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中考历史二模试卷及答案共4套

2019年中考历史二模试卷及答案共4套

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1分)

1.四川省青城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在这里诞生了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A.佛教B.道教C.伊斯兰教D.犹太教

2.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甲午战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其共同点是()

A.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B.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C.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3.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

A.新文化运动促成中国人民新的觉醒

B.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C.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求荣

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4.“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A.十年内战开始B.抗日战争开始

C.全面抗战开始D.抗日战争胜利

5.赫胥黎的《天演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步观点,加强了中国人救亡图存的紧迫感。此书的译著者是()

A.魏源B.严复C.曾国藩D.梁启超

6.如图是一张选民证。选民证持证人为王友庆,签发日期为1954年3月21日。这张珍贵的选民证成为()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有力见证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的有力见证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进程的有力见证

D.中国改革开放的有力见证

7.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既没有去刻意争取对共产主义的支持,也没有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论。但他达到了此行的重要目的,使许多代表相信了他是一个心怀善意、通情达理而真挚诚恳的人,并相当成功的使人相信了共产党中国奉行和平的政策。周恩来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周恩来的人格魅力B.中美关系出现缓和

C.倡导求同存异方针D.提出和平共处原则

8.1965年5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刊载文章《为什么美国的战略过时了》,认为中国在尖端科学上取得的某种突破,势必迫使美国修改它的全球战略。该突破可能是()

A

B

C

D

9.如图是1949年﹣1999年新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其中1972年建交高峰出

现的原因是(

A.万隆会议的召开B.三大改造的完成

C.中美关系正常化D.经济特区的创立

10.德国财经网称“雄安新区”是“中国新区3.0”,同时,深圳与浦东的崛起之路反复被说起。据此推断合理的是()

A.浦东新区迈出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步

B.深圳特区是我国90年代对外开放的重点C.深圳和浦东的崛起,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果的体现

D.深圳和浦东的崛起,标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11.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

A.“求同存异”B.和平共处

C.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D.一国两制

12.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被称为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的地名,这些地名的出现是因为()

A.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B.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的侵略和掠夺

C.探险家对美洲的探索范围不断扩大

D.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纷纷建立

13.1878年,法国大作家雨果在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讲中说:“伏尔泰战胜了敌人。他孤军奋战,打了响当当的一仗,这是一次伟大的战争”。对材料中的“敌人”是指()

A.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

B.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

C.盘剥工人的资本家

D.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同盟国

14.《凡尔赛和约》签订后,德国人普遍具有一种痛苦和屈辱的心理,他们认为:“故土残缺不全是令人不能忍受的。”条约造成“半个欧洲忧虑,半个欧洲仇恨”。这说明《凡尔赛和约》()

A.加剧了各国严重的政治危机

B.激化了美日之间的矛盾

C.解决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D.播下新的仇恨和战争种子

15.1921年俄国粮食产量是22.13亿普特,1923年达到34.55亿普特。这得益于实行了()

A.工业化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D.“五年计划”16.《二战秘史》的结语中写道:“关于反法西斯战争……着重于强调不同力量的协调与合作,认为邪恶轴心国家的政权被推翻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下列事件与此观点相符的是()

A.慕尼黑会议的召开B.《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D.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17.“他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他的身体虽然是柔弱的,但他的学说和精神感召力却比100艘英国军舰更有力量。”材料中的“他”应当是指()

A.华盛顿B.孙中山C.甘地D.林则徐

18.如图所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西欧、日本经济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对此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美国经济地位受到西欧、日本的挑战

②美国不再是世界上一流的经济强国

③欧洲联合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

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9.2017年,美国以各种理由向亚太地区进行大规模的调遣兵力,现在停留在亚太地区的美国大兵至少有35万人,军舰也有180艘,战机2000作架。将军舰开进中国南海进行挑衅,并以各种名目公开无端指责中国。美国这些行为的主要目的是()

A.维护美国的全球霸权

B.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C.平衡亚太各国力量

D.打击恐怖主义

20.下表是2013年5月一家庭部分消费账单,其中反映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是()

A.用电量:100 千瓦B.电话费:50 元

C.汽车保养:150 元D.电脑上网:55 元

二.材料题(共5小题,满分30分)

