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10kV及以下配电网装备技术导则(印发版)

110kV及以下配电网装备技术导则(印发版)

110kV及以下配电网装备技术导则(印发版)
110kV及以下配电网装备技术导则(印发版)

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 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指南编制专家名单、 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一、“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及国务院《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中国制造2025》和《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等,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专项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在此基础上启动“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并发布本指南。 本专项总体目标是:持续推动智能电网技术创新、支撑能源结构清洁化转型和能源消费革命,从基础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到典型应用示范全链条布局,实现智能电网关键装备国产化,到2020年,实现我国在智能电网技术领域整体处于国际引领地位。 本专项重点围绕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大电网柔性互

联、多元用户供需互动用电、多能源互补的分布式供能与微网、智能电网基础支撑技术5个创新链(技术方向)部署23个重点研究任务。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16—2020)。 按照分步实施、重点突出原则,2016年首批在5个技术方向启动17个项目。每个项目设1名项目负责人,项目下设课题数原则上不超过5个,每个课题设1名课题负责人,课题承担单位原则上不超过5个。 各申报单位统一按指南二级标题(如)的研究方向进行申报,申报内容须涵盖该二级标题下指南所列的全部考核指标。鼓励各申报单位自筹资金配套。对于应用示范类任务,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1. 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的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基础理论(基础研究类) 研究内容:面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及系统安全高效运行

国家电网科〔2009〕1535号(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

国家电网公司文件
国家电网科〔2009〕1535 号
关于印发《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 等二项标准的通知
公司各单位、总部各部门: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技术标准管理办法》规定, 《配电自动 化技术导则》 《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二项标准已经通过审查, 、 现批准为国家电网公司技术标准并予以印发, 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附件:1. Q/GDW 382-2009《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及编制 说明 2.Q/GDW 383-2009《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及编制说明 二○○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 1—

主题词: 科技 自动化 技术 标准 通知 国家电网公司办公厅
— 2—
2009 年 12 月 28 日印发

ICS 29.240 29.020 备案号:CEC 204-2009
Q/ DW G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Q / GDW 382 — 2009
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
Technical Guide for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2009-12-25 发布
2009-12-25 实施
国家电网公司
发 布

Q / GDW 382 — 2009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则 2 5 配电自动化对一次网架和设备的要求 3 6 配电自动化系统 3 7 信息交互 5 8 配电自动化对通信系统的要求 6 9 验收的技术要求 6 10 运行维护的技术要求 7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配电自动化系统与相关应用系统的信息交互 8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多种配电通信方式综合应用的典型案例 9 编制说明 11
I

国家电网技术标准基本配置清单(20160410)

技术标准基本配置清单 序号文件编号文件名称 一法律 1 2009年第3号主席令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2 2014年第9号主席令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 1996年第71号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4 2010年第39号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5 2011年第46号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6 2013年第8号主席令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7 1999年第15号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8 1999年第21号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9 2014年第13号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修正版) 10 2002年第74号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11 2002年第77号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环评法 12 2004年第28号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13 2004年第31号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14 2008年第6号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15 2009年第18号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 16 2014年第 4 号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 二法规 (一)行政法规 1 1984年国务院令国务院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 2 1987年国务院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 理办法 3 1993年120号国务院令 2011年1月8日修正 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 4 1998年239号国务院令 2011年1月8日修正 电力设施保护条例 5 1998年253号国务院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6 2000年279号国务院令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7 2003年393号国务院令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8 2005年432号国务院令电力监管条例 9 2006年466号国务院令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城市配电网规划设计规范

城市配电网规划设计规范 第一章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目前正在进行的城市电网建设改造工程,城市配网规划是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的关键和基础,也是城市配网建设、改造的依据。配网是传输电能的高速公路,唯有网架结构合理、选点布局科学,才能切实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压合格率,要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政策和居民生活用电水平的增长,做中长期的规划和预测,逐一排查电网的薄弱环节,按照区域性、季节性经济电流密度选择导线;按照适当的超前原则,做好配电设备的选型工作,精除用电“瓶颈”现象。面对未来几年巨大的资金投入,如何科学地完成城市配网规划工作,提高供电质量、供电安全和可靠水平,合理有效地利用资金和节能降耗,取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乃是各级决策者都十分关注的问题,它具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1.2 国内配电网规划的规定 城市配电网规划应根据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地区电网规划和相关的国家、行业标准编,配电网规划的年限应与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年限选择一致,近期宜为5年,中期宜为10年,远期宜为15年及以上。 配电网规划宜按高压配电网和中低压配电网分别进行,两者之间应相互衔接。高压配电网应编制近期和中期规划,必要时应编制远期规划。中低压配电网可只编制近期规划。 配电网规划应在对规划区域进行电力负荷预测和区域电网供电能力评估的基础上开展。配电网各阶段规划宜符合下列规定: 1、近期规划应解决配电网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网络建设、改造和调整,提高配电网供电的能力、质量和可靠性。近期规划应提出逐年新建、改造和调整的项目及投资估算,为配电网年度建设计划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持。 2、中期规划应与地区输电网规划相统一,并与近期规划相衔接。重点选择适宜的网络接线,使现有网络逐步向目标网络过渡,为配电网安排前期工作计划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持。

