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快速路交通仿真实验报告

快速路交通仿真实验报告

快速路交通仿真实验报告
快速路交通仿真实验报告

交通流理论与仿真分析》交通仿真实验报告

2014 年8 月15 日

1研究背景

城市快速路系统以其快速、畅通、舒适的优点得到了我国大中城市的青睐,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快速路系统建设的行列。然而由于车流量迅猛增加,快速路交通拥堵问题成为制约快速路系统功能发挥的瓶颈。同时由于交通拥堵严重,车辆在怠速、低速、急加速、急减速等非稳态工况运行时间加长,致使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加重,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非常之大,甚至严重影响到居民生活质量。亟须对城市快速路交通拥堵问题开展深入研究,以针对性提出解决策略。

城市快速路交通拥堵可分为常发性和偶发性,常发性交通拥堵是由于交通需求超过

设施通行能力所致,经常发生在瓶颈设施处,具有一定形成规律。早期交通流理论研究以基本图论方法为代表,将交通流分为自由流、稳定流、拥堵流3个状态。假设模型的定态解在流量-密度平面上为1条曲线,曲线通过流量-密度图的坐标原点,并且至少具有1个极大值点,即流量和密度存在单值对应的关系,对于认识交通流线形及非线性关系起到重要作用。然而该方法无法解释交通工程设施瓶颈处交通流状态变化。然而这些分析更多的是定性的分析,缺少精细化定量研究。近年来,关于城市快速路瓶颈处交通流速度特性的分析,成为了关于快速路交通流特性分析的一个热点问题,人们试图从中寻找到分析快速路运行状态的突破口。以速度变化特性为依据对快速路交通拥堵形成、消散及变换进行分析,并给出量化的判别方法,以便直接服务于城市快速路交通系统管理与控制。

快速路瓶颈是整个快速路系统中能力较低的部分,而瓶颈处交通流失(Breakdow n)是导致快速路拥堵的重要原因。改善瓶颈处的运行状态则是快速路运行畅通与否的关键。瓶颈包括偶发性瓶颈(如交通事故、道路养护、车队慢车等)以及常发性瓶颈(车道减少、驶入匝道、交织区、坡道段等)。常发性瓶颈失效(Breakdown)是交通需求、驾驶行为及设施设计等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随着交通需求的增加,我国一些大城市

快速路出现了经常性的交通拥挤现象。在这种拥挤状态下,车辆行驶速度大大降低,以

较低的流率释放使得道路对交通疏导能力严重下降.由于这种交通流状态持续的时间较短(小于15 min),车流运行状态相对不稳定,在以往的研究中没有引起交通研究人员的重视?随着交通需求增加,车辆排队经常发生。一方面,一旦车辆形成排队,对于出行者

或管理人员关注的间题不再是道路具有的设计通行能力,而是更关注道路对交通的“疏

散”能力,即在排队状态下,车辆的释放流率为多大;另一方面,随着对交通特性研究的深入,越来越

多的研究表明,交通拥堵状态下,对通行能力定义提出了新的挑战;再

有,随着智能交通系统的引入,排队持续时间、事件检测、路段行程时间预测等问题的提出,迫切需要针对瓶颈路段交通特性进行研究。为此,人们想到了利用交通仿真技术来分析瓶颈路段交通特性。

交通仿真是用数学模型复现交通流时间空间变化的技术。是分析交通系统在各种设定条件下的可能行为,以寻求现实交通问题最优解的一种手段,也是评价运输设施各类运用设计方案效果的有效方法。根据交通仿真研究的层次不同,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宏观交通仿真(Macroscopic Traffic Simulation)、中观交通仿真(Mesoscopic Traffic simulation) 和微观交通仿真(Microscopic Traffic Simulation)。根据快速路瓶颈的时空特点,它通常是在一个不大的时空尺度内出现的交通现象,故应该采用微观仿真手段进行分析。

2瓶颈交通流分析

2.1实验线路介绍

本报告选择了上海内环高架快速路西北段内圈武宁路至镇坪路路段作为分析对象。其道路线形均为平直路段,车道宽度和限速相同,下游均为单向双车道快速路,但其汇入方式稍有差别。该分析路段包含两个出口匝道,分别连接武宁路和镇坪路,一个武宁路入口匝道。从上游到下游依次为在武宁路下匝道、武宁路上匝道和镇坪路下匝道。其中武宁路上匝道最初有两个车道,武宁路下匝道和镇坪路下匝道各有一个车道。该路段因驶入匝道设置问题而形成了一个常发性的瓶颈点。

该路段在主线和匝道上均埋设有线圈检测器24小时记录车辆的通行情况。本报告

的实测数据来源于2010年7月30日的上海市快速路感应线圈检测数据,检测参数包括

以车道为基础的流量、点速度、占有率,每20s系统上传一次数据。经过处理之后形成快速路每5min 的流量、点速度、占有率。主线线圈布设位置如图1中所示,为简便起

见,以37、38、39、40、41沿行驶方向依次代表为主线上的5个检测器,并以五个检测器的位置为准将该分析路段依次分为I、II、山、IV四个子路段。在三个匝道上也分别布置有检测器,分别以WNO、WNI和ZPO来表示。具体的线路走向和匝道检测器位置

如图1-1和1-2所示。

图2-1分析路段走向图

37 38 39 40 41

J_LU__i__L

1

图2-2路段检测器位置与匝道关系示意图

2.2交通流瓶颈分析

通过对当日检测器的数据的初步分析,绘制出图表反映当日交通流的变化,可以初步判定交通瓶颈产生的时空范围,进一步通过对交通流参数阈值的分析,可以较为准确的划分出独立瓶颈的时空边界,以确定下一步仿真分析的范围。

(1)流量变化

路段单日流量变化图

N NX-33 ------- N NX-39 N NX-40

N 'NX-^1

图2-3路段单日流量变化图(主线检测器)

在主线上,通过对5个检测器的流量数据的分析,绘制出了单日流量变化图 2-3,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主线路段各个检测器的流量高峰出现在上午 7:30前后,持续时间 均较长直到晚上22时以后才有明显降低。

进一步分析发现,其中40号检测器的流量数据在相同时间内的 5个检测器中始终 处于最高位,而37和41号检测器的流量数据在各个时段均保持基本同步,同样的现象 有出现在38和39号检测器之间。而这三组检测器(40、37和41、38和39)的流量大 小关系在一天时间内较为稳定。

流最变化曲线图

图2-4

子路段流量变化曲线图(考虑匝道流量)

