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会走路的树》公开课教案

《会走路的树》公开课教案

《会走路的树》公开课教案
《会走路的树》公开课教案

23. 会走路的树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清新优美的童话故事,叙述了小鸟和驯鹿一家纯真的友情。全文共9个自然段,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至四自然段,写小鸟认识了一课会走路的树,“小树”陪小鸟玩了许多地方,看见了许多有趣的东西。第二部分是第五至九自然段,写小鸟认识了小驯鹿,知道了会走路的树原来是驯鹿一家。全文语言流畅,生动活泼,文中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培养喜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会写9个生字,理解“好奇、大概、激动”等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领略到小鸟与驯鹿之间的快乐与和谐,从而产生喜欢驯鹿和小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具准备:畅言教学系统、课件。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动物形象,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先来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回音壁”,老师说一句话,请小朋友做老师的回声,把我说的话完整地传给我,可要竖起耳朵仔细听哦!

一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师说2遍,学生复述)

2.就是在这样一个早晨,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在一棵树上,有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鸟探着头,睁着黑豆般的小眼睛,这儿看看,那儿瞧瞧,真可爱,它正沉浸在这迷人的景色中呢!忽然,小鸟惊叫起来……小朋友们,你们瞧,小鸟

看到了什么?原来它看到了一棵树,而且这棵树会走路呢!

揭题,板书:会走路的树。

3.齐读课题。

4.再读课题。小朋友,这只可爱的小鸟和这棵会走路的树之间究竟会发生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感知大意。

1.打开课本,自读课文,听清老师的两个要求: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标出小节号,幷圈出生字。

2.小朋友们读得真投入,现在你知道会走路的树究竟是谁了吧?(板书:驯鹿)

3.你觉得驯鹿会长什么样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出示驯鹿图,介绍驯鹿)。驯鹿的角长长的、尖尖的,还有那么多的叉叉,多像树杈呀,难怪小鸟把它当成是树。

4.当小鸟看到了这样一棵会走路的树,它当然非常——(引读)好奇!

5.小朋友们真会读故事,读第一遍就知道小鸟把驯鹿当成了“会走路的树”,那故事里还有谁呀?(板书:小驯鹿)驯鹿是小驯鹿的爸爸,我们亲切地称它为“驯鹿爸爸”(板书:爸爸)。

6.请大家再去读一读,想一想:

课文中有哪几个小节是写小鸟和驯鹿爸爸的故事?(1-4)

课文中有哪几个小节是写小鸟和小驯鹿的故事?(5-9)

小鸟和驯鹿爸爸的故事发生在——(第一年),而小鸟和小驯鹿的故事发生在——(第二年)。(板书:第一年、第二年)

三、学习生字词语。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多种形式读。

走路早晨好奇送回家陪伴有趣鹿角大概激动

2.再把词语放到课文里读一读,看有没有不明白的,有的提出来共同解决。

3.写字指导。

出示生字:路晨奇送陪趣角概激

(1)仔细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2)师重点指导“趣”、“概”的写法。

趣:半包围结构先写“走”,再写“取”,注意第七笔—捺要写得舒展,最后一笔是点。

概:右边的“既”的第七笔是竖折,不能写成横。

(3)指名分析字的部首结构。

(4)师范写,生描红、临写。

(5)口头给每个生字扩词。

四、作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品读课文,体会小鸟和驯鹿一家纯真的友情,领略动物之间的和谐与欢乐。

2.培养喜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会走路的树是谁?谁把它当作会走路的树?课文除了这两个角色外,还有谁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他们再次走进这个美妙的故事。

2.大家齐读课题:2

3.会走路的树。

二、品读课文,体会驯鹿爸爸与小鸟之间的美好交往。

出示课件2:

1.(请听) 播放百鸟欢叫的优美音乐,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春天的早晨,一棵金色的小树在树林里走——来——走——去。”

2.走着走着,被谁看见了?(一只小鸟)

3.此时此刻,可爱的小鸟,它的心里在想什么呢?

别的树不会走,这棵美丽的小树怎么会走路呢?

奇怪,真奇怪,这棵小树怎么会是金色的呢?

这么美丽的树,我真想上去坐一坐啊。

小鸟看见这棵会走路的树非常吃惊,十分----好奇。(引读)

4.他说了些什么?谁能好奇地问一问?

一起来问一问吧。(读出小鸟天真好奇的语气。)

5.小树是怎么说的?谁来说一说?小鸟回答得怎样?(爽快、干脆、热情)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树?根据不同的体会来朗读这句话。(读出小树热情友好的态度。)

6.再分角色读一读它们的对话。读出小鸟天真好奇、小树热情友好的语气。

小鸟好奇地问————,小树热情地说————。

这真是一棵热情的小树啊!

7.小树是这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1、2、3自然段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课件出示3:

(1)“小树带着小鸟玩了好一会儿,才把小鸟送回家。”

读了这句话,知道什么?句子中哪些词语能说明小树非常喜爱、关心小鸟。

(“好一会儿”、“送”)用关心喜爱的语气读好这句话,把小树对小鸟的关心爱护读出来。

(2)“从这以后,这棵树天天来陪小鸟。小鸟跟着他去了许多地方,看见了许多有趣的东西。”

读了这句话,知道什么?句子里哪些词能体会到小树和小鸟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小树对小鸟的热情友好?(“天天”、“陪”)

读句子,读出小树对小鸟的热情、友好。

(3)齐读这两句话,读出小树对小鸟的关心喜爱、热情友好。

9.小树天天来陪小鸟,小鸟跟着小树去了哪些地方?看到了哪些有趣的东西?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大胆想象吧。

出示课件4:

学生说话练习:

小树带着小鸟来到了_________,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树默默地为小鸟送去了——关心和帮助,也送去了——欢乐啊!引导说)

10.老师好羡慕这只小鸟啊!能认识到这么好的朋友,不仅天天陪着它,还带他去了许多地方,看见了许多有趣的东西!他们成了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过着无比自由、幸福、快乐的生活。

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吧。齐读1-3小节。

11.可再好的朋友,也有分开的一刻。终于有一天,小鸟长大了,他不得不与小树告别。此时此刻,他们俩的心情一定非常(引说:难过),带着这种难过的心情去体会小鸟与小树离别时的情景吧!学生找课文中的句子读。

出示课件5:

引读第4节。(这一节末尾是什么号?省略了什么?)

