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的缩水率
- 格式:pdf
- 大小:277.99 KB
- 文档页数:2
服装工业制板加放缩水率计算方法解析衣料尤其是天然纤维的衣料会缩水。
因此,在选购衣料时,除了对织物的质量、色泽、花型进行挑选外,对织物的缩水率也应当有所了解。
一件衣服在穿着期间,能否始终保持合身、不变形、平挺美观、耐穿,关键是你对衣料的缩水率是否了解,并在成衣前是否进行预缩。
但成衣化服装生产不同于单件服装制作,它有时不进行预缩。
缩率的大小,是制作裁剪样板时放大和放长的主要依据。
因此,在织物没有充分预缩的情况下,要使裁片经过缝制加工后,规格符合标准,就应根据各种不同织物缩率的大小进行制板预放。
怎样正确掌握不同衣料的缩水率呢 ? 首先弄清缩水率是什么。
缩水率是指衣料经水浸和洗涤后,织物发生收缩的百分率。
2 织物产生缩水的因素及缩水率的测试2.1 织品产生缩水的因素 :缩水率和衣料的纤维特性、织物的组织结构和生产加工工艺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
(1)纤维因素各种纤维织物在纺纱,织造,染色和整理过程中,都要受到不同程度的拉伸力的作用,从而使经纬线产生伸长变形,其中一部分变形即使很长时间仍不能恢复,这样织物内部残留的部分内应力便形成隐性的收缩力。
当织物在被水浸湿后,水分子进入内部和纤维之间,使纤维处于自然状态促使弹性变形恢复,织物就出现缩水现象。
不同纺织纤维起缩水程度也不相同,一般吸湿性比较大的纤维,由于吸水纤维膨胀,直径增大,长度缩短,便发生织物面积变形收缩。
特别是羊毛织品,由于羊毛纤维表面存在鳞片结构,在热水中受到不规则机械力作用,引起毛纤维间相互滑运,由于顺,逆鳞片方向运动摩擦因数间的差异,导致毛纤维发生向纤维尖端方向单向运动由此引起纤维缠结,使纤维密度提高,织物延伸性和表面积减少,最后达到纤维间不能发生相对运动的程度,这种情况称为羊毛的毡缩。
而且这种变化是不可逆的。
因此羊毛织物不适宜用水洗。
(2)密度因素在许多面料中,纱线密度不同,缩水性能也不一样。
密度高的织物如华达呢,卡其等经纱排列得密而紧,在受湿热时,经纱没有多大的余地,这样纬纱的收缩率增加不大,缩水率就小,纬密度较稀的织物,在受湿热时因其排列稀松而可以充分膨胀,使经纱迅速增加曲折度,其缩水情况就会较重。
纺织常用计算公式及概念纺织业是指以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为原料,经过纺纱、织造、印染等一系列工艺,制成各种纺织品的行业。
在纺织行业中,有许多与计算有关的公式和概念,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计算公式和概念。
1.纱支计算公式纱支是指纱线的细粗程度。
常用的纱支计算公式有:纺纱法:纱支(Ne)=纱线长度(km)/ 重量(kg)计算给定纱线长度和重量,可以求得纱支。
织造法:纱支(Ne)=纱线长度(Tex)/ 纱线单根数计算给定纱线长度和单根数,可以求得纱支。
2.布匹密度计算公式布匹密度是指单位长度内的纵横织物数量。
常用的布匹密度计算公式有:布匹密度(GSM)=纱线重量(g)/布长(m²)计算给定纱线重量和布长时,可以求得布匹密度。
3.织物强度计算公式织物强度是指织物在拉力作用下的抗弯曲、抗撕扯等能力。
常用的织物强度计算公式有:织物强度(N)=织物强度(g)/织物单重(g/m²)计算织物强度时,通常需将织物强度单位换算为标准的N。
4.颜色深浅计算公式颜色深浅是指织物在显微光下的亮度程度。
常用的颜色深浅计算公式有:颜色深浅(K/S)= -log10(透射光强度/反射光强度)计算颜色深浅时,透射光强度和反射光强度通常需通过实验测量获得。
5.织物缩水率计算公式织物缩水率是指织物在水中浸泡后所张力缩小的百分比。
常用的织物缩水率计算公式有:织物缩水率(%)=(织物长度(L1)-织物干燥后长度(L2))/织物长度(L1)*100%计算织物缩水率时,需测量织物在干燥前后的长度。
在纺织行业中,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计算公式和概念,例如纺纱效率、织物密度、色牢度等。
纺织行业的生产和管理都离不开这些计算公式和概念的应用。
通过合理的计算和分析,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生产方案、减少浪费和成本,提升产品品质和竞争力。
总之,纺织常用的计算公式和概念是纺织行业中的基础知识,掌握这些知识对于从事纺织行业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理解和运用这些公式和概念,可以更好地进行生产管理和技术设计,并提高纺织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缩水率测试标准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大众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人们的审美需求也逐步提升。
