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情感渗透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摘要:重视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符合教学论的基本规律。
学生的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因为教学活动是以富有情感的学生为主体的活动。
把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学科教育和教学之中,重视和加强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赋予教师的新的使命。
关键词:爱心;情感教育;个性发展情感教育以“爱”为中心,爱心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的起点,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而这种爱是两方面的,既包含了教师的情感教学,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勇敢地付诸实践,让他们不断以自信的心态、进步的愿望,自觉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并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英语中有句谚语:“you may 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but you can not make him drink.”这句话正体现了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真谛。
在课堂上,教师要尽量营造一种轻松民主的气氛,用自己的言行感化吸引学生,课堂用语应尽可能委婉、和蔼可亲,如“excellent”“well done”“congratulations”“would you like …”这些鼓励的话语再加之教师温和的眼神,会在学生的心里涌起一股股暖流,使学生与教师的距离拉近,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的情感,实现他们渴求知识的强烈愿望。
那么,教师又该如何引导并让学生更好地展现他们的“emotion”呢?在我们的课本教材中,许多语言材料都反映了一些现代社会的实践活动,教师应充分挖掘并利用教材中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因素,有目的、有意识地与英语教学结合起来,将教材中传递出的情感和学生激活的情感整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英语的同时受到思想感情的熏陶。
在教学中教师要贯穿积极的情感态度,克服消极的情感态度,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感处理,有效地开发情感资源。
英语人教版 go for it 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特定的话题,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话题,从不同的纬度对学生渗透情感教育。
浅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近年来,随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语言教学中的情感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应包括认知的发展,还应包括情感的发展,是对整个人的教育,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而要实现该目标,必须把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统一起来。
然而,在我们的实际教育中,人们过于强调大脑的理性和认知功能,忽视了非理性方面的发展,造成情感空白。
这种倾向在语言教学中表现为过分强调语言的认知因素,忽视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的影响,这是造成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
在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作为课程目标之一。
所谓情感态度,是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
《新课程标准》就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一、如何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1.转变教师角色,铺垫积极情感的培养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的认知活动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因素,当情感因素受到压抑甚至抹杀时,人的自我创造潜能就得不到发展和实现。
而只有用真实的、对个人的尊重和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态度,才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然而,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不仅作为过程的控制者和活动管理者,而且是学生成绩控制者和学生发展的制约者。
教师作为知识拥有者,是主体、权威;学生是知识接受者,是客体、服从者。
教学几乎是一种机械的单向传递方式,缺乏师生情感的交流,导致人际关系紧张,情感压抑,造成情知分离及认知发展的困难,势必学生学习被动、参与意识不强,学习兴趣不浓.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平等,共同发展互动的过程。
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教学应致力于创造一种无拘无束的轻松心理氛围,解除学生的思想顾虑。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探索英语情感教学,就是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育目标,增强教学效果。
良好的情感功能直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事实证明,当学生的情绪高涨时,情感趋于发挥增力作用,他们的学习气氛、语言表达能力等明显提高;情绪低落时,则趋于减力作用。
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情感教育,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和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积极思维的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呢?一、创设环境,培养兴趣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设置情景,使师生双方建立一种类似交往的“工作关系”,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合作关系,以满足学生的情感接触需要。
通过这种“关系网”,强化语言训练,学习语言知识,提高课堂效益。
如课前的free talk和perform dialogues(表演对话),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学环节。
情景的设置可由近及远、由浅入深。
在对话中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热情鼓励学生大胆使用英语表达思想,充分肯定他们在口语中所取得的点滴进步。