12.小鸟与小树告别时会说什么呢?谁来说一说。全班交流。

是呀,小鸟依依不舍地向小树告别,飞向了远方。

三、品读课文,感受驯鹿儿子与小鸟相见的惊喜与激动。

过渡:小鸟走了,可是故事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着。第二年春天,小鸟带着对小树的思念回来了,在树林里它又看到了什么呢?学生找课文中的句子读。

出示课件6:

1.指名读5自然段。

引语:驯鹿漂亮吗?你们喜欢吗?用喜欢的语气读一读。读出小驯鹿的美丽。

2.接下来的故事更精彩,小朋友轻声读一读第6—9自然段,小鸟与小驯鹿分别说了些什么?请从课文中找到他们的对话读一读。一边读一边用直线划出小鸟说的话,用波浪线划出小鹿说的话。想想他们有几次对话?你从他们的对话中读懂了什么?

指名读出来,体会。

出示课件7(第一次对话):

小鸟问:“你也是一棵会走路的树吗?”

“对呀,人们都叫我驯鹿。”小驯鹿抬起头来,“你大概就是我爸爸常常提起的那只小鸟吧?”

这组对话,让我们知道了会走路的树是驯鹿。“也”字说明小鸟去年看见了一棵会走路的树,一直很想念“去年的那棵树”。

“常常”说明小驯鹿的爸爸也很挂念小鸟。他们俩相互牵挂着。

出示课件8(第二次对话):

小鸟叫起来:“去年的那棵树,原来是你的爸爸呀!”

小驯鹿也激动起来:“是的!是的!”

小鸟为什么叫?小鸟的心情怎样?(小鸟见到自己日思夜想的老朋友的儿子,激动,高兴!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便惊讶地叫了起来。应该用激昂的语调读出小鸟激动无比的心情。)

“!”表示强烈的感情。两个“!”,体会小驯鹿激动无比的心情。小驯鹿确定小鸟就是爸爸思念的好朋友,所以很激动。

3.分角色读一读两次对话,读出他们高兴、激动、又惊又喜的心情。

4.小驯鹿确定小鸟就是爸爸思念的好朋友,于是(引读)“他让小鸟停在他金色的角上,向自己的家快步走去。”

出示课件9:

指名读。“快步”说明了什么?(小驯鹿想让小鸟和自己的爸爸快些见面,看出小驯鹿也像他的爸爸一样热情友善。)

5.让我们再来感受小鸟与驯鹿想见时的惊喜与激动。指名分角色朗读5~9自然段。

四、课堂练习,填一填。(下面来检查这节课的学习效果)

1.出示课件10:

春天的(),一只小鸟看见了一棵会()的树,感到非常()。后来,这棵树()小鸟看见了许多()的东西。最后,小鸟才知道那不是树,而是有()的驯鹿。

2.指名填空,齐读。

五、总结拓展。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感受了小鸟与驯鹿的友好和快乐。它们和睦相处,过着幸福的生活。你们喜欢这些小动物吗?愿意和它们交朋友吗?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许多动物,他们也和睦地相处着,过着幸福的生活。既然动物们能和睦相处,我们人类也应该——和睦相处,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引导说)

2.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这样感人的友情,他们彼此关心,互相帮助,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请欣赏畅言中的几张图片。(和谐相处的欢乐)

这些图片与课文内容有关系吗?说一说。

3.在生活中,我们离不开朋友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啊!爱是相互的,只要你爱别人,就会得到别人的爱。正如一首歌曲里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六、作业:续编故事:小鸟来到小驯鹿的家……

美丽的小驯鹿带着小鸟回家了,小鸟来到小驯鹿的家,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它们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想一想,看谁编的故事最吸引人。编故事要基于原文,要合情合理。下节课交流。

出示课件11:续编故事:小鸟来到小驯鹿的家……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总结全文,根据情境想象说话,续编故事。

2.朗读课文,领略到小鸟与驯鹿之间的快乐与和谐,从而产生喜欢驯鹿和小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会走路的树》。

1.听写词语:早晨当然美丽好奇告别有趣好看大概

2.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你从故事中了解到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3.总结:

一只小鸟认识了一棵会走路的树,这棵树天天陪着小鸟玩,后来小鸟长大飞走了,一年后,小鸟又认识了一棵会走路的树(小驯鹿),在和这棵树的对话中,小鸟知道会走路的树叫驯鹿,去年那棵会走路的树是小驯鹿的爸爸。

小鸟与驯鹿一家纯真的友情,让我们领略到动物之间的和谐与快乐。大自然的和谐美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快乐与温馨。小鸟与驯鹿之间默契的相处,展现出动物之间的纯真友谊,这种纯真的友情也在提醒着我们:关爱动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4.你喜欢课文中哪个角色?为什么?

二、赏读全文,续编故事。

1.请小朋友们带着感情美美地读一遍课文。

2.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

3.美丽的小驯鹿带着小鸟回家了,小鸟见到小驯鹿的爸爸,他们俩会说些什么呢?展开你们丰富的想象,演一演, 看谁演得最生动、有趣。

4.指名演一演, 评议。

三、作业:把这个故事和你续编的故事有声有色地讲给家人听。

教学反思:

《2.1空气的成分》教案12

第二章第一课时空气的成分(一) 课题空气的成分(一) 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混合物和纯净物。教学重点了解空气的成分 教学难点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我们生活 的环境中有空气,人类 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空 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 资源,那你知道空气是 由什么组成的吗? 根据已有知识,生活经 验说出空气中含有氧 气、二氧化碳等 设疑,激发兴趣 【内容新授】 一、空气的成分 【演示】实验2-1 1.如图2-3连接好装置 2.向集气瓶内装入少量 水,并作上记号,为什 么? 3.向燃烧匙中加入较多 量的红磷,为什么? 4.点燃红磷,立即伸入 瓶中,并塞紧。 5.提示观察红磷燃烧现 象,冷却后,打开弹簧 夹,观察水面情况。 认识仪器 讨论操作原因,观察实 验现象,讨论口答 1.瓶内放水是为了吸 收生成的白烟,同时降 温。 2.燃烧匙中放较多红 磷是为了使瓶内氧气 充分消耗掉 3.红磷燃烧,发出黄白 光,放出大量的热,产 生大量白烟 4.熄灭后,集气瓶内水 面上升,大约占集气瓶 剩余体积的1/5 用边介绍实验步骤 边提出问题的方法, 学生在观察时边记 录边回答问题,调 动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 培养观察能力 培养分析能力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提问】实验中为什么 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 1/5 【归纳】 1.装置不严密猜想、讨论 培养分析能力 备注

