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残留结石的预防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3
民间防治胆结石偏方防止胆石症应注意几个方面:1平时生活要有规律,一日三餐进食正常,荤素搭配,不吃过量油腻食物,多参加体育运动,避免高脂、高糖饮食,最好不吃避孕药;2要有乐观态度,保持心情舒畅,少发脾气,不动怒,防止肝气郁滞;3多食黑木耳、磨菇、西瓜、核桃、苹果、柠檬、乌梅、山楂等食物,有利于排石化石预防结石再生;4多饮水,不喝酒,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5不宜纯吃素食,应适当吃点脂肪性食物,防止胆汁长期淤滞;推荐<加味五金汤,对肝胆结石、尿路结石,按诊察辨治有一定的效果;组成:金钱草30g,海金沙15g,鸡内金10g,金铃子10g,川郁金1 0 g, 玉米须15g;功能:清利湿热,化结排石;主治:肝胆结石、尿路结石,以及肝、胆囊及泌尿炎症等;用法:水煎服;方解:本方的功能以清热利湿,消炎排石为主,对肝胆结石症,则结合舒肝理气的枳壳、朴根;大便不通则加元明粉以缓下;有绞痛者则加元胡索、生甘草,以缓和止痛;本方的金钱草为大金钱草,是属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的全草,苦、酸、凉,入肝、胆、肾、膀胱经,清热解毒,利尿排石;治肝炎、胆囊炎、胆结石、尿路结石等;海金沙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的孢子;甘、淡、寒,入小肠、膀胱经;清热、利水,通淋;治尿路感染、结石、小便淋沥涩痛、尿血等;鸡内金为雉科家鸡的砂囊内壁,入脾、胃、小肠、膀胱经;健脾胃,消食滞,止遗尿,化结石;治食积、疳积、遗尿、胆结石、尿路结石等;郁金为姜科植物湿郁金或姜黄、莪术的块根;辛、苦、寒,入心、肝、肺经;行气活血,疏肝利胆;治黄疸、胆囊炎、胆石症及尿血等;金铃子为楝科植物川楝的果实;苦、寒、有小毒;入肝、胃、小肠经;清利湿热,理气止痛;治肝炎、胆囊炎、肾炎之引起疼痛,以及胁痛、疝痛、月经痛等;玉米须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花柱;甘、平,利胆、利水、降压;治胆囊炎、胆囊结石、尿道结石、肾炎水肿、糖尿病、高血压等;加减:胆石症应加枳壳6g、朴根6g、元明粉12g后入;尿路结石症应加石苇12g、猫须草12g;大便通者减去元明粉;中医处方一方名胆结石简易方;组成核桃仁120克,纯香油30-60克;用法煎炒后,拌冰糖90克,一日分三次服用;备注一位老患者得了胆结石症三年,花数千元也没有完全治好;而服用此方10天后,B超检查胆内结石不见了;/>出处养生治病秘方集治疗结石偏方:用鸡内金、玉米须50克,煎一碗汤一次服下,一日2-3次,连服10天;忌吃肝脏、肥肉、蛋黄;本方可有效化解胆结石,肾结石,尿道结石;治疗结石偏方:制作及使用方法:取梅干50粒饼店、蜜饯行皆有售;剥去外皮,取用里面的种子,下锅放下3碗水,煎至1碗左右,掺些白糖;服用时间:下午三点喝下; 本方对治疗胆结石有奇效;注意:晚上十点须吃下樱桃5粒,作为补血物品;连续服用5天,停10天后再服5天,其药效真妙;梅子是酸性,可以溶解结石,也有破血作用,晚间须食下补血之药方,才可相互理病,以达到治疗效果,而无副作用发生;1、舒肝解毒汤治胆结石柴胡20克,青皮20克,陈皮20克,石斛20克,黄芩10克,三棱10克,白芍15克,连翘15克,金银花25克,蒲公英25克,金钱草2 5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适用于肝胆气郁、湿热蕴结、有舒肝解毒化石之效;2、胆道排石汤治胆结石黄连6—12克,黄柏6—12克,黄芩6—12克,茵陈12—24克,郁金12克,金钱草30克,猫爪草9—24克,大黄5—20克,法夏12克,西党12克,木香6—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适用于肝郁气滞、湿热蕴结;有清热、疏肝、理气、通里之效;3、吊南瓜蔓泡水可排结石吊南瓜蔓100克鲜的加倍,洗净切碎,放入热水瓶中,用开水浸泡,当茶饮用;每天泡一热水瓶,平时和吃饭时均可饮用,一天喝一瓶,每天换药重泡,连喝3—4天;开始排石,一般为浑浊状尿,有时有小的石粒,当小便有拉丝状液出现,则证明结石全排净,不用再喝药了;忌辣、酒,特别是肥猪油;4、胆石通消糖浆治胆结石郁金15克,木香15克,黄芩15克,茵陈26克,川楝子9克,虎杖30克,玉米须20克;将木香打成粗粉,提取有效成分;另将余药经整理后混合煎汁,共煎2次,每次务必使水面高出药材,经煮沸20分钟指沸后时