Qoysmz 1=

口A

呂落

ooIHtslEri

ooogT

QoLrlrn

000

寸寻L

口0

昂我口 000

召 00LH2T

OOOQU

00

2 OOOT6

00

曰必

Q0

白削卜

Q0

苗壘9

oEbn

-------- N NX-3/ 00# 二

8 5 0

00-1

8 0^0000000 00 G 4 2 2

68

1 - * *

0 8

8 8 8

ss

0W2 stfEs

ofrtE

善寸gi

OUOM-I

昂 T 8

啤龙

00063

OOOT

二 oootm

s$

而进一步将匝道的汇入和流出流量考虑在内后,我们绘制出了按4个子路段的流量

变化图2-4。图中的流量变化数值越大,表示上游和下游的流量差异越大,即是下游的瓶颈效应越严重。在图中,14点至17点之间,子路段I的流量变化较大,反映出检测器39的下游路段有可能在这段时间内出现了瓶颈效应。而整个子路段IV的流量变化相

对最小,说明在检测器40的下游当日均无明显的瓶颈现在产生。

(2)速度变化

对各个检测器的速度分析,采用了下游与上游检测器的速度差来分析路段的交通流运行状况,这个差值越大,表示下游的交通状况越好于上游,即是上游可能出现交通瓶颈。由图2-5知,在当日整个一天的时段内,子路段IV的速度差均大于0,表示了路段IV的上游可能出现了瓶颈造成了速度的下降。同理,在9点到12点和13点到16点两

个时间段,子路段I的速度差达到了两个负向峰值,说明它的下游出现了局部的拥堵造成了速度的下降。

速度变化曲线图

■ IV ■ III ■ II ?i

-60 -20 0 20 40 60

图2-5子路段速度偏差直方图

最后,根据当日的实测数据绘制出了快速路速度时空分布con tour图。从图2-6中

可以发现,以速度小于60km/h为标准,当日共出现了三个独立瓶颈,第一个出现的时间范围在上午大约9点至12点,空间范围在检测器整个分析路段上。而另外两个独立瓶颈或者空间范围超出了分析路段,或者持续时间过短,均不适宜作为独立瓶颈来分析,故选择了图中最早的第一个瓶颈进行仿真分析

图2-6快速路速度时空分布 con tour 图

3仿真基本模型

在微观仿真平台vissim 中建立基本仿真模型,包括路网建立、流量输入、驾驶行为 分析。在此阶段的仿真基本参数采用

vissim 平台默认参数设置。

为了采集数据,对应实际路段上的检测器布设的位置,在仿真模型中同样建立了相 应的数据采集器用于收集仿真过程中的数据。 仿真模型中的数据采集器与实际的检测器

的对应关系如下表3-1所示。

仿真模型中的数据采集点 对应检测器

Measureme nt 1: Data Collectio n Poi nt(s) 1 37

Measureme nt 2: Data Collectio n Poi nt(s) 2 Measureme nt

3: Data Collectio n Poi nt(s) 3 Measureme nt 4: Data Collectio n Poi nt(s) 4

38

4

O -O 700

48 04:

14:24

19:12

24:00

9 3 」

8 3 1240

22.13 31.65 41 67 51.M 61.02

70.75

&Q.4Q

90.20

在vissim中建立的仿真模型如下图所示:

图3-2主要瓶颈路段局部放大图

4仿真参数标定过程

本次仿真分析的关键在于仿真参数的标定。在建立基本仿真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影响仿真准确度的参数进行标定和调整才能达到较准确模拟快速路独立瓶颈形成和消散的全过程中交通流状态的变化。

根据有关文献的介绍,vissim中与驾驶行为有关的模型参数中,对模型标定结果影响较大的参数包括CC0 CC1 CC2等。具体参数见下表3-2 0

表4-1 Vissim 模型中部分通用交通流参数一览表

通过比较分析,最终选择了期望跟驰距离(CC0期望车头时距(CC1跟驰随机振荡距离(CC2和等待换道消失时间(WTBD)作为修正参数对原始仿真模型进行修正和调整。参考部分文献的资料和与同学的讨论,确定了一下6个参数组合对仿真模型进行

5标定结果评价及分析

(1)仿真精度判断:

按照每5分钟在每个分析区线圈实际检测数据和仿真提取数据做比较。根据下表所

示的评价指标C1、C2、GEH和速度相对误差来评价仿真模型的精度。

表5-1仿真评价指标要求介绍

评价指标含义要求

实际与仿真在瓶颈范围(时间和空间上)>0.75

C1(Bottleneck Area

Matching)

的匹配程度

C2(Actual Speed Matching)反映范围匹配以及实际速度的匹配>0.70

GEH 由Geoffrey E. Havers提出,旨在比较两

组流量数据的匹配程度

<5

速度相对误差<15%

其中,C1、C2和GEH 的计算公式如下图所示。

N T

[BS s (i,t) BS r (i,t)]) (X j -xj}

C

空 t=1

1

N

T

[BS s (i,t) BS r (i,t)]) (X r -X i )}

i =1 t=1

N T

[BS s (i,t) BS r (i,t)] |S s (i,t)-S r (i,t)|) (X i -X i )}

C

「 亠丄

C

2 -

I - N T

' {(' [BS s (i,t)

BS r (i,t)] [S s (i,t) S r (i,t)]) (X i -x)}

v t 1

( 5-2)

(E(i,t)-V(i,t))2

\(E(i,t) V(i,t)) 2

各个参数组合条件下的评价指标值计算结果如下表

5-2所示

表5-2模型修正指标评价表

通过对指标的计算可以看出,只有组合 4能够满足模型的精度要求,可以推测出

通过调节适当的模型参数可以提高仿真模型的精度, 但是自己的经验表明模型修正参数

的选取是没有太多规律可循的,需要从各种情况中汲取经验。

6小结与心得

本次的vissim 仿真实验难度较大,我不仅学会了 VISSIM 仿真软件的一些基本操作, 掌握了一些交通工程计算机仿真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更加注重培养了用交 通仿真手段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的能力,而并不仅仅是为了仿真模型而采用的仿真方

(5-1)

GEH

(5-3)

法。整个实验过程包括实际数据采集和分析,交通流状态的判断,仿真模型的建立和标定,是一次完整的交通仿真建模和分析的训练,对以后的解决更复杂的工程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是受益匪浅的。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能接触交通系统仿真,和其他的能力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解决工程实际的问题,为以后的职业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Ban, X., Chu, L., and Be nouar, H. (2007a) Bottle neck Ide ntificati on and Calibratio n for Corridor Ma nageme nt Pla nin g[J]. TRR 1999, 40-53.