特别是在现代生产加工领域中,产品的精细程度和品质要求越来越高。
常常有人遇到的问题是购买的产品比实际尺寸要小,这就需要进行缩水率测试,下面将详细介绍缩水率测试标准。
缩水率测试标准是通过对产品进行实验测量,确定产品的缩水率程度。
这项工作有助于制造商对产品进行质量控制和符合生产要求,表现产品在特定条件下的缩小或扩展程度、吸收水分后的尺寸变化、光照照射下的变化情况等方面的特性。
在产品出厂前,通过对缩水率测试标准的把控,可以保证产品不出现尺寸偏差、变形的情况。
第一步,需要了解测试目的,即确定被测试产品的材料、颜色、织法、流程、温度和相对湿度、质量、手感等因素。
第二步,准备缩水率测试所需的仪器和设备。
缩水率测试主要包括钢尺、织物样品(或衣物样品)、标记笔、清洁抹布、砝码、电子秤、时间计时器、光源等。
第三步,开展测试。
将织物样品放在一块光滑的桌面上,在其边缘处标记号,在桌面上悬挂一个10克砝码,将钢尺放在织物的中央位置,将织物向下拉扯至与桌面平行,用标记笔标记下拉扯之后的截面,待其脱离砝码后,测量拉伸的长度。
将被拉伸的织物样品放入水中,离水后轻轻挤压多余水分,将其放在桌面上晾干,再进行测量。
第四步,整理数据。
将测量得到的尺寸数据进行统计,求出样品在干燥和被浸于水中时的长度差、满水状态下的长度差以及织物的缩水率。
第五步,判断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对数据进行分析,判定是否合格。
最终,数据若符合标准,才达到缩水率测试标准。
综上所述,缩水率测试标准是很重要的,它是制造商对产品进行质量控制和符合生产要求的重要指标。
采用科学的测试方法确定缩水率,既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又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布料缩水率负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布料缩水率的基本定义,以及为什么负数缩水率是一个引人注意的现象。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概述内容:文章的研究对象是布料的缩水率,而本文将主要探讨布料缩水率出现负数的情况。
布料缩水率是指一块布料在洗涤或经过一定水温处理后,相对于初始尺寸而言缩小的比例。
通常情况下,布料缩水率为正数,即表示布料在经历特定处理后会缩小一定比例。
然而,我们注意到一些异常情况,即布料缩水率出现负数的情况。
这种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因为负数缩水率似乎违背了常规的物理规律。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这一现象,本文将对负数缩水率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可能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通过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布料的特性和缩水行为,可能为相关行业提供一定的技术和实践指导。
同时,对负数缩水率的讨论也有助于拓宽我们对物质特性的认识和理解。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这一现象的研究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内容的组织方式和逻辑顺序,通过合理的结构安排可以使文章内容更加清晰和易于理解。
本文的结构如下:2.正文2.1 负数缩水率的定义2.2 影响布料缩水率的因素2.3 负数缩水率的可能原因文章正文部分分为三个小节,分别深入探讨了负数缩水率的定义、影响布料缩水率的因素以及负数缩水率可能出现的原因。
首先,在2.1 负数缩水率的定义中会对缩水率进行详细说明,包括正常缩水率和负数缩水率的区别、计算方式以及在布料制造和使用过程中的重要性。
对于读者来说,了解缩水率的定义是理解后续内容的基础。
接下来,在2.2 影响布料缩水率的因素中,将对影响布料缩水率的各种因素进行探讨。
这些因素可能包括原材料的选择、纺织工艺、染色过程、洗涤条件等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读者可以全面了解到布料缩水率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最后,在2.3 负数缩水率的可能原因中,将对负数缩水率出现的原因进行探讨。
