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反应热及计算--习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反应热及计算--习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反应热及计算--习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反应热及计算--习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反应热及计算巩固练习

1.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铝片和稀盐酸反应B.Ba(OH)2·8H2O 与NH4Cl 的反应

C.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有能量变化

B.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放热反应

D.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吸热反应

3.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表示

A.物质的量B.分子个数C.原子个数D.物质质量

4.下列变化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A.H2O(g)=H2O(l) △H=-44.0 kJ/mol

B.2HI(g)=H2(g)+I2(g) △H=+14.9 kJ/mol

C.形成化学键时放出能量的化学反应

D.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的化学反应

5.已知如下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2CO(g)+O2(g)===2CO(g);△H==-566kJ/mol

CH4(g)+2O2(g)==CO2(g)+2H2O(1);△H=-890kJ/mol

由1molCO 和3molCH4组成的混合气在上述条件下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为()A.2912kJ B.2953kJ C.3236kJ D.3867kJ

6.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该反应一定不能发生

B、强酸跟强碱反应放出的热量就是中和热

C、由石墨比金刚石稳定可知:C(金刚石, s) =C(石墨, s) ?H < 0

D、在101kPa 、25?C 时,1gH 2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放出120.9kJ 热量,则氢气的热值为120.9 kJ / mol 7.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A.钢铁腐蚀时可能发生的正极反应:4OH--4e-=2H2O+O2↑

B.表示中和热的离子方程式:H++OH-=H2O;△H=-57.3kJ/mol

C.明矾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3++3H2O=Al(OH)3+3H+

D.硫酸铵浓溶液与氢氧化钠浓溶液混合的离子方程式:NH4++OH-=NH3↑+H2O

8.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C )A.已知2H2(g)+O2(g)===2H2O(g);△H=-483.6 kJ/mol,则氢气的标准燃烧热为241.8

kJ

B.已知C(石墨,s)=== C(金刚石,s);△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含20.0g NaOH 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 kJ 的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 q)+HCl(a q)===NaCl(a q)+H2O(l);△H=-57.4 kJ/mol D.已知2C(s)+2O2(g)==2CO2(g);△H1。2C(s)+O2(g)=2CO(g);△H2。则△H1>△H2 9.2008 年北京奥运会所用火炬燃料为丙烷(C3H8),悉尼奥运会所用火炬燃料为65%丁烷(C4H10)和35%丙烷(C3H8),已知丙烷的标准燃烧热为:2221.5kJ·mol-1,正丁烷的标准燃烧热为:2878kJ·mol-1,异丁烷的标准燃烧热为:2869.6kJ·mol-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奥运火炬燃烧时的能量转化主要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

B.相同质量的正丁烷和丙烷分别完全燃烧,前者需要的氧气多,产生的热也多

C.正丁烷比异丁烷稳定

D.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3H8+5O2==3CO2+4H2O;△H=-2221.5kJ·mol-1

10.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SO2+O22SO3;△H=-196.6kJ/mol

B.C(s)+O 2(g)==CO2(g);△H=393.5kJ/mol

C.1/2H2(g)+1/2Cl2(g)==HCl(g);△H=-92.5kJ/mol

D.H+(aq)+OH-(aq)==H2O(l);△H=57.3kJ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于吸热反应,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总是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B.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湿条件下一定能发生反应

C.在101kPa,1mol 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热值

D.在101kPa,1mol 物质完全燃烧的反应热叫做该物质的标准燃烧热

12.25℃、101 kPa 下,碳、氢气、甲烷和葡萄糖的标准燃烧热依次是393.5 kJ/mol、285.8

kJ/mol、890.3 kJ/mol、2800 kJ/mol,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s)+ O2(g)==CO(g);△H=-393.5 kJ/mol

B.2H2(g)+O2(g)==2H2O(g);△H=+571.6 kJ/mol

C.CH4(g)+2O2(g)==CO2(g)+2H2O(g);△H=-890.3 kJ/mol

D. C6H12O6(s)+3O2(g) === 3CO2(g)+3H2O(1);△H=-1400 kJ/mol

13.燃烧1g 液态有机物,只生成0.05molCO2气体和1.2g 液态水,且放出热量33.63kJ,该有

机物的蒸汽对H2的相对密度为30,则该有机物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A.C3H8O(l)+9/2O2(g)=3CO2(g)+4H2O(l); △H=-2017.8kJ/mol

B.C3H8 (l)+5O2(g)=3CO2(g)+4H2O(l); △H=-33.63kJ/mol

C.C3H8(l)+5O2(g)=3CO2(g)+4H2O(l); △H=-1479.4kJ/mol

D.C3H8O(l)+9/2O2(g)=3CO2(g)+4H2O(g); △H=-2017.8kJmol

14.通常人们把拆开1 mol 某化学键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键能的大小可以衡量

化学键的强弱,也可以估计化学反应的反应热(ΔH),化学反应的ΔH 等于反应中断裂旧化学键的键能之和与反应中形成新化学键的键能之和的差。下列是一些化学键的键能。

根据42=CF4+4HF(g)( )

A.–1940 kJ · mol-1

B.1940 kJ · mol-1

C. –485 kJ · mol-1

D.485 kJ · mol-1

15.下列反应不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锌放入稀硫酸中B.高锰酸钾分解

C.氢气还原氧化铜D.碳和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

16.以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有关反应( )

C H (g)+5 O (g)→2CO (g)+H O(l);ΔH= -1300kJ/mol

2 2 2 2 2 2

下列关于热化学方程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5N A个电子转移时,该反应放出1300kJ 的能量

B.有N A个水分子生成且为液体时,吸收1300kJ 的能量

C.有4N 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300kJ 的能量

D.有8N 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300kJ 的能量

17.(2007 年全国II)已知:①1molH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kJ 的能量

②1molCl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243kJ 的能量

③由H 原子和Cl 原子形成1molHCl 分子时释放431kJ 的能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 )

A.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H2(g)+Cl(g)=2HCl(g)B.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2mol 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

C.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2mol 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

D.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1mol 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

18. 化学反应可视为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化学键的键能是形成(或拆开)1 mol 化学键

时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已知白磷(P 4)和 P 4O 6 的分子结构如下图所示;现提供以下化学键 的 键 能 :P-P 198kJ·mol —1 、 P-O 360kJ·mol —1、氧气分子内氧原子间的键能

