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

1. 2014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的主题是:“弘扬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

A.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B.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C.语言和文字部分D.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1.解析:D

2.下列属于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的是()

①20114年广州亚运会吉祥物“乐羊羊”②2014年在俄罗斯举办“汉语年”

③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④在山东省梁山县举办“水浒文化节”

⑤参加读书俱乐部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⑤

2.解析D

3.福州三坊七巷传承了榕城的历史文化的内涵、人杰地灵,她承载着地方历史人文的鲜活记忆。福州市举行多次关于“文中、画中、歌中、影中”的三坊七巷活动,同时用文化优势带动经济发展,工艺品业、旅游业、房地产等行业蓬勃发展,由此可见()

A.文化可以推动生产力的变革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C.文化走商业化道路才有生命力D.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政府的中心工作

3.解析B

4.为防止黄色信息通过手机传播影响民众、特别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2014年8月以来,公安部牵头,会同8个部门,在全国组织开展打击整治网络淫秽色情专项行动。3个多月之后,公安部再次部署在全国展开新一轮打击淫秽色情手机网站专项行动。这告诉我们() A.网络文化是腐朽文化,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B.网络文化对学生起消极影响,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C.上网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政府应禁止学生上网

D.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4.解析选择D

5.“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①文化环境决定人的发展

②人的成长受文化环境的影响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④文化可以塑造人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5.解析选择C

6.2010年,两岸文化交流非常频繁,民俗文化节、龙舟赛、中医药发展与合作研讨会、经贸文化论坛、图书交易会以及两岸文化论坛等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相继展开。两岸之所以高度重视文化交流,是因为文化交流在两岸交流中具有如下功能()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本身具有经济功能

②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有服务两岸经济的功能

③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人,有决定思维方式的育人功能

④文化对政治有反作用,具有增强政治互信的功能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6.解析选择B

7.2014年“世界读书日”活动的主题是“让我们一起走向阅读社会”。这一主题表明() A.人创造了文化B.文化塑造着人

C.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同步的D.只要读书就能获得健全的人格

7.解析:B

8.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说:“儿童文学应该引领儿童心灵的健康成长,要教会孩子感动。”她主动用优秀的儿童文学缔造快乐的“童心王国”。这是因为()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②文化决定人的成长与发展

③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8.解析:C

9.随着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侗族大歌、中国书法、中国篆刻、中国剪纸、端午节等22个项目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国成为世界上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对此,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A.文化遗产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

B.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C.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D.保护文化遗产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9.答案:D

10.清代学者叶燮曾说:“孤芳独美,不如集众芳以为美。”从文化角度来看,这强调了() A.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B.优秀文化必然代替落后文化

C.文化发展需要博采众长D.优秀文化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10.答案:文化发展要博采众长

11.很多文字专家指出,欧洲各国媒体发出的报道不夹带他国文字,因为他们认为使用本国文字就能够把要说的话表达清楚。中国的媒体却出现很多的诸如悄然入校的TQC现象,还有“CCTV”这样的现象,这不好。这种观点是在呼吁国内媒体()

A.需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B.需要做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

C.需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D.需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11.答案:文化发展要博采众长

12.比尔·盖茨曾说过,“不久的将来,你可以不必离开你的书桌就可以办公、学习,探索这个世界和它的各种文化,进行各种娱乐。”这说明()

①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文化传播更为迅速、广阔

②互联网技术正在以人们无法预料的速度、深度和广度,改变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③网络技术等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④网络技术等大众传媒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显示出文化传播、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①②D.①③④

12.答案:A

13. 2014年5月16日越南反华打砸抢烧发生后,许多在越南华侨、留学生与在大陆的家人失去联系,为了寻找他们,他们的家属用微博发布了寻人消息,而众多网友纷纷参与进来,一场

“微博寻亲”活动正在开展。“微博寻亲”的兴起是因为()

A. 微博作为一种交流平台,日益显示出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是最有效的寻人途径

B.微博依托网络技术,能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

C.微博具有传播同网、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的特点,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媒体

D.微博原创性、便捷性日益凸显

13.解析B

14.2010年9月,出席联合国会议的温家宝总理为纽约华侨华人带来了1 000盒钓鱼台国宾馆精心制作的月饼,与大家话“饼”谈“情”,现场充满了“家乡味”,更在旅居海外的侨胞心里增添了一缕“月是故乡明”的温情。这说明()

①文化潜移默化、深远持久地影响人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方式和行为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15.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具有的正确态度是()

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②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③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④加强文化教育,全盘继承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5.解析C

16.近几年,“韩流”吹遍世界,在我国也有大量的“哈韩族”。韩剧中普遍流露的对于本国传统文化的肯定,对仁、义、礼、爱等思想的张扬,正是我国一些国产剧所抛弃的。这启迪我们()

①传统礼仪美德应该得到继承和发展②对待传统文化应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③文化产品应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体现时代精神