布料缩水检验方法布料缩水是指在水洗或湿处理过程中,织物尺寸发生变化,使织物变小。
这是一种重要的织物品质问题,因为织物缩小后会导致尺码不合适、造型变形、线缝张开等问题。
为了保证织物的品质,需要进行缩水检验。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布料缩水检验方法。
1.干燥法:这是一种最常见的检验布料缩水的方法。
首先,从大样中剪下一块30cm×30cm的织物样品,在室内干燥条件下保持24小时。
然后,测量织物样品的长度和宽度,记录为L1和W1、接下来,将织物样品放入水中浸泡10分钟,然后将其取出并用纸巾轻轻挤干水分。
将织物样品再次放回室内干燥条件下保持24小时。
然后,再次测量织物样品的长度和宽度,记录为L2和W2、通过比较L1和L2以及W1和W2的差异,可以确定织物的缩水率。
2.湿处理方法:这是一种模拟实际湿处理过程的检验方法。
首先,将织物样品在室内条件下保持24小时,记录其原始长度和宽度,分别为L1和W1、然后,将织物样品放入温度为60℃的水中浸泡30分钟,然后取出并轻轻挤干水分。
将织物样品放置在室内条件下保持24小时后,测量其长度和宽度,分别为L2和W2、通过比较L1和L2以及W1和W2的差异,可以确定织物的缩水率。
3.酵素处理法:这是一种对棉织物进行酵素处理以模拟实际湿处理过程的方法。
首先,将织物样品在室内条件下保持24小时,记录其原始长度和宽度,分别为L1和W1、然后,将织物样品放入0.2%酵素溶液中浸泡30分钟,然后取出并用纸巾轻轻挤干水分。
将织物样品放在室内条件下保持24小时后,测量其长度和宽度,分别为L2和W2、通过比较L1和L2以及W1和W2的差异,可以确定织物的缩水率。
4.热水处理法:这是一种模拟实际湿处理过程的检验方法。
首先,将织物样品在室内条件下保持24小时,记录其原始长度和宽度,分别为L1和W1、然后,将织物样品放入80℃的水中浸泡30分钟,然后取出并轻轻挤干水分。
将织物样品放在室内条件下保持24小时后,测量其长度和宽度,分别为L2和W2、通过比较L1和L2以及W1和W2的差异,可以确定织物的缩水率。
羊绒纱线的纺纱缩水率与稳定性羊绒纱线是一种由天然纤维羊绒制成的纱线,具有柔软舒适、保暖性好的特点。
然而,在纺纱过程中,羊绒纱线的纺纱缩水率与稳定性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纺纱缩水率是指羊绒纱线在纺纱过程中的长度缩短程度。
缩水率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纺纱后羊绒纱线的成品尺寸和织物的质量。
一般来说,纺纱缩水率越小,表示纺纱质量越好,纱线拉力越稳定,织物尺寸控制能力越强。
羊绒纱线的纺纱缩水率与纺纱工艺密切相关。
首先,纺纱的湿润度对纺纱缩水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湿润度过大会导致纺纱缩水率增加,而湿润度过小则会导致纺纱效果不理想。
因此,在纺纱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湿润度,保持湿润度在适宜范围内,以达到较低的纺纱缩水率。
同时,纺纱机的调节也是影响纺纱缩水率的关键因素。
纺纱机的调节包括锭速、牵伸比、喷湿比、张力等参数的合理设置,只有在这些参数的协调控制下,才能获得较低的纺纱缩水率。
另外,羊绒纱线的稳定性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稳定性指的是纺纱后的羊绒纱线在使用中是否容易变形、扭曲、断裂等。
羊绒纱线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织物的品质和使用寿命。
要提高羊绒纱线的稳定性,首先需要注意纺纱工艺的稳定性。
纺纱工艺的稳定性包括纺纱机的调节稳定性以及原料质量的一致性。
在纺纱机的调节中,需要严格控制各项参数,确保稳定运行。
同时,在原料选用上,应选择纤维质量较好、纤维长度均匀的羊绒,以保证纺纱后的纱线质量。
除了工艺的稳定性外,羊绒纱线的稳定性还与纱线的捻度有关。
捻度是指纱线中的纤维扭转度。
适当的捻度可以提高纱线的稳定性和强度,防止纱线在使用过程中的变形和断裂。
而过高或过低的捻度都会降低纱线的稳定性。
因此,在纺纱过程中,要根据具体需求,合理控制纱线的捻度,以获得稳定且有弹性的羊绒纱线。
不仅如此,原料的选择也对羊绒纱线的纺纱缩水率与稳定性有一定影响。
优质的羊绒纤维具有较小的纺纱缩水率和较好的抗拉性能,纺纱后的纱线更加稳定。
因此,在选择原料时,需要注意羊绒纤维的品质和纤维长度的均匀性。
专家介绍指出,纱支是组成成品布地最基本单位,纱支地数字与其粗细成反比,数字越大越细,而相应地对原料(棉花)地品质要求也更高.床上用品布地纱支,根据粗细一般分为支、支、支、支、支.常见地床上用品都是支.而最适宜地床上用品纱支,应是夏天用细腻地支斜纹布,冬天用厚实地支平纹布.
