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采伐迹地造林更新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114.37 KB
- 文档页数:1
更新造林学习资料更新造林调查设计要本着先易后难,先进后远、分沟系逐林班统筹规划的原则。
按照分类经营和定向培育的要求,确定更新造林技术措施,坚持公益林、商品林营造分别以充分发挥森林生态效益和充分发挥森林经济效益为主体功能的原则,科学经营管理森林。
更新造林要因地制宜,选择人工更新造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人天混更新和天然更新的更新造林方式。
更新造林方针:贯彻以人工更新为主,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与天然更新相结合的方针。
一、人工更新在采伐迹地上用人工植苗或人工直播、插条等方法回复森林的方式。
常规造林1、郁闭度:0.2以下2、整地方法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在采伐迹地上,为保证森林的天然更新而采取人工辅助措施的更新方式。
包括种子年进行松土整地、补植补造(播)等方法进行培育森林,以弥补天然更新不足的一项育林措施,同时,包括控制更新地区放牧及伐区清理等措施。
对于择伐、渐伐迹地和目的树种天然更新有保障的皆伐迹地也可以采用补植补造(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措施。
补植补造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措施之一。
是在迹地上或林冠下(林隙、林窗或林中空地上),采取人工植苗、插条或直播等方法进行培育森林,以弥补天然更新不足的一项育林措施。
三、人天混更新在在保留一定数量的天然目的树种幼树的林地上,选择适宜树种,采取人工植苗并达到相应树种规定的造林密度,人工苗占6成以上,使其与保留幼树形成混交林的更新方式。
四、天然更新利用林木自身繁衍能力繁育一代新林的更新方式。
二、更新方式的选择1、荒山荒地、火烧迹地、疏灌林地进行人工造林。
荒山荒地:没有生长过森林植被,但具备生长植被的条件,或过去生长过森林植被,但多年前已遭破坏,植被已退化演替为黄山植被,土壤失去了森林土壤的湿润、疏松、多根穴等特性的地块。
火烧迹地:森林经过火烧后保留的活立木未达到有林地标准,尚未更新的迹地。
2、皆伐迹地以人工更新为主,择、渐伐林地以天然更新为主。
皆伐:在一个采伐季节内,将伐区上的林木全部伐除的森林主伐方式。
更新造林学习内容更新造林学习资料更新造林调查设计要本着先易后难,先进后远、分沟系逐林班统筹规划的原则。
按照分类经营和定向培育的要求,确定更新造林技术措施,坚持公益林、商品林营造分别以充分发挥森林⽣态效益和充分发挥森林经济效益为主体功能的原则,科学经营管理森林。
更新造林要因地制宜,选择⼈⼯更新造林、⼈⼯促进天然更新、⼈天混更新和天然更新的更新造林⽅式。
更新造林⽅针:贯彻以⼈⼯更新为主,⼈⼯促进天然更新与天然更新相结合的⽅针。
⼀、⼈⼯更新在采伐迹地上⽤⼈⼯植苗或⼈⼯直播、插条等⽅法回复森林的⽅式。
常规造林1、郁闭度:0.2以下2、整地⽅法⼆、⼈⼯促进天然更新在采伐迹地上,为保证森林的天然更新⽽采取⼈⼯辅助措施的更新⽅式。
包括种⼦年进⾏松⼟整地、补植补造(播)等⽅法进⾏培育森林,以弥补天然更新不⾜的⼀项育林措施,同时,包括控制更新地区放牧及伐区清理等措施。
对于择伐、渐伐迹地和⽬的树种天然更新有保障的皆伐迹地也可以采⽤补植补造(⼈⼯促进天然更新)的措施。
补植补造⼈⼯促进天然更新措施之⼀。
是在迹地上或林冠下(林隙、林窗或林中空地上),采取⼈⼯植苗、插条或直播等⽅法进⾏培育森林,以弥补天然更新不⾜的⼀项育林措施。
三、⼈天混更新在在保留⼀定数量的天然⽬的树种幼树的林地上,选择适宜树种,采取⼈⼯植苗并达到相应树种规定的造林密度,⼈⼯苗占6成以上,使其与保留幼树形成混交林的更新⽅式。
四、天然更新利⽤林⽊⾃⾝繁衍能⼒繁育⼀代新林的更新⽅式。
⼆、更新⽅式的选择1、荒⼭荒地、⽕烧迹地、疏灌林地进⾏⼈⼯造林。
荒⼭荒地:没有⽣长过森林植被,但具备⽣长植被的条件,或过去⽣长过森林植被,但多年前已遭破坏,植被已退化演替为黄⼭植被,⼟壤失去了森林⼟壤的湿润、疏松、多根⽳等特性的地块。
⽕烧迹地:森林经过⽕烧后保留的活⽴⽊未达到有林地标准,尚未更新的迹地。
2、皆伐迹地以⼈⼯更新为主,择、渐伐林地以天然更新为主。
皆伐:在⼀个采伐季节内,将伐区上的林⽊全部伐除的森林主伐⽅式。
第七章皆伐作业与更新一、皆伐迹地环境条件特点1、迹地小气候(1)小气候特征>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变大;>蒸发、降水量均大于有林地,蒸发量增加更显著;>风速加大;积雪增加,融化迅速。
(2)对更新的影响①易发生霜冻、冻拔、日灼、生理干旱危害一早春积雪融化早,地面温差大;②阳性害虫种群数量增加一全光照和较高的温度,创造了有利条件;③前更幼苗幼树,生长量比在遮荫下显著提高。
2、迹地植被和土壤(1)植被阳性灌木、杂草迅速侵入,覆盖度逐渐增加。
