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词性详解.-语文词性题及答案

语文词性详解.-语文词性题及答案

语文词性详解.-语文词性题及答案
语文词性详解.-语文词性题及答案

考点名称:词性

?

词性:

指作为划分词类的根据的词的特点。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

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

?

?

词性分类:

名词:

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叫名词。如“黄瓜、猪、马、羊、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中国。”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品质、友谊、

方法。”

3、表示物质事物(无法分出个体的物质)的名称的叫做“物质名词”,如“火、水、大米。”

4、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

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动词:

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吼、叫、学习、起飞、审查和认识

"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来”,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成为判断动词。

形容词:

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如“多、少、高、矮、胖、瘦、死板、奢侈、胆小、丑恶、美丽、红色”。

状态形容词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等前面不能加“很”。

注意:形容词前能加很。

数词: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量词: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1、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

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株、头、间、把、扇”等;

度量量词表示事物的度量,如“寸、尺、丈、斤、两、吨、升、斗、加仑、伏特、欧姆、立方米”。

2、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数量,用在动词前后表示动作的单位,如“次、下、回、趟、场”。

代词:

代词能代替实词和短语。表示指称时,有定指和不定指的区别。

不定指往往是指不确定的人、物或某种形状、数量、程度、动作等。他不常指某一定的人物,也就不可能有一定意义,介乎虚实之间。

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如“我、你、您、他、她、它、我们、你们、他们、她们、它们、咱

们、自己、别人、大家、大伙(自己能和其他代词连用,起强调作用。例如:我自己、你们自己、大家自己)”。

2、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如“谁、什么、哪(问人或事物)、哪儿、那里(问处所)、几多(问

数量)、多、多么(问程度)、怎么、怎样、怎么样(问性质状态)、什么、怎样什么样(问方式行动)”。

3、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如“这、那(指人或事物)、这儿、这里、那儿、那里(指处所)、这会儿、那会儿(指时间)、这么、这样、这么样、那么、那样、那么样(指性质、状态、方式、行动、程度)、这些、那些、这么些、那么些(指数量)、每、各(指所有的或全体中任何一个)、某、另、别(确有所指,未说明哪一个)”。

代词一般不受别的词类的修饰。代词同它所代替的或指示的实词或短语的用法相当,它所代替的词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它也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

注意:数词和量词通常被人们称为数量词。

副词:

副词总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做状语,

如“很、颇、极、十分、就、都、马上、立刻、曾经、居然、重新、不断”等。

副词通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

如“就来、马上走、十分好、重新开始”,只有“很”“极”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做补语,如“高兴得很、喜欢极了”。

介词:

介词总是同其他的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介词短语,做定语、状语和补语。

如“把、从、向、朝、为、为了、往、于、比、被、在、对、以、通过、随着、作为”。

连词:

连词可以连接词、短语、句子乃至段落。

如“和、及、或者、或、又、既”。关联词语可以看成是连词,如“因为……所以、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助词:

附加在词、短语、句子上起辅助作用的词。助词可以分为三类。

1、结构助词,它们是“的、地、得、所、似的”。

2、动态助词,它们是“着、了、过”。

初中语文词性知识归纳

初中语文词性知识归纳 实词 一、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者事物名称的词。 1、表示人的,如:教师、学生、医生、工人、老板、父亲、白求恩; 2、表示具体事物的,如:房子、汽车、电话、杨树、鲜花、计算机; 3、表示抽象事物的,如:精神、物质、关系、友谊、道德、法律、能力; 4、表示时间的,如:过去、现在、今天、明天、春节、元旦、早晨、晚上; 5、表示处所的,如:北京、江南、亚洲、边疆、中国、美国; 6、表示方位的,也叫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里头、外边、以上、之下、前后、左右。 二、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1、表示动作行为,如:说、笑、看、写、走、旅游、休息、工作、学习; 2、表示发展变化的,如:增加、减少、扩大、提高、降低、发生、出现; 3、表示心理活动的,如:爱、恨、喜欢、讨厌、想念、忘记、佩服、重视; 4、表示可能、意愿的,也叫能愿动词,如:能、要、会、敢、可、可以、应、应该、愿意; 5、表示趋向的,也叫趋向动词,如:上、下、去、来、进、出、到、过、过去、上来、回去、起来; 6、表示判断的,也叫判断词,只有一个“是”。 三、形容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颜色等的词。 1、表示形状,如:大、小、高、矮、宽、窄、长、短、笔直、弯曲; 2、表示性质的,如:好、坏、美、丑、纯粹、高明、高尚、美丽、诚实; 3、表示状态的,如:快、慢、软、硬、悠闲、忙碌、兴奋、激动; 4、表示颜色,如:黑、白、红、青、苍白、碧绿、绿油油、金灿灿、红彤彤。 四、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1、表示确数,如:一、二、百、千、万; 2、表示概数,如:几、些、多、约; 3、表示序数,如:第一、老二、初五。 五、量词:表示单位的词。 1、表示事物单位的物量词,如:个、台、条、件、对、双、群、类、米、千克、公里、吨; 2、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动量词,如:次、趟、回、遍。 六、代词:是代替其它的词或者短语、名子的词。代词有三种: 1、代替人或者事物名称的人称代词,如:我、你、他、她、它、我们、你们、他们、她们、它们、咱们、自己、人家; 2、起区别作用的指示代词,如:这、那、这样、那样、这儿、那儿、这里、那里、这么、那么、这么样、那么样; 3、用于提问的疑问代词,如:谁、什么、怎样、哪儿、哪里、多少、几。 虚词 一、副词:副词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动作行为的范围、时间、频率、语气等或性质状态的程度的词。常用的副词有很、更、最、非常、都、只、才、就、已经、曾经、刚刚、立刻、马上、忽然、终于、大概、简直、难道、没、不。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和形容词,例如: (1)我轻轻地叩着板门,刚才那个小姑娘出来开了门。抬头看见我,先愣了一下,后来就微笑了,招手叫我进去。这屋子很小很黑,靠墙的板铺上,她的妈妈闭着眼平躺着,大约是睡着了……

