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贵阳轨道交通环评报告

贵阳轨道交通环评报告

贵阳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

(2010~2020)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国环评证:甲字第3210号

二○○九年三月成都

1 总论

1.1 规划名称及项目背景

规划名称:《贵阳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0~2020)》

规划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贵阳市是贵州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东部,下辖一市三县,总面积8034km2,规划城区约495 km2,现状全市总人口达到355.14万人,城区人口161万人,是西南地区交通枢纽和区域中心城市之一。

贵阳市机动化发展迅速,2006年,机动车拥有突破27万辆,比2000年增长近3倍,给城市交通系统带来很大压力。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居民收入增加,交通机动化水平不断提高,机动车的比重大幅度增加,不但造成交通拥堵,还将导致资源、能源短缺,对环境造成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于用地资源十分紧张的山地城市,城市建设发展用地的不足将成为贵阳城市交通发展的瓶颈。按照国务院46号文件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意见的通知,同时进一步贯彻贵州省近年提出的“生态文明城市”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的交通方式,不但可以有效地实现对城市用地开发的引导和控制、满足较长距离快速出行,还可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增加城市应对不良气候等部分突发情况的应变保障措施。

基于以上背景,贵阳市建设局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贵阳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08年贵阳市政府以筑府通【2008】10号文件批复通过。该规划线网由4条线路构成,线网规模约为139.3公里,设置车站72座,其中换乘站8座。

随后,贵阳市建设局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09年3月编制完成《贵阳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0-2020)》,该规划对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时机及建设安排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贵阳市2010~2020年的近期轨道交通建设任务:1号线、2号线(一期)工程,总长度55.95km,其中,地下线长34.41公里,占61.5%,地面及高架线长21.88公里,占38.5%。车站共35座,其中高架站共18座,地下站为17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贵阳市建设局于2008年4月委托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对《贵阳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0-2020)》(以下简称“建设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要求编制《贵阳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0-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

环评编制单位在规划编制初期已经介入规划工作,并同相关编制部门保持沟通,从相关部门收集现有资料,现场进行充分调查,根据国家环保法规和标准以及规划环评导则编制了本环境影响报告书。

1.2 规划环评目的和评价原则

1.2.1 评价目的

通过本次评价工作,分析建设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各专项规划的协调性和相容性,分析本规划实施的环境资源承载能力,以及规划的外部环境制约因素,对规划的总体布局、建设规模、实施方案进行环境优化,确保轨道交通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识别本规划可能涉及的主要环境问题,分析规划实施后可能产生的不良环境影响和应采取的对策措施,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规划的可行性,为今后规划实施中的环境保护工作提出指导性的意见,为决策提供依据。明确轨道交通建设的主要环境问题,为规划实施阶段的项目环评提供技术指南,协调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的目的。

1.2.2 评价原则

(1)科学、客观、公正原则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必须科学、客观、公正,综合考虑规划实施后对社会经济、各种环境要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轨道交通与其他城市公共交通比较总体上属于清洁环保的交通方式。

(2)整体性、一致性原则

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应当把与该规划相关的城市发展战略、政策、规划做整体性考虑。轨道交通规划环评主要是考虑贵阳市提出的生态文明城市规划对城市环境的要求,体现轨道交通在改善地面交通、降低燃油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方面的优势,同时通过优化选线和工程措施将轨道交通在振动、电磁、水环境等方面的影响降至最低。

(3)公众参与原则

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利益和主张。同时根据规划不同阶段的情况确定具体的公众参与的方式。

近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线路中已经进行预可行性研究工作,线路走向和车站分布明确,因此除咨询相关职能部门外,还分采取网络、报纸、公众座谈会和现场发放表格的形式开展公众参与工作。

(4)早期介入原则,在规划编制的初期介入,并将对环境的考虑充分融入到

规划中去;本次环境影响评价在规划编制初期即已介入并保持与规划编制部门的充分沟通。

1.3 编制依据

1.3.1 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7)《交通部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令2003年第5号;

(8)《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通知》,国务院文件国发[2000]38号;

(9)《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2004修正)》(2004年5月28日起实施);

(10)《贵州省绿化条例》(1996年5月29日起实施);

(11)《贵州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修正案》(1999年9月25日起实施);

(12)《贵州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2005年3月1日起施行。)(13)《贵州省森林条例》(2000年3月24日起施行);

(14)《贵州省林地管理条例》(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15)《贵州省土地管理条例》(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16)《贵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1997年3月27日);

(17)《贵阳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02年4月20日施行);

(18)《贵阳市文物保护管理条例(修正)》(2004年7月1日施行);

(19)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地面水域水环境功能划类规定》的通知(黔府发[1994]22号);

(20)关于印发《贵阳市地面水域水环境功能划类规定》的通知(筑府发[1996]37号);

1.3.2 相关规划

(1)《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

(2)《贵阳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1~2020)》;

(3)《贵阳市城镇体系规划(2004~2020)》;

(4)贵阳市各片区分区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

(5)《贵阳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6)《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7)《贵阳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

(8)《贵阳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08~2020)》;

(9)《贵阳市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10)《贵阳市南明河流域(城区段)排水系统规划(2006-2020)》;

1.3.3 采用的评价技术导则和环境标准

1、采用的评价技术导则

(1)HJ/T2.1~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2)HJ/T2.4-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

(3)HJ/T2.3-19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

(4)HJ/T19-199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

(5)HJ/T130-200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6)HJ/T10—1996《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7)HJ/T 24-1998《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评价技术规范》;

(8)GB50157-2003《地铁设计规范》。

2、采用的环境标准

(1)GB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2)GB3096-199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3)CJ3082-1999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

(4)GB10070-88 《城市区域振动环境标准》;

(5)GB12348-1990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6)GB12523-1990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1.4 项目有关文件、资料

(1)贵阳市建设局“关于委托开展‘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委托书;

(2)《贵阳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3)《贵阳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0-2020)》;

(4)《贵阳市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间报告)2008.7 (5)《贵阳市轨道交通2号线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间报告)2008.7

2 评价总体设计

2.1 评价范围

1、总体评价范围

建设规划范围以《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范围作为轨道建设规划的重点范围,即包括中心城区、金阳片区、白云片区、三桥马王庙片区、小河片区、二戈寨片区、花溪片区、新添片区、龙洞堡片区,规划面积约495km2。同时,将城市远景发展研究范围拓展至贵阳市域。

根据建设规划,本次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贵阳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中的1号线、2号线(一期),线路总长55.95km。

2、各环境要素评价范围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范围为地上轨道线路两侧各200m距离范围。

环境振动影响评价范围为轨道线两侧各60m距离范围。

生态影响评价范围为线路周边200m范围。

电磁影响评价范围为距线路外轨中心线50m以内。

2.2 评价年限

现状分析年:2010年

预测分析年:2010年~2020年

2.3 评价重点

考虑到贵阳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在评价范围内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为:

(1)评价和分析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提出的规划目标以及规划的合理性;分析建设规划和上层位及同层位规划的相容性、协调性。

(2)实施本规划对环境资源,特别是对土地资源利用方式的合理性分析。

(3)预测分析贵阳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对城市环境污染控制、土地利用、社会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并提出规划控制要求和缓解措施,结合轨道交通环境影响特点,分析规划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4)提出规划调整建议,并对本规划包含的具体建设项目提出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要求和建议。