交通仿真实验报告

交通仿真实验报告 篇一:交通仿真实验报告 目录 1 上机性质与目的.................................. 2 2 上机内容....................................... 2 3 交叉口几何条件、信号配时和交通流数据描述.......... 3 3.1 交叉口几何数据................................ 3 3.2 交叉口信号配时系统............................ 3 3.3 交叉口交通流数据.............................. 4 4 交叉口交通仿真.................................. 4 4.1 交通仿真步骤.................................. 4 4.2 二维输出..................................... 13 4.3 3D输出...................................... 14 5 仿真结果分析................................... 15 6 实验总结和体会 (15) 实验上机名称:信号交叉口仿真 1 上机性质与目的 本实验属于计算机仿真实验,借助仿真系统模拟平面信号交叉口场景,学生将完成从道路条件设计到信号相位配置等一系列仿真实验。 实验目的: 1. 了解平面信号交叉口在城市交通中的地位; 2. 了解平面信号交叉口的主要形式、规模等基本情况; 3. 了解交叉口信号相位配时及对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影响;

电力电子电路分析与仿真实验报告模板剖析

电力电子电路分析与仿真 实验报告 学院: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年月日

实验1降压变换器 一、实验目的: 设计一个降压变换器,输入电压为220V,输出电压为50V,纹波电压为输出电压的0.2%,负载电阻为20欧,工作频率分别为220kHz。 二、实验内容: 1、设计参数。 2、建立仿真模型。 3、仿真结果与分析。 三、实验用设备仪器及材料: MATLAB仿真软件 四、实验原理图: 五、实验方法及步骤: 1.建立一个仿真模型的新文件。在MATLAB的菜单栏上点击File,选择New,再在弹出菜单中选择Model,这时出现一个空白的仿真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绘制电路的仿真模型。 2.提取电路元器件模块。在仿真模型窗口的菜单上点击Simulink调出模型库浏览器,在模型库中提取所需的模块放到仿真窗口。

3.仿真模型如图所示。 六、参数设置 七、仿真结果分析

实验2升压变换器 一、实验目的: 将一个输入电压在3~6V的不稳定电源升压到稳定的15V,纹波电压低于0.2%,负载电阻10欧,开关管选择MOSFET,开关频率为40kHz,要求电感电流连续。 二、实验内容: 1、设计参数。 2、建立仿真模型。 3、仿真结果与分析。 三、实验用设备仪器及材料: MATLAB仿真软件 五、实验原理图: 五、实验方法及步骤: 1.建立一个仿真模型的新文件。在MATLAB的菜单栏上点击File,选择New,再在弹出菜单中选择Model,这时出现一个空白的仿真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绘制电路的仿真模型。 2.提取电路元器件模块。在仿真模型窗口的菜单上点击Simulink调出模型库浏览器,在模型库中提取所需的模块放到仿真窗口。

信号与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信号与系统仿真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 了解MATLAB的基本使用方法和编程技术,以及Simulink平台的建模与动态仿真方法,进一步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2.实验项目 信号的分解与合成,观察Gibbs现象。 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即卷积分、卷积和的运算与仿真。 信号的频谱分析,观察信号的频谱波形。 系统函数的形式转换。 用Simulink平台对系统进行建模和动态仿真。 3.实验内容及结果 3.1以周期为T,脉冲宽度为2T1的周期性矩形脉冲为例研究Gibbs现象。 已知周期方波信号的相关参数为:x(t)=∑ak*exp(jkω),ω=2*π/T,a0=2*T1/T,ak=sin(kωT1)/kπ。画出x(t)的波形图(分别取m=1,3,7,19,79,T=4T1),观察Gibbs现象。 m=1; T1=4; T=4*T1;k=-m:m; w0=2*pi/T; a0=2*T1/T; ak=sin(k*w0*T1)./(k*pi); ak(m+1)=a0; t=0:0.1:40; x=ak*exp(j*k'*w0*t); plot(t,real(x)); 3.2求卷积并画图 (1)已知:x1(t)=u(t-1)-u(t-2), x2(t)=u(t-2)-u(t-3)求:y(t)=x1(t)*x2(t)并画出其波形。 t1=1:0.01:2; f1=ones(size(t1)); f1(1)=0; f1(101)=0; t2=2:0.01:3; f2=ones(size(t2)); f2(1)=0; f2(101)=0; c=conv(f1,f2)/100;

t3=3:0.01:5; subplot(311); plot(t1,f1);axis([0 6 0 2]); subplot(312); plot(t2,f2);axis([0 6 0 2]); subplot(313); plot(t3,c);axis([0 6 0 2]); (2)已知某离散系统的输入和冲击响应分别为:x[n]=[1,4,3,5,1,2,3,5], h[n]=[4,2,4,0,4,2].求系 统的零状态响应,并绘制系统的响应图。 x=[1 4 3 5 1 2 3 5]; nx=-4:3; h=[4 2 4 0 4 2]; nh=-3:2; y=conv(x,h); ny1=nx(1)+nh(1); ny2=nx(length(nx))+nh(length(nh)); ny=[ny1:ny2]; subplot(311); stem(nx,x); axis([-5 4 0 6]); ylabel('输入') subplot(312); stem(nh,h); axis([-4 3 0 5]); ylabel('冲击效应') subplot(313); stem(ny,y); axis([-9 7 0 70]); ylabel('输出'); xlabel('n'); 3.3 求频谱并画图 (1) 门函数脉冲信号x1(t)=u(t+0.5)-u(t-0.5) N=128;T=1; t=linspace(-T,T,N); x=(t>=-0.5)-(t>=0.5); dt=t(2)-t(1); f=1/dt; X=fft(x); F=X(1:N/2+1); f=f*(0:N/2)/N; plot(f,F)

交通运输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一、系统描述 1.1.系统背景 本系统将基于下面的卫星屏幕快照创建一个模型。当前道路网区域的两条道路均为双向,每个运动方向包含一条车道。Tapiolavagen路边有一个巴士站,Menninkaisentie路边有一个带五个停车位的小型停车场。 1.2.系统描述 (1)仿真十字路口以及三个方向的道路,巴士站,停车点;添加小汽车、公交车的三维动画,添加红绿灯以及道路网络描述符; (2)创建仿真模型的汽车流程图,三个方向产生小汽车,仿真十字路口交通运行情况。添加滑条对仿真系统中的红绿灯时间进行实时调节。添加分析函数,统计系统内汽车滞留时间,用直方图进行实时展示。 二、仿真目标 1、timeInSystem值:在流程图的结尾模块用函数统计每辆汽车从产生到丢弃的,在系统中留存的时间。 2、p_SN为十字路口SN方向道路的绿灯时间,p_EW为十字路口EW方向道路的绿灯时间。 3、Arrival rate:各方向道路出现车辆的速率(peer hour)。

三、系统仿真概念分析 此交通仿真系统为低抽象层级的物理层模型,采用离散事件建模方法进行建模,利用过程流图构建离散事件模型。 此十字路口交通仿真系统中,实体为小汽车和公交车,可以源源不断地产生;资源为道路网络、红绿灯时间、停车点停车位和巴士站,需要实施分配。系统中小汽车(car)与公共汽车(bus)均为智能体,可设置其产生频率参数,行驶速度,停车点停留时间等。 四、建立系统流程 4.1.绘制道路 使用Road Traffic Library中的Road模块在卫星云图上勾画出所有的道路,绘制交叉口,并在交叉口处确保道路连通。 4.2.建立智能体对象 使用Road Traffic Library中的Car type模快建立小汽车(car)以及公共汽车(bus)的智能体对象。 4.3.建立逻辑 使用Road Traffic Library中的Car source、Car Move To、Car Dispose、

