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林木采伐迹地更新造林的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6.52 KB
- 文档页数:5
采伐迹地阔叶林营造技术及效益分析摘要从造林树种选择、造林、幼中林抚育、择伐利用等方面总结了采伐迹地阔叶林营造技术,并总结了其取得的效益,以期为采伐迹地的更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采伐迹地;阔叶林;造林;抚育;择伐利用;效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山区农民正逐步向平原地区和中小城镇移民,有的行政村已经成为空壳村,大部分人口已迁移。
山区居民大幅度移民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但林业生产面临较大的困难和问题,采伐迹地更新难以正常进行,虽推行采造挂钩,所谓采伐迹地造林只不过是一种形式,更新造林成效较差,采伐迹地向灌木丛(林)演替,大多物种不能成为商品材(加工用材)。
特别是松、柏、柳杉等树种的采伐迹地一旦更新造林成效差,其演替而成的森林商品率更低。
虽然仙居县50%的有林地划归生态公益林可任其自然演替,但商品材(林)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林种。
在目前情况下,用材林造林树种应选择具有萌蘗更新能力的物种,即使采伐迹地的更新造林成效差一点,可凭借其自身修复能力形成新的森林,达到森林的动态平衡。
根据当前林业生产面临的实际问题,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对木材的需求。
在多年营造林实践的基础上,提出采伐迹地更新,采用具有萌蘗能力的阔叶乔木树种搭配10%的针叶树,使所培育的森林采伐后能凭借自身的修复能力再形成新的森林生态系统,达到森林面积和蓄积量的动态平衡。
搭配10%的针叶树种可充分发挥林地生产力水平,提高森林质量和蓄积量。
择伐利用保证森林生态系统较完整,且没有生态风险和灾难后果。
因此,在目前采伐迹地更新造林总结分析的基础上,就采伐迹地阔叶林培育作一简单的概述,以供同行借鉴。
1 造林技术1.1 造林树种选择选择的树种必须具有萌蘗更新能力强、育苗造林容易、生长快、杆形通直、材质优、用途广、经济价值高的阔叶树。
根据多年营造林实践,可优先选用木荷(Schima superba)、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深山含笑(Michelia maudiae)、红豆树(Ormosia hosiei)、檫树(Sassafras Tumu)、锥栗(C.henryi)、黄檀(D.hupeana Hance)、杉木(Cunninnghamia lanceolata)、马褂木(Liriodendrom chinensis)等。
沈阳(苏家屯区)林场造林更新现状分析及改进的对策与措施◎崔娜(作者单位:鞍山市检测检验认证中心)一、区域林业概况苏家屯区隶属于辽宁省沈阳市,地处辽东丘陵、辽河、浑河过渡带上,东部为低山区,中部为丘陵,西部为平原。
域内河流主要有三条,分别为浑河、北沙河、十里河,属浑河、太子河两大水系。
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干冷同期、光照充足、降雨集中。
年平均气温8℃左右,最冷是1月份,最热是7月份。
年平均降水量659.6毫米,年日照时数2527小时。
苏家屯区林地面积903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1.56%。
近年来全区退耕还林成果得到巩固,荒山、荒滩植树造林取得较大成就,白清寨旅游景区、马耳山生态旅游区、绿岛旅游区等生态敏感区域得到严格保护。
2010年到2020年10年规划期间林地面积增加997公顷,2010年全区林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为12.08%,全区林地面积达到9442公顷,到2020年林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将提高到12.84%,全区林地面积计划达到10036的公顷。
二、造林更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苏家屯区地处东北区域,气温相对偏低,树木生长缓慢,树木被过渡砍伐后不易生长,因而这一地区的植被一旦遭到破坏,便很难恢复。
不仅如此,由于东北地区相对来说较为干旱,大风作用于苏家屯区,会将疏松的土壤表层刮去一层,不仅会刮走土壤中的细小黏土和有机质,造成水土流失,还会将带来的沙子积留在土壤中,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的肥力,影响农作物生长。
植树造林可使水土得到保持,对治理沙化耕地,控制水土流失,防风固沙,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可以大大改善生态环境,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
而且随着经济林陆续进入成熟期,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巨大,还能提供大量的劳动和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辽宁省委省政府从生态立省、建设美丽辽宁的战略高度,全面部署了以"两退一围"为重点的青山工程攻坚战役,实施一系列有效举措,全面清退"小开荒"、"小开荒"还林和超坡地还林,积极响应党中央确立的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明确"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为目标的任务。
现代林业人工造林更新和管理的措施摘要: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态问题,并开展了植树造林。
造林是林业工作的基础,也是新时期林业建设的重点任务。
