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银行的业务外包:问题与建议

我国银行的业务外包:问题与建议

我国银行的业务外包:问题与建议
我国银行的业务外包:问题与建议

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风险体现及审计对策研究银监会自2005年开始允许国内金融机构业务外包,2006年发布的《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与《银行金融机构信息系统管理指引》两文件中对外包业务以及风险已有所提及。今年6月7日,银监会正式发布并实施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外包风险管理指引》,涵盖了银行业外包的方方面面,是我国第一份专门针对商业银行外包进行规范的文件。尤其是在总则中明确提到“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战略管理、核心管理以及内部审计等职能不宜外包”、“定期安排内部审计,确保审计范围涵盖所有的外包安排”,反映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以及对外包业务风险控制应该发挥的作用。笔者结合近年参与实施外包业务管理审计的认识,对商业银行的外包业务风险及审计对策进行了总结,供内部审计同仁参考。

一、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涵义商业银行业务外包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将原来由自身负责处理的某些业务活动委托给服务提供商进行持续处理的行为。服务提供商包括独立第三方,银行业金融机构母公司或其所属集团设立在中国境内、外的子公司、关联公司或附属机构。”1[1]商业银行采取业务外包策略往往基于以下考虑:降低营运成本、转移操作风险;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和效率、提升客户满意度;克服资源有限性、增强银行核心竞争力等。

二、国内外商业银行外包业务现状国外的商业银行业务外包首先从信息技术外包开始,主要涉及银行通信网络管理、银行信息系统管理、应用系统开发和维护、系统备份、灾难恢复、自助服务、呼叫中心、网上银行等新型业务处理系统以及数据分析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更多属于业务处理环节的外包;第二阶段是分段业务流程的外包,将支持银行内部的运作或客户的后端服务切分成相对完整的流程段后整体外包,甚至包括整个IT系统的外包,而不仅限于某项具体的任务外包。通过所谓业务流程的优化组合,银行保留优势核心的流程段、外包非优势外围的流程段,以获得更高商业价值、更有效率的运作模式。当前,随着世界银行业的发展和银行业务的不断创新,各个层面上的专业专注组合构成了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单一银行独立的业务全流程研发往往不足以确保竞争优势,导致很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将研发环节外包给专门的研发中心,即知识处理外包。

相对于国外,国内商业银行的外包业务起步较晚,初始阶段的尝试、摸索是从后勤服务剥离、信息技术开发部分模块外包开始的,如90年代现金社会化押运、2002年深圳发展银行灾难备份支援服务外包等。至今,国内商业银行在以下方面已有了外包实践,大部分尚处于业务处理环节的外包阶段。

1.信息技术类外包。具体为信息技术应用开发外包(指委托外包服务商对银行应用开发项目的设计、开发和推广实施)、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外包(指委托外包服务商对银行应用系统日常的巡检、技术支持等运维工作)、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运行维护外包(指委托外包服务商为银行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提供日常的故障维修及巡检等运维工作)、自助银行设备保养(指委托外包服务商为银行自助设备提供日常的故障维修及软件升级等运维工作)。

2.营运业务类外包。主要包括会计凭证影像信息采集、会计档案整理、对账单制作与寄递、会计资料运送、会计档案集中保管、后台信息录入和现金清分整点等。

3.专业性服务类外包。主要包括现金押运、金库守押、报警服务、营业网点安保、法律事务等。

4.业务处理程序外包,主要包括个人信贷业务客户身份及亲笔签名的核对、信用卡客户资料的输入与装封、不良贷款催收、柜面服务质量监测、手机银行营销、特约商户发展、电话推广营销等。

中信银行郑州分行离行式自助设备运营服务外包管理办法(10

中信银行南阳分行离行式自助设备 运营服务外包管理办法(1.0版,2014年)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零售银行业务渠道建设,统一规范我行离行式自助设备运营服务外包活动,保障我行自助设备的运营服务水平,根据郑州分行《中信银行郑州分行离行式自助设备运营服务外包管理办法》(1.0版,2013年),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自助设备是指我行为客户提供现金交易、转账交易、账户查询交易等自助服务功能的金融电子设备。包括自助取款机(ATM)、自助存款机(CDM)、自助存取款一体机(CRS)、自助终端等专用设备。 第三条自助设备运营服务外包是指分行将离行式自助设备的选址、网点装修配合、清机加钞、耗材更换、取吞卡、维修维护、日常巡检、设备运营监控、差错对账、保洁服务等工作委托给总行入围的第三方服务供应商负责的行为。 第四条离行式自助设备机具采购、现金清分、账务处理、视频监控、客户服务属分行自行运营范畴,一律不允许外包。 第五条开展离行式自助设备运营服务外包必须遵守本管 1 理办法,做到规范操作、严格管理、职责明确、风险可控、提升效率,以确保自助设备正常高效运行。 第二章基本规定 第六条根据郑州分行要求,我行选取广电银通为南阳分行自助设备运营服务外包服务商。

第七条离行式自助设备运营服务外包范围如下: (一)选址 分行制定离行式自助银行选址标准,外包服务商根据选址标准进行选址,并向分行提供选址资源,分行对外包服务商提供的选址资源进行审定,并由分行最终确定离行式网点建立的地点。外包服务商配合分行完成商务谈判和协议签署工作。 (二)网点建设 外包服务商配合分行进行离行式自助网点和自助设备安装全过程的项目管理,包括协调各方参与公司进行机具布放、网点装修、安防及通讯设备安装等,确保设备安装进度。 (三)运营监控 分行委托外包服务商对离行式自助设备运营进行监控管理,授权外包服务商使用我行监控系统用户日常查看离行式自助设 备运行情况,及时处理异常问题,保证自助设备的平稳运行。 (四)清机加钞 外包服务商为分行离行式自助设备提供加钞计划制定、钞箱押运(含钞车)、清机加钞、取吞卡、取夹钞、耗材更换、保洁等服务。 (五)维修维护 外包服务商为分行离行式自助设备提供设备的日常检查,进行性能测试,紧急故障排除等一级维修,发现硬件损坏即时报告分行,并配合分行进行现场维修。维修维护包括但不限于:

银行的业务外包问题与建议

银行的业务外包问题与建议 银行业务外包是指银行通过契约将原内部工作交由他人完成,是银行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重要工具,也是银行主动调整战略、实现核心价值的有效手段。按照银行外包业务的内容有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和知识处理外包(KPO)。 一、银行业务外包的国际趋势 近年来,商业银行出于战略规划、控制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核心竞争力等原因纷纷扩大了业务外包的范围,使得银行业务外包发展迅速。至2004年,金融行业业务外包的规模增长超过20%。金融研究和服务公司Tower Group (2006)调查表明:全球最大的1 5家金融服务企业信息技术项目的外包业务的金额预计将从2004年的1 6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38.9亿美元,年均增长率将达到34%。随着国际银行外包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出现了3大发展趋势: (一)外包范围不断扩展 银行外包形式的发展演绎着银行业近30年来经历的巨大变化和挑战。银行业务外包首先从信息技术外包(ITO)开始,主要涉及银行通信网络管理、银行信息系统管理、应用系统开发和维护、系统备份、灾难恢复、自助服务、呼叫中心、网上银行等新型业务处理系统以及数据分析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业务流程外包(BPO)是将业务的整个运行过程外包,例如整个IT系统,而不是某项具体的任务。它所关注的是支持银行内部的运作和客户的后端服务,通过进行业务流程的优化组合,提高整个业务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在更大的范围内获得利润,银行需要通过重新设计商业流程获得更高的商业价值。随着世界银行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各个层面上更加专业的知识,银行业务的不断创新使得银行光靠自身的研究开发已不足以在竞争中取胜,于是很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将研发环节外包给专门的研发中心,即知识处理外包(KPO)。高校和科研机构籍以发挥自身优势,为银行提供知识处理外包服务。 (二)外包服务商身份转变 随着外包内容由信息技术外包(ITO)到业务流程外包(BPO),最后趋于知识处理外包(KPO),外包服务商的地位不断变化,银行与外包服务商的关系由传统的服务提供者向发包机构的战略伙伴转变。具体体现

银行运营资料传递外包管理办法模版

**银办【2013】154号 附件: **银行运营资料传递外包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我行运营资料传递外包业务管理,规避业务风险,确保运营资料传递快捷、准时、安全,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运营资料传递外包是指我行与外聘传递公司签订资料传递服务协议(或合同),由其负责对我行同城票据交换凭证、监督(扫描)凭证及验印资料等运营资料(以下简称资料)按照协议约定传递至指定地点。 本办法所称分行是指晋阳支行、并州支行、龙城支行、迎泽支行以及异地分行。 本办法所称机构是指总行清算中心、监督中心,分行清算中心、支行(含分行营业部,下同)。 第三条开展资料传递外包业务,必须与外聘传递公司签订资料传递服务协议(或合同)。 第二章业务职责 - 1 -

第四条总行运营管理部是资料传递外包业务的主管部门,牵头与外聘公司签订太原辖区同城票据交换凭证以及总行清算中心的监督凭证的传递协议(或合同),并负责制定相关管理办法。 第五条各分行运营管理部负责本分行资料传递外包工作的管理,牵头与外聘公司签订本分行资料传递协议(或合同),协调辖属各机构与外聘公司业务操作的有关事宜。同时对于太原辖区同城票据交换凭证、监督(扫描)凭证之外的其他资料的交接,负责结合本行实际,制定本分行资料传递外包操作流程。 第三章基本要求 第六条外聘公司应向服务机构提供附有传递人员身份信息、并加盖公司印章的书面服务通知书,如遇节假日或传递人员临时变更,应出具临时变更通知书,由各机构留存并妥善保管。 第七条各机构传递资料必须按规定进行封包(箱),未封包(箱)的资料禁止交给外聘公司传递。 第八条各机构必须按规定的资料交接时间办理交接,交接双方须在《重要物品登记簿》上签章办理交接手续。 第九条各机构应指定专人与外聘公司办理封包交接,无论交出还是接收,均需在本机构的《重要物品登记簿》上办理登记,监督中心接收监督凭证可以使用《监督凭证交接表》记载。 第十条各机构办理封包交接时,必须核对外聘公司传递人员身份,如身份不符或发现异常,不得办理封包交接。 - 2 -

银行,外包管理制度

银行,外包管理制度 篇一:XX银行服务外包管理办法 XX银行业务外包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推动全行经营管理转型和创新,调整优化用工方式和用工结构,建立和完善业务外包管理体系,根据《XX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外包风险管理政策》和外包有关工作要求,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业务外包,是指本行将原本由自身负责处理的某些业务活动委托给服务供应商进行业务处理的行为,该业务活动涵盖与对外服务密切相关的各种业务活动。 本办法中的外包人员,是指服务供应商为完成本行委托的业务活动而派出的专业人员。 第三条本行业务外包范围应遵循法律及监管部门有关规定。经过风险评估后,一般可以将IT、后台营运、后勤服务、大堂引导、客户服务等非核心管理工作或其他专项工作予以外包。战略管理、核心管理、内部审计以及监管明确禁止外包的业务或职能严禁外包。