语文词性

现代汉语语法补课教学案——词性 一、实词: 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词,可以独立充当句子成分,一般可以单独回答问题,每一个实词都可以详细解说其词义,一般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名称的词,一般在句子中做主语或宾语,有时也作定语。 人:鲁迅、儿童、雷锋、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 物: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书本、桌子、车辆、纸张、 抽象事物:道德、法律、思维、政治文化 时间: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 处所: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 方位: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 东边、西边、里头、外头、中间 (二)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一般在句子中做谓语。 表动作行为:劝阻、保卫、学习、研究、打击、表扬、进行、开始、发展、禁止 表存在变化消失:存在、消失、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掠过、 表心理活动:想念、打算、喜欢、渴望、向往、担心、厌恶、期待、憎恨 表判断:是 表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敢、能、会、能够、可以、愿意、需要、应该、值得、必须 表趋向:上、下、进、出、过、起来、上来、下去、出来、回来、伸出、前往 【几个容易判断错误的动词】 1.动词“是” “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 “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了”、“他〔是〕勇敢”、“这样做〔是〕好”。 2.动词“有” “有”只当动词用,不能当副词用。 有语病的句子正确的句子 老师有布置作业吗吗?老师布置作业了吗?老师布置作业了没有? 你有去超市吗?你去过超市吗?这道题老师讲过吗? 昨天有下雨吗?昨天下雨了没有? 3.助动词 助动词可以作谓语,如“这样做可不可以”、“完全可以”。 但它们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作状语,表示动作者的主观意愿和表示可能性、必要性等。例如“我们一定[要]坚持原则”、“春天到了,天气[应该] 暖和了”。 4.趋向动词 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如“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来”。还经常用在别的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表示趋向。作趋向补语,如“拿<出> 一本书”、“拿<出来>一本书”、“拿<出>一本书<来>”。 (三)形容词形容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表示动作、行为的性质状态的词,一般在句子中做谓语、定语或者状语。可以修饰名词(红花),也可以修饰动词(勇敢前进)。

语文词性ppt

语文词性 语文词性

词性 词性指作为划分词类的根据的词的特点。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

一.名词 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叫名词。如:"黄瓜、猪、马、羊、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中国"。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品质、友谊、方法"。 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二.动词 ?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吼、叫、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成为判断动词。

三.形容词 ?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如“多、少、高、矮、胖、瘦、死板、奢侈、胆小、丑恶、美丽、红色……”。 ?状态形容词通红、雪白、红 通通、黑不溜秋等前面不能加“很”。

(完整版)语文词性知识归纳

语文词性知识归纳 实词 一、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者事物名称的词。 1。【名词】 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又称体词。实词的一种。如:中国、世界、成果、效率、品德、父亲、主人、老李、疯子、错儿、孩子们等。 名词可以分为以下次类: 个体名词,又叫可数名词。如:(一本)书、(三朵)花、(五条)河。 集合名词,不能加个体量词,与集合量词或不定量词"对,批,部分,些"等搭配,如:(一对)夫妇、(一部分)船只、(一些)车辆。 专有名词,如:北京、天安门、孔子、长江。 时间名词,如:春天、上午、现在、立春、星期二、刚才。 处所名词,如:颐和园、商店、亚洲、北京、中国。 方位词,如:东、西、上、里、前、内。 名词的主要语法特点: (1)不能用"不"来否定,如不能说"不帽子"。 (2)在句中经常充当主语、宾语、定语。时间和处所名词可以做状语,如:小李昨天迟到了。 (3)名词一般不能重叠,只有带有量词性质的名词才可以重叠,如:人、年、天。 1、表示人的,如:教师、学生、医生、工人、老板、父亲、白求恩; 2、表示具体事物的,如:房子、汽车、电话、杨树、鲜花、计算机; 3、表示抽象事物的,如:精神、物质、关系、友谊、道德、法律、能力; 4、表示时间的,如:过去、现在、今天、明天、春节、元旦、早晨、晚上; 5、表示处所的,如:北京、江南、亚洲、边疆、中国、美国; 6、表示方位的,也叫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里头、外边、以上、之下、前后、左右。 二、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动词】 是表示人、事物的运动或相互作用的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的词)。 动词可分为: 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能够带宾语的动词是及物动词,如:吃、打、敲、写,它们的宾语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也有一部分动词必须带宾语,如:费(劲)、顾全(大局)。不及物动词不可带宾语,如:咳嗽、休养、毕业。 心理活动动词。这类动词可以受"很、太"一类程度副词的修饰。如:爱,想,同意,赞成,怀疑。 判断动词。最主要的就是"是",表示判断或肯定。在表示判断时,"是"后边的成分是"判断宾语",例如:"我是中国人。" 能愿动词,又叫助动词,表示行为状况的可能性或意愿性。例如:能够会可以应该 趋向动词,表示趋向性的动作或动作的状态。如:(坚持)下来,(搞)上去,(走)进。 动词的主要语法特征: 动词可受副词"不"、"没"的修饰。 动词经常作谓语,后面可以接宾语。

