述税收原则的具体内容。

3、怎样理解税收中性与税收经济效率之间的关

系?

4、简述税收对稳定经济的作用。

5、简述税收的形式特征。

6、为什么税率的增加并不一定使税收增加?

七、论述题

1、最优税收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它对我

国税收制度的建设有什么借鉴意义?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2、拉弗曲线;同向;反向。

3、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国家;公共权力。

4、横向公平;纵向公平;能力标准;收益标准。

5、纳税人;负税人;前转;后转;税收资本化。

6、供给弹性为无穷大;需求弹性为零;供给弹性大;较易转嫁;需求弹性大;较难转嫁;大于;较少;较多。

7、平等;确实;便利;节约。

8、课税对象;税率;应征税额。

9、直接税;间接税。

10、中央税;地方税;共享税。

11、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

12、起征点;免征额

二、单项选择题

1B 2C 3B 4C 5A 6B 7A 8D

9D 10A

11A 12B 13B 14A 15A 16A 17A 18C

三、多项选择题

1ABC 2ABC 3ACE 4ABCE 5ABC 6ABC

7ACD

8、ABCDE 9ABCDE 10ACDE 11ABCD 12ABD

四、判断题

1错2错3对4错 5对 6对 7错

8错9错

10、对 11错 12错 13错 14错 15错

16错 17错

五、名词解释(略)

六、简答题

1、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有哪些?

(一)税种因素。税负转嫁与商品价格变动存在直接关系,因此,对于课税对象与商品价格的联系较为紧密的税种,其税负较容易转嫁,而与商品价格的联系不密切或不直接的税种,其税负则较难转嫁。从主要税类看,一般来说,商品课税容易转嫁,如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等,而所得课税难以转嫁,如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

(二)商品的供求弹性。商品的供求弹性是指商品价格变动对商品供给或需求量变动的影响程度,具体为商品价格变动程度与商品供给量变动程度(供给弹性)或与商品需求量变动程度(需求弹性)的比值。对于供给弹性而言,一般来说,供给弹性较大的商品,生产者在调整和确定生产数量时有较大的灵活性,并最终能使其在所期望的价格水平上将商品销售出去;而供给弹性较小的商品,生产者调整生产数量的回旋余地较小,从而难以控制商品销售价格水平。对于需求弹性而言,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需求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较大,商品价格更多的取决于买方;而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购买量的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较小,商品价格更多的取决于卖

方。显然,从税负转嫁的角度看,对供给弹性大的商品课税,税负较易转嫁,相反,则税负较难转嫁;对需求弹性小的商品课税,税负较易转嫁,相反,则税负较难转嫁。若把商品的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结合起来分析,则当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时,销售方的大部分税负可以转嫁出去;而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时,销售方的大部分税负只能由自身承受。在个别情况下,若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则税负由销售方和购买方等量承担。

(三)课税范围。一种税的课征范围不同,税负转嫁的难易程度也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课税范围广的商品税容易转嫁,课税范围窄的难以转嫁。若一种税对所有商品都同等课征,购买者无法找到不征税的替代商品,只能接受因课税而形成的商品加价,因而税负容易转嫁;若一种税只对部分商品课征,且购买者可以找到不征税的替代商品,则这种税的税负难以转嫁。

2、简述税收原则的具体内容。

(一)财政原则

税收的财政原则的基本含义是:一国税收政

策的确定及税收制度的构建与变革,应保证国家财政的基本需要。这一原则与税收在组织财政收入中的地位与作用是一致的。税收是财政收入的基本来源,国家征税的首要目的是为一定时期的政府活动筹集资金,否则税收将失去其存在的必要性。

(二)公平原则

税收的公平是指社会成员的税收负担应符合公平标准。具体包含二层意思:一是条件相同者缴纳数额相同的税收,二是条件不同者缴纳数额不同的税收,前者称为横向公平,后者称为纵向公平。税收公平是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的统一。

从纳税人所处的纳税地位或纳税条件作进一步分析,税收公平又存在两种衡量标准:一是受益标准,二是能力标准。

(三)效率原则

税收的效率包括经济效率和行政效率两个方面。

税收的经济效率是指政府在以课税方式将经济资源从私人部门转移到公共部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额外负担最小和额外收益最大。

税收的行政效率是指税收征纳过程所发生的费用最小化,即税收成本最低,包括税务当局执行税收法令的成本和纳税人遵照税收法令纳税的成本。提高税收的行政效率要求税制简便、透明、易于操作和实施,税务当局的管理效率和税务人员的素质较高,社会成员依法纳税的自觉性较强。

3、怎样理解税收中性与税收经济效率之间的关系?

税收的经济效率是指政府在以课税方式将经济资源从私人部门转移到公共部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额外负担最小和额外收益最大。税收额外负担是指课税除了给纳税人带来正常的经济负担外,对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产生的不良影响。税收额外负担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税制设置不合理导致商品比价关系和人们经济行为扭曲,扰乱市场配置资源的正常机制,使资源配置和人们的行为选择难以达到最优状况,从而造成社会福利损失。税收的额外收益是与额外负担相反的一种状态,即课税后经济活动得到促进,社会利益获得增加。税收的额外收益源于税收政策的恰当

运用对市场缺陷的弥补,如对具有外部收益的项目的税收照顾和对具有外部成本的项目的税收惩罚。

要使税收具有经济效率,一方面应尽可能地保持税收对市场机制运行的“中性”影响,充分发挥“看不见的手”对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另一方面应在一定范围内适当运用差别性的税收政策解决市场失灵问题,促进公共利益的增长。