第四条业务外包实施的原则: (一)质量效益原则。实施业务外包要确保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 (二)风险可控原则。实施业务外包要符合监管部门规定,风险可控。 (三)规范实施原则。外包使用单位应结合经营管理实际,认真梳理工作职责,按照规定流程实施业务外包。 (四)统筹管理原则。外包使用单位要从人员编制、用工结构、财务管理及风险控制的角度,统筹考虑业务外包实施效果,将业务外包纳入本单位工作统一规划管理。 第五条业务外包的分类。 (一)简单业务外包。指外包使用单位经风险评估后,将后勤服务、行政助理等简单岗位上的相关业务职能外包。(二)专项业务外包。指外包使用单位经风险评估后,将诸如IT、后台营运、大堂引导、客户服务或其他专项工作等专业性较强的非核心岗位上的相关业务职能外包。 第六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省分行、直属分行、总行各部门。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七条外包使用单位。根据经营管理需要,负责实施外包活动的日常管理,包括合同执行、对外包人员的日常监督指导等,是业务外包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第八条业务归口管理部门。总行业务归口管理部门和分

银行厅堂服务业务外包合同书

银行厅堂服务业务外包合同书 甲方:ⅩⅩ农村商业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 地址: 联系人: 联系电话: 乙方:江苏ⅩⅩ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负责人: 地址: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甲、乙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有关规定,进行银行厅堂服务业务外包和承接业务合作。本合同的原则是双方致力于以银行厅堂服务业务为载体,共同创造价值而分享,而不是以损害另一方的利益而获得更多价值,特达成如下协议: 一、银行厅堂服务业务范围 乙方履行厅堂服务职能,负责迎送客、推介业务、疏导客流、维护客户等项工作。乙方是服务营销和厅堂运营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各功能区相互协作的枢纽,是网点发掘记录VIP客户、疏导和分流客户的具体执行者,是银行和网点的形象代表。 乙方的作用贯穿厅堂服务营销流程始终,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客户引导到正确的功能分区接受正确员工的服务,确保服务销售流程的正常运转。 随着业务的发展,银行厅堂服务业务范围变更的,甲方需以书面通知乙方,经协商一致,乙方确认后方可履行。 (一)乙方在甲方网点履行如下具体职能: 1、组织网点内厅堂服务,促进网点服务销售有序进行,缓解柜面排队现象; 2、识别低、中、高端个人客户或对公客户,及时将客户分流至自助区、柜 面、理财经理或客户经理等服务岗位; 3、全面掌握网点对私对公业务产品种类、产品功能、适用客户和业务特点 等知识,了解各产品和服务的简单流程和规章制度,做好对私对公业务咨询服务,并遵守甲方的保密协定; 4、问候、探询客户需求,对潜在客户进行银行账户、业务和产品推介; 5、合理处理客户投诉及网点内各类突发事件并文档化; 6、收集客户产品和服务需求,及时上报支行负责人各类有效信息; 7、协助其他服务销售岗位,做好各个功能分区之间的衔接; 8、主动迎送客户,耐心解答客户咨询,协助客户填写各类凭证; 9、引导和分流客户,根据客户需求引导至自助区、柜面和理财区办理

外包管理办法

模板一 XX银行服务外包管理办法 导读:XX银行业务外包实施办法(试行),第一条为进一步推动全行经营管理转型和创新,建立和完善业务外包管理体系,根据《XX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外包风险管理政策》和外包有关工作要求,制订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业务外包,是指本行将原本由自身负责处理的某些业务活动委托给服务供应商进行业务处理的行为,该业务活动涵盖与对外服务密切相关的各种业务活动,本办法中的外包人员,是指服务供应商为完成本行委托的业务活动而派出XX银行业务外包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推动全行经营管理转型和创新,调整优化用工方式和用工结构,建立和完善业务外包管理体系,根据《XX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外包风险管理政策》和外包有关工作要求,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业务外包,是指本行将原本由自身负责处理的某些业务活动委托给服务供应商进行业务处理的行为,该业务活动涵盖与对外服务密切相关的各种业务活动。 本办法中的外包人员,是指服务供应商为完成本行委托的业务活动而派出的专业人员。 第三条本行业务外包范围应遵循法律及监管部门有关规定。经过风险评估后,一般可以将IT、后台营运、后勤服务、大堂引导、客户服务等非核心管理工作或其他专项工作予以外包。战略管理、核心管理、内部审计以及监管明确禁止外包的业务或职能严禁外包。 第四条业务外包实施的原则: (一)质量效益原则。实施业务外包要确保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 (二)风险可控原则。实施业务外包要符合监管部门规定,风险可控。 (三)规范实施原则。外包使用单位应结合经营管理实际,认真梳理工作职责,按照规定流程实施业务外包。 (四)统筹管理原则。外包使用单位要从人员编制、用工结构、财务管理及风险控制的角度,统筹考虑业务外包实施效果,将业务外包纳入本单位工作统一规划管理。

银行业务外包实施办法

XX银行业务外包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推动全行经营管理转型和创新,调整优化用工方式和用工结构,建立和完善业务外包管理体系,根据《XX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外包风险管理政策》和外包有关工作要求,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业务外包,是指本行将原本由自身负责处理的某些业务活动委托给服务供应商进行业务处理的行为,该业务活动涵盖与对外服务密切相关的各种业务活动。 本办法中的外包人员,是指服务供应商为完成本行委托的业务活动而派出的专业人员。 第三条本行业务外包范围应遵循法律及监管部门有关规定。经过风险评估后,一般可以将IT、后台营运、后勤服务、大堂引导、客户服务等非核心管理工作或其他专项工作予以外包。战略管理、核心管理、内部审计以及监管明确禁止外包的业务或职能严禁外包。 第四条业务外包实施的原则: (一)质量效益原则。实施业务外包要确保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 (二)风险可控原则。实施业务外包要符合监管部门规定,风险可控。 (三)规范实施原则。外包使用单位应结合经营管理实际,认真梳理工作职责,按照规定流程实施业务外包。 (四)统筹管理原则。外包使用单位要从人员编制、用工结构、财务管理及风险控制的角度,统筹考虑业务外包实施效果,将业务外