2.4 评价因子

(1)地表水影响评价因子:石油类、NH3-N、BOD5、CODcr;

(2)噪声影响评价因子:等效连续A声级Leq(A);

(3)振动影响评价因子:VL Z10

(4)生态影响评价因子:线路与生态敏感区的临近度、线路与生态敏感区交界面的长度及线路周边200m范围内的土地利用、森林公园、文物古迹、生态景观。

(5)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因子:主要为环境资源承载力分析,包括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节省城市土地面积和能源,节省市民出行时间,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的环境效益等。

2.5 评价方法

(1)核查表法

将规划方案对社会、经济和环境资源可能产生的影响列表,便于核对。

(2)类比调查法

在规划影响分析评价中,类比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及深圳市已建轨道交通产生的环境影响,对本次建设规划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在规划方案分析中,如果出现建设规划与城市其它规划不相容现象,也可类比其它城市轨道建设的经验,必要时调整建设规划或其它规划方案。

(3)资料收集、现场调查法

通过收集现有资料了解贵阳市生态环境现状及历史文化资源分布情况,通过分析城市用地规划,了解沿线周边用地的规划功能,对建设规划沿线用地现状进行了现场调研,利用环境质量年报(2007年)了解沿线声环境现状,并作为本次评价的基础。

(4)专家判断法

专家判断法是指个别、分散地征求专家意见。由于规划本身的不确定性及多变性,使得专家作用在开展规划环评时更加重要。通过对轨道交通规划及环境影响评价等领域内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专家判断,对受影响后的未来状况作出预断,对影响的类型和强度提出定性或定量的判断,提出各种比选方案,并推荐优化的决策方案。

(5)叠图法

将建设规划与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图、生态敏感区分布图、文物保护单位分布图等图件进行叠加,估计轨道交通建设对不同类型土地的占用情况,分析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影响。

(6)数学模型法

采用数学模型预测噪声和振动的影响范围及程度。

(7)趋势分析法

通过趋势分析,明确轨道交通规划实施所造成环境和资源在未来所承受的压力和生态系统间的历史因果关系。

2.6 评价技术路线

本次环评采用的技术路线见图2.6-1。

图2.6-1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路线图

3 规划方案分析

3.1 建设规划内容

3.1.1 规划目标及覆盖范围

1、规划范围与年限

根据轨道交通规划技术要求并考虑相应的发展弹性,确定以《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范围作为本次建设规划的重点范围,即包括中心城区、金阳片区、白云片区、三桥马王庙片区、小河片区、二戈寨片区、花溪片区、新添片区、龙洞堡片区,规划面积约495平方公里。

近期建设规划拟定年限为2020年,建设时序见下表3.1-1。

贵阳市轨道交通建设时序表表3.1-1

2、规划目的

构筑贵阳市轨道交通线网,促进中心城市地位和功能的提升;引导贵阳市多中心、组团式空间布局结构的形成与功能整合;引导城市用地规划、建设、管理的发展;提高公交服务水平,满足城市客运交通发展未来需求;促进城市对内、对外交通系统的整合与衔接。

3.1.2 规划主要内容

在线网规划基础上,根据贵阳市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城市人口的交通需求、城市交通需求等建设条件,提出线路建设时序,编制贵阳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明确2010~2020年建设任务。

修建运营1号线,全长29.15公里,其中地下线长14.48km,占线路总长的49.67%;高架线长10.82Km占线路总长的37.10%;地面线长3.85 Km占线路总长的13.21%。全线共设19座车站,其中地下站9座,高架及地面站10座。

修建运营2号线(一期)工程由七机路口-油榨街段组成,长26.80公里,其中高架线长度为10.50公里,占线路长度的39.18%,地下长度为15.74公里,占线路长度的58.75%;地面长0.56公里, 占线路长度的2.01%。全线共设18座车站,其中高架8座,地下车站10座。平均站间距为1.58公里。

3.1.3 规划方案概述

1、线路概况

(1)1号线工程

1)线路走向

1号线西起金阳新区西侧,金朱路南侧,于野鸭乡下麦西村设站后,通过规划中的金朱路至金西路口南转,经金阳体育馆,沿迎宾路中心敷设,经金阳行政中心后,南行于观山水库右侧,穿李家大坡,经大关,沿观山东路东行,穿越贵遵高速后,线路南转,经锣鼓堰至杨家庄,线路向东而行,过营盘坡,老鹰岩,于何家大坡东南侧与新建贵阳至广州铁路的贵阳北站相交。而后,线路北转展线,穿过中心环北线至看棚坡后,掉头南下至尖坡顶,上跨川黔铁路,绕小关水库,进森林公园,再次南穿中心环北线,经猫冲东转至市北路。沿市北路东南行,经盐务街,北京路,顺中华路至喷水池,大十字,沿遵义路,下穿南明河,经新路口,解放路,下穿贵阳火车站,经玉厂路转向东前行至朝阳洞路,经笔山路至望城路。线路继续南行,经土地关,上跨长江路及规划沪昆铁路,尔后经清水江路,西南环线,于王武监狱西侧到达本线终点。

2)车站分布

1号线全长29.15公里,共设19座车站,其中地下站9座,高架及地面站10座,5个为换乘站。具体情况如下表3.1-1。

1号线工程车站表表3.1-1

(2)2号线一期工程

1)线路走向

图3.2-2 2号线线路走向及敷设方式图

2号线北起白云区七机路口站沿白云北路南行,经云峰大道后西转,沿尖山路西行转至云峰大道,经龙潭路后沿诚信路、金阳南路南行,至百花大道后转

向东行,经金鸭乡、马王庙,上跨三桥立交,沿三桥路、二桥路北侧行进至贵

阳客车站,顺延安路、宝山路、下穿南明河后至油榨街。

2)车站分布

2号线一期工程,全长26.80km,共设18座车站,其中高架8座,地下车站10座,4个换乘站,具体情况如下表3.3-2。

2号线工程车站表表3.1-2

2、车辆段及综合基地

根据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研究成果,从全网大、架修资源共享考虑配置车辆基地方案,结合建设线路修建顺序和现状土地资源条件,确定近期建设线路的车辆基地设置情况如表3.1-3。

车场功能定位一览表表3.1-3

3、供电方式

根据贵阳市城市电力系统规划条件,建设规划初步考虑采用集中供电方案设置主变电站,对全网主变电站合理布局,选址尽可能选在换乘站附近,已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节省工程占地和投资。建设规划中拟设置4座110kv主变电站,具体见表3.1-6。

主变电站位置及供电线路表3.1-4

4、主要技术标准

(1)正线数目:双线

(2)设计最高运行速度:80km/h

(3)最小曲线半径

1)区间正线:一般为350m,困难为300m;

2)车站正线:一般为1000m;困难地段为800m

3)辅助线:一般为200m;

(4)圆曲线及两相邻曲线间的夹直线长度不宜小于20m,在困难情况下不得小于一个车辆的全轴距(按15m计)。

(5)线路纵断面

1)区间正线最大纵坡为30‰;

2)出入段线、联络线最大纵坡为35‰;

3)地下线区间线路最小纵向坡度一般为3‰,困难地段在确保排水的条件下,可采用2‰;

4)地下车站线路纵向坡度一般为2‰,困难地段不大于3‰;高架车站尽可能设置为平坡,困难地段不大于3‰;

5)地下折返线、停车线纵向坡度一般为2‰,倾向车挡;地面线和高架线不宜大于1.5‰;