对更新不利。
(2)土壤土壤紧实度新迹地植被盖度低,土壤疏松,整地和栽植易;老迹地杂草灌木滋生,草根盘结,不利根系发育。
土壤水分在干旱气候条件下,温度升高和风速加大导致土壤更为干燥;在湿润的条件下,原植被的蒸腾消失,土壤含水量增加,平缓地易引起地表沼泽化。
土壤养分温度的提高和丰富的采伐剩余物,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矿化增强,速效养分增加。
但坡度较大地段,皆伐造成水土流失,养分输岀。
二、皆伐迹地的天然更新(一)皆伐迹地的种子来源皆伐迹地的天然更新通过天然下种和萌芽更新实现。
种子來源包括邻近林分下种、采伐木和林地种子库。
1.邻近林分种子主要靠风播于伐区。
靠近林墙的种子数量多,越向伐区中心数量越少。
更新幼苗也是离林墙越近越密。
如落叶松、樟子松等2.采伐木采伐作业为种子年时,种子可来自采伐木。
3.地被物森林土壤和枯枝落叶层中储存一种子库。
其活力能保存数年(红松2・3年)。
采伐后,条件适宜,种子萌发。
(二)促进天然更新的措施天然更新三要素:足够的种源,有适于种了发芽与幼苗生长的林地条件和气候条件。
天然更新的保证措施:1.保留母树;如果种子来源不能保证,在伐区上均匀地保留母树。
母树条件:①抗风力强;②结实力强;③干形、冠形优良,发育良好。
保留数量因树种而异,一般在10〜20株/公顷。
注意雌雄比例。
2.保留前更幼树;成熟林的林冠下,通常有较多的幼树一前更幼树;前更幼树在皆伐后,光照充足,生长迅速。
采伐现场的环境修复技术采伐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破坏了植被、土壤和水资源。
为了保护和修复采伐现场的环境,人们研发了各种环境修复技术。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采伐现场环境修复技术,包括植被恢复、土壤改良和水资源保护。
一、植被恢复技术植被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改善环境质量起着关键作用。
采伐现场的植被恢复技术可分为人工造林和天然恢复两种方法。
1. 人工造林人工造林是通过人工种植树木来恢复采伐现场的植被。
首先,需要在采伐现场选择合适的树种,包括具有抗逆性、生长迅速和适应性强的树种。
其次,通过定植苗木或播种方式将树木引进采伐现场。
最后,定期对苗木进行管理,包括浇水、施肥和杂草清除等,以促进树木的生长和发展。
2. 天然恢复天然恢复是指利用土壤中存在的种子和残留的植物来实现采伐现场的植被恢复。
这种方法不需要人工干预,采用自然的生态过程进行恢复。
在天然恢复期间,应避免过度干扰和干预,以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发展。
二、土壤改良技术采伐现场的土壤质量通常会受到破坏,土壤结构松散、养分流失和抗旱能力减弱。
为了改善土壤质量,需要采取一系列土壤改良技术。
1. 混合施肥混合施肥是指将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混合施用于采伐现场的土壤中。
有机肥料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而化学肥料则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
通过混合施肥,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和养分供给。
2. 集水排水采伐现场常常存在土壤水分不足或积水情况。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集水排水技术。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修建沟渠、挖掘堰塞等方式,改善土壤的排水情况,保证植物的水分供应和根系的通气条件。
三、水资源保护技术采伐活动容易导致水源污染和水资源枯竭。
为了保护采伐现场的水资源,需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技术。
1. 河岸保护河岸保护是指通过修复和加固河岸,防止河水侵蚀和土壤流失。
可以采用种植护岸植物、架设护岸网等方式,增加河岸的稳定性和抗冲蚀能力,减少土壤和污染物入侵河流。
沈阳(苏家屯区)林场造林更新现状分析及改进的对策与措施◎崔娜(作者单位:鞍山市检测检验认证中心)一、区域林业概况苏家屯区隶属于辽宁省沈阳市,地处辽东丘陵、辽河、浑河过渡带上,东部为低山区,中部为丘陵,西部为平原。
域内河流主要有三条,分别为浑河、北沙河、十里河,属浑河、太子河两大水系。
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干冷同期、光照充足、降雨集中。
年平均气温8℃左右,最冷是1月份,最热是7月份。
年平均降水量659.6毫米,年日照时数2527小时。
苏家屯区林地面积903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1.56%。