输配电线路安全技术规定

输配电线路安全技术规定 1.施工现场供电线路的安装架设应严格按照《上海地区低压用户电气装置规定》和《电气安装工程施工图册》进行,做到规范化、条理化,严禁乱拖乱拉。 2.架空线电杆的材质、直径、间距及埋深,必须符合规程要求。 3.施工现场不得架设裸导线;输电干线、分支线及设备电源线的绝缘应符合规程要求;合杆多层架设的层间距不小于0.6m;不准成束架设,不准直接绑扎在金属支架。 4.架空导线的截面必须满足安全载流量、机械强度和电压损失的要求;铜导线截面积不得小于6m2,铝导线截面积不得小于16m2。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应分开。 5.施工现场的架空线路与施工建筑物、大型起重设备必须保持规程规定的安全距离;架空线路与地面、道路必须保持规程规定的高度。 6.固定设备的配电线路均不得沿地面明敷,埋地敷设必须穿管,埋置深度不小于0.5m,管内导线不得有接头,管口应密封。

7.施工现场位于高压架空线一侧,须搭设防护架,井架和脚手架高于高压线的部位必须全部张设安全网,起重机械不得在高压线下方作业,在其一侧工作时,起重臂、钢丝绳和吊物与高压线必须保持规程规定的安全距离。 8.竖井(沉井)建筑施工用的动力及照明干线垂直敷设时,应采用护套电缆线,其固定点间距不大于3m。 9.使用坚韧橡皮电缆,应按用电设备合理敷设,不准在地面路面上乱拖乱拉,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拖线箱电源线长度不大于30m,移动电动工具引线长度不大于5m。 10.移动电具必须使用有接地(零)芯线的坚韧橡胶软线作电源线,绝缘良好,不得有接头。 11.施工现场的临时线的架设,必须经动力设备部门批准,并签注使用期限,期满后必须立即拆除;临时线必须由专职电工负责安装、维修和拆除。 12.每幢建筑物的电源进线不得超过两路,如需用多路电源,应从分电箱合理配电。 13.六级以上大风、大雪及雷雨天气,应立即组织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国网公司配电网管理规范

附件: 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管理规范 (征求意见稿) 2009年4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管理职责 (1) 第三章经济技术指标管理 (2) 第四章规划、设计 (4) 第五章配电网用户的接入 (5) 第六章建设、改造与验收管理 (5) 第七章配电网负荷管理 (6) 第八章配电台区管理 (7) 第九章配电网调度、继电保护、自动化系统管理 (7) 第十章运行与检修管理 (9) 第十一章事故预案和抢修、备品备件管理 (12) 第十二章安全管理、人员培训 (13) 第十三章附则 (1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配电网是连接并从输电网(或本地区发电厂)接受电力,就地或逐级向各类用户供给和配送电能的重要环节。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对于提高供电可靠性,保障用户电能质量,提升电网企业综合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规范和强化配电网管理工作,不断提高配电网管理水平,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技术标准,制订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对配电网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行、调度、改造以及用户接入等全过程管理工作提出了规范性工作要求。 第三条本规范适用于国网公司系统35kV及以下中、低压配电网管理工作。 第四条各区域电网公司、省(区、市)公司(以下简称各单位)可根据本规范结合本企业具体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五条配电网按照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实行专业化管理。各单位要确定负责日常工作的配电网归口管理部门,明确管理职责和工作要求,设置配电网管理岗位,充实专责人员力量,落实岗位责任制。分工负责的相关部门要明确工作范围、明晰管理界面,保证配电网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第六条国家电网公司管理职责 (一)组织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国家、行业相关标准要求,组织制定公司配电网技术标准、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指导、监督、检查、考核各单位配电网专业管理工作,协调解决配电网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三)定期开展配电网运行情况统计、专业分析和总结工作,组织开展配电网重大技术问题研究、重大事故调查分析、科技攻关和预防事故措施的制定。 (四)组织开展公司系统配电网发展规划编制与审查,并督促实施与考核。 (五)组织召开公司配电网专业会议、专业技术交流、竞赛和培训,组织开展有关新设备、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推广应用。 (六)组织开发、推广配电网信息管理系统相关工作。 第七条网、省(区、市)公司管理职责