6)道岔区的最大纵向坡度一般为5‰,困难地段为10‰;

(6)竖曲线,当相邻坡段的坡度差大于或等于2‰时,应设置竖曲线。其半径:正线区间一段为5000m,困难时为3000m;车站端部一般为3000m,困难时为2000m;辅助线为2000m。

(7)最小坡段长度不小于远期列车长度,取120m,且相邻竖曲线间夹直线长度不小于50m;

(8)道岔:正线及辅助线均采用9号道岔;

(9)轨道:轨距1435mm,正线及辅助线均为60kg/m钢轨。

5、投资匡算

近期建设项目总投资225.78亿元,其中1号线总投资115.91亿元,经济指标3.98亿元/公里,2号线总一期工程总投资109.88亿元,经济指标4.1亿元/公里。

4 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

4.1 自然环境

4.1.1 地理位置

贵阳市位于贵州省中部偏北,东经106°27´~107°03´、北纬26°11´~26°55´,东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龙里县、瓮安县接壤,北与遵义市的遵义县毗邻,西北连接毕节地区的黔西县和金沙县,西南则是安顺市的平坝县。

本市地处云贵高原的东斜坡,地形起伏较大,有山地、台地与丘陵,河谷、槽谷和盆地,海拔最高为1762m,最低为506m。

全市共辖六区一市三县,总面积8034km2,其中南明、云岩为中心城区,小河、花溪、乌当、白云为外围城区,中心城区及外围城区总面积约495 km2,中心城区及外围城区是本次轨道交通的研究区域。

4.1.2 气象

贵阳属亚热带季风润湿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阳光充足,雨水充沛。空气不干燥,四季无风沙,多年平均气温15.3℃,最热月平均气温24.0℃,最冷月平均气温5.1℃,极端最高气温35.4℃;年平均风速2.5m/s,最大风速23m/s;多年平均降雨量1107.8mm,多年一次最大降雨量269.4mm;积雪最大厚度16cm,积冰最大厚度6cm;晴天日数149天,阴天日数233.4天,雾天日数10.5天,日照时数1285.3小时;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7%,最大相对湿度100%。

4.1.3 地形地貌

贵阳地貌属山地、丘陵为主的盆地地区。其中山地面积4218平方千米,丘陵面积2842平方千米,平坝地912平方千米。此外,还有约1.2%的峡谷地带。贵阳中部层地貌明显。主要有贵阳—中曹司向斜盆地—花溪—青岩构成的多级溶丘洼地地貌,溶洞非常发育。

4.1.4 工程地质

1、地层及岩性

沿线地层及岩性为:人工填筑、弃土层(Q4ml)、冲积层(Q4al)、风化残积层(Q4el)、侏罗系自流井群(J1-2zl)、三叠系上统二桥组(T3e)、三叠系上统三桥组(T3s)、三叠系中统贵阳组(T2g)、三叠系下统安顺组(T1a)、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二叠系上统长兴+大隆组(P2c+d)、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二叠系上统吴家坪组(P2w)、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1m)、二叠系下统栖霞组(P1q)、二叠系下统梁山组(P1l)。

2、地质构造

贵阳市大构造属川黔经向构造体系的南部西缘,跨黔西山字型东翼外侧和黔东北新华夏隆起带的西南端。

较大的构造形迹有:贵阳(槽形)复式向斜、黔灵山冲断层、森林公园逆断层、海马冲—鹿冲关—新添寨逆断层。

4.1.5 水文地质

1、地表水

贵阳市中心城区及外围城区主要河流为南明河,南明河纵贯全城,上游为花溪河,发源于林卡,主要支流有黔灵湖- 小关水库支流;阿哈水库- 金华湖支流;小黄河支流;南明河汇入乌江,属长江水系。

2、地下水

地下水主要类型为:第四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岩溶水、地下水质。4.2 社会环境概况

4.2.1 贵阳城市经济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贵阳市经济发展迅速,国内生产总值在10 年间翻了近2 番,特别是在1998 年后,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6.15%,明显高于8%~9%的全国平均水平。“十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8%,2006 年,国内生产总值达602.88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7%。人均GDP 达到17025 元,比上年增长14.0%。

4.2.2 城市人口

贵阳市城市发展很快,人口总量不断增长。现状贵阳全市域总人口达355.14万人,市辖六区人口247.8万人(常住半年口径统计),占全市人口60%左右。其中,规划范围内常住人口规模已经达到161 万人,中心城区人口密度高达3.0~3.2 万人/平方公里。

规划范围各分区常住人口(单位:万人)表4.2-2

4.2.3 现状贵阳城市空间与土地利用发展

受地形等环境条件的影响,贵阳市现状的土地利用呈现出典型的组团式布局特征,各组团分布因受自然山体分隔而相对分离,同时城市土地利用的分工也比较明确。

1、中心城区

贵阳中心城区既是城市空间结构的中心,也是目前城市用地发展的核心,

具有高强度、高密度土地开发的特征。中心城区内集中了现状绝大多数省、市级行政办公、商业金融、医疗、教育设施及主要的交通枢纽(客车站、火车站)等重要公共服务设施和大量居住用地,是城市和区域的服务核心地区。

2、金阳新区

金阳新区位于市区西北,距离中心城区约10 公里,是贵阳市的市级行政中心、城市第二中心区和重要的文教、科研、高科技产业基地。因此,既是未来贵阳城市发展重点方向,也是实现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形成多中心组团式空间布局的关键。

3、小河片区

小河片区紧邻中心城区南部,是贵阳市唯一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小河片区北部建设用地条件较好,以居住用地为主,因其与中心城区距离较近,区位和价格优势已使其成为目前居住区开发建设的热点地区,由于小河北部居住区居民的就业地绝大多数都在中心城区,因此每日早晚的潮汐交通十分明显,道路交通负荷偏高;小河片区南部为开发区,以发展产业为主。

4、白云片区

白云片区位于市区西北部,距离中心城区约15 公里,是贵阳最大的工业基地。白云区一直依托铝业为基础发展成为目前相对独立、完善的以工业为主外围片区,是贵阳市的经济支柱之一,区内国内生产总值(GDP)构成中第二产业的比重达到60.4%。近年来,白云片区的居住用地也呈较快的发展趋势。

5、三桥马王庙片区

三桥马王庙片区地处中心城区西侧,位于中心城区和金阳新区之间,是贵阳市的西大门,多条重要对外公路在片区内交汇,区位和交通优势突出。但由于三桥片区地形环境复杂,用地相对分散,目前城市建设水平相对滞后。

6、花溪片区

花溪片区位于城区南端,距离中心城区约17公里,作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和省高等教育基地,片区现以风景旅游和文教科研作为主要发展方向。现状花溪片区城市建设主要沿花溪大道(省道101)为主轴,在十里河滩西侧同时向南、向西扩展,目前用地发展主要以公园绿地、居住和高等教育、科研为主要内容。

7、新添片区

新添片区位于城区东北,距中心城区约10 公里,是乌当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状与中心城区间交通比较方便,片区发展受到中心城区的带动比较明显,特别是房地产业发展相当迅速。

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核心园区(沙文高新技术引领区)