21.(5分)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丝路精神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材料一:公元前140多年的中国汉代,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了“凿空之旅”。15世纪初的明代,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这些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一代又一代“丝路人”架起了东西方合作的和平的桥梁。

材料二: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印度河和恒

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跨越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跨越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信众的汇集地,跨越不同国度和肤色人民的聚居地。不同文明、宗教、种族求同存异、开放包容,并肩书写相互草重的壮丽诗篇,

携手绘就共同发展的美好画卷。

材料三: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沿着古丝绸之路,中国将丝绸、瓷器、漆器、铁器传到西方,也为中国带来了胡椒、亚麻、香料、葡萄、石榴。沿着古丝绸之路,佛教、伊斯兰教及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也由此传向世界。更为重要的是,商品和知识交流带来了观念创新,比如……

材料四:古丝绸之路见证了陆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也见证了海上“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繁华。

请回答:

(1)材料一“凿空之旅”是由谁完成的?为什么说郑和船队能够“名垂青史”?(2)在材料二图中的空白框内,填入汉代丝绸之路最远所到达国家的名称(汉代名)。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的重要历史作用。(3)据材料三,举一例说明古丝绸之路给中国带来的思想方面的“观念创新”。(4)据上述材料指出丝路精神的内涵。

22.(7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前赴后继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重要军事工业。为维护清朝统治,洋务运动还进行了哪些重大探索活动?

(2)图二中谭嗣同是戊戌变法的重要代表人物。维新派为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采取了什么改革措施?这场变法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3)图三中的孙中山在112年前创立了中国历史笫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名称是什么?

(4)图四反映了五四运动的宏大场面。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第一场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这里“起点”的含义是什么?请你依据以上材料,概括中国的近代化历程是如何一步步深人的。

23.(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八年级2班同学准备举办专题展览,展示中国改革开放10年的伟大成就。请你参加本次活动,完成下列思路设计。

材料一:

(1)在图一所示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围绕经济建设提出的总方针是什么?图二的会议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图三会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材料二: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有何显著特点?“一带一路指的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四十年改革开放的历程对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

24.(5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革命在当时具有深远影响,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在欧洲被广泛地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一个民族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的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整体。

﹣﹣《全球通史》

材料二当前南部与北部的斗争不是别的,而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这个斗争之所以爆发,是因为这两种制度不能再在北美大陆上和平共处。

﹣﹣马克思

材料三粉碎了奴隶主的反动势力,从而维护了美国的统一…如果美国分裂成两个或者更多的国家,或者北方没有赢得胜利,美国就不可能成为20世纪世界第一强国。﹣﹣《大国崛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美国革命”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意味着启蒙思想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指的是在这场“革命”中诞生的哪一历史文献?

(2)材料二、三反映的是美国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为此颁布了哪一法律文献?

(3)上述材料反映的两大历史事件从本质上看有何共同点?

25.(6分)多年来,经济全球化是人们热议的话题,对它的分析和研究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大机器工业经济建立之前,是否存在真正的全球化现象呢?只有大机器生产使所有国家和个人都被纳入到一个世界体系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个人可以凌驾于这一体系之上,所以也有人把大工业的出现看作是世界历史的开端,同时也作为全球化的开端。

﹣﹣《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材料二】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

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

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他们才终

于联系在一起……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两则材料关于“世界历史”的开端的观点有何不同?

【材料三】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凭借全球性技术(如:核武器、洲际运载

火箭、计算机网络等)而形成的经济、军事力量,无疑会为掌握这些力量的国家带

来巨大的利益。准确地说,全球化将处在掌握全球性技术力量的国家主导之下”。

﹣﹣赵英《技术演进与全球化》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球化的最主要动力是什么?

【材料四】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9年度《人类发展报告》指出:“迄今为止的全球

化是不平衡的,它加深了穷国和富国、穷人和富人的鸿沟。”我国学者认为:“西

方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第三世界却可悲地扮演着输家的角色。”

(3)材料四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什么问题?形成这一问题的主要

原因是什么?

【材料五】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

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江时学《发展中国家怎么办》

(4)材料五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你赞同这一观点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