城市配电网规划设计与建设改造 吉亭

城市配电网规划设计与建设改造吉亭 发表时间:2019-06-10T10:55:53.000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2期作者:吉亭 [导读] 摘要: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配电网规划建设必不可少。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阳泉供电公司山西省阳泉市 045000) 摘要: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配电网规划建设必不可少。由于过去传统老旧思想的存在,城市规划和电力规划缺乏步调的一致性,甚至有些城市的配电网没有落实“城市发展,电力先行”发展策略,使得当地配电网无法为城市居民用电和企业生产工业用电提供可靠的电力保障,而盲目改造更是加剧了存在的问题,必须对电网改造有科学正确的认识。为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长足发展和稳定进行,全面有效解决城市电网的各种问题,要求各大供电公司和城市规划协调一致。通过深入调查城市的用电情况和城市电网的发展特点,需重视供电问题,严谨对待发展中的陋习,以有效提升城市配电网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关键词:配电网;规划设计;建设改造 引言 城市配电网将高压电网、用户连接在一起,它对整个城市的生产、生活至关重要。只有对网架进行合理布局,电压才能达标,才能保证供电的稳定性。城市配电网建设建立在配电网规划的基础之上,它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每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根据政府所制定的政策,科学规划城市配电网。 1城市配电网现状 1.1布局混乱、设备陈旧 很多城市的配电网建设年代较为久远,受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配电设备的性能一般,加之长期使用,导致诸多配电设备老化,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同时,还有部分城市的配电网设备过于陈旧,整个配电网的结构较为薄弱,比较典型的问题包括导线截面小、供电半径长、配电设备容量不足等等。上述种种,使配电网在运行中经常会出现各种故障,严重影响了配电网的运行稳定性、安全性及可靠性。此外,有些城市的配电网布局较为混乱,峰谷阶段容易出现负载不均衡的情况,并且给检修和故障处理增添了一定的难度。 1.2配电线路负荷问题 在很多城市的配电网线路中,都存在负荷不均匀的问题,由此很可能会引起设备过载。导致这一问题的具体原因如下:在部分城市的配电网中,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使得部分路段常年处于超载的运行状态,这种现象的存在,很容易造成配电设备故障,严重时可能会损坏。同时,在部分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因城市配电网的建设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从而导致建成的配电网无法满足电力用户的实际需要。 1.3管理缺乏严谨性和系统性 城市配电网作为城市电力的输送关键,分布极为广泛,但广泛分布的城市配电网缺乏充足的人力管理,缺乏人力管理的城市配电网造成的后果是输电质量和效率的低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输电水平确实处于发展阶段,但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科技已经无法被过去老旧的城市配电网管理模式所满足。除却人力管理问题之外,我国很多城市的配电网系统中还存在着大面积的裸露线路。线路保护的不到位使线路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干预,长期裸露在外的导线易被天气等因素影响,因此必须激发有关部门对线路日常维护和线路管理人员配比和工作的足够重视。只有人员配备到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配电网建设和规划问题。 2城市配电网规划设计与建设改造的有效途径 2.1提升配电网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能力 电力企业必须加强对配电网工作人员专业性和素养的培养,增强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制定符合工作需求和工作强度的管理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个人,确保工作人员认真对待工作,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同时,对刚投入工作的人员开展培训工作,对在岗人员进行提升培训。上岗前需要进行业务能力考核,促使工作人员积极学习新技术和新思想,落实新技术在城市配电网中的应用,从整体上提高配电网的管理水平和质量。 2.2合理规划与建设配电网站点与结构 明确划分供电范围,合理布置线路,选择合适的导线截面,确定好开关站规模,为配电变压器选择合适位置。配电网进行站点规划时,应结合城市当前的发展规划以及建设计划,尽量使用开关站、地下电缆以及箱式变压器,减小占地空间,以此达到节省投资成本目的。为保证电网结构的合理性,必须合理规划电网系统,规划电力结构期间,应充分考虑负荷要求,对电源设备进行合理配置。只有电网结构、电源、负荷水平保持协调,才能保证电力能够稳定传输,针对各种意外事故做出有效的应急措施。通过对配电网结构进行合理安排,使配电网呈现良好的运行状况,降低其损耗,进而输送出更好的电能。 2.3重点改造中低压配电网 建设中低压配电网,有利于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对于中低压配电网来说,它包括各种线路,当然配电所也包含在内,还有就是开闭所。几乎每个城市都采用了中低压配电网,以往没有对其进行全面规划,导致中低压配电网不够成熟,再加上供电区域互相重叠,采用复杂的接线方式,这大大增加了改造难度。要改造中低压配电网,必须满足以下安全准则:市区内的中压配电网必须停运时,应格外注意出口断路器的电压,确保系统能正常为用户供电;一旦发生用电事故,系统应立即隔离故障,满足用户的供电需求。即使不限电,也不能超出设备所能承受的负荷。低压配电网必须做好配电网建设的规划工作,改造应分期进行。只有配电网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供电能力才能得到提升。 2.4更新配电设备 城市配电网是一个复杂且规模庞大的系统,它的稳定运行,需要种类和数量众多的电力设备作为保障,如配变、架空线路、电缆以及其它附件等等。配电网中使用的设备除了要性能完备、技术先进之外,还要有合理的布局,这样才能使设备相互协调,从而确保配电网可靠运行。为有效解决配电网设备陈旧的问题,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对配电设备进行更新改造,加快配电网自动化的实现速度,并对配电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修,降低设备的故障机率,提高配电网的运行可靠性。 2.5合理选择电压等级 电压等级在不同类型的配电地区设计要求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设计小型配电网络时,电压等级可分为三种类型,以

