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

二、中医诊断学(一)绪论1.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四诊、辨证、辨病、病案书写。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达变。3.中医诊断的基本法则:整体审察、四诊合参、辨病与辨证相结合。4.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二)望诊1.望诊的概念和原理。2.望神:得神、少神,失神、假神及神乱的表现与临床意义。3.望色:常色和病色的概念,面部的脏腑分属部位,五色

2019-12-26
中医诊断学三基本

《中医诊断学》1.中医诊断的三个基本原则是什么?(1)整体审察:人体局部与整体、内脏与官窍、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人体内外环境不能维持在一定范围内的和谐统一,便可能发生疾病。因此,在对疾病进行诊察时,不要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要从整体上综合审察。(2)诊法合参:由于疾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临床表现可体现于多个方面,因而为详尽地获取临床资料,必须把望、闻

2019-12-07
完整word版,《中医诊断学》知识精华汇总,推荐文档

1.中医诊断学:即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研究如何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2 .病:是对该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概括,即该疾病的代名词。3. 证:是对疾病过程中所处一定阶段的病位、病因病性以及病势等所作的病理概括。临床较为常见、典型、证名规范的证,可称为证型。4. 症:是人体发生疾病后所反映的各种异常现象。其中病

2024-02-07
中医诊断学完整笔记

中医诊断学绪论一、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1、公元前五世纪扁鹊“切脉、望色、听声、写形”2、公元前三世纪《黄帝内经》从理论上奠定了中医诊断学的基础3、西汉淳如意创“诊籍”4、东汉张仲景《伤寒论》,创六经辨证,概念清楚,层次分明5、东汉华佗《中藏经》论症、论脉、论脏腑寒热虚实,甚为精当6、西晋王叔和《脉经》为我国最早的脉学专著7、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

2019-11-30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docx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题1.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理论,研究诊察病情 , 判断病症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科。2.主诉——病人就诊时陈述的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其持续时间。3.壮热——病人高热不退,但恶热不恶寒,多见于里热证极期阶段。4.潮热——病人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如潮汐之有定时。5.气虚发热——长期低热,烦劳则甚,兼见少气自汗,倦怠乏力,因脾

2021-02-28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83494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题01.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症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科。02.主诉——病人就诊时陈述的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其持续时间。03.壮热——病人高热不退,但恶热不恶寒,多见于里热证极期阶段。04.潮热——病人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如潮汐之有定时。05.气虚发热——长期低热,烦劳则甚,兼见少气自汗,倦怠乏力

2024-02-07
中医诊断学.doc

1.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症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2身热不扬:形容受湿邪阻遏的一种热象,其特点是体表初扪之不觉很热,但扪之稍久则觉灼手。3.司外揣内:通过观察外表的病理现象,可以推测内在的病理变化,认识内在的病理本质,从而可解释显现于外的征象。4.见微知著:是指机体的某些局部,常包含着整体的生理,病理信息,通过

2024-02-07
中医诊断学基础(5-6单元)

中医诊断学基础(5-6单元)

2024-02-07
中医诊断学重点知识点

《中医诊断学》上篇四诊部分笔记绪论概念:根据中医学理论体系,运用一定的方法来收集资料,再加以分析判断从而对疾病进行辨证、诊断的一种方法【目的要求】1、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含义、内容,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和原则2、了解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明确学习方法第一节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1、公元前五世纪扁鹊“切脉、望色、听声、写形”2、公元前三世纪《黄帝内经》从理论上奠定了中医

2024-02-07
中医诊断学基本知识

中医诊断学基本知识.txt世上有三种人:一是良心被狗吃了的人,二是良心没被狗吃的人,三是良心连狗都不吃的人。︶﹋丶爱情是个梦,而我却睡过了头﹌中医诊断学基本知识一、什么是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是指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用整体的观点和编制的方法,来对病证进行分辨、识别,并由此确定病情及相应的治疗方法的一门学科。中医诊断学不仅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

2024-02-07
中医诊断学基础

中医诊断学基础

2024-02-07
第二章中医诊断学基础

第二章中医诊断学基础第一节中医诊断学概述一、主要内容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四诊、八纲、辨证、疾病诊断、症状鉴别和病案撰写等。二、基本原则 1.审内察外,整体统一▲ 2.四诊合参3.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第二节四诊:包括望、闻、问、切四个内容。一、望诊(一)望神的临床表现和意义得神(美女)病机阴阳格拒(二)望色的临床表现和意义白色:主虚寒证、失血证(HUANG

2024-02-07
中医诊断学基础知识

1脱证:应固气,独参汤主之。气能生血(《中基》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2黄疸三黄:巩膜(白眼仁)、皮肤、小便中年以上人的脂肪沉着与黄疸的鉴别:脂肪沉淀在局部,而黄疸的黄则分布均匀3胖人多痰,瘦人多火4药方:大枣半斤,枸杞2斤,川红花50g ,冰糖半斤,酒10斤(纯高粱白酒60°-- 62°) 药用价值:治未病,促进血液循环,防高血压、脑瘀血。 半身不遂,口眼斜6

2024-02-07
中医诊断学理论和基础知识

中医诊断学理论和基础知识

2024-02-07
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第一单元绪论1.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是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2.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是整体审查,诊法合参,病证结合第二单元望诊1.得神表现:目光精彩,神志清楚,面色荣润,呼吸调匀;失神表现:目无精彩,形羸色败,呼吸微弱,神志昏迷;假神表现:言语不休,突然颧赤如妆,目光突然转亮,突然能食,神志突然转清,其临床意义是精气衰竭,虚阳外越;神气不足的

2024-02-07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02580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02580

2024-02-07
中医诊断学复习资料

第一节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1、公元前五世纪扁鹊“切脉、望色、听声、写形”2、公元前三世纪《黄帝内经》从理论上奠定了中医诊断学的基础3、西汉淳如意创“诊籍”4、东汉张仲景《伤寒论》创六经辨证,创辨证论治理论,奠定诊断学基础5、《中藏经》—华佗诊病学术经验6、西晋王叔和《脉经》为我国最早的脉学专著7、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对传染病从发病特点和临床症状作出诊断8、隋

2024-02-07
2017中医诊断学基础(12-14单元)

2017中医诊断学基础(12-14单元)

2019-12-26
中医学基础之中医诊断学要点

中医学基础之中医诊断学要点

2024-02-07
中医诊断学复习资料汇总

中医诊断学复习资料汇总

2024-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