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核心园区(沙文高新技术引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工作背景 国家十二五将黔中经济区明确为国家经济建设重点区。2014年1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成立贵州贵安新区(我国设立的八个国家级新区之一),要求把贵安新区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和生态文明示范区。2012年1月12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家在西部的新的战略目标将是把西部地区建设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区域、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示范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域、加快构建具有全局和战略意义的新的经济增长极。贵阳市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循环经济的“双试点”城市,也是全国五个“低碳”试点地区。 贵阳高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特征和秉承贵阳“北拓”战略新使命,已是发展绿色经济的“先行区域”;黔中经济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以及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等一系列政策背景支持,将使高新区的产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新的重大机遇。 因此,规划区域作为贵阳高新区的核心区,在未来新的西部大开发中,总体上将受益于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新政”和高新技术产业振兴战略,实现规划设定的目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具体要求,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建设局于2015年4月委托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承担《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核心园区(沙文高新技术引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接受委托后,在对规划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查阅资料、现场踏勘、考察、数据分析等工作,编写过程中及时联系各相关部门,就有关问题进行积极沟通和协商,形成《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核心园区(沙文高新技术引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贵阳轨道交通环评报告

贵阳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 (2010~2020)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国环评证:甲字第3210号 二○○九年三月成都

1 总论 1.1 规划名称及项目背景 规划名称:《贵阳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0~2020)》 规划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贵阳市是贵州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东部,下辖一市三县,总面积8034km2,规划城区约495 km2,现状全市总人口达到355.14万人,城区人口161万人,是西南地区交通枢纽和区域中心城市之一。 贵阳市机动化发展迅速,2006年,机动车拥有突破27万辆,比2000年增长近3倍,给城市交通系统带来很大压力。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居民收入增加,交通机动化水平不断提高,机动车的比重大幅度增加,不但造成交通拥堵,还将导致资源、能源短缺,对环境造成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于用地资源十分紧张的山地城市,城市建设发展用地的不足将成为贵阳城市交通发展的瓶颈。按照国务院46号文件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意见的通知,同时进一步贯彻贵州省近年提出的“生态文明城市”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的交通方式,不但可以有效地实现对城市用地开发的引导和控制、满足较长距离快速出行,还可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增加城市应对不良气候等部分突发情况的应变保障措施。 基于以上背景,贵阳市建设局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贵阳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08年贵阳市政府以筑府通【2008】10号文件批复通过。该规划线网由4条线路构成,线网规模约为139.3公里,设置车站72座,其中换乘站8座。 随后,贵阳市建设局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09年3月编制完成《贵阳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0-2020)》,该规划对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时机及建设安排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贵阳市2010~2020年的近期轨道交通建设任务:1号线、2号线(一期)工程,总长度55.95km,其中,地下线长34.41公里,占61.5%,地面及高架线长21.88公里,占38.5%。车站共35座,其中高架站共18座,地下站为17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贵阳市建设局于2008年4月委托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对《贵阳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0-2020)》(以下简称“建设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要求编制《贵阳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0-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

穗莞深城际轨道交通项目(莞深段)调整补充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简本

穗莞深城际轨道交通项目(莞深段)调整补充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甲级国环评证甲字第2605号 2013年4月武汉 目录 1 建设项目概况 1 1.1 建设项目地点及相关背景 1 1.2 工程概况 1 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5 2.1 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 5 2.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6 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7 3.1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7 3.2 环境保护目标 8 3.3 主要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9 3.4 环境风险分析及风险防范措施 16

3.5 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技术经济性分析 16 3.6 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 17 3.7 搬迁情况及相关措施 17 3.8 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 17 4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8 1 建设项目概况 1.1 建设项目地点及相关背景 1.1.1 建设项目地点 穗莞深城际轨道交通项目莞深段起于望洪站深圳端,线路出望洪站后,沿洪梅大道折向东南拐入洪金路,在洪金路中央绿化带中央高架,在尧均村附近设洪梅站,跨东江南支流后进入沙田,在港口大道附近设沙田站,后入地进入厚街,在东溪路下设厚街站,折向东南拐入S256省道,沿S256省道地下穿至白沙村附近设虎门火车站站,与广深港虎门火车站和东莞地铁R2线换乘,再南行至太宝路附近设虎门商贸城站,出站后沿捷南路南行,至与长安交界处出地面,进入长安镇后沿振安路南行,先后设长安厦边站和长安金沙站,再折向东南跨东宝河进入深圳宝安区境内,拐入松福路后沿路高架,先后设海上田园站和和平站,过重庆路后入地,下穿深圳机场预留用地,至规划深圳机场T4航站楼附近设机场北站,与深圳地铁11号线换乘,再下穿机场联络横通道至深圳机场T3航站楼西侧设终点站深圳机场站。线路平面位置示意见图1.1-1。

环境保护部关于兰州至海口国家高速公路贵州境遵义至贵阳段扩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环境保护部关于兰州至海口国家高速公路贵州境遵义至贵阳段扩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环境保护部(已撤销) •【公布日期】2014.05.12 •【文号】环审[2014]110号 •【施行日期】2014.05.12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 正文 环境保护部关于兰州至海口国家高速公路贵州境遵义至贵阳段扩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环审[2014]110号) 贵州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 你公司《关于报请审查〈兰州至海口国家高速公路贵州境遵义至贵阳段扩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报告》(黔高速计〔2013〕110号)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 一、该项目位于贵州省遵义市、贵阳市境内,包括主线和贵阳连接线。主线起于遵义市绕城高速青山枢纽,终于贵阳市绕城高速下坝枢纽,长152.302公里,贵阳连接线长16.306公里,均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路基宽33.5米。全线设桥梁121座、隧道19座、涵洞247道、互通立交17处、服务区3处、停车区3处、收费站12处、管理分中心1处(与服务区同址)、养护工区3处(与服务区同址)。 该项目符合《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和《贵州省高速公路网规

划》,交通运输部提出《关于兰州至海口国家高速公路贵州境遵义至贵阳段扩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预审意见》(交函规划〔2013〕261号),水利部以《关于兰海国家高速公路遵义至贵阳段扩容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批复》(水保函〔2013〕379号)提出审查意见。在落实报告书提出的各项生态保护及污染防治措施前提下,环境不利影响能够得到缓解和控制。因此,我部原则同意你公司报告书中所列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和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二、项目建设与运行管理中应重点做好的工作 (一)进一步优化线路及工程方案。落实线路调整方案,将线路及开阳互通、开阳服务区调出开阳县翁井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下阶段设计时,从防范环境风险的角度调整线位,避开大寨水库、上在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和董农街上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水源保护范围;工程应尽量远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一级保护区和水井,避免对保护区及水井周围居民生活生产用水产生影响。取消位于汪家大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的6处弃渣场(Z27~Z32),以及位于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范围内的6处施工营地及便道(26、27、28、29、30、33号)。 (二)做好水土保持等生态保护工作。严格控制施工作业范围,尽可能减少地表扰动和破坏。施工场地、施工便道等临时工程设置考虑永临结合,尽量安排在永久征地范围内,施工营地尽量租用民房。施工时做好表土剥离、集中堆放工作,用于后期生态恢复。合理降低路基高度、收缩边坡,减少占用耕地,做好土石方纵向平衡,减少取土和弃渣。施工结束后,做好生态恢复工作。设置围栏保护距公路较近的2株古树。加强宣传教育,禁止猎杀保护动物。 工程部分路段穿越开阳、香纸沟省级风景名胜区和长岭坡国家森林公园等生态敏感区,应加强上述路段的施工管理,禁止在敏感区内设置服务区、停车区等附属设施,以及取弃土场、搅拌站、施工营地等临时工程。结合沿线生态和环境保护规划要求,做好景观设计和生态恢复工作。