配电网自动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樊涛

配电网自动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樊涛 发表时间:2019-03-12T11:22:04.093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27期作者:樊涛[导读] 摘要:配电网自动化是对配电网上的所有设备进行实时远方监控以及协调的集成系统。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灌南县供电分公司江苏连云港灌南 223500)摘要:配电网自动化是对配电网上的所有设备进行实时远方监控以及协调的集成系统。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技术是指多种现代高科技在配电网自动化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等。近年来,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在多个方面都有迅速的发展,比如高压网路、发电厂等等。然而在配电网上是相当落后的。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的背景下,配电网供电质量的矛盾日益突出,所以想要 提高配电网供电质量,必须要进一步推进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建设。 关键词:配电网;自动化;问题;解决措施 1概述配电网运行系统 1.1 配电网自动化主站系统 配电网自动化主站系统在配电网自动化系统是最顶层, 分别是配电网应用软件子系统DAS、配电SCADA主站系统以及配电故障诊断恢复等等。[1]想要更好的保证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在投入运营之后, 能够满足相关的技术要求, 应该对配电网应用软件子系统DAS和配电网故障诊断恢复做联调测试。配电主站系统中的AM/GIS是获得、保存和分析电力设备的属性资料, 从而建立的信息化数据库管理系统。 1.2 配电网自动化终端系统 配电网自动化终端系统是应用于中低压电网的每种远方监测、控制单元的总称, 其关键功能是对开闭所、以及环网柜等进行有力的监控,从而实现FTU、TTU等各项功能、对故障的控制功能, 为配电网自动化主站系统提供更好的配合基础, 也为子站实现配网运行中的工况检测以及配电网故障中的非故障区域的修复, 创造一些技术条件。 2电力系统配电网中自动化技术应用的主要功能在电力系统中应用自动化技术具有重要作用, 能够有效促进配电网自动化的发展, 确保配电网能够朝着自动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通过自动化技术还能有效改善配电网的基本结构, 提高电网的基本供电能力。将自动化技术融入到电力系统配电网中, 能够对配电网进行全面监控,监控环节具有持续性与远程性, 能收集电网供配电环节中电流变化的数据, 还能促进数据信息之间的有效共享, 提高配电网基本监控成果。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实际工作要求, 对配电网的基本运行情况进行查看, 找寻主要的安全问题, 便于配电网稳定运行。 在配电网的运行过程中, 要发挥出馈线自动化功能, 确保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能够有效提升。在自动化系统运行中如果出现较多问题,通过检测系统能够发现问题, 然后根据问题提出应对措施。技术人员通过检测系统掌握问题的根源, 从而提高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降低各类故障威胁。在电力系统中应用自动化技术具有重要作用, 能够将电网运行中的各项数据进行收集, 提高数据应用的真实性, 便于配电网的自动化管理。比如可以根据实际运行要求, 设定停电自动化管理系统, 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分类, 对故障的产生位置进行精确化定位, 确定停电基本范围, 确保各项维修操作稳定开展, 提高检修效率, 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供电。 3配电网自动化的现状分析 3.1配电网自动化建设认识不够 目前,我国电力企业对配电网自动化认识程度不够,导致很多企业投资人员没有正确认识自动化建设的重要性。配电网自动化建设在电力行业并没有获得统一协调认知,人们对于配电网建设的主要追求目标依然是投资回报。很多人认为,配电网自动化建设的回报率不高,且对建设技术、建设方法等要求很高,最终会降低企业经济利润。这种认识与想法非常片面,没有正确对待计算自动化技术和配电网经济效益回报之间的长久正比例关系。此外,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并没有形成统一的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体系与规章制度,经济市场中也没有规章制度可依,不利于配电网自动化建设的发展。 3.2配电网自动化功能设计不全面 很多城市进行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不仅是为了解决城市部分地区的用电需求,更重要的是合理调整与把控地区的电压。所以,城市大部分配电网建设中依然采取传统的配电建设模式,只有少数地区采用自动化建设模式。调查资料显示,很多城市电网系统的设计功能只有在大面积或者大范围停电时才会发挥其调控作用,部分停电或部分故障时无法充分发挥其调控与管理作用。虽然我国很多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中都采取了各种各样的电力系统和建设方法,但是配电网系统的功能却比较单一或相似,无法很好地体现配电网自动化的调控与管理作用。 4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具体应用 4.1 DTS调度仿真防误系统 DTS调度仿真防误系统能够为配电网系统的调度工作发挥辅助作用, 可以避免调度操作的失误信息传达。操作系统的智能化使得主计算机的每一个命令以及具体操作过程都会在防误系统中呈现, 在传达信息存在错误的情况下, 防误系统会在第一时间发出警告, 引起工作人员的关注。然后相关工作人员会对警告发出的具体原因进行调度检查, 切实解决问题。此外, 工作人员可以在结合配电网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利用仿真系统的模拟操作进行调度, 在减轻人员工作压力的同时实现整体操作的便捷。 4.2馈线自动化技术 馈线自动化技术作为一种综合智能系统, 能够对数据进行智能化运算, 实现对整个配电网系统的监控和检查, 还可以对电气设备的运转方式进行监察保护。在配电网系统中应用馈线自动化技术, 能够发现配电网工作中出现的故障问题, 节约维保人员的工作时间, 降低电气设备的维修成本。同时还具备地域定位能力, 可以精确的反映出发生故障的地域, 进而保证配电网系统故障的高效排除。馈线自动化技术容易受到外界条件的干扰, 因此, 目前在配电网系统中的应用还不是十分广泛。 4.3智能电网与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在计算机技术应用该过程中, 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范围较广, 实际应用价值较高。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当前信息管理技术与电力系统之间的融合度逐步提升, 通过二者之间的有效结合, 能够对电网运行环节进行有效控制, 确保电网朝着智能化的方向稳定发展。目前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有效研究主要是向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的方向发展, 对技术应用能够进行不同等级的划分, 不同等级的电网调度需要充分发挥出计算机的应用功能, 在电网调度系统中全面发挥计算机系统的应用价值, 对电网系统实施监控, 采集多项数据, 分析数据, 提高管理系统的运行效率与安全性。

