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林业森林采伐迹地更新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浅谈人工造林更新的措施及注意事项人工造林是现代林业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人工造林更新就是指对于老旧或者病虫害等原因造成的林木死亡或退化,通过人为方法进行新林种植或者提高林分密度等更新措施,以保证林地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效益。
人工造林更新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种苗选择:采用优质育苗技术,选用抗病虫害、适应环境、生长迅速的优质苗木。
2. 选址准确:确保划定的更新区域地理位置准确,且环境适宜,充分考虑土壤肥力、水分年降水量、降雨分布、地形等因素,使其符合更新林木的生长要求。
3. 土地准备:先对老林或者退化林地进行清理、耕作,松土、施肥等必要措施,使土壤肥沃、充分通气,为新树的种植和生长提供保障。
4. 植树造林:根据所选用的苗木品种特点,适时适量进行定植,根据林木生长和养护的要求,采用不同密度的种植方式,保证新苗的成活率。
5. 养护保管:针对更新树种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养护保管措施,如浇水、施肥、松土、修剪等,以保证林木早日长成,并达到最大经济效益。
在进行人工造林更新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种苗来源:选用种苗要从正规合法的苗圃采购,保证其品质和优质性,防止带入病虫害等问题。
2. 降低成本:虽然人造林更新是为了保护和提高林地的经济利用价值,但是在更新过程中,需要采取节约措施,严格控制造林成本,提高投资的效益。
3. 生态保护:在进行人工造林更新的过程中,应当注重生态保护,保护自然生态环境,避免不必要的砍伐和破坏。
4. 合理规划:对于林地的大小、用途、树种的选择、种植密度等方面,应该通过科学规划来实现更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总之,人工造林更新是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提高林地经济价值和环境保护的有效手段。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林木类型和环境条件,科学制定更新措施和计划,重视生态保护、成本控制和经济效益,确保人工造林更新取得更好的效果和收益。
森林采伐更新规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林部(已撤销)•【公布日期】1973.10.10•【文号】•【施行日期】1973.10.1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森林采伐更新规程(一九七三年十月十日农林部发布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毛主席“绿化租国”,“坚持合理采伐”的指示,多快好省地发展林业,实现森林资源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续利用,不断满足社会主义建设对木材的需要,维护和加强森林的防护作用,促进农业的高产、稳产,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各级林业部门必须贯彻林业建设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认真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森林保护管理的指示和规定,合理经营利用森林资源,及时更新采伐迹地,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尽快做到以场定居,以场轮伐。
第三条对森林资源必须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采伐和更新。
国有林由林业部门负责采伐和更新,非林业单位不得进入林区采伐木材。
集体林由社队或与社队签定合同的林业单位,按照国家下达的计划生产木材;森林采伐后,由森林所有者或与社队签定合同的林业单位负责更新。
第四条国有林按本规程的规定进行采伐、更新。
本规程原则上适用于集体林。
第二章森林采伐第五条为了发挥森林的防护作用及其他效能和保护环境,下列地区的森林,只许进行抚育采伐、卫生采伐和更新采伐。
一、大型水库周围以山脊为界,大江河及其主要支流两岸各200米范围内的森林。
二、沿铁路两侧各200米及沿干线公路两侧各50米范围内的森林。
三、沿高山森林分布限界及与草原接壤100米以内的森林。
四、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护林、护堤林、固沙林、国防林、海防林和陡坡的森林。
五、母树林、禁猎林和林业局、场驻地周围的森林。
第六条国家划定的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禁止进行任何性质的采伐。
第七条森林年采伐量,由各省、市、自治区根据国家建设需要和长期经营、永续利用的原则确定。
