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级财务会计(英语)(上)-教学大纲

中级财务会计(英语)(上)-教学大纲

中级财务会计(英语)(上)-教学大纲
中级财务会计(英语)(上)-教学大纲

《中级财务会计(上)英语》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41194A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

√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68

学分:4

适用对象:国际会计

先修课程:Accounting Principle

一、教学目标(黑体,小四号字)

This intermediate financial reporting course builds on the basic understanding that you should have acquired in Financial Accounting Fundamentals [FA1]or an equivalent introductory course. It is designed to enable you to further develop accounting knowledge and skills in preparation for the subsequent three courses in financial accounting, and to relate this knowledge to other courses in the program of professional studies.

The broad aim of this course is to present the concepts, methods, and techniques concerning the valuation of asset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 The underlying issues of accounting theory will be incorporated as they arise. This course integrates the use of accounting and spreadsheet software in the setup and solution of accounting problems. It also covers various ethical issues related to the use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Learning objectives

1.Perform the concepts, methods, and techniques concerning the valuation of asset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

2. Understand related accounting theory

3. Exercise professional judgment in accounting situations.

4. Be acquainted with various ethical issues related to the use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黑体,小四号字)

The prerequisite for this course is the introductory course Financial Accounting Fundamentals[FA1] or equivalent.

Students are also expected to have a sound understanding of basic mathematic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business context; the expected level of knowledge is that which can

be gained from any standard business mathematics text.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principles of ethics and how ethical issues are addressed in the profession of accounting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the CGA program of professional studies. The IFAC Code of Ethics for Professional Accountants is a required document for this course.

In this course we will study theory relating to accounting measurement, valuation, and disclosure. We will learn how this theory is appli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Students’ ability to apply the accounting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need to be reinforced through the completion of regular assignments and the use of Excel, both in the computer illustrations and the questions.

Other related materials

Additional study materials include:

●Textbook: Kin Lo, George Fisher, “Intermediate Accounting, V olume 3”, Pearson, 3rd

Edition.

●IAS and IFRS

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1.现金、应收项目、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及收入的核算,毕业

生能够掌握公司基本经济业务的核算。

2.相关的理论内容,提高毕业生理论水平。

3.会计职业道德相关内容,提升毕业生职业道德水平。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黑体,小四号字)

以表格方式表现各章节的学时分配,表格如下:(宋体,小四号字)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黑体,小四号字)

Lesson 1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financial reporting, financial statement Lesson 1 provides a general review of accounting topics that were discussed in your introductory financial accounting course. It covers topics such as accounting standards, the IFRS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Financial Reporting (and the ASPE framework),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s, financial statements, ethics and the accounting cycle.

Main contents

Part 1:

1.Introduction

2.Accounting Standards in Canada

3.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Financial Reporting

4.The ASPE (accounting standards for private enterprises) Framework

5.Financial Statements

Part 2:

1.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Ethics

3.The Accounting Cycle

Lesson 2 Revenue recognition, cash and cash equivalents, accounts receivable Lesson 2 focuses on various aspects of revenue recognition, including multiple performance obligations, principal-agent relationships, consignment and bill-and-hold arrangements. (The revenue recognition concept of construction contracts is discussed in Lesson 3.) This lesson reviews accounting for revenue transactions in accordance with IFRS 15 Revenue from Contracts with Customers. You will also learn about accounts receivable, and how to recognize, initially measure, subsequently measure, derecognize, and present and disclose accounts receivable.

Main contents

Part 1:

https://www.doczj.com/doc/fd3488840.html,erning Standards

2.Revenue Recognition

3.Revenue recognition – general criteria

4.Initial and subsequent measurement

5.Multiple performance obligations (deliverables)

6.Principal-agent arrangements

7.Consignment arrangements

8.Bill-and-hold arrangements

Part 2:

1.Cash and cash equivalents

2.Accounting Receivable

3.Recognition

4.Initial measurement

5.Subsequent measurement

6.Allowance for doubtful accounts

7.Derecognition of accounts receivable

8.Presentation and disclosure

Lesson 3 Revenue recognition-continued, non-trade receivables and inventory Lesson 3 continues on revenue recognition with a focus on construction contracts. It reviews accounting for construction contracts in accordance with IFRS 15, as well a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IFRSs and ASPE requirements for revenue recognition. In addition, this lesson covers the topics of bank reconciliations and inventory. You will learn how to recognize, initially measure, subsequently measure, derecognize, and present and disclose inventory.