“纱支”简而言之,即指纱地粗细程度,中国目前通用地还是“英制式”即:一磅(克)重地棉纱(或其它成分纱),长度为码(码米)时,纱地细度为一支.如果一磅纱,其长度是×码,其细度是支,依此类推.
纱支地表示方法
英制式地表示符号是英文字母“”
单根纱地表示方法是:支单纱表示为:
股线地表示方法是:支股线(两亘并捻)既为:,支根并捻既为:.
经纬密度是指每平方英寸中排列地经纱和纬纱地根数,如通常见到地“×/×68”表示经纱、纬纱分别支,经纬密度为×,这也是床上用品选购地一个重要技术指标,同样支数地床品密度越高越好,高支才能高密.羊毛衫之所以能够保暖就是因为每平方英寸排有根纱,精细密度带来了高保暖性.
织物地缩水率是指在洗涤或浸水后,织物收缩地百分数.一般来说,缩水率最大地织物是合成纤维及混纺织品,其次是毛织品、麻织品,棉织品居中.“客观地说,全棉面料多少都存在着缩水褪色地问
题,关键是后道整理.所以一般家纺面料都经过了预缩处理.”专家表示,经过预缩处理并不等于不缩水,而是指缩水率控制在国标范围内,这样地产品可放心购买.。
这里所说的40支是是指纱支的粗幼服装及家居纺织品中经常用的有20支,26支,32支,40支等.数字越大表示纱支越细,所织出的织物纹路越紧密细致.纯棉是指纱支的成份是100%的棉花,多数床上用品都会采用全棉原料,手感较好,舒适通气.在纺织里纱支越高纱线就越细,越细的全棉纱线就越难纺,现在最高的纱支是120支,40支肯定比30支要好。
支数越高的纱支织出来的针织衣服也就越精细、越薄、越高档。
如果你要购的全棉针织服装是夏季的,就购高支纱的--即汲汗又凉快,如果你要购的全棉服装是冬季的,就购支数低一点的,--即舒适又保暖。
纱的细度表示法(英制):指一磅(454克)重的棉纱在规定回潮率时,有几个840码(1码=0.941米)长,即为几英支纱,可简单读作“几支纱”,单位用“S”表示。
S的前面的数字越大表示纱越细,所织成的面料就越轻、越薄、越柔软。
数字越小就表示纱越粗,所织成的面料就越重、越厚、越粗糙。
精梳、精纺是指原棉纺成纱线时采用的工艺。
精梳,去掉棉花里的杂质和短纤维,精纺是纺出捻度高,毛羽少的纱线(一般单股的称纱,合股的称线)。
其次,支数的概念。
英制支数:标准回潮率下,一磅重的纱线长度有多少个840码,称为多少英支。
支数越高,纱线越细(其中1磅=0.45KG,1码=0.91M)。
所以支数越大,纱线越细,织成的面料越轻薄。
现在床上用品一般40支。
60支就很高档了。
世界纺织业界的最高支数是200支(3股),用于高档衬衫的生产,手感极好。
再者,平纹、斜纹、提花、贡缎指织面料的方法。
平纹织物:用平纹组织(经纱和纬纱每隔一根纱就交织一次)织成的织物叫平纹织物。
面料特点:交织点多,质地坚牢、挺刮、表面平整,正反面外观效果相同,平纹织物密度不可能太高,较为轻薄,透气性较好。
支数在30支左右,密度略低,面料比较容易出现跳纱等瑕疵,价格也比较低。
但也有少数平纹面料也属于高密面料,高档绣花面料一般都是平纹面料。
斜纹织物:经纱和纬纱至少隔两根纱才交织一次,采用添加经纬交织点,改变织物组织结构,统称为斜纹织物。
1牛仔布经纬向缩水率经纬向缩水率牛仔布在织布过程中,经纱和纬纱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张力拉伸,在洗水时会发生收缩,如坯布洗水时,经向的缩水率一般高达13-15%,纬向缩水率视用纱情况,如:纯棉纱:3-5%,化纤纱:2-3%,弹力纱:10-20%,因此,牛仔布一般都要经过预缩处理,也就是通过预缩机将牛仔布经向缩水率预先缩12-13%,使经向剩余缩率≤3%。
而纬向则一般是自然收缩,如弹力布出现纬向缩水率偏大15-20%,则采取热定型,使弹力纱中的氯纶丝经过200℃高温空气定型,使纬向余缩率控制在8-10%。
经纬向缩水率如果偏大,在制衣洗水后,极易造成裤头和拉链起皱,布面也不平整。
同时缩水率大也造成制衣用布量增大。