《城市配电网技术导则》

开闭所的概念应大于高压开关柜,开闭所由多个开关柜组成。10kV开闭所应该使用高压开关柜做为进线设备。 在《城市配电网技术导则》中的解释: 开闭所——用于接受电力并分配电力的供配电设施,在高压电网中也称为开关站。在中压电网中的开闭所一般用于10kV电力负荷的接受与分配。 “开闭所”实际上就是相当于开关站,两进多出(常用4~6出),只是根据不同的要求,进出可以设置断路器、负荷开关或者不设。没有断路器或负荷开关的叫电缆分接箱,电缆直接进出,用于小容量和用电可靠性不高的场所。 “开闭所”一般应采用高压开关柜进(两进线设置BZT,就是备自投装置。为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在具备两回线及以上的多回供电线路,在安装备用进线自动投 入装置来提高可靠性。当正在运行的线路失电时,该装置能迅速判断各路电源 情况,并进行自动投切,确保负荷连续供电。备用进线自动投入装置简称备自投。)、负荷开关出。 中压开关站也称开闭所,是设有中压配电进出线、对功率进行再分配的配电装置,必要时可附设配电变压器。 开闭所按照接线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终端开关站和环网开关站。环网开关站主要是解决线路的分段和用户接入问题,站间存在功率交换。终端开关站主要是提高变电站中压出线间隔的利用率,扩大配送线路数量和解决出线走廊所受限制,提高用户的可靠性程度,终端开关站不存在功率交换。 ⑴在下述情况下宜建设开闭所: ①高压变电站中压馈线开关柜数量不足; ②变电站出线走廊受限; ③为减少相同路径的电缆条数; ④为大型住宅区的若干个拟建配电室供电。 ⑵开闭所宜建于主要道路的路口附近、负荷中心或两座变电站之间,以便加强电网联络,开闭所应有两回及以上的进线电源,其电源应取自变电站的不同母线或不同高压变电站,以提高供电可靠性。 ⑶开闭所按照配电网中所处地位分为两类:一级开闭所、二级开闭所。开闭所均指户内布置设备。 一级开闭所一般建设在A、B类区域,用于线路主干网,原则上开闭所采用双电源进线,两路分别取自不同变电站或同一变电站不同母线。现场条件不具备时,至少保证一路采用独立电源,另一路采用开闭所间联络线。一级开闭所进线采用 2路独立电源时,所带装接总容量控制在12000kVA以内;采用1路独立电源时,装接总容量控制在8000kVA以内。高压出线回路数宜采用8~12路,出线条数根据负荷密度确定: 二级开闭所用于小区或支线以及末端客户,起到带居民负荷和小型企业以及线路末端负荷的作用。一般采用双电源进线,一路取自变电站,另一路可取自公用配电线路;二级开闭所所带装接容量不宜超过8000KVA,高压出线回路数宜采用 8-10路。所内设置配电变压器2-4台,单台容量不应超过800kVA。