Main contents

Part 1:

1.Revenue recognition – Continued

2.Revenue recognition – construction contracts

3.Revenue recognition under ASPE

4.Presentation and disclosure

5.Cash and internal control

6.Bank reconciliations

7.Non-trade receivables – other receivables

Part 2:

Non-trade receivables – other receivables

1.Recognition

2.Initial measurement

3.Subsequent measurement – IFRSs

4.Subsequent measurement – ASPE

5.Interest rate conventions

6.Derecognition

7.Presentation and disclosure

Inventory

1.Inventory systems

2.Initial measurement

3.Subsequent measurement

4.Recognition as an expense using cost formulas (derecognition)

5.Cost formula and cash flow

6.Methods of estimating inventory

7.Inventory errors

8.Presentation and disclosure

Lesson 4 Property, plant and equipment, intangible assets, non-current assets held for sale

Lesson 4 covers accounting for property, plant and equipment, intangible assets, impairment, non-current assets held for sale, discontinued operations and government grants. Goodwill is also briefly discussed in this lesson's material.

Main contents

Part 1:

Property, plant and equipment

1.Recognition (PPE)

2.Initial measurement (PPE)

3.Subsequent measurement (PPE) – replacements versus repairs

4.Subsequent measurement (PPE) – cost and revaluation models

5.Subsequent measurement (PPE) – depreciation and depletion

6.Derecognition (PPE)

7.Disclosure (PPE)

Intangible assets

1.Recognition (intangible assets)

2.Initial measurement (intangible assets)

3.Subsequent measurement (intangibles) – cost and revaluation models

4.Derecognition (intangible assets)

5.Disclosure (intangible assets)

Part 2:

Goodwill

Impairment

1.Recoverable amount

2.Recognition of an impairment loss – individual asset

3.Recognition of an impairment loss – CGU

4.Reversal of impairment losses

5.Disclosure – impairments

6.Impairment – ASPE

Non-current assets held for sale and discontinued operations

1.Recognition

2.Initial measurement

3.Subsequent measurement

4.Derecognition

5.Presentation and disclosure – non-current assets held for sale and discontinued

operations

6.Accounting for abandoned assets

Government grants

1.Recognition

2.Initial measurement

3.Subsequent measurement

4.Derecognition

5.Presentation and disclosure – accounting for government grants and disclosure

of government assistance

Lesson 5 Passive investments in financial assets

Lesson 5 focuses on passive financial assets. It reviews accounting for passive financial assets in accordance with IFRS 9 Financial Instruments and discusses differences between IFRSs and ASPE requirements for passive financial assets.

Main contents

Part 1:

Governing Standards

Passive investments in financial assets

1.Financial assets – exclusions from IFRS 9

2.Recognition – financial assets

3.Classification – financial assets

4.Initial measurement – financial assets

5.Subsequent measurement – financial assets

Part 2:

1.Subsequent measurement – impairment

2.Reclassification of financial assets

3.Derecognition of financial assets

4.Presentation and disclosure

Financial assets – ASPE

Lesson 6 Statement of Cash Flows

Lesson 6 focuses primarily on the statement of cash flows. It covers the classification, format and preparation of the statement of cash flows under I FRSs. You will also learn about differences between IFRSs and ASPE requirements for the statement of cash flows.

Main contents

Part 1:

Statement of cash flows – introduction

Governing standards

Cash and cash equivalents

1.Foreign currency cash and cash equivalents

2.Cash equivalents

3.Investments that qualify as cash equivalents

4.Overdraft facilities

Classification of cash flows

1.Operating activities

2.Investing activities

3.Financing activities

4.Classification alternatives for certain cash flows

5.Non-cash transactions

Format of the statement of cash flows

1.Direct and indirect methods of presentation

Part 2:

Preparing a statement of cash flows

2.Preparing a statement of cash flows using the indirect method

3.Preparing a statement of cash flows using the direct method

Effects of specific items on the statement of cash flows

1.Discontinued operations

2.Discounts and premiums on financial assets and liabilities

3.Investments in associates and joint ventures

4.Investments at FVPL

5.Investments at FVOCI

6.Investments included in cash and cash equivalents

Comprehensive example

Presentation and disclosure

Cash flow statement -- ASPE

五、考核方式、成绩评定(黑体,小四号字)

本课程为闭卷考试。

Grading Guidelines:

Exam Guidelines

The following are guidelines on the type of questions and their approximate weightings:

六、主要参考书及其他内容(黑体,小四号字)

●Cpa Canada Intermediate financial Reporting I

●Textbook: Kin Lo, George Fisher, “Intermediate Accounting, V olume 1”, Pearson, 3rd

Edition.