④文化产品要尽量模仿韩剧的情节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6.解析A

17.在国家文物局和中国科协联合主办的“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上,丝绸、青铜、造纸印刷、瓷器首次集体亮相。专家表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不能代表中国古代科技的最高水平,提出丝绸、青铜、造纸印刷、瓷器应为“新四大发明”。对中国的四大发明无论如何界定,它们

都能反映出中国古代的科技水平,对中国文化发展都产生了一定影响。就文化传承而言,材料说明()

A.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B.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C.社会制度的更替是文化变革的决定力量

D.思想运动是文化变革的决定力量

17解析.B

18.岭南民居由于历史悠久,对外交通频繁,形成了千姿百态的民居艺术,有潮汕式民居、家常民居、侨乡碉楼民居等。由于岭南气候炎热、风雨常至,民居形成小天井、大进深,便于通风散热。岭南民居丰富多彩的现象是岭南文化的多元性的缩影。这说明()

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③文化在交流中继承和发展④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A.①②③B.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18解析.C

19.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中存在着与传统制造业类似的现象——由于缺乏自主品牌,只能做贴牌加工,或仅仅出口文化“零件”和“素材”。要提高文化产品竞争力,必须() 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B.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C.坚决抵制外来文化的入侵D.彻底改变传统文化

19.解析B

20.听到的是京腔京韵的侯宝林的相声,看到的却是卡通人物在说学逗唱;看到的是原汁原味的生旦净末丑的表演,听到的却是流行歌曲的韵律。借助Flash等现代化手段,传统戏曲也逐渐地被“80后”甚至“90后”所喜欢。传统戏曲的这一个“漂亮转身”启示我们() A.文化创新的立足点在于满足更多人的需要

B.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工具便能实现文化创新

C.文化创新不仅需要继承更需融入时代元素

D.文化创新需要注重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20.解析C

21.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德行之一。但封建社会片面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成为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枷锁。今天,我们倡导的“孝”,是在人格平等的前提

下子女对父母履行法律和道德层面的义务和责任,是现代家庭中调节父母与子女关系不可缺少的行为规范。上述对“孝文化”的认识()

①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②体现了新的时代精神

③是对传统文化的彻底摒弃④正确把握了文化创新的根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1.解析:C

徐悲鸿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并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中国画当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他的素描、油画则渗入了中国画的韵味,因此他的作品融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据此完成22~23题。

22.上述材料表明,文化创新的过程是()

①改造传统文化,创造新文化的过程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过程③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④开展文化合作,消灭文化差异的过程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2.解析A

23.徐悲鸿文化创新的做法对我们的启示是()

①抛开传统文化,积极进行文化创新②坚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③坚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④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3.解析C

24.失去了创新能力的文化,意味着丧失了新陈代谢的机能,也意味着生命的衰竭,是没有发展前途的。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

A.创造新文化B.提出新问题C.文化继承D.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24.解析D

二、非选择题(2小题,每题2分,共52分)

26.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题为《尊重文明的多样性》的演讲中强调,文明具有多样性,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融合,汇成了人类文明奔流不息的长河。各种文明都包含有人类发展进步所积淀的共同理念、共同追求。中华文明有“和为贵”、“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伟大思想。伊斯兰文明也蕴含着崇尚和平、倡导

宽容的理念。在多样中求同一,在差异中求和谐,在交流中求发展,是人类社会应有的文明观。

结合上述材料,请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1)“在多样中求同一,在差异中求和谐”。请你阐述这一文明观的理论依据。(13)

(2)中华文明“和而不同”的伟大思想对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有何启示。(13)

解析:本题考查尊重文化多样性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材料、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是依据类题目,首先要读懂题中观点,然后从文化多样性的地位、作用、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等角度作答。第(2)问是措施类题目,主要是回答如何对待文化多样性。

答案:(1)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③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2)①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材料3:针对上述现象,三位同学就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发生了争论。

甲同学:外来文化是先进的文化,应该照搬过来。

乙同学: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差异太大,应该坚决抵制。

丙同学:外来文化中有优秀的部分,也有落后的部分,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发展的需要,有选择地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

(1)材料3中三位同学的观点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并指出错误观点的主要倾向。

(13)

(2)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应如何交流、借鉴与融合?请你根据所学《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全面阐述自己的认识。(13)

解析:该题以中外文化交流为背景,以学生的争论为切入点,着重考查学生对中外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认识,考查学生的综合评判能力。第(1)问,从争论的内容看,甲乙两位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丙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甲同学的观点属于“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乙同学的观点属于“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第(2)问设问角度明确,回答时要注意,该问

的核心是强调通过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推动文化创新,要抓住“如何”二字,依据教材知识体系逐条梳理。

答案:(1)甲乙两位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丙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甲同学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被称为“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乙同学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倾向,被称为“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2)①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②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不同民族的文化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创新。③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我们要跻身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就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练习题