北京10kV及以下配电网技术标准和设备选用原则

附件1 北京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技术标准(试行) 一、总则 1.为更好地贯彻执行《北京电网建设“首都标准”》和《北京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原则》,将北京地区配电网建设成为供电能力充足、运行安全可靠、服务保障有力的坚强电网,特制定本标准。 2.本标准根据国家、北京市和电力行业管理的有关规定,并结合北京电网的具体实际和发展而制订,适用于北京地区中低压配电网的建设和改造。 3.配电网建设应根据北京市总体规划目标及不同地区的发展定位等要求,兼顾规划和发展,适度超前,并与其它市政基础设施同步规划设计,同步实施建设。 4.北京地区配电网建设改造标准应本着安全可靠、技术先进、投资合理、运行高效的原则。设计、设备选型选用、施工验收、运行管理实行标准化、规范化。 5.新城区(含远郊区县城区)、国家级开发区的建设改造标准参照市中心区执行。 二、配电网建设改造技术标准

(一)基本原则 1.北京电网(220千伏系统)实施分区供电,原则上10千伏配电网中开闭站、配电室及用户不应从两个不同供电区域供电。不允许两个不同供电区域的配电线路进行并列倒闸操作,如必要时应采取防止合环冲击的有效措施。 2.依据地区变电站供电范围或城市功能区域性质,分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分区配电网(包括公用和用户专用的架空或电缆配电网)。分区配电网应有大致明确的供电范围,一般不应交错重叠,并应随新增加的变电站及负荷增长进行合理调整。低压配电网一般不跨街区供电。 3.划分分区配电网的主要原则是根据电网现状、负荷现状与预测结果、区域负荷密度、变电站位置,主变台数和容量,行政区域以及线路走廊条件等因素来确定。 4.中压配电网应有一定的容量裕度和灵活的运行方式,以满足用电负荷增长和转移的需要。市区配电网应逐步满足下述要求: 1)当任何一路中压线路因检修或故障停运时,应能通过倒闸操作,通过其他线路继续向该线路的非检修或非故障段供电。 2)当任何一个中压馈电开关因检修或故障停运时,应能通过倒闸操作,通过其他线路继续供电。

城市配电网规划概述

城市配电网规划概述 1、城市配电网规划的概念 城市配电网规划是指在分析和研究未来负荷增长情况以及城市配电网现状的基础上,设计一套系统扩建和改造的计划。在尽可能满足未来用户容量和电能质量的情况下,对可能的各种接线形式、不同的线路数和不同的导线截面,以运行经济性为指标,选择最优或次优方案作为规划改造方案,使电力公司及其有关部门获得最大利益的过程。 2、城市配电网规划的内容和目标 城市配电网规划主要内容大体相同,主要包括: (1)分析电网布局与负荷分布的现状,明确以下问题:1)供电能力能否满足现有负荷的需要及其可能适应负荷增长的程度;2)供电可靠性,电压合格率,线损等技术指标;3)供电设备更新的必要性和可靠性;4)制定合理的目标。 (2)供电分区分层的划分。 (3)负荷预测。 (4)确定规划各期的目标及电网结构原则和供电设备的标准化,包括中、低压配电网的改造原则。 (5)进行有功、无功电力平衡。 (6)分期对城市电网结构进行整体规划。 (7)估算各规划实现后的经济效益和扩大供电能力以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 (8)编写规划说明书及绘出各规划期末的城网规划地理位置结构图(包括现状接线图)。 配电网规划的目标:为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提供可靠、优质的电能;通过电网改造和扩建优化配电网络结构,以保障电网安全运行、降低电能损耗、提高供电可靠性,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对电力的需求;促使配电网各项指标达到国电公司一流供电企业的标准,为国家和电力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配电网规划的特点 复杂性:涉及内容多,需要考虑的因素多,而且难以定量化和确定化,配电网规模日益庞大。 离散性:线路都按整数回路架设,所以规划决策的取值必须是离散的、或整数的。 动态性:网架规划不仅要满足规划年限内经济、技术等性能指标要求,而且要考虑到网络的发展以及今后网络性能指标的实现问题。 非线性:线路功率、缺电损失、网损等费用与线路电气参数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 多目标性:规划方案不仅要满足经济、技术上的要求,还必须考虑社会、政治和环境因素,这些因素常常是相互冲突和矛盾的。 不确定性:负荷预计、设备有效度等均存在显著的不确定性。 对规划设计人员要求高:城市电网规划与建设所涉及的部门和专业领域多,除满足经济技术方面的要求外,还要与市政规划等部门沟通协调,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4、配电网规划研究现状 目前电力企业在进行城网规划时主要采用传统的规划方法,即规划人员首先根据经验拟出规划方案,然后进行电气计算和经济性分析。这种方法所产生的规划方案的质量取决于规划人员的实际经验,受规划人员知识、经验和其掌握的基础资料所限,难以获得优化方案,甚至很难获得同时满足诸多约束条件的方案,而且随着配电网规模日益扩大传统规划方法的弊端就更加明显。因此,对城市配电网网规划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把城网规划中每一个需要决策的内容(例如,负荷预测、电网网架结构确定等)描述成一个数学优化问题,建立一个优化数学模型,然后利用一种有效的优化算法求解这一优化问题,从而获得一个优化方案。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课程设计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 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站控通信规约和通信管理机通信程序设计 学号专业班级 设计内容与要求1.背景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普遍采用分布式的监视和控制系统。各类IED装置和通信管理机进行通信。通信管理机实现IED信息集结和控制命令的下达。 环冗余校验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是一种重要的校验方式。编码简单且误判概率很低,在电力自动化通信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设计内容和要求 设计用于实现IED和通信管理机的通信规约,规约采用召唤式应答规约,实现YC、YX、YK及SOE和越限信息的传送。用循环冗余校验码进行校验。每个IED YC量≤12个,YX量≤20。设计IED的通信程序 具体内容如下: 1)根据功能要求,确定传输的内容(命令)编码,在此基础上设计出 帧结构。 2)设计出每一类信息的传送帧格式。 3)根据信息的传送重要性确定信息的传送原则。, 4)校验方式选用CRC-16校验方式。生成多项式g(x)=x16+x15+x5+1 5)用查表法实现CRC-16校验码生成和校验。 6)设计主机规约传输和接收的程序流程,并画出流程图。 7)设计CRC校验子程序流程。 8)撰写设计报告。 起止时间2011 年12 月20 至2011 年12 月26日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系(教研室)主任签 名 年月日学生签名年月日