教学过程2.红磷量少,不能充分 耗尽瓶内的氧气 3.空气没有冷却 【讲解】空气的成分记录 氮气78% 氧气21% 稀有气体0.94% 二氧化碳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 0.03% 增强记忆 二、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多种物质 纯净物:一种物质 举例说明 空气自然水泥浆 氮气氧气二氧 化碳 加强理解 【小结】 1.空气的组成 2.物质的分类 【练习】课本P30检查 站 口答练习巩固知识 【布置作业】完成课本练习P35 1.2.3 A组:1. (08海南)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二氧化碳 B.水蒸气 C.氮气 D.氧气 2.(08湖北黄石)夏天从冰箱里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饮料外壁会潮湿,说明空气中含有( ) A.氮气 B.氧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 3. (08广东肇庆)下列的水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矿泉水 B.自来水 C.雨水 D.浮有冰的水 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水蒸气 B.空气 C. 鸡汤 D.汽车尾气 B组:5.按右图所示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把燃烧匙内的红磷放在酒精灯 火焰上点燃,并迅速伸入集气瓶内,塞紧 橡皮塞,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 簧夹,这一过程中发生的现象为 。 (2)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会走路的树

25会走路的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学习,明白“会走路的树”到底指的是什么。 3.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并能正确书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关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明白“会走路的树”到底指的是什么。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 1.板书课题:会走路的树。 2.看着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疑问? (1)树怎么会走路呢? (2)这到底是一棵什么样的树呢? 3.老师也和你们一样好奇,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趣味识字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圈出课文生字词,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交流识记方法。 4.出示生词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 早zǎo晨chen坐zuò下xià陪péi着zhe跟ɡēn着zhe鹿lù角jiǎo特tè别bié提tí起qǐ驯xùn鹿lù大dà概ɡài 5.请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其他学生跟读。 6.指导书写。 (1)出示“会写生字”,学生拼读生字。 (2)重点指导“晨、跟、提”等生字。 晨:上边是“日”(日字头),下边是“辰”。 跟:左右结构,右边的“艮”要写宽一点。 提:加一加,扌+是=提,用手提。 三、游戏巩固,牢记生字词 教师引导学生做“找大树”的游戏。(几个带有课文生字词的学生代表大树,指名学生代表小鸟。只有读准大树上的字音,小鸟才能落在树上。) 四、再读课文,感悟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

(1)“会走路的树”指的是什么? (2)小驯鹿见到小鸟为什么会激动? 2.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师小结:本文讲述了小鸟和驯鹿一家由初识到熟悉的过程,展现了动物之间纯真的友谊。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旧知回顾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生甲:小鸟和小驯鹿的纯真的、深厚的友谊。 生乙:驯鹿对小鸟的关心和帮助。 生丙:小鸟和小驯鹿交往非常的快乐。 ……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体会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好不好? 二、合作探究,重点学习 1.课件出示探究的问题: (1)“会走路的树”指的是什么?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文中哪些词语描写了驯鹿的特点以及小鸟对“会走路的树”的赞美? (4)理解“好奇”“告别”“大概”“激动”等词语。 2.分小组学习、讨论。 3.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问题。小组交流意见。 4.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教师汇总: (1)“会走路的树”指的是驯鹿。 (2)课文主要讲的是关于小鸟和小驯鹿一家纯真的友谊的事。 (3)围绕“美丽”“金色”“特别好看”等词语进行体会。 5.想象一下,小鸟和驯鹿见面后会发生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生甲:驯鹿见到小鸟,一定会非常高兴,他一定热情地招待小鸟并说着以前的事。 生乙:小鸟这次回来,一定是想在这里安家,他把这个决定告诉了驯鹿。 ……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小鸟和驯鹿之间的深厚情谊。再联系实际说说,在生活中你们都有哪些好朋友呢?能和我们讲讲你们之间的故事吗? 三、精读悟情,拓展实践 1.指名读一读小鸟和驯鹿之间的对话,了解他们相识的经过,并演一演。 2.你喜欢这棵“会走路的树”吗?为什么? 3.尝试续编这个故事。 (小鸟来到小驯鹿的家……) [教学板书] 会走路的树小鸟与“小树”相识小鸟想坐一坐

初中化学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

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 二、教材内容选择 1、教材内容:鲁教版第四单元第一节《空气的成分》第一课时; 2、地位与作用:重要地位,重要作用。 三、主要知识点 1、现代大气的成分; 2、远古大气的成分; 3、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4、空气成分的发现。 四、教学目标 1、追寻科学家研究空气成分的足迹,能设计实验并准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在实验过程中会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 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认真细心的习惯,精益求精的精神,开拓创新的视野。 五、仪器用品 1、仪器:硬质玻璃管(相同规格两支),橡胶塞(相同规格4个)量筒、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气球、注射器,集气瓶,燃烧匙,导管,胶皮管,弹簧夹,烧杯。 2、药品:铜粉、红磷、水。 六、教学过程 ⒈开心辞典:引入。(一个谜语,两个小实验); ⒉百家讲坛:①现代大气的成分, 问1:课本第74页图示表示空气中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其总和小于100%,怎么回事?