实现税收的经济效率涉及到税收的中性与税收的经济调节作用问题。所谓税收的中性,是指政府课税对纳税人的市场行为选择不发生影响,不给纳税人带来超出税款之外的额外负担,不干扰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而税收的调节作用,则意味着税收对市场活动的干预,对经济主体行为选择的引导,并与实现一定的政府目标有关。

表面上看,保持税收的中性与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是矛盾的,因为要“中性”就不能有“调节”,要“调节”必然失去“中性”。但实际上两者之间具有统一性。税收的中性是对市场“有效”而言的,即在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能达到“帕累托效率”的领域,税收应尽量保持中性;而税收的

调节作用是对市场“失效”而言的,即在市场机制难以有效作用的领域,通过税收干预来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效率”。

因此,无论保持税收中性还是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其目的都是促使经济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具有基础性作用,从而使税制结构具有中性是首要的,差别性的税收政策应当建立在税收中性的基础上。当然,在实践中,由于技术上的难度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税收中性与税收调节的恰当组合往往只是政府努力追求的一种理想的状态。

4、简述税收对稳定经济的作用。

市场经济的运行有一定的盲目性,这种盲目性造成诸如经济结构扭曲、价格水平不稳定和难以保持充分就业等问题,从而引起经济的周期性波动。现代政府担负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要促进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经济结构的合理化,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均衡发展,为此,需要运用各种财政手段进行结构性和“反周期”性的调节,税收即为主要的财政调节手段之一。以差别税率引

导经济行为,以增税或减税影响总供需关系等,有助于政府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调控目标。

此外,在发展中国家,由于民间资金积累不足和存在市场残缺问题,为了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通常也以税收作为筹集国家经济建设资金的工具。

5、简述税收的形式特征。

(一) 强制性

税收的强制性是指国家征税是凭借政治强制力,以国家颁布的税收法律、法令为依据进行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依法纳税,否则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与凭借经济权力取得的其他财政收入,如公共收费、国有资产收益、债务收入等,有着根本区别,凭借经济权力取得的收入归根到底要以交易行为为基础,而交易行为具有自愿性。税收的强制性使财政收入具有必要保障,避免因公共商品消费上的“搭便车”行为使公共需要无法满足。

(二) 无偿性

税收的无偿性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国家征税并不直接以向纳税人提供相应数量的公共商

税收原理

第八章税收原理 第一节什么是税收 1. 税收的基本属性 税收的基本属性,同其他经济范畴一样,通常要从两方面来剖析:一方面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特殊规定性,即不考虑税收所体现的生产关系的差别,剖析税收的一般属性;另一方面是剖析不同社会或不同国家的税收的特殊性。 2. 税收的"三性" 税收的"三性"是指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性"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形式特征,是税收权威性的体现。 第二节税制要素和税收分类 税收制度:国家以法律、法规形式规定的课税办法的总和。 1. 税制要素 基本要素: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 其他要素:减税、免税附加和加成、纳税环节、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纳税地点、违章处理。 2. 税收分类 现代国家的税制一般都由多个税种组成,各税种既互相区别又密切相关,依照一定的标准将各税种分别归类,是研究和建设税制的重要前提。税收分类的标准和方法很多,一般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1)所得课税、商品课税和财产课税。(2)直接税与间接税。(3)从量税与从价税(4)价内税与价外税。(5)中央税与地方税。 第三节税收原则 1.税收原则及其发展 (1)税收原则的概念 一国设计、完善税制所遵循的基本准则,也是评价税收制度优劣、考核税务行政管理状况的基本标准。 治税思想的具体化和条文化 (2)税收原则的发展 我国古代的税收思想—— 西方税收思想的发展 2、公平类税收原则与效率类税收原则 (1)公平类税收原则 包括普遍征税和平等征税两个方面,而平等征税又包括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两个方面的含义。 (2效率类税收原则 经济效率——税收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行政效率——税收征收过程的效率,可以用税收活动中征纳双方的成本衡量,成本越低效率越高。 3. 税收中性问题 (1)概念。所谓税收中性,是指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如果政府课税改变了消费者以获取最大效用为目的的消费行为,或改变了生产者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的的市场行为,就会改变私人部门原来(税前)的资源配置状况,这种改变就被视为税收的非中性。 (2)明确税收超额负担或称无谓负担问题是理解中性的一个重要途径。税收超额负担,是指政府通过征税将社会资源从纳税人转向政府部门的转移过程中,给纳税人造成了相当于纳税税款以外的负担。

税收原理习题

第一章税收概论 一、名词 税收、税收制度、税收特征(税收“三性”)、征税对象与税源、计税依据、纳税人与负税人、扣缴义务人、税务代理人、税目与税率、比例税率与累进税率、流转课税与所得课税、从价税与从量税、价内税与价外税、直接税与间接税、起征点与免征额、减税与免税、税收职能与作用、附加与加成 二、判断题 ()1、国家征税只能依据国家政治权力。 ()2、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税法是固定不变的。 ()3、在税法规定范围内,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依法纳税,否则将受到法律制裁。 ()4、税收的三性特指在资本主义及社会主义条件下税收的基本特征。 ()5、税收的无偿性指国家取得税收不需要偿还,但有时需对纳税人支付一定代价。 ()6、扣缴义务人与纳税人在实质上是等同的。 ()7、纳税人与负税人有时是重合的,有时是分离的。 ()8、免征额就是征税对象达到一定数额开始就全额征税。 ()9、对企业所得税来说,纳税人与负税人是重合的。 ()10、全额累进税率在调节收入方面,较之比例税率合理,但在两个级距的临界点会出现税负增加超过应税所得额增加的现象,使税收负担不合理。 ()11、对于适用于定额税率计算的税种,应从量计征。 ()12、所谓加成,就是在原有税率的基础上再加上加成率来计算应纳税额。 ()13、从价税与价格密切相关,而从量税则与价格没有直接联系,这使二者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正好相反。 ()14、直接税是由纳税人直接负担、不易转嫁的税种,如所得税、财产税、消费税等。 ()15、税收的职能就是指在特定的经济环境影响下所形成的税收职责与功能。 ()16、不论什么性质的税收,不论什么样税种,都具有组织收入这一性质。 ()17、税收可通过设置不同税种、税目,确定不同的税率,来实现调节社会经济的职能。 ()18、调节社会经济是税收的基本职能。 ()19、税收可保证财政收入可靠和稳定增长。