包纳入本单位工作统一规划管理。 第五条业务外包的分类。 (一)简单业务外包。指外包使用单位经风险评估后,将后勤服务、行政助理等简单岗位上的相关业务职能外包。 (二)专项业务外包。指外包使用单位经风险评估后,将诸如IT、后台营运、大堂引导、客户服务或其他专项工作等专业性较强的非核心岗位上的相关业务职能外包。 第六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省分行、直属分行、总行各部门。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七条外包使用单位。根据经营管理需要,负责实施外包活动的日常管理,包括合同执行、对外包人员的日常监督指导等,是业务外包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第八条业务归口管理部门。总行业务归口管理部门和分行业务归口管理部门按照管理职责范围,负责制定本条线业务外包实施办法或细则,以及外包服务应急预案,选择专项业务外包服务供应商,定期检查、评估本条线外包使用单位的外包管理情况。 第九条人力资源部。总行人力资源部和分行人力资源部按照管理职责范围,负责制定业务外包管理制度办法,参与业务外包合同和协议的审核,提供外包用工指导,同时,负责选择简单业务外包服务供应商。 第十条风险管理部。总行风险管理部和分行风险管理部分别对总行和分行外包使用单位、业务归口管理部门提出的外包岗位、业务外

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风险体现及审计对策研究

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风险体现及审计对策研究银监会自2005年开始允许国内金融机构业务外包,2006年发布的《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与《银行金融机构信息系统管理指引》两文件中对外包业务以及风险已有所提及。今年6月7日,银监会正式发布并实施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外包风险管理指引》,涵盖了银行业外包的方方面面,是我国第一份专门针对商业银行外包进行规范的文件。尤其是在总则中明确提到“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战略管理、核心管理以及内部审计等职能不宜外包”、“定期安排内部审计,确保审计范围涵盖所有的外包安排”,反映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以及对外包业务风险控制应该发挥的作用。笔者结合近年参与实施外包业务管理审计的认识,对商业银行的外包业务风险及审计对策进行了总结,供内部审计同仁参考。 一、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涵义商业银行业务外包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将原来由自身负责处理的某些业务活动委托给服务提供商进行持续处理的行为。服务提供商包括独立第三方,银行业金融机构母公司或其所属集团设立在中国境内、外的子公司、关联公司或附属机构。”1[1]商业银行采取业务外包策略往往基于以下考虑:降低营运成本、转移操作风险;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和效率、提升客户满意度;克服资源有限性、增强银行核心竞争力等。 二、国内外商业银行外包业务现状国外的商业银行业务外包首先从信息技术外包开始,主要涉及银行通信网络管理、银行信息系统管理、应用系统开发和维护、系统备份、灾难恢复、自助服务、呼叫中心、网上银行等新型业务处理系统以及数据分析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更多属于业务处理环节的外包;第二阶段是分段业务流程的外包,将支持银行内部的运作或客户的后端服务切分成相对完整的流程段后整体外包,甚至包括整个IT系统的外包,而不仅限于某项具体的任务外包。通过所谓业务流程的优化组合,银行保留优势核心的流程段、外包非优势外围的流程段,以获得更高商业价值、更有效率的运作模式。当前,随着世界银行业的发展和银行业务的不断创新,各个层面上的专业专注组合构成了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单一银行独立的业务全流程研发往往不足以确保竞争优势,导致很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将研发环节外包给专门的研发中心,即知识处理外包。 相对于国外,国内商业银行的外包业务起步较晚,初始阶段的尝试、摸索是从后勤服务剥离、信息技术开发部分模块外包开始的,如90年代现金社会化押运、2002年深圳发展银行灾难备份支援服务外包等。至今,国内商业银行在以下方面已有了外包实践,大部分尚处于业务处理环节的外包阶段。 1.信息技术类外包。具体为信息技术应用开发外包(指委托外包服务商对银行应用开发项目的设计、开发和推广实施)、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外包(指委托外包服务商对银行应用系统日常的巡检、技术支持等运维工作)、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运行维护外包(指委托外包服务商为银行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提供日常的故障维修及巡检等运维工作)、自助银行设备保养(指委托外包服务商为银行自助设备提供日常的故障维修及软件升级等运维工作)。 2.营运业务类外包。主要包括会计凭证影像信息采集、会计档案整理、对账单制作与寄递、会计资料运送、会计档案集中保管、后台信息录入和现金清分整点等。 3.专业性服务类外包。主要包括现金押运、金库守押、报警服务、营业网点安保、法律事务等。 4.业务处理程序外包,主要包括个人信贷业务客户身份及亲笔签名的核对、信用卡客户资料的输入与装封、不良贷款催收、柜面服务质量监测、手机银行营销、特约商户发展、电话推广营销等。

