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认识整千数和一万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认识整千数和一万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认识整千数和一万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认识整千数和一万

认识整千数和一万

教学内容:教材p16-18的例题及“想想做做”第1-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数数第活动,理解整千和一万的含义,知道万以内的数位名称和顺序,知道10个一千是一万;能正确读、写整千数和一万;能正确口算整千数加、减整千数。

2、使学生在认识整千数和一万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利用已有的认数经验进行类推,进一步感受十进制计数法的特点。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不断增强用数描述或解释日常生活现象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口算整千数,加减整千数。

教学难点:体验万以内数的实际含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准备:计数器、情境图、正方体、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趣引新

1、出示万人体育馆图。

提问: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这个体育馆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呢?你能试着估计一下这个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吗?

2、大约能坐一万人呢!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一万到底有多大,一万怎么写吗?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来学习“认识整千数和一万”。(板书:认识整千数和一万)

二、师生合作,获得新知

(一)感受整千数和一万的含义

1、(出示挂图)小朋友,你知道上面每幅图中的小正方体各有多少个吗?

老师展示数数操作过程:依次出示一个小方块、一条小方块、一层小方块,十层小方块,同时让学生依次说说它们分别表示多少,是怎样看出来的。

小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

2、借助正方体引入“万”的概念。

继续出示正方体:一千一千地数,下面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

出示第二个大正方体。

师:是多少?依次出示第三、四、……、九个大正方体。

(3)师:一个一千是一千,那二个一千是多少?三个呢?四、五、……九个一千呢?

要启发学生思考:九千再添一千是几个一千?知道10个一千是多少吗?

(4)出示第十个,问:现在有多少个一千?是多少呢?

(5)明确:10个一千是一万。

强调:一万里面有10个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6)同桌合作数数:

要求:一千一千地数,从一千数到一万。

(二)借助计数器教学读、写整千数和一万。

1、出示计数器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计数单位,然后在计数器的千位上拨3个算珠,说明这里有3个千是3000。

小结:3个一千是三千,在千位上写3,后面的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所以要在3的后面连着写三个0。

2、如果在千位上拨5个珠子,表示几个千?是多少?谁来写一写,写完后再读一读。

3、同桌合作拨数:

要求:用自己的计数器,在千位上拨上几颗珠,与同桌互相说说表示多少,并让你的同桌写出这个数。

4、师在计数器的千位上逐个添加,直至添加完9个。千位的左边一位是什么呢?问;如果还想给它加上一千,那么该怎样拨?这个数又是多少呢?

指名上来拨9000,并写一写、读一读。

提问:如果在九千上再加一千是多少?一万这个数怎么在计数器上拨呢?(老师在万位上拨出一个珠子)

提问:这万位上的一个珠子表示几个几?是多少?你能把他写出来吗?(板书:一个万是一万,写成10000。)指名读、齐读。

(三)认识数位顺序表。

(1)复习。我们以前学过了哪些数位?

(2)出示数位顺序表,你能把这个数位顺序表填写完整吗?(生填,教师巡视)(3)思考:你知道表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吗?

(4)同桌对照数位顺序表互相说一说:从右边起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第四位分别是什么数位?

(5)抢答:从右边起,第几位是千位?第几位是百位?万位是第几位?十位呢?

三、实际应用,深化新知。

“想想做做”第1题。

(1)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

(2)小组讨论:7000接近1000,还是接近10000?为什么?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1)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2)同桌互相读一读横线上的数,并说说读了这些数有什么想法?

3、“想想做做”第3题。

(1)图上画的是什么?

(2)请写出横线上的数。

(3)写了这些数,你想到了什么?

4、“想想做做”第4题。

先独立口算,再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5、解决问题。

(1)讨论解决“想想做做”第6题。

从这个统计表中你能了解到那些信息?

算出每个月进书的合计数,填在表中。

你还能提出哪些条件?

(2)讨论解决“想想做做”第7题。

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条件?

