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型泡沫硬化治疗下肢静脉曲张30例临床分析

新型泡沫硬化治疗下肢静脉曲张30例临床分析

新型泡沫硬化治疗下肢静脉曲张30例临床分析
新型泡沫硬化治疗下肢静脉曲张30例临床分析

超声引导下泡沫硬化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研究

超声引导下泡沫硬化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研究目的:对不同方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超声引导下 泡沫硬化(UGFS)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的治疗方式分为UGFS组(62例)和常规高位结扎手术组(38例),分别记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伤口愈合率、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伤口愈合率均为100.0%,而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研究组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采用超声引导下泡沫硬化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疗效明显,且具有微创、复发率低、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效果满意。 标签:下肢静脉曲张;超声;泡沫硬化剂;高位结扎 下肢静脉曲张是比较常见的静脉系统疾病,为下肢浅表静脉发生扩张、延长、弯曲成团状,发病晚期可并发慢性溃疡的病变,该病一般在中年男性及长时间负重或站立者中比较多见[1-2]。目前对该病的治疗除了传统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及剥脱术,各种微创疗法也得到很大发展。下肢静脉曲张泡沫硬化剂疗法也是微创疗法的一种,其中的超声引导下泡沫硬化治疗(ultrasound-guided foam sclerotherapy,UGFS)越来越受到重视,该技术仍在不断研究及完善中,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现将2010年12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应用USFS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的治疗方式分为UGFS组和常规高位结扎手术组,前者为研究组(62例),后者为对照组(38例)。其中研究组男26例,女36例,年龄34~71岁,右下肢30例,左下肢32例;对照组男15例,女23例,年龄31~76岁,右下肢17例,左下肢21例。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病情等其他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组治疗处理采用UGFS法,做好必要术前准备后,在超声引导下进行注射治疗,必要的需进行第二次补充注射治疗。术后进行必要的处理,并告知患者注意事项,进行积极的恢复。 1.2.2 对照组治疗处理采用传统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抽剥术进行治疗,术后需进一步住院治疗1~2周,同样告知患者注意事项,进行积极的恢复。

泡沫硬化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围手术期护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818077542.html, 泡沫硬化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围手术期护理作者:刘贵英陶小玲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8年第02期 摘要:目的总结X线透视引导下的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护理经验。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月至2017年10月间的160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对其进行X线透视引导下患肢曲张静脉内泡沫硬化剂注射,术前,术中,术后行相应护理观察其对治疗的帮助。结果160例患者均成功注射硬化剂,经术前,术中,术后相应护理,所有患者均在24小时内出 院。结论对应护理是X线透视引导下泡沫硬化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中的重要环节,对疗效有确切的效果。 关键词:下肢静脉曲张;泡沫硬化剂;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2-0088-01 泡沫硬化剂是指把液体硬化剂与气体相混合而成的泡沫状物质,因其独特的物理特性使其在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等方面已经取得良好效果得到良好临床应用。使用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与外科手术相比,具有微创,操作简单,重复性好,价格低廉,安全性好,无需麻醉等优势。现将我院160例患者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0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男60例,女100例。年龄19岁-61岁,平均年龄44岁。单侧肢体110例,双侧肢体50例,共210条肢体。均存在较明显下肢静脉曲张畸形,下肢沉重感,轻度肿胀。 1.2 泡沫制作 使用Tessari技术制作泡沫硬化剂。用两个10ml一次性注射器,一个注射器内抽取聚桂醇注射液(规格;10ml,100mg)3.5ml(陕西天宇制药有限公司,陕西,中国),另一注射器抽取6.5ml空气,两个注射器的端口与一个三通开关连接成90度角,快速来回推送内的药液20次,在完成前10次推注后将通道口尽可能关小,通过由此形成的旋流产生泡沫。 1.3 方法 术前取站立位,在皮肤表面标记出浅表曲张静脉。患者取卧位,建立静脉输液通道,行心电监护,常规消毒皮肤,铺无菌手术巾。用5ML注射器抽好生理盐水接7号头皮针穿刺浅表曲张静脉远端,回抽见静脉血后立即胶布固定针柄防止针头滑脱,移动。若多条曲张静脉需治

