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陶瓷相关诗词(整理)

陶瓷相关诗词(整理)

陶瓷相关诗词(整理)
陶瓷相关诗词(整理)

诗人皮日休《茶欧》:

邢客与越人,皆能造瓷器,

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

枣花似旋眼,萍沫香沾齿,

松下时一看,支公亦如此。

清?弘历(乾隆皇帝)

白玉金边素瓷胎,雕龙描凤巧安排;

玲珑剔透万般好,静中见动青山来。

咏宣窑霁红小花觚

清?弘历

火色而浑火气无,落霞讶失鹜飞孤。

名存实否者多矣,小品宁论觚不觚。

咏宣德宝石红釉碗右霁红

清?弘历

雨过脚云梦尾垂,夕阳孤鹜照飞时,

泥澄铁镟丹砂染,此碗陶成色肖之。

咏宣窑碗右霁青

清?弘历

落霞彩散不留形,浴出长天霁色青。

成化鸡缸夸五色,椎轮于此溯仪刑。

咏宣窑霁红瓶

清?弘历

晕如雨后霁霞红,出火还加微炙工。

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致难同。

插花应使花羞色,比画翻嗤画是空。

数典宣窑斯最古,谁知皇祐德尤崇。

注:《闻见前录》载:宋仁宗幸张贵妃阁,见定州红瓷器,问:安得此物?妃以王拱宸所献为对,帝怒,以斧碎之,妃愧谢久之乃已。云云,是北宋时已有红瓷器也。

咏宣德窑无当尊.其一

清?弘历

制与商父乙尊颇同,面两端皆坦似橐盘,略如《遵生八笺》所云坐墩花囊者,其中孔无底,则又未尽合,因以韩非语名之,而系以诗。

官汝之次称宣成,世代愈降制愈精。

轮辂拙巧递变更,欲返其初嗟熟能。

是器本拟尊罍瓶,胡为无当水难盛?

抑别具义得试评,堂溪公对昭侯曾。

贱者瓦卮贵玉瑛,注浆漏或不可乘。

则用瓦矣玉在屏,三复絜矩将毋惊。

瓷无款识留标名,中含铜胆生绿青。

底书宣德贻大明,相依表里如弟兄。

阅数百岁犹联并,神物守之语信诚。

可以贮水簪群英,掞辞绎义静六情。

咏宣德窑无当尊.其二

清?弘历

一窑成器必不少,其式相同应亦多。

铜胆置之诗咏彼,瓷尊肖也例从他。

两端皆坦云主簇,中孔惟穿月作窠。

景泰兼资识宣德,韩非诫语义无磨。

注:内府旧有宣窑,俗谓杖鼓尊者颇多,后得一尊,其中铜胆,底镌“宣德年”字,因名之曰“无当”而系以诗。此尊正与同制,而无胆为之置,然铜胆岂可每尊随而有之?

注:宣德铜胆既不可多得,因用景泰珐琅法为胆代之,以慎无当之诮,

咏红釉仿古漆器盘

清?弘历

吴下髹工巧莫比,仿为或以旧还过。

脱胎那用木和锡,成器奚劳琢与磨。

博古品同谢春喻,仙人颜侣晕朱酡。

事宜饰古寍斯谓,拟雅擒吟愧即多。

咏成窑鸡缸歌

清?弘历

李唐越器人间无,赵宋官窑晨星看。

殷周鼎彝世颇多,坚脆之质于焉辨。

坚朴脆巧久暂分,立德践行义可玩。

朱明去此弗甚遥,宣成雅具时犹见。

寒芒秀采总称珍,就中鸡缸最为冠。

牡丹丽日春风和,牝鸡逐队雄鸡绚。

金尾铁距首昂藏,怒势如听贾昌唤。

良工物态肖无遗,趋华风气随时变。

我独警心在齐诗,不敢耽安兴以晏。

咏玉托子永乐脱胎茗盂

清?弘历

托子古玉沧桑阅,茗盂永乐传脱胎。

一脆一坚殊不伦,相资合体诚奇绝。

轻于宋定薄于纸,炙手微嫌茶汤热。

置之托子温须臾,适用酌中品芳洁,

试想卢同陆羽辈,安能以此领茶悦?

既笑二子或逢斯,掉头弗顾应罢啜。

咏花瓷书灯

清?弘历

谁将大邑瓷, 相并九华枝。纵书明为用,无尘静与宜。

消闻觅句际,伴影读书时。何必昭阳殿,徒许金玉为。

题霁红僧帽壶

清?弘历

宣德年中冶,太和斋里藏。抚摩钦手泽,吟咏识心伤。

润透朱砂釉,盛宜沆瀣浆。如云僧帽式,真幻定谁常。

注:壶座镌“雍邸清玩”及“太和斋制”。盖皇考在藩邸时所鉴赏。太和斋今在雍和宫

咏宣德红锦壶

清?弘历

宋窑惟一色,作绘始朱明。

白地缛红锦,陶瓷拟琢琼。

耳穿便系组,口哆称簪英。

长吉如逢此,奚囊较定赢。

题成窑饕餮温壶

清?弘历

尊彝夏商制,姬室或称壶。

形有方圜别,意标义顺殊。

精陶见成化,大辂始昆吾。

文古蔚饕餮,戒存恶旨夫。

咏嘉窑娃娃杯

清?弘历

脱胎始永氏,历代制增佳。

秘器见嘉靖,闲庭戏众娃。

传神有独巧,抚手称精揩。

五字非玩物,兴予少者怀。

注:世传永乐脱胎器最轻薄,然皆白色,无绘画

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

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

——《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唐?杜甫)

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秋日三首》(宋?秦观)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唐?皎然)

送许屯田诗

宋?彭汝砺

浮梁巧烧瓷,颜色比琼玖。

因官射利疾,从喜君独不。

父老争叹息,从事古未有。

咏景德镇兀然亭

明?缪宗周

陶舍重重倚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

工人莫献天机巧,此器能输郡国材。

赠昊十九

明?李日华

为觅丹砂到市廛,松声云影自壶天;

凭君点出琉霞盏,去泛兰亭九曲泉。

赠昊十九

明?樊玉衡

宣窑簿甚永窑厚,天下知名昊十九;

更有小诗清动人,匡庐山下重回首。

白玉金边素瓷胎

清?弘历(乾隆皇帝)

白玉金边素瓷胎,雕龙描凤巧安排;

玲珑剔透万般好,静中见动青山来。

题宣德宝石红釉碗

清?弘历(乾隆皇帝)

雨过脚云婪屋垂,夕阳孤婺照飞时;

泥澄铁镞丹砂染,此碗陶成色肖之。

咏宣窑霁红瓶

清?弘历(乾隆皇帝)

晕如雨后霁霞红,出火还加微炙工;

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致难同。

插花应使花羞色,比画翻嗤更是空。

年窑墨注歌

清?查俭堂

国朝陶瓷美无匹,尔来年窑称第一。

不让汝定官歌均,何况永乐之坯宣德质?

戏紫蘅中丞

清?许谨斋

宣成陶器夸前朝,收藏价比璆琳高。

元精融冶三百载,迩来杰出推郎窑。郎窑本以中丞名,中丞嗜古衡览精。网罗法物供品藻,三千年内纷纵横。范金合土陶最古,虞夏商周谁复数。约略官均定汝柴,零落人间搜出土。中丞嗜古得遗意,政治余闲呈艺可。雨过天青红琢玉,贡之廊庙光鸿钧。

景德镇神游

美?郎菲罗

偶作飞鸟来此地,景德镇上望无余。俯看全境如焚火,三千炉灶一齐熏。充满天际如浓雾,喷烟不断转如轮。苍黄光彩凝画笔,朵朵化去作红云。

重临镇厂感赋志事

清?唐英

重来古镇匪夷想,粤海浑如觉梦乡。山面水心无改换,人情物态有存亡。依然商贾千方集,仍见陶烟五色长。童叟道旁争识认,须眉虽老未颓唐。

丁峁仲冬返洵阳,留别珠山陶署

清?唐英

廿载须眉江上翁,渔滨栖息故乡同。马鞍山碧里村雨,鸭尾船轻昌水风。鬼儡丰神箫鼓外,报酬事业榷陶中。霜清使节洵阳道,枫意如春万树红。

窑民行

清?沈嘉徴

景德产佳瓷,产瓷不产手;