心语:大多数学生都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老师的严谨认真给学生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问2:若标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g/L,空气的密度为1.293g/L,那么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心语:通过计算,让学生明白了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和质量分数不一样,提升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升了学生的运算能力。 ②远古大气的成分, ⒊科学探究: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问1:用铜和氧气反应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用红磷和氧气反应也能。用木炭和氧气反应能吗?为什么? 问2:若测定的结果是大于21%或小于21%,其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心语:科学探究能力是老师化学学科素养的重要体现,也是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 ⒋百家讲坛:空气成分的发现;(1)、拉瓦锡(2)、瑞利 心语:空气成分的发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许多人做了许多的努力,有许多感人的故事,其中拉瓦锡和瑞利的故事特别感人,尤其是瑞利发现氩气的过程。对这些故事的了解与运用能体现教师较好的化学学科素养,也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与激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⒌答记者问:疑难解析; ⒍在线测试:(附测试题) 第一节空气的成分(第1课时) 课堂练习: 1、(1)原始大气组成与现在大气组成不同,原始大气是以、、、

世界的气候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世界的气候 【教学目标】 1.通过图表阅读,了解气候类型的特点,理解气候的要素──气温和降水。 2.能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3.通过参与气候分布、气候特点的活动,培养对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北京地区的四季景观图片 提问:人们常常用“春斐、夏翠、秋红、冬雪”来形象比喻某个地方四季景观的变化。同一地区,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变化?(季节不同,气候不同所致) 展示图片:不同地区(南北、东西)同一季节景观图片(纬度差异、海陆差异) 提问:同样是二月,造成海南、大兴安岭景观差异的因素是什么(气温)?同样是夏季,造成塔里木盆地和内蒙古景观差异的因素又是什么(降水)?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从以上景观图的变化你有什么发现?转承:中国气候差异如此之大,世界各地的气候差异会更大。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

推进新课 世界上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气候特征,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人们根据气候特征将世界气候划分为不同的气候类型。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世界各地的气温和降水千差万别,气候特征各不相同,因此世界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地区差异很大。 一、气候的地区差异──活动参与,感知规律 1.活动一:读一读,说一说──学会分析某地气候特征的方法 呈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其气候特征。(以地中海气候为例,学习描述气候特征的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并交流如何分析一地的气候特征。 学生交流,教师启发点拨。 (1)一个地方的气候特征需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描述。 (2)因为呈现的是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因此需要观察、分析气温和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即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差异。如果有季节差异,往往用冬季、夏季来描述;如果差异不大,往往用终年、全年等来描述。 (3)依据不同的气温,可以用“寒冷、炎热、高温、温和”等词来描述;降水可以用“多雨、少雨、干燥”等。 (4)仔细阅读数据,依据数据分析气候特征。 2.活动二:贴一贴,说一说──理解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提问:描述气候特征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描述,运用分析某地气候特征的方法来描述某地气候特征,并说说分析的理由。 呈现:多个地区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让学生自己判断。(温带季风气候、热带

空气的成分教案

21.空气的成分 大果子一.教学目标 1.能利用简单器材进行实验操作;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培养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品质和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喜欢大胆想象; 3.知道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它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含着氧气和二氧化碳,知道人类的活动离不开空气。 二.教学重点 1.实验:燃烧需要空气; 2.实验二:空气的成分实验; 3.对空气成分的认识。 三.教学重点 1.认识空气中所包含的不同成分; 2.了解氧气的不同用途。 四.教学准备 玻璃皿、火柴、蜡烛、大小饮料瓶各一个、红色墨水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实验一:哪支蜡烛会先灭? 展示教具,介绍实验方法。 2.问题探究: 师:猜一猜,哪支蜡烛会先灭,为什么? 生会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给出各种回答。 师:大家的猜测对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空气的成分 3. 演示实验:请两名同学上台协助老师完成演示实验。 (二)探究新知: 1.实验结果: 小饮料瓶罩住的蜡烛先熄灭,大饮料瓶罩住的蜡烛后熄灭,完全暴露在空气的那支蜡烛没有熄灭。蜡烛熄灭后饮料瓶里进了水,水面高于外面的水面。 师:这样的实验结果符合你预期的猜想吗? 你对这种现象,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会提出各种五花八门的问题,引导学生研究。 问题一:水进入了饮料瓶,这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杯内的空气少了,“腾”出了一部分空间。 问题二:为什么饮料瓶内的空气会减少?是空气跑走了吗?这与什么有关系? 生:空气的减少与蜡烛的减少有关系。 问题三:饮料瓶内还有没有空气,水会涌进更多,占据杯内的全部空间。 生:杯内还有空气,如果没有空气,水会涌进更多,占据杯内的全部空间。 通过以上问题得出实验结论:燃烧只消耗了一部分空气,瓶内还有一部分空气。 2. 实验二:瓶内剩下的空气还支持燃烧吗? A.猜想:剩下的气体是否支持燃烧? B.实验结果:当把火柴放进实验用过的塑料瓶后,燃烧的火柴熄灭了。 师:火柴为什么会熄灭,这说明了什么? 通过PPT展示根据实验解说推导实验结论的过程。 结论: 根据实验,可初步断定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支持燃烧,一种不支持。 C. 实验总结: ①观看PPT,了解空气的成分。 ②讲解空气成分比例图 (三)自由活动 1.让学生体验空气与生命的关系。 A.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憋气,体验到人的生命不能没有空气,知道人的呼吸需要氧气。 B.找学生到讲台上做原地踏步跑,结束后请其他同学观察这些同学的表现。发现运动越剧烈,需要的空气越多。 2.人们在生活、生产中对氧气的应用。 让学生观看PPT上的图片,阅读课本上的资料卡,介绍人类的活动与空气密不可分,人类的活动离不开空气。 (四)拓展活动 二氧化碳是什么样的?你知道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吗? (五)总结回顾 这节课你的收获有哪些?