第八条成熟林的采伐年龄规定如下表:───────┰───────────────┰───────────────┃天然林┃人工林┠───────┰───────╂───────┰───────树种┃南部┃北部┃南部┃北部┠───┰───╂───┰───╂───┰───╂───┰───┃年龄┃龄级┃年龄┃龄级┃年龄┃龄级┃年龄┃龄级──┰────╂───╂───╂───╂───╂───╂───╂───╂───┃红松、┃81-100┃五┃121-┃七┃┃┃81-100┃五│云杉│││140│││││针┃┃┃┃┃┃┃┃100┃┃落叶松、┃81-100┃五┃101-┃六┃┃┃41-50 ┃五┃冷杉、┃┃┃120┃┃┃┃┃叶┃樟子松┃┃┃┃┃┃┃┃┃云南松、┃41-50 ┃五┃61-70 ┃七┃31-40 ┃四┃41- 50┃五┃华山松、┃┃┃┃┃┃┃┃┃油松、马┃┃┃┃┃┃┃┃┃尾松┃┃┃┃┃┃┃┃┃杉木┃┃┃┃┃21-30 ┃五、六┃┃──╂────╂───╂───╂───╂───╂───╂───╂───╂───阔┃连生┃┃┃┃┃16-20 ┃四┃21-25 ┃五┃中生┃51-60 ┃六┃61-70 ┃七┃31-40 ┃四┃41-50 ┃五叶┃慢生┃81-100┃五┃81-100┃五┃51-61 ┃六┃51-60 ┃六──┸────╂───╂───╂───╂───╂───╂───╂───╂───毛竹┃6-8┃三、四┃┃┃6-8┃三、四┃┃───────┸───┸───┸───┸───┸───┸───┸───┸───注:1.南部是指长江流域、长江流域以南及西藏地区。
当前林业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摘要:林业是一项基础性产业和公益产业,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善生态状况已成为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林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突出,这使林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林业产业正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林业;林业产业;机遇挑战1当前林业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1.1 小康社会的发展为林业提供机遇在先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生态环境的科学保护,进而推动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所以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减轻环境污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全国人民都深刻意识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并树立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低碳环境建设的意识。
这也说明了我国全国上下都有环境保护的意识,同时逐渐加强对林业的建设,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1.2 市场对于木材的需求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了市场伴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于木材的需求也日益增大,全球范围内的木材消耗量不断上涨,同时,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也更加紧密,相应的林产品供需矛盾日益凸出。
面对资源匮乏的形势,急需加强林业产业贸易、及时提供优质的木材,在此情况之下,市场的需求为林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1.3 林业发展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新依据林业产业是可以促进我国经济与农业发展的主要产业之一,能够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林业产业发展的依据,以保障林业产业的发展方向。
“三农”指的是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农民的收入、发展农业以及稳定农村,进而使我国的经济社会得到稳定的发展。
1.4 森林培育产业前景开阔现阶段,林地的产出远远低于耕地产出的水平,如果加大对林地的投入及管理,那么将会使林地的产出大大提高,从而为我国带来巨大的利润与收益。
当前,我国尚有大面积的林地未开发,因此,培育森林有着较大的潜力,其有着极为开阔的发展前景。
2当前林业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2.1 森林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率低森林资源作为很多产业的生产原料,随着人民生活的日益改善和发展,对于森林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大。
林木更新种植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林木更新种植是指在林木生长周期结束后,通过重新种植新的树木,以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木材、纤维等林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林木更新种植实施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二、林木更新种植的必要性。