测试装置动态特性仿真实验报告

测试装置动态特性仿真实验 班级:7391 学号:2009301828 姓名:张志鹏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一阶测量装置和二阶测量装置的幅频特性与相频特性的理解; 2、加深理解时间常数变化对一阶系统动态特性影响; 3、加深理解频率比和阻尼比变化对二阶系统动态特性影响; 4、使学生了解允许的测量误差与最优阻尼比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 1、 一阶测量装置动态特性 一阶测量装置是它的输入和输出关系可用一阶微分方程描述。一阶测量装置的频率响应函数为: 式中:S S 为测量装置的静态灵敏度;τ为测量装置的时间常数。 一阶测量装置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分别为: 可知,在规定S S =1的条件下,A (ω)就是测量装置的动态灵敏度。 当给定一个一阶测量装置,若时间常数τ确定,如果规定一个允许的幅值误差ε,则允许测量的信号最高频率ωH 也相应地确定。 为了恰当的选择一阶测量装置,必须首先对被测信号的幅值变化范围和频率成分有个初步了解。有根据地选择测量装置的时间常数τ,以保证A (ω)≥1-ε 能够满足。 2、二阶测量装置动态特性 二阶测量装置的幅频特性与相频特性如下: 幅频特性202220)/(4))/(1(/1)(ωωξωωω--=A 相频特性2200))/(1/()/(2()(ωωωωξφ--=arctg w Α(ω)是ξ和ω/0ω的函数,即具有不同的阻尼比ξ的测试装置当输入信??????ωτ+ωτ-ωτ+=ωτ+=ω22s s )(1j ) (11S j 11S )j (H ()()2 11 A ωτ+=ω()ωτ -=ωφarctan

号频率相同时,应具有不同的幅值响应,反之,当不同的频率的简谐信号送入同一测试装置时它们的幅值响应也不相同,同理具有不同的阻尼比ξ的测试装置当输入信号频率相同时,应有不同的相位差。 (1).当ω=0时,Α(ω)=1;(2).当ω→∞,A (ω)=0;(3).当ξ≥0.707时随着输入信号频率的加大,Α(ω)单调的下降, ξ<0.707时Α(ω)的特性曲线上出现峰值点;(4)如果ξ=0,))/(1/(1))/(1(/1)(202 20ωωωωω-=-=A ,显然,其峰值点出现在ω=0ω处。其值为“∞”,当ξ从0向0.707变化过程中随着的加大其峰值点逐渐左移,并不断减小。 对以上二阶环节的幅频特性的结论论证如下: (1).当ω=0时A(ω)=1 (2).当ω→∞时,A(ω)=0 (3).要想得到A(ω)的峰值就要使202220)/(4))/(1(/1)(A ωωξ-ωω-=ω 中的202220)/(4))/(1(ωωξωω--取最小值。 令:t=20)/(ωω t t t f 224)1()(ξ+-= 对其求导可得t=1-22ξ时,f(t)取最小值.由于t=20)/(ωω≥0,所以1-22ξ≥0, 2ξ必须小于1/2时,f(t)才有最小值,即ξ>2/2时,A(ω)不出现峰值点;当ξ<2/2时4244)(ξξ-=t f ,f(t)对ξ求导得)21(82ξξ-,可以看出f(t): ξ属于[0, 2/2]时单调递增,于是得A(ω)的峰值点A 为4244/1)(/1ξξ-=t f ; 在ξ属于[0,2/2]递减。 (4).当ξ=0时 A=∞,t=20)/(ωω,ω/0ω=1,即ξ=0时A(ω)的峰值为∞,且必出现在ω/0ω=1时,当ξ=2/2时,t=0→ω=0,A(ω)=1. 还可以看出,在ξ属于[0,2/2]增大时t=1-22ξ就减小,即f(t)的峰值左平移。 (二)阻尼比的优化 在测量系统中,无论是一阶还是二阶系统的幅频特性都不能满足将信号中的所有频率都成比例的放大。于是希望测量装置的幅频特性在一段尽可能宽的范围内最接近于1。根据给定的测量误差,来选择最优的阻尼比。

通过Verilog实现交通灯设计实验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 实 验 报 告 一、实验室名称:虚拟仪器实验室 二、实验项目名称:交通灯设计实验 三、实验学时:4学时 四、实验原理

假设交通灯处于南北和东西两条大街的“十”字路口,如图1所示。用FPGA 开发板的LED 灯来模拟红、黄、绿3种颜色信号,并按一定顺序、时延来点亮LED ,如图2所示。图3给出了交通灯的状态转移图。设计使用频率为1Hz 的时钟来驱动电路(注1:仿真时采用1MHz 的时钟来驱动电路),则停留1个时钟可得到1S 的延时,类似停留3个时钟可得到3S 的延时,停留15个时钟可得到15S 的延时(注2:开发板工作时钟为50MHz )。 北 南 西东 图1. 六个彩色LED 可以表示一组交通信号灯 图2. 交通灯状态 南北 东西 红 黄 绿 红 黄 绿 S0 1 0 0 0 0 1 S1 1 0 0 0 1 0 S2 1 0 0 1 0 0 S3 0 0 1 1 0 0 S4 0 1 0 1 0 0 S5 1 0 0 1 0 0

图3. 交通灯的状态转移图 顶层模块 时钟分频模块状态机跳转模块 图4. 交通灯的原理框图 五、实验目的 本实验是有限状态机的典型综合实验,掌握如何使用状态转移图来定义Mealy状态机和Moore状态机,熟悉利用HDL代码输入方式进行电路的设计和仿真的流程,掌握Verilog语言的基本语法。并通过一个交通灯的设计掌握利用EDA软件(Xilinx ISE 13.2)进行HDL代码输入方式的电子线路设计与仿真的详细流程。。 六、实验内容 在Xilinx ISE 13.2上完成交通灯设计,输入设计文件,生成二进制码流文件下载到FPGA开发板上进行验证。 七、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

交通仿真实验报告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交通运输工程系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交通仿真实验 实验名称:基于VISSIM的城市交通仿真实验 专业:交通工程 班级: 1002班 学号: U201014990 姓名:李波 指导教师:刘有军 实验时间: 2013.09 ---- 2013.10

实验报告目录 实验报告一: 无控交叉口冲突区设置与运行效益仿真分析 实验报告二: 控制方式对十字交叉口运行效益影响的仿真分析实验报告三: 信号交叉口全方式交通建模与仿真分析 实验报告四: 信号协调控制对城市干道交通运行效益的比较分析实验报告五: 公交站点设置对交叉口运行效益的影响的仿真分析实验报告六: 城市互通式立交交通建模与仿真分析 实验报告七: 基于VISSIM的城市环形交叉口信号控制研究 实验报告成绩

