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网络教案3-1

计算机网络教案3-1

计算机网络教案3-1
计算机网络教案3-1

教学过程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组织教学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3.1.1信息、数据和信号

1.信息

所谓信息是指以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气味等方式所表示的实际内容,它不随载荷符号的形式不同而改变。

2.数据

数据为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如,某同学各科平均考试成绩99分,这是一个数据,它所表示的信息是“该同学成绩优秀”。可见信息是数据的内在含义或解释,而数据是信息的表现形式。一般来说,有两种类型的数据:模拟数据和数字数据。模拟数据是指在某个区间产生的连续值。例如,声音、温度等。数字数据只是有限个离散值,例如字符串、1到100间的所有整数等。计算机中的信息都是用数据形式来表示的。通常我们所说的数据都是指数字数据。

3.信号

信号是数据的电编码、电磁编码或其它编码。例如,用+5V的电平表示“1”,用-5V的电平表示“0”,这就是电编码的例子。在磁盘上是以磁筹的不同排列来存储数据的,这就是电磁编码的例子,在光纤中数据是以光信号的形式进行传输的。

由于有两种不同的数据类型,所以信号也有两种类型: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所谓模拟信号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连续取值的信号,是一种连续变化的电信号,它可以以不同的频率在介质上传输。而数字信号是一种离散的脉冲序列,它的取值是有限个数,它以恒定的正电压/负电压或正电压/零电压,表示“1”和“0”,可以用不同的位速率在介质上传输。如图3-1所示,图(a)表示模拟信号,图(b)表示数字信号。

图3-1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4.信息、数据和信号之间的关系

通信的目的是为了交换信息,交换信息是通过交换数据而实现的。那么数据是如何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交换的呢?是通过将数据转换为信号而在网络的进行交换的。简单地说:“信息是数据的内在含义或解释,数据是信息的载体,而信号是数据的编码”。

3.1.2信道和信道容量

1.信道

信道是信号传输的通道,包括通信设备和传输媒体。这些媒体可以是有形媒体(如电缆、光缆)或无形媒体(如传输电磁波的空间)。信道按传输信号的形

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方案

福建师范大学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方案一、培训目标 培训一批具有专业理论水平高、实践教学能力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骨干示范作用的“双师型”优秀教师和具有高水平的职业教育教学专家。 培训以企事业单位需求和技术发展为导向,以项目实践贯穿整个专业师资培养培训过程,全面提升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师的双师型综合素质,强化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技能,使学员能够适应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中职教育课程设置、实训实习的改革与发展,成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领域的骨干力量。 通过培训,达到以下培训目标: (一)进一步增强参训教师的教学能力,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了解课程和教学改革方向,掌握相关专业教学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具备初步的课程开发能力; (二)进一步提高专业水平,比较熟练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和关键技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高一级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结合企业实践改进实践教学。 (三)进一步丰富实践经验,了解现代企业生产状况、技术水平、用人需求信息,熟悉生产工艺流程和岗位操作规范,加深对学校教学和企业实际联系的理解。 (四)掌握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 (五)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与先进技术; (六)有较高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应用型教学研究与实践技能水平,能形成专业化、案例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教学风格,具备较为完善的双师型素质,在该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中起示范作用。 二、培训模块 (一)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 (二)专业知识与技能训练 (三)企业实践活动。 (四)分组研讨与教学演练。

三、培训课程(共480学时) 第一部分:教学理论与方法(占总学时1/6);计80学时 主要讲授我国职业教育现行政策、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结合中职教学改革实际,重点进行专业教学法和课程开发的训练。 第二部分:专业知识与技能训练(占总学时1/3);计160学时主要学习各相关专业领域的最新理论知识、前沿技术和关键技能,进行专业

计算机网络技术说课稿

《计算机网络》说课稿 《计算机网络》是必修课,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该课程比较全面地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原理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包括局域网)、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网络安全、因特网上的音频/视频服务、无线网络和移动网络,以及下一代因特网等内容。课程注重网络原理的深入学习,为后续计算机网络组装课程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下面我将从教学目的、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和课程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教学目的 该课程为实际的网络的组建和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及设计的基本原理;熟悉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TCP/IP模型;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的新概念,名词及术语;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特点以及体系结构方法;对网络的应用和管理、组建起到重要的基础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对网络技术原理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能够进行简单的网络实践内容操作。具体要求如下: 1. 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由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或网际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组成。 2. 五层协议中每一层的基本概念、技术原理、数据传输的单位以及重要协议功能及作 用。3. 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安全性威胁和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内容。 4. 系统安全:防火墙与入侵检测。 二、教材分析 课程的教材选自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由谢希仁主编的《计算机网络》(第5版)。该教材分为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原理体系结构、网络管理与安全3个部分,共10章。 1、教材的特点 本书突出反映了计算机网络的最新技术和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网络方面知识的能力。全书个章节安排合理,内容充实,文字简明,图文并茂。各章后配有习题和实验,教师可结合本校校园网与实验室的条件,安排尽可能多的实验,这样既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又有利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内容的理论准确性与实践性的合理融合是本书的两大特色。 2、教材的教学目标 随着Internet的迅猛发展,生活在信息化社会的人们要适应现代化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娱乐方式,计算专业学生就必须掌握最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否则就会被时代淘汰。本书编写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重要理论最新实用技术,让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都能体会计算机网络给我们带来的方便。 3、知识点分布 第1部分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 第1章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本章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是以后各章的知识准备。涵盖了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与组成,计算机网络分类,数据通信,网络传输协议等知识,理

