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碳青霉烯类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碳青霉烯类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碳青霉烯类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碳青霉烯类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碳青霉烯类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分为具有抗非发酵菌和不具有抗非发酵菌两组,前者包括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西司他丁具有抑制亚胺培南在肾内被水解作用)、美罗培南、帕尼培南/倍他米隆(倍他米隆具有减少帕尼培南在肾内蓄积中毒作用)、比阿培南和多立培南;后者为厄他培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比阿培南等对各种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和多数厌氧菌具强大抗菌活性,对多数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但对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抗菌作用差。厄他培南与其他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有两个重要差异:血半衰期较长,可一天一次给药;对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等非发酵菌抗菌作用差。

近年来非发酵菌尤其是不动杆菌属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迅速上升,肠杆菌科细菌中亦出现部分碳青霉烯类耐药,严重威胁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临床疗效,必须合理应用这类抗菌药物,加强对耐药菌传播的防控。

【适应证】

1.多重耐药但对本类药物敏感的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所致严重感染,包括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柠檬酸菌属、粘质沙雷菌等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等细菌所致血流感染、下呼吸道感染、肾盂肾炎和复杂性尿路感染、腹腔感染、盆腔感染等;用于铜绿假单胞菌所致感染时,需注意在疗程中某些菌株可出现耐药。厄他培南尚被批准用于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

2.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与需氧菌混合感染的重症患者。

3.病原菌尚未查明的免疫缺陷患者中重症感染的经验治疗。

4.美罗培南、帕尼培南/倍他米隆则除上述适应证外,尚可用于年龄在 3 个月以上的细菌性脑膜炎患者。

【注意事项】

1.禁用于对本类药物及其配伍成分过敏的患者。

2.本类药物不宜用于治疗轻症感染,更不可作为预防用药。

3.本类药物所致的严重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多发生在原本患有癫痫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及肾功能减退患者未减量用药者,因此在上述基础疾病患者应慎用本类药物。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不宜应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有指征可应用美罗培南或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时,仍需严密观察抽搐等严重不良反应。

4.肾功能不全者及老年患者应用本类药物时应根据肾功能减退程度减量用药。

5.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与丙戊酸或双丙戊酸联合应用,可能导致后两者血药浓度低于治疗浓度,增加癫痫发作风险,因此不推荐本品与丙戊酸或双丙戊酸联合应用。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附件1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近年来,我国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现象,部分细菌对其耐药性呈明显上升趋势。经相关领域专家多次研究论证,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达成以下共识。 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治疗感染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对需氧、厌氧菌均具有抗菌作用,特别就是对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如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肠杆菌科细菌具很强抗菌活性。该类药物的临床适应证广,在多重耐药菌感染、需氧菌与厌氧菌混合感染、重症感染及免疫缺陷患者感染等的抗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上市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有5个品种: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比阿培南与厄她培南。厄她培南抗菌谱相对较窄,对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等非发酵糖细菌抗菌作用差;其她4个品种的药效学特性相仿。亚胺培南、帕尼培南分别与西司她丁及倍她米隆组成合剂,后二者分别为肾脱氢肽酶抑制剂及近端肾小管有机阴离子输送系统抑制剂,并不起到抗菌作用。 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使用量逐年上升。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数据显示,自2011年我国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以来,我国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011年的59、4%降至2017年的36、8%,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同期由85、1 DDDs/100人·天降至49、7 DDDs/100人·天。多数类别抗菌药物包括第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的使用强度均呈下降趋势,而同期该监测网中心成员单位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1、83 DDDs/100人·天上升至3、28 DDDs/100人·天。在部分地区存在个别品种应用过多或上升过快的现象。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量增加的主要原因:1、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增多。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临床分离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总体呈上升趋势,因而选择该类药物的几率增加。2、免疫缺陷/免疫抑制治疗患者增多。3、部分医务人员临床应用不合理。 (二)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呈上升趋势。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显示,2017年全国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平均为9、0%,较2014年上升了2、6个百分点,个别省份检出率最高达到26、9%。老年、儿童与成人患者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依次为10、2%、9、1%与7、8%。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的检出率持续较高,2017年全国平均检出率为56、1%,个别省份检出率最高达到 80、4%。 三、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专家建议 (一)严格掌握药物临床应用适应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