间,过滤;滤液合并静置沉淀24小时,再吸取上清液浓缩至一定量,加入蔗糖煎沸使其溶解,出料前5分钟加防腐剂,过滤;滤液与木香提取液混匀,分装于100毫升的容器中,每次饭前15分钟服33毫升,每日3次,30天为1疗程,停药1周后进入下一疗程;适用于胆结石,疏肝解郁、清热利湿、调畅气机;5、绿茶治胆结石绿茶适量,晒干研沫,沸开水冲,趁热连茶沫一起饮下,每天晨起空腹和睡前各饮一次,其他时间随时可服,初服时每次2茶匙,每天服5次,约2天后,改为每次1茶匙,每日4次;适用于胆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吃什么肝内胆管结石吃什么下面谈谈肝内胆管结石食疗的最佳食物有以下三种:核桃、黑木耳、生姜肝内胆管结石食疗核桃:核桃是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首选的最佳营养食品,胆石症患者经常吃核桃对缓解病情,防治护理都起到积极的作用;核桃含有丰富的亚油酸及多种无机盐,可抑制体内胆固醇的形成,进而降低胆汁中胆固醇、胆色素的浓度,故能阻止胆石形成;核桃中还含有磷脂和多价不饱和脂肪酸,亦可改变胆汁成分,且有利于胆石的排出;胆石症患者可平时常吃些核桃,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辅助食物治疗;肝内胆管结石食疗黑木耳:黑木耳所含的发酵素和生物碱等成分,具有促进消化系统中各种腺体分泌的特性,能润滑肝内外胆管,促进胆石排出;另外黑木耳还含有多种无机盐,对结石会产生强烈的化学反应,在不断地剥脱、分化、浸蚀结石的过程中,使结石不断脱屑缩小,最终经胆道排出,所以吃黑木耳可以对患者的治疗起到辅助作用;初发胆结石患者,每天坚持吃1,2次黑木耳,每次50克,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可在短期内缓解,轻者结石能在1 0天左右消失;肝内胆管结石食疗生姜: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最好常吃些生姜;生姜中所含的姜酚成分,能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并且有很强的利胆作用;据研究,人体前列腺素分泌过多可导致胆汁中的粘蛋白增加,并与钙离子和胆红素结合形成胆石;而姜酚恰好能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相对减少胆汁中粘蛋白的形成,从而起到抑制胆结石的作用;所以患胆囊炎和胆石症的病人,宜多吃些生姜或含生姜的姜糖片、姜茶等;么胆结石不能吃什么1.胆结石不能吃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如动物心、肝、脑、肠以及蛋黄、松花蛋、鱼子及巧克力等;2.胆结石不能吃高脂肪食物;如肥肉、猪油、油炸食品,油多的糕点也不宜多吃,因为过多的脂肪引起胆囊收缩,导致疼痛;3.胆结石不能吃辛辣刺激的调味品:如辣椒、胡椒等;4.胆结石不能大吃大喝,暴饮暴食:胆结石患者在假日或亲友聚会时大吃大喝;因为暴饮暴食会促使胆汁大量分泌,而胆囊强烈的收缩又会引起胆囊发炎、局部绞痛等;5.胆结石不能喝酒、咖啡等说明:禁忌烟:因为这些带有刺激性的食品会使胃酸过多,胆囊剧烈收缴而导致胆道口括约肌痉挛、胆汁排出困难,易诱发胆绞痛;七要:一要多吃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绿色蔬菜、胡萝卜、番茄、白菜等,平时应多吃些香蕉、苹果等水果;二要用植物油炒菜,所吃的菜以炖、烩、蒸为主;三要常吃些瘦肉、鸡、鱼、核桃、黑木耳、海带、紫菜等、四要多吃些能促进胆汁分泌和松驰胆道后约肌、有利胆作用的食物如山楂、乌梅、玉米须泡茶慢慢喝;五要吃早餐,不可空腹的时间太长;六要经常运动,防止便秘;七要减肥;五忌:一忌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如动物心、肝、脑、肠以及蛋黄、松花蛋、鱼子及巧克力等;二忌高脂肪食物,如肥肉、猪油、油炸食品,油多的糕点也不宜多吃,因为过多的脂肪引起胆囊收缩,导致疼痛;三忌节假日或亲友聚会时大吃大喝;因为暴饮暴食会促使胆汁大量分泌,而胆囊强烈的收缩又会引起胆囊发炎、局部绞痛等;四忌食辛辣刺激的调味品,如辣椒、胡椒等;五忌烟、酒、咖啡等,这些带有刺激性的食品会使胃酸过多,胆囊剧烈收缴而导致胆道口括约肌痉挛、胆汁排出困难,易诱发胆绞痛;。
胆囊结石的健康教育内容
胆囊结石的健康教育内容
一、胆囊结石的病因
胆囊结石主要是由于胆汁结晶分型、胆汁中混合物溶解度不全、胆汁流动性减弱等原因而形成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脂肪酸在胆汁中的比例增加,脂肪酸在胆汁中的溶解度降低,引起胆汁中结晶体凝固形成结石。