学习之间的交流、参与,可增进学习主体意识;形式多样的交流合作,可增强课堂凝聚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频繁交流,形成了合作气氛,获得了交际的乐趣。
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精神饱满,兴奋异常,从而产生一种强大的教学活动参与的潜在动力。
教师要根据青少年的兴趣、爱好特点,想方设法以新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其兴趣,激活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在创设情景教学时,利用多媒体电教和直观教具形式上要灵活多样,如在教学动词短语ride a bike,drive a car,walk to school等时,让学生一边说一边做动作,既可以让他们缓解疲劳,又可以达到听说的效果,从而掌握这些动词,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情感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摘要: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情感渗透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贯彻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教学过程中善于利用情感的调节、感染、动力、迁移等多种功能,进行适当的情感渗透,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使情感性信息交流和知识性信息交流融为一体。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情感情感渗透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
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两条主线相互制约下完成的。
知识往往是通过情感这个媒介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内化。
只注重知识的讲解,忽视情感交流的教学是不完整、不和谐的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常有学生对学习英语不感兴趣,或不能保持对英语的兴趣。
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偏重于知识信息的传递,忽视了情感信息这个要素在课堂教学信息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因此,进行情感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和补偿学生的智力活动,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对培养良好的个性,提高人的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所谓情感是人们对于客观现实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
根据情感的表现形式可分为:积极情感、中间情感和消极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对认知因素中的感知、表象、记忆、思维、想象、语言等都有影响。
所以,教学过程中善于利用情感的调节、感染、动力、迁移等多种功能,进行适当的情感渗透,可促进学生的智力活动,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一、利用情感的调节功能,活跃课堂气氛情感对个体的认知过程具有组织或瓦解的效能。
情绪愉快时,头脑清醒,思维灵活,记忆迅速;情绪亢奋或低落时,头脑发木,思维迟钝,学而不进。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控制、调节学生的情感,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如果我们留意观察,就会发现,有经验的教师都重视并善于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情感处于最佳状态。
此间,学生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愉悦,注意力集中,师生有效地进行智力活动和情感交流,教学过程中的两条信息交流回路有效地交相辉映。
浅谈情感教育在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渗透一、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及问题的提出现行的中学英语教材每个单元都以一个话题的形式出现,口语交际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然而,在实践中,很多学生感到掌握口语困难,实际交际能力和课程标准中的要求相差甚远。
为此,我们在本校高一学生200人中做了一次问卷调查,以了解我校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现状,试图摸索一条适合我校教学环境和师资情况,符合学生实际水平,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新途径。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了解到很多学生不是不喜欢用英语交流,而是:自信心不足;缺乏英语交流的环境。
中学生的年龄正处于心理发展的过渡期,具有半成熟和半幼稚、自觉性和幼稚性及独立性和依赖性等错综复杂、矛盾的特点。
随着生理上的成熟发展,他们的情感开始丰富起来,自我意识增强、思维的独立性、自尊心、自信心、主动性不断发展和增强,但却存在着较强的片面性和主观性,随之,在许多青少年身上也出现了各种心理障碍,害羞心理,自卑心理,应付心理,从众心理,这些心理障碍直接影响着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
二、情感教育对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影响心理学认为,情感对人的活动具有驱动作用,生物的内驱力只有经过情感的放大才能具有动机作用。
而且情感本身可以在没有生物内驱力的情况下对人的活动起驱动作用。
学习既是一种行为参与,也是一种情感心理体验。
教与学不单是一个从知识到知识的单纯认识过程,也是一个心理变化过程,并且认知的效果常常取决于情感的变化。
换句话说,情感变化对认识效果起着调节作用。
一般说来,积极的情感体验,如高兴、欣喜等对认知活动起着促进作用,能有效提高认知效果;消极的情感体验,如悲伤、忧虑等对认知起着阻碍作用,降低认知效果。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言行举止蕴含着丰富的情商教育内容。
首先,教师的教态自然、适度、得体,会让学生感到既真挚、谦虚、又严肃、亲切。
教师亲切的面容,期待的目光,适当的手势等教态,一经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就会产生相应的情感共鸣。
论中职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渗透摘要:目前,中职学生的素质下降,对英语学习的热情也逐渐降低,英语教学对教师们来说越来越难,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们应运用情感教育的理念在英语课堂上进行有效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上课效率。
关键词:英语教学中职情感渗透一、中职学生的现状以及英语教学方面的问题一般到中职院校上学的学生都是为了补习自己的英语成绩的,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对学习没有兴趣,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没有足够的自信,进取心也不够强烈。