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

陶业活多人,业不与时偶;

富户利生财,穷工身鍸口。

食指万家烟,中外贾客薮;

坯房蚁蛭多,陶火烛牛斗。

都会罕比雄,浮色抵一拇。

昌江杂咏(选二首)

清?凌汝锦

重重水碓夹江开,未雨殷传数里雷;舂得泥稠米更凿,祈船未到镇船回。

百种佳瓷不胜挑,霁红霁翠比琼瑶;故家盆盎无奇品,不羡哥窑与定窑。

浮梁竹枝词(选一首)

清?郑风仪

碓厂和云舂绿野,贾船带雨泊乌蓬;夜阑惊起还乡梦,窑火通明两岸红。

陶阳竹枝词(选九首)

郑廷桂

蚁蛭蜂巢巷曲斜,坯工日夜画青花;而今尽是都鄱籍,本地窑帮有几家。

坯房挑得白釉去,匣厂装将黄土来;上下纷争中渡口,柴船才拢槎船开。

码头柴槎各分堆,伙计收筹记数来;窑位客行催要紧,先后三日一回开。

巧样瓷名尚脱胎,金边细彩暗炉开;寿溪不是侬家卖,昨日新窑试照来。

青窑烧出好龙缸,夸示同行新老帮;陶庆陶成齐上会,酬神包日唱单腔。

九域瓷商上镇来,牙行花色照单开;要知至宝通洋外,国使安南答贡回。

轻灵手巧补油灰,估得明堆又暗堆;好约提篮小伙伴,黄家洲上走洲来。

鹅颈滩头水一湾,驳船禾秆积如山;瓷件茭成船载去,愿郎迟去莫迟还。

五月节迎师主会,六月还拜风火仙;龙缸曾读唐公记,成器成人总靠天。

追赠昊十九

清?朱琰

丹泉兄弟知名久,甄土新裁总后尘;独有琉盏在江上,壶中高隐得诗人。

陶歌(选三十五首)

清?龚鉽

江南雄镇记陶阳,绝妙花瓷动四方;廿里长街半窑户,赢他随路唤都昌。

武德年称假玉瓷,即今真玉未为奇;寻常工作经千指,物力艰难那得知。

方方窨子滤澄泥,古语儿童莫坏坯;炼到极稠捶极熟,一归模范即佳瓷。

几家圆器上车盘,到手坯成宛转看;坯堞循环随两指,都留长柄不雕镘。

出手坯成板上铺,新坯未削等泥涂;钧陶自古宗良匠,怪得呈材要楷模。

坯乾不裂更须车,刀销圆光不少差;此是修身正心事,一毫欠阙损光华。

画坯上釉蘸兼吹,一体匀圆糁絮宜;只有青花先画料,出新花样总逢时。

青花浓淡出好端,画上磁坯画面宽;识得卫风歌尚絅,乃知罩釉里同看。

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吐分明;可参造物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

看他吹釉似吹箫,小管蒙纱蘸不浇;坯上周遮无渗漏,此中元气要人调。

青料惟夸韭菜边,成窑描写淡弥鲜;正嘉偏尚浓花色,最好穿珠八宝莲。

如椽大笔用羊豪,颠旭能书莫漫操;看他含釉如含墨,一样临池起雪涛。

官古人家釉果多,含成胎质镜相磨;非如饭器酥研甲,果釉多将灰水和。

浇釉看来似易皱,一般团转总均匀;倘留棕眼兼鱼子,却使微瘢玷美人。

滩过鹅颈是官庄,沿岸人家不种桑;

手搏砂泥烧匣钵,笑他盘子满桑郎。

匣钵由来格不同,一般层叠着砂工;更多平匣排清器,遥望馒头正出笼。

匣钵烧皱破不妨,倩他薄篾尽箍藏;一经红火同镔铁,格物谁能理工详。

魏氏家传大结窑,曾经苦役应前朝;可知事业辛勤得,一样儿孙胜珥貂。

满窑昼夜火冲天,火眼金睛看碧烟;生熟总将时候审,此中丹诀要亲传。

窑火如龙水似云,火头全仗水头分;羡他妙手频挥拨,气满红炉萃晓氛。

开封火窨尚炎炎,抢掇红窑手似钳;莫笑近前热炙手,霁威不似相公严。

窑边排橙检茅瓷,器正声清出匣时,最喜官商成一片,未夸出钵与催诗。

白胎烧就彩虹来,五色成窑画作开;各样霁花与人物,龙眠从此向瓶垒。

明炉重为彩红加,釉料全凭火色华;我爱鸡缸比鸡子,珍珠无类玉无瑕。

大器难成比践形,自非折挫总伶俜。要知先立功夫在,不止炉中火候青。

龙缸有供自前朝,风火名仙为殉窑;博得一身烟共碧,至今有气总凌霄。

市上今传釉里红,唐窑独著百年中;暗然淡简温而理,都识先生尚古风。

雕作从来枉作劳,更嗤桃核刻牛毛;圣朝器服惟坚朴,又使矜奇到若曹。

釉如密水亦如浆,船载人挑上釉行;记得盖冈元献宅,十分龙脉九分伤。

年年七月中元节,几处坯房议事来;每到停工总生事,好官调护要重开。

王家洲上多茅器,买卖偏多倔强人;比拟携篮走洲客,只能消假不消真。

昨日曾经试照回,窑中生熟费疑猜;凭他一片零坯块,验得圆融百圾来。

坯工多事问坯头,首领稽查口类周;三月有钱称发市,年终栈满惰工愁。

云门院里读残碑,静夜闲庭品素瓷;记得新平行部日,鲁公诗酒建中时。

坯工并日作营生,午饭应迟到二更;三五成群抨肉饭,怪他夜市禁非情。

题《珠山八友雅集图》

王大凡

道义相交信有因,珠山结社志图新;翎毛山水梅兼竹,花卉鱼虫兽与人;画法惟宗南北派,作风不让东西邻;聊将此幅留鸿爪,只当吾侪自写真。

游景德镇

谢觉哉

配料调色细且精,塑形绘影艺超群;方知日用寻常品,曾费劳工无限心。风格"四如"传古代,车轮载誉越重瀛;瓷都跃进今方始,量质都须加倍成。

初到景德镇

董必武

昌南自昔号瓷都,中外驰名誉允孚。青白釉传色泽美,方圆形似器容珠;艺精雕塑神如活,绘胜描摹采欲敷;技术革新求实用,共同跃进是前途。

瓷都

田汉

陶冶新平肇汉唐,宋明瓷夺宝珠光;千年传统垂如缕,正待人民好发扬。

吾觉窑工斗志雄,新瓷今已握天工;鲜明艳似美人霁,热烈真如火焰红。

海外珠窑著令名,一花一鸟发心声;瓷风岂为庸夫定,今日光明自北京。

春播归来夕照斜,坡头着意种桑麻;艺人珍重生花笔,先为农民后及他。

赠刘、曾两先生(二首)

田汉

赠刘雨岺先生

南枝如雪馥雄关,又在先生笔底看;何止珠山留劲腕,早传春色满人间。

赠曾龙升先生

禹鼎凌烟笔意殊,曾家绝艺蜚瓷都;于今有鬼犹多事,喜得钟馗试剑图。

题与艺术瓷厂

郭沫若

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宋代以来传信誉,神州而外有均输。贵逾珍宝明逾镜,画比荆关字比苏。技术革新精益进,前驱不断再前驱。

题与陶瓷馆

郭沫若

后来居上数东洋,夺取万邦瓷市场;年进美金七千万,数逾赤县十番强。花纹形式求新颖,供应需求费数量;国际水平应超越,发扬光烈陈堂堂。

西江月别瓷都

郭沫若

发展光辉传统,齐心创造高峰,

调查研究不容松,经济、美观、适用。内为人民服务,外争贸易阜通。

红旗高举万方红,别矣瓷都珍重。

宜兴窑与诗

和梅公仪赏茶

宋?欧阳修

寒侵病骨惟思睡,花落春愁未解醒。

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情。

煎茶诗

宋?苏轼

活水还将活火烹,自临钓合吸深情。大飘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茶雨已翻煎处脚,松风犹作泻时声。本能饱食禁三碗,卧听江城长短更。