●IAS and IFRS

英语教学法教学大纲--专业

《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English Teaching Methodology 课程代码:0452117 学时数:32学时学分:2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必修 适用专业:英语(教育方向) 先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综合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 考核方式:闭卷笔试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英语教学法》是英语(教育方向)专业必修课程,也是专业核心课程,在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在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语言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及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英语教与学的理论素养与实践技能,直接为学生的顺利就业打下基础。本课程立足于培养优秀的中小学英语教学应用型人才,除了让学生掌握扎实学习教学理论知识之外,还让其具备较强的实际教学能力,较强的分析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本课程的作用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英语教学的基本理论以及各教学层面的基本路子和方法,形成科学的教学观、语言观、学习观和方法观等,并具备一定的基本操作能力,旨在引导学生以本书阐述的理论为线索,了解英语教学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英语教学的理论知识,为将来从事英语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1章导论 【教学要求】 了解教学法的研究对象和意义以及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 重点和难点:教学法的内涵和教师专业发展 【教学内容】

1、教学法研究的对象、内容; 2、学习英语教学法的意义; 3、何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 4、如何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法的内涵与本质;语言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 第2章、语言与语言教学 【教学要求】 了解语言的性质;了解语言学习的过程;了解语言教学的主要流派及其理论基础;了解语言教学的新趋势; 【教学内容】 1)语言、语言教学的性质; 2)英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 3)英语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4)语言教学的主要流派及其理论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 语言教学的主要流派及其理论基础;语言教学的新趋势; 第3章、英语教学方法 【教学要求】 理解交际能力的内涵;了解交际教学和任务性语言教学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特征;基本掌握交际教学原则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正确评价交际教学法和任务型语言教学; 【教学内容】 1、交际能力的内涵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2、交际能力的内涵 3、交际教学的基本特征; 4、交际教学活动的创设; 5、对交际教学法的评价;

体验商务英语综合教程Unit_4答案解析

Unit 4 Advertising Part I Business Vocabulary Directions: There are 20 incomplete sentences in this part. For each sentence there are four choices marked A, B, C and D. Choose the ONE that best completes the sentence. Then mark the corresponding letter on the Answer Sheet with a single line through the center. This part totals 20 points, one point for each sentence. C1 Outdoor advertising is one of the fastest growing _______________ in the market. A markets B sections C segments D sectors D2 The world of outdoor advertising billboards, transport and ‘street furniture’ is ______ about $18 billion a year, just 6% of all the worl d’s spending on advertising. A worthwhile B worthy C valued D worth C3 The soaring costs of TV are ______________ clients to consider alternatives. A making B driving C prompting D letting A4 BMW ran a ‘teasers’ campaign in Britain on bus shelters. A exclusively B largely C greatly D inclusively C5 Placing an ad on a bus shelter for two weeks ________________ at about £90. A works on B works away C works out D calculates D6 We are facing a ________________ with our market share. What are we going to do about it? A promotion B sale C order D crisis A7 Focus, a large advertising agency based in Paris, has a reputation for creating imaginative and ____________ campaigns. A effective B efficient C effect D efficacious C8 Focus now needs to ________________ potential clients that it still

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高职高专英语 2、课程学时:240 (理论教学学时180+技能教学学时60) 3、适用专业:全校三年制高职非英语专业 二、课程的定位和教学目标 本大纲依据教育部制定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而成,以传授英语基础知识和培养应用能力为教育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从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遵循“以应用为目的”和“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能在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 鉴于目前高职高专学生入学时的水平差异较大,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分为A、B两级。A级是标准要求,B级是过渡要求。入学水平较高的学生应达到A级要求,入学水平较低的学生应达到或接近B级要求。分级不分班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加强分类指导。 本课程在加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通过240课时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下列要求: 1、词汇 A级:认知3400个英语单词(包括入学时要求掌握的1600个单词)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并具有按照基本构词法识别生词的能力。对其中2000个左右的单词能正确拼写,英汉互译。学生还应结合专业英语学习,认知400个专业英语词汇。 B级:认知2500个英语单词(包括入学时要求掌握的1000个词)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对其中1500个左右的单词能正确拼写、英汉互译。 2、语法

掌握基本的英语语法规则,在听、说、读、写、译中能正确运用所学语法知识。 3、听力 A级:能听懂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中使用的结构简单、发音清楚、语速较慢(每分钟120词左右)的英语对话和不太复杂的陈述,理解基本正确。 B级:能听懂涉计日常交际的结构简单、发音清楚、语速较慢(每分钟90词左右)的英语简短对话和陈述,理解基本正确。 4、口语 A级:能用英语进行一般的课堂交际,并能在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交流。 B级:掌握一般的课堂用语,并能在日常涉外活动中进行简单的交流。 5、阅读 A级:能阅读中等难度的一般题材的简短英文资料,理解正确。在阅读生词不超过总词数3%的英文资料时,阅读速度不低于每分钟70词。能读懂通用的简短实用文字材料,如信函、技术说明书、合同等,理解正确。 B级:能阅读难度较低的一般题材的简短英文资料,理解正确。在阅读生词不超过总词数3%的英文资料时,阅读速度不低于每分钟50词。基本能读懂通用的简短实用文字材料,如信函、产品说明等,理解基本正确。 6、写作 A级:能就一般性题材,在30分钟内写出80-100词的命题作文;能填写和模拟套写简短的英语应用文,如填写表格与单证、套写简历、通知、信函等,词句基本正确,无重大语法错误,格式恰当,表达清楚。 B级:能运用所学词汇和语法写出简单的短文;能用英语填写表格、套写便函、简历等,词句基本正确,无重大语法错误,格式基本恰当,表达比较清楚。 7、翻译(英译汉) A级:能借助词典将中等难度的一般题材的文字材料和对外交往中的一般业务文字材料译成汉语。理解正确,译文达意,格式恰当。在翻译生词不超过总词数5%的实用文字材料时,笔译速度每小时250个英语词。