目录 一、意义及设计背景 (3) 二、设计目的 (3) 三、设计内容和要求 (3) 四、设计内容分析 (4) 五、设计原理 (4) 1、召唤式应答规约 (4) 2、越限 (4) 3、遥测 (5) 4、遥信 (5) 5、遥控 (5) 6、SOE (5) 7、通信帧的格式 (5) 8、循环码校验 (6) 六、详细设计 (7) 1、功能码 (7) 2、下行报文帧结构设计,即主站对子站的命令。 (8) 3、上行报文帧结构设计,即子站对主站的响应。 (9) 4、全报文数据结构的设计 (12) 5、信息的传送原则 (12) 6、查表法 (13) 7、CRC表的产生 (15) 8、IED通信传输和接受的流程图 (16) 七、设计总结 (17) 参考文献: (18)

《城市配电网技术导则》

—1 — 公司各单位、总部各部门: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技术标准管理办法》规定,《城市配电 网技术导则》已经通过审查,现批准为国家电网公司技术标准并予以印发,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附件:Q/GDW 370-2009《城市配电网技术导则》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二日 国家电网公司文件 国家电网科〔2009〕1194号 关于印发《城市配电网技术导则》的通知

—2 — 主题词:科技配电技术标准通知 国家电网公司办公厅2009年11月2日印发

1 ICS 29.240 备案号:CEC 131?2009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Q / GDW 3702009 城市配电网技术导则 Technical guide for urban distribution network 2009-11-02发布2009-11-02实施 国家电网公司发布 Q /G D W

Q / GDW 370—2009 I 目次 前言···································································································································································II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总则 (2) 5 一般技术原则 (3) 6 35kV配电网 (6) 7 20、10kV配电网 (7) 8 低压配电网 (9) 9 配电网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配电自动化及信息化 (9) 10 用户接入 (10) 11 20kV配电网建设 (11) 附录 A 35kV电网典型接线图·············································································

中国南方电网城市配电网技术导则

目次 前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名词术语 (3) 4 主要技术原则 (4) 4.1 规划建设的基本原则 (4) 4.2 电压等级选择 (5) 4.3 供电可靠性 (5) 4.4 容载比 (6) 4.5 中性点接地方式 (6) 4.6 短路电流 (7) 4.7 无功补偿 (7) 4.8 电能质量要求 (8) 4.9 电厂接入系统 (9) 4.10 电磁辐射、噪声、通信干扰等环境要求 (9) 4.11 配电网建设标准 (10) 5 高压配电网 (11) 5.1 供电电源 (11) 5.2 电网结构 (11) 5.3 高压架空线路 (12) 5.4 高压电缆线路 (15) 5.5 变电站 (19) 6 中压配电网 (26) 6.1 主要技术原则 (26) 6.2 中压配电网接线 (27) 6.3 中压架空配电线路 (28)