所以,在课堂上,就需要老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吸引中职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然而,应该用怎样的方法才能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
要想从本质上探索英语教学方法的问题,中职英语教学不能只注重传授英语知识,死记硬背,而应该深刻研究一下中职学生的英语学习障碍以及学生的心理问题、行为习惯、学习方法,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传统的教学观念,解决英语教学难的问题。
通过调查他们学习英语的经历发现,导致他们英语成绩低下的原因主要是这些心理因素的存在:缺乏自信、遇到困难就退缩、不敢挑战、害怕失败、没有体验过成功,时间长了就会产生自卑心理,甚至会自暴自弃。
因此,我们应该先进行情感教学模式,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的心理障碍,将此作为英语教学的前提,改变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心态,再对他们进行鼓励支持,以提高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二、进行情感教学的重要性教育的前提就是要有爱。
进行情感教育最根本的就是以情感培育情感,而且,尊重学生、热爱学生也是作为一名教师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
进行情感教育就是要求教师们在英语教学中用自己真挚的感情和高昂的激情来感染学生,以情感人,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以激起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增强中职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学生们对该门课程是否感兴趣,往往与教师的上课风格有很大关系。
有的教师上课非常严肃,表现不出亲切感,不能与学生们进行友好的沟通,讲课也没有激情,既不鼓励学习差的学生,又不表扬表现出色的学生,师生之间没有良好的情感交流,这样必然会打击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怎样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有效地渗透情感教育现代心理学认为:情感教育是完整教育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
语言学家克拉审说过:“学习的情感因素会阻碍或加速语言的习得,只有在最佳情感条件下,才会产生真正的习得。
”英国教育学家布卢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感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的更加轻松,更加迅速。
”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重视教学中的认知因素,对情感因素则缺乏应有的重视。
目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把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学科教育和教学之中。
与其他学科领域相比,语言和情感态度的关系更为密切。
因此,英语课程在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方面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青少年学习外语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学习如何使用外语。
既然是使用外语,那么就不可避免的要涉及人际交往和情感态度。
那么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实施情感教育呢?本人从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总结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一、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教师应充分研究教材,努力挖掘英语教材中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因素,有目的、有意识地与英语教学结合起来,把教材中传递出的情感和学生激活的情感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英语的同时受到思想感情的熏陶。
现在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的go for it教材,此套教材题材丰富,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这就给我们老师在课堂上能够利用教学内容进行情感教育提供了很多便利。
例如在上i want to be an actor. 这一单元时,可以向学生提问:what does your father/mother do? what do you want to be in the future? 这些都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很贴近的交际活动,学生都很乐于把自己的爱好、想法及现实生活介绍给大家。
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摘要:在英语教学中适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有利于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有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有助于学生在英语语言的学习中甚至在考试中了解西方文化、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关键词:适时情感培养英语教学高考【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中学生正值自己人生观、世界观发展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在学校中受到的情感教育对中学生一生的影响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之前有许多老师曾谈及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当然,情感教育在不同学科中所表现的特点是有所不同的,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适时进行情感教育从而让学生在英语的环境中理解人的情感,因为人类相同的情感是不分国界的;反过来,如果学生能够带着感情来读一篇英文文章,从而有助于他(她)更好地理解英语这门语言的真谛乃至逐渐形成在表达思想时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我们知道当前新形势下的人才要具备较强的沟通、交往能力,以及一定的创新能力、探索能力,这也是新课标培养人才的最终目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时施以情感教育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途径。
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以及世界上的美好情感,真正体验人世间的真、善、美的一面,有助于让学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对未来充满希望,从而树立坚定的信念,并立志为祖国乃至世界的未来而奋斗。