他们两家可能相距多少米?你是怎么想的?独立解答后在班内交流。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些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数学下册《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

位置与方向 西、北四个方向,培养方向感,发展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在指出一个方向的条件下,会辨认其余三个方向,了解地图上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辨认方向的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根据所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教学难点:能准确运用词语正确描述行走路线,理解地图上规定方向的方法,分辨地图上物体所处的相对位置。 教学用具:方向板,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一)导入新课 1.新学期,我们重新安排了座位,现在请你看一看你座位的前、后、左、右是谁?我们的教室在第几层?楼上是几年级的教室,楼下是几年级的教室? 2.揭示课题:认识地图上的方向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提纲 1.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1)说一说,太阳在哪里,太阳从什么地方升起来。(2)晚上太阳落山在什么方向?指一指西边在哪里。

(3)请同学们面向太阳升起的方向。 你们现在是面对什么方向站的?你们背对的方向是哪里?左手指的方向是哪里?右手指的方向是哪里? (4)请你向旁边的同学说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5)讲述前、后、左、右与东、南、西、北的联系。(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4页例2,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学生自学,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情) (三)自学检测 指出校园内的四个方向。 (1)说一说,我们学校的校门朝向什么方向。 (2)面向你家所在的方向站好,观察:家所在东西方向的同学他们是如何站的?家所在南北方向的同学他们又是如何站的? (3)由此我们发现东与西,南与北是相对的, (4)说一说,你与谁家的方向是相对的。 (5)一幅地图,人们通常是按上()下()、左()右()来绘制的。 三、合作探究 (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

认识整千数数学三年级教学设计

认识整千数数学三年级教学设计 认识整千数数学三年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务课程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16—17页及想想做做第1、2、3、6、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 2.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万”,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的`数位顺序。 3.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口算整千数加、减整千数 教学重难点:学生对整千数和一万的实际含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卡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出下面这些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并读一读。 342501209900327478701 2.说一说已经知道的数位顺序。 二、学习新知 1.想一想:一千一千地数,一千下面是几千?五千下面是几千?九千下面是多少? 2.一万是几个千组成的?

3.在计数器的千位上拨3,它表示什么呢?如果在千位上拨5,又表示什么呢? 4.在计数器的万位上拨1,你知道它表示多少吗? 5.请学生在计数器上拨数,其他学生思考:这些数分别表示多少?(学生进行拨数) 6.填空:3个千是()6个千是()5个千是()1个万是() 7.认识数位顺序表 数位顺序表……()位()位()位()位()位 想一想:从右边起,第()位是万位。 8.你觉得万这个单位怎样?我们学校大约有1000人,要几个我们这样的学校的人数,大约就是1万呢? 三、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在书上,再请学生进行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3题。 同桌相互读给对方听,再请部分学生来读一读。并思考:你从这些数据中知道了什么? 3.完成“想想做做”的第6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在书上,然后组织交流。 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只要是合理的都行。 4.完成“想想做做”的第7题。 先让学生讨论:他们两家可能相距多少米?再组织交流。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方向》

课题认识方向(一)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重点 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难点能用表示方向的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创造情景让学生说说“前、后、左、右、向左、向右、向后转”。复习和感受方位。 2.组织学生活动: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 3.师:“谁认得东、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样认识的?” 4.出示课题:东西南北 二、新知: 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引出东。 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黑板) 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 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习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是南。练习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 5.完成书本填空和做一做:(1)出示例1:*图书馆在操场的东面,体育馆在操场的()面。教学楼在操场的()面,大门在操场的()面。(2)完成“做一做” 6.出示例2:学看平面图形 (1)观察第4页的校园图,你能画出校园的示意图吗?怎样画,能让别人看懂方向?(2)学生同桌合作画。(3)交流汇报:把学生画的多种情况展示出来。(4)请大家观察这几种不同的示意图,你觉得怎么样?(没有统一的标准,太乱了。)(5)为了方便交流,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现在,你能按这个要求画出示意图吗?并注意标上“北”的方向。(6)学生独立绘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示意图。 三、巩固练习:

教学过程1、完成练习一第2题先观察,你从对话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确定了两个方向:北和西)你能说说哪边是东、哪边是南吗?说说房间是怎样布置的?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 3、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 4、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嘉兴市的东西南北方向? 5、背儿歌:早晨起床面向太阳,前边是东后边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四、小结。课外作业:认方向。 作业设计《同步练习》 板 书 设 计 认识方向 北 西东 南 教学反思(三点得失)

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的认识(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千克和克的认识(教学设计方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三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本单元教育目标是: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结合自己的经验,感知1千克和1克的质量,知道1千克=1000克。 2.知道用秤称量物体质量的方法,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物品的质量。培养估计的意识。 3.在测量、比较物品质量的过程中进行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对身边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有趣的比较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本课教学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经历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过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2掌握用秤称物品质量的方法,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物品的质量.知道1千克=1000

克. 3在测量和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准备: 以克为单位的电子秤一台, 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一台,西瓜一个(整千克的),苹果一个,盐两袋,西红柿每组1千克,糖每组1千克,硬币1个.课前调查表 一、认识千克和克 (一)生活了解 1、你调查了哪些物品的质量?(指名回答) 2、老师也调查了一些。(展示) 3、指导:我们调查的克和千克都是质量单位。国际上用g来表示克,用kg来表示千克。 (二)认识秤 1、说一说:拿出西瓜和梨?谁轻谁重?(学生根据生活经验) 2、到底有多重,生活中人们用什么来称它们的质量?你们在哪见过什么样的秤。(指名回答) 3、认识各种秤(课件展示) (二)称西瓜和苹果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方向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方向练习题 一;我会认 1;羊在猴的《】面;鸡在猴的《】面。 2;狗在松鼠的《】面;猴在松鼠的《】面。 3;猴的东北面是《】;马的西面是《】。 二;送信《每小格20米】 1;小鸽子要向《】飞《】米;再向《】飞《】米就把信送给了小松鼠? 2;小鸽子从小松鼠家出来;向《】飞《】米就到了小白兔家;把信送给小白兔后;再向《】飞《】米找到大象;最后再接着向《】飞《】米;又向《】飞《】米把信交给小花猫。 3;从小鸽子出发开始;到把信全部送完;在路上一共飞了《】米。 三;填一填 星期天;我们去动物园游玩;走进动物园大门;正北面有狮子馆和河马馆;熊猫馆在狮子馆的西北面;飞禽馆在狮子馆的东北面;经过熊猫馆向南走;可到达猴山和大象馆;经过猴山向东走到达狮子馆和金鱼馆;经过金鱼馆向南走到达骆驼馆;你能填出它们的位置吗? 二;按要求画图形;并填一填 三年级数学认识方向周周练 一;在《】里填出八个方向

二;按要求画图形;并填一填 三;看路线图填空 红红从甜品屋出发到电影院;她可以有下面几种走法。请把红红的行走路线填完整。 ⑴从甜品屋出发;向北走到《】;再向《】走到电影院 ⑵从甜品屋出发;向《】走到街心花园;再向《】走到电影院。 ⑶从甜品屋出发;向《】走到花店;再向《】走到书店;再向北走到电影院。四;测一测;填一填 你家所在的位置观察下面八个方向各有什么;将观测结果填在方框里。 五;看图填空 小猪要到小猴家玩;它可以怎么走? ⑴小猪从家出发;向南走到《】家;再向《】走到小猴家。 ⑵小猪从家出发;向《】走到小狗家;再向《】走到小猴家。 ⑶小猪从家出发;向《】走到小兔家;再向《】走到小猴家。 ⑷在上面三种走法中;你觉得小猪怎样走;到小猴家会近些? ⑸算一算;小猪从家出发;经过小鹿家到小猴家要走多少米。 ⑹小狗从家出发;到小鹿家去玩。你觉得它怎样走近些? 六;画一画;填一填

