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生物第五章生物的进化第一节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第1课时教学案苏教版必修2

  • 格式:doc
  • 大小:1.34 MB
  • 文档页数:1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和发展

[学习导航] 1.结合教材,概述拉马克、达尔文进化学说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其贡献和局限性。2.结合教材,阐明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的概念,并学会基因频率的有关计算规律。[重难点击]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2.基因频率的计算。

世界上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题困扰了人类几千年!对于这个问题,首先是神学家们作出了“解释”:先有鸡,因为上帝创造了鸡,然后让鸡下蛋!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不相信上帝了!没了上帝,上帝创造了鸡的“解释”也就没人相信了。

通过初中生物知识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生物是进化的,而不是女娲造人,也不是上帝造物。那么生物是怎样进化的呢?这节课,让我们共同讨论生物进化的一些学说。

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1.主要内容

(1)物种是可变的,所有现存的物种,包括人类都是从其他物种演变而来的。

(2)生物本身存在由低级向高级连续发展的内在趋势。

(3)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也是生物不断进化的主要原因。

2.对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评价

(1)历史贡献

①拉马克的进化学说是历史上第一个提出的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

②该学说否定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认为生物是逐渐进化而来的以及物种是可变的,这对进化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局限性

①拉马克将进化原因归于“用进废退”与“获得性遗传”,这都属于主观推测,缺乏科学证据的支持。

②过于强调环境的变化导致物种的改变。

③生物因用进废退而获得的性状都是可以遗传的。

1.环境引起的性状改变一定能遗传给后代吗?

答案不一定。只有环境改变导致了遗传物质改变进而引起了性状的改变,才能遗传给后代。

2.利用拉马克的观点,如何解释长颈鹿脖子长?

答案 依据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长颈鹿主要以树叶为食,要想获得足够的食物就得天天伸长脖子去取食叶片,由于“用进废退”,从而形成了现在的长颈鹿。

1.下列与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观点不相符的是( )

A.生物的种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

B.生物的种类从古到今是一样的

C.环境的变化使生物出现新的性状,并且将这些性状传给后代

D.生物的某一器官发达与否取决于用与不用

答案 B

解析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认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不是神创造的(神创论),也不是不变的(如物种不变论),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生物的种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生物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生物的某一器官发达与否取决于用与不用。“生物的种类从古到今是一样的”是物种不变论的观点。

2.仔细分析下列现象,除哪项外都符合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

A.啄木鸟的长喙是长期啄食树内昆虫、反复伸长的结果

B.在暗洞中生活的鼹鼠,因长期不用眼睛而逐渐失去视觉

C.蛇的四肢由于长期不用而退化,因而获得匍匐行进的习性

D.狼和鹿能迅速奔跑,两者进行着相互选择 答案 D

解析 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通过对植物和动物的大量观察,提出了“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即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也就是说,器官用得越多越发达,器官废而不用就会造成形态上的退化。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1)达尔文学说的三个观点⎩⎪⎨⎪⎧ 物种是可变的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生物进化的原因分析

2.局限性

(1)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未做出科学的解释。

(2)没有解释自然选择如何对可遗传的变异起作用。

如图是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某种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点使用农药之前,害虫种群中有多种变异类型,为什么?

答案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能产生多种变异。

2.使用农药后,大量害虫被杀死,但是又不会全部被杀死,这是为什么?

答案害虫种群中只有少部分具有抗药性的变异,大部分没有抗药性,使用农药后,大部分被杀死,只有少部分抗药性个体生存下来。

3.分析BC段曲线上升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抗药性强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存活并大量繁殖。

4.C和A处的种群数量差不多,有什么不同?

答案C处种群中抗药性个体的比例很高。

5.该过程中,农药是诱发了害虫基因突变还是对害虫的变异进行了选择?

答案农药是对害虫的变异进行了选择。

6.该过程是人工选择还是自然选择?

分析自然选择的目的是使生物更加适应自然条件,而人工选择的目的是使生物更有利于人类。答案这属于自然选择。

知识整合害虫种群中只有少部分具有抗药性的变异,大部分没有抗药性,使用农药后,大部分被杀死,只有少部分抗药性个体生存下来,这些抗药性强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存活并大

量繁殖,农药是对害虫的变异进行了定向地自然选择。

3.下图以长颈鹿的进化为例,说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长颈鹿个体之间存在许多性状差异,如颈和前肢的长短不同

B.生物产生后代的数量往往超过生活环境所能承受的数量而引起生存斗争

C.颈和前肢长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容易获得食物而生存并繁殖

D.自然选择是定向的,使适应环境的长颈鹿个体朝着符合人类需要的方向发展

答案 D

解析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它可使生物朝适应环境的方向发展进化,而不是朝向“符合人类需求”的方向发展。

4.使用农药来防止棉红铃虫,开始效果很好,但长期使用后,效果越来越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棉红铃虫对农药产生了定向的变异

B.棉红铃虫对农药进行了定向的选择

C.棉红铃虫对农药产生了隔离

D.农药对棉红铃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

答案 D

解析棉红铃虫本身就存在各种不同变异,使用农药后,棉红铃虫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农药对其不同的变异进行定向的选择,具有抗药性的个体能够生存下来,并逐代积累加强,使农药失去了原有的杀虫效果。

5.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符合达尔文学说基本观点的有( )

A.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

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C.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生物的新类型

D.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变异,以适应变化的环境

答案 D

解析达尔文学说认为,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环境的选择是定向的。环境的作用是选择不定向的变异,不是引起生物定向的变异。

题后归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和拉马克进化论的核心区别是:拉马克强调环境变化导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