高二()班姓名: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练习题 1、经过5年的修订,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正式发行。新版词典共收单字13000多个,收录条目增加至69000多条。新版词典在力求权威、科学的基础上,紧跟社会发展潮流、集中民间智慧,“给力”“雷人”等网络热词和“房贷”“蚁族”等时尚用语均被收录。下列说法中材料未体现的有 A.文化创新要立足社会实践B.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C.文化发展要与时代相呼应,与时俱进D.大众传媒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2、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多样性”、“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内在联系是:()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多样性统一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 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不能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④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尊重文化多样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因为大事件层出不穷,2010年网络新词的产生更迅速,变化更快,传播更广。像“犀利哥”、“2012”、“XX帝”、“蜗居”等“雷词”(很有震撼力的词语)多为新事件、新闻人物的浓缩和概括。这表明()A.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B.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C.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D.文化创造的主体是网络经营者 4、烽火狼烟,晨钟暮鼓。驿站梅花,鸿雁传书。从这些古语中我们可以看到() A.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 B.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C.烽火狼烟、晨钟暮鼓、,驿站梅花、鸿雁等都是大众传媒 D.当新的传媒出现,旧的传媒就不能起到文化传播的作用 5、农历四月二十六日是炎帝诞辰日。每逢这个日子,都会有大量海内外炎黄子孙前往炎帝神农农耕文明发祥地湖北随州参加寻根谒祖活动。2013癸巳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将于6月4日在随州开幕,主题初步拟定为:四海一家亲,共圆中国梦。这表明 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中华儿女对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 6、随着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北京越来越多的中餐馆开始提供英文菜单,但一些菜单的译法闹出不少笑话。近来有关部门出版了《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一书,将2 158道中餐菜名翻译成外国人能看懂的英文名称。此举有助于 A.丰富中华饮食文化的内涵B.促进中西饮食文化的传播 C.展现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D.减少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7、为迎接农历壬辰龙年,我国发行了《壬辰龙年》特种邮票。据我国考古发现,龙源于辽河流域,至今已有8000年。这表明在我国A.龙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B.龙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精神动力 C.龙文化博大精深,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D.邮票成为龙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8、2013年世界杂技节上,中国杂技《舞空竹》斩获金奖。精心编排使“空竹”这项古典杂技焕发新意:婉转动人的江南评弹,以“空竹”对话“琵琶”,清新脱俗、浪漫情愫震撼了西方评委。这说明A.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其特色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C.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一致性D.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9、几千年来无论时代和社会如何变化,人们对春节激情不退、期待不减、祝福不变。这说明了A.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C.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性D.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10、随着珠三角经济的崛起,广州方言“埋单”、“打包”等餐饮用语已经风行全国,且发展出其本义以外的涵义。这表明 ①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得到融合与创新②经济发展推动文化传播 ③珠三角文化推动珠三角经济的崛起④饮食文化具有区域性与民族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1、“清明祭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送元宝、烧纸钱等是古人留下的传统方式。而今,一些地方出现了鲜花祭祖、植树祭祖,在祭祖扫墓、追思先辈的同时,为山野增添了一片绿色。这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 A.尊重差异,理解个性B.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C.推陈出新,革故鼎新D.保持内涵,改变形式 12、微博、微信等微时代的到来,意味着 A.一种新的传媒的出现和旧的传媒的消失B.大众传媒的不断发展,文化传播增加了新的途径C.标志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D.文化传播的手段越来越向多样化发展 13、京广高铁于2012年底全线贯通,“早上广州喝早茶,中午武汉赏樱花,晚上北京吃烤鸭”的生活体验已变成现实。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 ①改变文化产生的根源②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③加快文化传播速度④扩展人们的文化空间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4、在2013年6月21日举行的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新疆天山成功入选,成为中国第44处世界遗产,至此世界遗产总量位居世界第二。我国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趋同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5、贴窗花,写春联,辞旧迎新;年夜饭,压岁钱,阖家团圆;发微信,拜大年,走亲访友;花各异,韵相同,岁岁年年。中国式过年魅力无穷,在于它 A.涌动着人们对中华民族强烈的认同感B.引领着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潮流 C.汇集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大全D.展现各民族和睦相处的美好图景 16、荀子在〈劝学篇》的首句即告诫人们:学不可以已。中国教育的开山始祖、至圣先师孔子教导人们: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材料告诉我们 ①应提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②学习应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试题 (2)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54 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1.5分,共33分)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名录的方式确定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给予保护,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②各国政府正在大规模破坏文化遗产 ③各种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④各种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⑤各国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2、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这是因为 ①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②民族文化在民族的发展中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③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④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文化部长孙家正指出:“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世界因不同而 精彩”强调的是 A、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必须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文化交流 D、文化交流是文化创新的途 4、大众传媒产生的标志是 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B、印刷媒体的推广应用 C、广播的出现 D、网络技术的推广 5、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现在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的主要原因是