第四章 税收道理

第四章 税收原理 第一节 税收制度的涵义及其要素 一、税收制度的涵义 所谓税收制度一般是指国家通过立法程序规定的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税收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税收制度一般是由具体税种组成的,一种是单一税制 ;另一种是复合税制 。税收制度的核心部分是税收基本法规,其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税收的各种法律、条例。 第二层次是各种税收法律、条例的实施细则或实施办法。第三层次是各种税收的具体规定。 二、税收制度要素(一)税收主体 1、征税主体2、纳税主体 A 、纳税人:法律上的课税主体,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自然人或法人。 B 、负税人:经济上的课税主体,是税收的实际负担 人。 C 、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税务代理人 (二)税收客体:课税的标的物,使区别不同税种的重要标志根据课税对象的不同可以将税收分为三大类 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农业税 商品流转税 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财产税 房产税、契税、车船税、遗产税、赠与税 行为税(特定目的)证券交易税、屠宰税、筵席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车辆购置税、耕地占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 资源税 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三)税率 1、比例税率 2、累进税率 3、定额税率 1、比例税率:对所有课税对象都按照同一比例课征的税率,即边际税率为常数。 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

第09章 税收原理 习题

第09章税收原理习题

第十章税收原理 一、填空题 1、税收的形式特征有、和。 2、把税收收入与税率联系起来的曲线称为______曲线。在一定限度内,税收收入与税率成_ 变动关系,当税率超过了这一限度时,继续提高税率,则税收收入与税率成变动关系。 3、税收的主要目的是满足,税收的征收主体是,国家征税的依据凭借的是。 4、税收的公平原则是现代税收理论和实践推崇的一个重要税收原则;其基本含义包括和两个方面;其衡量标准包括和。 5、税负转嫁会造成与不一致的经济现象;税负转嫁的基本方式有、和等几种形式。 6、从税负转嫁与商品供求弹性的关系分析,在供给和需求情况下,税负完全由需方负担。对的商品课税,税

负,对的商品课税,税负。当供给弹性需求弹性时,销售方负担的税负而需求方负担的税负。 7、亚当·斯密的税收四原则是指、、、。 8、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主要标志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是,它是与课税对象的比例。 9、按税负能否转嫁,可将税收分为和。 10、按税收的隶属关系和征管权限,可将税收分为、和。 11、税制的三大核心要素是指、和。 12、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最低界限称为;对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于征税的数额称为。 二、单项选择 1、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财政范畴是() A公债 B、规费 C、税收 D、国家预算E、

国有资产 2、税收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表示的是() A、企业税收负担率 B、个人税收负担率 C、宏观税收负担率 D、综合税收负担率 E、行业税收负担 3、随着征税对象增大而逐级提高计征比例的税率是() A、比例税率 B、累进税率 C、定额税率 D、边际税率 E、定额税率 4、税收的纵向公平是指() A、通过公平税负,创造一个公平的外部税收环境 B、具有相同纳税能力的人负担相同的税收 C、具有不同纳税能力的人负担不同的税收 D、收入的公平分配 5、商品的供给弹性越大,需求弹性越小,税负越容易() A、前转 B、后转 C、混转 D、税收资本化 E、无法确定 6、税负转嫁的基本条件是() A、商品的供求关系 B、商品价格的自由浮动 C、商品的供求弹性

税收学原理教案上课讲义

《税收学原理》教学方案 课程名称:税收学原理 课程号:0030578 编写日期:2007年4月 导论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应使学生对的税收理论有初步的了解。 二、教学要求 了解西方学者关于税收一些理论;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税收理论;了解本书的研究方法;理解和掌握中国现代的税收理论体系。 三、教学实数:1个课时 四、教学重点: 1. 马克思、恩格斯的税收理论 2. 构建中国的税收理论体系 五、教学难点 1.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构建中国的税收理论体系 六、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自学并讨论。 七、主要参考书目: 1.阮宜胜著:《税收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2月修订版 2.黄甫生刘凤健主编:《政治学》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3月第一版 3.孙翊刚主编:《中国财政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2月第一版 4.扬斌主编:《税收学》科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5.陈永良编著:《外国税制》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八、作业: 1. 如何构建中国的税收理论体系? 第一章税收基本概念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应使学生掌握税收的概念、基本特征及税收的基本术语。二、教学要求 理解并掌握税收的概念;重点掌握税收“三性”的基本特征;对税收的基本术语有所了解。 三、教学时数:2个课时 四、教学重点 1.税收的概念及解析 2.税收“三性”的基本特征 3.税收和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比较 五、教学难点 1.税收概念的解析 2.对税收“三性”基本特征的认识 六、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提问。 七、主要参考书目: 1.阮宜胜著:《税收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2月修订版 2.扬斌主编:《税收学》科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3.陈永良编著:《外国税制》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八、作业 1.什么是税收?怎样理论税收的概念? 2.怎样评析作为税收概念的“税收价格”? 3.什么是税收的“三性”特征?怎样认识税收的“三性”特征?认识税收“三性”特征的重要意义何在? 第二章税收的起源和历史发展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税收是怎样起源的及其发展的过程,了解新中国税收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二、教学要求 了解税收的产生的原因;了解中国税收的发展历程;了解西方国家税收的发展过程。 三、教学时数:2个课时