二、胆囊结石的危害
1. 如果胆囊结石阻塞胆道、肝内、肝外急症腹症,可以导致肝细胞受损、肝炎、坏死、肝功能损害、血液感染等。
2.胆结石可导致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以及胆管炎,从而给患者身体和健康带来担忧。
3.长期存在的胆囊结石也可导致贫血、贫血症、痔疮等病症。
三、预防胆囊结石
1.适当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它们可以提供重要的纤维素,有利于排毒。
2.多喝温水和蜂蜜水,促进排毒。
3.多吃豆制品,有助于降低胆囊结石的发生。
4.多锻炼,促进肝脏的新陈代谢,能有效防止结石的产生。
5.多进行检查,及早发现异常,及时进行治疗,降低发病率。
6.改善生活习惯,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不吃过多的油腻食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减少生理疲劳,以免导致胆囊结石的发生。
饮食禁忌远离胆结石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它会给患者带来很多不适和痛苦。
为了远离胆结石的困扰,我们需要注意饮食上的禁忌。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些饮食禁忌,帮助读者了解并采取正确的饮食习惯,预防胆结石的发生。
1. 控制胆固醇摄入量胆固醇是导致胆结石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在饮食中要控制胆固醇的摄入量。
尽量少吃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虾、蟹等,尽量选择低胆固醇食物,如鸡肉、鱼肉、蔬菜水果等。
2. 避免高脂肪食物高脂肪食物也是导致胆结石的重要因素。
油炸食物、肥肉、奶油等高脂肪食物都应尽量避免。
可以选择低脂肪的食物替代,如瘦肉、豆类、全谷物等。
3. 多食用高纤维食物高纤维食物对于预防胆结石非常重要。
它可以帮助消化系统顺利运转,减少胆汁中胆固醇的浓度。
蔬菜、水果、粗粮等都是富含纤维的食物,可以多加入到日常饮食中。
4. 控制食物摄入量肥胖是引发胆结石的危险因素之一。
因此,控制食物的摄入量对于预防胆结石至关重要。
合理分配饭量,不暴饮暴食,避免过量进食,这样可以帮助控制体重,预防胆结石的发生。
5. 饮食多样化多样化的饮食可以提供全面的营养,促进身体的健康。
避免长期只固定食用某种食物,特别是含有大量草酸盐的食物,如菠菜、茶叶等。
适当增加一些新鲜的食材,均衡搭配膳食,可以有效减少胆结石的风险。
6. 少吃刺激性食物一些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葱蒜等,会刺激胆囊和胆道,诱发结石的疼痛。
如果已经患有胆结石,最好避免食用这些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7. 注意钙的摄取适量的钙摄取有助于预防胆结石。
蔬菜、豆类、奶制品等食物都富含钙质,但要注意控制摄入量,避免超量摄入,以免形成钙结石。
总之,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可以远离胆结石的困扰。
控制胆固醇和脂肪摄入量,多食用高纤维食物,控制食物摄入量,实现饮食多样化,少吃刺激性食物,注意钙的摄取,这些都是预防胆结石的有效方法。
同时,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其他相关疾病,如肥胖、高血压等,也是有效预防胆结石的重要环节。
胆结石的保健方法和预防措施胆结石是指胆囊或胆管中形成的结晶物体,主要由胆固醇、胆红素和钙盐组成。
它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为了预防和保健胆结石,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促进身体的健康,并尽可能避免患上胆结石的风险。
本文将介绍一些胆结石的保健方法和预防措施。
一、饮食调理1. 控制脂肪摄入:过量的脂肪摄入会导致胆固醇在胆囊内积聚形成结石。
因此,我们需要限制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如动物内脏、猪肥肉、奶油等,适量食用低脂肪食物,如鱼、鸡胸肉和豆制品等。