按国际利惠制标准,经纬向缩水率≤3%,但弹力布的纬向缩水率则一般控制在8-12%,偏大易造成喇叭口和起皱,偏小易造成弹力不足。
经纬向缩水率的测试方法:在一块经向长60CM,纬向整幅的牛仔布反面,经向和纬向均匀画三个长50CM的标记线,两端十字交叉,洗水后再量该线段长度。
缩水率=L冼前-L洗后/L洗前*100%=50-L洗后/50*100%如洗水后为48CM,则缩水率为4%。
2丝光牛仔布加工工艺丝光牛仔布加工工艺丝光牛仔布加工工艺丝光牛仔面料在传统牛仔布生产工艺的基础上,采用新型染整加工技术,对纱线表面进行丝光,以达到表层色浓、内层洁白、对比鲜明的环染效果,其色泽鲜艳度、深度较常规纱线要好得多。
丝光牛仔布以其舒适的手感、较好的光泽、鲜明的磨白效果和清晰的布面风格,赋予牛仔面料以高附加值,是高档牛仔服装的首选面料。
1 染整工艺工艺流程 坯检→烧毛→退浆→丝光→水洗→定形→整纬→预缩→成检→卷筒1.1 烧毛正面烧两次,车速控制在80m/min,火口要求均匀有力,火力不宜太高,尤其要注意布面的接触温度。
经烧毛后布面应基本无长毛,布面干净均匀,没有条花、划痕。
1.2 退浆大多数牛仔布采用上浆染色的经纱与本色的纬纱交织而成,上浆量大,退浆难净,且又是靛蓝染色,色牢度较差,处理不当,极易造成色花、色条及头尾色差。
棉质缩水率国标根据棉质缩水率的国标规定,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个标准的相关内容。
一、什么是棉质缩水率国标棉质缩水率国标是指对棉织物或棉纱进行水洗后的收缩率进行规定的国家标准。
缩水率是指织物或纱线在水洗过程中的长度收缩百分比。
由于棉织物或纱线的收缩率不同,因此制定一项国家标准对行业标准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棉质缩水率国标的制定过程棉质缩水率国标的制定过程一般经历以下几个阶段:1. 召集专家小组: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召集由相关专家组成的小组,对棉质缩水率进行深入研究,并制定初步的标准草案。
2. 质量抽样:在不同地区,不同生产工艺下对棉织物或纱线的缩水率进行抽样调查,以获取充分的数据。
3. 实验室测试:将抽样获取的棉织物或纱线送至实验室,通过严格的测试,测量其在水洗过程中的收缩率。
4. 数据分析与修订: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制定初始的缩水率标准,并与相关行业人士进行讨论与修订,以确保标准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5. 公示与实施:将修订后的棉质缩水率标准进行公示,并制定合理的实施时间,通知各相关企业和机构遵守。
三、棉质缩水率国标的意义棉质缩水率国标的制定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1. 保护消费者权益:棉质缩水率是衡量织物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标准的制定可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避免因产品缩水率不达标而引发纠纷。
2. 规范市场秩序:标准的制定可以规范市场秩序,避免低质量产品的流入,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3. 提升企业信誉:遵守国家标准可以提升企业的信誉度,增强消费者对产品品质的信任,进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