A、大众传媒具有反馈及时的特点 B、大众传媒传播的信息都是真实的 C、大众传媒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现象 D、大众传媒能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6、“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形象地说明了 A、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B、世界必须形成统一的文化 C、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D、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 7、美国前总统里根曾经直言不讳地说:“政府要大力推动美国电影走向世界,因为好莱坞的电影走到哪里就 把美国的价值观念和商业利益带到哪里。这表明 A、文化产品贸易就是为了进行文化传播 B、文化产品贸易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 C、只有文化产品贸易才能进行文化的传播,其他贸易形式不具有 D、我们必须拒绝美国电影 8、近代中国接受西方新的人文思想、艺术等,主要是经过日本传入的。当时留日学生之众,不亚于今天的留 美潮。这说明 A、文化交流是我国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B、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C、今天的日本文化已经落后美国文化 D、日本的文化属于西方文化 9、要实现世界文化繁荣,则必须: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②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③促进不同民族文化 的相互交流④用欧美文化来同化落后民族的文化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0、下列都属于传统文化的特点的是 ①具有民族的特色②一旦形成永远不变③具有强大的继承性④在本民族有广泛的认同性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1、在传统文化中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的是 A、传统习俗 B、传统建筑 C、传统文艺 D、传统思想 12、20XX年4-5月,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后率团访问大陆,受到大陆民众的热烈欢迎。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大题-普通用卷

一、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0分)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7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为己任,紧紧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 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舞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反响,总收视观众超过11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 (1)《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说明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中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3)请就学校如何开展中华优秀文化教育提两条建议。 2.德国有个千年小镇,自1928年起每年2月都会举办“中国人狂欢节”,挂灯笼、 贴福字,到处洋溢着中国气息。当地人讲,他们与中国很早以前就有通商交往,由于迷上了中华文化,便渐渐以“中国人”自居。不过,《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2017》显示,不少海外受访者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更多的还局限于中餐、中医药和武术等,中华文化要在世界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依然任重道远。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遥远的异国小镇一直对中华文化情有独钟。 (2)有人认为,中华文化唯有秉持民族特色,才能在世界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请从矛盾基本属性的角度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分)48分,共2小题,每题24一、单项选择题(“文延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文化,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的主题是:1. 2014 ) (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A .人们受教育的程度B .文 学艺术和科学知识.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D .语言和文字部分C1.:D 解析 ) (.下列属于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的是2 年在俄罗斯举办“汉语年”2014② 年广州亚运会吉祥物“乐羊羊”20114①③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④在山东省梁山县举办“水浒文化节” ⑤参 加读书俱乐部.①③④B .①②③A .①②④⑤D .①②③④C D .解析2.福州三坊七巷传承了榕城的历史文化的内涵、人杰地灵,她承载着地方历史人文的鲜活3记忆。福州市举行多次关于“文中、画中、 歌中、影中”的三坊七巷活动,同时用文化优势带动 ) (经济发展,工艺 品业、旅游业、房地产等行业蓬勃发展,由此可见 A .文化与经济相互 交融B .文化可以推动生产力的变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政府的中 心工作D .文化走商业化道路才有生命力C B.解析32014.为防止黄色信息通过手机传播影响民众、特别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4月以来,8年个多月之后,3个部门,在全国组织开展打击整治网络淫秽色情专项行动。8公安部牵头,会同 ) (公安部再次部署在全国展开新一轮打击淫秽 色情手机网站专项行动。这告诉我们.网络文化是腐朽文化,必须坚 决抵制、依法取缔A .网络文化对学生起消极影响,需要加强管理、正

确引导B .上网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政府应禁止学生上网C .文 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D D 解析选择 4.“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生活在敌 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5 ) (斗……”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8 / 1 ①文化环境决定人的发展②人的成长受文化环境的影响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④文化可以塑造人生.②③④C .①②④B .①②③A .①③④D C 解析选择5.年,两岸文化交流非常频繁,民俗文化节、龙舟赛、中医药发展与合作研讨会、经2010.6两岸之所以高度重 图书交易会以及两岸文化论坛等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相继展开。贸文化论坛、 ) (视文化交流,是因为文化交流在两岸交流中 具有如下功能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本身具有经济功 能②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有服务两岸经济的功能③文化 潜移默化地影响人,有决定思维方式的育人功能④文化对政 治有反作用,具有增强政治互信的功能.①②④B .①②③A .①③④C .②③④ D B 解析选择6. ) (这一主题表明年“世界读书日”活动的主 题是“让我们一起走向阅读社会”。2014.7 .人创造了文化 A .文化塑造着人 B .只要读书就能获得健全的人格 D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同步的C B 解析:.7”要教会孩 子感动。“儿童文学应该引领儿童心灵的健康成长,儿童文学作 家杨红樱说:.8 ) (她主动用优秀的儿童文学缔造快乐的“童心

2016年文化生活第二单元试题(卷)