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收益与风险分析

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收益与风险分析 随着经济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深,银行间的竞争更加复杂和深化,将部分非核心的资产业务外包出去,成为许多商业银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一项战略选择。本文对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收益和风险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业务外包过程中将遇到的各种困难,最后对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外包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提出建议。 关键词:银行业务外包收益风险金融服务公司 金融业务外包是指金融机构把内部业务的一部分打包给外部专业机构的一种战略行为,其实质在于金融机构的重新定位,重新配置各种资源,将资源集中于相对优势领域,从而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增强持续发展的能力。在所有行业中,金融业的外包规模仅在制造业之后,位居第二。覆盖了银行、保险、证券、投资等各类金融机构以及各种规模的金融机构。 业务外包最早产生于欧美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欧美国家的一些银行就将一些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专业化的金融服务公司,而自己集中精力做好核心业务,以提高运作效率和经营效益。近年来,业务外包在境外金融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预测,在未来5年内,美国将有3560亿美元的金融业务将要外包给海外机构,占现有金融业务成本支出的15%左右。在各类业务中,外包比例分别是:信息技术55%、行政管理47%、渠道和后勤22%、财务20%、人力资源19%、产品设计18%、合同中心和呼叫中心15%、市场营销13%、房地产设施管理11%、运输9%等。 随着对业务外包认识的加深,国内银行外包业务发展也很快,在2003年底,中国惠普与国家开发银行签约,为国开行北京总行及分布在全国32个城市的分行提供软、硬件设备的管理与维修、系统运行维护服务、IT资产管理等一系列外包服务;随后,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在北京、上海等地建立起信用卡直销队伍,中信实业银行也找来一家外包公司,开展直销。实际上,在个人住房、消费贷款等业务上,也早就出现了专业的代理公司。如今就连个人理财规划这样高门槛的业务也有人跃跃欲试,独立于银行的第三方理财专业公司开始初显雏形。可见其发展之快。 一、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可行性分析 随着国内银行业竞争的加剧,为了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将一些手续繁琐、风险较大的业务外包给金融服务公司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下文将对银行业务外包给金融服务公司的收益与风险做一个详细分析。

银行保安业务外包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银行保安服务外包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所谓外包,是指企业(发包方)通过与外部其他企业(承包方)签订契约,将自身非核心业务或者工作交给承包方完成的经营管理形式。银行保安服务外包是国内商业银行开展相对较早、发展也较为成熟的外包业务。在强调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今天,保安服务外包作为长期战略成本管理的新兴工具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 一.银行实施保安服务外包的可行性 服务外包的实质是企业和服务商之间的一种“委托一代理”关系。企业需要对自己重新进行定位,截取价值链中较短的部分,缩小经营范围,在此基础上重新配置企业的各种资源,将资源集中到最能反映企业优势的领域,从而更好地构筑竞争优势,以此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正是因为保安服务外包能够促进企业集中有限的资源和能力,专注于自身核心业务,并达到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所以在市场竞争中受到瞩目,保安服务外包趋势在银行业市场化竞争中的作用尤其明显。 对银行来讲,保安服务外包的实质是将事务性和服务性的工作内容(即非银行核心功能的工作)通过合约外包给专业保安公司来完成。其核心意义在于:可以将银行从繁琐的日常性工作中解放出来,集中力量加强其核心竞争力,做最擅长的事,从而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二、银行实施保安服务外包的必要性 1、降低人工成本 用人单位只需要按照保安公司提供的保安人员数量支付一揽子

的费用即可,不需要再向保安人员提供其他工资福利待遇。而按人头支付给保安公司的费用往往只占用人单位自己招募保安的人工成本的50﹪以下,可以为用人单位节约人工成本,如保安数量较大,降低的数量非常可观。 另外,对保安人员的管理包括用工手续办理、培训、考核等主要由保安公司提供,可减轻用人单位在管理上的压力,从而提高企业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2、提升保安服务水平 保安公司在公安部门的监督下提供专业安保服务,积累了相对丰富的安保经验,能够对保安进行相对系统的培训教育,提供具备较高素质的保安和高水平的保安服务,而用人单位往往在这方面缺少专门人才,难以对保安人员提供系统的教育培训和专业化的管理,或者需要付出较高的成本。 3、降低风险 保安公司提供安保服务就需要保障用人单位的财产安全,因偷盗等非经营性原因造成公司和员工的财产损失风险一般都在合同中明确由保安公司承担,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用人单位的经营风险。 另外,保安公司与公安部门密切联系,在处理保安人员与公司外部人员的纠纷中占有很大优势,相比用人单位内保而言,保安人员自身人身伤害风险和在工作场所伤害他人的风险基本上由保安公司承担。

《商业银行外包风险管理指引》

《商业银行外包风险管理指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防范商业银行外包风险,保障商业银行业务持续经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外国银行分行等机构。 第三条本指引中的外包是指商业银行将原本应由自身负责处理的某些事务或某些业务活动委托给服务提供商进行处理的经营行为。服务提供商包括独立第三方,商业银行或其所属集团设立在中国境内或者境外的子公司、关联公司或附属机构。 第四条商业银行的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承担外包活动的最终责任。 第五条商业银行开展外包活动应制定外包的风险管理框架以及相关制度,并将其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第二章外包范围 第六条商业银行应根据审慎经营原则制定其外包战略发展规划,确定与其风险管理水平相适宜的外包活动范围,尤其是重要业务的外包活动范围。

第七条商业银行在确定某项外包业务是否为重要业务时,应评估以下因素: (一)是否涵盖到商业银行大部分的信息技术、财务会计、信贷处理及客户信息等业务事项; (二)业务一旦中断是否对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声誉或利润等产生重大影响。 在无法确定某项即将被外包的业务是否为重要业务时,可向所在地监管机构进行咨询。 第八条重要业务可参考但不限于下述业务事项: (一)业务操作环节:贸易融资及结算有关的单据处理和系统操作等服务;授信业务的贷前调查和贷后催收;信用卡营销与催收;电子银行客户服务等; (二)数据处理:联行对帐;会计业务的影像处理及数据录入;客户数据录入及维护;数据查询等; (三)信息技术:业务操作系统软件的开发和维护、网络安全设计建设、网络银行应用系统设计开发和 IT 重要基础设备服务等; 第九条商业银行涉及到战略管理和风险管理职能的业务不宜外包。 商业银行涉及到内部审计职能的业务不宜外包给独立第三方。

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监管指引1

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监管指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息科技外包活动,降低信息科技外包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省(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适用本指引。银监会监管的其他金融机构参照本指引执行。 第三条本指引所称信息科技外包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将原本由自身负责处理的信息科技活动委托给服务提供商进行处理的行为,包含项目外包、人力资源外包等形式。原则上包括以下类型: 30