贵阳至平塘高速公路环评报告

贵阳至平塘高速公路环评报告 一、项目概况 二、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通过对该项目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得出以下结论: 1.该项目的建设将会对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建设过程中的土地占用、采砂开矿等活动将会对土地资源造成一定的破坏。同时,土地开发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土壤侵蚀等问题,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2.该项目将会对周边水体和水域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建设过程中的土地平整和河道桥梁的建设会导致土壤和水体的污染,对周边水域生态系统产生破坏。同时,公路建设过程中可能会破坏地下水资源,影响周边农田的灌溉供水。 3.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噪音、震动和扬尘等污染将会对周边居民和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公路建设过程中的机械运行声音、爆破声和车辆行驶噪音等将会对周边居民的生活产生干扰,同时也会对周边的动植物和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压力。 4.高速公路的开通将会增加车辆的通行量,对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车辆尾气排放污染物将会对周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对周边的植被和生态系统也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环境保护对策 为了减轻该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我们提出以下环境保护对策:

1.在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环保法规,对土地占用和开发进行合理规划 和管理,减少土地破坏程度。 2.采取合理的土壤保护措施,包括草皮覆盖、植树造林等,减少土壤 侵蚀和水土流失的风险。 3.建立并执行严格的工地环境保护措施,控制噪音、震动和扬尘等污 染物的排放,减少对周边居民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4.推广清洁能源汽车,减少尾气排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同时,加强 沿线的空气质量监测,及时掌握环境污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5.加强对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通过植树造林、湿地保护等措施,减轻公路的影响,维护生态平衡。 四、总结 贵阳至平塘高速公路的建设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起着重要的 促进作用。然而,在建设过程中,也需要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减轻对土地、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加强环境保护对策的执行,可以最大限度 地减少公路建设对环境的破坏,实现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贵州实验室环评调研报告

贵州实验室环评调研报告 贵州实验室环评调研报告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贵州省在科技创新和实验室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然而,随着实验室建设的迅速增加,环境保护问题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为了全面了解贵州实验室环境状况,进行环境评估和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我们开展了本次实验室环评调研。 二、调研目的和方法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评估贵州实验室的环境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共涵盖了贵阳、遵义、安顺等主要城市的实验室。 三、调研结果 1. 实验室建设不平衡:调研发现,贵州实验室的建设主要集中在省会贵阳市,而其他地区实验室建设相对较少,存在明显的不平衡现象。 2. 环保设施不完善:部分实验室在环保设施方面存在不足。如通风设备不够完善导致空气质量差,废弃物管理不规范等。 3. 废物处理问题:部分实验室对废弃物的处理不规范,存在环境污染的隐患,如化学废液排放不当等。 4. 化学品管理不到位:部分实验室的化学品存储管理不规范,存在泄漏、风险较高的问题,需要加强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

四、建议改进措施 1. 加强政策引导:贵州省可以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引导实验室建设向其他地区延伸,以减少不平衡现象。 2. 完善环保设施:实验室应增加通风设备、排风系统等,保证室内空气质量的卫生和安全。 3. 加强废物处理:实验室应建立废弃物分类和处置制度,合理处理废弃物,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 健全化学品管理制度:实验室应加强对化学品的安全存储、使用和处置,设立专门的管理岗位,定期检查化学品的存量和质量。 五、结论 贵州实验室的环评调研显示,尽管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环保设施、废物处理和化学品管理等方面仍存在问题。为了保护环境和提高实验室建设的质量和水平,需要加强政策引导,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提升实验室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管理水平。

正威贵银产业园项目环评报告

正威贵银产业园项目环评报告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正威贵银产业园项目环评报告得以编制。 一、项目背景 正威贵银产业园项目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占地面积约1000亩。该项目旨在建设一个集银饰加工、生产、研发、展示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园,推动当地经济转型升级,提升产业附加值。 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1.自然环境影响评价 项目选址位于已开发区域,周边地表水和地下水质量良好,无明显水体污染。项目建设过程中,将采取合理的施工措施,如严格控制扬尘、噪音和振动等污染源,以减少对周边自然环境的影响。 2.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项目建设期间将产生一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如烟尘、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为减少大气污染,项目将配备先进的排放治理设施,并采取科学的施工方案,严格控制施工期间的大气污染物排放。 3.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项目建设过程中将进行土地平整和基础设施建设,可能对周边土壤

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为保护土壤资源,项目将严格按照土壤保护要求进行施工,并采取合理的土壤保护措施,减少土壤污染的可能性。 4.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项目建设将破坏一定面积的植被,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为保护生态环境,项目将进行植被恢复和绿化工作,以减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5.社会经济影响评价 项目建设将带动当地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同时,项目还将进行环保宣传和培训,提升周边居民的环境意识和环保素质。 三、环境保护措施 1.大气污染防治:采用先进的排放治理设施,严格控制施工期间的大气污染物排放。 2.水污染防治:合理规划排水系统,设置污水处理设施,确保产业园内的废水合规排放。 3.噪声控制:采用隔音设施和降噪措施,减少施工期间的噪声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4.土壤保护:按照土壤保护要求进行施工,采取合理的土壤保护措施,避免土壤污染。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原则(试行)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原则(试行)第一条本原则适用于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有轨电车、单轨交通、中低速磁浮等其他类型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可参照执行。 第二条项目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与环境功能区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规划相协调,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及建设规划和规划环评要求。 第三条项目选址选线、施工布置未占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以及其他生态保护红线等环境敏感区中法律法规禁止占用的区域,与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的环境保护要求相协调。 第四条对于高架、地面区段、车辆基地等出入线段沿线声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质量预测超标的,提出了局部优化线位、功能置换和选用低噪声车辆、减振轨道、声屏障、干涉器、阻尼降噪器等措施;仍不能满足声环境功能区要求的,采取了隔声窗等辅助措施。车站风亭的设置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对于车站风亭周边声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质量预测超标的,提出了选用低噪声设备和优化风亭与冷却塔的位置、布局、结构形式、消声降噪及风井出口方向等措施;对于车辆基地、车辆段、停车场、变电站周围声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质量预测超标的,提出了优化布局、选用低噪声设备、设置声屏障、进行功能置换等措施。 项目经过规划的居住、教育科研、医疗卫生、机关办公等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的,提出了规划调整及控制、预留声屏障等降噪措施实施的技术条件等噪声防治建议。