近年来全区退耕还林成果得到巩固,荒山、荒滩植树造林取得较大成就,白清寨旅游景区、马耳山生态旅游区、绿岛旅游区等生态敏感区域得到严格保护。
2010年到2020年10年规划期间林地面积增加997公顷,2010年全区林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为12.08%,全区林地面积达到9442公顷,到2020年林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将提高到12.84%,全区林地面积计划达到10036的公顷。
二、造林更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苏家屯区地处东北区域,气温相对偏低,树木生长缓慢,树木被过渡砍伐后不易生长,因而这一地区的植被一旦遭到破坏,便很难恢复。
不仅如此,由于东北地区相对来说较为干旱,大风作用于苏家屯区,会将疏松的土壤表层刮去一层,不仅会刮走土壤中的细小黏土和有机质,造成水土流失,还会将带来的沙子积留在土壤中,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的肥力,影响农作物生长。
植树造林可使水土得到保持,对治理沙化耕地,控制水土流失,防风固沙,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可以大大改善生态环境,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
而且随着经济林陆续进入成熟期,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巨大,还能提供大量的劳动和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辽宁省委省政府从生态立省、建设美丽辽宁的战略高度,全面部署了以"两退一围"为重点的青山工程攻坚战役,实施一系列有效举措,全面清退"小开荒"、"小开荒"还林和超坡地还林,积极响应党中央确立的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明确"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为目标的任务。
采伐迹地更新验收
摘要:
一、采伐迹地更新验收的定义和目的
二、采伐迹地更新验收的标准和要求
三、采伐迹地更新验收的方法和流程
四、我国采伐迹地更新验收的现状及问题
五、提高采伐迹地更新验收效果的建议
正文:
采伐迹地更新验收是指对森林采伐后,进行森林更新造林的质量和成效进行检查和评估的过程。
这一过程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护生态平衡,促进我国林业的健康发展。
一、采伐迹地更新验收的定义和目的
采伐迹地更新验收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护生态平衡,促进我国林业的健康发展。
采伐迹地更新验收是森林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对采伐迹地的更新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森林更新的质量和成效。
二、采伐迹地更新验收的标准和要求
采伐迹地更新验收的标准和要求主要包括:造林质量、成活率、生长情况、造林密度、物种多样性等。
其中,造林质量是最重要的标准,要求新造林地要达到一定的造林质量标准,包括土壤处理、苗木质量、栽植技术等。
三、采伐迹地更新验收的方法和流程
采伐迹地更新验收的方法主要有现场验收和资料审核两种。
现场验收是指直接到采伐迹地进行实地检查,查看更新造林的实际情况。
资料审核是指对采伐迹地更新造林的相关资料进行审核,包括造林设计、施工记录、成活率报告等。
四、我国采伐迹地更新验收的现状及问题
当前,我国采伐迹地更新验收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如验收标准不统一、验收人员素质不高、验收流程不规范等。
这些问题影响了采伐迹地更新验收的效果,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湖南省林业厅关于印发《湖南省采伐迹地更新造林检查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南省林业厅•【公布日期】2006.05.15•【字号】湘林资[2006]30号•【施行日期】2006.05.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湖南省林业厅关于印发《湖南省采伐迹地更新造林检查办法》(试行)的通知(湘林资[2006]30号)各市州、县市区林业局,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为促进及时完成采伐迹地更新造林,防止采伐迹地荒芜和林地流失,实现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续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湖南省林业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及有关技术规程,结合我省实际,省厅组织制定了《湖南省采伐迹地更新造林检查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执行过程中有何问题和建议,请及时报告省厅资源林政处。
