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及支气管淀粉样变性CT表现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1
支扩的影像学表现描述
支扩的影像学表现描述是指肺支扩张的影像学表现,通常指根据X
射线胸片上支气管分支的结构变化来描述。
正常情况下,支气管的走
行很直,它们相互分离,没有明显的弧度,呈现出“铁丝网”状。
但是,肺支气管扩张时,X线胸片检查中多会出现支气管弧度明显
增大、支气管弯曲变成S型,或呈现出rapidly progressive等状态。
支气管管壁增厚,可能有支气管内囊性改变,如囊肿、肿瘤等,并且
可能存在一个或多个支气管门脉混合病变影。
支气管扩张的影像学特征可以有很大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但也有
一些共同的表现特征:
1、支气管弧度明显增大,支气管弯曲变成s型,水平或垂直方向
上伸缩变形,或支气管鳞状扩张等;
2、支气管管壁增厚,可能出现支气管内囊性改变,如囊肿、肿瘤等;
3、多个支气管门脉混合病变影,结节状、条索状或模糊状;
4、周边的肺野炎症反应尤为明显,可见肺野细小浅表斑块影及纵索状
结节状斑块影;
5、肺野局部积液,表现为钙化斑块影。
支气管扩张的CT影像诊断【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1-0271-02支气管扩张症是指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的慢性炎症,导致支气管壁的损坏而形成的扩张和变形。
临床症状有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
气管和支气管在胸内的位置通常和CT扫描层面大致并行,在横断面图像上可清楚地显示气管壁及气管管腔,因此非常适合作CT扫描。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来我院就诊的支气管扩张患36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2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慢性咳嗽、伴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
多数病人可咯出大量脓痰,有臭味。
咯血从痰中带血到大量咯血,程度不同。
呼吸道的反复感染、发热、胸痛,亦是较常见的临床症状。
1.2检查方法病人仰卧,横断轴位扫描。
两襞上举抱头。
扫描基线以胸骨切迹起始向下逐层扫到膈顶。
扫描时吸气憋住气或平静呼吸后憋住气。
根据非螺旋扫描显示的病变部位采用层厚为1~2mm,层距为2~5mm的间隔或连续扫描。
1.3其它检查胸部平片:有些患者的胸部平片所见正常。
主要的异常X线表现为肺纹理增重、模糊及环形透光影。
支气管管壁增厚形成两条平行的线状影像,称为轨道征。
支气管造影可显示各种类型的支气管扩张的形态。
2 CT表现2.1 柱状支气管扩张正常支气管CT仅见于肺门附近和肺实质中央部位,柱状支气管扩张表现为管壁增厚,管腔增宽,使得正常时不能见到的距膈膜下3 cm肺周边内也可见到支气管。
当支气管走行方向与CT重建图像层面平行时,表现为分支状的“轨道征”;支气管走行方向与CT重建图像层面垂直或斜行时,出现厚壁的圆形透亮影,表现为环状或椭圆状,呈“印戒征”。
正常时肺动脉直径稍大于伴行的周围支气管直径,当这种关系发生倒转时,可靠的指出有支气管扩张。
2.2 静脉曲张状的支气管扩张静脉曲张状的支气管扩张表现与柱状相似,支气管内腔不仅增宽,且呈凹凸不平表现。
支气管径呈粗细不均的串珠状改变,管壁不规则增厚。
2021系统性轻链型淀粉样变性诊断和治疗指南修订版(全文)2021系统性轻链型淀粉样变性诊断和治疗指南修订版(全文)系统性轻链(AL)型淀粉样变性是系统性淀粉样变性最常见的类型,其临床表现多样,诊断治疗困难。
2016年,中国AL型淀粉样变性协作组、东部战区总医院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组织肾脏科和血液科的专家制定了我国首部《系统性轻链型淀粉样变性诊断和治疗指南》,对规范AL型淀粉样变性的诊治起到了推动作用。
5年来,随着相关检测技术的提高和新药的不断问世,AL型淀粉样变性的诊治也有了很多进展,基于此,中国AL型淀粉样变性协作组联合相关领域专家对AL型淀粉样变性诊断和治疗指南作了更新。
本次指南的意见根据证据的强弱分为推荐(recommend)和建议(suggest)两个级别,推荐的内容临床证据级别较高,也达成了广泛的共识,建议的内容临床证据级别不高,有一定的争议,需要进一步研究来考证。