同时教师应结合教材适时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这也是情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以人教版教材高中英语第一册unit1 friendship 中的reading 为例。
这篇短文的背景是发表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the diary of a young girl”(《安妮日记》),其作者是一名犹太女孩,名叫anne frank。
《安妮日记》是她在二战期间被纳粹关押时在牢中所写。
在那次惨绝人寰的战争中,安妮这个年仅13岁的小女孩和家人一起被关押在一个密室中,每天的饭菜都差不多,决不能踏出密室半步,生活没有自由,连用水和上厕所都受到严格的限制。
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情感是人生活、工作中的重要心理因素同时也是个体的内部驱动力,它影响人的行为。
英语课程作为初中阶段的主要学科,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是初中教师不断探索,思考的问题,另外,英语作为一门交流性的语言,是人感情沟通、情感交流的重要工具,因此,在英语的教学中同样要融入情感因素,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感受到教学内容的中所渗透的情感,并通过积极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内驱动力,以达到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英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1. 纠正传统英语教学中工具性的倾向传统的英语教学目标定位于学习日常沟通交流的语言运用技巧,往往过多的强调讲授语言表面及结构上的联系和现象,诸如:一些固定语法、典型句式等语言外在的形式,对于语言内部所蕴含的逻辑、根源这方面的认识较少。
但事实上对一种语言的内在逻辑及根源的把握正是学习这种语言的根基,脱离了它,语言则变得空洞、丧失灵魂,而语言的内在逻辑和根源正隐藏在教学文本本身的情感内容之中。
2. 情感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传统英语教学形式程序化、机械化,导致很多学生产生反感、抵触情绪,再有教材、教学缺乏情感内容,无法唤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即老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而不会让学生自我主动的去学习、探索知识,学习积极性较差,学习效果不佳,因而,我们必须增加教学文本中的情感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
3. 情感是英语教学成功的基础皮格马利翁的故事告诉我们,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只有对学生寄予深情而美好的期望,以情育人,才能引发学生心灵的共鸣,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氛围,诱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
另外,英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情感障碍,并能够投入百分之百的热情和激情到教学工作中,用耐心和爱心让学生感受到语言学习的乐趣。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1. 转变教学观念,正确认识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情感具有引导、定向、激励和强化等作用,在教学中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的参与与内化,是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催化剂,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从自我的认识中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传统教学中单一知识传授的模式,在教学中注重情感的渗透,弥补传统课堂中情感的缺陷。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论文摘要:本文从读前、读中和读后三个环节探讨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关注情感因素,渗透情感教育,达成情感目标。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情感教育《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要:树立全面的基础观,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础。
重视教育中的情感因素,充分发挥积极的情感对“优教促学”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和育人环境,促进学生认知与情感的和谐发展。
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具有健康的身心与个性,并能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作为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潜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情感作为人的一种非智力因素对教学过程的参与和教学效果的影响不可小觑。
情感对教学的影响有:注意力离散现象;过度紧张焦虑现象;过度放松懈怠现象;过度兴奋状态;渴望赞许心理;怯阵放弃现象等。
凡上述种种,均是各种情感因素在外语教育情景中的具体反映。
外语教师如果无视情感对外语学习过程的影响,学生的情绪会降低,注意力易于涣散,学习和记忆能力也会随之而急剧下降,并最终导致低效外语学习。
高中阶段,学生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期,高中英语老师如何教师如何将德育理念隐含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在阅读课堂渗透情感教育呢?许其端曾提出了匠心独具的英语课堂情感教育四部曲:以境育情―――创设情景教学环境;以理动情―――教师口头教育使学生朴素的情感和激情升华为稳定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以行动情―――教师通过行为活动深化学生情感、并努力使行为成为良好的习惯;自我调节―――教师控制自己情绪,以快乐、饱满、振奋的良好主导情绪状态和高尚情操积极地影响学生,以陶冶学生的相应情感。
英语阅读,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
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和高考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学活动一般分为读前,读中和读后三个阶段。
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摘 要】:将学生视为有思想,有情感的个体,将“以人为本,以
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人文主义思想贯彻到日常的教学之中,是每
一位有志于英语教学的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
【关键词】:积极性 启发 实践 动机
教学改革就像一阵春风吹来,给教学界注入了新鲜的空气,广大
中学英语教师为之振奋,同时也为之困惑:如何才能把关注学生情
感发展的人文主义思想贯彻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带着积极
的情绪和情感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呢?