2.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膳食纤维有助于胆固醇的排泄,可以帮助预防胆结石的形成。
我们应该多食用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3. 均衡饮食:要保持饮食的均衡,适量摄入各类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避免偏食或暴饮暴食。
二、适量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胆固醇的代谢,调节身体的新陈代谢和内分泌功能,对预防胆结石非常重要。
长期坚持适当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有氧运动,对健康的胆囊功能有益。
三、多喝水饮水充足对于预防胆结石非常重要。
水可以促进胆固醇的分散和排泄,减少胆汁的浓缩,降低结石形成的可能。
建议每天饮水量为8杯左右,尤其是在早上起床后空腹喝一杯温水,刺激胆道排空。
四、避免长时间禁食或减肥长时间的禁食或极端减肥会导致胆囊长时间处于非收缩状态,胆汁浓缩,容易诱发胆结石的形成。
为了保护胆囊的健康,我们应该避免这些极端的饮食方式。
五、定期体检与治疗胆结石是一种潜伏性较高的疾病,很多人可能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
因此,定期体检非常重要,特别是体检包括肝胆部位的彩超、胆囊功能检查等项目。
如果发现胆结石的存在,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医生的治疗建议。
结语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痛苦。
为了预防和保养胆结石,我们需要注意饮食调理,适量运动,多喝水,避免长时间禁食或减肥,以及定期体检和治疗。
通过这些保健方法和预防措施,我们可以降低患上胆结石的风险,保持胆囊和整个消化系统的健康。
饮食对胆结石的影响哪些食物可以帮助预防饮食对胆结石的影响及预防措施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与不良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饮食对胆结石的影响以及哪些食物可以帮助预防胆结石的形成。
一、饮食对胆结石的影响胆结石的形成主要与饮食中胆固醇和胆汁成分的变化有关。
以下是饮食对胆结石形成的影响:1. 高脂肪饮食:过多摄入高脂肪食物会导致胆固醇的沉积,增加胆固醇结石的形成风险。
因此,应避免过多摄入油炸食品、动物脂肪和奶制品等高脂肪食物。
2. 高胆固醇饮食:食物中的高胆固醇含量也是胆结石形成的重要因素。
摄入过多的红肉、脑、蛋黄等高胆固醇食物,会增加胆固醇沉积,增加胆结石的形成风险。
3. 慢性缺水:水是稀释胆汁的重要溶剂,饮水不足会导致胆汁浓缩,增加胆固醇和胆盐结晶的风险,从而促进胆结石的形成。
4. 膳食纤维摄入不足:膳食纤维可以增加肠道蠕动,促进胆固醇的排泄,减少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因此,应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食物的摄入。
二、预防胆结石的食物虽然饮食习惯是导致胆结石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但适当的饮食也可以起到预防作用。
以下是一些有助于预防胆结石的食物:1. 高纤维食物:如豆类、全谷物(如燕麦、糙米)、水果和蔬菜等,富含膳食纤维,可增加肠道蠕动,促进胆固醇的排泄,减少胆结石的形成风险。
2. 健康脂肪:适量摄入健康脂肪可以帮助胆汁的产生和排泄,如橄榄油、亚麻籽油、坚果和鱼类富含omega-3脂肪酸。
这些脂肪可以减少胆结石的风险。
3. 膳食钙摄入:适量摄入膳食钙可以减少胆汁中胆酸的溶解,从而减少胆结石的形成。
牛奶、乳制品、豆腐等富含钙质的食物可以作为选择。
4. 高维生素C食物:维生素C有助于苦味酸的代谢,可以减少胆结石的风险。
柑橘类水果、番茄、菠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可作为摄入来源。
5. 足够的水分摄入:适量饮水可以稀释胆汁,防止胆汁的浓缩,减少胆结石形成的风险。
每天摄入足够的水分是保持良好胆道健康的重要步骤。
饮食调理技巧预防胆结石的低脂食物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主要由胆固醇结晶和胆色素结晶在胆囊或胆管中沉积而形成。