2017 WHO指南:医疗卫生机构中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预防和控制--推荐五

2017 WHO指南:医疗卫生机构中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预防和控制--推荐五 5 患者隔离 专家组推荐: 定植或感染CRE-CRAB-CRPsA的患者应该与非定植或非感染的患者施行物理隔离,采用: a 单间,或 b 同种耐药菌的患者集中分类收治 (强烈推荐,极低至低质量证据) 推荐理由 ?在11项CRE研究中,9项将患者隔离作为评估干预的一部分。这9项中有8项报告了干预后CRE显著减少。 ?在5项CRAB研究中,3项将患者隔离作为评估干预的一部分。3项均报告了干预后CRAB显著减少。 ?在3项CRPsA研究中,1项将患者隔离作为评估干预的一部分,并报告了干预后CRPsA显著减少。 ?尽管可用证据有限,且质量级别为非常低至低。GDG一致认为这一推荐级别应列为强烈推荐。这一决定基于: o由于定植/感染CRE-CRAB-CRPsA的患者增加了接触传播的风险,对此类患者进行隔离是接触预防的基本内容。 o专家组关注到已证实的CRE-CRAB-CRPsA传播性,同时注意到实施患者隔离/集中分类收治在减少其他相似多重耐药菌传播方面的有效证据。 o证据和关于CRE-CRAB-CRPsA定植/感染的负担和影响的国际关注。(特别是1.1章节流行病学数据和1.2章节形成这些推荐意见的具体原因) 评论: ?值得注意的是,“隔离”及“集中分类收治”在一些医疗机构中存在术语使用不一致性。为了本指南的目的,使用下述标准定义:

o隔离:有条件的话,应将患者安排在单间(最好有独立卫生间)。 若单间供给不足,患者应集中分类收治。 o集中分类收治:将定植/感染同种微生物的患者归为一组,在一个划定的地点提供照护,防止与其他患者接触。 ?隔离的目的是将定植/感染患者与非定植/非感染患者分隔开。 ?GDG指出,尽管在CRE定植/感染的患者中,隔离的有效性有最强的证据支持,但专家组认为本推荐对预防CRAB或CRPsA定植/感染患者的交叉传播很有可能同样有效。 ?GDG指出,患者隔离有可能与一些潜在伤害和意想不到的负面结果有关(例如:社会孤立和抑郁、焦虑等心理影响)。上述问题与伦理审查小组讨论,讨论结果和相关缓解措施在“价值观和偏好”部分描述,还有一些该领域的重要参考资料。总而言之,GDG认为使用恰当的管理方法能够使负面结果最小化,相对于以上关注点,隔离患者给预防CRE-CRAB-CRPsA 的交叉传播所带来的益处更有价值。 ?如果有可能,应优先安排定植/感染患者在单间。在单间不足,或对定植/感染相同病原菌的患者进行集中分类收治更能有效利用医院病房和资源的情况下,集中分类收治是备选。GDG认为在感染暴发时应该总是执行患者隔离。在病原体流行的情况下,可能难以实现单间隔离,尤其在资源和设备有限的低收入医疗机构。 ?GDG指出,有证据和临床经验支持,应安排专门的医务人员对隔离/集中分类收治的患者进行管理,尽管专家组认为可能在可行性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见资源影响和可行性)。 背景 患者隔离是接触预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单间病房或集中分类收治的方式将患者实施物理分隔,来预防患者之间的感染传播。支持患者隔离作为有效的感染防控干预来预防医疗保健相关感染以及病原体交叉传播的一般证据,早前在《WHO关于国家和急症医疗机构层面的感染预防和控制核心措施的指南》中有所概述。 证据摘要 在本节中,我们研究了患者隔离或集中分类收治作为干预措施的一部分,对预防和控制CRE-CRAB-CRPsA患者结局的影响的相关证据。 评估患者隔离的研究为间断性序列(ITS)设计,来自国家分属:美洲(11项CRE研究中有4项,5项CRAB中有2项,3项CRPsA研究中有1项)、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近年来,我国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现象,部分细菌对其耐药性呈明显上升趋势。经相关领域专家多次研究论证,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达成以下共识。 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治疗感染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对需氧、厌氧菌均具有抗菌作用,特别是对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如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肠杆菌科细菌具很强抗菌活性。该类药物的临床适应证广,在多重耐药菌感染、需氧菌与厌氧菌混合感染、重症感染及免疫缺陷患者感染等的抗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上市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有5个品种: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比阿培南和厄他培南。厄他培南抗菌谱相对较窄,对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等非发酵糖细菌抗菌作用差;其他4个品种的药效学特性相仿。亚胺培南、帕尼培南分别与西司他丁及倍他米隆组成合剂,后二者分别为肾脱氢肽酶抑制剂及近端肾小管有机阴离子输送系统抑制剂,并不起到抗菌作用。 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使用量逐年上升。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数据显示,自2011年我国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以来,我国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011年的59.4%降至2017年的36.8%,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同期由85.1 DDDs/100人·天降至49.7 DDDs/100人·天。多数类别抗菌药物包括第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的使用强度均呈下降趋势,而同