对于邻近居民区、学校、医院等声环境保护目标的路段,提出了在施工期设置围挡、优化施工布置及工艺、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等措施 采取上述措施后,声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质量现状达标的,项目实施后仍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声环境质量现状不满足功能区要求的,项目实施后声环境质量达标或不恶化。车辆基地、车辆段、停车场、变电站等区域厂界环境噪声符合相应标准。施工期场界噪声符合相应标准。 第五条对于住宅等环境保护目标环境振动超标的,提出了优化线位、功能置换、轨道减振、选用无缝钢轨等措施。对于地下穿越环境振动保护目标的,提出了局部优化线位、增加埋深、采用特殊轨道减振措施或车辆限速等复合型减振措施、采用非爆破或静音爆破施工法等要求。 对不可移动文物造成振动影响超标的,提出了局部优化线位、增加埋深、减振防护等措施。 项目经过规划的居住、教育科研、医疗卫生、机关办公等环境振动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的,提出了规划调整及控制等防治建议。 采取上述措施后,住宅等环境保护目标环境振动符合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引起的敏感建筑二次结构噪声符合相应标准,不可移动文物的振动影响符合古建筑防工业振动技术规范或建筑工程容许振动标准。 第六条项目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重要湿地、重要野生动物栖息环境等特殊和重要生态敏感区的,结合涉及保护目标的类型、保护对象及保护要求,提出了优化设计线位、工程形式、施工方案等措施。对古树名木、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环境影 响评价工作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环境保护部(已撤销) •【公布日期】2014.12.31 •【文号】环办[2014]117号 •【施行日期】2014.12.3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环境影响评价 正文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工作的通知 环办[2014]11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辽河保护区管理局: 为指导地方做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强化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环评对项目环评的约束指导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必须纳入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或线位规划,规划环评应由环境保护部召集审查,规划环评审查结论和意见作为相关项目环评受理审批的依据,规划及规划环评确定的原则和要求必须在项目环评中得到体现和落实。凡涉及线路长度、车站数量、线路基本走向、敷设方式、建设时序等重大变化调整,按规定需修编或调整规划的,应重新依法开展规划环评,并按上述程序完成审查。 二、充分发挥环评优化项目选址选线方案的作用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选址选线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应当与规划环评审查结论和意见一致,尽量选择沿城市既有交通干线或规划交通干线敷设,与已有敏感建筑物之间设置足够的防护距离。线路穿越城市建成区和人口集中居住区域时,应当采用地下线敷设方式;穿越城市建成区以外非环境敏感区,可采用高架线或地面线的敷设方式。 三、强化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对已有的居民区、学校、医院等声环境敏感目标实施有效保护,重点路段还要考虑未来规划建议的噪声敏感建筑与线路的位置关系是否合理。采取综合措施降低噪声污染,包括噪声源强控制、传播途径阻隔及受声点防护等,涉及环保拆迁和建筑物使用功能置换措施时必须落实相应责任主体、资金来源和进度安排。对预测超标的敏感路段优先采取声屏障措施,以高架、地面形式穿越规划建成区以外路段应预留安装声屏障条件。 四、严格控制环境振动及其他影响 尽量通过控制地下线与振动敏感点的距离、加大隧道埋深、提高运营维护水平等,降低振动源强,并根据减振量需要采取浮置板道床、减振扣件等轨道减振措施。 合理布局风亭和冷却塔,风亭排风口的设置尽量远离敏感点,一般不应小于15米。主变电站应远离居民区等敏感目标,对电视信号受干扰的居民进行合理补偿。 五、做好施工期环境保护 在居民区等环境敏感区施工时,应做好基坑支护及基坑围护止水,控制地下线周边地下水位降落及地面沉降等次生环境影响。工程以地下线形式穿越大型居民集中区、文教区和文物保护单位等振动敏感建筑时,应尽量采用盾构法、悬臂掘进机法等非爆破施工法。工程以高架线桥梁形式跨越地表饮用水水源地或其他环境敏感

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角度浅谈城市轨道交通设计和建设管理应关注的问题

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角度浅谈城市轨道交通设计和建设管理 应关注的问题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具有占用土地小、碳排放量低等 突出优点,但其规划实施仍对沿线均存在一定不利环境影响。在城市轨道交通决 策的早期阶段,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即介入。本文从不同环境要素进行归纳分析, 有针对性地对城市轨道交通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设计;建设管理 引言 城市轨道交通在很大程度上对城市发展起关键引导作用,在宏观层面对城市 规划布局、社会经济、人居环境等各方面均产生重大影响。截至2019年底,我 国目前已开展约60个城市、120余个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以往部分 城市对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不够重视,编制深度要求不高,对环境保护方面法规及 政策缺乏关注,出现了选址选线不合理、敷设方式不合理、用地无法落实等问题,规划环评无多种方案可比、无详细方案可评等,对项目缺乏实际指导作用。在项 目设计阶段,设计方案又无法保证与规划方案的符合性,导致环境问题重新暴露,给建设单位的项目推进增加难度、造成损失。因此,有必要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角度归纳总结在城市轨道交通应关注的重点问题,为设计和建设管理提供参考。 1设计应关注的重点问题 虽然各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所采用敷设方式、车辆制式、运营方案等各 不相同,但其在环境要素影响方面特点均主要表现在:声环境、振动环境、电磁 环境、水环境、生态与景观。 1.1声环境影响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给大众的印象往往是清洁、卫生和环保的,在其发展初期,各地政府对其可能带来的长期噪声影响预估不足,而倾向于在城市边缘地区采用 投资更省、建造难度更低的地面或高架线路。近年高架线两侧居民反对高架敷设 方式较常见,特别是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发达城市,曾引起多起行政复议事件。以深圳为例,深圳3、4、6号线在规划初期,执行了深圳市“关外一律高架”的原则,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轨道交通建成时原规划的高架沿线甚至已成为中心城区,沿线大量居住、文教区不得不承受轨道交通地面或高架线带来的长期噪声污染。在汲取经验教训后,深圳市及时改变了敷设方式原则,在近期的轨道交通建 设规划调整中,除与既有高架线连接过渡段全部采用地下敷设方式。 设计中,在全面收集沿线用地详的基础上,还应充分了解区域发展定位、城 市更新计划等。在工业区、城市绿地等声环境不敏感路段可考虑高架敷设方式外,城市开发区涉及居住、科研教育用地等声环境敏感路段采用地下敷设方式可大大 提升周边城市区域的综合价值。 另外,地下车站风亭、冷却塔的设计中,与住宅、学校、医院等敏感建筑应 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提出的控制距离要求,并应优先选址于城市广场、绿地等的空 旷地带。冷却塔可视情况采用半地下式冷却塔,降低噪声污染。 1.2振动环境影响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线的主要环境影响体现在振动影响方面,其影响一般可通 过采取轨道减振措施得到控制,但由于不同减振产品特性不同,在不同振动频率 上效果不尽相同,在轨道交通正下穿路段出现环保投诉的概率仍相对较大。 设计中,应根据现状和规划敏感建筑的分布,优化调整区间两端车站位置或

城市轨道交通环境影响评价中噪声源强问题综述

城市轨道交通环境影响评价中噪声源强问题综述 韩丽 【摘要】在城市轨道交通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噪声影响是重点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噪声影响预测结果与选用的源强直接相关,目前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工作中噪声预测源强的选取主要采用类比监测或引用数据两种方式,各环评报告中所采用的源强数据出入较大.通过汇总几个典型环评案例中的噪声源强,比较分析不同源强条件下的预测结果,为环评工作者提供参考. 【期刊名称】《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 【年(卷),期】2018(041)002 【总页数】5页(P5-9)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噪声;源强 【作者】韩丽 【作者单位】中海环境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上海20013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827;X839.1 0 引言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为居民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很多的环境问题,其中噪声影响是居民较为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1-2],近年来关于轨道交通运营噪声的投诉案例越来越多。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工作作为项目建设前期的