498kJ·mol —1则。P 4+3O 2 =P 4O 6的反应热?H 为( )

A .+1638 kJ·mol —1

B .-1638 kJ·mol —1

C .-126 kJ·mol —1

D .+126 kJ·mol —1

19. ①家用液化气中主要成分之一是丁烷。当 1g 丁烷完全燃烧并生成 CO 2 和液态水时,放出

热量 50KJ 。试写出丁烷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②又已知 H 2O(l)=H 2O(g);△H=+44kJ/mol ,则 58g 丁烷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热量为

KJ 。

20. 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N 2(g)与 H 2(g)反应生成 17g 氨气,放出 46.1KJ 热量

(2)1mol 液态乙醇完全燃烧生成 CO 2(g)和 H 2O(l),放出 1366.8KJ 热量

(3)标准状况下,44.8LC 2H 2(g)在 O 2(g)中完全燃烧生成 CO 2(g)和 H 2O(l),放出 2598.8KJ 热量

(4)24g 石墨(C)与足量 H2O(g)反应生成 CO(g)和 H2(g),吸收 262.6KJ 热量

21. 根据下列热化学方程式分析,C(S)的燃烧热△H 等于

C(S) + H 2O(l) === CO(g) + H 2(g); △H 1 ==175.3KJ·mol —1

2CO(g) + O 2(g) == 2CO 2(g); △H 2 ==—566.0 KJ·mol —1 2H 2(g) + O 2(g) == 2H 2O(l); △H 3 ==—571.6 KJ·mol —1 A. △H 1 + △H 2 —△H 3 B.2△H 1 + △H 2 + △H 3 C. △H 1 + △H 2/2 + △H 3 D. △H 1 + △H 2/2 + △H 3/2

3 2

则 TiO 2(s )+2Cl 2(g )+2C (s )=TiCl 4(s )+2CO (g )的?H = 。

22. 发射卫星时可用肼(N 2H 4)为燃料和 NO 2 作氧化剂,这两者反应生成 N 2 和水蒸气.又已知:

①N 2(气)+2O 2(气)==2NO 2(气); △H=+67.7kJ/mol①

②N 2H 4(气)+O 2(气)=N 2(气)+2H 2O(气); △H =-534kJ/mol② 试写出肼与 NO 2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3. 已 知 下 列 热 化 学 方 程 式 : (1)Fe 2O 3(s)+

3CO(g)====2Fe(s)+3CO 2(g);ΔH =-25 kJ·mol -1 (2)3Fe 2O 3(s)+CO(g)====2Fe 3O 4(s)+CO 2(g);ΔH =-47 kJ·mol -1 (3)Fe 3O 4(s)+CO(g)====3FeO(s)+CO 2(g);ΔH =+19 kJ·mol -1 写出 FeO(s)被 CO 还原成 Fe 和 CO 2 的热化学方程式 . 24. 已知下列反应的反应热为:

(1)CH 3COOH (l )+2O 2(g )=2CO 2(g)+2H 2O(l) △H 1 = -870.3KJ/mol (2)C(s)+O 2(g)=CO 2(g) △H 2 = -393.5KJ/mol

(3) H 2(g)+ 1 O 2(g)=H 2O(l) △H 3 = -285.8KJ/mol

2

试计算下列反应的反应热:

2C(s) + 2H 2(g) + O 2(g) = CH 3COOH(l) 25.(2013 福建卷)某科学家利用二氧化铈(CeO 2)在太阳能作用下将 H 2O 、CO 2 转变成H 2、CO 。其过程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过程中 CeO 2 没有消耗

B .该过程实现了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

C .右图中△H 1=△H 2+△H 3

D .以 CO 和 O 2 构成的碱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 CO+4OH ——2e —=CO 2—+2H O 【答案】C

26.(2013 海南卷)已知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6C(s)+5H 2(g)+3N 2(g)+9O 2(g)=2C 3H 5(ONO 2)3(l) 2 H 2(g)+ O 2(g)= 2H 2O(g)

△H 2 △H 1

C(s)+ O 2(g)=CO 2(g)

△H 3

则反应 4C 3H 5(ONO 2)3(l)= 12CO 2(g)+10H 2O(g) + O 2(g) +6N 2(g)的△H 为

A .12△H 3+5△H 2-2△H 1

B .2△H 1-5△H 2-12△H 3

C .12△H 3-5△H 2 -2△H 1

D .△H 1-5△H 2-12△H 3

[答案]A

27.[2013 高考?重庆卷?6]已知:P4(g)+6Cl2(g)=4PCl3(g) △H=a kJ?mol—1

P4(g)+10Cl2(g)=4PCl5(g) △H=b kJ?mol—1

P4具有正四面体结构,PCl5中P-Cl 键的键能为c kJ?mo l—1,PCl3中P-Cl 键的键能为1.2c kJ?mol—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P-P 键的键能大于P-Cl 键的键能

B.可求Cl2(g)+ PCl3(g)=4PCl5(g)的反应热△H

C.Cl-Cl 键的键能为(b-a+5.6c)/4 kJ?mol—1

D.P-P 键的键能为(5a-3b+12c)/8 kJ?mol—1

答案:C

2020高一化学全一-册课时作业3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含答案))

2020高一化学全一册课时作业3: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含答案) 1.盖斯是热化学的奠基人,他于1840年提出盖斯定律,对这一定律的理解,以下说 法不正确的是( ) A.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B.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与反应途径无关 C.可以直接测量任意反应的反应热 D.可以用已经精确测定的反应的热效应来计算难于测量或无法测量的反应的热效应解析:盖斯定律可以用已经精确测定的反应的热效应来计算难于测量或无法测量的反应的热效应,故C错。 答案:C 2.已知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只与反应物的初始状态和生成物的最终状态有关,如图甲所示:ΔH1=ΔH2+ΔH3。根据上述原理和图乙所示,判断各对应的反应热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A.A→F ΔH=-ΔH6 B.A→D ΔH=ΔH1+ΔH2+ΔH3 C.ΔH1+ΔH2+ΔH3+ΔH4+ΔH5+ΔH6=0 D.ΔH1+ΔH6=ΔH2+ΔH3+ΔH4+ΔH5 解析:A→F与F→A互为逆反应,则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A正确;根据盖斯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可知,B、C正确。 答案:D 3.已知: 2H2(g)+O2(g)===2H2O(g) ΔH1 3H2(g)+Fe2O3(s)===2Fe(s)+3H2O(g) ΔH2