初中语文基本语法知识(词性和句子成分)

初中语文基本语法知识(词性与句子成分) 【名词】就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得词。 名词可分为: 1、个体名词,又叫可数名词。如:(一本)书、(三朵)花、(五条)河。 2、集合名词,不能加个体量词,与集合量词或不定量词"对,批,部分,些"等搭配,如:(一对)夫妇、(一部分)船只、(一些)车辆。 3、专有名词,如:北京、天安门、孔子、长江。 4、时间名词,如:春天、上午、现在、立春、星期二、刚才。处所名词,如:颐与园、商店、亚洲、北京、中国。方位词,如:东、西、上、里、前、内。 名词得主要语法特点: (1)不能用"不"来否定,如不能说"不帽子"。 (2)在句中经常充当主语、宾语、定语。时间与处所名词可以做状语,如:小李昨天迟到了。 (3)名词一般不能重叠,只有带有量词性质得名词才可以重叠,如:人、年、天。 【动词】就是表示人、事物得运动或相互作用得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得词)。 动词可分为: 1.及物动词,能够带宾语得动词就是及物动词,如:吃、打、敲、写,它们得宾语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也有一部分动词必须带宾语,如:费(劲)、顾全(大局)。 2.不及物动词,不可带宾语,如:咳嗽、休养、毕业。 3.心理活动动词。这类动词可以受"很、太"一类程度副词得修饰。如:爱,想,同意,赞成,怀疑。 4.判断动词。最主要得就就是"就是",表示判断或肯定。在表示判断时,"就是"后边得成分就是"判断宾语",例如:"我就是中国人。" 5.能愿动词,又叫助动词,表示行为状况得可能性或意愿性。例如:能够、会、可以、应该。6、趋向动词,表示趋向性得动作或动作得状态。如:(坚持)下来,(搞)上去,(走)进。 动词得主要语法特征: (1)动词可受副词"不"、"没"得修饰。 (2)动词经常作谓语,后面可以接宾语。

语文词类

语文词类 词是句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一个句子,由许多词组成。有的词能表示实在的意义,是实词;有的词比较虚,不能表示实在的意义,但在帮助造句方面有重要作用,则是虚词。 实词表示事物、动作、行为、变化、性质、处所、时间等;虚词有的只起语法作用,本身没什么具体的意义。 实词和虚词区别: 1)实词绝大部分是自由的(即能单独成句),虚词绝大部分是粘着的(不能单独成句)。 (2)绝大部分实词在句法结构里的位臵是不固定的,可以前臵,也可以后臵。例如“有”可以组成“我有”“都有”,也可以组成“有人”“有进步”“有吗”。绝大部分虚词在句法结构里的位臵是固定的。例如“吗”“的”总是后臵的(好吗、新的),“被”“也”总是前臵的(也去,被发现)。 (3)实词是开放类,虚词是封闭类。所谓开放类,指是的难于在语法书里一一烈举成员的大类。所谓封闭类,是指可以穷尽地列举其成员的不很大的类。 一.实词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区别词、状态词以及特殊实词拟声词。 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 种类:表示人的名称如:屈原教师作家母亲青年 表示具体事物如:河流森林飞机电脑鹦鹉 表示抽象概念如:文化细想道德心态友谊 表示时间名称如:春天白天今天下午星期六 表示处所名称如:中国亚洲北京南极海南 表示方位名称如:东头上边前方外面中间 名词的语法特征: 1,在句子中经常作主语和宾语介词宾语, 宾语补足语,表语以及名词短语作状语。如:牛吃草;多数能作定语和带定语,如:柳树梢头。 2,名词前面一般能够直接加上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数词)、副词。如,能说“一个人”,不能说“不人” 3,名词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亲属称谓以及其他少数词,如“妈妈、哥哥”“星星”等,这些是构词的语素重叠,不算构形的形态变化。 4,汉语名词单数、复数同形。在表示模糊复数时,部分指人名词(和代词)可加构形后缀“们”,“朋友们、你们”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存在、变化的词。 种类:表示动作、行为如:坐、走、听、说、学习、研究 表示心理活动如:爱、恨、厌恶、担心、想念、希望 表示存在、变化如:有、出现、发生、生长、发展 表现可能、意愿如:能、会、能够、可以、应该、愿意 表现使令如:使、叫、让、请、要求、禁止 表示趋向如:来、去、上来、回来、下去、进去 表示判断如:是