下肢静脉曲张硬化治疗指南

静脉返流性疾病泡沫硬化治疗技术指南 一、引言 指南就是精心制定得系统性推荐文本,旨在帮助临床医师与开业医师在特定得临床情况下对其患者得处理作出恰当得决策。 指南适用于“标准状况”并考虑到相关领域所涉及得最新科学知识。为了与最新得科学发现相适应并满足日常工作得实际需要,指南需要不断地进行重新评价与及时修订。指南并不就是有意限制医师选择最恰当得治疗方法得自由。遵照指南得推荐意见并不一定能保证诊断与治疗得成功。绝对不能认为指南就是完备得。根据个体情况采取合适得决策依然就是医师得职责。 二、定义 硬化治疗就是指通过硬化剂注射定向祛除皮内、皮下与(或)筋膜内(穿通静脉)得曲张静脉以及使静脉畸形患者筋膜下得曲张血管硬化。各种硬化剂均可引起明显得血管内皮损伤,并有可能损伤血管全层。硬化治疗成功并在一点时间后,静脉转化为纤维条索,这一过程成为“硬化”。硬化治疗得目得不仅仅就是使血管内形成血栓(血栓本身可能再通),而就是最终转化为纤维条索。这种纤维条索不能再通,其功能效果相当于曲张静脉得外科切除书术。 下肢静脉曲张临床症状及分级 1、临床症状 肢体沉重乏力,下肢淤血,静脉压增高踝部轻度肿胀与足靴区皮肤营养性变化;皮肤色素沉着、皮炎、湿疹、皮下脂质硬化与溃疡形成 2、CEAP分级 美国静脉论坛(AVF)依据临床表现(Clinic signs-C)、病因(Etiolagy-E)、

解剖(Anatomy-A)与病理生理(pathophy siology-P)提出静脉曲张得分类标准C0-6,如下所示: 0级:无可见或触及得静脉疾病体征。 1级:有毛细血管扩张、网状静脉、踝部潮红。 2级:有静脉曲张。 3级:有水肿,但无静脉疾病引起得皮肤改变,如色素沉着、湿疹与皮肤硬化等。 4级:有静脉疾病引起得皮肤改变。 5级:有静脉疾病引起得皮肤改变与已愈合得溃疡。 6级:有静脉疾病引起得皮肤改变与正发作得溃疡。 三、适应症 硬化治疗得目得 ●治疗静脉曲张与预防可能得并发症 ●减轻或消除现有得症状 ●改善病理性血流动力学状况 ●达到满足美容与功能要求得良好效果 原则上,所有类型得静脉曲张均适合硬化治疗,特别就是: ●单纯大隐静脉反流;大隐静脉主干直径≤8mm;大隐静脉主干无粗大交 通支。 ●单纯大隐静脉反流;大隐静脉主干直径﹥8mm;全身情况不适合接受麻 醉或开放性手术治疗,大隐静脉主干无粗大交通支者。 ●大隐静脉反流合并轻-中度深静脉功能不全;大隐静脉主干直径≤8mm;