为了预防胆结石的发生,除了保持适当的体重和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外,合理的饮食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饮食调理技巧和一些预防胆结石的低脂食物。
一、饮食调理技巧1. 控制总热量摄入量:过量摄入热量会导致体重增加,而过重又是发生胆结石的重要诱因之一。
因此,控制总热量摄入量对于预防胆结石非常重要。
2. 控制脂肪摄入量:高脂肪饮食是胆结石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摄入过多的脂肪会导致体内胆固醇的合成增加,从而增加结石的风险。
因此,减少脂肪摄入是预防胆结石的重要措施之一。
3.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膳食纤维可以帮助消化,促进胆囊和胆道的蠕动,减少胆汁在胆囊的滞留时间,降低胆固醇结晶的风险。
饮食中适量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预防胆结石的形成。
4. 均衡蛋白质摄入:适当的蛋白质摄入对身体健康非常重要,但过多的蛋白质摄入会增加尿酸的产生,增加结石的风险。
因此,在饮食中要注意适量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
5. 多饮水:多喝水可以稀释胆汁中的胆固醇和胆色素,减少结石形成的风险。
每天喝足够的水,有助于预防胆结石的发生。
二、预防胆结石的低脂食物1. 粗粮:全麦面包、糙米等粗粮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B,能够帮助消化,促进肠道蠕动,预防胆结石的形成。
2. 蔬菜:菠菜、生菜、西兰花等蔬菜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可以减少胆汁的胆固醇含量,降低结石的风险。
3. 水果:苹果、橙子、柚子等水果富含果胶和维生素C,可以帮助降低胆固醇水平,预防胆结石的形成。
4. 低脂乳制品:脱脂牛奶、低脂酸奶等低脂乳制品富含钙和蛋白质,可以提供营养,但又不会增加脂肪的摄入量,有助于预防胆结石。
5. 鱼类: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鱼类,如鲑鱼、鳕鱼等,不仅可以提供必需的脂肪酸,还可以减少胆固醇合成,对于预防胆结石非常有益。
总结:预防胆结石需要我们从饮食方面入手,合理调整饮食结构,控制总热量和脂肪摄入量,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适量摄入蛋白质,并多喝水。
胆结石饮食:饮食清淡可以预防胆结石
现代人饮食偏向膏粱厚味,生活好逸少动,胆结石患者越来越多。
除了治疗外,胆结石最好的预防方法,就是从饮食着手,摄取的食物清淡些比较好。
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少吃,如动物的心、肝、脑、肠以及蛋黄、鱼子及巧克力等,因为胆结石除了色素性结石,也就是由胆盐形成的结石以外,还有胆固醇结石,摄取过多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就容易结晶产生这类结石。
高脂肪食物也要少吃,如肥肉、猪油、煎炸食品,太多奶油的糕点也不适合,高脂肪食物易引发胆囊收缩,导致右腹疼痛,再者高脂肪食物也含较高量的胆固醇,也容易形成结石。
暴饮暴食也不行,大量食物入胃,立刻会引发胆囊强烈收缩,也易引发胆囊炎、局部绞痛等。
辛辣食物也不适合,调味品如辣椒、辣油、五香粉、胡椒等都要少量,因调味品刺激性强,容易引发胆囊发炎疼痛。
烟、酒、咖啡等也不宜,其刺激性能使胃酸分泌过量,胆囊剧烈收缩、胆道口括约肌痉挛,胆汁排出不畅因而诱发右上腹绞痛。
胆结石患者可多喝温开水、多吃水果,多吃绿色蔬菜与胡萝卜、西红柿等,水果类如香蕉、苹果等都很好。
饮食烹调以炖、烩、蒸取
代油炒与油炸,一般的瘦肉、鸡、鱼、核桃、黑木耳、海带、紫菜都很好。
部分可促进胆汁分泌与松弛胆道括约肌的食物,如山楂、乌梅、玉米须等,适度食用,可降低胆结石形成几率,也可帮助排油,降低胆固醇。
胆结石、胆囊炎的中医治疗以除肝胆湿热为主,可减少肠道油脂、胆固醇吸收,也可降低胆汁浓度,减少结石产生,同时又对胆囊炎有消炎的作用,常用药有枳壳、郁金、大黄、茵陈、猪胆等。
如何预防胆结石及正确饮食指导!胆结石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虽然其没有引起临床症状之前,是不会影响人们正常生活的,但随着疾病的加重,其会引起剧烈疼痛感,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与学习。