人工造林是我国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缓解木材供需矛盾的主要途径之一。
虽然人工造林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但我国现代人工林造林成效不大,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现代人工林造林的效果。
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现代人工林造林的更新、管理和保护进行了简要论述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现代林业;人工造林;更新;管护引言森林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
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城市和工业,由于森林资源的不受控制的开采和枯竭而遭受重大损失。
如果不加以制止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它们将不可避免地在过去耗尽,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将受到威胁。
因此,现代林业中的造林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态资源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现代林业人工造林的主要作用1.加速森林的恢复和生长林业是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手段,对于保证森林资源的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造林主要从人工更新、自然更新和人工更新三个方面进行。
这三种更新方法是相互关联、有机的,在整个森林恢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人工造林取决于人们调节树种的意愿,因此它可以有效地开发物种或物种作为目的地,加速森林恢复和生长,并确保森林质量。
因此,人工更新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应有的重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增加森林的覆盖率,保护森林资源目前,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由于不重视环境保护,中国消耗了大量森林资源,导致森林资源和自然生态及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不仅对动植物的生存条件产生不利影响,而且在人们的生活条件方面。
如果我们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注意合理的资源开发和新造林,森林资源就会枯竭,这将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不利影响。
目前,植树造林是基因改良的一项重要措施,不仅可以提高森林覆盖率,还可以提高环境保护的效益。
3.有效更新和保护森林林业是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手段,这是在重新造林地点种植幼苗、种子或其他材料的过程。
浅谈人工造林更新的措施及注意事项人工造林是指人们在原始植被或者退化植被地区进行人为植树造林的活动。
而人工造林更新则是指对已有的人工林进行合理管理和更新,以保持其健康和持续发展。
人工造林更新的措施和注意事项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森林质量和保障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就浅谈人工造林更新的措施及注意事项进行探讨。
关于人工造林的更新措施:1. 合理选择树种:在进行人工造林更新时,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地形等条件,选择适合生长的树种。
同时要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产业发展需求,选择具有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的树种进行种植,如杉树、柚木等。
2. 合理密度管理:人工造林更新时需要合理控制树木的密度,避免过密导致树木生长不良和疾病害虫滋生。
同时过密的造林也会导致竞争过于激烈,影响树木的营养摄取和生长发育。
3. 适时疏伐:在人工造林更新过程中,适时的疏伐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通过疏伐可以促进树木徒长,改善林分结构和树冠发育,减少群干的竞争,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树木的抗逆性。
4. 良好的管理措施:对于人工造林需要进行定期的管理工作,包括松土、修剪、施肥、防病害等,使得树木可以健康良好的生长。
这些管理措施对人工造林更新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1. 保护生态环境:在进行人工造林更新时,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在选择树种和进行造林的时候,需要保证当地的植被结构和生态平衡。
2. 合理安排更新周期:在进行人工造林更新时,需要考虑到树种的生长特性和更新周期,合理安排树木的更新时间,避免因为更新不及时或者更新过度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3. 防治病虫害:在人工造林更新时,病虫害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保证树木的健康生长。