6.4 中压电缆配电线路 (29) 6.5 开闭所 (29) 6.6 配电站 (30) 6.7 中压配电网设备的选择 (30) 7 低压配电网 (31) 7.1 主要技术原则 (31) 7.2 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型式 (32) 7.3 低压架空配电线路 (32) 7.4 低压电缆配电线路 (33) 7.5 负荷估算 (33) 8 中低压配电网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及配电网自动化 (33) 8.1 配电网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 (33) 8.2 配电网自动化 (34) 9 用户用电管理 (36) 9.1 用电负荷分类 (36) 9.2 用户供电电压 (36) 9.3 用户供电方式 (37) 9.4 对特殊用户供电要求 (37) 9.5 城区用户供电方式 (38) 10 电能计量 (39) 10.1 计量装置的一般要求 (39) 10.2 计量点的设置 (40) 10.3 电能计量自动采集系统 (40) 附录A 35~110kV架空线路和其它设施交叉跨越或接近的基本要求 (42) 附录B 直埋电力电缆之间及直埋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通信电缆、地下管沟、道路、建筑物、构筑物、树木之间安全距离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图A 南方电网城市配电网110kV电网、变电站接线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城市配电网规划设计规范

城市配电网规划设计规范 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7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定、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2007〕126号)的要求,由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和国家电网公司会同有关电力设计院共同编制完成的。 本规范总结和吸收了我国配电网多年积累的成熟有效经验和科技成果,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11章和7个附录,其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城市配电网规划、供电电源、配电网络、高、中、低压配电网以及配电网二次、用户供电、节能环保的规划、设计要求。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或工作实践,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随时将意见和建议寄交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华穗路6号,邮政编码510623),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 主编单位: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国家电网公司 参编单位:佛山南海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电力设计院上海电力设计院 天津电力设计院沈阳电力设计院 主要起草人:余建国刘映尚邱野李韶涛白忠敏夏泉宇文争营吕伟强阎沐建李朝顺黄志伟李伟孟祥光魏奕李成汪筝宗志刚王桂哲陈文升主要审查人:余贻鑫郭亚莉葛少云曾嵘曾涛吴夕科唐茂林韩晓春吴卫蔡冠中李字明刘磊刘沛国万国成李海量胡传禄项维丁学真蒋浩。 目次 1总则 (1) 2术语 (1) 3城市配电网规划 (4) 3.1规划依据、年限和内容、深度要求 (4) 3.2规划的编制、审批与实施 (4) 3.3经济评价要求 (5) 4城市配电网供电电源 (6) 4.1一般规定 (6) 4.2对城市发电厂的要求 (6) 4.3分布式电源 (6) 4.4对电源变电站的要求 (6) 5城市配电网络 (7) 5.1一般规定 (8) 5.2供电分区 (8) 5.3电压等级 (8) 5.4供电可靠性 (8) 5.5容载比 (9) 5.6中性点接地方式 (10) 5.7短路电流控制 (10) 5.8网络接线 (11) 5.9无功补偿 (12) 5.10电能质量要求 (13) 6高压配电网 (15) 6.1高压配电线路 (15) 6.2高压变电站 (21) 7中压配电网 (25)

配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技术规范标准

配电网调度控制系统 技术规 3 术语和定义 3.1 配电自动化distribution automation 配电自动化以一次网架和设备为基础,综合利用计算机、信息及通信等技术,并通过与相关应用系统的信息集成,实现对配电网的运行监控与故障抢修指挥。 3.2 配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即配电自动化系统主站,简称配电主站)dispatching and control system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配电网调度控制系统主要实现配电网数据采集及运行监控、故障研判和抢修指挥等功能,为配电网调度运行和控制服务。 3.3 配电自动化终端remote terminal unit of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配电自动化终端(简称配电终端)是安装在配电网的各种远方监测、控制单元的总称, 完成数据采集、控制、通信等功能。包括站所终端(DTU)、馈线终端(FTU)、配变终端(TTU) 和故障指示器(FI)等。 3.4 配电自动化系统子站slave station of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system 配电自动化系统子站(简称配电子站),是配电主站与配电终端之间的中间层,实现所辖围的信息汇集、处理、通信监视等功能。 3.5 故障指示器fault indicator 故障指示器由检测单元和通信单元组成,安装在配电线路上,用于检测线路故障,并具有数据远传功能。 3.6 馈线自动化feeder automation 利用自动化装置或系统,监视配电网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配电网故障,进行故障定位、隔离和对非故障区域的恢复供电。 3.7 信息交互information interactive 系统间的信息交换与服务共享。 3.8 故障研判fault analysis and identification 依据系统采集的配网故障、95598 报修、计划停电、低压设备召唤量测等信息,通过综合分析,判断故障位置和故障类型。 4 符号、代号和缩略语 二遥遥信、遥测 三遥遥信、遥测、遥控 CASE 场景数据 E 语言电力系统数据标记语言 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地理信息系统 SOA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 5 总则 5.1 配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是配电网调度运行控制、故障研判和抢修指挥等业务开展的重要技术支撑,是配电网安全、经济、优质运行的重要基础。 5.2 配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应构建在标准、通用的软硬件基础平台上,具备可靠性、可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