期该监测网中心成员单位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 1.83 DDDs/100人·天上升至3.28 DDDs/100人·天。在部分地区存在个别品种应用过多或上升过快的现象。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量增加的主要原因:1.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增多。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临床分离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总体呈上升趋势,因而选择该类药物的几率增加。2.免疫缺陷/免疫抑制治疗患者增多。3.部分医务人员临床应用不合理。 (二)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呈上升趋势。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显示,2017年全国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平均为9.0%,较2014年上升了2.6个百分点,个别省份检出率最高达到26.9%。老年、儿童和成人患者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依次为10.2%、9.1%和7.8%。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的检出率持续较高,2017年全国平均检出率为56.1%,个别省份检出率最高达到80.4%。 三、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专家建议 (一)严格掌握药物临床应用适应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明确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适应证:多重耐药但对本类药物敏感的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所致严重感染;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与需氧菌混合感染的重症患者;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免疫缺陷患者感染的经验治疗。对照这3个适应证,临床合理应用的重点有: 1.“重症感染”是指因感染导致患者出现低血压、低氧血症、脏器功能损害等临床表现的患者。而对于“重症患者”,则需要认真鉴别是否存在感染后,再决定是否需要使用抗菌药物,特别是碳青霉烯类药物。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介绍 试题答案

项目名称:2019年兵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管理》、《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全员培训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介绍试题答案 1、下列关于碳青霉烯类药物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c ) A、对绝大多数G+与G-、需氧菌与厌氧菌均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 B、产ESBL 菌株所致严重感染的首选药 C、甲氧西林敏感的葡萄球菌、肺炎球菌、链球菌属、粪肠球菌的作用优于头孢他啶 D、对于沙雷菌属、不动杆菌、绿脓杆菌、产碱杆菌等的抗菌作用大多优于头孢他啶 E、各种厌氧菌包括脆弱类杆菌的作用优于甲硝唑、克林霉素和氯霉素 1、下列关于药物的构效关系描述错误的是(b ) A、亚胺培南——肾毒性大,易代谢,需与酶抑制剂联用;R位碱性强,易导致神经毒性 B、美罗培南——肾毒性低,酶稳定;R位碱性降低,抗G-菌的活性增高、神经毒性降低 C、厄他培南——肾毒性低,酶稳定; R位提高蛋白结合率,半衰期延长;神经毒性降低 D、厄他培南——肾毒性低,酶稳定;R位碱性降低,抗G-菌的活性增高、神经毒性降低 E、比阿培南——肾毒性低,酶稳定;几乎无神经毒性 关于碳青霉烯类的不良反应的描述错误的是(b ) A、超剂量应用时此类药物易诱发神经毒性,其中亚胺培南发生率较高,而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和比阿培南发生率较低,故亚胺培南不适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 B、超剂量应用时此类药物易诱发神经毒性,发生率约为10 %-30% C、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是神经系统毒性,如头痛、惊厥、癫痫、肌阵挛、意识障碍等 D、可导致皮疹、瘙痒、发热、休克等过敏反应,因此过敏体质者应慎用 E、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应以及血液学方面的嗜酸性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或增多、血红蛋白减少等,并可致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转氨酶升高,血胆红素或碱性磷酸酶升高,但一般能为患者所耐受 窗体底端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临床应用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临床应用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药理学特性耐药临床应用第一个天然碳青霉烯(carbopenems)类抗生素硫霉素(thienamycins)于1976年由默克公司从牲畜链霉菌(streptomyces cattleya)中发现。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一种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厌氧菌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属于繁殖期杀菌剂,对多种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在临床上被用于治疗重症细菌性感染、多重耐药株感染、医院获得肠杆菌属细菌的感染或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目前,已有两代产品应用于临床,分别以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为代表。 现对该类药物的药理学特性、耐药情况、临床应用作一概述。 1 品种介绍 由于天然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不稳定性,目前应用于临床的都是半合成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目前已经上市的有亚胺培南、帕尼培南、美罗培南、比阿培南、艾他培南和多尼培南,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均获得了较高的评价。 1.1 亚胺培南(imipenem) 亚胺培南(商品名泰能)是第一代碳青霉