2Fe(s)+O 2(g)===Fe 2O 3(s) ΔH 3 322Al(s)+O 2(g)===Al 2O 3(s) ΔH 4 322Al(s)+Fe 2O 3(s)===Al 2O 3(s)+2Fe(s) ΔH 5 下列关于上述反应焓变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ΔH 1<0,ΔH 3>0 B .ΔH 5<0,ΔH 4<ΔH 3 C .ΔH 1=ΔH 2+ΔH 3 D .ΔH 3=ΔH 4+ΔH 5 解析: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故ΔH 3<0,A 错误;将上述反应分别编号为 ①②③④⑤,反应⑤是铝热反应,显然是放热反应,ΔH 5<0,将反应④-反应③可得反应 ⑤,即ΔH 5=ΔH 4-ΔH 3<0,B 正确,D 错误;将反应②+反应③可得反应3H 2(g)+O 2(g) 32===3H 2O(g),故ΔH 1=(ΔH 2+ΔH 3),C 错误。 23答案:B 4.已知1 mol 红磷转化为1 mol 白磷,吸收18.39 kJ 热量。 ①4P(红,s)+5O 2(g)===2P 2O 5(s);ΔH 1 ②P 4(白,s)+5O 2(g)===2P 2O 5(s);ΔH 2 则ΔH 1与ΔH 2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ΔH 1=ΔH 2 B .ΔH 1>ΔH 2 C .ΔH 1<ΔH 2 D .无法确定 解析:根据题供信息,由反应①减去反应②可得,4P(红,s)===P 4(白,s); ΔH =ΔH 1-ΔH 2=+18.39 kJ/mol×4=+73.56 kJ/mol >0,故ΔH 1>ΔH 2,B 正确。 答案:B 5.用H 2O 2和H 2SO 4的混合溶液可溶出废旧印刷电路板上的铜。已知: Cu(s)+2H +(aq)===Cu 2+(aq)+H 2(g) ΔH =+64.39 kJ·mol -1 2H 2O 2(l)===2H 2O(l)+O 2(g) ΔH =-196.46 kJ·mol -1 H 2(g)+O 2(g)===H 2O(l) 12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练习试题与解析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练习与解析 1.(2006山东潍坊高三模拟,13)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 ) A.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磺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 B.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 kJ ·mol -1,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 2(g)+O 2(g)====2H 2O(l) ΔH =285.8 kJ ·mol -1 C.Ba(OH)2·8H 2O(s)+2NH 4Cl(s) ====BaCl 2(s)+2NH 3(g)+10H 2O(l) ΔH <0 D.已知中和热为57.3 kJ ·mol -1,若将含0.5 mol H 2SO 4的浓溶液与含1 mol NaOH 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要大于57.3 kJ 思路解析:硫磺变成硫蒸气需要吸收热量;在101 kPa 时,1 mol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Ba(OH)2·8H 2O 固体与NH 4Cl 固体反应是吸热反应,则ΔH>0;H 2SO 4的浓溶液与NaOH 溶液混合时要放热。 答案:D 2.已知299 K 时,合成氨反应N 2(g )+3H 2(g) ====2NH 3(g) ΔH=-92.0 kJ ·mol -1,将此温度下的0.1 mol N 2和0.3 mol H 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为(假定测量过程中没有能量损失)( ) A.一定小于92.0 kJ B.一定大于92.0 kJ C.一定等于92.0 kJ D.无法确定 思路解析:反应热是指反应完全进行时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可逆反应是不能进行到底的,因此可逆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一定小于反应热。 答案:A 3.100 g 碳燃烧所得气体中,CO 占 31体积,CO 2占32体积,且C(s)+ 21O 2(g)====CO(g) ΔH=-110.35 kJ ·mol -1,CO(g)+ 21O 2(g)====CO 2(g) ΔH=-282.57 kJ ·mol -1。与这些碳完全燃烧相比较,损失的热量是( ) A.392.92 kJ B.2 489.44 kJ C.784.92 kJ D.3 274.3 kJ 思路解析:100 g 碳燃烧所得气体中CO 的物质的量为3 1121001??-mol g g ,这些物质的量CO 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为31121001??-mol g g ×282.57 kJ · mol -1=784.92 kJ 。 答案:C 4.氢气(H 2)、一氧化碳(CO)、辛烷(C 8H 18)、甲烷(CH 4)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 H 2(g)+ 2 1O 2(g)====H 2O(l) ΔH =-285.8 kJ ·mol -1 CO(g)+ 2 1O 2(g) ====CO 2(g) ΔH =-283.0 kJ ·mol -1 C 8H 18(l)+ 225O 2(g) ====8CO 2(g)+9H 2O(l) ΔH=-5 518 kJ ·mol -1 CH 4(g)+2O 2(g) ====CO 2(g)+2H 2O(l) ΔH=-890.3 kJ ·mol -1 相同质量的H 2、CO 、C 8H 18、CH 4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 ) A.H 2(g) B.CO(g) C.C 8H 18(l) D.CH 4(g)

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2课时热化学方程式反应焓变的计算学案鲁科版选修4

第2课时热化学方程式反应焓变的计算学习目标:1.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重点)2.理解盖斯定律的内容。3.能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简单计算。(难点) [自主预习·探新知] 一、热化学方程式 1.概念 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的和同时表示出来的式子。 2.意义 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还表示了。 3.实例 C(s)+H2O(g)===CO(g)+H2(g) ΔH=131.3 kJ·mol-1,表示在25 ℃和101 kPa的条件下, C(s)和 H2O(g)完全反应生成1 mol CO(g)和1 mol H2(g)时的热量为131.1 kJ。 微点拨: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仅表示物质的量,因此可以是整数或分数,而普通的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只能是整数。 二、反应焓变的计算 1.盖斯定律 (1)定义: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都是一样的。 (2)盖斯定律的特点: ①化学反应的焓变只与反应的有关,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②反应焓变一定。如图分别有三个途径:(Ⅰ)(Ⅱ)(Ⅲ)。 则有ΔH==。 微点拨:化学反应的焓变与反应的过程、条件无关。 2.盖斯定律的应用 (1)科学意义:对于无法或较难通过实验测定的反应的焓变,可应用盖斯定律计算求得。 (2)方法——“叠加法” ①原理:若一个化学方程式可由另外几个化学方程式相加减而得到,则该化学反应的焓变即为这几个化学反应焓变的代数和。 ②步骤