(一)研发咨询类外包:科技管理及科技治理等咨询设计外包,规划、需求、系统开发、测试外包; (二)系统运行维护类外包:包括数据中心(灾备中心)、机房配套设施、网络、系统的运维外包,自助设备、POS机等远程终端及办公设备的运维外包; (三)业务外包中的信息科技活动:市场拓展、业务操作、企业管理、资产处置等外包中的系统开发、运行维护和数据处理活动。 第四条本指引所称关联外包是指服务提供商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母公司或其所属集团子公司、关联公司或附属机构提供信息科技外包。 第五条信息科技外包可能产生如下风险,并导致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战略、声誉、合规风险: (一)科技能力丧失:银行业金融机构过度依赖外部资源导致失去科技控制及创新能力,影响业务创新与发展; (二)业务中断:支持业务运营的外包服务无法持续提供导致业务中断; (三)信息泄露:包含客户信息在内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非公开数据被服务提供商非法获得或泄露; (四)服务水平下降:由于外包服务质量问题或内外部协作效率低下,使得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科 30

银行业金融机构外包风险管理指引

银行业金融机构外包风险管理指引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银监发[2010]44号二0一0年六月七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外包活动,保障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持续经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适用本指引。 第三条本指引中的外包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将原来由自身负责处理的某些业务活动委托给服务提供商进行持续处理的行为。服务提供商包括独立第三方,银行业金融机构母公司或其所属集团设立在中国境内、外的子公司、关联公司或附属机构。 第四条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当承担外包活动的最终责任。 第五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外包活动应当制定外包的风险管理框架以及相关制度,并将其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第六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根据审慎经营原则制定其外包战略发展规划,确定与其风险管理水平相适宜的外包活动范围。 第七条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战略管理、核心管理以及内部审计等职能不宜外包。 第二章组织结构

第八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外包管理的组织架构应当包括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及外包管理团队。 第九条董事会的职责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审议批准外包的战略发展规划; (二)审议批准外包的风险管理制度; (三)审议批准本机构的外包范围及相关安排; (四)定期审阅本机构外包活动相关报告; (五)定期安排内部审计,确保审计范围涵盖所有的外包安排。 第十条高级管理层的职责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制定外包战略发展规划; (二)制定外包风险管理的政策、操作流程和内控制度; (三)确定外包业务的范围及相关安排; (四)确定外包管理团队职责,并对其行为进行有效监督。 第十一条外包管理团队的职责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执行外包风险管理的政策、操作流程和内控制度; (二)负责外包活动的日常管理,包括尽职调查、合同执行情况的监督及风险状况的监督; (三)向高级管理层提出有关外包活动发展和风险管控的意见和建议;

2020年银行保安业务外包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作者:空青山 作品编号:89964445889663Gd53022257782215002 时间:2020.12.13 银行保安服务外包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所谓外包,是指企业(发包方)通过与外部其他企业(承包方)签订契约,将自身非核心业务或者工作交给承包方完成的经营管理形式。银行保安服务外包是国内商业银行开展相对较早、发展也较为成熟的外包业务。在强调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今天,保安服务外包作为长期战略成本管理的新兴工具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 一.银行实施保安服务外包的可行性 服务外包的实质是企业和服务商之间的一种“委托一代理”关系。企业需要对自己重新进行定位,截取价值链中较短的部分,缩小经营范围,在此基础上重新配置企业的各种资源,将资源集中到最能反映企业优势的领域,从而更好地构筑竞争优势,以此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正是因为保安服务外包能够促进企业集中有限的资源和能力,专注于自身核心业务,并达到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所以在市场竞争中受到瞩目,保安服务外包趋势在银行业市场化竞争中的作用尤其明显。 对银行来讲,保安服务外包的实质是将事务性和服务性的工作内容(即非银行核心功能的工作)通过合约外包给专业保安公司来完成。其核心意义在于:可以将银行从繁琐的日常性工作中解放出来,集中

力量加强其核心竞争力,做最擅长的事,从而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二、银行实施保安服务外包的必要性 1、降低人工成本 用人单位只需要按照保安公司提供的保安人员数量支付一揽子的费用即可,不需要再向保安人员提供其他工资福利待遇。而按人头支付给保安公司的费用往往只占用人单位自己招募保安的人工成本的50﹪以下,可以为用人单位节约人工成本,如保安数量较大,降低的数量非常可观。 另外,对保安人员的管理包括用工手续办理、培训、考核等主要由保安公司提供,可减轻用人单位在管理上的压力,从而提高企业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2、提升保安服务水平 保安公司在公安部门的监督下提供专业安保服务,积累了相对丰富的安保经验,能够对保安进行相对系统的培训教育,提供具备较高素质的保安和高水平的保安服务,而用人单位往往在这方面缺少专门人才,难以对保安人员提供系统的教育培训和专业化的管理,或者需要付出较高的成本。 3、降低风险 保安公司提供安保服务就需要保障用人单位的财产安全,因偷盗等非经营性原因造成公司和员工的财产损失风险一般都在合同中明