四、如何正确测试棉质缩水率正确测试棉质缩水率是保证标准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测试棉质缩水率的一般步骤:1. 样品准备:选择一定数量的棉织物或纱线作为样品,确保样品的来源和取样过程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2. 实验设备准备:准备好实验室所需的水温控制设备、天平和测量工具等。
3. 洗涤测试:将样品置于特定的水温下进行洗涤,洗涤过程中要确保水温和时间的控制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毛巾被水洗缩率标准将面料按照要求的松布时间松够后,剪60CM长乘以整个布幅,在上面用50CM乘以50CM的模板画上标识线,放在洗衣机里面,用40度水温洗涤30分钟,再烘干后量洗后的经向和纬向的尺寸,计算出经向和纬向的水洗缩率。
如洗后经向是46CM,纬向是47CM,则经向水洗缩率为(46-50)/50=8%,纬向依次类推。
一般客户能接受的水洗缩率标准是+/-3%.一般面料的缩水率棉:4%~10%;化纤:4%~8%;棉涤:3.5%~5 5%;本色白布:3%;府绸:3~4.5%;斜纹布:4%;劳动布:10%;人造棉:10%。
影响缩水率的原因1、原材料织物的原材料不同,缩水率不同。
一般来说,吸湿性大的纤维,浸水后纤维膨胀,直径增大,长度缩短,缩水率就大。
如有的粘胶纤维吸水率高达13%,而合成纤维织物吸湿性差,其缩水率就小。
2、密度织物的密度不同,缩水率也不同。
如经纬向密度相近,其经纬向缩水率也接近。
经密度大的织品,经向缩水就大,反之,纬密大于经密的织品,纬向缩水也就大。
3、纱支粗细织物纱支粗细不同,缩水率也不同。
纱支粗的布缩水率就大,纱支细的织物缩水率就小。
4、生产工艺织物生产工艺不同,缩水率也不同。
一般来说,织物在织造和染整过程中,纤维要拉伸多次,加工时间长,施加张力较大的织物缩水率就大,反之就小。
5、纤维成分天然植物纤维(如棉、麻)和植物再生纤维(如粘胶)与合成纤维(如涤纶、腈纶)相比,容易吸湿膨胀,因此缩水率较大,而羊毛则是由于纤维表面的鳞片结构而容易毡化,影响其尺寸稳定性。
6、织物结构一般情况下,机织物的尺寸稳定性要优于针织物;高密度织物的尺寸稳定性要优于低密度的。
在机织物中,一般平纹织物的缩水率小于法兰绒织物;而针织物中,平针组织的缩水率又小于罗纹织物。
7、生产加工过程由于织物在染色、印花、后整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机器的拉伸,从而有张力存在于织物上。
然而织物在遇水后很容易解除张力,因此我们会在洗涤后发现织物缩水。
pa6+15gf缩水率缩水率是指纺织品在水洗过程中,尺寸缩小的程度。
在传统的纺织工艺中,由于纤维的收缩性,纺织品在水洗后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尺寸缩小。
这种尺寸缩小的程度就是缩水率。
缩水率的计算方法是通过比较经过水洗后与未水洗之前的尺寸,计算出两者之间的差异。
一般来说,缩水率可以分为横向缩水率和纵向缩水率,分别表示纺织品在宽度和长度方向上的缩水程度。
那么,为什么纺织品在水洗后会出现尺寸缩小呢?首先,纤维面内的结构会发生结构变化。
纺织品中的纤维,比如棉花纤维、麻纤维等,经过与水的接触后,纤维内部的结构会发生改变,纤维变得更加紧密,从而导致纺织品的尺寸缩小。
其次,纤维与织物的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纤维与织物之间有一定的接触力,在水洗过程中,这种接触力会得到增强,导致纤维与织物之间的结构变得紧密,从而使织物的尺寸缩小。
此外,纺织品还可能受到热能和机械能的影响,导致纤维和织物发生变化,进一步影响纺织品的尺寸。
缩水率是衡量织物品质的一个指标。
一般来说,较好的纺织品应具有较低的缩水率。
较低的缩水率意味着纺织品在水洗后能够保持较好的尺寸稳定性,不易变形。