咏紫砂壶

清?高江村

规制古朴复细腻,轻便可入筠笼携。山家雅供称第一,清泉好瀹三春荑。

清铭自制

清?郑板桥

嘴尖肚大耳偏高,才免饥寒便自豪。量小不堪容大物,两三寸水起波涛。

赞邵大亨所制鱼化龙壶

民国?李景康

紫砂莹润如和玉,香雾纷藤茗初熟。七碗能生两腋风,一杯尽解炎方溽。壶兮壶兮出谁手,鬼斧神工原不朽。

我爱紫砂无釉彩

高庄

我爱紫砂无釉彩,相见如人披肝胆。不靠衣衫扶身价,唯依本质令人爱。

陶宝肖象歌为冯本卿金吾作

林古度(茂之)

昔贤制器巧含朴,规仿尊壶从古博。我明供春时大彬,量齐水火抟埴作。作者已往嗟滥觞,不循月令仲冬良。荆溪陶飞司陶复,泥砂贵重如珩璜。世间茶具称为首,玩赏楷模在人手。粉锡型模莫与争,素瓷斟酌长相偶。义取炎凉无变更,能使茶汤气永清。动则禁持慎捧执,久且色泽生光明。近闻复有友泉子,雅式精工而继美。常教春茗注山泉,不比瓶儡罄时耻。以兹珍赏向东吴,胜却方平众玉壶。癖好收藏阮光禄,割爱举赠冯金吾。

金吾得之喜绝倒,写图锡名曰陶宝。

一时咏赞如勒铭,直似千年鼎彝好。

陶器行赠陈鸣远

汪文柏(季青)

荆溪陶器古所无,问谁作者时与徐。

泥沙入手经抟埴,光色便与寻常殊。

后来多众工,摹仿皆雷同。

陈生一出发巧思,远与二子相争雄。

茶具方圆新制作,石泉槐火尘松风。

我初不识生,阿髯尺素来相通。

赠我双卮颇殊状,宛似红梅岭头放。

平生嗜酒兼好奇,以此饮之神益王。

倾银注玉徒纷纷,断木岂意青黄文。

厂盒宣炉留款识,香奁药碗生氤氲。

吁嗟乎人间珠玉安足取,岂知羡溪头一丸土。

君不见轮扁当年老斫轮,又不见梓庆削炉如有神。

古者技巧能几人,陈生陈兮绝伦。

陶舍重重倚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

工人莫献天机巧,此器能输郡国材。

——《咏景德镇兀然亭》明?缪宗周

配料调色细且精,塑形绘影艺超群;

方知日用寻常品,曾费劳工无限心。

风格"四如"传古代,车轮载誉越重瀛;

瓷都跃进今方始,量质都须加倍成。

——《游景德镇》谢觉哉

昌南自昔号瓷都,中外驰名誉允孚。

青白釉传色泽美,方圆形似器容珠;

艺精雕塑神如活,绘胜描摹采欲敷;

技术革新求实用,共同跃进是前途。

——《初到景德镇》董必武

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

宋代以来传信誉,神州而外有均输。

贵逾珍宝明逾镜,画比荆关字比苏。

技术革新精益进,前驱不断再前驱。

——《题与艺术瓷厂》郭沫若

后来居上数东洋,夺取万邦瓷市场;

年进美金七千万,数逾赤县十番强。

花纹形式求新颖,供应需求费数量;

国际水平应超越,发扬光烈陈堂堂。——《题与陶瓷馆》郭沫若

何年碧像灵岩栖,踏碎琼瑶尽作泥。

烨烨宝光开佛土,晶晶白气压丹梯-- ——明陈凤鸣宜兴窑与诗

和梅公仪赏茶

宋?欧阳修

寒侵病骨惟思睡,花落春愁未解醒。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情。

煎茶诗

宋?苏轼

活水还将活火烹,自临钓合吸深情。大飘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茶雨已翻煎处脚,松风犹作泻时声。本能饱食禁三碗,卧听江城长短更。

某伯子惠虎丘茗谢之

明?徐渭

虎丘春茗妙烘蒸,七碗何愁不上升。青箬旧封题谷雨,紫砂新罐买宜兴。却从梅月横三弄,细搅松风灺一灯。合向吴侬彤管说,好将书上玉壶冰。咏紫砂壶

清?高江村

规制古朴复细腻,轻便可入筠笼携。山家雅供称第一,清泉好瀹三春荑。

赞邵大亨所制鱼化龙壶

民国?李景康

紫砂莹润如和玉,香雾纷藤茗初熟。七碗能生两腋风,一杯尽解炎方溽。壶兮壶兮出谁手,鬼斧神工原不朽。

陶器行赠陈鸣远

汪文柏(季青)

荆溪陶器古所无,问谁作者时与徐。泥沙入手经抟埴,光色便与寻常殊。后来多众工,摹仿皆雷同。

陈生一出发巧思,远与二子相争雄。茶具方圆新制作,石泉槐火尘松风。我初不识生,阿髯尺素来相通。

赠我双卮颇殊状,宛似红梅岭头放。

平生嗜酒兼好奇,以此饮之神益王。

倾银注玉徒纷纷,断木岂意青黄文。

厂盒宣炉留款识,香奁药碗生氤氲。

吁嗟乎人间珠玉安足取,岂知羡溪头一丸土。

君不见轮扁当年老斫轮,又不见梓庆削炉如有神。古者技巧能几人,陈生陈兮绝伦。

青花瓷

马宏英

大盘小盘誉玉磬,薄镜如面釉桃李。

妙笔生花点睛乱,青花瓷里鱼儿活。.

送许屯田诗

宋?彭汝砺

浮梁巧烧瓷,颜色比琼玖。

因官射利疾,从喜君独不。

父老争叹息,从事古未有。

咏景德镇兀然亭

明?缪宗周

陶舍重重倚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

工人莫献天机巧,此器能输郡国材。

赠昊十九

明?李日华

为觅丹砂到市廛,松声云影自壶天;

凭君点出琉霞盏,去泛兰亭九曲泉。

赠昊十九

明?樊玉衡

宣窑簿甚永窑厚,天下知名昊十九;

更有小诗清动人,匡庐山下重回首。

白玉金边素瓷胎

清?弘历(乾隆皇帝)

白玉金边素瓷胎,雕龙描凤巧安排;

玲珑剔透万般好,静中见动青山来。

题宣德宝石红釉碗

清?弘历(乾隆皇帝)

雨过脚云婪屋垂,夕阳孤婺照飞时;

泥澄铁镞丹砂染,此碗陶成色肖之。

咏宣窑霁红瓶

清?弘历(乾隆皇帝)

晕如雨后霁霞红,出火还加微炙工;

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致难同。

插花应使花羞色,比画翻嗤更是空。

年窑墨注歌

清?查俭堂

国朝陶瓷美无匹,尔来年窑称第一。

不让汝定官歌均,何况永乐之坯宣德质?

戏紫蘅中丞

清?许谨斋

宣成陶器夸前朝,收藏价比璆琳高。

元精融冶三百载,迩来杰出推郎窑。

郎窑本以中丞名,中丞嗜古衡览精。

网罗法物供品藻,三千年内纷纵横。

范金合土陶最古,虞夏商周谁复数。

约略官均定汝柴,零落人间搜出土。

中丞嗜古得遗意,政治余闲呈艺可。

雨过天青红琢玉,贡之廊庙光鸿钧。

景德镇神游

美?郎菲罗

偶作飞鸟来此地,景德镇上望无余。

俯看全境如焚火,三千炉灶一齐熏。

充满天际如浓雾,喷烟不断转如轮。

苍黄光彩凝画笔,朵朵化去作红云。

重临镇厂感赋志事

清?唐英

重来古镇匪夷想,粤海浑如觉梦乡。

山面水心无改换,人情物态有存亡。

依然商贾千方集,仍见陶烟五色长。

童叟道旁争识认,须眉虽老未颓唐。

丁峁仲冬返洵阳,留别珠山陶署

清?唐英

廿载须眉江上翁,渔滨栖息故乡同。

马鞍山碧里村雨,鸭尾船轻昌水风。

鬼儡丰神箫鼓外,报酬事业榷陶中。

霜清使节洵阳道,枫意如春万树红。

窑民行

清?沈嘉徴

景德产佳瓷,产瓷不产手;

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

陶业活多人,业不与时偶;

富户利生财,穷工身鍸口。

食指万家烟,中外贾客薮;