下肢静脉曲张的药物治疗

Cjronic venors disorders CVD varicose vein of lower limb 2016-10-24 丁香园 b. 药物治疗:这是患者最期待的治疗方式,既不用手术那么大动干戈,也不用在穿弹力袜那么不舒服和别扭。然而,遗憾的是,查阅文献和咨询临床医生后发现,目前并没有药物可以预防、逆转或是根治下肢静脉曲张。药物治疗只是作为硬化剂治疗和手术治疗后的辅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是静脉活性药物(venoactive drugs,VADs)。VADs 的共同 作用机制是增加静脉张力,降低血管通透性,促进淋巴和静脉回流和提高肌泵功能,因而能解除患者的下肢沉重、酸胀不适、疼痛和水肿等临床表现。作为加压及手术等综合治疗的辅助,VADs 至少应持续使用 3~6 个月,以消除症状,提高疗效以及巩固术后效果 [3]。 我国常用的静脉活性药物包括:黄酮类、七叶皂苷类,香豆素类。 黄酮类:黄酮类化合物的主要成分为地奥司明,可提高静脉张力,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提高淋巴回流量,具有独特的静脉抗炎作用,抑制白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 七叶皂苷类:具有降低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静脉张力,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减轻水肿的作用。 香豆素类:香豆素来源于草木犀植物提取物。香豆素类的代表药物是消脱止-M,其通过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血液循环及增加血液流量,促进淋巴回流,有效减轻水肿。 解答因此,药物治疗能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却不能预防、逆转或是治愈下肢静脉曲张,因而并不能通过药物治疗阻断早期静脉曲张进展及避免将来的手术治疗。然而,这并不是否定药物治疗的作用。 专家共识明确指出:无论采取何种手术方式,均应给予必要的药物治疗和加压治疗。长期坚持这些保守治疗,对手术巩固疗效、保证疗效的持久具有重要的作用。

下肢静脉曲张资料

下肢静脉曲张

静脉曲张病理及治疗方法 一、什么是静脉曲张? 中医学将下肢静脉曲张称为筋瘤,形成小腿溃疡称为臁疮。历代医家对其认识有以下几种:《灵枢~刺节真邪》;“有所结,中于筋,筋屈不得伸,邪气居其间而不反,发为筋瘤”《外科正宗~瘿瘤论》对筋瘤的描述:“筋瘤者、坚而面紫、垒垒青筋、盘曲甚者、结若蚯蚓。”西医学则认为,血柱的重力以及任何增加重力作用的后天性因素,如长期站立工作、重体力劳动、慢性咳嗽等都可以使瓣膜承受过度的压力逐渐松弛,使瓣膜正常关闭功能受到破坏,而导致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生。 西医上认为:静脉曲张俗称“炸筋腿”是静脉系统最常见的疾病,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先天性血管壁膜比较薄弱或长时间维持相同姿势很少改变,血液蓄积下肢,在日积月累的情况下破坏静脉瓣膜而产生静脉压过高,是血管突出皮肤表面的症状。静脉曲张多发生在下肢,其它阴囊精索,腹腔静脉,胃部食道静脉等也会发生静脉曲张。(可以简单的记:血管瓣膜受损,血液回流受阻,血液蓄积下肢,造成曲张现象出现)。 二、静脉曲张的发病原因 寒邪治病为主因 《黄帝内经》认为,寒主收引,寒性凝滞。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其性凝滞;湿为重浊之邪,其性粘滞。是故寒湿侵袭,易致气血凝滞,脉络痹阻不通,阳气不能通达于四末,肢体失其濡养而发生静脉曲张。