最新《有多重(认识千克和克)》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最新《有多重(认识千克和克)》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范文《有多重(认识千克和克)》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是“数与代数”领域中“常见的量”的一个重要内容.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有多重(认识千克和克)》教案范例,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三年级数学《有多重(认识千克和克)》教案范例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景,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二)过程性目标:经历千克、克这两个质量单位的建立过程,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应用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模糊的质量观念,会用观察、掂的方法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但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直接接触得很少,不了解千克、克代表的实际质量,没有千克、克的概念;而且质量单位不象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所以对认识克和千克有一定的难度.在以前的教学中,学生在质量单位的使用上错用、乱用的现象多次出现但纠正之后仍频频出现,症结即在于此. 教学重点: 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观念.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千克、克这两个质量单位,正确估计生活中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 教法学法: 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合作学习法、讲解法、演示法、操作探究等教学方法.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规律,本节课主要采用实践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熟悉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知识,使他

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毫米的认识》公开课优秀教案

《毫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的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第1、2、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使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重难点: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明确1厘米=10毫米,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医疗保险卡、学生尺及文具;例1的情景图、制作的量课本长、宽、厚的课件(可以用图或直接演示替代)。 教学过程: 一、学习毫米产生的意义 1.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 (1)出示例1情境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学生观察后,教师提出“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愿意参与他们的讨论吗?” (2)采用小组(建议4人小组为宜)合作的形式,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为了确保人人参与,可选专人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录表(教师事先准备好,每组发一张)的“估计”一栏中(见

下表)。 (3)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反馈时,学生选择性的估计课本长、宽、厚,其他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进行补充。将学生估计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提出问题:“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怎样来验证?” 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互相讨论如何表述课本的长、宽、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2)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测量的结果,并由此引出毫米。各小组分别汇报本小组测量的结果,在汇报时,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叙述测量的结果,由于课本的宽和厚不是整厘米,学生在表述时,会涉及到“厘米的刻度之间的小格”,也有的学生可能说到“毫米”,比如,“我量出的宽不到15厘米,还差两小格。”“数学书的厚不到1厘米,只有6小格。”……教师用课件(可以用图或直接演示替代)边

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整千数2教学反思苏教版

认识整千数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整千数”,让学生建立数感。通过本次活动,我觉得认数这样的知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组织教学。 一、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课前,学生对整万数已经有了初步认识,他们在生活中对整万数已经有了模糊的认识,这时,出示万人体育馆的照片,当老师说出“这座体育馆大约能坐一万人”和这版报纸大约有 1 万字时,学生发出了惊讶声。这说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是一片空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利用现成的生活资源,缩短了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引发了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习兴趣,从而使得学生以饱满的热情主动地学习下面的新知识。 二、联系旧知,发展数感。 在让学生直观感受一万的含义时,我是通过数正方体找“一”、“十”、“百”、“千” 之间的关系,复习10 个一是十,10 个十是一百,10 个一百是一千,然后通过数正方体,直观感受“ 10 个一千是一万”,使学生有效地形成对计数单位及其十进关系的认识。在教学整千数和一万的读写时,利用学生熟悉的工具——计数器来帮助学生学习,使学生已有的认数经验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拓展数位顺序表时也就没有困难了。 三、联系生活,加强体验。 数感的建立要渗透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的点滴之中。因此,在设计教案时,通过“一万个学生站在操场上” 体验到了一万的大,通过猜一猜“一万本数学书叠起来有多高” 和万个苹果吃多少年”,学生猜得不准,那是因为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够,这时我选择了告诉,从学生的眼神和惊叹声中,我知道,学生对一万的含义有了更深的体验。 四、注意细节,锻炼能力。 整千数的读写是十分简单的,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应作细致要求。写对是主要的,但写好、写美也应重视,写完更有必要让学生作一下检查,眼高手低的事我们大人也常有,别说小孩了,嘴上念得挺准,写时忘写或少写一位的常有。再如,看似简单的口算,学生心里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 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 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 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60分=1时60秒=1分 半时=30分30分=半时 9、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年、月、日、世纪等。(1世纪=100年,1年=12个月......)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 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5、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 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6、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上10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7、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 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8、公式:被减数=减数+差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 第三单元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 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完整word)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方向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方向练习题(一) 一、我会认 1、羊在猴的()面,鸡在猴的()面。 2、狗在松鼠的()面,猴在松鼠的()面。 3、猴的东北面是(),马的西面是()。 二、送信(每小格20米) 1.小鸽子要向()飞()米,再向()飞()米就把信送给了小松鼠? 2.小鸽子从小松鼠家出来,向()飞()米就到了小白兔家,把信送给小白兔后,再向()飞()米找到大象,最后再接着向()飞()米,又向()飞()米把信交给小花猫。 3.从小鸽子出发开始,到把信全部送完,在路上一共飞了()米。 三、填一填 星期天,我们去动物园游玩,走进动物园大门,正北面有狮子馆和河马馆,熊猫馆在狮子馆的西北面,飞禽馆在狮子馆的东北面,经过熊猫馆向南走,可到达猴山和大象馆,经过猴山向东走到达狮子馆和金鱼馆,经过金鱼馆向南走到达骆驼馆,你能填出它们的位置吗? 二、按要求画图形,并填一填