税收理论与实务(王韬 老版)课后习题答案(DOC)

税收理论与实务课后习题答案(王韬版) (无特殊要求的都采用新税法) 第一章.税收基本原理 一、判断题 1.错 2.错 3.对 4.错 5.错 6.错 7.错 8.错 9.错 10.错 11.错 12.对 13.错 14.错 二、单项选择题 1.B 2.C 3.A 4.C 5.D 三、多项选择题 1.AB 2.ABC 3.ABC 4.BC 5.ABD 6.AC 7.BCD 8.AD 9.BD(此题不做要求) 10.ACD(此题不做要求) 第二章.增值税

一、判断题 1.对 2.错 3.错 4.对 5.对 6.错 7.错 8.错 9.错 10.对 11.对 12.错 13.错 14.对 15.此题不做要求 16.错 17.错 18.错 二、单项选择题 1.D 2.BC 3.C 4.B 5.A 6.A 7.D 8.C 三、多项选择题 1.AC(此题不做要求) 2.BC 3.AD 4.BD 5.CD 6.CD 7.ABE(此题不做要求) 8.ACD 9.AC 10.BC 11.ABC 三.解答题

1.进口货物的增值税的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 捐赠视同销售,计算销项税额 销项税额=117×17%÷(1+17%)+2×17%÷(1+17%)=17.29(万元) 进项税额=20×17%+(15+5)×(1+15%)×17%+4×17%=7.99(万元) 应纳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9.3(万元) 2.①将折扣额另开发票的,不论其在财务上如何处理,均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折扣额。 采取以旧换新方式销售货物,应按新货物的同期销售价格确定销售额,不得扣减旧货物的收购价格。 销项税额=50×17%+(30+5.1)÷(1+17%)×17%+300×17%=64.6(万元) ②工业生产企业购进货物(包括外购货物所支付的运输费用),必须在购进的货物已经验收入库后,才能申报抵扣进项税额;对货物尚未到达企业或尚未验收入库的,其进项税额不得作为纳税人当期进项税额予以抵扣。 ③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④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游艇、摩托车和应征消费税的机动车,按4%的征收率计算税额后再减半征收增值税 销项税额=16÷(1+4%)×4%×50%=0.31(万元) 应纳增值税=64.6+0.31=64.91(万元) 3. ①进项税额=20×13%+4×7%=2.88(万元) ②进项税额=(6.8+2×7%)×(1-20%)=5.552(万元)【注:20%为进项税额转出】 销项税额=52.65÷(1+17%)×17%=7.65(万元) ③价格偏低。销项税额=400×500×(1+5%)÷(1-10%)×17%÷10000=3.97(万元) ④销项税额=(46.8+1.287) ÷(1+17%)×17%=6.987(万元) 应纳增值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10.175(万元) 4.小规模纳税人不得抵扣进项税额。销售古旧图书免征增值税。古旧图书,是指向社会收购的古书和旧书。兼营非应税劳务不分别核算或者不能准确核算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应税劳务与货物的销售额。 当月应纳增值税额=50000÷(1+3%)×3%=1456.31(元) 5. 销项税额=30×13%+0.5÷(1+13%)×13%+6÷(1+17%)×17%=4.83(万元) 进项税额=3×7%-5×17%-0.186÷(1-7%)×7%= -0.654(万元) 应纳增值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5.484(万元) 6. 进口环节: 应纳增值税:500×(1+15%)×17%=97.75(万元) 内销环节:

第八章 税收原理

第八章税收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 1.累进税率下,每一级税率就是相应级距的课税对象数额的() A. 边际税率 B. 平均税率 C. 比例税率 D. 累退税率 2.从税收公平角度看,()应排在较高地位 A. 比例税率 B. 累进税率 C. 累退税率 D. 边际税率 3.()是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转移给生产要素的提供者负担 A. 前转 B. 后转 C. 消转 D. 税收资本化 4.()情况下,税收全部向前转嫁,落在生产要素的购买者身上 A. 需求完全无弹性 B. 需求完全有弹性 C. 需求富有弹性 D. 需求缺乏弹性 5.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的商品() A. 易转嫁 B. 不易转嫁 C. 不确定 D. 和税负转嫁无关 6.下列()不属于流转税类 A. 营业税 B. 增值税 C. 消费税 D. 房地产税 7.从税收效率角度看,()应排在较低地位 A. 比例税率 B. 累进税率 C. 累退税率 D. 边际税率 8.()是指纳税人对其所纳税款,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改进生产技术等方法,补 偿其纳税损失,使支付税款之后的利润水平不比纳税前低,从而使税负在生产发展和收入增长中自行消失 A. 前转 B. 后转 C. 消转 D. 税收资本化 9.个人所得税税率的基本形式() A. 累进税率 B. 比例税率 C. 累退税率 D. 定额税 10.()是生产要素购买者将所购生产要素未来应纳税款,通过从购入价格中预先 扣除(即压低生产要素购买价格)的方法,向后转嫁给生产要素的出售者 A. 前转 B. 后转 C. 消转 D. 税收资本化 11.在下列税种中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是() A. 增值税 B. 公司所得税 C. 消费税 D. 营业税 12.周转税的计税依据是() A. V+M B. M C. C+V+M D. C+V 13.下列税种中属于特定受益税的税种是() A. 消费税 B. 利息税 C. 燃油税 D. 车船使用税 14.下述有关从价税表述正确的是() A. 从价税以课税对象的数量为计税依据 B. 比例税是从价税 C. 定额税是从价税 D. 从价税与商品流转额无关 15.下列有关税收资本化表述正确的是() A. 税负全部归宿于买方 B. 税收资本化本质上属于前转 C. 税收资本化本质上属于后转 D. 税收资本化往往发生在消费品的交易中 16.在下列税种中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是() A. 增值税 B. 个人所得税 C. 消费税 D. 营业税19 17.税收的主体是()