实验报告一: 无控交叉口冲突区设置与运行效益仿真分析 一、实验目的 熟悉交通仿真系统VISSIM软件的基本操作,掌握其基本功能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 1.认识VISSIM的界面; 2.实现基本路段仿真; 3.设置行程时间检测器; 4.设置路径的连接和决策; 5.设置冲突区 三、实验步骤 1、界面认识: 2、(1)更改语言环境—(2)新建文件—(3)编辑基本路段—(4)添加车流量 3、(1)设置检测器—(2)运行仿真并输出评价结果 4、(1)添加出口匝道—(2)连接匝道—(3)添加路径决策—(4)运行仿真 5、(1)添加相交道路—(2)添加车流量—(3)设置冲突域—(4)仿真查看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时间; 行程时间; #Veh; 车辆类别; 全部; 编号: 1; 1; 3600; 18.8; 24; 可知:检测器起终点的平均行程时间为:18.8; 五、实验结论 1、检测器设置的地点不同,检测得到的行程时间也不同。但与仿真速度无关。 2、VISSIM仿真系统的数据录入比较麻烦,输入程序相对复杂。 实验报告二: 控制方式对十字交叉口运行效益影响的仿真分析 一、实验目的 掌握十字信号交叉口处车道组设置、流量输入、交通流路径决策及交通信号控制等仿真操作的方法和技巧。 二、实验内容 1.底图的导入 2.交叉口专用车道和混用车道的设置方法和技巧 3.交通信号设置 4.交叉口冲突区让行规则设置

仿真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报告一一塞曼效应 一、实验简介 塞曼效应是物理学史上一个著名的实验。荷兰物理学家塞曼(Zeeman)在1896年发现把产生光谱的光源置于足够强的磁场中,磁场作用于发光体,使光谱发生变化,一条谱线即会分裂成几条偏振化的谱线,这种现象称为塞曼效应。 塞曼效应是法拉第磁致旋光效应之后发现的又一个磁光效应。这个现象的发现是对光的 电磁理论的有力支持,证实了原子具有磁矩和空间取向量子化,使人们对物质光谱、原子、分子有更多了解。 塞曼效应另一引人注目的发现是由谱线的变化来确定离子的荷质比的大小、符号。根据 洛仑兹(H.A?Lorentz)的电子论,测得光谱的波长,谱线的增宽及外加磁场强度,即可称得离子的荷质比。由塞曼效应和洛仑兹的电子论计算得到的这个结果极为重要,因为它发表在J、 J汤姆逊(J、J ThomSOn)宣布电子发现之前几个月,J、J汤姆逊正是借助于塞曼效应由洛仑 兹的理论算得的荷质比,与他自己所测得的阴极射线的荷质比进行比较具有相同的数量级,从而得到确实的证据,证明电子的存在。 塞曼效应被誉为继X射线之后物理学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1902年,塞曼与洛仑兹因这一发现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以表彰他们研究磁场对光的效应所作的特殊贡献)。至今,塞曼效应依然是研究原子内部能级结构的重要方法。 本实验通过观察并拍摄Hg(546.1 nm)谱线在磁场中的分裂情况,研究塞曼分裂谱的特征,学习应用塞曼效应测量电子的荷质比和研究原子能级结构的方法。 二、实验目的 1?学习观察塞曼效应的方法观察汞灯发出谱线的塞曼分裂; 2?观察分裂谱线的偏振情况以及裂距与磁场强度的关系; 3?利用塞曼分裂的裂距,计算电子的荷质比 e m e数值。 三、实验原理 1、谱线在磁场中的能级分裂 设原子在无外磁场时的某个能级的能量为E0,相应的总角动量量子数、轨道量子数、 自旋量子数分别为J、L、S。当原子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外磁场中时,这一原子能级将 分裂为2J 1层。各层能量为 E = E o MgJ B B(1) 其中M为磁量子数,它的取值为J , J -1 ,…,-J共2J 1个;g为朗德因子;J B为 hc 玻尔磁矩(A B= );B为磁感应强度。 4兀m 对于L-S耦合

交通灯控制器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2011级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交 通 灯 控 制 器 院(系):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年级: 2011级通信工程一班 姓名: 谢仙 学号: 指导教师: 杨菊秋 2013年06月25日

目录 1 引言 (3) 2 任务与要求 (3) 3 课程设计摘要及整体方框图 (3) 4 课程设计原理 (4) 555定时器 (5) 七位二进制计数器4024 (6) 二进制可逆计数器74LS193 (8) 数码显示电路 (9) 结论 (10) 体会与收获 (10) 附录: 1、整体电路原理图 (11) 2、元件表 (12) 3、焊接与调试 (12) 1引言

交通信号灯常用于交叉路口,用来控制车辆的流量,提高交叉路口车辆的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本交通灯设计主要由秒脉冲发生器、计数器、译码显示电路组成。秒脉冲发生器由NE555产生脉冲,计数器由74LS193和4024实现,译码电路采用74LS48和七段数码管来显示。 2设计任务与要求 交通灯控制信号的应用非常广泛。本电路设计一个交通灯控制器,需要达到的目的如下; 一个周期64秒,平均分配,前32秒红灯亮,后32秒绿灯亮。 在红灯亮的期间的后8秒与红灯在一起的黄灯闪烁(注意:红灯同时亮)。为了显示效果明显,设计闪烁频率为1。 在绿灯亮的期间的后8秒与绿灯在一起的黄灯闪烁(注意:绿灯同时亮),为了显示效果明显,设计闪烁频率为1。 在黄灯闪烁期间,数码管同时倒计时显示,在此期间以外,数码管不亮。 3课程设计摘要及整体方框图 为了完成交通灯控制电路的设计,方案考虑如下: 一个脉冲信号发生器,一个二进制加法计数器,一个十进制减法计数器,红灯与绿灯以及黄灯是否亮是由二进制加法计数器的输出端状态来决定的,因此,设计一个组合逻辑电路,它的输入信号就是二进制加法计数器的输出信号,它的输出就是发光二极管的控制信号,因此,需要一个组合逻辑电路,六个发光二极管(二个红色发光二极管,二个绿色发光二极管,二个黄色发光二极管)电路,一个数码管显示电路。结构图如下: 4 课程设计原理分析及相关知识概述

(最新整理)交通仿真实验报告

(完整)交通仿真实验报告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交通仿真实验报告)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交通仿真实验报告的全部内容。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交通运输工程系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交通仿真实验 实验名称:基于VISSIM的城市交通仿真实验 专业:交通工程 班级: 1002班 学号: U201014990 姓名:李波

指导教师: 刘有军 实验时间: 2013。09 -——- 2013.10 实验报告目录 实验报告一: 无控交叉口冲突区设置与运行效益仿真分析 实验报告二: 控制方式对十字交叉口运行效益影响的仿真分析 实验报告三: 信号交叉口全方式交通建模与仿真分析 实验报告四: 信号协调控制对城市干道交通运行效益的比较分析 实验报告五: 公交站点设置对交叉口运行效益的影响的仿真分析 实验报告六: 城市互通式立交交通建模与仿真分析 实验报告七: 基于VISSIM的城市环形交叉口信号控制研究 实验报告成绩