三年级数学认识方向周周练 一、在()里填出八个方向 二、按要求画图形,并填一填 三、看路线图填空 红红从甜品屋出发到电影院,她可以有下面几种走法。请把红红的行走路线填完整。 ⑴从甜品屋出发,向北走到(),再向()走到电影院 ⑵从甜品屋出发,向()走到街心花园,再向()走到电影院。 ⑶从甜品屋出发,向()走到花店,再向()走到书店,再向北走到电影院。 四、测一测,填一填 你家所在的位置观察下面八个方向各有什么,将观测结果填在方框里。 五、看图填空 小猪要到小猴家玩,它可以怎么走? ⑴小猪从家出发,向南走到()家,再向()走到小猴家。 ⑵小猪从家出发,向()走到小狗家,再向()走到小猴家。 ⑶小猪从家出发,向()走到小兔家,再向()走到小猴家。 ⑷在上面三种走法中,你觉得小猪怎样走,到小猴家会近些? ⑸算一算,小猪从家出发,经过小鹿家到小猴家要走多少米。 ⑹小狗从家出发,到小鹿家去玩。你觉得它怎样走近些?

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 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 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 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③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厘米=10毫米 ④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教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 ⑤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⑥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学生举例,教师提供一些资料) ⑦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 2、画线段。(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提问:用直尺画线段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何画出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三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几千几百几十几

认识几千几百几十几 教学内容:教材p19-20的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借助计数器,经历探索读、写非整千的四位数方法的过程,理解数的组成,会正确地读、写非整千数。 2.培养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感受数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读、写非整千的四位数方法的过程,理解数的组成,会正确地读、写非整千数。 教学难点:理解中间有0数的组成,会正确地读、写中间有0的非整千数。 教具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激活旧知,引入新课 出示数位顺序表。 提问:从右边起,第几位是万位?其他几位分别是什么位? 谈话:老师带来了一组信息,请大家读一读。 (1)我们学校有998名学生。 (2)正常人身上共有206块骨头。 (3)科学研究表明:柳树可以活150年,梨树可以活300年,雪松可以活2000年。 (4)今年有365天。