烯类抗生素的代表品种,其对肾脱氢肽酶1(dehydro peptidasse1, DHP1)不稳定,易被降解,降解后产生肾毒性,因此,临床上与DHP1抑制剂西司他丁按一定比例(通常为1∶1) 制成复方制剂联合使用,以防止亚胺培南在肾小管处被破坏,减少亚胺培南的肾毒性[1]。 1.2 帕尼培南(panipenem) 帕尼培南(商品名克倍宁)为亚胺培南的类似物,与亚胺培南相比,其对DHP1的稳定性强。由于其肾毒性,临床上与有机阳离子转移抑制剂倍他米隆按一定比例(通常为1:1)制成复方制剂联合使用。 1.3 美罗培南(meropenem) 美罗培南(商品名美平)是第二代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代表品种,是第一个可以单独使用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4]。对中枢神经系统及肾脏都很安全,增强了对革兰阴性杆菌,特别是对铜绿假单胞菌(PA)的抗菌活性。 1.4 比阿培南(biapenem) 比阿培南是继美罗培南以后第二个可以单独给药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与其他已上市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相比,其肾毒性几乎为零,且无中枢神经系统毒性,是更安全、有效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3]。 1.5 艾他培南(ertapenem) 艾他培南是一种广谱长效、对DHP1稳定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有较高的蛋白结合率,半衰期也较长[4]。 1.6 多尼培南(doripenem) 多尼培南是一种新的碳青酶烯类广谱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对绝大多数β内酰胺酶稳定的特点。 2 作用机制

关于我院ICU3例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例的调查

关于我院ICU 3例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病例的调查2018年7月6日,院感科到检验科抄录多重耐药菌信息时发现短时间内ICU送检痰标本连续检出3例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我科专职人员立即到ICU进行调查。主要调查内容为:1、讨论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判断是否为医院感染;2、判断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医院感染暴发;3、对其可能的感染因素进行调查分析;4、整改措施干预等。现报告具体情况如下: 一、患者基本情况,是否为医院感染。 1、患者王岳,男,25岁,住院号2018009376,于2018年6月10日入院,入院诊断“1、双肺挫伤; 2、急性呼吸衰竭; 3、肋骨骨折; 4、创伤性血气胸; 5、全身多处皮肤挫伤; 6、右侧肘关节内脱位骨折”。患者于6月10日入住ICU,行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6月21日送痰培养检出CR-AB,已按药敏使用抗生素。再根据临床症状、病原微生物检查结果,定义为医院感染。 2、患者曾禾珍,女,77岁,住院号2018009003,于2018年6月2日入院,入院诊断“1、肺部感染;2、淋巴瘤性甲状腺瘤术后; 3、大气道狭窄; 4、气管切开术后拔管困难; 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伴心功能不全; 6、高血压Ⅲ”。患者于6月2日入住ICU,行气管切开接呼吸机辅助呼吸。6月29日送痰培养检出CR-AB,已按药敏使用抗生素。根据临床症状、病原微生物检查结果,定义为医院感染。 3、患者张树生,男,71岁,住院号2018007626,于2018年6月27日入院,入院诊断“1、鼻骨骨折;2、吸入性肺炎;3、糖尿病; 4、高血压; 5、脑梗死后遗症; 6、帕金森氏病; 7、消化道出血”。患者于6月27日入住耳鼻喉科后当日即转入ICU,行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7月3日送痰培养检出CR-AB,已按药敏使用抗生素。根据临床症状、病原微生物检查结果,定义为污染。 二、判断性质 聚集:相对不常见事件或疾病在空间或时间上的数量集合超过概率造成的期望值。 聚集性病例:医疗机构或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2例或2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 医院感染暴发:在医疗机构或其他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局出现三例以上同种同源病例的感染。 本次3例CR-AB,均在ICU接受治疗,且均住在A组,痰培养均检出CR-AB,由于耐药

特殊使用级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分析

特殊使用级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分析 摘要目的加强特殊使用级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管理,保障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分析288例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患者的临床使用效果观察表。结果每年度临床各科室提交的特殊使用级碳青霉烯类药物临床使用效果观察表的数量在逐年减少。结论特殊使用级碳青霉烯类药物管理制度逐步加强,碳青霉烯类药物临床使用基本合理。 关键词特殊使用级;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析 我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1]实施以来,本院对抗菌药物是按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特殊使用级使用并分级管理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是按照特殊使用级管理的。使用流程:①由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师申请并填写《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申请单》2份。②组织全科医师讨论并记录讨论结果,科室主任签字。③由专家组(包括医学专家和药学专家)会诊讨论,对用药品种、用法、用量、给药时间等提出建议并签字。④由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开具处方和医嘱。⑤申请单由医务科审批,在药学部备案,在药房取药。用药结束后向药学部递交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效果观察表,由药学部专职人员对所有使用病例专项点评。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2~2014年临床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288份临床使用效果观察表。其中,男180例(占6 2.5%),女108例(占37.5%);年龄15~85岁,平均年龄(54.5±7.5)岁。 1. 2 方法对各年度的288份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效果观察表进行分析。对患者的临床诊断、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 1 2012 ~2014年各年度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效果观察表288份,比较显示观察表数量逐年递减,百分比下降。见表1。 表 1 2012~2014年各年度提交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效果观察表数量(n,%) 年度提交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效果观察表数量百分比 2012年148 51.39 2013年95 32.99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使用管理规定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使用管理规定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年版)》和《2017年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督导工作表》的要求,制定本管理流程。 一、严格控制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的使用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使用条件和程序包括: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选用应从严控制,患者病情需要应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应具备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 1.有药敏支持; 2.经科室讨论和有关专家会诊同意; 3.处方需经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开具。 临床应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征,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指定的专业技术人员会诊同意后,由具有相应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会诊人员由具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经验的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微生物检验科、药学部门等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药师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抗菌药物专业临床药师担任。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不得在门诊使用。 二、临床科室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相关规定 1.住院患者确需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的,由临床科室提出会诊申请,由指定的具有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专家进行会诊,确定是否使用,包括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品种、使用剂量、疗程及预后等。 2.经会诊确需使用的,临床科室须填写《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申请表》,由会诊专家签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方可使用。 3.使用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用药反应,对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立即停药,并积极救治。 4.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需越级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5.按月填写《医疗机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使用情况信息表》,报临