优秀教案(计算机网络基础)

计算机网络基础(公开课)教案目录 ——数据链路层-CSMA/CD协议 讲授人:XXX 1、授课信息 (1) 2、教学设计 (2) 2.1、过程设计 (2) 2.2、步骤设计 (2) 2.1、板书设计 (3) 3、教学内容 (4) 3.1、复习导入 (4) 3.2、CSMA/CD产生 (5) 3.3、CSMA/CD确立 (7) 3.4、小结作业 (7)

课程题目:计算机网络基础(附:教学设计) 说明:在讨论阶段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反应灵活应用

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Part1 1、网络协议的概念——规则、标准 2、网络协议的作用——交通规则 3、学习协议的方法 (1)不孤立 (2)勤思考 (3)敢质疑 Part2 1、主机的标识——MAC 地址 2、主机交流方式——广播 3、碰撞的产生——同一媒介 4、碰撞的避免——侦听网络 5、碰撞的处理——停止等待 Part3 CSMA/CD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 1、CS(Carrier Sense):载波监听 2、MA(Multiple Access):多点接入 3、CD(Collision Detection):碰撞检测 Part4 (非板书) 小结并对学生作业提出更高要求 作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今天所讲的协议,并对协议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内容讲解 第一部分:复习之前内容,引入新授内容 同学们,之前在物理层,我们一起学习了若干传输媒体,还记得有哪些吗? 对了,有线的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无线的有,微波、红外线和激光。 学生需要思考的问题: 有了这些传输介质,我们的主机就可以上网吗?例如:在你们宿舍里,你们的电脑插上网络就可以连接Internet吗? 对学生的各种回答作总结,单有物理媒体是不够的,还需要网络协议的支持,那么什么是网络协议呢?(引出网络协议的概念) 协议概念 ●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即 网络协议(network protocol),简称为协议。 ●网络协议在网络中的作用,类比城市交通的法律法规。与法律 法规一样协议的也不是完美的,需要不断的更新修订。 在我们网络里有需要通信协议,这些协议在网络传输中的作用至关重要,需要我们学习和理解,以下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学习方法: 1)协议不是孤立的,应用于某一网络环境,并且与其他协议协同 工作。 2)协议不是完美的,学习协议需要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大胆地 提出自己的意见。 3)尽信书不如无书,课本的描述不一定准确,对于有疑问的处, 求助于网络是很好的选择。 那么我们今天来学习处于数据链路层中的第一个网络协议:CSMA/CD,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和应用。

初识计算机网络教案

教学内容:初识计算机网络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分类与拓扑结构; (2)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 (2)能利用所学网络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网络的神奇作用,激发对网络技术的求知欲; (2)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学会学习。【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功能 【教学难点】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教室、相关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了计算机网络?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引入本节课题,集中学生注意力。 二、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1、问题:计算机网络有哪些部分组成? 2、实践:组织学生查瞧计算机教室的网络结构。 3、探究:

(1)单独一台计算机能不能称为网络?(多台) (2)有了多台地理上分散的独立计算机系统,要成为网络,还需要什么呢?(网线) (3)大家玩游戏时,怎么判定输与赢呢?还得要有什么呢?(游戏规则)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让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更深一层的认识。查瞧网络结构,加深认识。 4、小结计算机网络组成、定义 (1)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①多台地理上分散的独立的计算机系统; ②传输介质与网络设备; ③通信协议 (2)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提炼知识的能力 三、计算机网络功能 1、问题:咱们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计算机网络,那么它有什么的功能?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小结 计算机网络功能: ①数据通信。如:电子邮件、网上聊天等。 ②资源共享。如:网上浏览新闻、网上查找学习资料等, ③分布控制与分布处理。如:自动作战指挥系统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讲稿说课材料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教学目的: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初步认识计算机网络分类及其系统构成 教学内容: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2.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及分类 3.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及应用 4.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结构 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系统构成 引言: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网络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它深刻地影响着目前的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诸多领域,是目前生活和工作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同时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依赖计算机网络。那么,究竟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呢?计算机网络有什么样的功能呢?它的组成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它。 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为了让大家对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应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大家首先来想一想,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你们知道对人类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和推动作用的四大信