初中语文语法词性知识讲解

初中语文语法——词性 (一)实词 1. 名词 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下边划线的词分别表示不同人或事物的名称。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 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 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表示人名的如“孔子”“闰土”“父亲”;表示处所的如“三味书屋”;表示时间的如“正午”“晚上”;表示方位的如“中间”“下面”;表示事物的如“梅花鹿”“匾”“画”“古树”“牌位”;表示抽象概念的如“方法”。 2. 动词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下边划线的词分别表示不同的意义。 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 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 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表示动作行为的如“穿”“跳”“爬”“走”“纪念”“责备”;表示存在变化的如“有”“增加”“缩小”;表示心理活动的如“想”“懊悔”;表示可能、意愿的如“应该”;表示趋向的如“下去”“上去”;表示判断的如“是”。 3. 形容词 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下边划线的词都是形容词。 这朦胧的橘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 表示形状的如“小”(另外如“大”“高”“圆”等);表示性质的如“镇定”“勇敢”“乐观”;表示状态的如“朦胧”“橘红”“远”等。 形容词常用来修饰名词。恰当使用形容词,能把人或事物写得具体、生动。 4. 代词 注意下边句子中加线的词。 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 不少的人……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 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我以为30里的山就是那么一点;…… 上面句子里加线的词都是起指代作用的,称为代词。代词包括: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如我、你、他、我们、你们、他们、自己、人家;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如谁、什么、怎样、哪、哪里;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如这、那、这里、那里、这么、那么、每、各。使用人称代词,要注意“他们”可专指男性,也可指男女兼有。还要注意“我们”和“咱们”用法的区别。“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也可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指示代词“那”用于远指,“这”用于近指。 5. 数量词

[参考实用]初中语文词性的分类和辨析

初中语文词性的分类和辨析 Ⅰ、分类: 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Ⅱ、辨析: 1)名与动、形的区别: A.名词不能重叠。(少数除外如:人人、时时、处处、事事、家家、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里里外外,重叠后表示遍及全部、毫无遗漏。)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跑跑、想想、讨论讨论、干干净净、高高的。 B.名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形式提问。如:国家不国家? 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走不走?好不好? C.名词前不能加“不”(不受副词限制)如:不北京。动词、形容词一般可以,如:不看、不吃、不好、不大。 2)动词、形容词的区别: A.前加“很”,一般动词不能(表示心里活动的动词和能愿动词可以加程度动词)。形容词多数可以,如:很走×,很好√。 B.动词重叠:ABAB式,AA式,如:讨论讨论,看看; 形容词重叠:AABB式,AA(的)如:干干净净,高高的。 C.动词绝大多数能带宾语,形容词不能,如:喜欢(你),怨恨(他),愉快(你)×,高兴(他)×。 3)副词和形容词的区别: A.副词不能和名词组合,形容词可以。如:“一致的意见”,不能说“一概的意见”。

B.副词不能做谓语,形容词可以。如:“大家的意见一致”,不能说“大家的意见一概”。 C.副词除“不、也许、没有、未必、一定”等少数外,一般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形容词可以。 D.副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提问,形容词可以。如:一概不一概?一致不一致? 4)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区别: A.时间名词能做定语,如:“现在的事情”,“目前的任务”,“刚才的情况”。时间副词不能如:“正在的事情”,“立即的任务”,“刚刚的情况”。 B.时间名词做主语,如:“今天星期天”,“现在是早晨八点钟”,“近来很冷”;而时间副词不能做主语,如:“正在是早晨八点整”。 C.时间名词能同介词组成介宾短语:如:从过去、到将来、在早晨;时间副词不能同介词组合,如:从曾经、到刚刚。 D时间名词能与“是”构成“GG是GG”的格式,如:“从前是从前”时间副词不能。 练习:A.立刻、马上、正在、早已、从来、即将 B.最近、现在、目前、早上、从前、将来 5).有些介词与动词兼类,怎样区别: 有:在、给、叫、用、拿、比、到、让、由、朝、往、把、经过、通过。 A.介词不能单独作谓语,动词可以。所以一句话中如果有别的词作谓语(动、形),它就是介词;如果没有别的词作谓语,那它就是动词。 B.介词后面不能带动态助词“着、了、过”,动词可以。 C.介词不能重叠,动词一般可以。 如:明天我在学校等你。明天我在家。他在看书。

初中语文知识——词的分类(词性介绍)

