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陈汤从痰论治中医病证
- 格式:pdf
- 大小:224.06 KB
- 文档页数:2
二陈汤临床研究探究二陈汤始见于宋o《太平惠民和剂局方o卷之四治痰饮附咳嗽篇》,方用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白茯苓三两、甘草(炙)一两半,生姜七片,乌梅一个。
主治”治痰饮为患,或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发为寒热,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
是治痰饮基础方,后世医家在”祛痰通剂”的基础上加以发挥,使二陈汤主治面更为广泛,将二陈汤功效发挥淋漓尽致。
如二陈汤去乌梅,加胆南星、枳实名为导痰汤(《重订严氏济生方》),主痰涎壅盛,头目眩晕;或痰饮留积不散,胸膈痞塞,胁肋胀满,头痛吐逆,喘急痰嗽,涕唾稠粘,坐卧不安,不思饮食。
导痰汤配以人参、竹茹、石菖蒲即是涤痰汤(《奇效良方》),主治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能言。
二陈汤去乌梅,加白术、天麻、甘草即为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主治痰饮上逆,痰厥头痛,胸隔多痰,动则眩晕,恶心呕吐。
二陈汤去乌梅,加枳实、竹茹、大枣名温胆汤(《世医得效方》),主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及惊悸自汗,触事易惊者。
二陈汤去乌梅、生姜、甘草,加山楂、神曲、莱菔子、连翘名为保和丸(《丹溪心法》),主治食积停滞,脘腹胀满,嗳腐吞酸,不欲饮食。
金水六君煎(《景岳全书》)由二陈汤加熟地、当归而成,主治肺肾虚寒、湿痰内盛之咳嗽多痰、喘逆呕吐。
二陈汤是燥湿健脾、化痰和胃的常用方剂,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此方具有祛痰止咳、降脂降糖、保护肝脏细胞等药理作用,基于此,笔者查阅了近5年(2008~2013年)二陈汤在临床上的应用及疗效观察文献,现将总结如下,以裨余临床更好地运用二陈汤。
1 咳嗽及咳嗽变异性哮喘张芳兰[1]应用二陈汤加味(二陈汤+桔梗、杏仁、川贝、莱菔子、白术)治疗小儿痰湿咳嗽130例,痊愈108例,,总有效率为95%;蔡晓君[2]在二陈汤的基础上加用厚朴、杏仁、桔梗、苏子、炙紫苑、前胡治疗小儿顽固性咳嗽(抗炎化痰止咳等治疗后无效)73例,痊愈56例;丁念[3]采用二陈汤加地龙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V A)40例,并与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治疗40例对照观察,结果发现地龙二陈汤总有效率为95%,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性;丁念[4]将80例确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抗感染、祛痰止咳平喘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加减二陈汤煎剂,治疗10d后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5.0%,说明二陈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疗效令人满意。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痰浊阻肺型喘证37例效果分析杨劲松【摘要】目的:分析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痰浊阻肺型喘证的效果。
方法将2012年10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痰浊阻肺型喘证73例分为2组,试验组37例给予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对照组36例给予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治疗。
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4.59%)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IC(1.66±0.35)L、FEV1(62.13±9.26)%及FVC(2.22±0.50)L变化较为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IC(1.30±0.36)L、FEV1(55.53±9.14)%及FVC(1.93±0.48)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痰浊阻肺型喘证,临床疗效显著,IC、FEV1及FVC改善明显。
【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2页(P1239-1240)【关键词】痰浊阻肺型喘证;二陈汤;三子养亲汤【作者】杨劲松【作者单位】万源市中医院,四川万源 6363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9喘证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病症,其中痰浊阻肺型喘证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有喘息、咳嗽、发热、咳痰等,发病高峰在冬春季节,其病程较长,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且易引发多种肺部疾病,因此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尽早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疗。
我院在痰浊阻肺型喘证治疗中,对37例患者给予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其临床效果较佳。
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痰浊阻肺型喘证73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将73例随机分为2组。
试验组:37例,男25例,女12例;年龄48~88(63.84± 4.28)岁;病程3~27(12.51±3.60)年。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 o1.19 No.61投稿邮箱:sjzxyx88@236作者简介:林雅倩(1994-),女,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妇科痛症、炎症性疾病。
通讯作者*:魏绍斌(1957-),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妇科痛症、炎症性疾病。
·中医中药·魏绍斌应用健固二陈汤加减治疗脾肾阳虚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林雅倩,唐砚彩,魏绍斌*(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摘要:魏绍斌教授为四川省名中医,博士生导师,主任中医师,目前从事中医妇科临床及科研教学工作已有数十载。
勤求古训,精研岐黄,博采众长,善用经方验方,异病同治。
导师魏绍斌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方面经验丰富,采用健固二陈汤加减治疗脾肾阳虚夹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笔者在跟从导师门诊的过程中,收获甚多,故现将导师治疗本病的经验介绍如下,以飧同道。
关键词:健固二陈汤;多囊卵巢综合征;魏绍斌;名医经验中图分类号:R588.6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61.143本文引用格式:林雅倩,唐砚彩,魏绍斌. 魏绍斌应用健固二陈汤加减治疗脾肾阳虚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1):236-237.0 引言多囊卵巢综合征(简称 PCOS)是一种以持续性排卵障碍(稀发排卵或无排卵)、雄激素过高(临床表现和/或生化表现)及卵巢多囊样变为主要特征的妇科常见病,常由内分泌及代谢异常所致。
该病通常可有月经不调、不孕、肥胖、多毛、痤疮、黑棘皮症等表现。
其发病机理至今尚未阐明,目前研究发现或与遗传及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有关。
PCOS 除对内分泌及生殖系统有影响外,并发症还涉及心血管、肿瘤等领域,对患者的身体及心理均造成了不良影响。