坯房蚁蛭多,陶火烛牛斗。

都会罕比雄,浮色抵一拇。

昌江杂咏(选二首)

清?凌汝锦

重重水碓夹江开,未雨殷传数里雷;舂得泥稠米更凿,祈船未到镇船回。

百种佳瓷不胜挑,霁红霁翠比琼瑶;故家盆盎无奇品,不羡哥窑与定窑。

浮梁竹枝词(选一首)

清?郑风仪

碓厂和云舂绿野,贾船带雨泊乌蓬;夜阑惊起还乡梦,窑火通明两岸红。

陶阳竹枝词(选九首)

郑廷桂

蚁蛭蜂巢巷曲斜,坯工日夜画青花;而今尽是都鄱籍,本地窑帮有几家。

坯房挑得白釉去,匣厂装将黄土来;上下纷争中渡口,柴船才拢槎船开。

码头柴槎各分堆,伙计收筹记数来;窑位客行催要紧,先后三日一回开。

巧样瓷名尚脱胎,金边细彩暗炉开;寿溪不是侬家卖,昨日新窑试照来。

青窑烧出好龙缸,夸示同行新老帮;陶庆陶成齐上会,酬神包日唱单腔。

九域瓷商上镇来,牙行花色照单开;要知至宝通洋外,国使安南答贡回。

轻灵手巧补油灰,估得明堆又暗堆;好约提篮小伙伴,黄家洲上走洲来。

鹅颈滩头水一湾,驳船禾秆积如山;瓷件茭成船载去,愿郎迟去莫迟还。

五月节迎师主会,六月还拜风火仙;龙缸曾读唐公记,成器成人总靠天。

追赠昊十九

清?朱琰

丹泉兄弟知名久,甄土新裁总后尘;独有琉盏在江上,壶中高隐得诗人。

陶歌(选三十五首)

清?龚鉽

江南雄镇记陶阳,绝妙花瓷动四方;廿里长街半窑户,赢他随路唤都昌。

武德年称假玉瓷,即今真玉未为奇;寻常工作经千指,物力艰难那得知。

方方窨子滤澄泥,古语儿童莫坏坯;炼到极稠捶极熟,一归模范即佳瓷。

几家圆器上车盘,到手坯成宛转看;坯堞循环随两指,都留长柄不雕镘。

出手坯成板上铺,新坯未削等泥涂;钧陶自古宗良匠,怪得呈材要楷模。

坯乾不裂更须车,刀销圆光不少差;此是修身正心事,一毫欠阙损光华。

画坯上釉蘸兼吹,一体匀圆糁絮宜;只有青花先画料,出新花样总逢时。

青花浓淡出好端,画上磁坯画面宽;识得卫风歌尚絅,乃知罩釉里同看。

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吐分明;可参造物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

看他吹釉似吹箫,小管蒙纱蘸不浇;坯上周遮无渗漏,此中元气要人调。

青料惟夸韭菜边,成窑描写淡弥鲜;正嘉偏尚浓花色,最好穿珠八宝莲。

如椽大笔用羊豪,颠旭能书莫漫操;看他含釉如含墨,一样临池起雪涛。

官古人家釉果多,含成胎质镜相磨;非如饭器酥研甲,果釉多将灰水和。

浇釉看来似易皱,一般团转总均匀;倘留棕眼兼鱼子,却使微瘢玷美人。

滩过鹅颈是官庄,沿岸人家不种桑;手搏砂泥烧匣钵,笑他盘子满桑郎。

匣钵由来格不同,一般层叠着砂工;更多平匣排清器,遥望馒头正出笼。

匣钵烧皱破不妨,倩他薄篾尽箍藏;一经红火同镔铁,格物谁能理工详。

魏氏家传大结窑,曾经苦役应前朝;可知事业辛勤得,一样儿孙胜珥貂。

满窑昼夜火冲天,火眼金睛看碧烟;生熟总将时候审,此中丹诀要亲传。

窑火如龙水似云,火头全仗水头分;羡他妙手频挥拨,气满红炉萃晓氛。

开封火窨尚炎炎,抢掇红窑手似钳;莫笑近前热炙手,霁威不似相公严。

窑边排橙检茅瓷,器正声清出匣时,最喜官商成一片,未夸出钵与催诗。

白胎烧就彩虹来,五色成窑画作开;各样霁花与人物,龙眠从此向瓶垒。

明炉重为彩红加,釉料全凭火色华;我爱鸡缸比鸡子,珍珠无类玉无瑕。

大器难成比践形,自非折挫总伶俜。要知先立功夫在,不止炉中火候青。

龙缸有供自前朝,风火名仙为殉窑;博得一身烟共碧,至今有气总凌霄。

市上今传釉里红,唐窑独著百年中;暗然淡简温而理,都识先生尚古风。

雕作从来枉作劳,更嗤桃核刻牛毛;圣朝器服惟坚朴,又使矜奇到若曹。

釉如密水亦如浆,船载人挑上釉行;记得盖冈元献宅,十分龙脉九分伤。

年年七月中元节,几处坯房议事来;每到停工总生事,好官调护要重开。

王家洲上多茅器,买卖偏多倔强人;比拟携篮走洲客,只能消假不消真。

昨日曾经试照回,窑中生熟费疑猜;凭他一片零坯块,验得圆融百圾来。

坯工多事问坯头,首领稽查口类周;三月有钱称发市,年终栈满惰工愁。

云门院里读残碑,静夜闲庭品素瓷;记得新平行部日,鲁公诗酒建中时。

坯工并日作营生,午饭应迟到二更;三五成群抨肉饭,怪他夜市禁非情。

唐宋文化的比较Word版

在唐宋诗词中对比唐宋文化 审美的方式 两条审美的脉络:一、以肥硕、端庄、雍容为美:杨贵妃——北方型的大家闺秀式的美、二、以苗条、清瘦为美:梅妃——南方型的小家碧玉式的美 唐宋文化的比较:唐:丰盛、热烈、光彩照人、宋:清瘦、典雅、略带病态 造型艺术:唐:唐三彩:色彩绚丽,富丽堂皇。宋:瓷器:宋代典雅文人淡泊宁志的情怀,纯净的心田。 绘画:唐:李思训、李道昭金碧山水画雍容华贵、绚丽辉煌;吴道子佛像绘画“衣带当风”;韩干画马雄健肥硕—热烈奔放的气质和精神、宋:米芾、米友仁父子水墨写意山水画含蓄缥缈、空淡朦胧;马远(一角)《寒江独钓图》,夏圭(半边)《松溪泛月图》—有无相生的哲学辩证法;一角山河的安逸,残山剩水的凄凉;—国破家亡的痛苦 书法:唐:轻盈华美,潇洒婀娜张旭、怀素狂草奔放不羁;颜真卿正楷笔画端庄肥厚,充满浩然正气、宋:瘦金体书法枯茎瘦骨,老气横秋。北宋书法四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更加注重规矩、法度张旭狂草 舞蹈音乐:唐人:舞剑,公孙大娘《剑器舞》气势磅礴,刚劲有力、宋人吹箫,姜夔。“剑气”(阳刚)与“箫心”(阴柔)成为中国文学的两大风格趋向 生活方式:唐人:喝酒—热烈奔放、令人陶醉的感性世界 茶:宋人:茗茶——理性的享受、人生的感悟-唐人是浪漫的诗人,宋人是典雅的智者 喜爱花卉:唐人:喜欢牡丹花李正封:“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杨贵妃——牡丹花,雍容华贵、宋人:喜爱梅花孤芳自赏、远离尘嚣、遗世独立的人格魅力 唐宋文化差异原因 唐人的生活:自由开放少数民族、汉、南、北各种文化高度融合的时代 宋人的生活:严肃、拘谨宋朝的社会背景和理学兴起,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规范 唐宋词的艺术特质 表达心绪的文学唐诗反映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宋词则更多地把视角收缩到闺房之内、青楼之上,擅长于抒写细腻深微、委婉含蓄的感情。 具体比较 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粉红色的回忆,淡淡的怅惘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初次人生展望时的少年维特式的烦恼,始终弥漫着青春的气息。——唐人的悲伤:甜蜜的忧愁 李泽厚《美的历程》:“尽管悲伤,仍然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 辛弃疾《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宋人:表面不愁,心里更愁 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山中与幽人对酌》:“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唐人:心胸开阔 宋人:感情有节制的含蓄表露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诗词五首知识点归纳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诗词五首 知识点归纳 诗词五首 1.《饮酒》作者是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字号五柳先生,他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前两句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设问) 这两句承上两句,自问自答,言语之间饱含自豪和自足。心远指的是心志高远,有此心境遂能免于“车马喧”,其地得以自偏。这里表现出诗人对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以客观景物衬托出诗人闲适的心情。“悠然、见”用得很妙,“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和惬意。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紧承上句,写南山暮景。渲染了隐居之所的宁静和诗人悠然的心境。诗人从飞鸟晨出夕还的景象,悟出了返璞归真的人生真谛。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真意指的是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结,点明主旨:这种生活让人体会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但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用心灵去感受。(言有尽而意无穷) 本诗主旨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