《会走路的树》

《会走路的树》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时不同语气,体会角色的思想感情。 2. 培养学生喜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到动物之间那和谐、融洽的关系。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字词,感受小鸟与驯鹿之间的快乐与和谐,从而产生喜欢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会走路的树,齐读课题。 2、(点击)小朋友,春姑娘已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世界的一切都变得那么美好!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故事,就是从一个美好的早晨开始的。瞧,阳光明媚,草木茂盛,一只活泼可爱的小鸟,正好奇地东张西望呢!他看到了什么呢?请小朋友打开课本到128页,自己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学生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出示:春天的早晨,一棵金色的小树在树林里走来走去。 (1)师范读,谁来读这句话? (2)你觉得这棵小树长得美吗?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 (3)请你来读一读这个词语。(金色很美,金色真美,金色真亮,金色呀特别美)(4)请你把这句话连起来读一读。(小树是金色的,多美呀!) (5)我们一起来读。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想问的吗? 3、小鸟和我们小朋友的心情是一样的,它好奇地问——你能让我到你身上坐一坐吗?(引读) 4、谁也来好奇的问一问?(我可从没见过这样的树,的确太奇怪了。真想去坐一坐。) 5、小鸟们,一起好奇地问一问。 6、那小鸟的愿望实现了吗?(学生回答)小树是怎么回答小鸟的? 出示“当然可以,来吧!” (1)个别读。 (2)小树不但没有拒绝这只小鸟,而且还一下子就答应了小鸟的要求,你觉得小树对小鸟怎么样? (3)对呀,第一次见面小树就把小鸟当作了——朋友(板书)这就叫一见如故。 (4)谁愿意也来做一做友好的小树。(小树回答得多干脆呀!小树对小鸟可友好了!多热情的小树呀!真是棵豪爽热情的小树!) (5)让我们一起爽快地答应小鸟吧!一起读! 7、小树把小鸟当作了朋友,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也写出了这棵小树对小鸟非常友好呢?

(完整word版)初中化学空气教案

九年级化学《空气》教学设计 晋源区金胜中学 杜建忠 2012.5

九年级化学《空气》教学设计

成分的化学史实。思考: 1.拉瓦锡是怎么知道气体体积减少1/5的? 2.写出拉瓦锡实验过程中的两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拉瓦锡的实验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互动交流】因为汞有毒,你能改进上述实验,通过水面上升的体积反应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吗? 师生共同归纳出探究实验的要点。学生讨论交流。 1、应该找到一种可燃物来消耗氧气。 2、利用压力差来产生水倒流。 …… 激活学生的认知结构,引导 学生将已学知识与新的问 题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 习动机。 演示【实验2-1】 介绍仪器名称,装置原理,操作顺序,注意事项。边做实验边提出观察的注意点,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1)盛放红磷的集气瓶内,除了水,还有什么? (2)将红磷点燃后放到集气瓶里,见到什么现象? (3)红磷熄灭冷却后把弹簧夹打开后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4)该反应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5)通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实验讨论】实验结束后,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讨论思考5分钟后回答: (1)集气瓶内水的作用是什么? (2)燃烧匙内放过量红磷的目的是什么? (3)为什么实验开始前要关闭弹簧夹?如未关闭,可能的后果是什么? (4)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结果可能是什么? (5) 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什么?有什么性质?认识仪器 讨论操作原因,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口答 1、空气。 2、红磷燃烧,发出黄光,放出热量,冒 出白烟。 3、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 约占瓶内空气总体积的1/5。因为红 磷燃烧消耗瓶内氧气,导致瓶内压强 减小。 不冷却气体处于膨胀状态实验结果会偏 小。 (4)原理: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P+O2P2O5 (5)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学生讨论思考5分钟后回答: (1)一是防止热的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2) 使瓶内的氧气全部被消耗掉。 (3)防止瓶内的空气受热膨胀后逸出,使 测定结果偏大。 (4)燃烧结束时瓶内压强减小,瓶外的空 气会进入集气瓶,引起测量结果偏低。 (5)氮气。难溶于水、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 烧。 用边介绍实验步骤边提出 问题的方法,学生在观察时 边记录边回答问题,调动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观察能力 培养分析能力 【实验反思】实验过程中的哪些操

274《爱如茉莉》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爱如茉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爱如茉莉》是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下学期教材,作者用散文诗般的语言,描述了父母间温柔、细腻的感情,如一脉涓涓细流,在你心里流动;如一缕淡淡花香,驻足你的心房。 文章中,没有感人肺腑的爱情表白,没有卿卿我我的浪漫举动,作者只是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了一些感人至深的细节,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妈妈住院了,却不忘嘱咐“我”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爸爸吃;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便直奔医院;我按照爸爸的叮嘱,剪了一大把茉莉花带到医院;爸爸紧握着妈妈的手,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妈妈怕惊动爸爸不敢翻身,连手脚都麻木了……传神细节,细腻笔触,让我们感受到如茉莉般淡淡的温情、浓浓的爱!文章事小情真,感人至深。 【设计理念】 茉莉,平淡无奇却幽香缕缕,洁白无暇又象征美好。寄托人们最质朴的感情和最美好的心愿,因此本文把“爱”与之蓖美,映衬了人们之间关爱之情的美好与伟大。课文以“爱如茉莉”为题,简洁、含蓄,让人顿觉一股清新、芬芳之气扑面而来。那么,真爱到底是什么呢?怎样把孩子眼中的“父母之爱”以及夫妻之间的“关照之爱”,以一个恰当的方式呈现给小学生,使他们得到教益与启迪。对此,我感到,实施情境教学是落实本篇课文教学的优选方案。 此外,新课标指出:“语文课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情感,在读中受到熏陶。”本课以

朗读贯穿始终,以读代讲,以读促悟,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认真品味父母们那平淡朴实的爱,同时将这种爱延伸到生活中,使学生心灵受到触动,让学生在情感上得到一次震撼、一次洗礼。 当然,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以本为本,只有超越文本,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因此,教学中,我注重以提高学生读写能力为目标,以仔细研读为重要手段,引导学生感悟,让学生从字里行间、基本标点中品味作者抓住细节的写法,明白“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温柔的动作,都蕴含着朴实的父母之爱,并学习用细节描写的方法描述身边普通而又平凡的“爱”。整个教学中我主要分如下几步展开: 激疑导入,初悟茉莉之美 读文释疑,感悟情感之美 深化主题,领悟爱的真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并能借助工具书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揣摩细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培养语感;真切体会“如茉莉一般的爱”是让人回味绵长的爱、是了无痕迹的爱、是心有灵犀的爱。 3、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真切体会爱可以有多种表达方式,但是真爱必须付出真心;能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的爱,受到情感的熏陶。