谈话:这组信息中出现了一些数,同桌合作,一人用计数器拨出以上各数,一人说出数的组成。 指定学生在计数器上拨数,并说出组成。 当学生拨出365时,教师在计数器的千位上加拨2颗珠,提问:如果千位上再拨2颗珠,这个数是多少,怎样读?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些新的数。(板书课题:认识几千几百几十几)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教学几千几百几十几的读写与组成。 学生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珠表示2365。 提问:谁来说一说现在计数器上拨出的数是多少?每个数位上的算珠各表示什么?再问:2个千、3个百、6个十、5个一合起来是多少呢? 提问:你能读出这个数吗? 让学生与同桌互相读一读,再指名读数。再问:这个数读作二千三百六十五,你能说一说这个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吗? 谈话:读数就是用最简洁的方式表示出这个数的组成。你会写二千三百六十五这个数吗?自己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指名说说是怎样写数的。根据回答,教师板书2365。 2.教学中间有0的四位数的读写与组成。 (1)中间有一个0的四位数。 让学生将计数器百位上的3颗算珠拨去,同时教师用计数器演示2065。 提问:现在这个计数器上的算珠各表示多少? 再问:2个千、6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多少?这个数与我们刚才认识的2365有什么不同?再问:这个数该怎样读呢?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教案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一、教学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例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例2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例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例4使学生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例5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三、教学时间:7课时

课时1 认识东、南、西、北 教学内容:例1及练习。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语描述物体所在 2、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学情分析: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因此在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丰富学生对方位知识的体验。 教具准备:东、南、西、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造情景让学生说说“前、后、左、右、向左、向右、向后转”。复习和感受方位。 2、组织学生活动: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 3、师:“谁认得东、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样认识的?” 4、出示课题:东西南北 二、新知: 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引出东。 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黑板) 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 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习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是南。练习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 5、完成书本填空和做一做: 出示例1挂图:*图书馆在操场的东面,体育馆在操场的()面。教学楼在操场的()面,大门在操场的()面。完成“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2题先观察,你从对话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确定了两个方向:北和西) 你能说说哪边是东、哪边是南吗?说说房间是怎样布置的?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 3、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 5、背儿歌:早晨起床面向太阳,前边是东后边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四、小结。

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

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发放小学李玉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毫米和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使学生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通过实际测量形成1毫米长度单位观念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逐步逼近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2)使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认识长度单位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 难点是: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情境导入 1、说一说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复习米和厘米的关系,并让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谈话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估测数学书的长、宽、高的长度。 2、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我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用尺子测量数学书的长、宽、高的长度。 3、全班交流:同学们在测量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师:同学们在测量时发现了遇到测量时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可以用毫米来记录。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位朋友:毫米(mm) 4、教师板出课题:毫米的认识。 5、建立1毫米的概念。 6、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22页的“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一)教学中的优点: 1、紧密联系生活,突破重难点。 在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观念时,除了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外,同时还要多举一些当地学生熟悉的例子加以对比。如让学生摸1分硬币、银行卡的厚度,通过用手比划感知1毫米的实际大小。 2.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贯穿估测。

(三年级数学教案)认识方向教案

认识方向教案 三年级数学教案 共4课时总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除了东、西、南、北这四个方向外,还有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3、借助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出示课本情境图)通过前几堂课的学习小明学会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今天他带了一个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来到校园中的操场上,准备继续学习与方向有关的知识。你们猜他带的是什么?( 指南针) ●二、学习新课

1、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和使用方法,增强民族自豪感。 (出示指南针图)由学生汇报交流预习1收集的资料,教师给予归纳,并重点指 导怎样利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2、根据指南针现在的指示说说校园里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 3、借助指南针盘面的标记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问:食堂在校园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归纳:从“东”出发,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北,东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南。从“西”出发,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园的东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 三、实践应用 1、给出一个方向由学生讨论后制成方向板。 2、利用方向板辨认教室中的八个方向。 3、说一说你座位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4、出示我国行政区域图,问:这是哪国的地图?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找出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厦门的位置,说说厦门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北京在厦门的什么方向?