息媒体有哪些吗?最主要的信息传播媒体包括:第一就是书刊,第二个是电话、传真,第三是主要是广播电视,第四大媒体就是我们现在用的计算机网络。实际上,在这四个媒体当中,具有信息传递、处理能力、存储能力,功能最强大的是计算机网络,这就是我们人类社会信息传播的四大媒体。 刚才,我们讲了人类社会信息传播的四大媒体,现在就让我们来了解信息传播的第四大媒体—计算机网络,纵观计算机网络发展历程,它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又到简单(指:入网容易、使用简单、网络应用大众化)的过程,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历了四代。 第一代,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为计算机网络发展的萌芽阶段。它是具有通信功能的主机系统,简称为终端-计算机网络。这是早期的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形式,主机是网络的中心和控制者,终端(键盘和显示器)分布在各处并与主机相连,用户通过本地的终端使用远程的主机只提供终端和主机之间的通信,子网之间是无法进行通信的。 第二代,具有通信功能的多机系统。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面向终端的单机系统虽然让远程用户能够自由的使用机器,优点:多个主机互联,实现计算机和计算机之

教案《计算机网络》

教案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 授课对象: 授课章节:第三章 TCP/IP协议第一节 IP编址方案 课时安排:2节课 90分钟 授课教师: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IP地址的概念、格式和分类; 2.掌握子网掩码的作用及划分子网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IP地址的格式和分类; 2.教学难点:IP地址的格式和分类、通过子网掩码划分子网的方法。 三、教学方式 以理论讲授为主,通过课堂提问、讨论的方式开展互动,加强教学效果。四、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组织 第三章 TCP/IP协议 首先回顾前面章节所讲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引出网络分层协议的工业应用标准——TCP/IP协议。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1.现实生活中我们用身份证来标识每一个公民,在复杂的网络世界如何 标识每一台计算机? 2.学校采用学校->学院->系->专业->班级的分层体系管理学生,网络世 界如何管理计算机呢? 3分钟左右,让学生举手回答,可能有以下情况: 对第一问:一种情况是给网络中每台计算机取一个名字;或者给每一台计算机一个编号…… 对第二问:一种情况是我们将网络按照行政区域分层管理;或者将计算机网络按照类似于学校分层管理的方式管理…… 讨论中有可能出现继续提问:取名字如何保证统一性;编号如何保证唯一性;

分层如何确定层次性…… 教师根据上述问题及其讨论情况开展点评,指出IP地址就是用来标识网络中计算机的编址方案,不仅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也同时解决了网络计算机的层次问题。 第一分节 IP编址方案 1.IP地址定义和作用 对比现实生活中身份证制度,不管某个人什么名字、什么民族、什么地区、什么性别,但都有唯一的18位身份标识,参照身份证制度提出IP地址概念。 IP地址:就是因特网上的每台主机被分配的唯一地址,也称为互联网地址,用于所有与该主机的通信中。 举例IP地址和我们的家庭地址的联系;IP地址与电话号码的联系。 思考:为什么要使用IP地址?(2分钟) 原因(在同学们回答基础上归纳提出): ●可以通过IP地址屏蔽各种物理网络的地址差异; ●每种网络都有各自的技术特点,其物理地址各不相同; ●统一物理地址的表示方法不现实; ●互联网对各种物理网络地址的“统一”可以通过IP地址在网络层完成。 2.IP地址的格式 提问:再次对比IP地址和身份证编号,提问学生身份证编码的格式如何,是否对IP地址的设计有借鉴作用。 在学生回答后,列举成都地区的身份证编号如510101************,分析该身份证号编码的规则1-2位表示省、自治区、直辖市代码,3-4位表示地级市、盟、自治州代码,5-6位表示区县代码;7-14位表示出生年月日;15-17位为顺序号,18位为校验码。根据上述分析得出其编制规则,即地区编码+出生日期+区分码。由此引出IP地址的格式。 一个完整的IP的地址由一组32位(bit)二进制组成,每8位为一个分段(Segment),共分为4段,段与段之间用小圆点.隔开。如: 11001010.01110000.01010001.00100010 这种表示方式称为“点分二进制表示法”。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程第五章答案