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大纲

《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大纲 1 课程性质及适用专业 1.1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专业限选课。 1.2 适用专业 本大纲适用于财务管理和会计学专业的本科教学。 2 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了解会计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理解并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习题、实验(实验课单独开设)和课程设计,学习和掌握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技能。教学中要求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善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侧重动手能力培养。 3 对先修课程的要求 学生学习本课程之前,应系统掌握《会计学》等课程的知识。 4 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总论 一、财务报告目标 二、会计基本假设 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四、会计要素及其确认 五、会计计量 六、财务报告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会计要素概念及其确认条件;掌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掌握会计计量属性及其应用原则;熟悉财务报告目标;熟悉财务报告的构成;了解会计基本假设。 教学重点:财务会计的概念和内容;财务会计的目标;会计与其所处社会经济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会计与其所处社会经济环境的关系。 第二章货币资金 一、现金 二、银行存款 三、其他货币资金 四、外币交易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货币资金的概念与范畴;掌握现金、银行存款总分类账核算和明细分类账核算;掌握银行存款清查及银行余额调节表的编制;了解其他货币资金结算程序;掌握外币业务会计处理及两种业务观。 教学重点;现金、银行存款总分类账核算和明细分类账核算;银行存款清查及银行余额调节表的编制;外币业务会计处理。 教学难点:银行存款清查及银行余额调节表的编制;外币业务会计处理。 第三章金融资产 一、金融资产的分类 二、金融资产的计量 三、金融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 四、贷款和应收账款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金融资产初始计量的核算、采用实际利率确定金融资产摊余成本的方法、各类金融资产后续计量的核算、不同类金融资产转换的核算及掌握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核算。了解贷款及应收款项核算的内容,掌握坏账损失的确认及会计处理。 教学重点:持有至到期投资;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不同类金融资产之间转换;金融资产减值测试;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会计处理。持有至到期投资;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不同类金融资产之间转换;金融资产减值测试;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会计处理。应收票据的入账价值、利息、贴现的会计处理;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及会计处理;坏账损失的确认及会计处理。 教学难点:不同类金融资产之间转换;金融资产减值测试;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会计处理。应收票据的贴现的会计处理;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及会计处理;坏账损失的确认及会计处理。 第四章存货 一、存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二、存货发出的计价 三、存货的期末计量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存货的确认条件;掌握存货初始计量的核算;掌握涉及补价和不涉及补价情况下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形成的存货的核算;掌握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认方法;掌握存货期末计量的核算;熟悉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 教学重点;存货的概念及分类;存货数量的盘存方法;存货入账价值的构;涉及补价和不涉及补价情况下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形成的存货的核算;存货发出的各种计价方法及其会计处理;存货期末计价方法及其会计处理。 教学难点:存货发出的各种计价方法及其会计处理。涉及多项资产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第五章长期股权投资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适用于本科各专业)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适用于本科各专业)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College English 课程编号: 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 学时:256 学分:16 适用专业:全院本科各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大学英语课程是本科院校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 大学英语教学的任务和目标是:经过256学时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二、教学的基本要求 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参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所规定的“一般要求”特制定本要求。在达到本基本要求的同时,鼓励那些英语基础较好而且学有余力的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向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努力。 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应达到如下几方面的基本要求: 1.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英语授课,能听懂日常英语谈话和一般性题材的讲座,能听懂语速较慢(每分钟130~150词)的英语广播和电视节目,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 2.口语表达能力: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能就日常话题用英语进行交谈,能经准备后就所熟悉的话题作简短发言,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能在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 3.阅读理解能力:能基本读懂一般性题材的英文文章,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70词。在快速阅读篇幅较长、难度略低的材料时,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100词。能就阅读材料进行略读和寻读。能借助词典阅读本专业的英语教材和题材熟悉的英文报刊文章,掌握中心大意,理解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能读懂工作、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文体的材料。能在阅读中使用有效的阅读方法。 4.书面表达能力:能完成一般性写作任务,能描述个人经历、观感、情感和发生的事件等,能写常见的应用文,能在半小时内就一般性话题或提纲写出不少于120词的短文,内容基本完整,中心思想明确,用词恰当,语意连贯。能掌握基本的写作技能。 5.翻译能力: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英汉译速为每小时约300个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约250个汉字。译文基本准确,无重大的理解和语言表达错误。 6.推荐词汇量:掌握的词汇量应达到约4795个单词和700个词组(含中学应掌握的词汇),其中约2000个单词为积极词汇,即要求学生能够在认知的基础上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两个方面熟练运用的词汇。