第一章 税收制度的基础理论

第一章税收制度的基础理论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税收制度的概念、税制建立原则、税制构成要素以及税制的分类方法等内容,较为系统地掌握税收制度的基本知识,为今后学习具体税种打下理论基础。 二、本章重点及难点 本章重点是税收要素的概念及辨析;难点是税制要素中累进税率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时间安排 本章教学共需4课时,其中:课堂讲授3课时,课堂练习1课时;

第一节税收制度的概念和特点 一、税收的概念和特征 (一)税收的概念 税收是国家为向社会提供公共品,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参与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的分配,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体现着特定的分配关系。 理解本概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主体:国家; 2、目的:为社会提供公共品; 3、依据:政治权力; 4、本质:体现特定的分配关系; (二)税收的形式特征: 1、强制性: 含义:任何单位和个人须依法纳税,否则将受到国家法律的制裁,是国家政治权力的体现; 举例:(1)刘晓庆涉嫌偷税被捕案; 解释:刘晓庆身为纳税人,违反国家关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有关规定,不主动进行纳税,因此受到国家的制裁。 (2)原河北省国税局局长李真被捕案; 解释:李真作为国家税收征收工作人员,违反国家税收法律,循私舞弊,影响国家财政收入的实现,因此受到国家法律的制裁。 2、无偿性: 含义:非直接偿还或称非一一对应偿还; 详细解释:国家征税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在征税时不向纳税人支付等价物,不同于市场经济下的等价交换。但税收的无偿性并教学方法提示栏: 初次上课,应注意引导和启发方法的引用。可借用一些社会现象、身边的事例为学生建立一个初步的税收概念,逐步培养学生对税收学科的兴趣。 教学方法提示栏:提示:这是重点内容。学生重点记忆,在理解中掌握。

第八章 税收原理

第八章税收原理

第八章税收原理 一、单选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累进税率下,每一级税率就是相应级距的课税对象数额的( A )。 A.边际税率 B.平均税率 C.比例税率 D.累退税率 2.下列税率形式更能体现从税收公平的是 ( B )。 A.比例税率 B.累进税率 C.累退税率 D.边际税率 3.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转移给生产要素的提供者负担,这种税负转嫁称为( B )。 A.前转 B.后转 C.消转 D.税收资本化 4.能够导致税收全部向前转嫁,落在生产要素的购买者身上的情形是( A )。 A.需求完全无弹性 B.需求完全有弹性 C.需求富有弹性 D.需求缺乏弹性 5.当某商品的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时,其税负转嫁情况是( A )。 A.易转嫁 B.不易转嫁 C. 和税负转嫁无关 D. 不确定 6.下列不属于流转税类的是( D )。 A.营业税 B.增值税 C.消费税 D.房地产税 7.从税收效率角度看,下列税率形式作用最弱的是( B )。 A.比例税率 B.累进税率 C.累退税率 D.边际税率 8.纳税人对其所纳税款,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改进生产技术等方法,补偿其纳税损失,使支付税

款之后的利润水平不比纳税前低,从而使税负在生产发展和收入增长中自行消失,这种税负转嫁方式称为( C )。 A.前转 B.后转 C.消转 D.税收资本化 9.个人所得税中工资薪金适用的税率形式是 ( A )。 A.累进税率 B.比例税率 C.累退税率 D.定额税 10.生产要素购买者将所购生产要素未来应纳税款,通过从购入价格中预先扣除(即压低生产要素购买价格)的方法,向后转嫁给生产要素的出售者,这种转嫁方式称为( D )。 A.前转 B.后转 C.消转 D.税收资本化 11.在下列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是( B )。 A.增值税 B.公司所得税 C.消费税 D.营业税 12.下述有关从价税表述正确的是( B )。 A.从价税以课税对象的数量为计税依据 B.比例税是从价税 C.定额税是从价税 D.从价税与商品流转额无关 13.下列有关税收资本化表述正确的是( C )。 A.税负全部归宿于买方 B.税收资本化本质上属于前转 C.税收资本化本质上属于后转 D.税收资本化往往发生在消费品的交易中 14.在下列税种中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是 ( B )。 A.增值税 B.个人所得税 C.消费税 D.营业税 15.税收的主体是( B )。