实验报告一: 无控交叉口冲突区设置与运行效益仿真分析 一、实验目的 熟悉交通仿真系统VISSIM软件的基本操作,掌握其基本功能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 1。认识VISSIM的界面; 2.实现基本路段仿真; 3.设置行程时间检测器; 4.设置路径的连接和决策; 5。设置冲突区 三、实验步骤 1、界面认识: 2、(1)更改语言环境—(2)新建文件—(3)编辑基本路段-(4)添加车流量 3、(1)设置检测器—(2)运行仿真并输出评价结果 4、(1)添加出口匝道—(2)连接匝道-(3)添加路径决策-(4)运行仿真 5、(1)添加相交道路—(2)添加车流量-(3)设置冲突域—(4)仿真查看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物流仿真实验报告

《物流仿真实验》 实验报告书 实验报告题目: 物流仿真实验学院名称: 管理学院 专业: 物流管理 班级: 物流1303 姓名: 孟颖颖 学号: 2 成绩: 2016年7月 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 物流仿真实验 二、实验要求 ⑴根据模型描述与模型数据对配送中心进行建模;

⑵分析仿真实验结果,进行利润分析,找出利润最大化的策略。 三、实验目的 1、掌握仿真软件Flexsim的操作与应用,熟悉通过软件进行物流仿真建模。 2、记录Flexsim软件仿真模拟的过程,得出仿真的结果。 3、总结Flexsim仿真软件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与收获。 三、实验设备 (1)硬件及其网络环境 服务器一台:PII400/10、3G/128M以上配置、客户机100台、局域网或广域网。 (2)软件及其运行环境 Flexsim,Windows 2000 Server、SQL Server 7、0以上版本、IIS 5、0、SQL Server 数据库自动配置、IIS 虚拟目录自动配置 四、实验步骤 1 概念模型 1个Sink到操作区,如图:

第二步:连接端口 根据配送流程,对模型进行适宜的连接,所有端口连接均用A连接,如图: 第三步:Source的参数设置 为使Source产生实体不影响后面Processor的生产,尽可能的将时间间隔设置尽可能的小,并对三个Source做出同样的设定。 打开Source参数设置窗口,将时间到达间隔设置为常数1,同时为对三个实体进行区别,进行设置产品颜色,点击触发器,打开离开触发的下拉菜单,点击设置临时实体类型,设置不同实体类型,颜色自然发生变化。并对另外两个Source 进行同样的设置,如图:

仿真实验报告经典案例概述

XXXXX 实验报告 学院(部)XX学院 课程名称生产系统仿真实验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2012年9月10日

《生产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年月日 学院年级、专业、班实验时间9月10日成绩 课程名称生产系统仿真 实训项目 名称 系统仿真软件的基础应 用 指导 教师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Flesim软件进一步的学习,建立模型,运用Flesim软件仿真该系统,观察并分析运行结果,找出所建模型的问题并进行改进,再次运行循环往复,直到找出构建该系统更为合理的模型。 二、实验内容 1、建立生产模型。 该模型生产三种产品,产品到达速率服从均值为20、方差为2的正态分布;暂存器的最大容量为25个;检测器的检测时间服从均值为30的指数分布,预制时间为10s;传送带的传送速率为1m/s,带上可容纳的最大货件数为10个。 2、运行生产模型。 3、对运行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方案在运行,直到找到更为合理的模型。 三、实验报告主要内容 1、根据已有数据建立生产模型。 将生产系统中所需实体按组装流程进行有序的排列,并进行连接如图1所示

图1 2、分别对发生器、暂存器、检验台和传送带进行参数设置。 (1)发生器的产品到达速率服从均值为20、方差为2的正态分布。如图2所示。 (2)暂存器的最大容量设置为25件。如图3所示。 (3)设置检验台的检测时间服从均值为30s的指数分布,预制时间为10s.如图4所示。 (4)传送带的传送速率为1m/s,最大容量为10件。如图5所示 图2 图3 图4 图5 3、对发生器及暂存器进一步设置。 (1)发生器在生成产品时设置三种不同类型的产品,通过颜色区分。如图6所示。 (2)暂存器在输出端口通过设置特定函数以使不同颜色的产品在不同的检验台检验。如图7所示。

交通信号灯控制器实验报告

交通信号灯控制器 一、设计任务及要求 (2) 二、总体方案设计以及系统原理框图 (2) 2.1、设计思路 (2) 2.2、各模块相应的功能 (2) 2.3、系统原理图 (3) 三、单元电路设计 (3) 3.1、车辆检测电路 (3) 3.2、主控电路 (4) 3.3、灯控电路 (5) 3.4、计时控制电路 (6) 3.5、计时显示电路 (6) 3.6、反馈控制电路 (7) 3.7、置数电路 (7) 3.8、时基电路 (7) 四、工作原理 (8) 五、电路的软件仿真及结果分析 (8) 5.1、时基电路(555接成的多谐振荡器)的电路图以及波形的显示 (8) 5.2、结果分析 (10) 六、电路的组装调试 (10) 6.1、使用的主要仪器和仪表 (10) 6.2、调试电路的方法和技巧 (10) 6.3、调试中出现的问题、原因和排除方法 (11) 七、收获、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改进意见 (11) 7.1、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改进意见 (11) 7.2、收获以及心得体会 (12) 附录一:电路所用元器件 (14) 附录二:电路全图 (15) 附录三:实际电路图 (16)

一、设计任务及要求 在一个主干道和支干道汇交叉的十字路口,为了确保车辆行车安全,迅速通行,设计一个交通信号灯控制电路,要求如下: 1、用两组红、绿、黄发光二极管作信号灯,分别指示主道和支道的通行状 态。 2、通行状态自动交替转换,主道每次通行30秒,支道每次通行20秒,通 行交替间隔时为5秒。 3、通行状态转换依照“主道优先”的原则,即:当主道通行30秒后,若支 道无车则继续通行;当支道通行20秒后,只有当支道有车且主道无车时才允许继续通行。(用按键模拟路口是否有车) 4、设计计时显示电路,计时方式尽量采用倒计时。 二、总体方案设计以及系统原理框图 2.1、设计思路 本次设计采用模块划分的方法,每个模块完成一项功能,最后将各个模块连接起来,设计完成后,用Multisim进行仿真,仿真成功后,再去实验室焊接调试。 2.2、各模块相应的功能 (1)车辆检测电路:用来显示主路支路车辆的四种情况。 (2)主控电路:该电路为一个时序逻辑电路,根据车辆的情况实现灯的状态转换。 (3)灯控电路:用来控制灯的四种状态。 (4)计时控制电路:实现时间的倒计时。 (5)计时显示电路:显示时间。 (6)反馈控制电路:为灯的状态转换提供一个触发信号。 (7)置数电路:为每种情况设置应有的时间。 (8)时基电路:为计时控制电路提供触发信号。

HFSS波导仿真实验报告参考模板

《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 仿真实验报告 学号U201213977 姓名唐彬 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院(系)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2014 年12 月 3 日