《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专业外语》课程教学大纲 核能系环境工程教研室编 2017年4月2日 一、课程简介 该课程主要讲授 二、Introduction This course mainly teaches 三、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1 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对于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生专业英语能力训练和培养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对大学高年级学生继公共英语课程之后的一个重要补充和提高。 2 完成培养方案中哪项基本素质要求和业务培养要求 本课程着重从实用角度出发,使学生掌握水利类专业中大量的专业词汇、英语术语及用法,提高学生阅读和撰写英文科技文章的能力。通过教师讲解,结合学生课后查阅英文资料,培养学生听、说、写的综合能力,掌握本专业的当前动态和前沿发展。 四、课程学时分配表 总体安排:理论教学32学时,实验教学0学时。 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分别见下表:

五、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 1.教学内容及要求 (1)Chapter 1 Effective head of water turbine 基本要求:掌握水轮机工作的有效水头以及各种工作参数的定义。 (2)Chapter 2 Basic principles of turbine operation the Euler equation 基本要求:掌握水轮机的工作原理,特别是反击式水轮机的工作原理以及水轮机进口和出口速度三角形的描述与绘制。 (3)Chapter 3 Specific speed and classification of turbines 基本要求:掌握水轮机的比转速与水轮机的分类,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4)Chapter 4 Turbine efficiency and speed regulation turbine 基本要求:掌握水轮机的效率与水轮机的转速调节装置,并通过不同的工况特点,合理调节水轮机转速。 (5)Chapter 5 Operation of the turbine under varying head 基本要求:掌握不同工况下,也就是不同水头情况下,水轮机运行变化特点。 (6)Chapter 6 Purpose of draft tubes 基本要求:掌握设置尾水管的目的,与尾水管的基本工作原理。 2.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 重点:Basic principles of turbine operation the Euler equation 难点:各种生僻的专业词汇的掌握

英语专业各课程教学大纲

英语教学法与测试 课程编码: 209009 课程英文名称: English Teaching Methodology and Evaluation 课程类别:英语专业学科基础选修课开课对象: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 开课学期:第六学期学分:2 总学时:32 教材: 王蔷,2000.《英语教学法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 1. Jeremy Harmer. 1983. 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London: Longman. 2. Tang Lixing. 198 3. TEFL in China: Methods and Teaching.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3. Richards, J. C. & David Nuan. 2000. 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4. Fang Yi & Rui Yuping. 1998. Way Out. Chongqing: Chongqing Publish House.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英语教学法与测试是英语专业语言学方向课程之一,主要内容为英语教学与测试理论、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课堂教学技巧等。本课程还介绍与英语教学法与测试相关的假设、热点论题和现有的教学模式。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了解英语教学与测试的主要理论,掌握课堂设计和课堂教学的设计和操作技巧,使学生能够针对特定的学生、根据特定的学生备课和教学。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基本了解英语教学和测试的基本方法,了解有关的重要理论和其主要内容,熟悉一些主要术语;了解英语教学和测试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前沿动态。掌握英语教学的主要方法,应用到将来的教学实践中去。 三、课程基本内容和学时分配 1.The Development, system and present status of English teaching methodology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it and other disciplines (2h); 2.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theories (2h); 3.Contrast analysis and error analysis (2h); 4.Major schools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the world (2h); 5.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2h); 6.ELT and mental development (2h); 7.English teaching syllabus and textbook in middle schools (2h); 8.Principles of ELT in middle schools (2h); 9.Classroom teaching of English (2h); 10.Teaching of English knowledge (2h); 11.Practice methods of English linguistic competence (2h); 12.Electrical teaching of English (2h); 13.Second classroom activities of English (2h); 14.Artistic teaching of English (2h); 15.English test and evaluation (2h); 16. Research of ELT (2h).