微点拨:“叠加法”思维流程: 找目标→看来源→变方向→调系数→相叠加→得答案。 [基础自测] 1.判断对错(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在括号内打“×”。) (1)热化学方程式前面的系数代表分子数或物质的量。( ) (2)H 2(g)+12 O 2(g)===H 2O(l)和2H 2(g)+O 2(g)===2H 2O(l)的ΔH 相同。( ) (3)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S(s)和S(g)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不同。( ) (4)中,存在关系式:ΔH 1=ΔH 2+ΔH 3。( ) 2.热化学方程式C(s)+H 2O(g)===CO(g)+H 2(g) ΔH =131.3 kJ·mol -1表示( ) A .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 kJ 能量 B .1 mol 碳和1 mol 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并吸收131.3 kJ 热量 C .1 mol 固态碳和1 mol 水蒸气反应生成1 mol 一氧化碳气体和1 mol 氢气,并吸收131.3 kJ 热量 D .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收131.3 kJ 热量 3.在298 K 、100 kPa 时,已知: C(s ,石墨)+O 2(g)===CO 2(g) ΔH 1=-393.5 kJ·mol -1 2H 2(g)+O 2(g)===2H 2O(l) ΔH 2=-571.6 kJ·mol -1 2C 2H 2(g)+5O 2(g)===4CO 2(g)+2H 2O(l) ΔH 3=-2 599 kJ·mol -1 则相同条件下时由C(s ,石墨)和H 2(g)生成1 mol C 2H 2(g)反应的焓变ΔH 4是( ) A .-226.7 kJ·mol -1 B .-326 kJ·mol -1 C .226.7 kJ·mol -1 D .326 kJ·mol -1 [合 作 探 究·攻 重 难]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如图是NO 2和CO 反应生成CO 2和NO 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1-3《化学反应热的计算》课时练 双基练习 1.在一定温度下,CO 和CH 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CO(g)+O 2(g)===2CO 2(g) ΔH =-566 kJ/mol CH 4(g)+2O 2(g)===CO 2(g)+2H 2O(l) ΔH =-890 kJ/mol 1 molCO 和3 mol CH 4组成的混合气体,在相同条件下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为( ) A .2 912 kJ B .2 953 kJ C .3 236 kJ D .3 867 kJ ? 解析: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2 molCO 燃烧可放出566 kJ 热量,则1 mol CO 完全燃烧释放283 kJ 热量,同理3 mol CH 4释放3×890 kJ =2 670 kJ 热量,所以1 mol CO 和3 mol CH 4完全燃烧共释放热量为2 953 kJ 。 答案:B 2.已知A(g)+B(g)===C(g) ΔH 1,D(g)+B(g)===E(g) ΔH 2,且ΔH 1<ΔH 2,若A 和D 的混合气体1 mol 完全与B 反应,反应热为ΔH 3,则A 和D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解析:设1 mol 混合气体中含A x mol ,D y mol , 则有????? x +y =1ΔH 1x +ΔH 2y =ΔH 3,解得????? x =ΔH 2-ΔH 3ΔH 2-ΔH 1y =ΔH 3 -ΔH 1ΔH 2-ΔH 1 故x y =ΔH 2-ΔH 3ΔH 3-ΔH 1 。B 选项正确。

《 答案:B 3.已知25℃、101 kPa条件下: (1)4Al(s)+3O2(g)===2Al2O3(s)ΔH=-2 kJ/mol (2)4Al(s)+2O3(g)===2Al2O3(s)ΔH=-3 kJ/mol 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 B.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 C.O3比O2稳定,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 ` D.O2比O3稳定,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 解析:(2)-(1)得:2O3(g)===3O2(g)ΔH=-kJ/mol,可知等质量的O2能量低。 答案:A 4.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H2、CO和少量的甲烷。相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H2(g)+O2(g)===2H2O(l)ΔH=-kJ/mol 2CO(g)+O2(g)===2CO2(g)ΔH=-566 kJ/mol CH4(g)+2O2(g)===CO2(g)+2H2O(l)ΔH=-kJ/mol 当使用管道煤气的用户改用天然气后,在相同条件下燃烧等体积的天然气,理论上所获得的热值,前者大约是后者的多少倍() | A.B. C.D. 解析:由热化学方程式可得1 mol H2、CO燃烧放出的热量约为283 kJ~kJ;1 mol CH4燃烧放出的热量为kJ,两者之比约为,故答案为D。

1.3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1-3《化学反应热的计算》课时练 双基练习 1.在一定温度下,CO 和CH 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CO(g)+O 2(g)===2CO 2(g) ΔH =-566 kJ/mol CH 4(g)+2O 2(g)===CO 2(g)+2H 2O(l) ΔH =-890 kJ/mol 1 molCO 和3 mol CH 4组成的混合气体,在相同条件下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为( ) A .2 912 kJ B .2 953 kJ C .3 236 kJ D .3 867 kJ 解析: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2 molCO 燃烧可放出566 kJ 热量,则1 mol CO 完全燃烧释放283 kJ 热量,同理3 mol CH 4释放3×890 kJ =2 670 kJ 热量,所以1 mol CO 和3 mol CH 4完全燃烧共释放热量为2 953 kJ 。 答案:B 2.已知A(g)+B(g)===C(g) ΔH 1,D(g)+B(g)===E(g) ΔH 2,且ΔH 1<ΔH 2,若A 和D 的混合气体1 mol 完全与B 反应,反应热为ΔH 3,则A 和D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ΔH 3-ΔH 2ΔH 3-ΔH 1 B.ΔH 2-ΔH 3ΔH 3-ΔH 1 C.ΔH 2-ΔH 3ΔH 1-ΔH 3 D.ΔH 3-ΔH 1ΔH 2-ΔH 3 解析:设1 mol 混合气体中含A x mol ,D y mol ,