空气的成分教案

2.1 空气的成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空气的成分,说出各成分的大致含量 (2)了解混合物及纯净物的概念。 2.过程和方法:通过对空气成分的认识,了解和区分混合物与纯净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作用,以便更好 的服务于我们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教学重点】: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混合物与纯净物。 【教学难点】: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及其运用。 【教学工具】:用于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器材;相关各种气体用途的图片;多媒体视频;小黑板等。 【教学方法】:在小学科学课和初中生物课中,学生对空气和呼吸作用已有一定的认识,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实验2-1],由学生推理出结论:空气中含有约1/5体积的O2,这些O2在燃烧过程中被消耗掉。要向学生讲解烧杯中的水倒流人集气瓶内的物理学原因。 空气各种成分的含量多少是以体积分数表示的。部分学生对体积分数的概念不易理解,必要时可向学生解释:对照课本空气成分的体积分数表中数据,若把21mLO2、78mLN2与0.94mL稀有气体、0.03mLCO2以及0.03mL的水蒸气或其他杂质混合到一个100mL的容器内,各种气体是极易扩散均匀的,这样就人工造成100mL空气了。每种气体的体积与总体积相比,就是这种气体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通常用百分数表示)。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既是相对稳定的,又不是绝对不变的,这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有必要向学生说明。在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的不同时间里,空气的某些成分的含量会发生变化。例如,人口密集或工厂密集的地区,CO2的含量会偏高。人们常把CO2、H2O和其他杂质称为空气的可变成分,它们占空气的分数虽然很少,但其效果不容忽视。 在学习N2和稀有气体的用途时,要充分利用图2-5,培养学生性质决定用途的学科思维方法。

会走路的树

《会走路的树》教学设计 --教师:胡春艳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谈话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树吗?你见过的大树是什么样子的? 生:粗壮的树干,茂密的树叶,高大而挺拔,落叶松和常绿松等。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么多大树的知识,看来你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那么,你见过会走路的树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会走路的树》。 出示课题,生齐板书,齐读课题。 师:会走路的树是谁呢?课文中还有谁?文中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师:就让我们在文中解决问题,我们今天的学习目标是:出示目标。 二.学习新课,明确目标(生齐读) 1.我要认识“陪、常、激、跟”等9个生字以及它们组成的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我要明白故事其中的道理。 三.自主检查,初步感知 师: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1.我能大声地认读生字新词: 走路好奇陪伴经常有趣 停下明显特别激动 生:请一小组内开火车轮流朗读词语,全班跟读。 师:点评,本组学生声音洪亮,整齐流利,发音准确,加分。 2.朗读课文: 要求: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这篇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 生:9个。 小组展示:每组小组长轮流朗读课文。 生:有感情地展示。 生:质疑,点评。 师:表扬,激励,朗读和质疑加分。 (小组内评价:我给我们组---评价,---我为你评价---- 为其他组评价:---我为你评价。)

3.课文主要内容: 春天的(),一只小鸟看见了一棵会()的树,感到非常()。后来,这棵树()小鸟看见了许多()的东西。 师:请全班同学一起填一填。 生:填空。 师:这真是一篇有趣的故事呀!下面我们对课文进行自主探究。 四.梳理问题,自主探究 1.出示自学提示: (1)“会走路的树”天天来陪着小鸟。他们去了哪些地方?看见了什么有趣的东西? (自由读,边读,边想。) (2)小驯鹿带着小鸟回到家以后的情景是什么样的? (请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 2.小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7分钟,小组交流3分钟) 前7分钟不打扰学生,时间到提示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已到,下面是组内交流,开始。 3.教师巡回指导。 (读提示,请发挥你的想象,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当好朋友们来到我们家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说,怎么做,如何招待客人呢?) (生默读课文,讨论课文) 五.汇报点拨,朗读感悟 师:讨论的怎么样?让我们回答问题。 1、解决自学问题1: 生:小鸟跟着“会走路的树”来到草原,看见了许多羊群。 小鸟跟着“会走路的树”来到……,看见了…… 师:同学们都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出他们去过的地方,你们说得真好! 2.创设情境,指导朗读。(看课文第一部分1--4自然段。) ①(音乐渲染)春天的早晨,一颗金色的“小树”在树林里走来走去。 板书:简笔画“小树” 师:走来走去说明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树”? 生:非常勤快的“小树”。 ②(课件)照样子,说词语: 例走来走去 写游来游去跳来跳去跑来跑去 师:小鸟看见了这棵走来走去的“小树”,心情怎么样? 生:好奇。

情意深深 爱意浓浓——《爱如茉莉》教学案例

情意深深爱意浓浓——《爱如茉莉》教学案例 Deep affection and deep love -- teaching case of "love like jasmine"

情意深深爱意浓浓——《爱如茉莉》教学案例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情意深深爱意浓浓——《爱如茉莉》教学案例情意深深爱意浓浓——《爱如茉莉》教学案例 苍南龙港五小张春霄 平常我们都觉得小孩子不懂事,更不懂爱,尤其是父母之间的爱。其实不然,在上完《爱如茉莉》这篇课文以后,我被孩子那颗细腻而真诚的心深深地打动了。我惊叹他们的深邃的洞察力和分析力,佩服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赞美他们那种美好而纯洁的心灵。当我看着那一双双可爱的眼睛时,我一次次地感动,一遍遍地震撼!是啊,谁说学生不懂爱?让我们再次走进那爱的课堂,细心聆听他们的声音吧! 片段一:

师:同学们,当你细细研读课文的时候,文中的哪些地方让 你深深感动?哪怕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六分钟后学生纷纷举手) 交流: 生1读:“他睡眼朦胧地抬起头,轻轻放下妈妈的手,然后 蹑手蹑脚走到门边,把我拉了出去。”我被这里深深地感动了。 师:为什么? 生1:从轻轻、蹑手蹑脚这几个词,可以看出爸爸对妈妈是 多么的关爱!他生怕惊醒了妈妈,让妈妈睡不好觉。这个动作虽 然像小偷,可我真的好感动!这位妈妈好幸福!(同学们响起了 掌声) 师:你真会读书,连这细微的动作都能捕捉,真不简单啊! 还有哪位同学说一说? 生2读:“映儿,本来我答应今天包饺子给你爸爸吃,现在 看来不行了。你呆会就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你爸爸吃。记住,要 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我从 这里知道妈妈处处为爸爸着想,哪怕自己生病了,还想着爸爸吃 饺子,还说等他吃了饺子再告诉他生病的事,多么伟大的妈妈呀!我觉得真爱就是彼此付出,彼此关心,默默地为对方付出。(学 生都在默默地听着,似乎都若有所思)