第八章 税收原理

第八章税收原理 一、什么是税收 二、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 三、税收原则 四、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第一节什么是税收 一、税收的基本属性 1、从两个方面来剖析税收的基本属性 2、马克思主义对税收的界定 3、税收的源泉(剩余产品) 4、税收的定义 霍布斯“利益交换说” 20世纪30年代后的定义 二、税收的“三性” 一、税收的强制性 二、税收的无偿性 三、税收的固定性 第二节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 一、税收术语 (一)纳税人(纳税主体) (二)课税对象(税收客体) (三)课税标准 (四)税率 1、比例税率优缺点 2、定额税率优缺点 3、累进税率 (1)全额累进税率 (2)超额累进税率 (3)全额累进税率与超额累进税率的区分 (4)小计算 若一个人的纳税所得为75001元,则按照全额累进税率纳税额为75001*50%=37500.5元,按照超额累进税率纳税额为 25000*20%+25000*30+25000*40%+1*50%= 4、名义税率、实际税率、边际税率、平均税率 (五)起征点、免征额 两者的区别 (六)课税基础(税基) 税收三要素: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 二、税收分类 (一)所得课税、商品课税和财产课税 (二)直接税与间接税 (三)从量税与从价税 (四)价內税与价外税 (五)中央税、地方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我国的五大类税种 商品课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关税 所得课税: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农业税 财产课税:车辆购置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车辆使用税、车辆使用牌照税、契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资源税制:资源税(包括盐税) 行为税制: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耕地占用税 第三节税收原则 一、税收中的公平与效率 二、公平类税收原则与效率类税收原则 三、税收中性问题 一、税收中的公平与效率 (一)税收原则的提出 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 瓦格纳的税收原则 (二)税收中的公平与效率 1.税收应以公平为本 2.征税必须考虑效率的要求 3.税收公平与效率的两难选择 二、公平类税收原则与效率类税收原则 (一)公平类税收原则 (二)效率类税收原则 一、税收的效率原则 (一)充分且有弹性 1.充分是指税收应能为政府活动提供充裕的资金,保证政府实现其职能的需要。 2.有弹性是指税收应能使税收收入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而增长,以满足长期的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组合效率的要求。 (二)节约与便利 节约就是要求税收尽可能地减少税收成本。 税收成本与税收效率的关系 (1)在大多数场合,降低税收成本的要求与税收满足配置效率的要求是一致的。 (2)降低税收成本的要求有时也会与实现税收效率的要求相矛盾。 (3)从效率方面来考虑,在制定税收政策时必须进行权衡:降低税收成本的好处是否足以抵消它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便利”要求税收制度能方便纳税人,尽可能地减少缴纳成本。 税收的节约与便利原则有时会与税收的其他原则发生冲突。它需要以社会的福利为准则,与其他各项原则相权衡。 二、税收的公平原则 普遍接受的公平原则: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1)横向公平是指税收应使境遇相同的人交纳相同的税;2)纵向公平是指税收应使境遇不同的人交纳不同的税。 (一)受益原则

财政与税收4--9章习题答案

第四章税收原理 一、单选题 1、在下列税种中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是:( B ) A、增值税 B、公司所得税 C、消费税 D、营业税 1、下列税种中,不产生超额负担的是:( C ) A、统一的所得税 B、统一的商品税 C、人头税 D、有差别的商品税 2、下述哪种税收方式会直接对收入——休闲的选择产生扭曲性影响:( C ) A、对资本收入课税 B、对消费品课税 C、对劳动收入课税 D、对财产课税 3、以下税种中只产生收入效应不产生替代效应的是:( D ) A、统一的商品税 B、统一的所得税 C、有差别的所得税 D、人头税 4、以下关于税收超额负担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D ) A、个人因税收而导致的福利损失大于政府收到的税收 B、税后福利水平相同,总额税税收收入大于差别税 C、同等税收收入条件下,总额税福利水平高于差别税 D、政府收到的税收大于纳税人因税收而导致的福利损失 5、以下关于减少税收超额负担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 ) A、对商品征税采用反弹性法则 B、大力推引人头税 C、尽可能采用低税率 D、尽可能采用相对中性的税收 6、将目前的对汽车征收养路费政策改为燃油税的方式,符合税收原则中的(B)原则 A、平等竞争 B、谁受益谁负担 C、充分且有弹性 D、便利 二、不定项选择题 1、社会一般不选择总额税的原因有:( ACD ) A、总额税不符合公平原则 B、总额税不符合效率原则 C、总额税无法纠正市场缺陷 D、现实的市场经济总是有缺陷的 2、在税制设计中可减少税收超额负担的措施有:( ACD ) A、尽可能采用中性税收 B、尽可能对需求弹性大的商品征税 C、尽可能避免高税率 D、尽可能对需求弹性小的商品征税 3、影响税负转嫁与归缩的因素有:( ACDE ) A、供求弹性 B、买方纳税还是卖方纳税 C、课税对象 D、课税范围 E、计税单位 4、( A )情况下,税收全部转嫁,落在产品或服务的购买者身上。 A、需求完全无弹性 B、需求完全有弹性 C、需求富有弹性 D、需求缺乏弹性 4、一个人的真实收入取决于下述哪些因素:( ABC ) A、个人的收入水平 B、法律上承担的税负 C、别人转嫁给他的税负 D、他转嫁给别人的税负 5、关于企业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CD ) A、加速折旧具有节税效应,而资金的贴现率越高,节税越多。 B、加速折旧使得企业现在多交税,将来少交税,总体是少交了税。

第八章 税收原理

第八章税收原理 一、单选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累进税率下,每一级税率就是相应级距的课税对象数额的( A )。 A.边际税率 B.平均税率 C.比例税率 D.累退税率 2.下列税率形式更能体现从税收公平的是( B )。 A.比例税率 B.累进税率 C.累退税率 D.边际税率 3.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转移给生产要素的提供者负担,这种税负转嫁称为( B )。 A.前转 B.后转 C.消转 D.税收资本化 4.能够导致税收全部向前转嫁,落在生产要素的购买者身上的情形是( A )。 A.需求完全无弹性 B.需求完全有弹性 C.需求富有弹性 D.需求缺乏弹性 5.当某商品的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时,其税负转嫁情况是( A )。 A.易转嫁 B.不易转嫁 C. 和税负转嫁无关 D. 不确定 6.下列不属于流转税类的是( D )。 A.营业税 B.增值税 C.消费税 D.房地产税 7.从税收效率角度看,下列税率形式作用最弱的是( B )。 A.比例税率 B.累进税率 C.累退税率 D.边际税率 8.纳税人对其所纳税款,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改进生产技术等方法,补偿其纳税损失,使支付税款之后的利润水平不比纳税前低,从而使税负在生产发展和收入增长中自行消失,这种税负转嫁方式称为( C )。 A.前转 B.后转 C.消转 D.税收资本化 9.个人所得税中工资薪金适用的税率形式是( A )。 A.累进税率 B.比例税率 C.累退税率 D.定额税 10.生产要素购买者将所购生产要素未来应纳税款,通过从购入价格中预先扣除(即压低生产要素购买价格)的方法,向后转嫁给生产要素的出售者,这种转嫁方式称为( D )。 A.前转 B.后转 C.消转 D.税收资本化 11.在下列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是( B )。 A.增值税 B.公司所得税 C.消费税 D.营业税 12.下述有关从价税表述正确的是( B )。 A.从价税以课税对象的数量为计税依据 B.比例税是从价税 C.定额税是从价税 D.从价税与商品流转额无关 13.下列有关税收资本化表述正确的是( C )。 A.税负全部归宿于买方 B.税收资本化本质上属于前转