初中语文知识——词的分类(词性介绍) 一.词性分类: 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二、具体定义和例子: 1.【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又称体词。实词的一种。如:中国、世界、成果、效率、品德、父亲、主人、老李、疯子、错儿、孩子们等。 名词可以分为以下次类: 个体名词,又叫可数名词。如:(一本)书、(三朵)花、(五条)河。 集合名词,不能加个体量词,与集合量词或不定量词"对,批,部分,些"等搭配,如:(一对)夫妇、(一部分)船只、(一些)车辆。 专有名词,如:北京、天安门、孔子、长江。 时间名词,如:春天、上午、现在、立春、星期二、刚才。 处所名词,如:颐和园、商店、亚洲、北京、中国。 方位词,如:东、西、上、里、前、内。 名词的主要语法特点: (1)不能用"不"来否定,如不能说"不帽子"。 (2)在句中经常充当主语、宾语、定语。时间和处所名词可以做状语,如:小李昨天迟到了。 (3)名词一般不能重叠,只有带有量词性质的名词才可以重叠,如:人、年、天。

2.【动词】是表示人、事物的运动或相互作用的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的词)。 动词可分为: 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能够带宾语的动词是及物动词,如:吃、打、敲、写,它们的宾语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也有一部分动词必须带宾语,如:费(劲)、顾全(大局)。不及物动词不可带宾语,如:咳嗽、休养、毕业。 心理活动动词。这类动词可以受"很、太"一类程度副词的修饰。如:爱,想,同意,赞成,怀疑。 判断动词。最主要的就是"是",表示判断或肯定。在表示判断时,"是"后边的成分是"判断宾语",例如:"我是中国人。" 能愿动词,又叫助动词,表示行为状况的可能性或意愿性。例如:能够会可以应该 趋向动词,表示趋向性的动作或动作的状态。如:(坚持)下来,(搞)上去,(走)进。 动词的主要语法特征: 动词可受副词"不"、"没"的修饰。 动词经常作谓语,后面可以接宾语。 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时间短暂或"尝试"的动态意义。如:听听、想想,还有:讨论讨论、吵吵嚷嚷等。 3.【形容词】是表示性质或状态的词。 形容词可分为几类: 性质形容词。性质形容词能受"很"修饰。如:红,甜,漂亮,干净,清楚。

初中语文词性讲解

(一)名词 1、什么是名词 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的词是名词。 表示人的:马克思、鲁迅、雷锋、教师、学生、同志、作家、工人、农民 表示事物的:山、水、飞机、思想、道德、风格、党性 表示时间的:早晨、从前、秋天、元旦、星期日 表示处所的:北京、中国、边疆、台湾、亚洲 表示方向的:上、下、上面、中间、西边 (二)动词 1、什么是动词 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表心理活动、可能意愿等的词是动词。动词包括: (1)表示动作行为的。如:跑、跳、读、写、学习、团结、保卫等。 (2)表示发展变化的。如:生长、发生、增长、缩小、扩大等。 (3)表心理活动的。如:爱、恨、想念、喜欢、打算、讨厌、害怕、相信等。(4)表示存在、出现、消失的。如:有、无、存在、出现、消失、死亡等。(5)表示命令的。如:叫、让、请、令、使、派、命令等。 (6)表示能愿的。如:能、应该、敢、要、会等。 (7)表示趋向的。如:上、下、来、去、出来、起来等。 (8)表示判断的。如:是。 (三)形容词 1、什么是形容词 表示人、事物的状态、性质或者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状态的词是形容词。形容词包括: (1)表示形状的。如:大、小、粗、细、圆 (2)表示性质的。如:好、坏、勇敢、坚强、正确、错误 (3)表示状态的。如:快、慢、忧愁、敏捷、迟缓、绿油油、雪白、油亮(四)数词 1、什么是数词 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是数次。 数词可分为以下几类: (1)基数和序数 基数表示数目多少的数词叫基数。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零、半 序数 表示顺序先后的数词叫序数。如:第一、第二、初一、初二、老大、老二 (2)分数和倍数

语文词性

语文词性 Ⅰ、分类: 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Ⅱ、辨析: 1.)名与动、形的区别: A.名词不能重叠。(少数除外如:人人、时时、处处、事事、家家、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里里外外,重叠后表示遍及全部、毫无遗漏。) 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跑跑、想想、讨论讨论、干干净净、高高的。 B.名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形式提问。如:国家不国家? 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走不走?好不好? C.名词前不能加“不”(不受副词限制)如:不北京。动词、形容词一般可以,如:不看、不吃、不好、不大。 2).动词、形容词的区别: A.前加“很”,一般动词不能(表示心里活动的动词和能愿动词可以加程度动词)。形容词多数可以,如:很走×,很好√。 B.动词重叠:ABAB式,AA式,如:讨论讨论,看看; 形容词重叠:AABB式,AA(的)如:干干净净,高高的。 C.动词绝大多数能带宾语,形容词不能,如:喜欢(你),怨恨(他),愉快(你)×,高兴(他)×。 3).副词和形容词的区别: a.副词不能和名词组合,形容词可以。如:“一致的意见”,不能说“一概的意见”。 b.副词不能做谓语,形容词可以。如:“大家的意见一致”,不能说“大家的意见一概”。 c.副词除“不、也许、没有、未必、一定”等少数外,一般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形容词可以。 d.副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提问,形容词可以。如:一概不一概?一致不一致? 4).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区别:

a.时间名词能做定语,如:“现在的事情”,“目前的任务”,“刚才的情况”。时间副词不能如:“正在的事情”,“立即的任务”,“刚刚的情况”。 b.时间名词做主语,如:“今天星期天”,“现在是早晨八点钟”,“近来很冷”;而时间副词不能做主语,如:“正在是早晨八点整”。 c.时间名词能同介词组成介宾短语:如:从过去、到将来、在早晨;时间副词不能同介词组合,如:从曾经、到刚刚。 d.时间名词能与“是”构成“XX是XX”的格式,如:“从前是从前” 时间副词不能。 练习:A.立刻、马上、正在、早已、从来、即将 B.最近、现在、目前、早上、从前、将来 5).有些介词与动词兼类,怎样区别: 有:在、给、叫、用、拿、比、到、让、由、朝、往、把、经过、通过。 A.介词不能单独作谓语,动词可以。所以一句话中如果有别的词作谓语(动、形),它就是介词;如果没有别的词作谓语,那它就是动词。 B.介词后面不能带动态助词“着、了、过”,动词可以。 C.介词不能重叠,动词一般可以。 如:明天我在学校等你。明天我在家。他在看书。 我比你高一点儿。我们比比。 他给我买了一本书。他给了我一本书。 别那我开玩笑。他手里那着一本书。 6).连词“和、跟、与、同”与介词兼类,区别: A.连词“和”前后的词语是并列关系,互换位置基本意思不变;介词“和”前后词语不能互换。 B.连词“和”组成并列短语后可以带“都”;介词不可。 C.连词“和”前面不能有修饰语,介词可以。 D.连词“和”不能出现在一个句子或一个成分的开头;介词可以。 如:我和弟弟都去过。 我和弟弟谈话。 和弟弟一块儿去玩的孩子都回来了。

词性教案

词性练习 一、 1.把:把住质量关。(动词)把书拿来。(介词)拿把菜刀来。(量词)2. 花:开了一朵花(名词)花了很多钱。(动词) ☆如何辨别兼类词的词性:看它在句中的位置,起的作用。 3.代表:如:大家选我当代表。(名词)这代表大多数同志的看法。(动词) 4.锁:买了一把锁。(名词)把门锁上。(动词) 5. 端正:你要端正学习态度。(动词)他坐得很端正。(形容词) 6. 多:怎么多了一个人?(动词)这里人太多。(形容词) 7. 规矩:我们要立个规矩。(名词)梅家的小姐很贤惠、很规矩。(形容词) 8.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理想。(名词)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形容词) 9. 跟:你快点走,跟上我!(动词)你跟姐姐回家吧。(介词) 10.年老了,身体不行了。(形容词)你怎么老哭?(副词) 11.他买的雨伞是白色的。(形容词)我今天又白跑了。(副词) 练习:一、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 1.他昨天上午在家里,下午在图书馆看书,现在在开会。 2.两块连草都不长的地连起来了。 3.你比我强,我比不过你。 4.你为什么老向着他而不向他提意见? 5.到了北京,我就赶快跑到医院去看病。 三、判断加点词的词性。 1.“精兵简政”是条好意见。(动词) 2.队员们精疲力尽。(名词) 3.过日子要精打细算。(形容词) 4.输得精光。(副词) 四、判断加点词的词性 1.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形容词) 2.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动词) 3.月色给大地带来一片朦胧。(名词)

4.隔着云看太阳,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形容词) 5.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动词) 6.这个胜利将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名词) 7.这道题老师讲得很明白。(形容词) 8.你明白其中的道理吗?(动词) 9.我们应该有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形容词) 10.革命队伍必须严肃纪律。(动词) 五、选出下列加点词词性不同的一项。(B) 1.他昨天上午在家里,下午在图书馆看书,现在在开会。 2.两块连草都不长的地连起来了。 3.你比我强,我比不过你。 4.你为什么老向着他而不向他提意见? 5.到了北京,我就赶快跑到医院去看病。 二、选出词类相同的一项。 A.肃穆肃立 B.也许立刻 C.聪明智慧 D.欣然果然 三、判断加点词的词性。 1.“精兵简政”是条好意见。(动词) 2.队员们精疲力尽。(名词) 3.过日子要精打细算。(形容词) 4.输得精光。(副词) 四、判断加点词的词性 1.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形容词)

初中语文词性

初中语文词性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语文词性 Ⅰ、分类: 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Ⅱ、辨析: 1.)名与动、形的区别: A.名词不能重叠。(少数除外如:人人、时时、处处、事事、家家、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里里外外,重叠后表示遍及全部、毫无遗漏。) 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跑跑、想想、讨论讨论、干干净净、高高的。 B.名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形式提问。如:国家不国家 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走不走好不好 C.名词前不能加“不”(不受副词限制)如:不北京。 动词、形容词一般可以,如:不看、不吃、不好、不大。 2).动词、形容词的区别: A.前加“很”,一般动词不能(表示心里活动的动词和能愿动词可以加程度动词)。形容词多数可以,如:很走×,很好√。 B.动词重叠:ABAB式,AA式,如:讨论讨论,看看; 形容词重叠:AABB式,AA(的)如:干干净净,高高的。 C.动词绝大多数能带宾语,形容词不能,如:喜欢(你),怨恨(他),愉快(你)×,高兴(他)×。