第五章思考题 1.在TCP/IP网络上,主机和在主机上的应用程序各自用什么来标识 D A.端口号 B.主机地址IP地址 C.IP地址主机地址 D.IP地址端口号 2.TCP协议的慢启动中,若初始发送方设置拥塞窗口大小为1,在经 过三个往返时延后,拥塞窗口变为 D A.3 B.3 C.6 D.8 3.主机甲与主机乙之间建立一个TCP连接,主机甲向主机乙发送了3 个连续的TCP段,分别包含300B、400B和500B的有效载荷,第3个段的序号为900。若主机乙仅正确接收到第1和第3个段,则主机乙发送给主机甲的确认序号是 B A.300 B.500 C.1200 D.1400 4.假设UDP报头的十六进制数为06 32 00 35 00 1C E2 17。求: (1)源端口号与目的端口号。 (2)用户数据长度。 (3)这个报文是从客户端发出,还是从服务器端发出? (4)它访问哪种服务器? 源端口号1586,目的端口号53,用户数据长度20B,报文由客户端

进程发出,访问域名解析DNS服务器 5.已知TCP头部用十六进制表示为:05320017 00000001 00000055 500207FF 00000000。请回答以下问题: (1)源端口号是多少? (2)目的端口号是多少? (3)序号是多少? (4)确认号是多少? (5)头部长度是多少? (6)报文段的类型是多少? (7)窗口值是多少? 源端口号1330,目的端口号23,序号1,确认值85,头部长度5,窗口大小2047 6.假设:TCP拥塞控制的AIMD算法中,慢开始SST1的阈值设置为8, 当拥塞窗口上升到12时,发送端检测出超时,TCP使用慢开始与拥塞避免。试给出:第1次到第15次传输的拥塞窗口分别为多少? 2,4,8,9,10,11,12,1,2,4,6,7,8,9,10

计算机网络说课稿

计算机网络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计算机网络》选自《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给学生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特点、发展历史、几种分类方法;简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此外,还介绍了计算机简单局域网的组建方法。随着计算机网络在生活中的日益普及,本节内容满足了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了解,并学会如何组建简单的局域网,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好的实用性。 二、学情分析 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虽然对网络知识有很大的好奇心,但也仅仅把它作为上网玩游戏、聊天的工具。随着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对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加深学习,激发了他们对网络的学习兴趣,这也对本节内容的教授起到了很好的兴趣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特点,发展历史,基本分类方法。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拓扑结构。 掌握如何组建简单的计算机局域网 2.能力目标 能够在提供设备、工具的前提下自主建立简单局域网。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知识、思想、精神的融合; (2)增进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特点,发展历史,基本分类方法。如何组建简单的计算机局域网。 2.难点 如何组建简单的计算机局域网。 3.重点的突破 采用任务驱动法法来突破本节课的重点。但一开始并没有直接把这个重点作为一个任务展示给学生,而是先让学生结合自己对网络的了解来引出重点知识的学习。此知识点以教师讲授,学生交流为主。 4.难点的突破 有了对计算机网络定义,特点,历史,分类的学习,引出如何组建简单局域网,而在此之前还有一个知识需要了解,那就是日常生活中网络的几种拓扑结构,了解此知识后,采用演示法来突破本课的难点。组建工具,设备内容讲完后,教师通过实际演示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水晶头、局域网的组建操作,继而让学生最终突破本课的难点。 五、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本课采用“任务驱动----教师讲授----教师演示---任务完成----效果评价----归纳汇总”的五步教学模式。 六、学法指导 在活动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等方式掌握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的能力;培养学生大胆尝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七、教学过程

《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

计算机网络 一、教学内容分析 计算机网络是第10章走进网络世界第1节的内容,本节属于《纲要》第三阶段中“信息的发布和交流”中的一个模块,主要讲网络的意义、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常见的网络设备。本节的理论性较强,内容也相对抽象一些,因此更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网络设备和功能是教学难点,需要老师精辟形象的讲解,恰当的演示和学生的仔细思考观察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课面对的是初二学生,对于初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上网都经历过,但对于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及功能却了解的不多,组建计算机网络所需要的设备、传输介质,学生平常很少有机会接触,更是知之甚少。因此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究,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身边的广义网络及其作用。 2、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及功能,并在日常应用中能够区分各个功能的应用。 3、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并能够加以区分。 4、认识常见的网络设备及功能。 5、了解常见的传输介质及特点。 6、了解常见的上网方式及特点,能够了解最常见的家庭ADSL共享上网方式所需要的硬件设备和连接情况。 (二)过程和方法 通过类比,让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功能。结合网络连接图让学生认识网络中的设备及作用,最后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家庭ADSL共享上网所需的设备及连接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一个搞笑的flash小短片,提高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拓展知识的意识。 (四)行为与创新 采用多种形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学习从被动转变为主动。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功能,了解常见的上网方式及特点。 认识常见的网络设备及功能