耐碳青霉烯 鲍曼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J Cent South Univ (Med Sci)2012, 37(5) https://www.doczj.com/doc/fd18356522.html,; https://www.doczj.com/doc/fd18356522.html,521长沙地区临床分离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 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梁伟1,2,邹明祥1,邬靖敏1 , 邬国军3,李军1,豆清娅1 ,刘文恩1 (1.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检验科,长沙 410008;2. 长沙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长沙 410015; 3. 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微生物学系,长沙 410078) [摘要]目的:了解长沙地区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探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长沙地区10所综合性医院2010年3月至2010年12月间临床分离的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株205株;采用K-B法检测药物敏感性,改良双纸片协同试验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金属酶),改良Hodge试验筛查碳青霉烯酶;PCR扩增OXA-23,OXA-24,OXA-51,OXA-58及IMP-1和VIM-2型碳青霉烯酶基因,并进行测序分析。应用肠杆菌科基因间一致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 PCR,ERIC-PCR)对菌株进行DNA 分型及同源性分析。结果:在监测的18种药物中,耐药率超过50%的达14种。其中哌拉西林耐药率最高(80.5%),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2.5%)。共筛选出耐碳青霉烯类药物鲍曼不动杆菌115 株,其金属酶表型及基因检测均为阴性;改良Hodge试验阳性71株,其中64株OXA-23基因扩增阳性。115株菌株OXA-51均阳性,未检出OXA-24,OXA-58基因。115株菌株共分为7个ERIC基因型。其中A型19株,B型72株,为主要的流行克隆。结论:长沙地区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十分严重;产OXA-23 和OXA-51型碳青霉烯酶是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重要机制,且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存在克隆流行。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肠杆菌基因间一致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DOI:10.3969/j.issn.1672-7347.2012.05.018 Molecular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linically isolated 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n Changsha LIANG Wei1,2, ZOU Mingxiang1, WU Jingmin1, WU Guojun3, LI Jun1, DOU Qingya1, LIU Wenen1 (1.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Xiangya Hospital,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08; 2.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Third Hospital of Changsha, Changsha 410015; 3.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School of Basic Medicine,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78,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rvey antibiotic resistance of clinical isolates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n Changsha and to investigate molecular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Methods: A total of 205 non-duplicated, clinical isolates of Acinetabacter baumannii from 10 general hospitals in Changsha were collected from March 2010 to December 2010. The K-B disk diffusion 收稿日期(Date of reception):2012–01–21 作者简介(Biography): 梁伟,硕士,主管检验师,主要从事细菌耐药机制研究。 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邹明祥,Email: zoumingxiang@https://www.doczj.com/doc/fd18356522.html,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的分析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的分析 发表时间:2019-08-06T14:11:08.343Z 来源:《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5期作者:张洁 [导读] 从整体来看,我院对碳青霉素烯类抗菌药物的运用基本合理,但要提升这一药物在临床中的治疗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对碳青霉素烯类抗菌药物的研究,使其在临床治疗中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岳阳市二人民医院药剂科湖南岳阳 414000 摘要:目的:探究碳青霉素烯类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运用碳青霉素烯类抗菌药物进行疾病治疗的7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0例进行合理用药干预,对照组37例进行常规的临床用药,对比两组患者的用药状况、用药时长、病原学送检率和会诊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病原学送检率为90.90%;31例进行了会诊,会诊率为77.50%;用药时长在4-11天,平均时长为(7.1±2.6)天;用药后病情好转与治愈36例,4例死亡,死亡率为10.00%;对照组病原学送检率为45.94%;会诊12例,会诊率为32.43%;用药时长为2-16天,平均用药时长为(8.4±3.1)天;用药后病情好转与治愈28例,9例死亡,死亡率为24.32%,各项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从整体来看,我院对碳青霉素烯类抗菌药物的运用基本合理,但要提升这一药物在临床中的治疗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对碳青霉素烯类抗菌药物的研究,使其在临床治疗中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碳青霉素;烯类;抗菌药物;合理用药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ational use of carbomycin-based antibiotic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77 patients with carcinaxol-based antibiotics for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s from June 2018 to June 2019 in our hospital was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nd 40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rational drug use. During the intervention, 37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underwent routine clinical medication, and the medication status, duration of medication, pathogen detection rate, and consultation rat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an etiological examination rate of 90.90%; 31 patients had a consultation, the consultation rate was 77.50%; the medication duration was 4-11 days, and the average duration was (7.1±2.6) days. After treatment, 36 cases were cured and cured, 4 cases died, the mortality rate was 10.00%; the pathogenicity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45.94%; 12 cases were consulted, the consultation rate was 32.43%; the duration of medication was 2-16 days, the average The duration of treatment was (8.4±3.1) days; after treatment, 28 cases were cured and cured, 9 cases died, and the mortality rate was 24.32%.