则有??? x +y =1ΔH 1x +ΔH 2y =ΔH 3,解得????? x =ΔH 2-ΔH 3ΔH 2-ΔH 1y =ΔH 3 -ΔH 1ΔH 2-ΔH 1 故x y =ΔH 2-ΔH 3ΔH 3-ΔH 1 。B 选项正确。 答案:B 3.已知25℃、101 kPa 条件下: (1)4Al(s)+3O 2(g)===2Al 2O 3(s) ΔH =-2 834.9 kJ/mol (2)4Al(s)+2O 3(g)===2Al 2O 3(s) ΔH =-3 119.1 kJ/mol 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 .等质量的O 2比O 3能量低,由O 2变O 3为吸热反应 B .等质量的O 2比O 3能量低,由O 2变O 3为放热反应 C .O 3比O 2稳定,由O 2变O 3为吸热反应 D .O 2比O 3稳定,由O 2变O 3为放热反应 解析:(2)-(1)得:2O 3(g)===3O 2(g) ΔH =-284.2 kJ/mol ,可知等质量的O 2能量低。 答案:A 4.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H 2、CO 和少量的甲烷。相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H 2(g)+O 2(g)===2H 2O(l) ΔH =-571.6 kJ/mol 2CO(g)+O 2(g)===2CO 2(g) ΔH =-566 kJ/mol CH 4(g)+2O 2(g)===CO 2(g)+2H 2O(l) ΔH =-890.3 kJ/mol 当使用管道煤气的用户改用天然气后,在相同条件下燃烧等体积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练习 题及答案解析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1-3《化学反应热的计算》课时练 双基练习 1.在一定温度下,CO和CH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CO(g)+O2(g)===2CO2(g)ΔH=-566 kJ/mol CH4(g)+2O2(g)===CO2(g)+2H2O(l)ΔH=-890 kJ/mol 1 molCO和3 mol CH4组成的混合气体,在相同条件下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为() A.2 912 kJ B.2 953 kJ C.3 236 kJ D.3 867 kJ 解析: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2 molCO燃烧可放出566 kJ热量,则1 mol CO完全燃烧释放283 kJ热量,同理3 mol CH4释放3×890 kJ=2 670 kJ热量,所以1 mol CO和3 mol CH4完全燃烧共释放热量为2 953 kJ。 答案:B 2.已知A(g)+B(g)===C(g)ΔH1,D(g)+B(g)===E(g)ΔH2,且 ΔH1<ΔH2,若A和D的混合气体1 mol完全与B反应,反应热为ΔH3,则A和D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解析:设1 mol混合气体中含A x mol,D y mol,

则有??? x +y =1ΔH 1x +ΔH 2y =ΔH 3,解得????? x =ΔH 2-ΔH 3ΔH 2-ΔH 1y =ΔH 3 -ΔH 1ΔH 2-ΔH 1 故x y =ΔH 2-ΔH 3ΔH 3-ΔH 1 。B 选项正确。 答案:B 3.已知25℃、101 kPa 条件下: (1)4Al(s)+3O 2(g)===2Al 2O 3(s) ΔH =-2 kJ/mol (2)4Al(s)+2O 3(g)===2Al 2O 3(s) ΔH =-3 kJ/mol 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 .等质量的O 2比O 3能量低,由O 2变O 3为吸热反应 B .等质量的O 2比O 3能量低,由O 2变O 3为放热反应 C .O 3比O 2稳定,由O 2变O 3为吸热反应 D .O 2比O 3稳定,由O 2变O 3为放热反应 解析:(2)-(1)得:2O 3(g)===3O 2(g) ΔH =- kJ/mol ,可知等质量的O 2能量低。 答案:A 4.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H 2、CO 和少量的甲烷。相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H 2(g)+O 2(g)===2H 2O(l) ΔH =- kJ/mol 2CO(g)+O 2(g)===2CO 2(g) ΔH =-566 kJ/mol CH 4(g)+2O 2(g)===CO 2(g)+2H 2O(l) ΔH =- kJ/mol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第一章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主备人:陈丽辅备人:高二化学备课组 Ⅰ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盖斯定律的意义。 2.能用盖斯定律和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3.以“山的高度与上山的途径无关”对特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进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盖斯定律。然后再通过对能量守恒定律的反证来论证盖斯定律的正确性。 4.利用反应热的概念、盖斯定律和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通过不同类型的例题加以展示。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概念、应用定律、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通过实例使学生感受盖斯定律的应用,并以此说明盖斯定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Ⅱ教学重点 盖斯定律,反应热的计算。 Ⅲ教学难点 盖斯定律的应用。 Ⅳ教学方法 提出问题,创设情景例,引出定律盖斯定律是本节的重点内容,问题研究经过讨论、交流,设计合理的“路径”,根据盖斯定律解决上述问题。 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环节:情境引导激发欲望 在化学科研中,经常要测量化学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但是某些物质的反应热,由于种种原因不能直接测得,只能通过化学计算的方式间接获得。在生产中,对燃料的燃烧、反应条件的控制以及废热的利用,也需要反应热计算,为方便反应热计算,我们来学习盖斯定律。(板书课题) 第二环节:组内合作自学讨论 1、什么叫做盖斯定律? 2、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第三环节:班内交流确定难点 各小组派出代表上黑板展示: 1、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 2、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 第四环节:点拨精讲解难释疑 (一)盖斯定律 讲解:俄国化学家盖斯从大量的实验事实中总结出一条规律: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20年原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对于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ΔH就越大 B、2H2(g)+O2(g)===2H2O(l)ΔH=-571.6 kJ·mol-1,ΔH=-571.6 kJ·mol-1的含义是指每摩尔该反应所放出的热量为571.6KJ C、如果用E表示破坏(或生成)1 mol化学键所消耗(或释放)的能量,则求2H2(g)+O2(g)===2H2O(g)的反应热时,可用下式表示:ΔH1=2E(H—H)+E(O===O)-2E(H—O)。 D、同温同压下,氢气和氯气分别在光照条件下和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时的ΔH不同。 答案:B 2、假设反应体系的始态为甲,中间态为乙,终态为丙,它们之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ΔH1|>|ΔH2| B.|ΔH1|<|ΔH3| C.ΔH1+ΔH2+ΔH3=0 D.甲→丙的ΔH=ΔH1+ΔH2 答案 A 3、氯原子对O3分解有催化作用: O3+Cl===ClO+O2ΔH1 ClO+O===Cl+O2ΔH2 大气臭氧层的分解反应是O3+O===2O2ΔH,该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O3+O===2O2的ΔH=E1-E3 B.O3+O===2O2是吸热反应 C.ΔH=ΔH1+ΔH2