2016年《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 (9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每一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题2分,总分48分) 1.我国城市建设中“南方北方一个样,大城小城一个样,城里城外一个样”,这种“千城一面”现象() A.体现了当代世界建筑文化的发展趋势 B.是批判继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结果C.不符合人们对城市建筑文化多样化的需求 D.符合城市建设统一规划的需要 2.(2010高考卷)我国之所以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0821)奥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世界文化盛会。假如你是一位奥运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应当() ①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②做各国文化的弘扬者、建设者 ③尊重各国文化之间的差异④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2015卷21)旗袍,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后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被视为20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材料表明:() ①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 ③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④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 A.①② B.①④ C.② ③ D.③④ 5.(201622)源远流长的“礼”文化在漫长的文明演进中,积淀了许多协调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规和准则。今天,我们仍借助这些规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但赋予了“礼”平等、友善等新的涵。这说明文化具有() A.鲜明的民族性 B.相对的稳定性 C.时代的先进性 D.强大的包容性 6.清明期间,文明祭扫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一些地方倡导文明新风,推出鲜花祭扫、网络祭扫、居家祭扫等“低碳”祭扫方式,给清明增添了不少清新气息。可见() ①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传统文化总能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融入新的容 ③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 ④作为中华文化组成部分的清明文化也具有包容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0818).温总理以白居易的诗句“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告诫官员,要时时惦记百姓疾苦。温总理“以诗言志”表明() A.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 B.传统文化仍有现实意义 C.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 D.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 8.(2011高考卷)文化重建是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重要容,三年来,当地政府积极修复都江堰建筑群等一批文化遗产,重视培养羌绣、羌笛演奏等传统艺术的新传人,鼓励编排《羌魂》等原生态歌舞作品,灾后恢复重建之所以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试题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它标志农历旧的一年结束,新的一年开始。阅读材料,回答第1~3题。 1.在“除夕”,不管是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还是旅居海外的华人,都有与家人团聚吃年夜饭、守岁的习俗。这种现象说明() A.传统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B.传统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C.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基础D.传统习俗是文化发展的动力 2.著名作家、民俗专家冯骥才先生认为,春节应该是中华民族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日的本质是精神的,看似一些民俗形式,实则是人们在高扬心中的生活情感与理想。”在冯骥才先生看来,民族节日是() A.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B.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C.历史成就的重要标志D.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3.新春佳节,北方冰城哈尔滨有五彩缤纷的冰灯迎新,南国广州则用姹紫嫣红的花市接春,北京人则喜欢在庙会上感受新春的热闹。这表明文化具有() A.同一性B.稳定性C.多样性D.持久性 4.一个音符无法表达出优美的旋律,一种颜色难以描绘出多彩的画卷。世界是一座丰富多彩的艺术殿堂,各国人民创造的独特文化都是这座殿堂里的瑰宝。这段话主要阐述了() A.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B.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C.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D.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 5.继2006年5月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18项之后,2008年6月国务院又批准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10项,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47项。这些文化遗产() ①是我国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②对研究中华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③对于展现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④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财富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获得2012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在谈到建筑文化时强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练习题

徐闻县实验中学高二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题4分,共60分)1.被誉为“农民艺术象征”的武强年画,造型精美技艺超群的定窑、磁州窑瓷器,生动逼真的民间剪纸,美轮美奂的河北古建筑,它们既是燕赵文化鲜活的物态存在,又是燕赵儿女多彩的文化生活写真。这说明( ) ①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③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④人们的文化素养是后天培养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2011年3月的“两会”中,如何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运用所学知识,回答2~3题。 2.有代表认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必须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完善基础文化设施,免费向群众开放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做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资源信息共享、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等重大文化惠民工程。这一做法( ) ①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②能够有效地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 ③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的经济效益 ④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D.②④ 3.有代表说,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应该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建设好自己的文化事业和产业,在发展现代文明的同时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这对我们保持民族凝聚力、培育和重塑全民族文化自信、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意义重大。这一论断的依据是( ) ①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②一个民族必须物质和精神都富有 ③优秀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④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张家界将自己最著名的景点“南天一柱”改名为“哈利路亚山”。原因是美国人拍了一部电影《阿凡达》,景区就慌忙把祖宗留下的真山名改为电影里虚幻的山名。在广大网民的强烈反对下,这个闹剧才算收场。这件事给我们留下的文化思考是( ) A.民族文化是民族的精神根基,应加强自身的文化建设 B.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不同文化之间斗争日趋激烈 C.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关键是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D.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的文化湮灭不可避免 5..封建社会的韩非子推行的“法治”,其思想的实质是使法律成为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维护封建君主的统治。如今,我们党和政府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其根本目的是保证人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重要知识点整理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重要知识点整理 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从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中,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魅力 ①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的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2、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民族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①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②文化是民族的,是因为不同民族间由于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使得各民族文化间存在着差异,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③文化是世界的,是因为基于各民族社会实践有着共性和普遍规律,各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3、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1)原因: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正确的态度: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二、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1、文化传播的含义及途径 (1)含义: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播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2)途径:包括商业贸易、人口迁徙和教育等。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2、文化传播的手段。 (1)传媒的含义:传播媒介。