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As a whole, the application of carbomycin-based antibiotics in our hospital is basically reasonable, but to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is drug in the clinic,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improve the research on carbomycin-based antibiotics. It has a better therapeutic effect in clinical treatment. Key words: carbomycin; olefins; antibacterials; rational use of drugs 碳青霉素烯类药物是临床中主要的抗菌药物之一,在抗菌治疗中具有用药安全性高,抗菌性强,抗菌范围广的特点,因此在临床中的运用较多,涉及的病患人群年龄差异大。近些年,随着临床疾病种类的增加与绝大部分疾病发病率的上升,碳青霉素烯类抗菌药物在实际临床中的运用范围越来越广泛,这一药物能够进行良好的抗菌,用药安全性也比较高,但在实际临床运用中,不合理用药降低药效,或者产生耐药性,这两种状况均对患者的病症治疗不利,因此需要加强临床对这一药物的合理运用管理[1]。现就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采用碳青霉素烯类抗菌药物治疗的77例患者的临床用药状况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我院采用碳青霉素烯类抗菌药物治疗的7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在2小时-87岁,平均年龄(47.3±21.6)岁;对照组37例,男性21例,女性16例,年龄在2小时-87岁,平均年龄(47.3±21.6)岁,两组年龄和性别对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院方伦理委员会对此次研究知情,有研究意义。 纳入标准:纳入对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的患者;纳入治疗依从性较好的患者;纳入精神正常的患者;语言交流没有障碍的患者。 排除标准:排除对此次研究所用药物过敏的患者;排除合并重大疾病的患者;排除病历资料保存不完整的患者;排除中途放弃治疗的患者[2]。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遵照医嘱进行碳青霉素烯类抗菌药物的运用,将临床用药状况进行记录,完善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用药过敏史、病史和用药史,对具体的药物名称进行记录,对用药量、用药方式、用法进行详细记录,对患者的病情变化状况进行记录,其中包括患者基本生命指标的变化状况。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为依据,评估碳青霉素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合理性[3]。 观察组的患者护理人员进行健康教育与用药指导,告知患者合理用药对病情缓解的重要性,同时对碳青霉素烯类抗菌药物在临床中进行运用需要多个医疗人员进行评估和签字。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用药状况、用药时长、病原学送检率和会诊率,用药状况主要依据患者的病情好转、康复或者死亡数据;用药时长以患者病历资料中记录的数据为准;病原学送检率以实际临床病原学送检例数为准;会诊率以患者病历资料记录的数据为准。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2.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卡方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参考值。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用药状况、用药时长、病原学送检率和会诊率的对比 观察组的病原学送检率为90.90%;31例进行了会诊,会诊率为77.50%;用药时长在4-11天,平均时长为(7.1±2.6)天;用药后病情好转与治愈36例,4例死亡,死亡率为10.00%;对照组病原学送检率为45.94%;会诊12例,会诊率为32.43%;用药时长为2-16天,平均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专家共识 近年来,我国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现象,部分细菌对其耐药性呈明显上升趋势。经相关领域专家多次研究论证,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达成以下共识。 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治疗感染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对需氧、厌氧菌均具有抗菌作用,特别是对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如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肠杆菌科细菌具很强抗菌活性。该类药物的临床适应证广,在多重耐药菌感染、需氧菌与厌氧菌混合感染、重症感染及免疫缺陷患者感染等的抗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上市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有5个品种: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比阿培南和厄他培南。厄他培南抗菌谱相对较窄,对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等非发酵糖细菌抗菌作用差;其他4个品种的药效学特性相仿。亚胺培南、帕尼培南分别与西司他丁及倍他米隆组成合剂,后二者分别为肾脱氢肽酶抑制剂及近端肾小管有机阴离子输送系统抑制剂,并不起到抗菌作用。 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使用量逐年上升。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数据显示,自2011年我国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以来,我国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011年的59.4%降至2017年的36.8%,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同期由85.1 DDDs/100人·天降至49.7 DDDs/100人·天。多数类别抗菌药物包括第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的使用强度均呈下降趋势,而同期该监测网中心成员单位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1.83 DDDs/100人·天上升至3.28 DDDs/100人·天。在部分地区存在个别品种应用过多或上升过快的现象。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量增加的主要原因:1.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增多。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临床分离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总体呈上升趋势,因而选择该类药物的几率增加。2.免疫缺陷/免疫抑制治疗患者增多。3.部分医务人员临床应用不合理。 (二)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呈上升趋势。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显示,2017年全国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平均为9.0%,较2014年上升了2.6个百分点,个别省份检出率最高达到26.9%。老年、儿童和成人患者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依次为10.2%、9.1%和7.8%。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的检出率持续较高,2017年全国平均检出率为56.1%,个别省份检出率最高达到 80.4%。 三、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专家建议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