银行外包加班

银行外包加班 篇一:3-银行外包有转正机会吗_银行外包人员多久转正 银行外包有转正机会吗_银行外包人员多久转正 银行外包有转正机会吗?银行外包人员多久转正呢?对此有疑问的小伙伴们就随乔布简历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关键词:银行外包有转正机会吗,银行外包人员多久转正 银行业务外包简单来说就是银行将部分业务外包给劳务派遣公司。银行外包工作人员一般情况下几乎是没有转正的可能性的。虽然外包人员和银行工作人员工作地点、工作性质等大同小异,但是外包公司的员工和银行自己的员工从根本上来说,他们就不是在一个单位上班,除非外包公司和银行有类似的合作机制,但也不是转正的概念,相当于是首先离开外包公司,然后再银行办理入职,实际上相当于跳槽,操作起来也是有不小的难度的。 另一国有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银行业务外包是业内普遍采用的用工模式,外包员工主要负责运营工作。银行外包人员工薪资及福利都是是由派遣公司负责发放,银行只会跟第三方公司签订相关协议,由于流动性大,能坚持到转正的是极少数。银行才是此类行为的最终受益方,因为外包的岗位往往是银行流动性最大的岗位,银行通过外包制大大的压缩了员工的使用成本和离职成本。 以信用卡销售为例,各家银行几乎始终存在着业务人员缺口,招聘工

作也几乎常年进行。新招聘来的销售人员都会有一定的关系网或亲属网,刚开始入职时,新业务员煽动熟人办理业务,业绩往往还不错,但是等到人脉耗尽,业务员自然就被淘汰,甚至是主动离职。毕竟,没有业绩也就没有收入,想要生存都是很困难的,而员工的劳动合同都是与劳务公司签订的,银行不用为裁员承担任何责任。 不过银行还是会象征性提供几个转正名额,作为优秀人才的犒赏,这种四两拨千斤的做法对银行自身来说是十分高明的,这也是银行对银行招聘现象视而不见无动于衷的主要原因。所以如果你是外包人员的话,除非你很优秀,不然是很难转正的,转正的时间也是非固定的。银行外包有转正机会吗_银行外包人员多久转正 https://www.doczj.com/doc/fc13321174.html,/knowledge/articles/568b7e8e0cf2cebaeb694210 篇二:我国银行的业务外包:问题与建议 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风险体现及审计对策研究 银监会自20XX年开始允许国内金融机构业务外包,20XX年发布的《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与《银行金融机构信息系统管理指引》两文件中对外包业务以及风险已有所提及。今年6月7日,银监会正式发布并实施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外包风险管理指引》,涵盖了银行业外包的方方面面,是我国第一份专门针对商业银行外包进行规范的文件。尤其是在总则中明确提到“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战略管理、核心管理以及内部审计等职能不宜外包”、“定期安排内部审计,确保审计范围涵盖所有的外包安排”,反映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以及对外包业务风险控制应该发挥的作用。笔者结合近年参与实施外包业务管理审计

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风险及其防范(一)

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风险及其防范(一) 银行业务外包,是指银行把一般性的业务或者服务的辅助环节交给外部机构去做,以便将自身核心能力集中关注于战略环节。对银行而言,业务外包不仅可以降低成本,减少交易和操作风险,减少与信用风险相联系的资本要求,而且能将部分人力资源从日常维护管理中解放出来,增强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需要。据调查,美国有68%的信用卡业务都是通过非商业银行机构来实现的。从国际银行业务外包的运作实践来看,银行业务外包,既可以是非核心服务外包,也可以是核心服务的部分服务环节外包,还可以是核心服务的外包。银行业务外包通常有以下几类:技术外包,如呼叫中心、计算机中心、网络中心、IT策划中心等;处理程序外包,如消费信贷业务有关客户身份及亲笔签名的核对、信用卡客户资料的输入与装封等;业务营销外包,如汽车贷款业务的推销、住房贷款推销等;某些专业性服务外包,如法律事务、不动产评估、安全保卫等;后勤性事务外包,如贸易金融服务的后勤处理作业、凭证保存等。2002年,深圳发展银行和高阳公司签订了为期10年的灾难备援外包服务合同,这是我国首个银行IT系统外包的合同。由此可见,银行业务外包问题已逐步进入我国银行实践。因此,准确把握银行业务外包的风险及其防范对策,对于商业银行以及监管当局都极为重要。 银行业务外包的风险 首先,外包合同往往都有较长的期限,随着商业环境以及外包商自身

的变化,外包机构能否按时、保质完成合同义务,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其次,业务外包必然导致银行业务管理和操作上的改变,这些改变是为适应外包机构外包部分服务的需要而作出的,这种改变也可能增加银行的操作风险。第三,外包需要将保密性数据、战略性技术或者机构的账簿、记录交由第三人接触,而外包机构及其雇员都有可能违反保密协议,泄漏前述保密信息,从而引发操作、法律和信誉方面的风险。第四,业务外包实际上是将内部操作的部分业务或项目交给第三人,第三人的独立性造成了银行预期沟通和交流的困难。第五,银行业务外包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银行对外包机构事实上的依赖性,外包机构服务的满意与否都需要银行付出成本,具有一定的潜在风险。如果外包机构的服务无法满足银行的预期,并导致银行要求更换外包机构,银行则需支付必要的成本。第六,业务外包要求银行在内部组织和人员结构上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在这一调整的过渡期内可能引发法律、操作、道德等方面的风险。如在某项业务外包后,需要将从事该项业务的内部人员进行相应的裁减,由此可能引发违反劳动法律的风险,也可能发生被解雇人员泄漏商业秘密、带走部分银行客户等方面的问题与风险。 另外,我国的社会信用机制尚未完全形成,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也不完善,由此带来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银行业务外包的风险防范措施 管理和控制好业务外包安排。业务外包实际是将银行的内部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外包必然趋势