对于消费者来说,缩水率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购买纺织品的选择。
如果一件衣服在水洗后尺寸大幅度缩小,就会让人感到非常不舒适。
而一件缩水率较低的衣服,则能够保持较好的穿着感和外观。
对于生产厂家来说,缩水率的大小也是其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
一个优质的纺织产品,应该具有较低的缩水率,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为了降低纺织品的缩水率,制造商通常会采用一些特殊的工艺技术。
比如,采用预缩处理技术,提前将纺织品进行一定的水洗和热处理,以消除纤维的内应力和结构变化,从而降低尺寸缩小的程度。
此外,选择合适的纤维材料和织物结构也是降低缩水率的重要因素。
一些具有较低收缩性的纤维材料,比如涤纶、锦纶等,可以降低纺织品的缩水率。
而采用一些松散的纺织结构,比如布状结构,也可以减小纺织品的缩水程度。
1.目的:提高验布水平,确保布料质量,为检布提供作业标准。
2.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梭织及各种面料的基本质量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染色面料的质量检验。
3.验布要求:3.1一般情况下采用十分制各四分制布料评定法。
3.2随机抽样的形式进行,从整批来布中任意挑一定数量的样本,能过视觉审查决定整批布料的品质。
3.3对布料大货10%进行抽查,当大货数量少于1000码时做100全检。
3.4检验布料时,验布人保持约92厘米的距离,以3至4盏40加罩日光灯。
光源与布面的距离为1-1.2米。
3.5面料背面应有照明设施的验布台,拉伸时无张力。
3.6布的走动速度须适合验布人的检验和记录,以便验布人员的检查面料瑕疵,然后另一端将滑过验布台的布料重新卷上。
3.7填写检验记录。
检验记录包括(布料款号、来源、染缸号、检验者签名及疵点数量等。
4.质量要求:质量要求分为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两个方面。
内在质量包括经纬密度、断裂强力、缩水率、色牢度、组织结构、缝子疵裂、起毛、起球等。
外观质量按四分制评分。
内在质量:缩水率(因洗水方法不同,缩水率也有所不同,下表缩水率为仿实际生产洗水后,布料缩水率的最高要求。
)4. 2色牢度(备注:偶氮染料在所有服装类禁用。
)4. 5外观质量评定a外观质量按四分制进行评定b疵点评点规定:4.5.1 评分注意事项a. 任何一码内的疵点扣分不可以超过4分。
b. 一匹布如发现有两个以上的驳口中,则被视为不合格。
c. 如果5码布中均存在同样的疵点,则此匹布不合格。
d. 评分之计算方式:布封度每匹布之长度总疵点分数*100*36*=平方码分数100合格分数:每100平方码不超过28分。
例如:一匹布长95匹,布封59〞/60〞,布疵评分为40分,则100平 方码评分如下:5.5995100*36*40码除分=25.48分。
未超过合格分数,应判为合格。
4.5.2 检验扣分标准:a. 检验疵点长度在3寸以内,扣1分。
pa+30%gf缩水率
pa+30%gf缩水率
在纺织品行业中,PA(聚酰胺)和GF(玻璃纤维)是两种常见的材料。
PA是一种强度高、耐磨损、抗拉伸的合成纤维,常用于制作高
强度的织物和纺织品。
而GF是一种具有优异的强度和刚性的材料,
常用于增强纤维材料的强度。
然而,有时候在某些应用中,需要在保持PA的高强度的同时,降低
纺织品的重量和厚度。
这时候,可以采用pa+30%gf缩水率的方式来
实现。
pa+30%gf缩水率表示在纺织品的生产过程中,将30%的玻璃纤维掺杂进PA材料中,以降低纺织品的重量和厚度。
通过添加玻璃纤维,可
以增加纺织品的刚度和强度,使其具有更好的抗拉伸性能和耐磨损性。