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大纲

全面的教学资源服务商·专业的教学资源服务者 中级财务会计(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级财务会计(一) 开课对象:会计、财务管理专业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预修课程:基础会计学 学分:4学分 学时:72学时(其中实验部分8学时) 一、课程简介: 中级会计学是企业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它是在企业(公司)范围内以企业会计准则为基本依据,运用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专门程序和方法,着重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在会计国际趋同愈来愈明显的今天,会计的视野更加宽阔。因此,本大纲以企业(公司)为背景;以“决策有用论”为基础;以会计准则(包括国际会计准则)为依据;以六大会计要素的基本业务处理为重心;以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为主线;以会计信息的披露为终点,构建完备的会计信息系统,目的在于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 二、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熟悉中国和国际会计准则体系;掌握主要会计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方法;掌握会计报表的编制及其会计信息披露;培养职业判断能力,提高解决会计实务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基本内容: 第一章总论 教学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财务会计的涵义与本质、财务会计的系统结构、财务会计的概念框架、财务会计的环境与目标、财务会计信息与质量特征、财务报告的构成与信息提供、会计规范。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财务会计的服务对象、行为规范,理解财务报告的内容及其用户。 教学内容: 第一节财务会计的目的 一、对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

全面的教学资源服务商·专业的教学资源服务者 二、财务会计的特点 三、经济环境对财务会计目的的影响 第二节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 一、会计主体 二、持续经营 三、会计期间 四、货币计量 第三节财务会计的基本要素 第四节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一、客观性 二、相关性 三、明晰性 四、可比性 五、实质重于形式 六、重要性 七、谨慎性 八、及时性 复习思考题: 1、财务会计的目标是什么?明确财务会计的目标有何意义? 2、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有哪些? 第二章货币资金及应收款项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以下内容:货币资金的管理与控制;应收票据的核算与贴现;应收账款的总价法与净价法;应收账款的融资;预付账款及其他应收款的核算;坏账的计提范围与计提方法;货币资金及应收预付项目在会计报表中的列示。 教学内容: 第一节货币资金 一、现金的核算与内部控制。 二、银行存款的核算与内部控制。 三、其他货币资金。 第二节应收账款

英语教学大纲

《英语(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英语(一) 学分: 3 总学时: 48 讲课学时:48 实验学时:(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规定填写)如果有课内实验学时,在大纲后面接着编写一份(课内)实验大纲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高中英语或预备级教程 适用专业:全校普通专业 开课系或教研室:大学外语教学部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 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一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它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2.课程任务 大学英语教学要让学生了解英语语言的语音、语法、句法和结构等特征;熟悉和掌握英语国家一些基本的人文、地理、习俗和经典文化;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语言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各高校之间情况差异较大,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这是我国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经过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与实践应当选择达到的标准。一般要求是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是为有条件的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类型和人才培养目标所选择的标准而推荐的。各高等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并创造条件,使那些英语起点水平较高、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达到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

《工业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工业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03701057 课程名称:工业工程专业英语 英文名称:Professional English for Industrial Engineering 课程类型:专业任选课 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 实验学时:0 学分:2 适用对象:工业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大学英语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专业英语是工业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英语水平,特别是提高阅读科技英语及本专业英语资料的能力。其任务是培养学生阅读、写作科技英语等方面的能力,使其能以英语为工具顺利获取有关本专业所需要的信息。 二、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专业英语的语法特点、专业英语的词汇特点及专业英语的各种文体中常用的符号、公式及其他。掌握工业工程专业的英语文献阅读和理解,能快速阅读科技文章,迅速获取信息和中心思想。理解专业英语翻译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1.Introduction to Industrial Engineering 了解工业工程的角色,工业工程毕业生的需求,学习本书的目的,掌握工业工程的定义。了解工业工程涉及的学科,工业工程的发展。了解美国工业工程专业在学科中的地位与中国的不同。 2.Work Study 工作研究和作业测量是工业工程领域最传统的研究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对工作研究和作业测量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3.Manufacturing Systems 了解制造系统的含义,制造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掌握几种典型的制造系统及成组技术、柔性制造系统、敏捷制造等先进制造系统各自应用范围及特点。了解CAD,CAM,CAPP 等辅助制造系统在各种制造系统中的应用。 4.Production Planning and Control 掌握生产计划的主要内容,体会生产计划在生产系统中的重要性,掌握生产预测、生产计划的制定、生产计划控制的各种原理及方法。 5.Logistics Engineering 掌握物流工程中的基本术语。了解物流工程的内容和特点。了解EOQ的概念。掌握仓库运作的术语。 6.Ergonomics 对人因学发展的历史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对基本的人因系统模型进行阐述,并对未来

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大纲、实训大纲

中级财务会计(上)》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Fi nan cial Accou nting I 课程号:制定单位:会计学院制定人或执笔人:审核 人: 中级财务会计(上)》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会计学、财务管理适用层次:本科总学时(学分):72学时 (4 学分)先修课程:基础会计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 《中级财务会计》是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学位课,本课程将财务会计作为一个提供财务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围绕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来构建课程的内容体系,涵盖了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财务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记录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中级财务会计(上)》介绍了财务会计基本理论,包括财务会计的目标、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要素及其确认、计量与报告的基本原则等;主要介绍资产这一财务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及引起这些要素变动的基本经济业务