商业银行外包研究 国外银行业务外包肇始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已经过了五十多年的发展。随着金融外包在我国的蓬勃发展让我们国家的商业银行充分享受到外包带来的便利。西方金融业非常重视金融业务外包,业务外包在西方银行界迅猛的发展,外包规模庞大且涉及业务的各个层面。在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外包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无论是国有独资银行还是股份制银行,都己把业务外包当作降低成本、扩展业务规模、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就我们公司现在对商业银行外包的业务划分,可以将商业银行外包业务划分为三类业务外包。 一,按业务划分 第一类业务外包 第一类业务具有操作简单、流程化作业的特点,而且对银行业务的利润贡献较少。由于该类业务不属于银行的核心业务,对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构成没有重要影响,并且所需资源可以从外部市场获得。所以该类业务采取外包会比内部处理更实惠。 具体来看,此类业务包括后勤服务与保障。后勤服务具有通用化、技术含量低的特点,所以在银行业务外包中是首选。员工食宿、卫生保洁、保安看护、水暖维护、邮件收发、通勤服务等都属于后勤服务与保障的范围。账单打印、邮寄、普通业务数据录入、客服呼叫等。这些业务的特点类似于后勤服务,虽然具有一定的技术性,但专业性不强、比较琐碎,而且没有附加值。这类业务也非常适合外包。 现金押运。社会环境的复杂化,决定了现金在运输途中的危险性。将现金押运外包给保安公司目前基本为公安机构垄断,可以有效防止犯罪行为的发生,保证现金安全转移。 信用分析与调查。个人贷款、公司贷款等业务的开展,都需要以银行掌握客户充分的信用信息为前提。以北京银行为例,该行在个人信贷业务、二手房交易、耐用品购买等业务中采取了个人征信外包。其中个人住房按揭业务的征信调查外包给了惠泽信安顾问有限公司,耐用品信贷外包给了泛亚投资咨询公司。 第二类业务外包 第二类业务采用标准化操作,与客户接触程度较低,如账务会计、信息分析与处理、票据处理、IT系统运作与维护。目前已经有很多公司可以提供上述项目的服务,而且在效率和成本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与IT有关的业务。该类业务中数据业务、硬件维护、终端设备管理、软件开发等最为常见。随着外包的发展,外包会逐渐渗入到银行再造的过程中,呼叫服务与银行卡外包便是例证。 凡是对银行的核心业务不产生重要影响,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皆可考虑采取外包。业务外包在国际银行业中十分普便,最著名的例子是公司由硬件制造商转型为系统综合服务商一目前银行外包业务在其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银行信息系统部门的建设有些滞后,难以同步发展。国内大型商业银行的工系统己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实力较强,甚至拥有自己的附属公司进行软件开发和系统服务。但是一些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等区域性中小银行,由于起步较晚、经验不足、资金实力较弱,因此对于外包的需求十分迫切。另外,即使大银行拥有自己的工服务公司,业务的日趋复杂及繁重,也迫使其寻找外部资源来消化这部分业务。所以说,外包是银行业的客观需求、对塑造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有巨大帮助。 人力资源。将人力资源外包给劳务服务公司也是国际银行业普遍流行的外包形式。由于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部门还不是十分健全、成本高、效率低,当然这不是银行部门特有的问题,毕竟这不是银行的专长。银行要变革原来的管理模式,可以通过人力资源外包来实现,不但可以获得专业化的优势,而且给银行的人力资源系统注入了新的血液。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的外包范围应该控制在操作层面的人力资源外包,因为把高级管理人才的外包也划入外包范围,会使员工产生不安全感,不利于企业员工形成凝聚力,造成人才流失。相应的,员工培训和工资发放也可以外包出去。

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风险及其防范

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风险及其防范 银行业务外包,是指银行把一般性的业务或者服务的辅助环节交给外部机构去做,以便将自身核心能力集中关注于战略环节。对银行而言,业务外包不仅可以降低成本,减少交易和操作风险,减少与信用风险相联系的资本要求,而且能将部分人力资源从日常维护管理中解放出来,增强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需要。据调查,美国有68%的信用卡业务都是通过非商业银行机构来实现的。从国际银行业务外包的运作实践来看,银行业务外包,既可以是非核心服务外包,也可以是核心服务的部分服务环节外包,还可以是核心服务的外包。银行业务外包通常有以下几类:技术外包,如呼叫中心、计算机中心、网络中心、IT策划中心等;处理程序外包,如消费信贷业务有关客户身份及亲笔签名的核对、信用卡客户资料的输入与装封等;业务营销外包,如汽车贷款业务的推销、住房贷款推销等;某些专业性服务外包,如法律事务、不动产评估、安全保卫等;后勤性事务外包,如贸易金融服务的后勤处理作业、凭证保存等。2002年,深圳发展银行和高阳公司签订了为期10年的灾难备援外包服务合同,这是我国首个银行IT系统外包的合同。由此可见,银行业务外包问题已逐步进入我国银行实践。因此,准确把握银行业务外包的风险及其防范对策,对于商业银行以及监管当局都极为重要。 银行业务外包的风险 首先,外包合同往往都有较长的期限,随着商业环境以及外包商自身的变化,外包机构能否按时、保质完成合同义务,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其次,业务外包必然导致银行业务管理和操作上的改变,这些改变是为适应外包机构外包部分服务的需要而作出的,这种改变也可能增加银行的操作风险。第三,外包需要将保密性数据、战略性技术或者机构的账簿、记录交由第三人接触,而外包机构及其雇员都有可能违反保密协议,泄漏前述保密信息,从而引发操作、法律和信誉方面的风险。第四,业务外包实际上是将内部操作的部分业务或项目交给第三人,第三人的独立性造成了银行预期沟通和交流的困难。第五,银行业务外包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银行对外包机构事实上的依赖性,外包机构服务的满意与否都需要银行付出成本,具有一定的潜在风险。如果外包机构的服务无法满足银行的预期,并导致银行要求更换外包机构,银行则需支付必要的成本。第六,业务外包要求银行在内部组织和人员结构上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在这一调整的过渡期内可能引发法律、操作、道德等方面的风险。如在某项业务外包后,需要将从事该项业务的内部人员进行相应的裁减,由此可能引发违反劳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