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 第二单元检测试题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 1.80多年来,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远征吸引了国外许多作家和记者,诞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埃德加?斯诺著《红星照耀中国》,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向全世界展现了长征这部壮丽的史诗,引起强烈反响。这表明 ①革命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革命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 ③革命文化的内涵是在交流过程中确定的④革命文化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而具有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在一些旅游景区,国内外的许多标志性建筑如天坛、鸟巢、兵马俑、埃菲尔铁塔、悉尼歌剧院等,经常被照搬、模仿或抄袭,山寨景观多次-现。对此类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B.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融合 C.发展了国家倡导的大众文化 D.需要通过文化创新去改变 3.2016年9月,中国歌剧舞剧院复排的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在北京上演。该剧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地域性音乐风格,又融入了时尚元素,洋溢着青春气息,在表演样式,舞美设计、服装造型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演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受到观众热烈欢迎。这表明( ) ①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②只有赢得市场,优秀传统文化才有价值③中要引入流行元素,优秀传统文化就能很好地传承④善于推陈出新,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满足人们的新需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静止的时候,凝固着威严和庄重;走动的时候,流露出飘逸和洒脱。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交领右衽、系带宽袖,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透过汉服文化可以感悟到( ) ①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②一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③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5.2016年11月30日,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获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此有人认为,“二十四节气在今天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意义不大。”如果请你反驳这种观点,下列可能用到的关键词最合适的一组是( ) A.文化平等文化差异文化交融 B.文化影响文化传承文化自信 C.文化借鉴文化包容文化繁荣 D.文化传播文化市场文化自觉 6.本报讯密蜂鸡、民族鸡、粉萌鸡、项链鸡---50余种、近2000只造型各异的超萌玩偶鸡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卷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分,共分) .“公期”是海南的传统民俗节日。以前每逢“公期”,人们都要拜祭“公祖”,举行“过火山”“上刀梯”“贯铁杖”等仪式。今天,人们移风易俗,利用这一民俗节日“赛红歌”“赛书法”“赛技能”,建设和谐文化,倡导文明新风。这表明民俗节日( ) ①体现了民族心理和情感,富有民族文化韵味②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稳定性③集中展示了本区域文化,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④是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①②.①④.②③ .③④ .年月西沙群岛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状况巡查和执法督察工作已结束,考古人员新发现水下文化遗产处。我国之所以重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文化遗产( ) .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是文化多样性的主要载体.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自利玛窦把《四书》翻译成拉丁文,至今的多年间,中国几乎所有的文史经典都被翻译成了各国文字,成为全人类的财富。同时,中国也翻译出版了大量国外书籍。这说明( ) ①任何民族的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②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渐趋融合 ③不同民族文化有差异,但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①②.②③.①③ .③④ .年月,在中德对话论坛上,论坛中方主席徐匡迪表示,中德对话论坛是两国非官方高级别论坛。论坛成立七年来,议题涵盖了中德关系的方方面面,提出了许多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和意见,为促进中德关系的深入发展发挥了独特作用。对此,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①中德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色彩②中德文化差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③中德文化之间的平等交流能促进中德文化的繁荣发展④中德文化交流是中德文化发展的前提条件 .①③.①④.②③ .②④ .曾获世界杂技界最高荣誉“金小丑奖”的山东杂技《蹬人》在第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演出,向世界展示东方杂技的精彩魅力,得到了观众的尊重与喝彩。这一活动表明( ) ①文化交流能提升文化竞争力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③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尊重和认同各国文化促进共同发展 .①③.②④ .①② .③④ .年巴塞罗那游泳世锦赛于月日至月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进行。在世锦赛期间,很多商家都适时地推出了各类展现西班牙传统文化的体育纪念品,深受世界各地游客的喜爱,这同时也让西班牙文化传播到了世界各地。西班牙体育纪念品的热卖说明( ) ①商品交换可以推动文化的交流与传播②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④文化传承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①③ .②④ .①④ .②③ .目前,中国进口的国外电视剧中,来自东盟国家的作品约占,每年有大量东盟国家的演艺人员来华参与电视剧和综艺节目的制作,东盟各国也成为中国电视作品的重要市场。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等东盟国家的华文媒体也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这充分说明( )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电视已经成为大众传媒的唯一手段.中国与东盟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20XX年月日,第五届世界儒学大会暨年度孔子文化奖颁奖典礼在山东曲阜孔子研究院隆重举行。来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客观题检测卷+答案及部分解析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客观题检测卷+答案及部分解析