描述,表现了作者厌倦官场、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2.《春望》作者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破“写出国都长安沦陷城池残破,处处是断壁残垣的破败景象,使人触目惊心。“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深”字写出令人满目凄然之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此联向来有两种解释:一种诗人触景生情,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坠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认为诗中所写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这向种解释实质上有相通处,都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感情。前四句统在题目的“望”字中,诗人视线远及近,视野山河到草木,再到花鸟,感情隐而显,弱到强,逐层推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抵万金”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诗人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自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含义:这一细节是写实,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本诗中“望”字包含两层意思: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渴望战争尽决结束,期盼亲人团聚,国泰民安。诗文充分

中华文化素养心得体会范文-中华文化素养学习心得体会(3篇)复习过程

中华文化素养心得体会范文_中华文化素养学习心得体会(3篇) 中华文化素养心得体会范文(一) 浩浩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为后人留下了璀璨的文化,试问当今学者,真正称得上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有几人? 什么是传统?就是世代相传的精神、制度、风俗、艺术等。中华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经历了数千年的沧海桑田,朝代变迁所传承下来的世代相传的精神、制度、风俗、艺术等,其包罗之广,其内涵之博大精深,任何人,终其一生,都不可能望其项背。 中国科学院士杨叔子教授在其《科学人文相融,爱国创新与共》的主题报告中,呼吁全社会注重中华人文精神的传承,以确立责任感,完善思维方式,增强非智力因素,并与科学精神相融合,实现人的高度完美和国家、民族的腾飞。 南怀瑾先生也曾大声疾呼:“我总希望自己的国人、自己的民族,都能先行深切地了解自己的文化。在今日世界的竞争与发展中,国人的当务之急是反求诸己--研究中国文化的精要。”

可见,众多的专家学者都意识到了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而作为国家教育部,也作出了相应的举措:推出了面貌焕然一新的高中语文教材,引人注目的是古诗文在新教材中的比例显著加大。以第一册为例,《高中语文(试验本)》阅读部分的古文名篇为12篇,占总量的一半,而《高中语文实验课本》第一册则全部为古诗文。从总体上看,古典诗文占全部教材总量的50%,中国现代文学占30%,外国文学占20%,这在以往的语文教材中,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而小学教材中,每个单元的积累运用,加入了歇后语、对联、谚语、古代诗词、寓言故事等的学习,每册书里面,要求背诵的篇目达10篇之多,而配套的故事,选自中国古今名家的作品也明显增多,在削弱政治性的同时,增加了人文的教育,呼唤中华传统文化的回归。 作为一名教育者,应该如何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坐在原地不动,一本通书读到老,总是在经验上打转转,还是贪婪的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养分,为我所用,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瑰宝传承给我们的下一代,答案当然是后者。但是,纵观我们身边的同事们,是否真的行动起来

苏教版-语文-高二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素材 专题十二 专题整合

专题整合 小令 何谓“小令”?词是配“燕乐”的,在“燕乐”中,“令”是“曲破”中的节奏明快的一截,如果尤为明快精炼,就是“小令”了。 小令是词中的前辈。因为在小令盛行的五代时期,还没有慢词。最早的小令可上溯至隋炀帝时代的《河传》,可见小令的源起便是词的源起。 小令有齐句、有长短句。在唐代,跟五言绝句相类的小令是很多的,但随着词的发展,长短句独领风骚了,以至于后来便把词称为“长短句”了。 古诗的抒情方式 一、理论讲解 中国古典诗词可谓抒情诗,它抒情性极强。钱钟书用“中国抒情诗早熟”来评价古典诗词。那么,古代诗人在诗词中是如何抒情的呢?大致可分为两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其中间接抒情是主要方式。 (一)直接抒情 它也叫直抒胸臆,是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不需要任何“附着物”,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有时当作者感情奔放,不直接抒发不足以表达强烈感受的时候,也常用这种方法。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强烈的愤激之情,宛如洪钟巨响,凸现了诗人刚直、倔强、无丝毫奴颜媚骨的品格。 李煜词的最大特点是纯真,直抒胸臆,总是带着“养尊处优”而来的阅历浅显的、缺少理性的、多情气质的率真之情。这主要表现在他前期的词作中;而亡国以后,他毫不掩饰地倾吐自己内心难以排解的悔恨和巨大悲痛,如泣如诉,像是向人敞开心扉,直接进行情感交流。 (二)间接抒情 具体情况见下表: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 把诗人自身所要所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 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情景交融诗句因情布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 借自然界中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 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常常以象征、比喻、拟人等手法,借 常见之物来传微妙之情。 用典抒情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 借古讽今借历史上的人或事件来讽喻当朝。 就一首诗词而言,往往采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方式。如李璟《浣溪沙》(菡萏 香销翠叶残),全词表达的是一种悲秋怀人的情感。上片即景生情,从景物中引出愁思。下片怀人,细雨惊梦,彻夜吹笙,盘旋曲折。直到结尾才引满而发,直笔言情。该词景语与情语相生。 对于我们学习古典诗词来说,掌握诗人们的抒情方式极为重要。因为只有把握住这一点,才能理解并体悟诗的思想感情。对此,最主要的是抓诗词中的“情语”,即直接交待情感的词或句,如李璟《浣溪沙》中“愁”、“憔悴”、“恨”等均属“情语”,它们是解读诗词的钥匙。 二、真题剖析 (2013·广东)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 答案先写因笛声引起思乡之情,奠定思乡的情感基调;然后写眺望故乡而不得;再写眼前之景,燕子觅食、筑巢,雨中梨花,思乡之情,孤苦之愁,油然而生。 解析本题考查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先由下片“故乡惟有梦相随”一句得出这首词表达的感情:思乡之情。然后找出上片写到的意象——楼上笛声、迷蒙山水、千里燕子、雨中梨花,从中分析是如何表现思乡之情的。 三、技法规律 答题步骤:1.指出运用了哪种抒情手法。 2.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课时练习题 附加答案

诗词五首 第一课时 课时训练 阅读《饮酒》,完成1、2题。 1.下列对《饮酒》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写飞鸟具有象征意义,用飞鸟飞向天空喻指自己出仕。 B.诗中表现农村的恬美宁静和作者悠然自得的生活。 C.诗中形象地表现了田园的优美和静穆,与诗人的心境契合。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两句是全诗的总结,意即这里有隐居生活的真正乐趣,作者想说却不知怎样表达。 2.“问君何能尔”一句中的“尔”指代。(用诗中句子回答)阅读《春望》,完成3—5题。 3.下列对这首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的“国破”指国家残破,“草木深”中的“深”字则以春草的茂盛暗写战后长安城的荒凉。 B.花、鸟本是春天最常见、最美好的景物,诗人却因“感时”“恨别”而见花落泪、闻鸟惊心。颔联融情于景,读来令人无限感伤。 C.尾联运用细节描写,写尽诗人在国破离乱之际的愁苦焦虑。 D.全诗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 保家卫国的感情。 4.诗题是《春望》,那么诗人“望”到了哪些春景? 5.请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个名句的妙处。 阅读《雁门太守行》,完成6、7题。 6. 第三、四句分别从、两个角度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创造出一种的气氛。 7.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

下反射的闪光。 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战场血迹,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 第六句中,“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课时训练答案 1.A 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3.D (这首《春望》围绕“望”字展开,通过描写战乱后长安城破败荒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4.草、木、花、鸟。 5.在战火连绵不断的日子里,消息隔绝。作者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能激起人强烈的共鸣。 6.听觉视觉苍凉悲壮 7.C