最新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案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案 一、管理信息 课程代码:312204 制订人: 所属系部:机电与信息系批准人: 制订时间: 二、基本信息 学分:5 学时:6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2 学时,实践教学:32 学时 课程类型:专业课 适用专业:计算机, 先修课:计算机应用基础 后修课:计算机网络应用、服务器管理 三、课程定位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介绍现行的、较成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为学生进一步学习“TCP/IP协议”、“网站设计与网页制作”、“网络多媒体技术”、“网络安全”等后续课程,培养自己成为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打下扎实的基础。 我们的高职课程理念应从学生、知识、社会三维维持适度张力入手,以学生的社会化自觉的职场需求为价值了取向,以职业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动态发展为基本特征,以社会、政府、企业、学校、学生、教师等多重主体性为运行机制,以多样性、开放性、互动性为开发向度,最终实践高职教育成为营造终身教育中心的历史使命。 四、课程设计 (一)课程总体目标 1.知识目标 (1) 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2) 掌握计算机网络性能指标; (3) 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4) 掌握网络互联结构; (5) 了解网络基本应用。 2.能力目标 (1) 计算机网络的通信技术; (2) 计算机网络综合拓扑与布线; (3) 计算机网络服务器的设置与应用; (4) 计算机网络IP地址划分; (5) 网络基本应用。 3.素质目标 (1)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2)有责任感,勤奋好学,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有团队合作精神; (3)培养学生自主、开放的学习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 《计算机网络技术》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就业为导向。从计算机网络的实际案例出发,以岗位技能要求为中心,组成十九个教学项目;每个以项目、任务为中心的教学单元都结合实际,目的明确。教学过程的实施采用“理实一体”的模式。理论知识遵循“够用为度”的原则,将考证和职业能力所必需的理论知识点有机地融入各教学单元中。边讲边学、边学边做,做中学、学中做,使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加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本课程的教学设计思想: 1.以网络工程师岗位设置课程内容 2.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 3.以实际项目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 4.采用“多元化”能力评测代替传统的期末考试 5.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保障学生开放式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包括进度序号、单元标题、学时、教学类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6项内容),具体见进度表1。 表1 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一览表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教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教案 主讲人:郑兵 一、课题: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 二、课时分配:2学时 三、教学目的:(0.5min) 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计算机网络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四、教学重点(0.5min) 重点:计算机网络按照拓扑结构的分类 五、授课类型:理论课 六、教学手段、教具:多媒、课件、网络拓朴图。 七、教学方法: 激趣法,对比法,协作法,启发思维法,逻辑推导法 八、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5min) 计算机网络是由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互结合的产物,那么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又是什么呢?计算机网络又是怎么样划分的呢。 2、讲授新课(45min) 一、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5min) 凡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与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软件支持下进行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的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 (2)对计算机网络定义的进一步了解(5min)

在上面的定义中讲到了几个重点,同时也得出计算机网络的两个重要的功能。 a.独立的计算机 b.网络中至少要有两台计算机 c.要有通信设备与线路 d.必须有网络软件 功能:资源共享与数据通信 (3)通信子网与资源子网。(5min) 上面讲到,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是资源共享与数据通信,那按照这个功能我们计算机网络分为两个子网 a.通信子网 b.资源子网 二、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计算机网络通常的分类方法是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和按地理位置进行划分。 (1)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分类。(10min) 何为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引用拓扑学中研究与大小、形状无关的点和线特性的方法,把网络单元定义为节点,两节点之间的线路定义为链路,网络节点和链路的几何位置就是网络的拓扑结构。 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有:总线型、环型、星型网状型和树型结构 1.1总线型拓扑结构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教案

《计算机网络》 教案 苏继斌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设计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面向全校本科各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工程技术基础课程,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一门课程,是提高学生信息素质和工程素养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核心原理和常用的组网技术,为今后从事基于信息系统的作战、指挥、训练工作奠定必要的工程技术基础。 二、教学对象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全校本科各专业学生,他们具有基础较好,理解能力强,有强烈的求知欲的特点,并且对计算机网络已有一些初步的认识,接触和使用过不少网络应用。他们希望通过课程学习了解计算机网络内部的工作原理,利用所学知识能解决一些在网络应用方面的实际问题。本课程要求学生具备计算机系统硬件、软件以及通信方面一些必要的基础知识。 三、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原理,掌握因特网一些重要协议和常用网络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培养学生学习复杂系统工作原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和综合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指导实际,灵活利用所学原理与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网络应用中的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以适应未来..….的需要。同时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以为学习计算机、通信、信息类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为今后从事……工作奠定必要的工程技术基础。