1.保护生态环境,林木更新种植可以有效防止土壤侵蚀,保持水土资源的平衡,维护生态平衡。
2.提高林产品质量,通过更新种植,可以选择更适合当地环境和市场需求的树种,提高林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3.促进经济发展,林木更新种植不仅可以增加林产品的供给,还可以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林木更新种植实施方案。
1.确定更新种植区域,首先需要对更新种植的区域进行勘测和评估,确定适合进行更新种植的地块。
2.选择适宜树种,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选择适宜的树种进行更新种植,以提高树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3.制定种植计划,制定详细的种植计划,包括种植时间、密度、方式等,确保种植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4.科学施肥管理,在更新种植过程中,需要科学施肥,合理管理树木的生长,以保证树木的健康生长。
5.加强护林防火,加强对更新种植区域的护林防火工作,确保新种植的树木不受火灾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四、林木更新种植的注意事项。
1.保护原有植被,在进行林木更新种植时,需要尽量保护原有的植被,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2.科学管理树木,在树木更新种植后,需要加强对树木的管理和护理,包括及时修剪、防治病虫害等工作。
3.合理利用资源,在进行林木更新种植时,需要合理利用资源,避免浪费,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五、结语。
林木更新种植是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林产品质量、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只有科学制定实施方案,才能有效推动林木更新种植工作的顺利进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希望各地相关部门和林业从业者能够高度重视林木更新种植工作,共同努力,为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林木的造林与更新方法林木的造林与更新方法是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重点介绍几种常见的林木造林与更新方法,包括人工造林、天然更新和间作更新等。
一、人工造林人工造林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在空旷地区或者受灾地区进行树木种植和造林的一种方法。
人工造林可以选择适宜的树种,控制造林密度,提高树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其步骤包括:选种、培育、园地准备、栽植和抚育等。
在选种过程中,需要根据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等因素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
培育过程中,要进行良好的苗木管理,保证苗木的质量,提高成活率。
园地准备包括清理、平整土地等工作,以便于后续的栽植工作。
栽植过程中需要注意适宜的树木间距和深度,以促使树木的健康生长。
抚育工作包括灌溉、施肥、防虫等,保证树木的正常生长。
二、天然更新天然更新是指利用自然界的力量进行林木更新的一种方法。
当自然界的种子落地发芽并成长成苗时,形成新的森林。
相比于人工造林,天然更新具有经济成本低、环境友好等优势。
天然更新需要考虑种子的传播方式、适宜的播种时间和种子的质量等因素。
在天然更新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环境,防止野火等自然灾害对新苗的破坏。
三、间作更新间作更新是指在现有的林地上种植其他农作物,并在作物生育过程中逐步引入新的树种进行林木更新的一种方法。
通过间作更新,既保持了林地的生产力,又实现了林木的更新。
间作更新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持水源,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间作更新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宜的农作物和树种进行搭配种植,确保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
同时,还需要科学合理地安排间作的周期,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
结论林木的造林与更新方法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人工造林、天然更新和间作更新是常用的方法。
在选择和实施这些方法时,需要结合具体的土地条件和树种特点,确保实施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通过合理的林木造林与更新方法,可以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现代林业人工造林更新和管理的措施摘要: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态问题,并开展了植树造林。