1.实验目的 学会HFSS仿真波导的步骤,画出波导内场分布图,理解波的传播与截止概念。 2.实验内容 在HFSS中完成圆波导的设计与仿真,要求完成电场、磁场、面电流分布、传输曲线、色散曲线和功率的仿真计算。 3.仿真模型 (1)模型图形 (2)模型参数

(3)仿真计算参数 根据圆波导主模为TE 11, 1111 '=1.841 c f a p ==为半径, a=1mm,代入公式得截止频率f=8.8GHz,因此设置求解频率为11GHz,起始频率为9GHz,终止频率为35GHz。 4.实验结果及分析 4..1电场分布图

图形分析:将垂直于Z周的两个圆面设为激励源,利用animate选项可以发现,两个圆面上的电场强度按图中的颜色由红变蓝周期性变化,图形呈椭圆形,且上底面中心为红色时,下底面中心为蓝色。即上底面中心的电场强度最大时,下底面中心的电场强度为最小。这是由于波的反射造成的。对于圆波导的侧面,由动态图可知电场强度始终处于蓝绿色,也就是一直较小。这说明电场更多的是在两底面,即两激励源之间反射,反射到侧面上的电场较少。 4..2磁场分布图

图形分析:根据电场与磁场的关系式——课本式(9.46)可知,电场的大小是磁场大小的c倍(c为真空中的光速),电场方向与磁场方向处处垂直,在图中也可看出,波导中磁场的最大值出现在侧面,两底面的中心的颜色为蓝绿色,且底面的两边为双曲线的形状,这就是磁场与电场相互垂直的结果。另一方面,根据图中各个颜色代表的场强大小也可以近似验证,电场与磁场的大小的确是c倍的关系。而且在导体中的电磁波,磁场与电场还存在相位差,这一点也可从两者的动态图中验证该结论。

计算机仿真实验报告实验

《计算机仿真》上机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2012104021 专业:测控 班级: 12级

实验一常微分方程的求解及系统数学模型的转换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熟悉计算机仿真中常用到的Matlab指令的使用方法,掌握常微分方程求解指令和模型表示及转换指令,为进一步从事有关仿真设计和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二. 实验设备 个人计算机,Matlab软件。 三. 实验准备 预习本实验有关内容(如教材第2、3、5章中的相应指令说明和例题),编写本次仿真练习题的相应程序。 四. 实验内容 1. Matlab中常微分方程求解指令的使用 题目一:请用MATLAB的ODE45算法分别求解下列二个方程。要求:1.编写出Matlab 仿真程序;2.画出方程解的图形并对图形进行简要分析;3.分析下列二个方程的关系。 1.2. 1.function fun=funl(t,x) fun=-x^2;

[t,x]=ode45('fun1',[0,20],[1]); figure(1);plot(t,x); grid 2.function fun=fun2(t,x) fun=x^2; [t,x]=ode45('fun2',[0,20],[-1]); figure(2);plot(t,x); grid

题目二:下面方程组用在人口动力学中,可以表达为单一化的捕食者-被捕食者模式(例如,狐狸和兔子)。其中1x 表示被捕食者, 2x 表示捕食者。如果被捕食者有无限的食物,并且不会出现捕食者。于是有1'1x x ,则这个式子是以指数形式增长的。大量的被捕食者将会使捕食者的数量增长;同样,越来越少的捕食者会使被捕食者的数量增长。而且,人口数量也会增长。请分别调用ODE45、ODE23算法求解下面方程组。要求编写出Matlab 仿真程序、画出方程组解的图形并对图形进行分析和比较。 1.ODE45

plc红绿灯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plc红绿灯实验报告 篇一:交通灯pLc控制实验报告 交通灯的pLc控制实验报告 学院:自动化学院班级:0811103姓名:张乃心学号:20XX213307 实验目的 1.熟悉pLc编程软件的使用和程序的调试方法。2.加深对pLc循环顺序扫描的工作过程的理解。3.掌握pLc的硬件接线方法。 4.通过pLc对红绿灯的变时控制,加深对pLc按时间控制功能的理解。5.熟悉掌握pLc的基本指令以及定时器指令的正确使用方法。 实验设备 1.含可编程序控制器microLogix1500系列pLc的Demo 实验箱一个 2.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编程器一个(装有编程软件的pc 电脑)及编程电缆。3.导线若干

实验原理 交通指挥信号灯图 I/o端子分配如下表 注:pLc的24VDc端接Demo模块的24V+;pLc的com端接Demo模块的com。 系统硬件连线与控制要求 采用1764-L32Lsp型号的microLogix1500可编程控制器,进行 I/o端子的连线。它由220VAc供电,输入回路中要串入24V直流电源。1764系列可编程控制器的产品目录号的各位含义如下示。1764:产品系列的代号L:基本单元 24:32个I/o点(12个输入点,12个输出点)b:24V 直流输入w:继电器输出 A:100/240V交流供电 下图为可编程控制器控制交通信号灯的I/o端子的连线图。本实验中模拟交通信号灯的指示灯由24V直流电源供电。o/2-o/4为南北交通信号灯,o/5-o/7为东西交通信号灯。 实现交通指挥信号灯的控制,交通指挥信号灯的布置,控制要求如下:(1)信号灯受一个启动开关控制,当启动开关接通时,信号灯系统开始正常工作,且先南北红灯亮,东西绿灯亮。当启动开关断开时,所有信号灯熄灭。 (2)南北红灯维持25秒。在南北红灯亮的同时东西绿

交通仿真transcad实验报告

《交通仿真技术与应用》课程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实验一实验名称:熟悉Transcad地理文件编辑实验内容: 1、导入背景图片 2、新建线类型地理文件(线层和点层) 3、编辑线类型地理文件 4、为路段图层输入属性数据 5、新建和编辑面类型地理文件 6、矩阵文件建立与数据导入 7、创建相应的专题地图 实验结果:

实验总结: 在这次试验中,我们掌握了面类型和线类型地理文件的创建与编辑方法。理解地图与图层的概念,学会用样式、标注、图例等修饰地图。掌握数据表文件的创建与编辑方法。理解表格、字段、记录的含义与关系,掌握将数据表连接到地图的方法。掌握矩阵文件的创建与编辑方法。学会如何导入、导出矩阵数据。掌握专题地图的制作方法,包括色彩专题图、点密度专题图、等级符号专题图以及期望线图等。