诗歌鉴赏谋篇布局 之某诗句的作用知识点与训练题

一、复习目标: 从诗歌的谋篇布局入手,整体理解诗歌内容,掌握结构类题目的解题策略。 二、考纲解读: 本考点属于高考《考试大纲》的“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内容。结构技巧的考查,多数以考查诗句的作用为主。 三、知识梳理: (一)篇章结构总括 古诗词通常的结构形式是先写景叙事后议论抒情,写景叙事为议论抒情作铺垫,而观点态度、思想感情也在写景叙事的基础上阐发。 诗歌的结构是为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服务的,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1.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 2.重章叠句铺垫照应过渡 3.开篇点题卒章显志以小见大 (二)结构技巧的常用术语:统领全篇、开门见山、线索、抑扬、层层深入、铺垫、照应、重章叠句、承上启下(过渡)、以景结情、卒章显志。 ①铺垫,即以前面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后面主要情节的准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酿。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另外,在写景抒情诗中,我们也可以说,诗歌中的写景是为抒情作铺垫。 ②照应,包括首尾照应和照应文题两种,照应要答出“什么”和“什么”相照应(景还是情)。其中,首尾照应,即开头与结尾的照应,这样照应使诗歌在结构上有浑然一体之感,能更加突出主题,起到良好的表达效果。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③重章叠句指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的主体,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的抒发。如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事报国无门的“哀愁”。上下两片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在反复咏唱中,既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 ④考查句子的作用,要注意句子在诗歌中的位置。首句考虑的答题角度有:内容上写了什么,点明什么,渲染气氛,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结构上:总领全诗,为下文的什么作铺垫。中间句的作用在结构上考虑承上启下,承接上文的什么,引起下文的什么或为下文的什么作铺垫。结尾句在结构上考虑照应,如果是写景的句子,考虑以景结情,如果是议论的句子考虑卒章显志。在具体回答问题时综合考虑内容与结构上的作用。 如承上启下: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结构上,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⑤以景结情是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这种写法能使诗歌收到“此时无情胜有情”的效果,使诗歌形象含蓄、耐人咀嚼,让读者感到意犹未尽。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高高秋月照长城”既是写景,又是抒情。诗人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⑥卒章显志是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例一:《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 例二:《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

唐宋所有经典古诗名句

唐宋古诗名句 一夫当关,万人莫开。(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杜甫)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甫)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杜甫)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杜甫)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杜牧)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杜牧)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杜牧)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古典诗词中的杨柳

古典诗词中的杨柳 在我国古典诗词曲中,杨柳是最常见的意象之一,也是最优美动人、缠绵多情的一个意象。仔细而深入地探究杨柳意象在古诗中的作用,对于了解古代文化传统,提高民族文化素养,增强诗词鉴赏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借杨柳抒写惜别深情: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柳管别离。”(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蕴含惜别之意是杨柳意象最本质的艺术特征。古代诗词曲借杨柳意象来抒写离别之情的佳句可谓不胜枚举。“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劳劳亭》)“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王唯《送元二使安西》)“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郑谷《淮上与友人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王实甫《西厢记》)这些佳词丽句都以柳传情,缠绵悱恻。 杨柳意象与离别联系在一起,首先,是因为杨柳姿态婀娜柔美,温婉多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杨柳的依依不舍之态和人们的依依惜别之情水乳交融地吻合在一起,以至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称赞道:“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认为“杨柳依依”生动地表现了杨柳的婉软美好之态,“以少总多,情貌无遗”。从《诗经》这个源头开始,我国古典诗词曲中的杨柳意象便有了惜别的暗示性和启发性。 其次,是因为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谓“载酒送春别,折柳系离情”。这一习俗到唐代尤盛。当时长安人多到灞桥折柳送别。据《三辅黄图》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到此桥,折柳赠别。”这是折柳与赠别有密切联系的最早记载。“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裴说《柳》)“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陆游《秋波媚》)“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无名氏《送别》) 再次,“柳”与“留”谐音,折柳送行,含有殷殷挽留之意,表达眷眷难舍之情。“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秦观《江城子》) 还有一点是,古曲中有《折杨柳》的送别曲子。例如,汉乐府《横吹曲》中就有《折杨柳》曲。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有“上马不提鞭,反折杨柳枝”的句子。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孤城一片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其中的“杨柳”指的就是《折杨柳》曲。李白的《春夜洛阳城闻笛》)更妙:“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闻笛声而激起乡愁,触动离忧,何也?皆因此笛吹奏的是《折杨柳》曲! 借杨柳歌咏美好春光: 杨柳生长于春,茂密于夏,枝叶葳蕤,生机蓬勃,所以古人常借咏柳来赞美春光歌咏大自然。例如,“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陶渊明《归园田居》)“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初春小雨》)“春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晏殊《诉衷情》)“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

初二重点语文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初二重点语文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归纳重点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提高语文成绩,在初二下册的语文课本中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点呢?下面是由本人为大家整理的初二重点语文知识点归纳人教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初二重点语文知识点归纳人教版(一) 云南的歌会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迤yǐ西糯nuò米酬和hè 忌讳huì 即物起兴xìng 龙吟风哕huì 柞zuò木林 点拨:"和"是多音字,应结合语境正确读音。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pì) 譬喻(xī)熹微(chún) 淳朴蹲(jù) 踞 3.解释下列词语。 (1)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2)生面别开:另外开展新的局面。 (3)即物起兴:开头先咏他物起兴抒情。起兴,指先言他物以触发联想,诱发文思。 (4)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蓝天空中钻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 2.小时候常听老太婆口头语,"十年难逢金满斗",意思是盛会难逢,参加后才知道原来如此。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云南的歌会》选自《沈从文散文选》,原文标题是"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作者沈从文是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称谓)。 初二重点语文知识点归纳人教版(二) 吆喝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招徕lái 铁铉x uàn 囿饽yòu bō 饽钹bō 荸荠bí qí 秫秸shú jiē 2.解释下列词语。 (1)隔阂:彼此情意不通,思想有距离。 (2)随机应变:跟着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 (3)合辙押韵:这里指押韵。 (4)油嘴滑舌:形容说话油滑。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叫卖实际上就是一种口头广告,所以也得变着法儿吸引顾客。 2.听过相声《卖布头》或《改行》的,都不免会佩服当年那些叫卖者的本事。得气力足,嗓子脆,口齿伶俐,咬字清楚,还要会现编词儿,脑子快,能随机应变。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萧乾,作家、记者、翻译家。《吆喝》选自《北京城杂忆》。 初二重点语文知识点归纳人教版(三) 诗五首