一、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感处理
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感处理是指教师从情感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
加工和处理,在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在情感方
面的积极作用。
1、教师以情感为手段,巧妙地组织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
性
比如,教学 living with disease时,为了自然引入新课,教师可
以以这样的简单问候打开关于健康和疾病的话题。如:how are you
today? 学生的回答会多种多样,如:very well, thank you. / i’m
not very well today. / i have a cold (headache,fever .etc.).
进而教师可以巧妙地进入主题:how many deadly diseases do you
know? what is aids? how does a person get aids? 引导学生了
解目前关于医学界有挑战性的疾病问题,通过阅读文章里艾滋病患
者小华的故事,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目前世界上青少年患艾滋
病的情况,她如何积极面对aids的态度以及她的心声和愿望。启发
学生联系实际思考自己如何面对人生的疾病问题,谈谈感想,体会,
这样有助于学生和教材产生共鸣,将所学语言用于实践,达到英语
教学的目的。
2、教师以情感为目标,有效地利用教学内容中的情感资源,引发
学生的积极学习的动机和热情
比如,在教学frightening nature时,联系刚发生的印度洋大海
啸启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下问题:
when do you hear about the tsunami(海啸) around the indian
ocean?
how do you feel when you know so many people were killed
and injured in this natural disaster?
what will you do to help the people in trouble?
what other natural disasters do you know about?
how does nature form a danger to people in the world and
how can science help reduce that threat?
这些问题能激活学生关于自然灾害如火山爆发,飓风和台风的思
维,引起学生对地质学,气象学,天文学,生物学等几门自然科学和
日常生活的关系的思考,通过想象印度洋海啸造成的可怕后果及火
山爆发时城市被掩埋的悲惨景象,激发学生关爱生命的人道主义情
感,从而启发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动机。
二、对教学活动进行情感加工
对教学活动进行情感加工指的是在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活动时加
大生生互动的力度,充分利用pair work和group work加强学生的
合作,使课堂教学节奏张弛有度,活动多样,创设出有利于学生学习
的氛围,这都是体现外语教学的人本主义精神的。
1、使学生学习有安全感,乐于表达
传统教学中,发言机会属于一些善于表现的学生,害羞的或不善
于言谈的学生不敢举手发言;即使被点名发言,在众目睽睽之下,往
往会产生紧张心理而发挥不好,造成羞于开口的心理障碍,久而久
之这部分学生保持沉默,失去了很多语言实践机会。在pairwork和
groupwork活动中,面对自己的同伴和朝夕相处的同学,他们有安全
感,不担心出错被其他同学嘲笑,敢于无拘无束地进行语言实践,表
达自己的观点,从而逐渐找会失去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2、进行合作学习,增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
在pairwork和groupwork的合作学习中,学生相互了解,交流见
解,碰撞思维,共享知识,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在亲
密的人际交往中,团队精神和共事能力能得到很好的展示和提升,
学生表现更出色,学的东西更多,并有能力发展良好的人际交往技
能。
3、机会均等,实现人人参与,体现教育的公平
pairwork和groupwork体现了英语教育的新理念“做中学”,每
名学生都有机会,有时间进行交流,进行英语实践,人人参与,没有
“被遗忘的角落”。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发展。
4、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pairwork和groupwork中,教学内容往往生活化,社会化,如询
问家庭成员,兴趣爱好,解决学习困难,表达各自观点等。这些活动
内容生动有趣,十分符合学生的感情需求,自然会产生求知欲,进入
学会,会学,乐学的境界。
诚然,成为一个有人文主义情怀的优秀外语教师不是一朝一夕就
能做到的,需要在意识方面有全方位的改变,在方法策略方面有大
的改进。将学生视为有思想,有情感的个体,将“以人为本,以学生
的发展为根本”的人文主义思想贯彻到日常的教学之中,是每一位
有志于中国外语教学的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