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一节《空气的成分》(第1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空气的成分》是鲁教版九年级第四单元的第一节内容。本单元选择空气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具体物质的开端,不仅因为小学对空气的知识已有过介绍,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通过对它的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选择以空气为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的。 (二)教材主要内容 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采用实验探究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二、教学对象分析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知识,通过从定性向定量的分析和推理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三、教学设计思想 1.运用化学史实创设问题情境,既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教育;同时通过对拉瓦锡实验的深入思考,为实验探究奠定基础。 2.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通过问题组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装置和步骤,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使学生在思维的引导下进行实验探究,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维。 3.引导学生超越具体知识的学习,通过概括提炼,上升为基本思路和方法。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含量。初步体验简单的实验设计、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探究,让学生学会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并了解如何分析造成实验误差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化学史实,明确严谨的科学态度是探究实验成功的基础,体会科学发展的艰难和曲折。 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探究过程 难点:引导学生设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探究方法、探究原理 六、教学过程

空气中的成分教学设计公开课

《空气的成分》初中化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知识目标: 1、掌握空气的成分及体积分数,加深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理解。 2、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和方法等,学会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 3、了解原始大气的成分及空气的发现史。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进行定量实验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空气成分的探究,了解臭氧层被破坏的原因,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观察铜丝与氧气反应的现象,从中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3、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科学家严谨求实、大胆质疑的科学精神; 2、培养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索欲,进一步发展学习兴趣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空气的组成测定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合作交流法、阅读了解法 难点: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 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来设计教学,始终贯穿“设置主题──分析思考──实验探究──总结交流”的教学流程,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教具和媒体教师用:多媒体、教学课件、酒精灯、注射器、玻璃管(内有铜丝)、火柴 教学过程: 一、揭示目标: 通过课前制作好的投影展示学习目标,使学生在上课开始就

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个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索、追求。 二、导入新课: 用谜语引入本节主题:有一种物质你摸不到、看不着、也抓不住,但是我们却时刻离不开它。请问这种物质是什么呢?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学习本节的兴趣 三、自学指导:5分钟 同学们屏住呼吸30秒,谈谈你的感受。 【提出问题】:空气总是在我们身边 ①你了解空气吗?②你了解空气的成分吗?③你还想知道空气的哪些知识? 请阅读课本内容,明确本节要解决的问题: ①了解原始大气的成分及演变过程 ②了解空气成分的发现史[来 ③掌握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④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方法等。

爱如茉莉教学设计(完整版)

《爱如茉莉》教学设计 执教人:刘志龙时间:2010年4月16日 【教材分析】 《爱如茉莉》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十六课。课文以“爱如茉莉”为题,简洁、含蓄,让人顿觉一股清新、芬芳之气扑面而来,急于披文以体察具体内容。 初读《爱如茉莉》,你会如饮山泉,清淡中有丝丝甜意;再读《爱如茉莉》,你会如品香茗,丝丝甜意中有淡淡芳香;三读《爱如茉莉》,你会如饮甘醴,淡淡芳香中有缕缕心香;四读《爱如茉莉》,你会觉得每一个字眼儿、甚至是每一个标点都在传情、在释放着如茉莉一般的生命的芬芳和光泽…… 真爱到底是什么?从文中我们不难体会到:爱是对亲人的片片思念/爱是费尽心思编织的美丽谎言/爱是轻轻的叮嘱/爱是心情的坦然/爱是亲密的牵手/爱是阳光的恬淡/爱如茉莉洁白纯净/爱如茉莉清幽香远…… 【设计思路】 以“爱”贯穿始终,从细节中感悟爱如茉莉。 1、以“爱”导入,以不同的人对爱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揭示课题《爱如茉莉》。 2、品读文本,感悟“爱”,引导学生阅读文中的细节、重点字、词、段,领悟“爱如茉莉”。 3、联系生活,深化“爱”。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通过细节描写感受父母之间平淡却深厚的亲情,从而理解“真爱就像茉莉”。 通过对细节描写的品读,感受父母之间平淡而感人的真爱。 【教学重、难点】 结合对语言文字的品读,理解“爱如茉莉”的内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二、自学课文 三、检查自学 四、学习生字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以“爱”谈话,揭示文题。 1、师板书:爱 人间的真爱是无私的,高尚的,也是永恒的。不同的人对“爱”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所表达的方式也不同,请同学们说说你眼中的真爱是什么?同学们对爱的理解可谓异彩纷呈,可在映子的眼中,爱就像那平淡无奇却芳香宜人的茉莉花。(师板书:爱如茉莉) 2、出示图片简介茉莉 茉莉花:花白色,有光泽,香味浓郁。 你能简单说说茉莉留给自己的印象。 3、朗读课题。 用作者的话说茉莉花“平淡无奇”,可她为什么又说爱如同茉莉花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揭开谜底。 二、品读文本,感悟“爱”。 1、其实,“爱如茉莉”这句话真正出于谁之口?(妈妈) 2、一开始我赞同妈妈的说法吗?(嗤之以鼻)请你找出依据,那就是说我认为茉莉平淡无奇。(师板书:平淡无奇) 3、作者对妈妈的比喻难以理解,可在文中的结尾她又发自肺腑地感叹: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这是为什么呢?(板书:?)请同学们再次走进文本,

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

《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认识空气的组成,学习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 2、联系社会生活了解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3、过验证通风不畅环境中空气与新鲜空气的区别和认识空气质量日报,增强关爱自然的意识和责任。 4、在分析空气组成基础上,初步认识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二、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认识空气对人类和自然界的动植物的重要意义。知道空气是自然资源。 难点:设计实验方案,测定不同环境中空气的成分。 三、教学内容分析 空气的成分对于学生来说,不是陌生的内容,空气污染对于人类的危害也是学生经常见闻的,而采用科学的方法测定空气的组成,自己亲手做实验来比较通风不畅的环境与通风良好的环境的空气的质量,会带给学生从未有过的体验,当学生真正认识了空气的成分,了解了空气中各种成分的重要用途,他们自然就会把空气当成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来对待。 五、教学用品酒精灯、注射器、玻璃管(内有细铜丝)、火柴、塑料瓶、澄清石灰水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课前教师布置研究性课题:研究性学习—空气中有什么?空气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物质,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空气的“海洋”里,离开了空气,一切生命就无法生存。那么你认识空气吗?你觉得空气是单一成分的物质还是多一成分的物质呢?你知道空气中含有那些物质?请你结合生活经验用事实进行说明或者设计实验进行证明。(所需的实验仪器、药品可自己搜集或从实验室借取) 学生活动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储备对空气进行重新审视,较为理性地、科学地整理自己对空气的认识。 教师: (一)认识空气的组成 1、教师组织学生展示研究成果,倾听学生们的争论和发言,随学生们的表述板书出空气中含有的物质,并时时点头或用贴切的话语对学生们的表现表示赞许。 学生:学生积极、热切地通过多种形式来表述自己对空气的认识。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经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第2单元课题1《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第一课时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知识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情感目标】 1.让学生体会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值得探究的问题。 【教学重点】 1.空气的组成。 2.空气组成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2.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便能很快适应化学课的学习。 【情景创设引入新课】 【新课导入】一 1/ 7