一、疾病定义以及概况AL型淀粉样变性是由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错误折叠形成淀粉样蛋白,沉积于构造器官,造成构造结构破损、器官功能停滞并举行性进展的疾病,首要与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殖有关,少部分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有关。
淀粉样蛋白具有以下特点:光镜下苏木精-XXX(HE)染色呈嗜伊红均质状,过碘酸-雪夫(PAS)染色呈弱阳性或阳性,Masson染色呈嗜亮绿;刚果红染色呈砖红色,偏振光显微镜下呈苹果绿色双折光;电镜下表现为直径8~14 nm、无分支、排列紊乱的纤维丝状结构;X线衍射显微镜下可见β片层结构。
AL型淀粉样变性是一种罕见病,欧美国家报道的发病率为8~10例/百万人年,我国还没有确切的病发率数据,从肾活检材料看,约占继发性肾脏病患者的4%。
AL型淀粉样变性多见于老年人,诊断中位年龄60岁左右,男性患者比例略高于女性。
AL型淀粉样变性预后具有较大的异质性,严重心脏受累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不足1年。
2、临床表现建议对有特异性临床表现,或出现两个及以上器官受累临床表现的患者进行AL型淀粉样变性的筛查。
支气管哮喘CT报告背景介绍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疾病,会导致气道收缩和痉挛,引起呼吸困难和咳嗽。
为了确诊和评估支气管哮喘的严重程度,医生通常会使用支气管哮喘CT扫描来观察患者的气道状况和其他潜在问题。
CT扫描的准备在进行支气管哮喘CT扫描之前,患者需要注意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患者需要告知医生是否有对造影剂过敏的反应,以及是否有其他健康问题。
其次,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指示停止使用某些药物,如含有茶碱的药物。
最后,在进行扫描前,患者通常需要空腹。
CT扫描的过程支气管哮喘CT扫描是一种无创的影像技术,它使用X射线来观察患者的气道和肺部结构。
以下是CT扫描的步骤:1.患者会被要求躺在扫描床上。
通常需要将头部固定在适当的位置,以确保图像的准确性。
2.CT扫描仪会围绕患者的身体旋转,并发射X射线。
患者需要保持静止,以避免图像模糊。
3.在扫描期间,医生可能会要求患者屏住呼吸,以确保图像的清晰度。
4.一旦扫描完成,医生会将图像传输到计算机上进行分析和诊断。
CT扫描结果的解读支气管哮喘CT扫描的结果可以提供有关患者气道和肺部状况的重要信息。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CT扫描结果及其解释:1.肺部结构的变化:CT扫描可以显示肺部的大小、形状和结构是否正常。
患者的肺部可能出现气道扩张、肺泡破裂或肺部炎症等问题。
2.气道壁增厚: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气道壁通常较厚,这可能是由于慢性炎症导致的。
气道壁增厚可以导致气道狭窄和阻塞。
3.黏液堆积:在CT扫描中,医生还可以观察到气道内是否有过多的黏液积聚。
这些黏液会导致气道堵塞并加重呼吸困难。
4.其他问题:CT扫描还可以检测其他与支气管哮喘有关的问题,如肺部感染、肺气肿等。
CT扫描结果的意义支气管哮喘CT扫描结果对于医生评估患者的病情和制定治疗计划非常重要。
根据CT扫描的结果,医生可以确定患者的气道状况、肺部功能以及存在的任何并发症。
这将有助于医生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并监测疗效。
结论支气管哮喘CT扫描是一种有助于诊断和评估支气管哮喘的重要工具。
咳嗽、咳痰,支气管黏膜颗粒状突起孙俊生;卓宋明;古志球【期刊名称】《临床肺科杂志》【年(卷),期】2017(022)008【总页数】5页(P1515-1518,1530)【作者】孙俊生;卓宋明;古志球【作者单位】518116 广东深圳,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呼吸内科;518116 广东深圳,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呼吸内科;518116 广东深圳,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呼吸内科【正文语种】中文患者,男,31岁,以“咳嗽、咳痰、气喘8月,再发并加重15天。
”主诉入院。
患者于8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黄脓痰,咳嗽剧烈时伴有气喘,未闻及“喘鸣音”,伴流涕,有时为黄脓涕,无头痛、呕吐、发热等,间断予抗炎止咳等治疗,症状时轻时重。
15天前患者咳嗽、咳痰加重,伴双侧以耳垂为中心的肿胀及疼痛,当地医院痰培养示“肺炎克雷伯杆菌”,按“支气管哮喘并感染、双侧复发性化脓性腮腺炎”,先后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阿奇霉素等无显效,今来我院求治。