重要专项,采用技术手段对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为项目建设及运营过程中如何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目前,轨道交通环评工作噪声预测主要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城市轨道交通》(HJ 453—2008)中推荐的预测模式。根据产生源的不同,可分为列车运行产 生的噪声及环控设备(风亭及冷却塔等)运行产生的噪声[3]。 1 噪声预测模式 1.1 列车运行噪声 列车运行噪声等效声级基本预测计算式为 (1) 式(1)中:LAeq,p为评价时间内预测点的等效计权A声级;T为规定的评价时间;n为T时间内列车通过列数;teq为列车通过时段的等效时间,teq为 (2) 式(2)中:l为列车长度;v为列车运行速度;d为预测点到外轨中心线的水平距离。单一列车通过预测点的等效声级LP,A为 (3) 式(3)中:Lp0,i为列车最大垂向指向性方向辐射的噪声源强,列车通过时段的参考点等效声级;m为列车通过列数,m≮5。 C=Cv+Ct+Cd+Ca+Cg+Cb+Cθ+Cf,i (4) 式(4)中:C为噪声修正项;Cv为速度修正;Ct为线路和轨道结构的修正;Cd为 几何发散的修正;Ca为空气吸收衰减;Cg为地面效应引起的衰减;Cb为屏障插

决策与评价-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 一、概述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1.环境的概念 三个特点: (1)主体是人类; (2)既包括天然的自然环境,也包括人工改造后的自然环境; (3)不含社会因素,如治安环境、文化环境、法律环境等。 2.环境影响评价概念 定义1:环境影响评价是指人类的生产或生活行为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他是在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和调查的基础上,运算、类比分析等技术手段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和减缓不良环境影响措施的技术方法。定义2(法律定义):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3.环境影响评价的延伸 “三同时”制度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是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延续。从广义上讲,也属于环境影响评价范畴。 (二)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和要求 1.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 ①是解决发展中的环境问题、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经济、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②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键环节。 ③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保护“防范于未然”政策的具体体现。 2.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变> (1)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层次的要求: ①污染物达标排放,须符合产业政策、清洁生产和总量控制要求; ②应符合环境保护准入标准,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 (2)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层次的要求: ①合理确定经济发展规模、产业发展方向和生产力布局,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做到增产不增污; ②通过资源综合利用实现废物资源化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实现循环经济。 (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层次的要求: ①规划目标和环境保护目标结合,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重要指导原则,其核心是最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改善环境; ②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宏观战略决策,通过开展战略环评试点,从全局和预防性角度推荐可持续发展。 (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历程<新> 1.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历程 ①1969年,美国通过《国家环境政策法》,第一个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 ②1970年,世界银行设立环境与健康事务办公室。 ③1974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加拿大联合召开了第一次环境影响评价会议。 ④1979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首次确定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地位,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 ⑤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通过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中都写入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的内涵不断扩大: ①从自然环境影响评价发展到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②自然环境的影响从环境污染,扩展到生态影响;

关于贵兴铁路的批复

关于贵兴铁路的批复 贵兴铁路,即贵阳至兴义快速铁路。下文小编就贵兴铁路的最新消息进行了收集,欢迎大家阅读! 贵兴铁路最新批复 贵兴铁路,线路走向为贵阳经惠水、长顺、紫云、贞丰、兴仁、终点兴义。线路里程长约286公里,总投资预计286亿元,设计时速200公里/小时,为客货双线。该项目已列入贵州省铁路建设大会战大方案,确定2015年立项建设。 6月8日开始,贵州省发改委官网对贵阳至兴义铁路(下称贵兴铁路)进行为期11天的第一次公示。这意味着,贵兴铁路建设正在加速推进,年内有望开工建设。 据公示内容显示,贵兴铁路起于贵阳市,经黔南州、安顺市,终止于黔西南州兴义市,线路正线全长约290公里,主要承担黔西南州与安顺市、黔南州、贵阳市的客货交流。同时,该线还是兴义至永州至赣州铁路的一部分、贵阳至河口铁路(“一带一路”中涉及的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次公示主要是征求公众对本项目施工和运营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社会稳定影响及减缓措施的意见和建议,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和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报告。”据建设单位贵兴铁路有限公司筹备组介绍,之后,将择时进行第二次公示——环境影响报告书公示,接着就是由省发改委批复可研报告,之后出台项目初步设计方案,接着就是开工建设。贵兴高铁工期5年(60个月),预计2022年前后建成投运。 据介绍,贵兴铁路项目来源于国发2号文件,根据可行性报告初定,贵兴铁路拟按国铁Ⅰ级、双线,时速200——250公里、客货共线建设,投资估算约300多亿元。 贵兴铁路建成通车后,将告别贵阳、兴义两地没有铁路连接的历史,两地铁路单程旅行时间将在1.5小时以内,比目前走贵阳到兴义的高速公路至少节约2小时。兴义市将成为贵州西南部区域性铁路枢纽,

新建铁路贵阳至广州线贺州至广州段调整工程补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新建铁路 贵阳至广州线贺州至广州段调整工程补充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中铁第四勘探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甲级国环评证甲字第2605号

2010年7月武汉

目录 新建铁路贵阳至广州线贺州至广州段调整工程线路走向平面示用意 1 项目背景 2 工程概况 3 主要环境影响 4 环境保护办法 5 初步评价结论 6 公众意见征集说明

新建铁路贵阳至广州线贺州至广州段调整工程线路走向平面示用意

1项目背景 贵广铁路是《中长期铁路网计划(2008年调整)》中西南至华南新通道乐山~贵阳~广州线的一部份,也是连接西南、华南的最便捷通道,可大大缩短两地域间的时空距离,在路网中占有重腹地位。 2008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以环审[2008]258号《关于新建铁路贵阳至广州线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对贵广线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了批复,2008年12月23日,贵广铁路动工建设。2009年12月,铁道部向国家进展改革委报送了《调整可研上报函》,提出将贵广铁路功能定位调整为客运专线铁路,调整部份设计参数,取消原设计的货运设施,并将全线正线轨道结构由有砟轨道改成无砟轨道。 由于《调整可研报告》涉及贵广铁路功能定位和主要技术标准的重大调整,针对《调整可研上报函》提出的调整内容,对贵广铁路功能定位调整的必要性、速度目标值和部份设计参数、轨道结构类型等进行了简要分析。本次按照调整后可研于2010年7月编制完成《新建铁路贵阳至广州线贺州至广州段调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2 工程概况 原环评方案工程概述 2.1.1 评价范围 本次评价范围为贵广铁路贺州(不含)至广州(CK567+200~CK806+300)正线总长261.219km,和广州枢纽配套工程设计用地及其环境影响直接涉及的区域。 2.1.2 设计年度及运量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竣工环保验收调查要点探讨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竣工环保验收调查要 点探讨 佛山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广东省佛山市 528000 黄奕辉 摘要:轨道交通项目竣工环保验收是交通轨道交通行业业内的焦点问题,国 家出台了相关标准来不断规范轨道交通项目的施工过程、确保轨道交通项目的责 任落实,以期实现轨道交通项目的环保验收、加强轨道交通项目的跟踪管理,日 前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基于此,下文将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竣工环保验收调 查要点展开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交通项目竣工;环保验收;调查要点 根据生态环境部多年审批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环评及竣工环保验收情况,结合最新的竣工环保验收要求,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竣工环保自主验收所面临 的主要问题并进行深入探讨。 1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竣工环保验收调查的重要性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竣工环保验收调查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重要性的原因:(1)环保要求: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通常需要在城市中建设或改造大量的基础设施,如轨道线路、车站、停车场等。这些工程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如 土壤污染、水质污染、空气污染等。竣工环保验收调查可以确保项目在建设过程 中符合环保要求,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2)公众健康和安全:城市轨道交 通项目通常会涉及大量的人员和乘客,如果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环境污染或其他安 全隐患,可能会对公众的健康和安全造成风险。竣工环保验收调查可以确保项目 在建设完成后不会对公众健康和安全产生不利影响。(3)法合规要求:许多国 家和地区都有相关的法规和标准,要求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在竣工前进行环保验收