3).副词和形容词的区别: a.副词不能和名词组合,形容词可以。如:“一致的意见”,不能说“一概的意见”。 b.副词不能做谓语,形容词可以。如:“大家的意见一致”,不能说“大家的意见一概”。 c.副词除“不、也许、没有、未必、一定”等少数外,一般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形容词可以。 d.副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提问,形容词可以。如:一概不一概一致不一致 4).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区别: a.时间名词能做定语,如:“现在的事情”,“目前的任务”,“刚才的情况”。 时间副词不能如:“正在的事情”,“立即的任务”,“刚刚的情况”。 b.时间名词做主语,如:“今天星期天”,“现在是早晨八点钟”,“近来很冷”;而时间副词不能做主语,如:“正在是早晨八点整”。 c.时间名词能同介词组成介宾短语:如:从过去、到将来、在早晨;时间副词不能同介词组合,如:从曾经、到刚刚。 d.时间名词能与“是”构成“XX是XX”的格式,如:“从前是从前”时间副词不能。 练习: A.立刻、马上、正在、早已、从来、即将 B.最近、现在、目前、早上、从前、将来 5).有些介词与动词兼类,怎样区别: 有:在、给、叫、用、拿、比、到、让、由、朝、往、把、经过、通过。 A.介词不能单独作谓语,动词可以。所以一句话中如果有别的词作谓语(动、形),它就是介词;如果没有别的词作谓语,那它就是动词。

(完整word版)初中语文词性知识归纳,推荐文档

初中语文词性知识归纳 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 一、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者事物名称的词。 1、表示人的,如:教师、父亲、白求恩; 2、表示具体事物的,如:房子、汽车; 3、表示抽象事物的,如:精神、关系、; 4、表示时间的,如:过去、春节、晚上; 5、表示处所的,如:北京、边疆、美国; 6、表示方位的,也叫方位名词,如:上、后、西、里头。 二、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1、表示动作行为,如:说、笑、看、写; 2、表示发展变化的,如:增加、减少、扩大; 3、表示心理活动的,如:爱、喜欢; 4、表示可能、意愿的,也叫能愿动词,如:能、要、敢; 5、表示趋向的,也叫趋向动词,如:上、去、进; 6、表示判断的,也叫判断词,只有一个“是”。 三、形容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颜色等的词。 1、表示形状,如:大、高、宽; 2、表示性质的,如:好、美、纯粹; 3、表示状态的,如:快、软; 4、表示颜色,如:黑、红、青、苍白。 四、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1、表示确数,如:一、二、百; 2、表示概数,如:几、些、多、约; 3、表示序数,如:第一、老二、。 五、量词:表示单位的词。 1、表示事物单位的物量词,如:个、台、件、对、吨; 2、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动量词,如:次、趟、遍。 六、代词:是代替其它的词或者短语、名子的词。代词有三种: 1、代替人或者事物名称的人称代词,如:我、你、他、她、它 2、起区别作用的指示代词,如:这、那、这样、那样、这么、那么; 3、用于提问的疑问代词,如:谁、、怎样、哪儿、哪里、、几。 练习 请写出下面词语的词性: 法律()休息( ) 降低( ) 高尚()能力( ) 现在( ) 可以( ) 元旦()南()重视()愿意()笔直()上来()绿油油()那里()外边()忙碌()什么()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 一、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动作行为的范围、时间、频率、语气等或性质状态的程度的词。常用的副词有:很、更、最、非常、都、只、才、就、已经、曾经、刚刚、立刻、马上、忽然、终于、大概、简直、难道、没、不。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和形容词,例如: 小姑娘出来开了门。抬头看见我,先愣了一下,后来就微笑了,招手叫我进

最新语文词性练习题

精品文档 语文词性练习题一.名词 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叫名词。如:黄瓜、猪、羊、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中国。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品质、友谊、方法。 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二.动词 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吼、叫、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

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等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 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成为判断动词。 三.形容词 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如多、少、高、矮、胖、瘦、死板、奢侈、胆小、丑恶、美丽、红色?? 状态形容词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等前面不能加“很”。 四.数词 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五.量词 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汉语的量词分为名

语文词性详解

考点名称:词性 词性: 指作为划分词类的根据的词的特点。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 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 词性分类: 名词: 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叫名词。如“黄瓜、猪、马、羊、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中国。”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品质、友谊、 方法.” 3、表示物质事物(无法分出个体的物质)的名称的叫做“物质名词”,如“火、水、大米。 4、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 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动词: 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女口"来、去、说、走、跑、吼、叫、学习、起飞、审查和认识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 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来",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成为判断动词。 形容词: 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如“多、少、高、矮、胖、瘦、死板、奢侈、胆小、丑恶、美丽、红色”。 状态形容词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等前面不能加“很”。 注意:形容词前能加很。 数词: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口“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量词: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1、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 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株、头、间、把、扇”等; 度量量词表示事物的度量,如“寸、尺、丈、斤、两、吨、升、斗、加仑、伏特、欧姆、立方米”。 2、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数量,用在动词前后表示动作的单位,如“次、下、回、趟、场”.