班级姓名座号成绩 石狮八中2013—2014学年第一期入团积极分子结业考试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 1.目脑纵歌即目脑节。“目脑纵歌”,景颇语音,意为“大伙跳舞”,是景颇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一般于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以后的九天内择双日举行,节期三至五天不等。庆祝目脑节是( ) ①景颇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②景颇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中华文化的集中展示④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近年来,一些文艺创作特别是历史题材的创作中,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表现之一是以偶然性、模糊性、荒诞性去解构历史,随心所欲地胡编乱造,戏说风盛行,把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描绘成一笔糊涂账。这种倾向属于( ) ①守旧主义②封闭主义 ③民族虚无主义④历史虚无主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3.“公期”是海南的传统民俗节日。以前每逢“公期”,人们都要拜祭“公祖”,举行“过火山”“上刀梯”“贯铁杖”等仪式。今天,人们移风易俗,利用这一

莫言、篮球巨星姚明等十位个人与孔子学院总部一个集体获此殊荣。这是目前国内最高规格的文化盛事,更是一场汇集了全球华人文化精英的文化盛典。此举( ) A.有利于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化 B.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出去” C.有利于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 D.反映了中华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现 12.作为中外交流的港湾,香港人创造了一大批中英混用词汇,“hold住”就是其中一个。“hold住”是指面对各种状况都要控制把持住,坚持,要充满自信,从容应对。该词语2008年就开始出现,2011年随一档节目而爆红网络,成为新的流行词汇。以上材料体现了( ) ①文化交流是文化创新的来源 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③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有重要作用 ④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元宵节。我国福建、台湾两地闹元宵的风俗礼节一脉相承、大致相同,都是吃元宵、观花灯、猜灯谜的习俗。这说明( ) 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时间 120分钟总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挚.zhì痛谰. làn语辔.pèi 头浊. zhuó流 B、嗥.鸣(háo)怪诞.(dàn)默契.(qì)蚱.蜢(zhà) C、亘.héng古田垄.lóng 污秽.huì啾啾.quī D、哽.gèng咽镐.gǎo头宛转.zhuàn 意蕴.yùn 2、加点字释义有错误的一组是( ) (3分) A、山巅.(山顶) 狂澜.(大波浪) 哽.住(声气阻塞) 木兰当户.织(门) B、崎岖 ..(形容山路不平) 阻抑.(控制) 亘.古(延续不断) 问女何所忆.(思念) C、澎湃 ..(曲折) 关山度.若飞(过) ..(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哺.育(喂) 宛转 D、懊悔 ..(侮恨) 惨.白(悲惨) 怪诞.(荒唐的) 愿为市.鞍马(买) 3、下列关于课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河颂》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并表达中华儿女向它学习的决心。 B、《老山界》是光未然创作的文章,创作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本文通过记叙红军战士翻越老山界的故事,赞扬了红军们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意志坚强,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C、《木兰诗》中,木兰代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D、《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在20世纪40年代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的思念之情。 4、指出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的一项( ) (3分) A、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B、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 C、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D、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5、黄河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化。某班在“黄河,母亲河”的综合性学习中开展了如下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1)活动一:【传承黄河文化】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黄河不仅有古老的文明,还孕育了中华的文化,古代的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吟咏黄河的诗句,请写出来两句,与大家交流。(4分)① (2)活动二:【礼赞黄河母亲】黄河,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中国的大地上,它是我们民族的精神的象征。请你放飞你的想象,用一个贴切的比喻来赞美黄河吧。(4分) (3)活动三:【保护黄河母亲】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然而两岸百姓对其近乎漠视的污

政治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文化多样性的含义及表现。 P31 (1含义: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具体体现。 (2表现:文化的多样性表现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体育运动、服饰、饮食等各个方面。 ①从民族节日中,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魅力 民族节日, 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 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的积淀。庆祝民族节日, 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透过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到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P29 ②从文化遗产中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魅力 P30 文化遗产,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世界上许多以文物、建筑群和遗址类著称的文化遗产, 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有独特的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正是由于文化遗产具有如此厚重的文化价值, 所以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2、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民族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P31 文化是民族的, 是因为不同民族间由于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使得各民族文化间存在着差异,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文化是世界的, 是因为基于各民族社会实践有着共性和普遍规律, 各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3、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1原因:P32 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所以,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尊重和保存不同民族文化, 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 正确的态度:P32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 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的民族之间, 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3坚持的原则:P33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二、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1、文化传播的含义及途径:P34 (1含义:P34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播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2途径:P34--35包括商业贸易、人口迁徙和教育等。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检测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 1. 2013年6月4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成立揭牌仪式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举行。历史留给我们的千姿百态的古村落正迅速消亡,保护刻不容缓。从文化角度看,保护古村落是因为() ①它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②有利于维护和展现文化多样性③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④对文化传承与发展有重要意义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旨在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文化中国·名家讲坛”系列活动,2013年6月6日晚在美国华盛顿郊区的马里兰大学开讲,受到当地中国学子与侨胞的欢迎。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在于() ①有利于吸收各国文化成果②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③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④有利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趋同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②④ 3.欧洲这块古老的大陆,没有四大文明的辉煌,但它通过吸取来自非洲、中东、印度的辉煌文明与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其他文明相继没落的历史时期不断成长,达到了一系列的文化高峰。在此过程中,移民起到了至关