基于此,本文为大家讲讲如何预防胆结石,以及正确的饮食指导,以供各位读者借鉴,避免胆结石的侵害。
一、如何预防胆结石?(1)坚持锻炼:积极进行身体锻炼,可增强机体抵抗力,进而可有效降低胆结石的发病风险。
此外,每日坚持进行身体锻炼,还有利于热量的消耗、机体代谢,不易引起脂肪过度堆积,还可增强各脏器功能,有利于胆结石的预防。
(2)控制体重:肥胖人群体内胆固醇含量较高,且胆汁内胆固醇也呈现过饱和状态,易出现胆固醇性结晶。
此外,肥胖人群采取节食方式减肥,会让体内胆囊收缩素、不饱和脂肪酸、胆盐等逐渐缺乏,进而易增加胆结石发生风险。
为此,日常生活中要从各方面积极控制体重,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以便有效预防胆结石。
(3)饮食有节:胆囊健康和饮食有很大关系。
为此,日常生活中要做到饮食有节,勿偏食,例如很少吃蔬菜,而喜食肉类,易让机体处于酸性状态下,严重影响胆囊功能,久而久之就会诱发胆结石。
此外,一日三餐还需规律进食,以保证胆囊定时排空、收缩,进而降低胆囊内胆汁的停留时间,以便有效预防胆结石。
(4)预防性服药:对于胆结石高危人群,例如胆汁淤滞症患者、慢性胆囊炎患者,要遵医嘱服用具有舒肝、利胆、消炎类的药物,以便有效预防胆结石。
(5)合理用药:有些含激素成分的药物会改变体内胆汁分泌量,不合理服用会增加胆结石发病风险。
为此,日常生活中,要遵医嘱服药,尤其是保健品,更不能滥用。
即使是毒副作用比较小的中药,也会影响体内的激素分泌,不合理使用也会增加胆结石形成风险。
所以无论哪些药物,都要科学、合理使用,以降低胆结石发生风险。
(6)饮食卫生: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卫生,以免感染蛔虫病,避免蛔虫进入胆道产卵,或者在胆道内死亡,而形成胆结石。
(7)积极治疗肝硬化:肝硬化患者雌激素灭活能力较弱,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比较高,若其再伴有胆囊排空不畅、慢性溶血、胆道静脉曲张、胆囊收缩功能低下、胆红素升高等现象,就易诱发胆结石。
做好定期检查等以上就是与防治胆结石相关的措施你了
解得怎么样最后提醒大家
了解胆结石的防治措施非常重要,因为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严重的话可能导致胆囊炎、胆石性胆囊炎甚至胆道感染。
为了预防和治疗
胆结石,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措施:
1.健康饮食:保持均衡和健康的饮食是预防胆结石的重要步骤。
减少
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高纤维食物的摄入。
此外,适当控制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摄入量也是重要的。
2.充足水分:饮食中充足的水分摄入非常重要,可以帮助稀释胆汁,
减少胆固醇和胆盐的浓度,从而减少形成胆结石的风险。
建议每天饮用足
够的水,保持体内的水分平衡。
3.控制体重:肥胖是胆结石的危险因素之一、保持适当的体重可以降
低胆结石的风险。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规律运动和适当的饮食,是
控制体重的关键。
4.定期运动:适量的运动对于促进胆囊收缩和胆汁的排出非常重要。
长时间的久坐和缺乏体力活动会增加胆结石的风险。
建议每天进行适量的
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5.定期检查:及早发现胆结石对于治疗非常重要,因此定期进行体检
和胆囊超声检查是必要的。
及早发现胆结石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进
一步的并发症发生。
6.药物治疗:对于一些小的、没有症状的胆结石,医生可能会采取药
物治疗的方式。
药物可以帮助溶解胆结石或减少胆固醇的合成,从而达到
预防和治疗的效果。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胆道残留结石的预防
作者:廖玉华,阳瑾,余国胜,王德奇
【摘要】 目的 探讨胆道残留结石形成的原因而确定其预防措施。方
法 对肝内胆管结石、胆总管结石及胆囊结石1367例的治疗情况做回
顾性分析,我们通过术前全面的检查,术中仔细的探查以及术后及时
的补救,统计胆道残留结石的发生率。结果 我院近几年共收治肝内胆
