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动力学初步A陈关荣吕金虎
- 格式:ppt
- 大小:4.36 MB
- 文档页数:77
郝柏林混沌动力学基础
混沌动力学是研究复杂非线性系统的一门学科。
它的核心是研究
不确定性和随机性的影响,尤其是小变化对系统演化的影响。
混沌动
力学可以用于天气预报、金融市场、神经科学等领域。
混沌动力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相空间,它描述了系统所有可能状
态的集合。
相空间中的点代表着系统在某一时刻的状态。
当系统发生
微小扰动时,它的状态会在相空间中演化,轨迹会不断变化。
这种微
小扰动的影响被称为“蝴蝶效应”。
混沌动力学中的“混沌”是指系统的极其敏感依赖于初始条件。
对于某些系统,微小的初始差异可能导致长期预测结果的巨大不同。
因此,混沌系统的长期行为是无法精确预测的。
混沌动力学中常用的数学工具包括映射、微分方程和分形几何。
特别地,离散映射和连续微分方程可以用来描述系统的演化方程。
而
分形几何则用于研究系统的自相似性和破缺对称性,以及扰动的影响。
混沌动力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中的复杂系统,
更有效地处理实际问题,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推荐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公示:项目名称:复杂动态网络的同步、控制与识别理论与方法推荐单位:中国科学院主要完成人:吕金虎(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虞文武(东南大学),陈关荣(香港城市大学),陆君安(武汉大学),周进(武汉大学)三、项目简介当今世界是网络的世界,复杂动态网络在各种重大工程系统中发挥了核心关键作用。
中国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瓶颈之一是要解决复杂动态网络的构网问题。
2015年,美国国防部将基于社交网络的人类行为计算模型研究列入六大颠覆性基础研究领域之一。
这些都说明复杂动态网络的同步、控制与识别已成为具有共性的重大科学问题,迫切需要发展新理论与新方法。
项目组1998年开始关注复杂动态网络这一新领域,是国内外最早系统从事复杂动态网络研究的小组之一。
师生三代人经过18年协同攻关,不仅在复杂动态网络的同步、控制与识别的几个瓶颈问题上取得了关键性突破,而且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主要创新点包括:1)突破传统静态网络同步的根本局限性,首次揭示了一类典型时变复杂动态网络同步的普适性规律,证明了时变复杂网络的同步本质上由该网络的内耦合矩阵和外耦合矩阵的特征根及其特征向量所决定。
代表性论文1是时变复杂动态网络同步的最早文献之一,被D. Li院士在IEEE TCAS-II上称为“several important milestones”之一。
2)克服由于网络规模大导致的耦合矩阵特征值摄动的本质困难,解决了复杂动态网络牵制控制中的核心关键科学问题,给出了一类典型复杂动态网络的耦合强度、牵制节点数与控制增益之间的定量关系。
3) 突破单节点获取网络全局信息的关键瓶颈,创造性地将分布式演化规律引入复杂动态网络的结构调控上,给出了一类不确定性复杂动态网络自适应同步与参数识别的基本准则,揭示了网络结构识别的内在机理。
4) 复杂动态网络的同步、控制与识别实现了理论与应用的结合,与武汉大学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厘米级服务的构网法则、可靠性和完备性提供了关键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