重要的作用,没有移民,就不会有欧洲文化的发展。这一事例说明() A.人类的迁徙活动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B.人口迁徙是一种文化活动 C.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D.移民给当地带去的都是先进文化 4. 2014年春节假期,各地举行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文化活动,共贺马年春节。由此可见,传统文化() A.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B.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C.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D.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 5.中华传统文化中所提倡的和谐、和睦、和为贵、和气生财、和衷共济、政通人和、和而不同、和平共处、家和万事兴,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基本特征。这启示我们() A.传统文化是优秀文化,应全部继承和发扬 B.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继续保持和发扬 C.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应继承和发扬 D.对于传统文化中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自觉地加以取缔 6.文化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决定文化发展方向的因素是()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验题及答案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 1. 云南省牟定县民族众多,各民族的风俗各异。就民族节日而言,主要有五类:以农事生产为主的农事节日,以祭祀神灵祖先为主的祭祀节日,以欢庆丰收为主的庆祝节,以歌舞、娱乐为主的社会娱乐节日。以大年初一到三十,一年十二个月,牟定县月月有民族节日。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这是因为民族节日( ) 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②蕴含着一个民族文化的全部内容③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④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中国的京剧、书法、武术为世界独有,俄罗斯的芭蕾舞,意大利的歌剧等等享誉天下,这一切形成了世界文化百花园。据此回答2-3题。 2.上述材料表明( ) ①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②文化是民族的,其多样性现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③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其文化是有差异的④只有最独特的文化才是正确的文化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3.世界文化多样性产生的原因主要是( ) A.各民族间经济、政治、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B.各民族之间性格的差异C.各民族之间不同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D.各民族之间不同的历史传统 4.正确对待不同民族的文化就要( ) A.发展先进民族的文化,反对落后民族的文化B.实现各民族文化的完全融合和统一C.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D.把发展民族文化作为国家的根本任务 5.奥运圣火的传递,实质上就是不同文化进行交流与合作的过程,可以说,奥运圣火是促进世界变“平”的引子--只有和平友好的交流,才能让世界真正大同。要实现这种大同世界的梦想,就应当立足于世界不同民族和种族的相互尊重和理解。这是因为( ) A.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必须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文化交流D.文化交流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6.培根说:“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自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这句名言强调了( ) A.知识的传播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B.任何知识文化都能推动社会进步 C.文化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文化的传播 D.文化具有继承性 7.下列关于大众传媒的说法正确的是 A.传播媒介就是大众传媒B.大众传媒的出现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C.仅限于电子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高新技术D.已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8.羊是广州具有象征意义的动物,仙羊赠穗的美丽传说一直流传至今。广州亚运会创作的吉祥物“满满”,便采用了“羊”和“穗”这个能给大家带来幸运的吉祥之物,羊手里握着谷穗将神话故事再次重现在人们面前。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一定的继承性②文化具有鲜明的区域性③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根本途径④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A.①③④B.②③④C.②④D.①② 9.2009年4月7日,北京日报报道,在北京市22所中小学试点一年后,“京剧进课堂”进入推广阶段。最快今年年底,京剧艺术将成为本市的地方课程,地方课程教材《京剧》也将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最佳选择题(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韩愈的《师说》中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体现了A.思想运动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B.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C.文化具有继承性D.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的进步 2.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能集中展示和表达民族文化的是 A.种类繁多的体育运动项目B.庆祝民族节日 C.民族的文化遗产D.民族的语言文字 3.2012年春节期间,一出《十谢共产党》的花灯戏在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传唱,原创与表演者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歌为心声,《十谢共产党》唱出了中国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展现了新时代农民的精神风貌。这说明 ①文化是对经济和政治的反映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 ③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④劳动群众是文化创作的主体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不管是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还是在其他国家的华人,每到清明都会祭祖扫墓,端午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除夕吃年夜饭,这说明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B.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C.传统习俗对社会生活产生深刻影响D.这是传统习俗的继承与发展 5.2012年6月24日,是“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一周年纪念日,一年来,该景观让世界上更多的国家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国。 可见 ①文化遗产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火炬③文 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④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可以使文化遗产免受破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中国的舞龙、西班牙的斗牛、巴西的桑巴舞等表明文化的表现形式具有 ①民族性②多样性③交融性④继承性 A.②③B.③④C.①②D.①③ 7在许多中国的民间饰物——首饰、绣品、木雕、瓷器上,都可以看到吉祥符号。中国的吉祥文化受到许多外国友人的喜爱,也丰富了世界文化。这告诉我们 ①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繁荣世 界文化③中华文化正成为世界性文化④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不可缺少的色彩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8.“在和西方人打交道时,别动不动就一脸羡慕的样子,一厢情愿地去套近乎,还是要培养一下自己的文化优越感。”这种观点 A.错误,缺乏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尊重 B.错误,违背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正确,看到了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D.片面,不懂得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