D .ΔH = E 3-E 2>0 答案 C 4、已知在298K 时下述反应的有关数据: C(s)+12 O 2(g)===CO(g) ΔH 1=-110.5kJ·mol - 1 C(s)+O 2(g)===CO 2(g) ΔH 2=-393.5kJ·mol - 1,则C(s)+CO 2(g)===2CO(g)的ΔH 为( ) A .+283.5kJ·mol - 1 B .+172.5kJ·mol - 1 C .-172.5kJ·mol -1 D .-504kJ·mol - 1 答案 B 5、已知反应: H 2(g)+1 2O 2(g)===H 2O(g) ΔH 1 1 2N 2 (g)+O 2(g)===NO 2(g) ΔH 2 12N 2(g)+3 2 H 2(g)===NH 3(g) ΔH 3 则反应2NH 3(g)+7 2O 2(g)===2NO 2(g)+3H 2O(g)的ΔH 为( ) A .2ΔH 1+2ΔH 2-2ΔH 3 B .ΔH 1+ΔH 2-ΔH 3 C .3ΔH 1+2ΔH 2+2ΔH 3 D .3ΔH 1+2ΔH 2-2ΔH 3 答案 D 6已知:①C(s)+H 2O(g)===CO(g)+H 2(g) ΔH 1=a kJ·mol - 1 ②2C(s)+O 2(g)===2CO(g) ΔH 2=-220kJ·mol - 1 通常人们把拆开1mol 某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已知H —H 、O==O 和O —H 键的键能分别为436kJ·mol - 1、496kJ·mol -1 和462kJ·mol - 1,则a 为( ) A .-332 B .-118 C .+350 D .+130 答案 D 7发射火箭时使用的燃料可以是液氢和液氧,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H 2(g)+12O 2(g)===H 2O(l)ΔH 1=-285.8kJ·mol -1 ②H 2(g)===H 2(l) ΔH 2=-0.92kJ·mol - 1 ③O 2(g)===O 2(l) ΔH 3=-6.84kJ·mol -1 ④H 2O(l)===H 2O(g) ΔH 4=+44.0kJ·mol -1 则反应H 2(l)+1 2 O 2(l)===H 2O(g)的反应热ΔH 为( )

化学反应热计算知识归纳

盖斯定律的计算和应用 一. 盖斯定律 ⑴ 内容: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 是相同的。如图 1-15所示:12H H H ?=?+?, 345H H H H ?=?+?+? 盖斯定律是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共同体现。 ⑵ 对盖斯定律的理解:① 途径角度;② 能量守恒角度 由于在指定的状态下,各种物质的焓值都是确定且唯一的,因此无论经过哪些步 骤从反应物变成产物,它们的差值是不会改变的。 说明: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的,二者密不可分,但以物质为主。 ⑶ 意义:应为有些反应进行得很慢,有些反应不容易直接发生,有些反应的产品不纯(有 副反应发生),这给测定反应的反应热造成了困难。此时如果应用盖斯定律,就 可以间接地把它们的反应热计算出来。 说明:利用盖斯定律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一个热化学方程式中分子式前的化学计量数同时扩大一定的倍数时,焓变也相应地扩大 相同的倍数。 2、若将一个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物与生成物颠倒,则焓变的正负号也相应地改变。 3、若热化学方程式相加,则焓变也相加;若热化学方程式相减,则焓变也相减。 2. 方法技巧拓展 常用的有关反应焓变的简答计算的方法归类: ⑴ 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焓变(△H)与反应物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⑵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计算:△H = 生成物的能量之和 — 反应物的能量之和。 ⑶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键量计算:△H = 生成物的总键量 — 反应物的总键量。 ⑷ 根据盖斯定律计算: ① 根据盖斯定律的实质,分析给定反应与所求反应物质与焓变关系。 ② 运用解题技能,将已知热化学方程式进行变换、加减得到待求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⑸ 根据比热容和温度差进行计算:21()Q c m T T =-??-。 ⑹ 根据燃烧热、中和热计算:可燃物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 n(可燃物) × 其燃烧热 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 = n(H 2O) × 中和热 应用盖斯定律求反应热通常用两种方法:⑴ 虚拟路径法:如:C(s) + O 2(g) =CO 2(g)可设 计为:

鲁科版高二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课时4反应焓变的计算

鲁科版(2019)高二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课时4反应焓变的计算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的反应焓变不仅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也与反应的途径有关B.盖斯定律遵守能量守恒定律 C.利用盖斯定律可间接计算难以通过实验测定的反应的反应焓变 D.利用盖斯定律可以计算有副反应发生的反应的反应焓变 2.假设反应体系的始态为甲,中间态为乙,终态为丙,它们之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ΔH1|>|ΔH2|B.|ΔH1|<|ΔH3| C.ΔH1+ΔH2+ΔH3=0 D.甲→丙的ΔH=ΔH1+ΔH2 3.已知反应:H2(g)+1 2 O2(g)=H2O(g) ΔH1 1 2 N2(g)+O2(g)=NO2(g) ΔH2 1 2 N2(g)+3/2H2(g)=NH3(g) ΔH3 则反应2NH3(g)+7 2 O2(g)=2NO2(g)+3H2O(g)的ΔH为() A.2ΔH1+2ΔH2-2ΔH3B.ΔH1+ΔH2-ΔH3 C.3ΔH1+2ΔH2+2ΔH3D.3ΔH1+2ΔH2-2ΔH3 4.肼(N2H4)是火箭发动机的燃料,它与N2O4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已知: ①N2(g)+2O2(g)===N2O4(g)ΔH=+8.7 kJ·mol-1 ②N2H4(g)+O2(g)===N2(g)+2H2O(g)ΔH=-534.0 kJ·mol-1 下列表示肼跟N2O4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N2H4(g)+N2O4(g)===3N2(g)+4H2O(g) ΔH=-542.7 kJ·mol-1 B.2N2H4(g)+N2O4(g)===3N2(g)+4H2O(g) ΔH=-1 076.7 kJ·mol-1 C.N2H4(g)+1 2 N2O4(g)=== 3 2 N2(g)+2H2O(g) ΔH=-1 076.7 kJ·mol-1 D.2N2H4(g)+N2O4(g)===3N2(g)+4H2O(g) ΔH=-1 059.3 kJ·mol-1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化学反应速率的求算: 首先要熟练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含义,明确中各个量的含义和单位,如:以具体 某一种物质 B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c的单位一般用mol/L表示,而△t的单位一般用s(秒)、min (分钟)、h(小时)等表示,所以v的单位可以是 等。对于反应 ,有,利用这一关系,可以很方便地求算出不同物质表示的v的数值: 化学反应速率图像及其应用: 1.物质的量(或浓度)一时间图像及应用此类图像能说明反应体系各组分(或某一组分)在反应过程中的浓度变化情况。如A(g) +B(g)3C(g)的反应情况如图所示, 要注意此类图像各曲线的折点(达平衡)时刻相同,各物质浓度变化符合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关系。例如:某温度时,在恒容(VL)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根据图像可进行如下计算:

(1)计算某物质在O一t3刻的平均反应速率、转化率,如 , Y的转化率为. (2)确定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如X、Y、z三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n1一n3):(n2一n3):n2。 2.全程速率一时间图像如Zn与足量盐酸的反应,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出现的情况,如图所示, 解释原因:AB段(v增大),因反应为放热反应,随反应的进行,温度升高,导致反应速率增大;BC段(v减小),则主要因为随反应的进行,溶液中 c(H+)减小,导致反应速率减小。故分析时要抓住各阶段的主要矛盾,认真分析。 3.速率一温度(压强)图像这类图像有两种情况:一是不隐含时间变化的速率一温度(压强)图,二是隐含时间变化的速率一温度 (压强)图。以,△H< 0为例,V一T(P)图像如下:

(技巧)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热计算

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计算反应热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首先需要熟练掌握盖斯定律,其次,平时积累起来的计算机巧在反应热的计算中基本适用。注意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盖斯定律。 【方法一】方程式加合法: 根据可直接测定的化学反应的反应热间接计算难以直接测定的化学反应的反应热,需要应用盖斯定律来分析问题。解题时,常用已知反应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相互加合(加、减等数学计算),得到未知反应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则相应的反应热做相同的加合即为所求的反应热。 例1.已知298K时下列两个反应焓变的实验数据: 反应1: C(s)+O2(g)====CO2(g)ΔH1=-393.5 kJ·mol-1 反应2: CO(g)+1/2 O2(g)====CO2(g)ΔH2=-283.0 kJ·mol-1计算在此温度下反应3: C (s)+1/2 O2(g)====CO(g)的反应焓变ΔH3 解读: 根据反应3找起点:C(s),找终点:CO(g);找出中间产物CO2(g);利用方程组消去中间产物:反应1-反应2=反应3;列式ΔH1-ΔH2=ΔH3=-110.5kJ·mol-1 【方法二】平均值法:平均值法特别适用于缺少数据而不能直接求解的计算。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时,不论以任何比例混合,总存在一个平均值,解题时只要抓住平均值,就能避繁就简,迅速解题。平均值法有: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法、平均分子式法、平均体积法、平均原子法和平均反应热法等。平均反应热法是利用两种混合物中每摩尔物质在反应中的反应热的平均值推断混合物质组成的解题方法,常用于有两种物质反应热的计算。

例2: CH 4(g )+2O 2(g )==CO 2(g )+2H 2O (l )ΔH =-889.5kJ ·mol -1 C 2H 6(g )+2 7O 2(g )==2CO 2(g )+3H 2O (l )ΔH =-1583.4kJ ·mol -1 C 2H 4(g )+3O 2(g )==2CO 2(g )+2H 2O (l )ΔH =-1409.6kJ ·mol -1 C 2H 2(g )+2 5O 2(g )==2CO 2(g )+H 2O (l )ΔH =-1298.4kJ ·mol -1 C 3H 8(g )+5O 2(g )==3CO 2(g )+4H 2O (l )ΔH =-2217.8kJ ·mol -1 如果1mol 上述烃中的两种混合物完全燃烧后放出1518.8的热量,则下列组合不可能是( ) A. CH 4和C 2H 4 B.CH 4和C 2H 6 C.C 3H 8和C 2H 6 D.C 3H 8和C 2H 2 解读: 混合烃的平均燃烧热为1518.8kJ ,则混合烃中,一种烃的燃烧热必大于1518.8kJ 另一种烃的燃烧热必小于1518.8kJ ,代入各项进行比较,即可确定正确的选项。答案:AC 【方法四】关系式法:对于多步反应,可根据各种关系(主要是化学方程式,守恒等),列出对应的关系式,快速地在要求的物质的数量与题目给出物质的数量之间建立定量关系,从而免除了设计中间过程的大量运算,不但节约运算时间,还避免了运算出错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是经常使用的方法之一。 例4.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 2.某硫酸厂在进行黄铁矿成分测定时,取0.1000g 样品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将生成的SO 2气体与足量Fe 2(SO 4)3溶液完全反应后,用浓度为0.02000mol ·L -1的K 2Cr 2O 7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K 2Cr 2O 7溶液25.00ml 。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4高中《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学案一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4高中《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学案一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 计算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盖斯定律的意义,能用盖斯定律和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重点、难点】:盖斯定律的应用和反应热的计算 【学习过程】: 【温习旧知】 问题1、什么叫反应热? 问题2、为什么化学反应会伴随能量变化? 问题3、什么叫热化学方程式? 问题4、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问题5、热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比较 【学习新知】 一、盖斯定律 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什么叫盖斯定律? 问题2、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与反应途径有关吗?与什么有关? 【练习】已知:H2(g)=2H (g) ; △H1= +431.8kJ/mol

1/2 O2(g)=O (g) ; △H2= +244.3kJ/mol 2H (g)+ O (g)= H2O (g); △H3= -917.9 kJ/mol H2O (g)= H2O (l); △H4= -44.0 kJ/mol 写出1molH2 (g) 与适量O2(g)反应生成H2O (l)的热化学方程式。 二、反应热的计算 例1、25℃、101Kpa,将1.0g钠与足量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晶体,并放出18.87kJ热量,求生成1moL氯化钠的反应热? 例2、乙醇的燃烧热: △H=-1366.8kJ/mol,在25℃、101Kpa,1kg乙醇充分燃烧放出多少热量? 例3、已知下列反应的反应热:(1)CH3COOH(l)+2O2=2CO2(g)+2H2O(l);△H1=-870.3kJ/mol (2)C(s)+O2(g) =CO2(g);ΔH2=-393.5 kJ/mol (3)H2(g)+O2(g)=H2O(l);△H3=-285.8kJ/mol 试计算下列反应的反应热: 2C(s)+2H2(g)+O2(g) = CH3COOH(l);ΔH=? 【思考与交流】通过上面的例题,你认为反应热的计算应注意哪些问题? 【课堂练习】 1、在101 kPa时,1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H2O,放出890 kJ的热量,CH4的燃烧热为多少?1000 L CH4(标准状况)燃烧后所产生的热量为多少?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一、化学反应的焓变 1.反应热与焓变 (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2)焓与焓变 ①焓是与物质内能有关的物理量。常用单位:,符号: H ②焓变(ΔH):在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焓变。符号:,单位:或 1)所有的燃烧反应;