人教三年级下册数学_ 地图上认识方向导学案

第2课时地图上认识方向市实验一小陈思思 课题地图上认识方向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学生已经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本节课学习如何在地图上辨别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完成校园示意图的具体情境中,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地图上的东、南、西、北。 学习目标1.能读懂校园示意图,知道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绘制的。 2.能准确运用词语描述物体位置。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学习重 点 使学生认识地图上的方向。 学习难 点 利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描述物体的位置。 学前准备教具准备:东、南、西、北四张卡片,中国地图一份,PPT课件。学具准备:操场平面示意图。 课时安 排 1课时 教学环 节 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7分钟) 1.我们学过了哪些方向? 2.你能找出下列相对的方向 吗?连一连。 前左下东南 北西上右后 3.出示中国地图,请同学们指 出北京所在的位置,说说你是怎样 找到的。再请同学们找一找自己所 在省会城市的位置。 1.回答:东、南、西、北、 前、后、左、右。 2.说一说,连一连。 3.点名指出北京和省会在 地图上的位置。 4.认真思考,明确本节课 的学习内容。 1.用北极星来表示 北方,填出方向。

4.揭示课题,板书:地图上认 识方向。 2.如图,科技楼在教 学楼的()面,在实验 楼的()面,从办公 楼向()走到实验楼, 再向()走到科技楼。 答案:南东南 东 3.找准同学们的位 置,把名字填在相应的位 置上。 二、合作 学习,探 究新知。 (23分 钟) 1.完成校园示意图。 (1)给每位学生发放一张操场平面 示意图,图的中间是学校的操场, 你能把操场的东、南、西、北面各 有什么记录在这张平面图上吗? (2)通过绘制这张平面图,你有什 么发现?学生讨论交流。 (3)讲解:在地图或平面图上,通 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 规律来确定方向的。在地图和平面 图上通常用这样的符号(板书:↑ 北)来表示方向。 2.教学例2。 (1)请学生看图,根据指向标,说 一说哪个位置是北方? (2)确定了北方,请学生辨认其他 三个方向。师相继完成板书。 (3)教学楼在大门的北面,大 门在教学楼的南面,这两种描述有 什么不同?为什么? 1.(1)学生完成操场平面 示意图。 (2)学生交流后明确:在 平面图上应有一个统一的确定 方向的标准。 (3)学生认真倾听。 2.(1)点名回答,明确: 教学楼的位置为北方。 (2)点名学生在黑板上辨 认方向。 (3)小组交流讨论,集体 订正。 三、巩固 提高。 (7分 钟) 1.完成例2的填空。 2.完成教材第4页“做一做”。 1.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2.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集体订正。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 疑:

三年级数学《认识千克》教案

三年级数学《认识千克》教案 Third grade mathematics "know the kilogram" teaching plan

三年级数学《认识千克》教案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9~32页 教学目的:1、通过难看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秤,知道秤在生活中的作用。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的单位千克,活动体验1千克大约有多重,使学生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3、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与数学联系着。 教学重点: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质量观念,知道千克的符号为“kg”; 2、了解用秤(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3、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想像、交流、实验等能力;了解、体验身边的数学,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千克,初步建立起1千克质量概 念

教具准备:小黑板、挂图、大米、台秤、弹簧秤、书、1千克铅块、两个同样大小的盒子(一个是空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如何判断物体的轻重。 1、同时出示一本厚的书和一本薄的书。 老师问:这两件谁重呀?为什么? 学生回答。 板书:用眼看一看(观察) 2、出示两个差不多大的盒子,一个里面装有物品,一个里面是空的。 老师问:这下又是谁重了?为什么? 学生说。 这时大家出现了两种答案,并有争论。关键是在于这两样东西差不多大,关靠眼睛看不出谁重谁轻。谁能有什么简单的方法快速的判断出到底谁重呢? (用手掂一掂) 让学生上台用手掂一掂。(两名)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1、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2、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能够根据物体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建立1千克和1克的概念,估计出一些物品大约有多重。 教学构想: 教学时,教师可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地方用到克和千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通过掂一掂、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大约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l克和1千克的观念。 教具准备: 教学时,教师要准备一个2分硬币,一些大豆、图钉、乒乓球等实物,或其他能表现1克有多重的实物。同时还应要求每个学生都准