附件:湖南省采伐迹地更新造林检查办法(试行)湖南省林业厅二○○六年五月十五日湖南省采伐迹地更新造林检查办法(试行)第一条制定依据和目的为促进及时完成采伐迹地更新造林,防止采伐迹地荒芜和林地流失,实现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续利用,根据《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湖南省林业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检查对象上一年度产生采伐迹地(含火烧后皆伐的迹地)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检查内容1、上一年度采伐迹地实际发生面积;2、上一年度采伐迹地人工更新造林实际完成面积;3、上一年度采伐迹地人工更新造林成活率与管护情况。
第四条主要技术标准(一)面积标准1、采伐迹地:指连续面积1亩以上的采伐迹地;2、合格面积:采伐迹地更新造林成活率≥85%的更新造林面积;3、补植面积:采伐迹地更新造林成活率为41~84%的更新造林面积;4、失败面积:采伐迹地更新造林成活率≤40%的更新造林面积。
(二)采伐迹地更新造林评价标准1、优:采伐迹地更新造林率100%,采伐迹地更新造林合格率≥90%;2、合格:采伐迹地更新造林率80%以上,采伐迹地更新造林合格率85%以上;3、不合格:采伐迹地更新造林率<80%,采伐迹地更新造林合格率<85%。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现代林业森林采伐迹地更新探索 作者:杨璐 袁平 来源:《中国农资》2013年第06期
摘 要:杉木是当前人工更新造林的主要树种。它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促进当地林业经济的发展。本文简要探讨从采伐迹地的处理到幼苗的种植、抚育、管理等一系列杉木采伐迹地的更新造林技术,以期促进我国造林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采伐迹地;更新造林;措施 杉木具有生长迅速、根系发达、萌芽能力强等特点,一般作为南方迹地更新造林的首选。杉木被伐后,留下的树桩难以清除,极大阻碍了新生林的成长。随着时代的进步,造林技术也日趋完善、成熟。从清理迹地到幼苗的选择及培育等,都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技术。
1 采伐迹地 1.1 迹地清理 一般于清明节前采伐准备更新造林的杉木,这有利于萌芽条的生长。在采伐过程中,宜使用锯子,从而保证伐桩断面的平整度。同时,要尽量让断面维持一定的倾斜度,避免断面积水。伐桩高度2-6cm。完成迹地采伐后,迹地的清理工作就显得很重要。由于会有大量的树枝、树梢、枝叶等残留在地面上。它们的存在,不仅会影响人们的工作,还会为很多病虫害提供藏身之所。因此,我们要及时清理迹地,将地面的各种枝叶都清除掉,并将灌木杂草砍除。
1.2 迹地平整 应结合具体地形,选择合适的整地方法。对于山地陡峭地区,整地深度超过20cm,使用带状整地方式,才能更好地固留水土。对于丘陵等地势较缓区域,整地深度为24cm-25cm左右。若条件允许,可播撒有机肥,增加土壤肥力,保证苗木健康生长。种植杉木时,株行距不宜太大,株行距太大无法有效利用林地,对林地造成浪费;而株行距过小,使密度过大,也不利于树木生长。通常,株行距在2×2.5m至2×3m范围内为宜。
2 补植 为避免杉木连栽后导致地力下降的问题,采用补植树种的方法。补植树种应满足下列条件:(1)适合林地的生长环境;(2)可以改良林地土壤,增强肥力;(3)和杉木生长速度基本一致。最佳选择为速生的乡土阔叶树种,包括枫香、鹅掌楸、南酸枣等;(4)考虑树种的经济效益及综合利用。对于山顶或土壤贫瘠的地区,可选择马尾松补植;对于坡度平缓、土层比较肥厚的,可选择泡桐补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 杉木选苗和栽植 3.1 优选苗木 优选杉木幼苗能提高一定的产量。一般从营造的苗木速生林与丰产林中进行挑选。为达到增效、增产的目标,应选择优良的杉木树种。优选杉木苗是通过子代测定的,在子代测定后,若效益很好,并带有一定的增产效益,便能把该苗木纳入到优良家系当中。还可在承认树种间存在遗传变异的基础上,挑选优质幼苗。杉木通常在3到5年里面生长速度都较快。优选苗木时,应选择顶芽饱满、根系发达的苗木,从而保障苗木的快速生长,获得好的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