因为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人们对空气的认识比较晚。17世纪中叶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空气是一种单一成分的物质,直到18世纪,通过对燃烧现象和呼吸作用的深入研究,人们才开始认识到气体的多样性和空气的复杂性。【新课导入】二 空气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物质,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空气的“海洋”里,离开了空气,一切生命就无法生存。那么你认识空气吗?你觉得空气是单一成分的物质还是多种成分的物质呢?你知道空气中含有哪些物质吗? 【提出问题进行探究】 探究点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1.法国的化学家拉瓦锡,他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工具,用液态的金属汞作为研究对象,最终研究出了空气的成分。拉瓦锡最早用实验得出了结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2.用红磷作原料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实验步骤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 7

②向集气瓶中预先加入少量水;(降温) ③点燃红磷后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④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2)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打开弹簧夹后,集气瓶内水面上升约1/5。 (3)化学反应: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4)原理: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固态P 2O 5 ,使瓶内压强减小,烧杯中水进入集气 瓶中,进入水的体积等于消耗的氧气的体积。 (5)成败关键 ①气密性要好; ②红磷要充足; ③红磷点燃后插入集气瓶要迅速; ④要冷却至室温后方能打开弹簧夹。 (6)结论: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3/ 7

《爱如茉莉》第二课时教案

《爱如茉莉》第二课时教案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读题爱如茉莉 2、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的1——5自然段,课文中母亲认为真爱就像茉莉一般,来,让我们用心再来读好它:爱如茉莉。 3、(出示词语)课文中就是用这些词语来描写茉莉的。(指读词语) 4、回想一下,课文给我们讲的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师:是啊,如茉莉一般散发着幽香的爱,充盈在平常的生活中,洋溢在生活的细节中,今天我们细读这篇课文就要同学们关注细节,课文中人物的一个动作、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或许都包含着他们内心那份真挚的情感。请同学们默读课文6—18自然段,把能够反映爸爸妈妈真挚情感的段落用()表示。 2、生交流。找出六个段落。 三、细读课文。 1、师:这些段落也如茉莉一般,一开始读的时候觉得平淡无奇,但当你静下心来带着发现的眼睛细细品读,你会发现,在这些段落的一个句子中,甚至一个词语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你挑选其中的一个段落细细品读,想想这个段落中那些句子你最有感触呢?可以在旁边写写你自己所想到的。 2、交流: A:?第二天早晨,妈妈用虚弱的……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B:?然而,爸爸没有吃……便直奔医院.。? C:?妈妈睡在病床上,……轻轻柔柔的笼罩着他们。? 3、师:短短的两句话,却包含着不尽的爱。请你带着自己的 4、感受轻轻读一读这段文字。

四、总结回顾。 师:刚才,我们通过语言文字的细细品味,感受到了作者爸爸妈妈之间平平淡淡而又真真切切的爱。他们的爱是病床前深情的牵手,他们的爱是想让所爱的人睡个好觉。这爱就像茉莉一般平淡无奇,但这爱却给人以温馨、甜蜜。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这美好的一刻表达出来。 五、学习最后一节,总结课文。 1、生活是有每一个细节构成的:出差途中的一份牵挂,给心爱的人包一顿饺子,病床前深情的牵手,这些都是爱的细节,真因为作者感受到了这些爱的细节,所以他终于明白了(出示 2、句子:哦,爱如茉莉) 指导朗读:你明白了吗? 让我们饱含深情地说: 3、而恰恰是这些爱的细节,让我们感到温暖、甜蜜、幸福,更让我们感到感动,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再次发出赞叹(出示句子: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是啊,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也让我们真真切切地告诉大家: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4、我们的生活需要爱,需要玫瑰一样热烈的爱,更需要像茉莉一般平淡而真切的爱。只要用心关注,你会发现在生活中你已经拥有了许多爱,同学之爱,老师之爱,朋友之爱,亲人之爱,这些爱就如阳光一般温暖着我们,这些爱让我们在生活中更有力量。 六小结(略) 七作业:(略)

空气的成分 教案 徐姣

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一节空气的成分(第一课时) 主备人:徐姣(阴平中学) 课题:认识空气的组成 教学目标: 1、认识干燥洁净空气的成分,知道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明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会 进行有关的误差分析。 2、在教师指导下,能够设计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在实验过程中体会从混合物中除去某 种成分的方法。 3、通过空气的成分发现史的了解,学习科学家严谨求实、大胆质疑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干燥洁净空气的成分(重点);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难点) 教学准备: PPT课件、导学案、当堂检测、铜粉、硬质玻璃管(相同规格2支)、注射器、橡皮塞、量筒、酒精灯、药匙、铁架台、气球、火柴、水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语: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时刻都在接触空气,一刻也离不开它。没有空气,就没有人类,也没有生机勃勃的地球。你知道空气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空气的组成。(展示课题,板书) 二、自学对学 学生活动,打开教材,自学74—76页的内容,完成导学案第一部分“教材预览”,师巡视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教材预览】 1、空气的成分按照体积分数计算,氮气约占_______%,氧气约占_______%,_______约占0.934%,二氧化碳约占_______%,_______约占0.002%。 2、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的,其中__________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__________约占空气总体积的4/5。 3、使用加热铜粉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将氧气转化成为态的,发生反应的表达式可表示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