备一个2分硬币及一些到商场里购买的物品或食品。生活中常见的秤。 教与学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l、情境导入,看一看。 程序:同学们你们都到过商场买东西吧?那你们都喜欢到商场买些什么呢?老师这有几件物品,你能看出哪件商品重一些,那些轻一些吗? 2、联系实际,掂一掂。 说话:请你拿出你到商店购买的商品。如:一袋红枣、膨化食品等等。然后分小组用手掂一掂,互相比较一下自己所买的商品和小组同学的商品那些重那些轻。让学生选出其中最重的和最轻的物品。 [简析:商场里常见食品的轻重学生一般比较熟悉,特别是他们自己喜欢的食品,这样设计容易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活动课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课程,教师引导学生参与,重在学生实践。 二、新课教学,认识质量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实用)

小学-数学-打印版 小学-数学-打印版 1 教学内容:毫米的认识 (教科书P2-3页例1,P3页“做一做”及P5页1、2、3题。) 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在前两年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在这一册教材中继续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对于毫米学生虽然没有正式学过,但他们每人的学生尺上都有毫米的刻度,可以说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教材先说明量比较短的物体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然后利用直尺中的毫米刻度,形象地告诉学生,1厘米中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并让学生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毫米,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是:1厘米=10毫米。接着教材通过用手势表示1毫米的长度,以及“做一做”中的量1分硬币的厚度等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其量物体的长度,知道1厘米=10毫米。 2、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 教学重点: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教学难点:掌握用毫米量的方法,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建议: 第2~3页的情境图:是一幅较为形象的四位小朋友对数学课本的长、宽、厚进行估计、测量、讨论的主题图。在出示了主题图之后,教师可以提问:“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愿意参与他们的讨论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分别估计一下课本的长、宽、厚。在估计的基础,引导学生运用测量的方法进行验证。当学生遇到不是整厘米的测量的时候,就问:“你们遇到什么问题了吗?相互交流一下,可以怎么样去解决它?”从而引出毫米以及毫米与厘米的进率。在学生掌握了这一部分知识的基础上,要让学生重点掌握1毫米的长度观念。先介绍1毫米的实例,再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找找那些东西是1毫米,以加深他们对这个长度单位的感观建立。“做一做”中的练习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中说一说,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练习一中第1题,一是考查学生的长度观念,二是考查学生用毫米作单位的测量水平。在做此题时,先让学生估测,不要急于用尺子测量。学生在判断是否是正方形时,存在竖着看和横着看的差别,可以采用转动课本的方法反复对比。判断后,再用尺子进行测量验证。 第3题,含有两项内容,一项是估计常见物品的长(或宽),另一项是用尺子进行测量。完成后,要让学生对估计的结果和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其目的是让学生及时获取反馈信息,及时矫正,提高自己的估测能力。 鉴于学生的认识,课堂上教师应尽量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在学习中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以及学会学习的能力。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能融入其中,体验到动脑的乐趣。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认识方向北京版

认识方向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在东、南、西、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来描绘物体所在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教学过程: 一、儿歌铺垫,引出新课 同学们,你们会背有关东、南、西、北方向的儿歌吗? 学生背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读了这首儿歌,你们能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吗?这节课我们

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方向)二、 1.初步认识东、南、西、北。(教学例1) 师: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小明站在操场上锻炼身体。(出示课件)你们知道他的前面是什么方向吗?(小明的前面是东)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因为他面对太阳,太阳是从东边升起的) 出示:小明的前面是东,小明的后面是()。 (强调:东和西是一对相反的方向。板书:东与西相对,并让学生读一读) 师:面向东,背后是西,反过来,当你面向西时,你的背后是什么方向?(东) 出示:小明的右边是南,左边是()。 (强调:南和北也是一对相反的方向。板书:南与北相对,并让学生读一读) 师:面向南,背后是北,反过来,当你面向北时,你的背后是什么方向?(南)、师:读方向的儿歌,你感受到了什么?(东和西是相对的,南和北是相对的) 你记住东、南、西、北了吗?(强调:只要确定了一个方向,就可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