此外,pa+30%gf缩水率还可以改善纺织品的阻燃性能。
由于玻璃纤
维本身是一种不燃烧材料,它的加入可以显著提高纺织品的阻燃性能,减少火灾的风险。
在实际应用中,pa+30%gf缩水率的纺织品可以广泛应用于汽车内饰、航空航天、建筑材料等领域。
在汽车内饰方面,通过使用pa+30%gf
缩水率的织物,可以减轻汽车的整体重量,提高燃油效率,并且具有更好的耐磨性和阻燃性能。
在航空航天领域,pa+30%gf缩水率的纺织品可以用于制作飞机内饰和座椅材料,以提供更轻便、更安全的航空器。
在建筑材料方面,pa+30%gf缩水率的纺织品可以用于制作轻质隔热材料和防火窗帘等产品,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能。
总而言之,pa+30%gf缩水率是一种创新的纺织品生产方式,通过添加适量的玻璃纤维来改善纺织品的强度、耐磨性、阻燃性能等特性。
这种材料的广泛应用将在各个领域带来更轻便、更安全的产品。
织物的缩水率
织物的缩水率是指织物在洗涤或浸水后织物收缩的百分数。
缩水率最小的是合成纤维及混纺织品,其次是毛织品、麻织品、棉织品居中,丝织品缩水较大,而最大的是粘胶纤维、人造棉、人造毛类织物。
1.基本定义
织物的缩水率是指织物在洗涤或浸水后织物收缩的百分数。
缩水率最小的是合成纤维及混纺织品,其次是毛织品、麻织品、棉织品居中,丝织品缩水较大,而最大的是粘胶纤维、人造棉、人造毛类织物。
一般面料的缩水率为:
棉4%--10%;化纤4%--8%;棉涤3. 5%--5 5%;本色白布为3%;毛蓝布为3-4%;府绸为3-4.5%;花布为3-3.5%;卡叽华达呢为4-5.5;斜纹布为4%;哗叽为3-4%;劳动布为10%;人造棉为10%。
2.影响因素
①织物的原材料不同,缩水率不同。
一般来说,吸湿性大的纤维,浸水后纤维膨胀,直径增大,长度缩短,缩水率就大。
如有的粘胶纤维吸水率高达13%,而合成纤维织物吸湿性差,其缩水率就小。
②织物的密度不同,缩水率也不同。
如经纬向密度相近,其经纬向缩水率也接近。
经密度大的织品,经向缩水就大,反之,纬密大于经密的织品,纬向缩水也就大。
③织物纱支粗细不同,缩水率也不同。
纱支粗的布缩水率就大,纱支细的织物缩水率就小。
④织物生产工艺不同,缩水率也不同。
一般来说,织物在织造和染整过程中,纤维要拉伸多次,加工时间长,施加张力较大的织物缩水率就大,反之就小。
哪些因素影响纺织品缩水率
纺织品缩水率概念:缩水率是表示织物洗涤干燥后,织物尺寸发生变化的指标,它是织物重要的服用性能之一。
缩水率的大小对成衣或其他纺织用品的规格影响很大。
在裁制衣料过程中,尤其是裁制两种以上的织物合缝二层的服装时,必须考虑缩水率的大小,以保证成衣的规格和穿着要求。
影响织物缩水率的几个主要因素:
1、纤维成分
天然植物纤维(如棉、麻)和植物再生纤维(如粘胶)与合成纤维(如涤纶、腈纶)相比,容易吸湿膨胀,因此缩水率较大,而羊毛则是由于纤维表面的鳞片结构而容易毡化,影响其尺寸稳定性。
2、生产加工过程
由于织物在染色、印花、后整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机器的拉伸,从而有张力存在于织物上。
然而织物在遇水后很容易解除张力,因此我们会在洗涤后发现织物缩水。
在实际工艺中,我们一般用预缩水来解决这个问题。
3、织物结构
一般情况下,机织物的尺寸稳定性要优于针织物;高密度织物的尺寸稳定性要优于低密度的。
在机织物中,一般平纹织物的缩水率小于法兰绒织物;而针织物中,平针组织的缩水率又小于罗纹织物。
4、洗涤护理过程
洗涤护理包括洗涤、干燥、熨烫,这三步每一步都会影响到织物的缩水。
例如手洗样品的尺寸稳定性要优于机洗的样品,而洗涤的温度同样会影响其尺寸稳定性。
一般而言,温度越高,稳定性越差。
样品的干燥方式对织物的缩率影响也是比较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