调查。这是为了确保项目符合相关的环境和健康安全要求,以及保护公众和环境 的利益。进行竣工环保验收调查可以确保项目符合法合规要求。(4)可持续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是一种环保、高效的交通方式,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竣工环保验收调查可以确保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如节能减排、资源利用等,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综上所述,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竣 工环保验收调查的重要性在于保护环境、公众健康和安全,符合法合规要求,以 及促进可持续发展。这对于项目的可持续运营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都至关重要。 2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竣工环保验收调查现状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竣工环保验收调查在不同地区和国家的现状存在一定的差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现状分析:(1)法律法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相关的 法律法规,要求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在竣工前进行环保验收调查。这些法规通常规 定了环保验收的程序、标准和要求。然而,不同地区的法规水平和执行力可能存 在差异。(2)验收机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竣工环保验收通常由相关的环保 部门或专门机构负责。这些机构通常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专业性,负责对项目的 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和验收。然而,一些地区可能缺乏专业的验收机构,导致验收 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不尽如人意。(3)环保影响评估:在竣工环保验收调查中, 通常需要进行环保影响评估。这包括对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和环境影响进 行评估,以及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然而,有时候环保影响评估的质量和科学性 存在一定的问题,缺乏客观、权威的评估标准和方法。(4)公众参与:环保验 收调查过程中,公众的参与和监督是非常重要的。公众可通过参与听证会、提出 意见和建议等方式,对项目的环保影响和防治措施进行监督和评价。然而,一些 地区的公众参与机制不够完善,导致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得不到充分的重视和采纳。综上所述,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竣工环保验收调查的现状存在一定的差异。一方面,各地区都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验收机构,用于保障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和防治措 施的实施。另一方面,一些地区的环保影响评估和公众参与机制仍有待改进。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标准化、科学化和公众参与化的竣工环保验收调查工作,以 确保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 3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竣工环保验收调查要点

环境影响评价资质单位一览表

环境影响评价资质单位一览表 序 号评价机构名称环评证书 等级业务范围 法人代 表通讯地址联系电话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院国环评证甲 字、第号 环境影响报告书类别—甲级:交通 运输;社会区域; 乙级:农林水利;轻工纺织化纤。 环境影响报告表类别—一般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表。 张偲 广东省广州市 新港西路号 、 肇庆市环科所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国环评证乙 字、第号 环境影响报告书类别—轻工纺织 化纤;冶金机电;社会服务。 环境影响报告表类别—一般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 邓金珠 广东省肇庆市 端州区芹田路 号第二十六幢 层 林烨楷 珠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甲 字、第号 境影响报告书类别—甲级:农林水 利;交通运输;社会区域。 环境影响报告表类别—一般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表。 李学灵 广东省广州市 天寿路号 页脚

湖南绿鸿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国环评证乙 字、第号 环境影响报告书类别—化工石化 医药;冶金机电;采掘;交通运输; 社会服务。 环境影响报告表类别—一般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 万力 湖南省长沙市 雨花区红星副 食品批发市场 综合楼栋房 陈生 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国环评证乙 字、第号 环境影响报告书类别—农林水利。 环境影响报告表类别—一般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表。 黄建添 广东省广州市 天河区天寿路 号广东水利大 厦 深圳市昱龙珠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国环评证乙 字、第号 环境影响报告表类别—一般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 邹一军 广东省深圳市 宝安区区留仙 三路号 丁先生 深圳市宗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国环评证乙 字、第号 环境影响报告书类别—轻工纺织 化纤;交通运输;社会区域;输变 电及广电通讯。 环境影响报告表类别—一般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表;特殊项目环境影 响报告表。 刘秀兰 深圳市龙岗区 清林西路深圳 市留学人员(龙 岗)创业园一 园、 蓝丽华 --, 页脚

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 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大坡排水干线工程 建设单位( 盖章): 贵州建信水务环境产业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21 年年 8 月国家环境保护部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 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 30 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 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 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 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 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

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它建议。 7. 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 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大坡排水干线工程建设单位贵州建信水务环境产业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陈铭联系人陈铭通讯地址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龙洞堡电子商务港 A 栋 2 单元 14 层 1 号房联系电话传真 / 邮政编码 550002 建设地点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立项审批部门 - 批准文号 - 建设性质 √新建改扩建 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管道工程建筑 E4852 占地面积(平方米)雨水主沟全长 2555m 截污管全长 4793m 绿化面积(平方米) -- 总投资(万元) 8460.41 其中环保投资(万元) 80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0.95 评价经费(万元) / 拟投产日期2021 年 2 月一、工程内容及项目由来贵州省政府提出了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域的主基调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航空港经济区的建设形成了省委省政府宏观指导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各地政府积极行动集合全贵州之力共同打造航空港经济区的大好局面。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位于黔中经济区核心区涉及贵阳市

贵阳市规划电子报建技术规范

贵阳市规划电子报建技术规范

贵阳市规划电子报建技术规范 (试行) 贵阳市城乡规划局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

目次 目次.................................... I 1 总则 (1) 2 报建电子文档标准 (1) 2.2电子文档格式 (1) 2.3电子文档大小 (2) 2.4电子文档签章要求 (2) 2.5单位注册备案资料 (2) 2.6项目报建资料 (7) 2.6.1征询规划设计条件(土地出让、批次报地、征收用地红线) (7) 2.6.2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 (8) 2.6.3征求改变地形地貌规划意见 (10) 2.6.4建设项目选址论证 (11) 2.6.5申请选址意见书 (13) 2.6.6申请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14) 2.6.7建设用地分期 (16) 2.6.8总平图规划方案(建筑类) (17) 2.6.9总平图规划方案(市政类) (20) 2.6.10总平图规划方案调整 (23)

2.6.11建筑单体设计方案 (26) 2.6.12建筑单体设计方案调整 (29) 2.6.13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32) 2.6.14建设工程阶段检验 (33) 2.6.15竣工核实 (33) 2.6.16证书遗失补办 (34) 2.6.17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延期 (35) 2.6.18许可证变更 (36) 2.6.19城镇房屋用变更途 (36) 3 制图标准 (39) 附录A (430) 附录B (432)

1 总则 为进一步提高我市城乡规划管理行政效能、决策和服务水平,加强城乡规划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建立全面、准确的城市基础空间数据资源库,保障我市城乡规划和智慧城市的顺利实施,根据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特制定本规范。 在本市范围内从事涉及地形图测绘、规划方案设计和项目建设报建的单位,应当自觉遵守本规范。 本规范电子报建是指建设单位或个人持电子文档资料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报规划技术审查和行政许可的行为。 2 报建电子文档标准 2.1 电子文档命名 2.1.1 同一事项的报建电子资料应放在一个文件夹中,文件夹名称要以项目名称+事项名称命名。例如:保利温泉总平面图规划设计方案 2.1.2 报建资料文件名称应按照本节2.4款申报事项要求的资料名称命名,未列入申报资料列表中其它资料的命名应能准确表达该资料的内容。 2.2 电子文档格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