语文词性详解资料讲解

考点名称:词性 ? 词性: 指作为划分词类的根据的词的特点。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 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 ? ? 词性分类: 名词: 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叫名词。如“黄瓜、猪、马、羊、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中国。”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品质、友谊、 方法。” 3、表示物质事物(无法分出个体的物质)的名称的叫做“物质名词”,如“火、水、大米。” 4、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 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动词: 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吼、叫、学习、起飞、审查和认识 "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来”,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成为判断动词。 形容词: 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如“多、少、高、矮、胖、瘦、死板、奢侈、胆小、丑恶、美丽、红色”。 状态形容词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等前面不能加“很”。 注意:形容词前能加很。 数词: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量词: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1、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 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株、头、间、把、扇”等;

初中语文基本语法知识(词性和句子成分)

初中语文基本语法知识(词性和句子成分) 【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名词可分为: 1.个体名词,又叫可数名词。如:(一本)书、(三朵)花、(五条)河。 2.集合名词,不能加个体量词,与集合量词或不定量词"对,批,部分,些"等搭配,如:(一对)夫妇、(一部分)船只、(一些)车辆。 3.专有名词,如:北京、天安门、孔子、长江。 4.时间名词,如:春天、上午、现在、立春、星期二、刚才。处所名词,如:颐和园、商 店、亚洲、北京、中国。方位词,如:东、西、上、里、前、内。 名词的主要语法特点: (1)不能用"不"来否定,如不能说"不帽子"。 (2)在句中经常充当主语、宾语、定语。时间和处所名词可以做状语,如:小李昨天迟到了。(3)名词一般不能重叠,只有带有量词性质的名词才可以重叠,如:人、年、天。 【动词】是表示人、事物的运动或相互作用的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的词)。动词可分为: 1.及物动词,能够带宾语的动词是及物动词,如:吃、打、敲、写,它们的宾语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也有一部分动词必须带宾语,如:费(劲)、顾全(大局)。 2.不及物动词,不可带宾语,如:咳嗽、休养、毕业。 3.心理活动动词。这类动词可以受"很、太"一类程度副词的修饰。如:爱,想,同意,赞成,怀疑。 4.判断动词。最主要的就是"是",表示判断或肯定。在表示判断时,"是"后边的成分是"判断宾语",例如:"我是中国人。" 5.能愿动词,又叫助动词,表示行为状况的可能性或意愿性。例如:能够、会、可以、应该。 6.趋向动词,表示趋向性的动作或动作的状态。如:(坚持)下来,(搞)上去,(走)进。 动词的主要语法特征: (1)动词可受副词"不"、"没"的修饰。 (2)动词经常作谓语,后面可以接宾语。 (3)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时间短暂或"尝试"的动态意义。如:听听、想想,还有:讨论讨论、吵吵嚷嚷等。 形容词】是表示性质或状态的词。 形容词可分为: 1.性质形容词。性质形容词能受"很"修饰。如:红,甜,漂亮,干净,清楚。

汉语词性讲解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 根据语法功能和意义,把汉语的词分成两大类: 一、实词:指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词语。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二、虚词:虚词是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有连接或附着各类实词的语法意义。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词。例如: 表示人的:专有的:孔子、毛泽东、鲁迅、普京 普通的:工人、农民、干部、教师 表事物的:具体的:山、火车、飞船、宇宙、太阳 抽象的:思想、情操、道德、品质集体的:纸张、车辆、人类、词汇 表时间的:春天、今天、三月、现在、将来 表处所的:专有的:北京、上海、美国、纽约 普通的:车站、码头、教室、礼堂 表方位的:上、下、前边、后面、以东、之后 名词的语法功能:经常作主语、宾语 判断方法:1、能受数量词修饰。两个城市一些学生 2、不受副词修饰。不客户都汽车; 3、能直接用在介词后面,一起组成介词短语。 作业:用横线划出句中的名词。 1.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 2.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 3.到半夜,果然来了。 4.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 5.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 (二)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例如: 表示行为动作:走、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 表示存在消失变化: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 表示心理活动:爱、恨、怕、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伯、担心、讨厌 表示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能够、会、可以、愿意、肯、敢、要 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上来 表示祈使和命令:叫、让、请、派、命令、迫使 表示动作始终:开始、进行、停止、结束 表示判断:是 动词的语法功能:1、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2、大部分能带宾语。 1.“是” a. “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他是个开车的”。 b. “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了”、“这样做〔是〕好”。 2.“有”:只当动词用,不能当副词用。 3、能愿动词的语法特征: 表示可能:可、可以、能、能够、会 表示必要:应、该、应该、应当、要、得(děi)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