高考作文素材十位文化名人

高考作文素材 中国历史上十位最博学的文化名人 一、张衡(公元78-139) 字平子,今河南南阳人,东汉著名天文学家,地理学家,科技发明家,文学家。117年制造出世界最早的用水力推动的浑天仪(现藏于南京紫金山天文馆),之后造出第一台测量地震的地动仪(早于欧洲1700年)以及气象仪器候风仪(类似于西方的风信鸡,但早1000多年),此外,指南车、会飞的木雕、活动日历等很多当时领先于世界的发明都出自张衡之手。科技著作有专门解释浑天仪运行原理的《浑天仪图注》。他是世界上第一个解释月食成因的人,著有天文著作《灵宪》,这些伟大的成就奠定了他在中国科技史上的卓越地位,也影响了整个世界的科技发展。在数学上,张衡著有《算罔论》(已失传),他计算的圆周率是3.1622,虽不够准确,但在1800多年前就有如此精确的计算的确十分令人惊叹。地理学上,他绘制的地图十分先进,流行了几百年。同时,张衡还是个杰出的文学家,他的《二京赋》是京都大赋的极致,堪与辞赋大家的作品比肩,《四愁诗》、《归田赋》等也是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绘画方面他是东汉六大画家之一,成就非凡。张衡以其耀眼的科技发明和多面的全才令人景仰,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语:“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历史中亦所罕见。” 二、蔡邕(公元133-192)字伯喈,今河南杞县人。蔡邕广博典籍,是东汉时期广学无所不逮的文化巨匠,曾拜中郎将,故世称“蔡中郎”。《后汉书》关于他的记载:“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蔡邕是一个艺术全才,书法成就卓然,自成一家,字体工整秀丽,创造的“飞白书”独具一格,影响深远。他的碑文纂刻“骨气通达,爽爽为神”,作品有《六经碑石》等。作为杰出的音乐家,他通晓音律,对琴很有研究,焦尾琴就是他的发明。蔡邕的文学成就也十分突出,作品很多,艺术水平也居于魏晋大家的行列,比较著名的有《述行赋》,《翠鸟诗》等。蔡邕同时是东汉享有盛名的画家,他的绘画作品有《讲学图》,《小列女图》等,可惜大都散佚不传。作为魏晋时代少有的博学之才,蔡中郎在当时是非常有名气的人物,受到很多学士的追随,他的女儿蔡文姬同样也是多样皆通,这与他的影响有很大关系。蔡中郎的光芒同时也会引来其他文人、同行的嫉妒,最终这位文化巨人被司徒王允陷害至死,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十分可惜。 三、王维(公元701-761)字摩诘,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画家,书法家,音律专家。他九岁能诗文,21岁中进士,多才多艺,名动京师。诗歌上开唐代山水田园一派,成就很高,作品意境清旷苍秀,静谧幽美,充满禅趣,诗风清丽自然,流传甚广,至今仍有很多名句争相传诵,被认为是盛唐时期成就仅次于李,杜的诗歌大家,号称“诗佛”。王维另一个可与诗歌并行的成就便是他的绘画成就,他首创泼墨山水画,奠定了中国山水画的基础,几乎影响着中唐以后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全部历史,历代在山水画上占主流的人物都受了王维的影响,他的文人画理论也为后代继承并发扬,被尊为文人画的前辈和“南宗画派”之祖。他把诗与画两种艺术的意境巧妙的相互融会,做到了诗有画境,画有诗意的艺术特色,为历代文人所激赏。苏轼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书法上王维主要工于草书和隶书,自成一体。他还娴于丝竹音律,懂得作乐。此外在文学上他的散文和政论也很出色。后期罢官归隐山林,读禅讼佛,他的字就是取自于佛教的维摩诘居士(博学之士),而他也作到了真正的博学,隐士的情怀与淡薄的人格也是后世文人所标榜与效仿的一种精神境界。 四、李煜(公元937—978)字重光,今江苏徐州人,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后主,著名词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一被后人传诵千古的名句就是出自这位懵懂皇帝之手,作为文学家,他是一流的,作为帝王,他却是末流的,因为南唐这个小国就是在他的手中埋葬的。“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便是对这位才子的真实评价。李煜的诗词现存约四十首,数量不多,但每首都是精品,每一句都透露着他的纯真的性情与

最新精选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30 诗词五首语文版知识点练习第九篇

最新精选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30 诗词五首语文版知识点练习第九篇 第1题【单选题】 选出下面对《观刈麦》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意思是力气用尽了,热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只是叹惜夏天实在太长 了。形象地写出了劳动人民抢割时的辛苦景象。 B、“贫妇人”“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是因为“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形象揭露出官府对贫苦农民 的残酷剥削。 C、“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看到农民劳作的情景,想到自己舒适的生活,作者感到万分惭愧,内 心不能平静,这是作者对农民生活同情和关心的反映。 D、这是一首叙事诗,着墨不多,但却把割麦者和拾麦者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万分痛苦的生活情 景和内心感受,描绘得真切生动,历历如画,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对《己亥杂诗》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头两句抒发作者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表现了诗人抛弃离愁后的兴奋心情。 B、后两句以落花化成肥料滋养鲜花生长之事比喻自己即使落魄不得重用,也愿为国效力。 C、“落红”一句,从字面上理解:花成泥,成为滋养万物的春泥;从内涵上理解,表达了一种奉献精 神。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突出生平的艰辛,命运的多舛。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将国家局势与个人命运交织在一起,沉痛述说国破家亡的痛 苦。 C、文中通过“惶恐”“零丁”两个词语,写出兵败被俘后内心的忧叹。 D、尾联自问自答,想到自己难逃一死,充满悲愤无奈,只有以“丹心”表明自己对国家的忠诚。【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对《己亥杂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浩荡离愁白日料,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A、这首诗是诗人辞官归乡路上根据见闻感受写的组诗中的一首。 B、首句极力渲染了诗人辞别京师返乡时无边的离愁别绪。 C、“落红”即落花,诗人以“落红”自喻,咏物抒情。 D、诗人含蓄地表达了对社会、对生活的厌倦之情。 【答案】: 【解析】: 第5题【填空题】

古典诗词中地杨柳意象

古典诗词中的杨柳意象 在我国古典诗词曲中,杨柳是最常见的意象之一,也是最优美动人、缠绵多情的一个意象。仔细而深入地探究杨柳意象在古诗中的作用,对于了解古代文化传统,提高民族文化素养,增强诗词鉴赏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借杨柳抒写惜别深情“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柳管别离。”(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蕴含惜别之意是杨柳意象最本质的艺术特征。古代诗词曲借杨柳意象来抒写离别之情的佳句可谓不胜枚举。“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劳劳亭》)“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王唯《送元二使安西》)“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郑谷《淮上与友人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王实甫《西厢记》)这些佳词丽句都以柳传情,缠绵悱恻。 杨柳意象与离别联系在一起,首先,是因为杨柳姿态婀娜柔美,温婉多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杨柳的依依不舍之态和人们的依依惜别之情水乳交融地吻合在一起,以至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称赞道:“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认为“杨柳依依”生动地表现了杨柳的婉软美好之态,“以少总多,情貌无遗”。从《诗经》这个源头开始,我国古典诗词曲中的杨柳意象便有了惜别的暗示性和启发性。 其次,是因为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谓“载酒送春别,折柳系离情”。这一习俗到唐代尤盛。当时长安人多到灞桥折柳送别。据《三辅黄图》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到此桥,折柳赠别。”这是折柳与赠别有密切联系的最早记载。“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裴说《柳》)“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陆游《秋波媚》)“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无名氏《送别》) 再次,“柳”与“留”谐音,折柳送行,含有殷殷挽留之意,表达眷眷难舍之情。“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秦观《江城子》) 还有一点是,古曲中有《折杨柳》的送别曲子。例如,汉乐府《横吹曲》中就有《折杨柳》曲。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有“上马不提鞭,反折杨柳枝”的句子。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孤城一片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其中的“杨柳”指的就是《折杨柳》曲。李白的《春夜洛阳城闻笛》)更妙:“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闻笛声而激起乡愁,触动离忧,何也?皆因此笛吹奏的是《折杨柳》曲! ▲借杨柳歌咏美好春光 杨柳生长于春,茂密于夏,枝叶葳蕤,生机蓬勃,所以古人常借咏柳来赞美春光歌咏大自然。例如,“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陶渊明《归园田居》)“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初春小雨》)“春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晏殊《诉衷情》)“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春光明媚,美景如画,令人流连忘返。借杨柳歌咏美好春光,最负盛名的当数唐朝诗人贺知章的那首《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运用比喻、拟人手法,不但表现了柳叶的精致之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诗五首知识点梳理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诗五首 《杂诗》王维 1、解题: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在他乡异地偶然遇到来自故土的旧友,自然唤起强烈的思乡之情。全诗以白描手法,于平淡无奇中简洁而形象地抒发了游子思乡之情 2、课文分析: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①连用两个“故乡”看似重复,实则形神毕现地表达了游子的欣喜之情。 ②“应知”一词生动地表现了“我”急于了解故乡风物人情的殷切思念。 ③短短十个字,把“我”在特定情境下的感情、心理、神态等刻画得栩栩如生。 ④“故乡事”应该包括很多很多事,为什么“我”唯独眷恋着“绮窗前”的寒梅呢? 答:一般来说,人的思乡之情往往是和那些跟自己关系密切的事物相联系的。可以这样设想,“绮窗前”的寒梅与“我”在家乡时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使“我”想起家人的亲情和友人的温馨。诗人通过“寒梅”这个意象,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了。 3、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切的思念之情,以及作者对高洁人格的执着追求。 《夜雨寄北》李商隐 1、解题:这是作者羁旅巴蜀时寄给友人的一封信。 2、课文分析: ①君问归期未有期:句中包含着一问一答,表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②巴山夜雨涨秋池:借景抒情,写处境与感受。夜雨池涨,烘托了秋思。景中透情,委婉清新。以“巴山”指明地点,以“夜”“秋”点名时间,以“雨”指出环境。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a写未来的欢聚。紧扣“夜雨”,由怀念转而写希望。描绘诗人自己对未来的希望与设想。 B这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明确:面对巴山的凄风苦雨,想象到什么时候才能还乡,同友人对坐灯下促膝长谈,共剪烛花,那时再回想如今的寂寞难耐和孤苦心境,定是苦中有乐,忆苦思甜。) ④朗读前两句,要融入作者的思亲之情,读后两句,要读出作者心中的希翼。 3、思想感情:表达了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和思乡之情以及对美好相逢的期待。 淮上与友人别【唐】郑谷 【注释】①淮(huái):扬州。②离亭:驿亭。亭 是古代路旁供人休息的地方,人们常在此送别,所以称为“离亭“。③杨花:柳絮。④风笛:风中传来的笛声。⑤杨柳:“柳”与“留”谐音,表示挽留之意 1、课文分析: (1)一、二两句即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结合。点出别离。 三、四两句,从江头景色收转到离亭别宴,正面抒写握别时情景 (2)“愁杀”二字将友人的依依惜别的思绪写到极致。 (3)想象一下“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借景抒情)的画面:扬子江头的渡口,杨柳青青,晚风中,柳丝轻拂,杨花飘荡。岸边停泊着待发的小船,友人即将渡江南去。