四、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本课程教学分为理论教学(44学时)和实践教学(12学时)两部分。理论教学借助计算机网络五层原理性体系结构来组织教学内容,以因特网为实例,围绕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按照:概述、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的顺序讲授各层内容,最后教授与以上各层都相关的网络安全。 一是概述。使学生对整个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的功能、构成有一个整体粗略的了解。了解分组交换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理解什么是网络协议,网络协议的分层体系结构及各层的基本功能。 二是物理层。主要让学生理解一些数据通信方面的基础知识和物理层能为上层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为理解上层协议的工作原理提供一定的基础知识。 三是数据链路层。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底层技术:数据链路层要解决的几个基本问题,重点是媒体访问控制和局域网技术。 四是网络层。网络层是计算机网络的核心,掌握网络层是理解整个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的关键,要掌握IP地址、分组转发、路由选择、网络互联等计算机网络的核心技术和重要概念。还要掌握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关系,以及将网络虚拟化链路的概念。 五是运输层。理解运输层在网络分层体系结构中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掌握可靠数据传输和TCP的工作原理,掌握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六是应用层。由于学生对网络应用的使用较为熟悉,应用层主要是使学生理解应用层是如何利用下层提供的服务来实现各种网络应用的,理解应用层协议所要解决的问题。理解典型网络应用的基本原理。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参考模板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案 必修课、限选课□、公选□、其它□ 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或导入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主要研究和发展方向之一,目前在社会上已广泛应用,本章向大家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使同学深化计算机基础知识,提高计算机的应用技能,以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本章的操作在全国一级中占10分,而高校一级中占20分,主要考使用Outlook2000收发电子邮件题目难度不大,望大家在认真做好相关实验,争取在考试中拿到满分。 二、讲授新课(教学环节设计、具体实施步骤) 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发展的阶段划分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的半自动地面防空系统(Semi-Automatic

Ground Environment,SAGE)开始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尝试,在SAGE系统中把远程距离的雷达和其他测控设备的信息经由线路汇集至一台IBM 计算机上进行集中处理与控制。世界上公认的、最成功的第一个远程计算机网络是在1969年,由美国高级研究计划署(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ARPA)组织研制成功的。该网络称为ARPANET,它就是现在Internet的前身。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诞生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前的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典型应用是由一台计算机和全美范围内2 000多个终端组成的飞机定票系统。终端是一台计算机的外部设备包括显示器和键盘,无CPU和内存。如图 1 随着远程终端的增多,在主机前增加了前端机(FEP)。当时,人们把计算机网络定义为“以传输信息为目的而连接起来,实现远程信息处理或进一步达到资源共享的系统”,但这样的通信系统已具备了网络的雏形。 第二阶段:形成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的第二代计算机网络(见图2)是以多个主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起来,为用户提供服务,兴起于60年代后期,典型代表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协助开发的ARPANET。主机之间不是直接用线路相连,而是由接口报文处理机(IMP)转接后互联的。IMP和它们之间互联的通信线路一起负责主机间的通信任务,构成了通信子网。通信子网互联的主机负责运行程序,提供资源共享,组成了资源子网。这个时期,网络概念为“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为目的互联起来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之集合体”,形成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图1 图 2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程复习题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程》复习题 (注:这是老师画的重点复习题,费了点力做出,不一定完全正确,请参考——王利青) 第一章 一、思考题 1、计算机网络有哪些功能? 答:计算机网络具有丰富的资源和多种功能: 1.共享硬件资源。2.共享软件资源。3.共享信息资源4.通信功能5.高可靠性。6.均衡负荷。7.协调计算。8.分布式处理 3、从系统功能的角度考察,计算机网络由那两个子网组成,它们各自的功能是什么? 答:根据计算机网络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将计算机网络划分为两个功能子网,即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这就是计算机网络的逻辑结构。 资源子网提供访问网络和数据处理,以及管理和分配共享资源的功能。它能够为用户提供访问网络的操作平台和共享资源与信息。资源子网由计算机系统、存储系统、终端服务器、终端或其他数据终端设备等组成,它构成整个网络的外层。 通信子网提供网络的通信功能,专门负责计算机之间通信控制与处理,为资源子网提供信息传输服务。通信子网是由通信线路和通信控制处理机组成。CCP是提供网络通信的控制与处理功能的专用处理机(如路由器)。利用通信线路把分布在不同物理位置的通信处理机连接起来就构成了通信子网。 4、计算机网络可以从哪几方面分类? 答: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方法如下。 (1)按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分类。 (2)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分类。 (3)按局域网的标准协议分类。 (4)按传输介质分类。 (5)按所使用的网络操作系统分类。 (6)按传输技术分类。 5、计算机网络有哪些拓扑结构? 答:(1) 星状拓扑结构。 (2) 总线状拓扑结构。 (3) 环状拓扑结构。 (4 树状拓扑结构。 (5) 网状拓扑结构。 二、练习题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它由那几个基本组成部分?各组成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答:计算机网络的本质是把两台以上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以达到资源共享和远程通信的目的。从用户的角度看,计算机网络是一个透明的数据传输机制和资源共享、协同工作的信息处理系统。 它是由连接对象、连接介质、连接的控制机制和连接的方式与结构四个方面组成。计算机网络连接的对象是各种类型的计算机(如大型计算机、工作站、微型计算机等)或其他数据终端设备(如各种计算机外部设备、终端服务器等)计算机网络连接介质是通信线路(如光缆、同轴电缆、双绞线、微波、卫星等)和通信设备(各种类型的网络设备、Modem等),计算机网络的控制机制是各层网络协议和各类网络软件,计算机网络的连接方式与结构多种多样。 2、计算机网络的逻辑结构由那两个子网组成?各子网的功能是什么,它们分别由哪些部件组成? 答:根据计算机网络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将计算机网络划分为两个功能子网,即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 资源子网提供访问网络和数据处理,以及管理和分配共享资源的功能。它能够为用户提供访问网络的操

