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迹地类型造林更新技术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117.50 KB
- 文档页数:1
・236・ 农林科研 各种迹地类型造林更新技术探讨 ]国正 (绥阳林业局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黑龙江东宁157212) 摘要:为了促进林业经济的持续发展,保护我国森林资源,近些年来我国在多种迹地进行人工造林工程,其不仅能够提高土地生产 的潜力,而且在促进生态平衡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不同类型的迹地进行造林更新时,应当根据实际的情况采用不同的造林 技术.这样才能保证造林更新工程与"-3地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相适应,以此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本文就主要针对多种基地类型 造林更新技术的相关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迹地类型;迹地造林;更新造林;造林更新技术 森林资源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生态系统中起着 维护生态平平衡的重要作用,同时更加与人类生存环境系统息息相 关。近年来,人类工业的发展对森林资源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为 了对森林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各地都开展了人工造林工程。而在 造林更新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不同地质条件的影响,在不同的迹地 条件下对于造林更新技术有着不同的要求,在实际的工程中必须要 做到因地制宜,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1火烧迹地更新造林技术 1.1整地方式的确定 火烧迹地在进行整地时通常应用的是块状整地方式,对于迹地 中剩余的珍贵物种要尽量的保留,同时利用人工造林的方式进行补 填。将火烧迹地进行全面的清洁工作之后,按照50"50"25cm的规 格进行整地,先铲除草皮 然后再进行刨穴,将土穴中的土块和其他 杂物进行清理,然后再将均匀的土块填入到土穴内,表面呈丘形。 1.2树种的选择 在选择树种时,要对迹地类型进行充分的考虑,结合火烧迹地 的特点,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对于相对较为完整的林 区要进行保护,同时利用其他的树种进行有序的分布。这里可以对 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进行借鉴,在树种的选择上应当将针叶树种与 阔叶树种进行混合分布,能够增强林木抵御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能 力。 1.3造林密度的确定 对于火烧迹地的立地条件进行充分考虑的基础上,要结合培育 的目标来确定造林的密度和比例,一般根据造林的密度要求以及适 合混交林的密度要求为每公顷2500~3000植株数为宜。 1.4苗木规格 针对不同迹地的实际情况,在苗木的地径和其他具体要求方 面,应当符合火烧迹地的实际情况,尽量选择根系相对发达、顶芽饱 满的苗木,同时要对苗木抵御病虫害的能力进行考虑,选择生长较 为健壮的苗木。 2采伐迹地更新造林技术 采伐迹地是当前存在类型较多的一种迹地类型,形成采伐迹地 的原因通常是由于间伐和择伐的方式形成的,因此,对于采伐迹地 的更新邹爱林方式,一般需要根据采伐前后树种的分布情况进行适 当的选择,通常运用的都是补填的方式。 2.1阔叶混交林采伐迹地补植造林 根据阔叶混交林采伐迹地上具备萌蘖更新能力的伐根、幼苗、 萌蘖丛的分布情况,每公顷密度达到1000株以上,且分布又比较均 匀,只需做好阔叶树幼树、幼苗抚育和萌蘖丛的选育工作即可。每公 顷密度不足1000株或萌蘖丛、幼树、幼苗分布不均匀的,需做好补 植工作,其补植造林技术措施同上。 2.2针阔?昆交林采伐迹地补植造林 根据伐后林分保留树种分布的均匀程度,结合现地实际情况, 采用补植造林方式。首先进行抚育清理,除去非目的树种、灌丛及杂 草,优先保留针叶幼苗、幼树,对阔叶幼苗、幼树应依据培育用途大 小,结合保留密度和其分布的均匀程度再行取舍。在对针阔混交林 采伐迹地进行抚育清理工序结束后,如迹地上保留的目的树种每公 顷株数低于1500株时,即应在迹地上采用块状整地。造林穴规格及 苗木规格等同上。补植造林密度:每公顷应为1000~1500株,采用规 则或不规则补植造林配置。 2.3针叶林采伐迹地补植造林 对原皆伐迹地通过人工造林而形成的人工纯林或针叶树种占 有绝对优势的林分,在经过问伐或择伐后所形成的采伐迹地,由于 针叶树种的伐根多无萌蘖更新能力,为此,对针叶林采伐迹地应做 到先进行清理作业后,再实地调查迹地上目的树种的保留株数,当 每公顷株数低于1500株时,即应采取块状整地造林,在造林树种选 择上应以本着阔叶为主,针叶为辅的原则,便于造林后形成具有抗 逆性的针阔混交林。补植造林密度:每公顷应为1000—1500株,整地 与造林方法同上。 3病虫鼠害迹地更新造林 首先对病虫鼠害致死木经全面清理集中烧毁,保留针叶及阔叶 乔木树种,割除影响幼树、幼苗生长的灌丛、杂草,对阔叶树萌蘖丛 做好选育、定株、间伐和修枝工作。在造林树种选择时避免选用易感 染原病虫害鼠的树种,即选用抗病虫鼠害树种。其造林(补植)技术 同针叶林采伐迹地。 4幼中龄林的抚育保护 当各种迹地类型上已更新的幼中龄林郁闭达0.8以上时,即林 分的自然稀疏开始形成,应及时进行间伐抚育。抚育间伐前首先对 林分进行调查,根据调查资料进行规划设计。预先做好间伐样地,间 伐样地经验收符合设计要求后推广,否则予以调整。间伐前做好砍 伐木的标记,砍伐木和保留木的标记应有明显的区别。保留优势树 种,在其外围可适当间伐部分中等木。砍伐木不是林分内的被压木, 而是各树种中的细弱木、劣等木和过密处部分中等木。在砍伐过程 中保留林分中针叶树种及珍贵阔叶树种的幼树及幼苗,伐除灌丛、 杂草。间伐后林分郁闭度应控制在0.6左右。林分再次出现自然稀 疏时,按上述方法再进行间伐抚育。 5结论 为了对森林资源进行科学的保护,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进行了造 林更新工程,而在实际的造林工程中,必须要根据不同迹地的类型, 采取有针对性的造林更新技术,才能保证造林的成功。造林更新后 的林木分布较为均匀,而且林木的质量也较高,所以在保护森林资 源的过程中获得了较多的重视。同时,基地造林也是改善生态环境 的重要措施,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1郭静波,林军刚.浅谈各迹地类型更新造林技术fJ1.农村实用科技 信息,2012(4). 【21F6,, ̄L军.对更新造林技术与管理问题的几点思考[J].科技致富向 导,2012(7). [3】亓祥昆,许丛敏.论各种迹地类型更新造林技术『J1.农村实用科技 信息,2010(6). [4]周运平,罗新敏.浅谈天然更新在更新造林中的重要性fJ】.城市建 设理论研究.2012(14). 【5]巩桂芳.浅谈我国更新造林的措施fJ1.世界家苑・学术,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