的账务处理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知识,全面掌握企业“资产”这一要素的初始确认、后续计量以及期末减值等核算,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为后续的《中级财务会计(下)》、《高级财务会计》、《审计》等课程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 第1 章财务会计总论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财务会计的特征、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和财务会计的目标。 2.理解会计的基本假设。 3.掌握财务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和财务会计报告要素。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财务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和财务会计报告要素。 2.难点:会计的基本假设。 (三)理论教学内容 § 1.1 财务会计概述 1.财务会计的概念与目标 2.财务会计的特征 § 1.2 会计基本假设 1. 会计主体 2. 持续经营 3. 会计分期 4. 货币计量 § 1.3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 客观性原则 2. 相关性原则 3. 明晰性原则 4. 可比性原则 5.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6. 重要性原则 7. 谨慎性原 8. 及时性原则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董亚芬)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C0320AX C0320BX C0320CX C0320DX 课程名称:大学英语 英文名称:College English (Intensive Reading) Focus Listening and Speaking (Third Edition)课程类型:公共基础 总学时:256 讲课学时:256 实验学时:0 学分:16 适用对象:本科统招(艺术学院等各专业使用)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大学英语的课程性质:大学英语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必修基础课程。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教学模式为以计算机、网络、教学软件、课堂综合应用为主的个性化和主动式的教学模式;逐步将原来的以评价语法、阅读为主转变为以听懂为主、以实用为主。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使教学对象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英语水平要求,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具有较高的听、说、写、译能力和较强的阅读能力。通过学习,使英语成为学生交流专业信息、发挥专业特长的有力工具,使学生在毕业时能够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用英语作为工具直接开展工作。大学英语教学应着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好的语言功底和较强的跨文化意识,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大学英语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原则: 1. 大学英语课程要适应社会和学生的各种层次的要求。因此,课程必须多样化,要

经济学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纲要大纲.doc

《经济学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 3025050 总学时: 40 学时 总学分: 2.5 课程类别 : 必修 预修要求 : 西方经济学 一、课程性质、目的、任务: 本课程兼顾英语语言的学习应用和经济专业知识两个方面,学生在锻炼英语应用能力的 同时,又可学到经济学方面的知识。通过将英语与经济学方面的原理和基础知识相结合,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会话及翻译能力,使他们能以英语为工具,顺利阅读本专业的英语材料、获取和交流本专业所需的信息、了解和熟悉经济学的最新发展与动态,并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教学形式以课堂讲解为主,结合单元练习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能熟练掌握 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及专业术语。加强学生的口头交流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个人发言和小组讨论相结合。除了完成课堂教学外,要求学生在课余进行广泛的相关内容的阅读。 三、大纲的使用说明: 1、推荐使用教材Pindyck和Rubinfeld合作编著的《Microeconomics》第6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2、本课程建议学时为40 学时。根据计划课时的不同,授课内容可作适当调整。 大纲正文 Chapter 1 Preliminaries时间:4学时 Key points:limits;trade-offs;prices;markets; models; positive versus normative analysis Contents: ①The importance of limits for economic analysis ②Why people have to face trade-offs? ③Why economists think with models? ④What difference is positive economic analysis from normative economic analysis? Additional Text: Markets for prescription drugs

《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专业英语》 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计算机专业英语》是学院物联网开发专业的公共必修课,也是物联网开发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重要专业课。 二、课程目标 《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目标在于扩大学生的专业词汇量,提高学生阅读国外计算机专业文章的能力,同时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计算机信息方面的新知识和新的发展。 三、教学要求 根据中宣部和教育部的要求:本门课程要着重讲授计算机知识及英语运用能力,每篇文章之后都有与文章紧密联系的联系,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有利于检验学生掌握课文的程度,旨在达到即学、即练、即会的学习效果。精编介绍了计算机的最新技术及应用的自主阅读材料,在提高学生计算机专业英语阅读水平的同时,也扩展了学生的专业面知识。专业英语语言的结构特点、语法知识,科技英语文章的翻译方法,技巧等,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英语的读写能力。 大纲所列各部分的教学内容,提出三种不同要求: 第一种:要求学生“正确理解”并“牢固掌握”,或能“熟练运用”; 第二种:要求学生“理解”或“掌握”或“运用”; 第三种:只要求学生“有所了解”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1、文字教材 使用教材:书名《计算机专业英语》 作者:陈莉康丽军主编 宋学坤副主编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年版 2、上机实训 五、必要说明 1、本课程教学时间为一个学期 2、课程考核办法:教考分离,实行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查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3、教材与主要参考书:《计算机专业英语》;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计算机专业英语》; 六、学时分配:理论学时72课时,实践学时: 授课学时分配表