造林是林业工作的基础,也是新时期林业建设的重点任务。
人工造林是我国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缓解木材供需矛盾的主要途径之一。
虽然人工造林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但我国现代人工林造林成效不大,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现代人工林造林的效果。
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现代人工林造林的更新、管理和保护进行了简要论述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现代林业;人工造林;更新;管护引言森林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
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城市和工业,由于森林资源的不受控制的开采和枯竭而遭受重大损失。
如果不加以制止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它们将不可避免地在过去耗尽,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将受到威胁。
因此,现代林业中的造林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态资源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现代林业人工造林的主要作用1.加速森林的恢复和生长林业是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手段,对于保证森林资源的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造林主要从人工更新、自然更新和人工更新三个方面进行。
这三种更新方法是相互关联、有机的,在整个森林恢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人工造林取决于人们调节树种的意愿,因此它可以有效地开发物种或物种作为目的地,加速森林恢复和生长,并确保森林质量。
因此,人工更新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应有的重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增加森林的覆盖率,保护森林资源目前,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由于不重视环境保护,中国消耗了大量森林资源,导致森林资源和自然生态及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不仅对动植物的生存条件产生不利影响,而且在人们的生活条件方面。
如果我们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注意合理的资源开发和新造林,森林资源就会枯竭,这将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不利影响。
目前,植树造林是基因改良的一项重要措施,不仅可以提高森林覆盖率,还可以提高环境保护的效益。
3.有效更新和保护森林林业是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手段,这是在重新造林地点种植幼苗、种子或其他材料的过程。
保山市隆阳区华山松更新造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赵宝顺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6年第07期摘要在华山松更新造林中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用传统的华山百日苗造林方法在高海拔山区更新营造华山松林存在保存率低下的问题。
通过分析、对比、实践的方法与措施,找出造成保存率低下的原因、因素,提出通过改变整地方式、加强抚育等措施,以提高华山松更新造林的保存率,从而达到造林目的。
关键词华山松;更新造林;问题;对策;云南保山;隆阳区中图分类号 S791.2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7-0161-01云南省为我国西南主要林区,也是我国木材的主要生产供给地之一。
华山松是云南省主要速生造林树种,其树体高大,生长迅速,树干通直圆满,木材花纹美观、质地优良,其种子也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果实。
云南省保山市及周边地区为主要种植基地,种植面积达6.67万hm2以上,隆阳区为主要种植地之一。
华山松喜阴凉耐低温、要求生长在较肥沃深厚的微酸性土壤。
主要分布在海拔1 800~3 000 m的山区,保山市华山松造林以夏季华山松百日苗贴壁种植法为主,营造方法充分利用当地有利的气候条件,育苗简单方便,整地简易,施工简便快捷,成本低下、成活率高,深受当地群众喜爱。
但传统的华山松百日苗造林在采伐迹地更新造林中却存在着保存率低下的问题。
找出导致华山松幼苗死亡的原因,并加以解决,以提高华山松造林保存率,达到更新造林目的[1-2]。
1 存在的问题1.1 华山松更新造林中幼苗假活现象严重在隆阳区华山松造林一般为夏季造林,定植时间在6—7月,当年11月进行造林检查验收时,新造林地幼苗一般都在成活中,造成验收合格。