管结石、胆总管结石及胆囊结石1367例,其中肝内胆管结石18例,
胆总管结石59例,胆囊结石1290例。术后残石19例,发生率仅为
1.38%。结论 肝内胆管结石、胆总管结石及胆囊结石术后胆道残留结
石是可以预防的。
【关键词】 胆石症;残留结石;预防
胆石症取石术后半年之内,胆道再度出现结石称胆道术后残留结
石(简称残石)。胆道残石是胆道外科较难处理的问题,长期以来胆道
术后残留结石一直困扰着医生和病人,也是胆道术后症状复发、效果
不良的主要原因,所谓"胆道术后综合征"80%以上均因胆道残留结石或
再发结石所致。尽管近年来采用了较多新的治疗措施,但仍有部分病
例(5%~25%)难免再次手术之苦。我院近几年共收治肝内胆管结石、
胆总管结石及胆囊结石1367例,其中胆囊结石1290例,胆总管结石
59例,肝内胆管结石18例,术后残石19例,发生率仅为1.38%。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367例,男694例,女673例;年龄12~83
岁,平均年龄47.6岁。其中胆囊结石1290例,胆总管结石59例,肝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内胆管结石18例,术后残石19例,发生率为1.38%。
1.2 方法 本组胆囊结石1290例,残石9例,其中7例经ERCP
取出,1例因做过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行ERCP失败,行开腹胆
总管切开取石,1例为残株胆囊管内残石,经开腹取出。胆总管结石
59例,残石7例,3例因胆总管结石多且大,行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
4例因胆总管内6个以下的小结石经ERCP+EST取出。肝内胆管结石18
例,残石3例,均经开腹胆总管切开配合胆道镜取石。
2 结果
肝内胆管结石、胆总管结石及胆囊结石1367例,其中胆囊结石
1290例,胆总管结石59例,肝内胆管结石18例,通过术前全面的检
查,术中仔细的探查以及术后及时的补救,术后残石19例,残石发生
率仅为1.38%。 3 讨论
3.1 了解残留结石发生率 胆道残留结石的发生率,各家报道差异
很大。我院近几年共收治肝内胆管结石、胆总管结石及胆囊结石1367
例,其中肝内胆管结石18例,胆总管结石59例,胆囊结石1290例,
术后残石19例,发生率仅为1.38%。文献报道总残石发生率为20%~
40%,肝内肝外胆管结石发生率有所不同,据黄志强统计4179例肝内
胆管结石术后残留结石发生率为30.36%[1],昆明医学院第二医院
1980年报告为73%[2]。 因肝内结石深在肝内,且常伴有复杂的病理
改变,发生率高尚可理解,但胆总管结石、胆囊颈管结石位置浅表,
常可触摸到,本不该遗漏,但实际上确有一定的残石发生率。据Byes
报道,胆囊结石术后残石发生率为1.1%~7%,Shore报告,在常规探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查下,胆总管结石术后残石发生率可达17.5%~25.5%[3]。 西方国
家报道一般在5%以内,因为西方国家原发性胆管结石很少,胆管残留
结石多为胆囊结石经胆囊管进入胆总管所致[4]。
3.2 术前必要的影像学检查 肝内胆管结石、胆总管结石及胆囊结
石的病人根据临床表现,基本可以确定诊断,但对结石的部位、数量、
大小、分布,尚需作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对确定诊断、指导手术方案
的实施有指导意义。BUS检查已被列为常规。我院收治的1367例胆石
症病人都相继作过该项检查。大部分BUS检查与术后诊断相符,按术
前影像学诊断做了胆囊切除或胆道探查取石,但术后个别病例却发生
了残留结石。因此,术前BUS检查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BUS检
查受肥胖、肠道积气、肋骨遮盖以及检查水平影响,正确诊断率仅能
达到60%~80%。因此,对胆石症的诊断,必要时也可以采用PTC及ERCP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有学者将此列为诊断胆道疾病的重
要手段,但PTC及ERCP检查具有一定的损伤和并发症,应慎用。而
CT、MRCP(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属无损伤检查,诊断价值高,对难
以确诊的病例选用可谓上策,但费用昂贵,应酌情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