同时要注意选择抗病虫害的树种,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4. 定期监测:在进行人工造林更新后,需要定期对更新后的林分进行监测和评估,了解树木的生长情况和林分结构的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关于林木采伐迹地更新造林的研究
摘要:文章着重论述从采伐迹地的处理至幼苗的选择、幼苗培植技术、树木的管理与抚育等一系列林木采伐迹地的更新造林技术,希望能对国家林木造林事业提供一定技术支持。
关键词:采伐;迹地;造林
森林资源是地球上十分宝贵的资源,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许多的财富,并且对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有重要的维护作用。
森林采伐是森林利用的主要手段,也是调节森林结构、促进森林生长和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长期以来。
不科学的采伐措施导致森林面积锐减,破坏了生态环境,还带来了一些自然性的灾害。
随着减少对环境影响的森林采伐和生态采伐理念的提出,研究如何通过采伐,使森林既有高的经济效益。
又不损失生态效益、不降低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质量。
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采伐迹地进行更新造林,可以使采伐迹地快速的恢复林地,促进林木的健康生长。
培育优良的林业资源。
并且可有效的改善生态环境,对生态环境的建设有重要的作用。
1林木采伐迹地的处理措施
1.1砍伐方式
选择在清明节前进行更新造林的采伐工作,大部分林木
有自然萌芽更新的能力,此时采伐对于萌芽条的生长十分有益。
为了使地面新长的萌芽条较为健壮。
应当尽量降低伐桩的高度,在砍伐时,最好使用油锯作业,可以使伐桩的断面平滑,并且保持一定的倾斜度,能够达到防止积水的目的。
1.2林地清理
采伐之后,在迹地表面会残留很多树木枝条等残留物,不仅影响采伐作业,还会隐藏许多病虫害。
所以,要对迹地进行彻底清理。
清理方法可采用火烧法和带状清理法。
火烧方法简单方便,但容易引起火灾。
建议采用带状清理法。
将采伐剩余物环山水平带状堆积,让其自然腐烂。
此方法增加了人工成本,但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更好地保护迹地的珍贵物种。
1.3整地方法
需要根据不同地形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整地方法。
整地时在原造林地行距间采取带状整地,整地深度要达到20cm 以上;丘陵区地势比较平缓,采取全面整地,整地深度25cm 以上;在全面整地和带状整地的基础上再进行挖穴,挖穴规格为50×40cm。
经营条件好的地块,整地时还应施基肥,主要是有机肥料,以提高土壤肥力。
解决地力衰退的问题,同时有利于补植苗木生长。
2造林技术
落叶松为松科落叶松属的落叶乔木,是中国东北地区的
主要森林组成树种,它具有成活率高、根系粗壮发达、生长速度快等特点,是迹地更新造林的首选。
随着人们实践能力的增强,造林技术也日渐成熟,从幼苗的选择与培育技术,都具备了较为成功的经验技术。
要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去培育良种,改良技术,从造林的每个细节处着手提升造林水准。
2.1选优种苗
落叶松的成长及成活率和其种子及苗木质量有着一定
的联系,所以在种子的选择上必须具备科学性和择优性,充分利用现有的科学研究成果进行落叶松幼苗的优选,优选幼苗可以在承认树种之间存在遗传变异的前提下进行选择,树种来自于最佳种源。
尽量选取顶芽饱满、根系发达的苗木,这样的苗木生长速度快,产量优。
2.2落叶松栽植技术
造林栽植苗木的时间要科学合理。
一般选择在早春时进行,栽植时需要保证当天起苗、当天栽种结束,树苗在栽植的过程中切记不要有窝根现象的出现。
出现歪苗时将其扶正。
并将此块土踩压厚实,才能确保当年栽种苗木的成活率。
在进行林木采伐迹地更新造林之时,每亩约300株幼苗中,据估算,大约能存活200株左右的幼苗,然而会使迹地树种略显稀疏与单调。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进行人工补植,人工补植可以混交造林,也可以纯林,选择树种要求生长速度要大致与落叶松同步,在补植的过程中,需严格按照迹地造林的
技术要求,保证林木存活率。
2.3抚育管理
2.3.1松土除草
为了保证幼林的成活及迅速成长要及时的对落叶松幼林进行松土。
因为在造林的初期,幼树的抵抗力较弱,而后期随着幼树的生长,抵抗力逐渐加强,可减少松土除草的次数。
根据林地的具体情况、树种的特征以造林的密度等方面来确定松土的年限和次数,一般在3-5年即可。
松土除草的季节,应根据落叶松幼林的生长规律,养分的水平和土壤的水分决定。
针对于落叶松林,一年有两个生长的高峰期,分别是每年的2-6月,8-9月,应该在生长期到来之间及时的进行松土和除草。
要保证疏松土壤,除掉杂草,避免伤害树根。
2.3.2林地水分的管理
因为落叶松幼苗对于土壤水分的供给程度要求较高。
所以要对落叶松林的天然降水和土壤的水资源进行合理的保护。
应该扩大整地的深度和面积,这样就能够使土壤积蓄较多水分,尤其是在土壤的水分较差的地段,是否合理进行整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进行及时的除草,使杂草吸收土壤的水分量变少,保证了土壤的水分含量。
并且让幼林尽快郁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太阳对地面的直接照射,减少水分的蒸发,并且还有利于截留降水,给落叶松林吸收土壤的水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结语
综上所述,植树造林更新技术具有一定的生态功能。
也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对于各种不同的采伐迹地进行适应的植树造林技术,当选择人工栽植时,在实施过程中应掌握每个技术环节的要点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只有把每个方面工作做好,迹地造林才能快速、有效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