《计算机的网络技术基础教程》课后习地的题目详解刘四清版

第一章 1.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的产物。 2.“网络”主要包含连接对象、连接介质、连接控制机制、和连接方式与结构四个方面。 3.计算机网络最主要的功能是资源共享和通信,除此之外还有负荷均匀与分布处理和提高系统安全与可靠性能等功能。 4.计算机网络产生与发展可分为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通信网络、计算机互联网络和高速互联网络四个阶段。 5.计算机网络基本组成主要包括计算机系统、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网络协议和网络软件四部分。 6.计算机通信网络在逻辑上可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两大部分。 7.最常用的网络拓扑结构有总线型结构、环形结构、星型结构、树型结构、网状结构和混合型结构。 8.按照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大小,可以将网络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9.根据所使用的传输技术,可以将网络分为广播式网络和点对点网络。 10.通信线路分为有线和无线两大类,对应于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 11.有线传输的介质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 12.无线传输的主要方式包括无线电传输、地面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红外线和激光通信。 问答: 1.例举计算机网络连接的主要对象。 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终端及其附属设备。 2.计算机网络是如何进行负荷均衡与分布处理的? 分为三阶段:提供作业文件;对作业进行加工处理;把处理结果输出。 在单机环境:三阶段在本地计算机系统中进行。 在网络环境:将作业分配给其他计算机系统进行处理,提高系统处理能力和高效完成大型应用系统的程序的计算和大型数据库的访问。 3.举例说明计算机网络在商业上的运用。 网络购物、网上银行、网上订票等。 4.简述什么是“通信子网”?什么是“资源子网”? 资源子网主要负责全网的数据处理,向网络用户提供各种网络资源与网络服务。由主计算机系统(主机)、终端、中断控制器、联网外设、各种软件资源与信息资源组成。 通信子网主要完成网络数据传输和转发等通信处理任务。通信子网由通信控制处理机(CCP)、通信线路和其他通信设备组成。 5.什么是点对点网络? 由许多相互连接的结点构成,在每对机器之间都有一条专用的通信信道,不存在信道的复用和共享。

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总结

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总结 本学期,我选择了一门大学城公共选修课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这门课程,我是来到了信息学院是上课的,短短十来堂课的学习过程使我受益匪浅。不仅计算机专业知识增长了,还认识了许多大学城里其他兄弟院校的同学,更懂得了如何更好的为人处事。 我是纺院纺织化学工程系的一名大二学生。在纺院,我的专业是学习家用纺织品设计的,这是一门融工艺设计和美学设计于一体的知识涉及面极广的专业。一直以来,通过对该行业人才需求的了解,我认识到,要想在毕业后能从事与家纺行业相关的工作,我不仅要学习好本专业的知识和能力,还必须对计算机知识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和掌握。因此,在选择选修课的时候,我毅然在自己的课程选项里勾了这门课程。 众所周知,21世纪是一个信息经济时代。为适应时代的发展,作为一名即将走出校园参加工作的当代大学生,所受的社会压力将比任何时候都要来得沉重,因此在校期间,我们必须尽可能的利用好学习时间,尽可能地学习更多的知识和能力,学会创新求变,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如果想从事与家纺设计相关的行业,那就更需要掌握较全面的计算机知识,因为小到计算机的组装维修,大到服务器的维护与测试,知道的更多更全面,那么对于自己以后找工作以及

参加工作帮助就越大。在知识经济时代,没有一个用人单位会傻到和知识作对,不是么? 我在读初三的时候第一次接触计算机觉得很新鲜。我清晰的记得,当时有一个清晰的想法,那就是一定要学好计算机。但随着自己对电脑接触的不断深入,对计算机的认识越来越深,特别是进到大学,学习了家用纺织品设计以后。我们做cad设计,学习了各种办公软件,可是在设计和办公过程中,当遇到一些电脑系统出错导致文件成果丢失的突发问题时。我才深深地感受到自己计算机知识是多么的欠缺,自己终归不是学计算机专业的,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都是零散的,对这些突发问题只能束手无策。于是我暗自发誓,无论如何,以后如果关于计算机的选修课的,我一定要报名。 这次在《计算机网络》中,我学到了许多知识,许多以前对计算机迷惑的地方。在姜老师的讲解和实际演练下我明白了以前不太懂的地方。 所谓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网络许多人以前都有接触,但真正了解网络的,一定要理解网络的层次结构。