附件 2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 用评价细则 一、评价细则说明 1.本评价细则是为评价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合理 性提供参考,供专档管理和督导检查时使用。 2.所指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包括以下品种: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比阿培南、厄他培南。 3.评价表中权重分数高的部分仅代表管理侧重点,并不代表在临床应用中权重分数低的部分不重要。 4.评价表分为 5 部分:适应证、品种选择、给药方案、病原 学及疗效评估、会诊权限。 5.每张表针对 1 个病例进行评价,如病例中使用 1 个以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时,进行总体评价。根据不合理情况,予以 扣分。 6.评价表共 100 分,实行扣分制,扣完为止,最低0 分。

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 第一部分:适应证 ①多重耐药但对该类药物敏感的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所 致严重感染,包括血流感染、肺炎、上尿路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腹腔感染等; ②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与需氧菌混合感染的重症患者; ③粒缺伴发热等病原菌尚未查明的免疫缺陷患者中重 症感染的经验治疗; [1] ④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感染。 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应选用美罗培南和帕尼培南,如考虑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所致应选用美罗培南;不宜选用亚胺培南、比阿培南和厄他培南; ②CRE 感染及重症感染应选用推荐剂量较大的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 ③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等非发酵菌的感染不应选用厄他培南; ④妊娠患者不推荐选用亚胺培南、帕尼培南和比阿培南; ⑤儿童不推荐选用比阿培南。 第三部分:用法、用量及配伍评分说明分数不符合①— ④,扣100 分。 违反①—⑤ 中任意一条, 每条扣10 分。

碳青霉烯类药物对比

《医院药学高级教程》 近来病历抽查发现头孢西丁和拉氧头孢这两种药,使用比例上升趋势增长较快。随着该药品的使用增多,临床疗效反应有所下降,为防止耐药菌的产生,建议临床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并注意: 头孢西丁属头霉素类,抗菌谱类似第二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阴性菌作用强,对厌氧菌有效及对β-内酰胺酶稳定,比较适用于需氧菌和厌氧菌的混合感染,但头霉素类药物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不及第一代头孢菌素。静脉给药可发生血栓性静脉炎、过敏性皮炎等不良反应,对于高血压患者症状加重等。孕妇应该仅在必需的情况下才使用,对于哺乳期妇女头孢西丁可低浓度分泌进入乳汁,使用的时候应该给予警告。(妇产科使用比例最高)拉氧头孢为半合成氧头孢烯类,其抗菌活性与头孢三代类似,对革兰阳性球菌和阴性球菌的作用与头孢他啶相同,对铜铝假单胞菌的作用不及头孢他啶,对厌氧菌的的抗菌作用明显强于第1,2,3代头孢菌素类,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皮疹,药物热等过敏反应,青霉素过敏者、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老年人缺乏维生素K,使用拉氧头孢增加出血倾向,用药期间可适当补充维生素B,维生素K预防。(儿科使用比例最高)