作文素材:经典文化名人20例

作文素材:经典文化名人20例 1、屈原 他,长剑佩腰,纵横中原,问天索地,踌躇满志;他,朝搴木兰,夕揽宿莽,奔波效劳,鞠躬尽瘁。然而,子兰谄言,郑袖惑内,艾萧太盛,椒兰甚少,骐骥不跃,美政弗行,举世皆醉,万民同苦。勇气与理想尽灭,悲愤与绝望交加,他掩脸长泣,衣襟浪浪。 落日染红汨罗江,他,一跃冲进万里涛。只把清高的节操留在世上,却让伟大的思想长存历史。 适用范围:价值追求、理想信念、个性品质、责任奉献 2、贾谊 万籁俱寂,剔亮的露珠顺着野草滴落在洛阳干涸的沙石上。寒雾飘渺,一个凛然的身影随风飘摇,那是赴任的贾生。在他身后,一轮血红的旭日挣出水面,傲立于汉朝昏黄的天宇中。 月光融融,西风萧萧。长沙王府里你正为战祸初平、百废待兴,诸侯割据、危机四伏的现实而愁眉不展。借着这秦时的遗风残月,你满腔热血如江水滔滔,在心中汇聚成那惊世旷古的《过秦论》。 秋波浮动莫名湖畔,业绩初显。你却独倚寒窗,将自己三十四岁的生命浸没于怀王之死的深深自责中,无尽的泪水融入滔滔历史长河,洗净千古多少赤胆忠心。 适用范围:个人和集体、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忠诚 3、司马迁 就在着手写《史记》之际,“李陵之祸”不期而至。狱中的寒风刺骨,毒卒拷打使他几欲自杀。他仍心存侥幸,期盼着武帝开恩,却等来了“诬上”的罪名。腐刑、亲朋远离、酷吏凌辱让他生理上和心理上都遭到摧残。然而,他从“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的遭遇中获得了新的生命动力,隐忍苟活,弃小义,雪大耻,终于完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名垂后世。 适用范围:忍辱负重、生命的意义、责任奉献、个人与历史 4、曹植 他出口成文,下笔成章,曾博得曹操的欢心,曾充满了“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豪情;他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仁人志士无不敬仰。 然而出身权倾一世的曹家,注定他命途多舛。本可成为至高无上的君王,却由于他的不拘小节,不得“曹心”而葬送了他的大好前途。面对手足相残他“七步成诗”,悲叹“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怀瑾握瑜,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壮志难酬,他借酒消愁。想当年“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到头来只能以豪饮而留名,赢得个“寂寞圣贤”的悲凉美名。 适用范围:才华与命运、恃才傲物与人生发展、政治大于亲情、独善其身 5、阮籍 一陂春水一荒台,魏晋风流杳难追。 欲觅阮踪成一恸,啸声孤起我徘徊。 你“志气宏放,任性不羁”。嗜烈酒,将这销愁之物化作你驾车出行至无路处的恸哭。你善弹琴,往往复长啸,将那琴音与哨声糅合成暮鼓——听以惊心,成晨钟——闻而猛醒。 你“傲然独得”而至情至性,用白眼对付礼俗之辈,用青眼接待知音。 世俗之中却有你阮籍这株出淤泥而不染的奇葩,史书里便可寻得你一派清韵。 适用范围:人生价值、个人信仰、品质个性、人才环境、反对旧俗 6、嵇康 寻寻觅觅。他一直在找,找他的那一片竹林,那片可以让他“目送飞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的竹林。但是,作为有才却又性情孤傲的他,钟会这个小人不允许他拥有那样一片竹林。身为曹家的女婿,司马集团不允许他拥有那样一片竹林。生于一个政治风云云谲波诡的年代,那个年代更不允许他拥有那样一片竹林。 那片竹林,在他的世界不存在。 所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只能将心灵寄托在那一曲《广陵散》中,在琴声中与那片竹林相遇…… 但愿有来生,但愿来世的他能够成为真正的“竹林七贤” 适用范围:人生价值、个人信仰、品质个性、人才环境 7、陶渊明 在尘世中翻滚了半生,他看透了官场的庸俗与污秽,他追求的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生活。正当他在官场中疑无路时,他看到了柳暗花明,那就是归隐田园。“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他放弃了锦衣玉食的生活,选择贴近自然,过上“戴月荷锄归”的日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虽然劳累,但每一分钟都真真实实。没有功名利禄的烦忧,他多了一份平和与清静,劳作之余,赏自己种的菊花,品自己酿的浊酒。从官场到田园,他真正把追求付诸行动。不是每一个树都能耐住干渴,而胡杨做到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出淤泥而不染,而陶渊明做到了。 适用范围:学会放弃、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精神家园、穷则独善其身 8、谭嗣同 怀着一颗炽烈的变革之心,一腔积极进取的爱国热情,他,为民请命,奋斗终生。观时局危如累卵,国民积贫积弱,他痛哭“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虽身陷囹圄,生死未卜,仍慨然题诗狱壁“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及临刑之际,更视死如归,大声疾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一条年仅33岁的壮魂,一位轰天撼地的巨人,从此陨落人间。后来的人踏着他的 血迹前进,终于拼得社稷的光明。 适用范围:救亡图存、穷则思变、个人价值与国家命运、敢为天下先 9、朱熹 山河破碎,金兵肆虐。当岳飞、陆放翁、辛弃疾驰骋沙场,创下丰功伟绩时,你毅然辞官,整理峨冠博带,走进庐山,在白鹿洞书院向下一代传播“理”“义”,宣传爱国。奸臣当道,谗言纷飞。当年轻气盛的元稹屈服于权贵时,你选择在饥荒之年赴伍,不畏强权,严惩奸佞;当心灰意冷时,你走进了岳鹿书院,在上下求索中,将复国、授学的希望灌注在年轻一代身上。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语文第24课 诗词五首 《饮酒(其五)》知识点 同步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第24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知识点+同步练习 一、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杰出诗人、辞赋家、散文家,“田园诗派之鼻祖”。陶渊明诗文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清高耿介,洒脱恬淡,影响了很多文人的思想和创作。 二、故事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即公元四一七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三、理解诗义 【注释】 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尔:如此、这样。 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悠然:自得的样子。 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见:看见(读jiàn),动词。 日夕:傍晚。相与:相交,结伴。 相与还:结伴而归。 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译文】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四、古诗赏析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陶渊明早岁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几度出仕正是为了要实现匡时济世的抱负。但官场风波险恶,世俗伪诈污蚀,整个社会腐败黑暗,于是便选择了洁身自好、守道固穷的道路,隐居田园,躬耕自资。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中的“心远”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排斥了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探询作者在什么地方建立人生的基点,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景物描写。这时我们隐隐可知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含蓄寄托了与山林为伍的情意,还在规劝其他人;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末两句,诗人言自己的从大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表露了纯洁自然的恬淡心情。所谓“忘言”,实是说恬美安闲的田园生活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而这种人生的乐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也无需叙说。这充分体现了诗人安贫乐贱、励志守节的高尚品德。 五、课文主题 《饮酒》(其五)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安贫乐道、不慕名利的高尚节操,表现了诗人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之后的恬淡心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