计算机网络基础(电子教案)

第1章计算机网络基础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掌握Internet基础知识 (二)能力训练点 适应以Internet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所构造出来的网络虚拟世界,培养学生具有较 强的信息获取和应用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掌握IP地址格式和DNS的结构,掌握Internet的应用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一)教具准备 多媒体幻灯片:网卡、调制解调器、集线器、交换机、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 (二)教学过程 [设置情境] 师: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的时代,我们的生活因此而更加方便快捷。例如银行的通存通兑,我们在赣州存入一笔钱款,马上就可以在全省甚至全国任何一个网点取出这笔钱款。为什么其它银行能够准确、快捷地知道这些信息? 答案就是:计算机网络。 [探索研究]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多台计算机才能构成网络 必须具备的条件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 约定共同语言——协议,INTERNET使用的协议即TCP/IP 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 ......上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系统 ........ .......,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 路连接 .....,以实现计算机之间的相互通信、资源共享的系统。 ..的支撑软件 ...起来,再配有相应 2、计算机网络如何分类? 衡量计算机网络性能的重要指标:传输速率(也叫带宽),单位是位/秒(bps) 1bps表示一秒传输1位的信息量 1个字母、数字占1个字节,1个汉字占2个字节,而1个字节等于8位 例:假设网络带宽为8bps,现打开一个仅包含你名字的网页,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完全显示出你的名字? 3、计算机网络有哪些部分构成? 计算机网络系统由三部分组成:硬件系统、软件系统、网络信息

认识计算机网络教案

1.1认识计算机网络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概念和分类; (2)了解网络的拓朴结构;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 (2)能利用所学网络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网络的神奇作用,激发对网络技术的求知欲,参与网络技术学习的态度。 (2)认识到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推动人类学习,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了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相互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计算机网的定义、三要素 难点:网络的拓朴结构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作好学生工作,让学生明白广东省即将实行全行全省信息技术等级考试。 2、明确网络技术应用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体系结构: 组网——建网——用网——建网站——作网页 二、新课引入: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日益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各种各样的网络应用让我们眼花缭乱,因特网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信息爆炸的威力……,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谈谈我们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 三、计算机网络的定义(重点):(展示课件,讲解) 1、学生阅读P2-3并尝试概括三个案例各体现计算机网络的什么功能。 2、定义:计算机网络是一种地理上分散、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通过软、硬件设备互连,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的系统。

3、构计算机网络三要素: ①两台或两台以上独立的计算机 ②通信设备和传输介质 连接计算机与传输介质、网络与网络的设备。常用的设备有路由器、网络适配器、交换机、网桥、光电转换器等。 ③网络软件:包括网络操作系统和网络协议 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是网络用户和计算机网络的接口。网络用户通过网络操作系统请求网络服务。网络操作系统的任务就是支持局域网络的通信及资源共享。网络操作系统则承担着整个网络范围内的资源管理,支持各用户间的通信。常用的网络操作系统有Windows NT、Net Ware、UNIX等。 网络协议:计算机之间要交换信息,彼此就需要一个统一的规则,这个规则成为“网络协议”(Protoc ol TCP/IP)。 4、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①数据通信如:电子邮件、网上聊天等。 ②资源共享如:网上浏览新闻、网上查找学习资料等,学校的电子阅览室。 ③数据信息的集中和综合处理如:办公自动化电子数据交换远程教育(Distance Educatio n) 电子银行(E-Banking) 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 四、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 因特网起源于一个名叫ARPANET的广域网。1969年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创办最初只连接了位于不同地区的四台计算机(如下图所示)。起先是用于军事科学上,后来用于商业和民用业。1983年正式命名为Internet,即因特网。 60年代:计算机互连系统这个阶段的典型代表是60年代后期由美国国防部资助、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主持研究建立的ARPA网(ARPANET)。ARPANET网络利用租用的通信线路把位于洛杉矾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位于圣芭芭拉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斯坦福大学以及位于盐湖城的犹它州州立大学的计算机主机连接起来,构成了专门完成主机之间通信任务的通信子网。通过通信子网互连的主机负责运行用户程序,向用户提供共享资源,它们构成了资源子网。 70年代,出现局域网; 80年代,CCITT建立了使用国际线路传输声音数据的国际标准,ISO制定了计算机网络的开放型互联模型OSI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1984年。 90年代,计算机网络发展成为社会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 21世纪,是网络功能不断完善、速度更快、更普及。 80年代网络进入中国,90年代是中国计算机网络大发展的年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