1.2 华山松幼苗在翌年冬春季节大量枯死,造林保存率低下华山松更新造林幼苗于翌年春季由于天气干旱,2—3月大量枯死,造林保存率快速下降。
1.3 华山松造林保存率呈现随坡向、坡度变化华山松造林保存率随坡向、坡度变化,半阴坡、阴坡、半阳坡保存率较高,阳坡保存率较低,随着坡度的增加保存相应降低。
现代林业森林采伐迹地更新探索
摘要:杉木是当前人工更新造林的主要树种。
它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促进当地林业经济的发展。
本文简要探讨从采伐迹地的处理到幼苗的种植、抚育、管理等一系列杉木采伐迹地的更新造林技术,以期促进我国造林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采伐迹地;更新造林;措施
杉木具有生长迅速、根系发达、萌芽能力强等特点,一般作为南方迹地更新造林的首选。
杉木被伐后,留下的树桩难以清除,极大阻碍了新生林的成长。
随着时代的进步,造林技术也日趋完善、成熟。
从清理迹地到幼苗的选择及培育等,都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技术。
1 采伐迹地
1.1 迹地清理
一般于清明节前采伐准备更新造林的杉木,这有利于萌芽条的生长。
在采伐过程中,宜使用锯子,从而保证伐桩断面的平整度。
同时,要尽量让断面维持一定的倾斜度,避免断面积水。
伐桩高度
2-6cm。
完成迹地采伐后,迹地的清理工作就显得很重要。
由于会有大量的树枝、树梢、枝叶等残留在地面上。
它们的存在,不仅会影响人们的工作,还会为很多病虫害提供藏身之所。
因此,我们要及时清理迹地,将地面的各种枝叶都清除掉,并将灌木杂草砍除。
1.2 迹地平整
应结合具体地形,选择合适的整地方法。
对于山地陡峭地区,整地深度超过20cm,使用带状整地方式,才能更好地固留水土。
对于
丘陵等地势较缓区域,整地深度为24cm-25cm左右。
若条件允许,可播撒有机肥,增加土壤肥力,保证苗木健康生长。
种植杉木时,株行距不宜太大,株行距太大无法有效利用林地,对林地造成浪费;而株行距过小,使密度过大,也不利于树木生长。
通常,株行距在2×2.5m至2×3m范围内为宜。
2 补植
为避免杉木连栽后导致地力下降的问题,采用补植树种的方法。
补植树种应满足下列条件:(1)适合林地的生长环境;(2)可以改良林地土壤,增强肥力;(3)和杉木生长速度基本一致。
最佳选择为速生的乡土阔叶树种,包括枫香、鹅掌楸、南酸枣等;(4)考虑树种的经济效益及综合利用。
对于山顶或土壤贫瘠的地区,可选择马尾松补植;对于坡度平缓、土层比较肥厚的,可选择泡桐补植。
3 杉木选苗和栽植
3.1 优选苗木
优选杉木幼苗能提高一定的产量。
一般从营造的苗木速生林与丰产林中进行挑选。
为达到增效、增产的目标,应选择优良的杉木树种。
优选杉木苗是通过子代测定的,在子代测定后,若效益很好,并带有一定的增产效益,便能把该苗木纳入到优良家系当中。
还可在承认树种间存在遗传变异的基础上,挑选优质幼苗。
杉木通常在3到5年里面生长速度都较快。
优选苗木时,应选择顶芽饱满、根系发达的苗木,从而保障苗木的快速生长,获得好的产量。
3.2 杉木种植技术
杉木栽植有着严格的技术要求。
栽植苗木通常选择早春或晚冬进行。
一般要确保当天起苗、当天栽植,不滞留隔夜的树苗。
在开展杉木采伐迹地更新造林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到一个重要问题,即一亩地中有大约100多株幼苗,伐兜的萌芽率仅有80%左右。
这样,一亩迹地内大约有80株的杉木苗。
因此,应采用人工补植,改善迹地树木稀疏与单调的情况。
通常,人工补植可选择纯林,也可选择杉阔混交造林。
4 幼林抚育管理
4.1 除萌和施肥管理
由于杉木生长能力较强,若不及时采取除萌处理,便会导致萌芽丛生,长势不良,有多方向生长的势头。
这就要求在杉木的生长时期,必须做好除萌工作。
同时,抓好杉木苗后期的抚育工作,使其保持较好的生长势头。
为了促进杉木的生长,通常采取下列措施:在杉木生长的第一年内,留下两根长势不错的萌芽条,在第二年后,只保留其中一根粗壮的萌条,从而确保主萌芽有足够的养分。
同时,采用速效氮肥也能加快新种幼树的生长。
在造林初期,新栽幼树的长势不如杉木的萌芽条好。
因此,在后期阶段,应采用人工施肥的方式,保证幼苗的生长,从而使整个林地中的树木长势保持一致。
这样,不但可以体现林地的整体美观,还能增加林地经济效益。
4.2 除草和松土
在抚育和管理杉木的过程中,要定期清理林地。
在幼林抚育首年,可开展一次除草工作,一般选择在当年的8、9月份进行。
第二年
要开展两次除草工作,一般选择当年的5月份和10月份进行。
针对杉木的采伐迹地的抚育,应每年抚育1次。
松土过程中,尽量将苗木四周的土壤扒开,避免萌条有萌生的机会,或尽量降低萌条萌生的机会。
杉木造林10年后,应采取抚育间伐的方式,将挤压木、病虫害木伐除,间伐次要树种,从而确保目的树种的生长。
4.3 加强幼林管理
一方面,要尽量避免各类牲畜进入到幼林区域中,踩踏啃食幼苗。
另一方面,要积极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制定防火护林公约,安排护林人员开展护林巡逻工作。
此外,还应建立林木病虫害监测预防机制,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工作,尽量把病虫害消灭在萌芽时期,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正军.浅议杉木采伐迹地更新造林技术农业科技 2012,(19)三江县林业局独峒乡林业工作站,广西三江 545507
[2] 胡长珍.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更新技术现代农业科技2010,(21)安徽省石台县黄沙坑林场,安徽石台24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