近期体重无明显减轻。
既往史无特殊,成年结婚,育有一子,家族中无遗传病史。
入院体检:T 36.8℃,P 124次/分,R 21次/分,Bp 124/74mmHg,SPO2 96%,BMI 30kg/m2,发育正常,肥胖体型, 全身皮肤及巩膜未见黄染、淤斑、淤点,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
双耳部以耳廓为中心下垂部位肿胀,质中,轻压痛,无波动感,边界不清,表面不红,张口不受影响,鼻窦无压痛,咽稍充血,腮腺管口未见明显红肿,按摩腮腺,可见粘稠灰白色脓液流出,颌下腺导管口无红肿,心肺阴性。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19.24×109/L,N% 73.6%,E 9.7%,PLT 410×109/L;尿常规、粪常规正常;CRP 40.7mg/L,ESR 63mm/h;肝功能:正常;肾功能正常。
凝血功能正常;PCT正常;痰找抗酸杆菌2次(-);痰真菌涂片(-);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正常;腮腺分泌物培养:咽喉部正常菌群生长;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结核分枝杆菌DNA荧光定量<2500copies/mL(正常范围);血气分析正常;血脂正常;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cANCA(-);肿瘤系列: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53、糖类抗原724、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非小细胞肺癌相关抗原均于正常范围。
呼吸性细支气管炎丨CT表现、诊断要点呼吸性细支气管炎Respiratory Bronchiolitis, RB横轴位HRCT示上叶边界模糊的小叶中央性磨玻璃结节。
患者活动后有轻微的咳嗽和气短。
冠状位HRCT示上叶浅淡的小叶中央性结节,下肺野少见。
患者40包/年的吸烟史。
定义•为吸烟相关肺疾病的一部分•呼吸性细支气管炎(RB):吸烟者的组织学反应(有些为病理性),通常无症状•呼吸性细支气管炎-间质肺疾病(RB-ILD):临床病理综合征,见于严重吸烟者,以肺部症状、肺功能试验异常及影像异常为特征影像表现总体特征•最佳诊断线索RB:轻度片状磨玻璃影及小叶中央性结节,多见于上肺RB-LD:RB的表现更显著更广泛,尤其是磨玻璃影;中央及周围气道的轻度增厚•发病部位RB:大量结节多位于上肺野,肺底部不受累RB-ILD:分布更广泛,可以扩散至下叶伴有粗大的条带状肺膨胀不全及瘢痕•大小:小叶中央性结节,直径3-5mm•形态:结节一般为磨玻璃影,边界模糊CT表现呼吸性细支气管炎•HRCT通常表现正常(敏感性 25%)•浅淡的小叶中央性微结节(常被漏诊)•片状磨玻璃影•上肺野为主•可伴有小叶中央型肺气肿呼吸性细支气管炎-间质性肺疾病•上叶小叶中央性结节及片状磨玻璃影更显著•下叶可见轻度网状影•轻度的支气管壁增厚•常伴有小叶中央型肺气肿;可能与年吸烟量增加及年龄增大有关病理•呼吸性细支气管(第二级)管腔内及周围肺泡内巨噬细胞的反应性积聚临床•通常无症状•在吸烟者普遍存在的组织学反应,见于开始吸烟后两年内•男:女=2:1鉴别诊断脱屑性间质性肺炎(DIP)•分布在中下肺野•磨玻璃影更弥漫,常分布在胸膜下、片状•晚期可见轻度纤维化征象过敏性肺炎•相似的CT表现,阴影密度更高•小叶的空气潴留较RB更常见•有接触史(发病率在吸烟者下降)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微结节更多更致密,以上肺野为主•微结节可形成空洞转变为囊性病变BP影像要点:•以上叶为主的支气管中央性分布的磨玻璃影结节浅淡的磨玻璃小叶中央性微结节及磨玻璃影左图:双侧斑片状磨玻璃影,轻度的支气管壁增厚及支气管扩张;右图:肺野外带细小的小叶中央性结节,上肺野为主,刀鞘状气管变形。
气管及支气管淀粉样变性CT表现
CT表现主要为主气管或支气管壁有多个小结节样突起,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少数结节钙化,增强多数轻度强化或无强化,多易误诊为气管占位病变,有时胸部CT可无阳性发现,高度怀疑者,明确诊断主要还是通过电子支气管镜可见气管、双侧各级支气管通畅,软骨环清晰,整个气管或支气管壁可见弥漫性颗粒状突起物,粘膜充血,但不一定所有的管壁狭窄,活检病理刚果红染色阳性,可以确诊为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
(康益德范如明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