实验二 实验名称:用回归模型进行出行生成预测 实验内容: 1、 基础数据准备及录入 2、 回归模型参数估计 3、 回归模型进行预测 4、 平衡产生量与吸引量 5、 出行生成结果预测分析 实验结果: 回归预测模型的标定,检验其可靠性。 出行产生吸引预测值: n I r 'LLXa VErunaki i rnuu*! 叫 1: S~31 X ULEJ 1 Ih. - " A 1 IDUJ" J 7niterlD| GOP| P Bate| Tia* II ^r TT 山| Aiea People A Ei?e| Pmple^Ft*| fiDP Fui F Fm A Fw| 1 H3S 1 20 1G49 175B 550 30 2085 2184 b [LW 4 3b n?st b +B JD12 翱 0L 72 b 1100 55 斟阳 1200 rt) ?1B/ 4?3S & 0 98 & IMO CD 站as 皇宙 讣a 70 ]?!? 3 0L71 3 1200 G5 第闊 3793 12B0 ?D 4S1B ; 49M 工 0L94 2 1600 so 狎53 心p IZOOT 100| 5732 5739 Saur 诧 4f 戏 H$fin SS F Ratio ladrl Z &. T5345e4-OD0 2_ 3?i£73e-H]O6 氐Mlgzs 3 https://www.doczj.com/doc/fc19048171.html,Sl^OM 348M1 lot al 5昭?阳1刊匕40囲 IS qjaared =加射“ A4j R S1 fJoxR Estznietc 54-i Error 1 gtert coii^wr tM- 44J People -?.钏也2 4J1S3B 7, ;、 ■GDP 9 乩'?416 "3. TCjgj 1.痂冏 iREC-Uitldn TillE 样E UJ :0D!Ull. OUO JLeld N-aie leai Std Tk 『 PeqF>le 1?3, 33 396.86B ■GCP 52..別CO at. mr A _b?as - 3BdS. 33 113t M Sauree : M Ne-an SS F Katia ladel 2 匚:-:■:.: -■ ■ ■■ 占科贮LEi W T.目茁闊 Irrnr 3 i. a&mdw&s 伽GL T'Jlul 6. 4<-88^H-W H - ||-:- Std. Err ar 1 St B1 CaHFTiNT S2S- 664 Faxoie -S,-31790 6 20C59 Wk S04L01 COP 9 艮 71W 75.1949 1. 31:T2 Irenx'ioTi Tiw WEF iXJ :C'D :QD. 000 Std DeV 胡f %卍 21. E217 』1阪胡 立辑 |R 刪忻 常珀企 逵创Hi FLel d Naue Tetifple GCP FBhH'd E1 art a nc 卩了 口匚 sedijr-E Linear N D de 1 Es~i i nzrl L on with. KeEre ssEon flo>ziEl DCI Apri 1 DE. 201 E> -iUEzSy PK Rtgrtisiflft lo fel of /LPftBS fca U JZ ODC (All HecardnJ e p '”吐-id?4- 曰 Ejj E Io . 13 5 3 F 開 Iifct-er.Jef..i flELd. i£ f_Ba=.e Il ep tn den i £■ eld 1: A.BztsT R S-q-jared 二 CL 23?tl Adj F. EquHed =金-¥田6

数控机床仿真实验报告模板参考

本科生实验报告

填写说明 1、适用于本科生所有的实验报告(印制实验报告册除外); 2、专业填写为专业全称,有专业方向的用小括号标明; 3、格式要求: ①用A4纸双面打印(封面双面打印)或在A4大小纸上用蓝黑色水笔书写。 ②打印排版:正文用宋体小四号,1.5倍行距,页边距采取默认形式(上下2.54cm,左 右2.54cm,页眉1.5cm,页脚1.75cm)。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页码用小五号字底端居中。 ③具体要求: 题目(二号黑体居中); 。

实验一数控车床操作加工仿真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手工编程的步骤。 2、掌握数控加工仿真系统的操作流程。 二、实验内容 1、了解数控仿真软件的应用背景。 2、掌握手工编程的步骤。 3、掌握SEMENS 802Se T 数控加工仿真操作流程。 三、实验设备 1、AUTO CAD 2014。 2、南京宇航数控加工仿真软件。 四、实验操作步骤 1、实验试件 试件的形状、尺寸如图1-1所示 2、加工采用的刀具参数 刀具及相关参数如表1-1所示 3、工序卡片根据零件材料、加工精度、加工路线、刀具参数表和切削用量等内容,确定加 工工序卡,如表1-2所示。 4、程序 5、加工仿真操作步骤

五、加工视窗 Yhcnc 输出信息 消息模式 欢迎使用YHCNC, 更多资料请登录https://www.doczj.com/doc/fc19048171.html, 2017-03-29 15:20 。。。 评分模式 欢迎使用YHCNC, 更多资料请登录https://www.doczj.com/doc/fc19048171.html, 2017-03-29 15:20 。。。 六、思考题 1、数控加工中的误差来源有哪些? 答:

四旋翼飞行器仿真-实验报告

动态系统建模仿真实验报告(2) 四旋翼飞行器仿真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院系: 2014.12.28

1实验容 基于Simulink建立四旋翼飞行器的悬停控制回路,实现飞行器的悬停控制; 建立GUI界面,能够输入参数并绘制运动轨迹; 基于VR Toolbox建立3D动画场景,能够模拟飞行器的运动轨迹。 2实验目的 通过在 Matlab 环境中对四旋翼飞行器进行系统建模,使掌握以下容: 四旋翼飞行器的建模和控制方法 在Matlab下快速建立虚拟可视化环境的方法。 3实验器材 硬件:PC机。 工具软件:操作系统:Windows系列;软件工具:MATLAB及simulink。 4实验原理 4.1四旋翼飞行器 四旋翼飞行器通过四个螺旋桨产生的升力实现飞行,原理与直升机类似。四个旋翼位于一个几何对称的十字支架前,后,左,右四端,如图 1 所示。旋翼由电机控制;整个飞行器依靠改变每个电机的转速来实现飞行姿态控制。 图1四旋翼飞行器旋转方向示意图

在图 1 中, 前端旋翼 1 和后端旋翼 3 逆时针旋转, 而左端旋翼 2 和右端的旋翼 4 顺时针旋转, 以平衡旋翼旋转所产生的反扭转矩。 由此可知, 悬停时, 四只旋翼的转速应该相等,以相互抵消反扭力矩;同时等量地增大或减小四只旋翼的转速,会引起上升或下降运动;增大某一只旋翼的转速,同时等量地减小同组另一只旋翼的转速,则产生俯仰、横滚运动;增大某一组旋翼的转速,同时等量减小另一组旋翼的转速,将产生偏航运动。 4.2建模分析 四旋翼飞行器受力分析,如图 2 所示 图2四旋翼飞行器受力分析示意图 旋翼机体所受外力和力矩为: 重力mg , 机体受到重力沿w z -方向; 四个旋翼旋转所产生的升力i F (i= 1 , 2 , 3 , 4),旋翼升力沿b z 方向; 旋翼旋转会产生扭转力矩i M (i= 1 , 2 , 3 , 4)。i M 垂直于叶片的旋翼平面,与旋转矢量相反。 力模型为:2i F i F k ω= ,旋翼通过螺旋桨产生升力。F k 是电机转动力系数, 可取826.1110/N rpm -?,i ω为电机转速。旋翼旋转产生旋转力矩Mi(i=1,2,3,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