七、章节内容 UNIT ONE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S [教学目标] 本单元主要介绍计算机相关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计算机的分类,计算机的发展过程,计算机的未来发展方向,计算机的正确使用及维护方法,使学生对计算机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和认知。 [教学重点和难点] 对计算机专业英语中的专业词汇重点考察,对计算机的专业知识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和认知。 [教学内容] PASSAGE ONE FOUR KINDS OF COMPUTERS PASSAGE TWO COMPUTER GENERATIONS PASSAGE THREE MAKE BETTER ULTRALIGHT COMPUTERS PASSAGE FOUR HOW TO KEEP YOUR PC STABLE

大学英语2级教学大纲(全新版)

《大学英语》二级课程教学大纲 (College English Band 2) 一、简要说明: 参照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同时根据我校教学资源、学生入学水平以及所面临的社会需求等实际情况, 特制订本《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作为我校组织非英语专业本科、专升本学生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 用于指导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包括听、说、读、写四个部分。 二、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三、教学基本要求和方法: (一)教学基本要求 1.听力能力要求:能听懂英语授课,能听懂日常英语谈话和一般性题材讲座,能基本听懂慢速英语节 目,语速为每分钟110词左右,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 2.口语能力要求: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能就日常话题和英语国家 的人士进行交谈,能就所熟悉的话题经准备后作简短发言,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能在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 3.阅读能力要求:能基本读懂一般性题材的英文文章,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60词。在阅读篇幅较长、 难度略低的材料时,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90词。能基本读懂国内英文报刊,掌握中心意思,理解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能读懂工作、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文体的材料。能在阅读中使用有效的阅读方法。 4. 写作能力要求:能完成一般性写作任务,能描述个人经历、观感、情感和发生的事件等,能写常见 的应用文,能就一般性话题或提纲在半小时内写出90词的短文,内容基本完整,用词恰当,语意连贯。能掌握基本的写作技能。 5.推荐词汇量:掌握的词汇量应达到2800个单词和800个词组,其中1000为积极词汇。要求学生能 够在认知的基础上熟练运用。 (二)教学基本方法 1. 授课以英语为主,汉语为辅;精讲多练,讲析与操练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小 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课堂活动;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适当融入各类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如:句型操练,背诵与默写;运用启发式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思辨能力。 2. 课内外相结合,讲习与讨论相结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适当增加文化内容和背景知识的介绍; 适 当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如:限时阅读,归纳总结等。 四、授课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 《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二册 2. 《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教师用书)第二册 3. 《大学体验英语听说教程》第二册 4. 《大学体验英语快速阅读教程》第二册 五、学分和学时分配: 本课程共256学时,16学分。二级64学时,4学分。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原则上完成8个单元《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讲授内容,每单元6学时;完成18个单元《大学体验英语快速阅读教程》讲授内容,每单元0.5学时。另外4学时安排小测与期末复习。学时安排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

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计算机专业外语》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计算机专业英语 课程编码:0714232080 适用专业及层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3G移动通信软件开发方向) 课程总学时:36学时 课程总学分: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1、本课程的性质 计算机专业外语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的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计算机英文资料的能力,增强学生科技英语的写作水平及对外交流能力,使学生能够加深相关计算机课程的理解,为学生以后进一步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目的与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现代计算机专业英语词汇,能够比较熟练地看懂计算机屏幕信息的英语提示、菜单、帮助文件及出错信息,并能够基本阅读和翻译计算机的软、硬件手册、资料和说明书;学习和巩固计算机专业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 Chapter 1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Internet, and You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研究内容为 1.Five parts to an information system: 2.People 3. Software 4.Hardware 5.Data 6.Connectivity,The Wireless Revolution, and the Internet 【教学要求】:1.Explain the five parts of an information system: people, procedures, software, hardware, and data; 2.Distinguish between system software and application software; 3.Discuss the three kinds of system software programs; 4.Distinguish between basic and specialized application software 5.Identify the four types of computers and the six types of microcomputers. 6.Describe the different types of computer hardware including the system

英语专业各课程教学大纲

---------------------------------------------------------------最新资料推荐------------------------------------------------------ 英语专业各课程教学大纲 英语教学法与测试课程编码: 209009 课程英文名称: English Teaching Methodology and Evaluation 课程类别:英语专业学科基础选修课开课对象: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开课学期:第六学期学分:2 总学时:32 教材: 王蔷,2000.《英语教学法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书: 1. Jeremy Harmer. 1983. 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London: Longman. 2. Tang Lixing. 1983. TEFL in China: Methods and Teaching.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3. Richards, J. C. & David Nuan. 2000. 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4. Fang Yi & Rui Yuping. 1998. Way Out. Chongqing: Chongqing Publish House.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英语教学法与测试是英语专业语言学方向课程之一,主要内容为英语教学与测试理论、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课堂教学技巧等。 本课程还介绍与英语教学法与测试相关的假设、热点论题和现有的教学模式。 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了解英语教学与测试的主要理论,掌握课堂设计和课堂教学的设计和操作技巧,使学生能够针对特定的学生、根据特定的学生备课和教学。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基本了解英 1/ 2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