财政与金融第四章税收概论

第四章税收概论学习目的 理解税收的形式特征与要素 了解税收原则 掌握最优商品税设计法则 理解税收转嫁与税收归属

第一节税收的形式与特征 ?税收的含义 ?税收市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拼接气社会功能公共权利,依照法律预先规定标准,强制、无偿的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形式,气基本职能是满足国家的基本财政需要和对经济运行试试有效的调控

税收的形式特征 ?强制性 ?指政府征税凭借的是国家政治权利,并运用法律形式对社会产品实行强制征收?1、税收分配关系具有强制性 ?2、税收的征收具有强制性 ?强制性特征是税收成为财政收入最普遍和最可靠的的形式

无偿性 ?指税收是国家向纳税人进行的无序偿还的征收 ?解决公共产品的免费或低价消费与公共产品生产成本补偿的矛盾,就决定了税收必须具有个体的无偿性特征。

固定性 ?指国家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税基及税率等要素。 ?税基:指计税依据或计税标准。它包括实物量与价值量两类,前者如现行资源税中原油的吨数,消费税中黄酒、啤酒的吨数,汽油、柴油的数量。后者如个人所得税中的个人所得额,营业税中的营业额等。在税率不变的情况下,扩大税基会增加税额,缩小税基会、减少税额。税基又制约着税率的具体形式和使用标准。 ?1、税法具有相对稳定性 ?2、税收征收数量具有有限性

三者关系 ?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必须具有强制性。 ?税收的无偿性,必然要求征税方式的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和固定性得以实现的保证。 ?强制性征税是对所有者财产的无偿占有,如果国家可以随意征税,没有一个标准,就会造成经济秩序的混乱,最终将危及国家的利益。所以,征税必须具有固定性。 ?总之,税收的“三性”(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是一个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统一体。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必须无偿征收。而无偿征收必须借法律的强制手段。而强制、无偿地征收,又必须具有固定性,否则会遭到纳税的反抗。

第09章税收原理习题

第十章税收原理 一、填空题 1、税收的形式特征有、和。 2、把税收收入与税率联系起来的曲线称为______曲线。在一定限度内,税收收入与税率成_ 变动关系,当税率超过了这一限度时,继续提高税率,则税收收入与税率成变动关系。 3、税收的主要目的是满足,税收的征收主体是,国家征税的依据凭借的是。 4、税收的公平原则是现代税收理论和实践推崇的一个重要税收原则;其基本含义包括和两个方面;其衡量标准包括和。 5、税负转嫁会造成与不一致的经济现象;税负转嫁的基本方式有、和等几种形式。 6、从税负转嫁与商品供求弹性的关系分析,在供给和需求情况下,税负完全由需方负担。对的商品课税,税负,对的商品课税,税负。当供给弹性需求弹性时,销售方负担的税负而需求方负担的税负。 7、亚当·斯密的税收四原则是指、、、。 8、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主要标志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是,它是与课税对象的比例。 9、按税负能否转嫁,可将税收分为和。 10、按税收的隶属关系和征管权限,可将税收分为、和。 11、税制的三大核心要素是指、和。 12、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最低界限称为;对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于征税的数额称为。 二、单项选择 1、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财政范畴是() A公债 B、规费 C、税收 D、国家预算E、国有资产 2、税收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表示的是() A、企业税收负担率 B、个人税收负担率 C、宏观税收负担率 D、综合税收负担率 E、行业税收负担 3、随着征税对象增大而逐级提高计征比例的税率是() A、比例税率 B、累进税率 C、定额税率 D、边际税率 E、定额税率 4、税收的纵向公平是指() A、通过公平税负,创造一个公平的外部税收环境 B、具有相同纳税能力的人负担相同的税收 C、具有不同纳税能力的人负担不同的税收 D、收入的公平分配 5、商品的供给弹性越大,需求弹性越小,税负越容易() A、前转 B、后转 C、混转 D、税收资本化 E、无法确定 6、税负转嫁的基本条件是() A、商品的供求关系 B、商品价格的自由浮动 C、商品的供求弹性 D、税种 E、课税范围 7、税收的横向公平是指()