1)化学反应的特征: 2)化学反应的本质:。化学键断裂能量,化学键生成能量。 3)某种物质的能量与化学性质的稳定性、键能的关系: 物质的能量越高,化学性质越,键能越;反之,能量越低,化学性质越,键能越。 二、热化学方程式 1.定义:能够表示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意义:既能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又能表示化学表示化学反应的。 3.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及注意事项: 1)写出完整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 2)标明物质的聚集状态,一般用以下字母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溶 ?H为负值,反应;?H>0或?H为正值,反应。 5)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若未标明则表示是在25 ℃(298K),101kPa条件下的反应热。 6)化学计量数既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只表示物质的量。 三、反应热的计算与大小比较 (一)反应热的计算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计算 计算公式:?H = 的总能量 - 的总能量 2.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键能 计算公式:?H = 的键能总和 - 的键能总和 = 反应物断键的能量 - 生成物成键的能量 3.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热计算 计算依据:(1)一个反应的反应热与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系数成; (2)正向反应与逆向反应的反应热大小,符号。 4.盖斯定律 (1)内容: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都是一样的。即: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和有关,而与无关。 (2)意义:有些反应进行得很慢,有些反应不容易直接反应,有些反应的产品不纯(有副反应发生),这给测定反应热造成了困难。如果应用,可以间接的把它们的计算出来。 (3)应用:根据已知热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热求未知热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热。 利用热化学方程式的叠加:若一个化学方程式可由几个化学方程式相加减而得到,则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亦可由这几个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相加减而得到。 5.根据标准燃烧热、热值或中和热计算: |△H|= n(燃料)·燃料的标准燃烧热|△H|= m(燃料)·燃料的热值 |△H|= n(H2O)·中和热 (二)反应热大小的比较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专题讲解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一、盖斯定律 1.盖斯定律的理解 (1)大量实验证明,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2)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3)始态和终态相同反应的途径有如下三种: ΔH =ΔH 1+ΔH 2=ΔH 3+ΔH 4+ΔH 5 2.盖斯定律的应用 根据如下两个反应 Ⅰ.C(s)+O 2(g)===CO 2(g) ΔH 1=-393.5 kJ·mol -1 Ⅱ.CO(g)+12O 2(g)===CO 2(g) ΔH 2=-283.0 kJ·mol -1 选用两种方法,计算出C(s)+12O 2(g)===CO(g)的反应热ΔH 。 (1)虚拟路径法 反应C(s)+O 2(g)===CO 2(g)的途径可设计如下: 则ΔH =-110.5 kJ·mol -1。 (2)加合法 利用“加合法”求C(s)+12O 2(g)===CO(g) ΔH 的步骤: ①写出目标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确定各物质在各反应中的位置, C(s)+12O 2(g)===CO(g)。 ②将已知热化学方程式变形,得反应Ⅲ, CO 2(g)===CO(g)+12O 2(g) ΔH 3=283.0 kJ·mol -1Ⅲ; ③将热化学方程式相加,ΔH 也相加:Ⅰ+Ⅲ得, C(s)+12O 2(g)===CO(g) ΔH =ΔH 1+ΔH 3,

则ΔH =-110.5 kJ·mol -1。 例1 已知: ①Zn(s)+12O 2(g)===ZnO(s) ΔH =-348.3 kJ·mol -1 ②2Ag(s)+12O 2(g)===Ag 2O(s) ΔH =-31.0 kJ·mol -1 则Zn(s)+Ag 2O(s)===ZnO(s)+2Ag(s)的ΔH 等于________。 特别提醒 (1)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加倍,ΔH 也相应加倍。 (2)热化学方程式相加减,同种物质之间可加减,反应热也相应加减。 (3)将热化学方程式颠倒时,ΔH 的正负必须随之改变。 例2 已知P 4(白磷,s)+5O 2(g)===P 4O 10(s) ΔH 1=-2 983.2 kJ·mol - 1①P(红磷,s)+54O 2(g)===14P 4O 10(s) ΔH 2=-738.5 kJ·mol -1② 试用两种方法求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 答案 (1)“虚拟路径”法 根据已知条件可以虚拟如下过程: 根据盖斯定律 ΔH =ΔH 1+(-ΔH 2)×4=-2 983.2 kJ·mol -1+738.5 kJ·mol -1×4=-29.2 kJ·mol -1热化学方程式为P 4(白磷,s)===4P(红磷,s) ΔH =-29.2 kJ·mol -1 (2)“加合”法 P 4(白磷,s)+5O 2(g)===P 4O 10(s) ΔH 1=-2 983.2 kJ·mol -1 P 4O 10(s)===5O 2(g)+4P(红磷,s) ΔH 2′=+2 954 kJ·mol -1 上述两式相加得: P 4(白磷,s)===4P(红磷,s) ΔH =-29.2 kJ·mol -1 二、反应热的计算 1.根据热化学方程式 例3 已知:C(s)+12O 2(g)===CO(g) ΔH =-110 kJ·mol -1,6 g 炭不完 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kJ 。 2.根据盖斯定律计算 例4 已知下列反应: ①SO 2(g)+2OH -(aq)===SO 2-3(aq)+H 2O(l) ΔH 1 ② ClO -(aq)+SO 2-3(aq)===SO 2-4 (aq)+Cl -(aq) ΔH 2 ③CaSO 4(s)===Ca 2+(aq)+SO 2-4(aq) ΔH 3 则反应SO 2(g)+Ca 2+(aq)+ClO -(aq)+2OH -(aq)===CaSO 4(s)+H 2O(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