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治疗恢复期痰瘀阻络证出血性中风病的效果李辉; 李红妮; 唐森; 陈波; 赵丁亚; 付成保【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9(016)026【总页数】5页(P74-77,81)【关键词】出血性中风病; 痰瘀阻络证; 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 临床应用【作者】李辉; 李红妮; 唐森; 陈波; 赵丁亚; 付成保【作者单位】西安中医脑病医院脑病五科陕西西安71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7.7出血性中风病,又称为急性脑出血,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临床常表现为突然晕厥、呕吐、头痛、偏瘫等症状,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致死率的特点,其发病率占急性脑血管病的30%以上,致死率占30%~40%,即使存活也预后不良,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1]。
目前,西医治疗出血性中风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然而同时也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导致患者的依从性较差,不利于后期康复[2]。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发展,中药在脑血管疾病方面的治疗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中医认为,出血性中风的病机为痰瘀阻络、脑窍不通,是由于机体气血阴阳失调,导致气血逆乱、脉络损伤、血溢脉外、腑气不通,故治疗应以活血化瘀、理气通络为宜[3]。
本研究选方中二陈汤是治疗痰湿的基本方,桃红四物汤是活血化瘀方,两者合用,有理气化痰、活血化瘀之功效[4]。
应用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在出血性中风病恢复期痰瘀阻络证患者的治疗中取得较好效果,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2月陕西省西安中医脑病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出血性中风病恢复期患者90例。
纳入标准:符合西医和中医的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分型为痰瘀阻络证者;发病2周至半年者;临床资料完整且临床依从性高者;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无症状性脑梗死者;合并先天性残疾者;合并心、肝、肾等重大脏器病变者;处于特殊时期者,如哺乳期或妊娠期。
二陈汤的内科运用【摘要】:二陈汤出自宋代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系由唐代《千金方》温胆汤蜕变而来,方由半夏、橘红、白茯苓、甘草组成,即温胆汤去竹茹、枳实、大枣。
方中半夏、橘红以陈久者良,故以“二陈”名之。
原书载其主治“痰饮为患,或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发为寒热,或因食生冷而脾胃不和”。
本方既是治疗痰湿的主要方剂,又是调理中焦之圣剂,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
【关键词】:二陈汤内科杂病证治加减【正文】二陈汤的组成及用法:1、组成:半夏(汤洗七次)、橘红(陈皮)各五两、白茯苓三两,甘草(炙)一两半。
药仅四味,但配伍严谨,标本兼顾,共奏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效,为化湿祛痰的通用方剂。
2、用法:每服四钱,用水一盏,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3、功效:燥湿化痰,理气和中4、传统应用:湿痰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肢体困倦,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润,脉滑。
5、现代应用:急、慢性支气管炎,急、慢性胃炎,梅尼埃病,妊娠恶阻,神经性呕吐,甲状腺肿,闭经,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癫痫等等。
二陈汤的内科临床研究一、呼吸系统疾病1、肺源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指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室结构或(和)功能改变的疾病。
根据起病缓急和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肺心病两类。
临床上以后者多见。
【病案例证】赵某某,男,65岁,咳嗽史15年,每遇寒冷而诱发,近几年加重,动则心慌气短,时足浮肿,曾在某医院诊断为“肺心病”。
1个月前原因不明症状加剧,咳吐白色泡沫样痰,门诊多以宣肺平喘、补肺益气、补肾纳气等法治疗,疗效不佳,于2000年2月收住院治疗。
查体:桶状胸,气息短促,呼多吸少,不能平卧,吐痰色白量多,下肢浮肿。
双肺闻及湿性啰音,心率120次/Min,舌淡暗、少苔根微腻,脉沉细数。
血象正常,心电图及胸透均提示肺心病。
综观病情,病机复杂,既有根本不固,肾不纳气,又有痰浊阻肺之症,宜先治其痰,待其肺气自宣,再治其本,拟化痰降气之二陈汤和三子养亲汤加减:半夏12g,茯苓20g,陈皮10g,紫苏子10g,莱菔子10g,白芥子10g,葶苈子20g,泽泻20g,款冬花10g,桂枝6g,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痰湿壅肺证)的疗效观察张伟芳,师常喜 (银川市中医医院,宁夏银川 750001)摘要:目的 观察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痰湿壅肺证)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我院于2021年10月~2022年12月收治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痰湿壅肺证)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Z组(常规治疗方案)和G组(常规治疗+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每组41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积分、TNF-α、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以及中性粒细胞计数。
结果 治疗后,G组治疗有效率高于Z组(P<0.05)。
治疗前,两组咳嗽、咳痰、喘息、胸闷、气短、疲倦乏力症状积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咳嗽、咳痰、喘息、胸闷、气短、疲倦乏力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G组低于Z组(P<0.05)。
治疗前,两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清TNF-α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清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G组低于Z组(P<0.05)。
结论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痰湿壅肺证)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患者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增强患者免疫力。
关键词:慢阻肺急性加重期;二陈汤;三子养亲汤;痰湿壅肺证;血清TNF-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属于气道慢性炎症疾病,是呼吸系统常见病,主要症状为反复出现的咳痰、咳嗽、喘息等症状[1]。
受吸烟、环境污染、有毒颗粒吸入等因素影响,患者自身蛋白酶—抗蛋白酶出现失衡情况,病情出现急性加重。
急性加重时,患者咳嗽、咳痰等症状加重,需要及时采取科学有效治疗,避免因病情进展,导致多系统功能障碍。
中医学将慢阻肺归属于“肺胀、咳嗽、喘证”等范畴,认为此病治疗需从痰浊及调理肺脾肾入手,以燥湿化痰、健脾、补益肺肾为治疗原则[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