税收学原理教案

税收学原理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税收学原理》教学方案 课程名称:税收学原理 课程号:0030578 编写日期:2007年4月 导论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应使学生对的税收理论有初步的了解。 二、教学要求 了解西方学者关于税收一些理论;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税收理论;了解本书的研究方法;理解和掌握中国现代的税收理论体系。 三、教学实数:1个课时 四、教学重点: 1. 马克思、恩格斯的税收理论 2. 构建中国的税收理论体系 五、教学难点 1.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构建中国的税收理论体系 六、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自学并讨论。 七、主要参考书目: 1.阮宜胜著:《税收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2月修订版 2.黄甫生刘凤健主编:《政治学》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3月第一版3.孙翊刚主编:《中国财政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2月第一版4.扬斌主编:《税收学》科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5.陈永良编著:《外国税制》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八、作业: 1. 如何构建中国的税收理论体系? 第一章税收基本概念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应使学生掌握税收的概念、基本特征及税收的基本术语。二、教学要求 理解并掌握税收的概念;重点掌握税收“三性”的基本特征;对税收的基本术语有所了解。 三、教学时数:2个课时 四、教学重点 1.税收的概念及解析 2.税收“三性”的基本特征 3.税收和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比较 五、教学难点 1.税收概念的解析 2.对税收“三性”基本特征的认识 六、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提问。 七、主要参考书目: 1.阮宜胜著:《税收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2月修订版 2.扬斌主编:《税收学》科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3.陈永良编著:《外国税制》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八、作业 1.什么是税收怎样理论税收的概念 2.怎样评析作为税收概念的“税收价格” 3.什么是税收的“三性”特征?怎样认识税收的“三性”特征?认识税收“三性”特征的重要意义何在? 第二章税收的起源和历史发展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税收是怎样起源的及其发展的过程,了解新中国税收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二、教学要求

财政学第4章习题

财政学第4章习题

第四章税收原理 一、单选题 1、在下列税种中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是: A、增值税 B、公司所得税 C、消费税 D、营业税 1、下列税种中,不产生超额负担的是: A、统一的所得税 B、统一的商品税 C、人头税 D、有差别的商品税 2、下述哪种税收方式会直接对收入——休闲的选择产生扭曲性影响: A、对资本收入课税 B、对消费品课税 C、对劳动收入课税 D、对财产课税 3、以下税种中只产生收入效应不产生替代效应的是: A、统一的商品税 B、统一的所得税 C、有差别的所得税 D、人头税 4、以下关于税收超额负担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个人因税收而导致的福利损失大于政府收到的税收 B、税后福利水平相同,总额税税收收入大于差别税 C、同等税收收入条件下,总额税福利水平高于差别税 D、政府收到的税收大于纳税人因税收而导致的福利损失 5、以下关于减少税收超额负担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对商品征税采用反弹性法则 B、大力推引人头税 C、尽可能采用低税率 D、尽可能采用相对中性的税收 6、将目前的对汽车征收养路费政策改为燃油税的方式,符合税收原则中的()原则 A、平等竞争 B、谁受益谁负担 C、充分且有弹性 D、便利

二、不定项选择题 1、社会一般不选择总额税的原因有: A、总额税不符合公平原则 B、总额税不符合效率原则 C、总额税无法纠正市场缺陷 D、现实的市场经济总是有缺陷的 2、在税制设计中可减少税收超额负担的措施有: A、尽可能采用中性税收 B、尽可能对需求弹性大的商品征税 C、尽可能避免高税率 D、尽可能对需求弹性小的商品征税 3、影响税负转嫁与归缩的因素有: A、供求弹性 B、买方纳税还是卖方纳税 C、课税对象 D、课税范围 E、计税单位 4、( )情况下,税收全部转嫁,落在产品或服务的购买者身上。 A、需求完全无弹性 B、需求完全有弹性 C、需求富有弹性 D、需求缺乏弹性 4、一个人的真实收入取决于下述哪些因素: A、个人的收入水平 B、法律上承担的税负 C、别人转嫁给他的税负 D、他转嫁给别人的税负 5、关于企业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加速折旧具有节税效应,而资金的贴现率越高,节税越多。 B、加速折旧使得企业现在多交税,将来少交税,总体是少交了税。 C、加速折旧可以促进企业投资 D、类似于企业获得一笔无息贷款 6、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从供求弹性角度来看税负具有以下转嫁规律: A、供求弹性相等时,税负由纳税人负担 B、供给有弹性需求完全无弹性时,买方负担全部税负 C、需求曲线相对于供给曲线较平坦,税负大部分由卖方负担 D、供给有弹性需求具有完全弹性时,卖方负担全部税负

第一章税收基本理论

第一章税收基本理论 一、不定项选择题 1、税收属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环节 A 生产 B 消费 C 分配 D 交换 2、税收是一种以()为主体的分配活动 A 国家 B 财政机关 C 纳税人 D 税务机关 3、国家征税凭借的是() A 财产所有权 B 国家行政权 C 财产所有权和国家行政权 D 以上都不是 4、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是() A 利润 B 规费 C 税收 D 公债 5、“公需义务说”认为,税收是() A 政府用于补偿公共产品的生产费用的成本 B 国家向人民征收的用于公共目的的收入来源和财力基础 C 为了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支出需要 D个人在向社会领取收入时所作出的扣除 6、关于税收的本质,()是从50年代起在我国较为流行的一种学说A 公需义务说 B 国家需要说 C 公共品补偿说 D 社会扣除说 7、下列财政分配方式中,以强制、无偿方式取得的是() A 税收 B 公债 C 规费收入 D 国有资产收入 8、()是我国税收的雏形阶段 A初税亩 B 贡、助、彻 C 一条鞭法 D 租、庸、调 9、()是我国农业赋税制度从雏形阶段向成熟阶段发展的标志。 A 贡、助、彻 B 初税亩 C 一条鞭法 D 租、庸、调 10、推动税收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 国家职能的发展 B 生产力的发展 C 经济体制的发展 D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发展 11、()是税收由不成熟形态发展为成熟形态的标志。 A 贡 B 助 C 彻 D 初税亩 12、当代中国税收确立方式属于() A 自由贡献时期 B 专制课征时期 C 立宪协赞时期 D 请求援助时期 13、构成公共财政理论的一部分,揭示税收本质的学说是() A 公需义务说 B 公共品补偿说 C 国家需要说 D 社会扣除说 14、税收起源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