头霉素、氧头孢烯类:相似抗菌,区别应用 基层医院 2013年7月15日D11版 文张永信(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传染病科教授) β-内酰胺类抗生素除了青霉素类与头孢菌素类外,还有一大组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剂)、头霉素类、氧头孢烯类、碳青霉烯类和单环类,其分子结构中均含有β-内酰胺环。其中头霉素类与氧头孢烯类的抗菌谱和临床适应证有不少相似之处。 抗菌特点:性似头孢、同中存异 头霉素类和氧头孢烯类所含的品种,其药名中都有“头孢”两字,原因是该两类药分别具有第二代和第三代头孢菌素类似的分子结构和抗菌谱,但抗菌作用均较头孢菌素弱。头霉素类对革兰阴性杆菌(包括大肠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奇异变形杆菌、沙门菌属、志贺菌属、肺炎克雷伯菌、产气杆菌等)、革兰阴性球菌(包括卡他莫拉菌、淋球菌、脑膜炎球菌等)和革兰阳性菌(包括甲氧西林敏感的葡萄球菌、链球菌、白喉杆菌等)均有良好的抗菌作用。而氧头孢烯类对肠杆菌科细菌作用强,对绿脓杆菌、沙雷菌属等其他革兰阴性菌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也有一定作用。 头霉素类与氧头孢烯类对包括脆弱类杆菌在内的各种厌氧菌均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后者的作用更优),这是与头孢菌素的不同点之一。而且,这两类抗生素对细菌产的β-内酰胺酶,包括对部分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很稳定,其稳定性优于多数头孢菌素,因此可用于产酶菌、耐药菌感染。 1.头霉素类 国内主要应用的品种为头孢西丁和头孢美唑。两者相比,头孢美唑除了对脆弱类杆菌的作用稍次于头孢西丁外,对需氧革兰阳性菌与阴性菌及其他厌氧菌的作用均优于头孢西丁,且对酶的稳定性也较头孢西丁强。以相同的剂量给药后,头孢美唑的血药浓度明显高于头孢西丁。总体上,头孢美唑效果较优,但难以透过血脑屏障。

药学干预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分析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主要品种包括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比阿培南,因其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对β?内酰胺酶稳定及毒性低等特点,已经成为治疗严重细菌感染最主要的抗菌药物之一。近年来,细菌耐药问题愈演愈烈,已成为全球公共健康领域的重大挑战。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细菌耐药问题,卫生部办公厅2011年实施为期三年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医政医管局2016年出台了《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 (2016—2020年) 》[1] ,2017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遏制细 菌耐药的通知》(简称《通知》)重申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有关重点要求,进一步对碳青霉烯类抗 菌药物的使用提出了具体的管理措施[ 2] 。我院严格按照《通知》要求,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实施专档管理,临床药师对医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全面监控。本研究通过对我院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对比临床药师干预前后的不合理用药情况,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 ) 调取我院2016年6~8月( 干预前组335例)和2017年6~8月(干预后组274例)所有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的出院病历。我院严格按照《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规定使用抗菌药物,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不超过3个品规,我院现有的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品种为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泰能,规格:亚胺培南500mg 和西 司他丁500mg ,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和注射用美罗培南(倍能,规格:0.25g ,深州海滨制药有限公司),所以此次统计包括以上2种药物。干预前组男性201例,女性134例,年龄15d 至86岁,平均(58±24)岁;干预后组男性153例,女性121例,年龄3个月至85岁,平均(56±25)岁。2组性别、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孕跃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利用Excel 表记录每份病历患者的病历号、性别、年龄、科室、临床诊断、肝肾功能、用药情况等,参考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和注射用美罗培南说明书、《热病(桑福德抗微生物治疗指南)》(新译第41版)、《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相关资料,制定该类药物的合理性评价标准,依据该标准对临床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 碳氢霉烯类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评价标准:(1)用药指征:①不用于治疗轻度感染;②不用于手术或非手术的预防用药;③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汀钠不用于治疗脑膜炎;④不用于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过敏的患者;⑤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一些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屎肠球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着葡萄球菌(MRSA )不敏感。(2)给药剂量(成人):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1~2g /d , 视病情分每12h /次、 每8h /次、每6h /次,对不敏感病原菌引起的感染剂量可增至4g /d ,或50mg ·kg -1·d -1取低的量 使用;对体质量小于70kg 的患者按比例给药。注 DOI :10.3969/j.issn.0253?9926.2019.04.033作者单位:037003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 药学部 药学干预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分析 倪 佳 刘叶芳 [3]何家伟, 杨东亮,刘冰.基于JCI 标准的医院门诊药房质量监督管理实践[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6,33(9):1217?1220.[4]李连新,王春红,付燕霞.对高危药品的管理现状及措施[J ]. 中国医药,2011,6(8):1008?1009. [5]候颖,叶欣,宋洪涛.医疗机构高危药品管理[J ].中国医院药 学杂志,2010,30(6):1399?1401. [6]谢婉花, 陈怡禄,和凡.基于JCI 标准的高危药品管理的实践[J ].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0):1222?1225. [7]刘红梅.肿瘤科高危药物的安全管理[J ].现代医院管理, 2010,8(37):64?65. [8]蔡晓宇.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药业,2011,20(24):70?71. [9]夏同霞, 罗晓兰,王玉和,等.风险管理在我院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 ].中国药房,2010,21(17):1552?1554. [10]赵留中.高警讯药物在妇产科系统中的安全管理[J ].中医药 管理杂志,2015,23(5):81?82.(收稿日期:2018?10?1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