湿性趋于下故下肢、精索部位更明显,更容易受邪。因此寒湿的因素是发生静脉曲张的重要因素。 什么叫寒,打个比方中焦脾胃的血脉,因为受寒过后,立即收缩,气血郁滞不通,局部马上作痛。那种感觉像刀绞一样,有人会说揪着疼,如果你没得过再比如冬天寒冷,冻得打哆嗦,浑身蜷缩在一起,这就是寒邪的收引。中医里有一种方法叫取类比象,再看看静脉曲张,腿部的弯弯曲曲收缩成团像什么,此为寒主收引的具体表现。精索静脉曲张呢,一个道理,阴囊居下焦之极,厥阴之地,阴寒易袭之,气血为之凝塞,故基本病机为寒邪侵袭、凝滞于肝经。具体表现以肝经循行部位冷痛为主证。肝经的循经绕阴器抵少腹,寒邪凝滞肝经,气血运行不畅,故少腹及睾丸阴囊冷痛、畏寒喜暖、痛连少腹、坠胀,并互相影响牵引股侧。这种痛患处必然不红不肿,发凉怕冷。寒为阴邪主收引,寒邪侵袭则筋脉拘急,气血凝滞,不通则痛,故疼痛拒按或遇寒加剧得温则缓。 男性阴囊处的疼痛尤为突出,若严重起来,冷得疼痛不堪,患者根本直不起腰来。这里面肝肾亏虚是本,寒凝经脉为标,此为虚寒证。肝经,作为一条和生殖有着密切关系的经脉,千万别受寒。那些平时生活中隐隐感到睾丸胀痛,或者走路一长就有些疼痛的人,更应该及时就医,查一下精索静脉曲张的问题。 西医上按人群的发病分为以下几种: (1)先天原因:患者的瓣膜可能天生有一些小问题,加上后天压力,便形成了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曲张的常用微创治疗方法

下肢静脉曲张的常用微创治疗方法 导读下肢静脉曲张手术,从西医传入我国以来,既往在临床手术上被称为‘四大金刚’手术之一,目前各级医院均在开展,目前手术方式方法多样性: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剥脱术、曲张静脉分段剥脱TriVex 透光旋切术、泡沫硬化剂、曲张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机械化学腔内消融术(MOCA)等手术方式。 下肢静脉曲张手术,从西医传入我国以来,既往在临床手术上被称为‘四大金刚’手术之一,目前各级医院均在开展,目前手术方式方法多样性: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剥脱术、曲张静脉分段剥脱TriVex 透光旋切术、泡沫硬化剂、曲张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机械化学腔内消融术(MOCA)等手术方式。 下肢静脉曲张为临床常见多发病,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主要表现是色素沉着、下肢疲劳等,目前常规临床CEAP分级: 0级:有症状无体征 1级:毛细血管扩张 2级:静脉曲张 3级:水肿 4级:脂性硬皮病或色素沉着 5级:已愈合溃疡 6级:活动性溃疡

对于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来说,无法单纯依靠非手术方法进行根治。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多实施手术治疗。 下面是笔者手术病例分享: 患者男,62岁,以“发现右下肢蚯状物10余年”为主诉入院。 缘于入院前10余年无明显诱因发现右侧下肢蚯蚓状肿物,无局部疼痛,无局部皮肤破溃,无色素沉着,开始时未有重视,未予特殊处理。此后下肢处蚓状肿物进行性加重,屈曲成团,久站、活动后明显,以左侧明显,休息平卧后可缓解,无色素沉着、局部破溃。可正常行走,无跛行,偶有左下肢酸胀不适,伴左侧腘窝疼痛不适,余性质同前,今为进一步诊治就诊我院,门诊拟“右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收住入院。发病以来,精神状态尚可,饮食睡眠一般,二便正常,近期体重无明显减轻。 有“高血压”病史,长期口服降压药物治疗,规律氨氯地平5mg qd,血压控制情况可。 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11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08/76mmHg,神志清楚。

泡沫硬化治疗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及注意事项

泡沫硬化治疗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及注意事项 一、适应症 1、大小隐静脉功能不全及其属支功能不全者; 2、分支静脉、治疗后(手术或硬化)残留浅静脉、复发性静脉、网状型静脉和蛛网状型静脉等局部静脉曲张者; 3、大小隐静脉高位结扎和交通支静脉结扎后的静脉曲张; 4、若静脉曲张成团并发轻度血栓和炎症反应,在举腿后静脉曲张能萎陷排空者,也可采用硬化疗法; 5、静脉曲张引起的溃疡。 二、禁忌症 对硬化剂过敏; 严重疾病或肿瘤晚期; 高凝状态病人,如血栓形成家族史,早年(45岁以前)特殊部位曾发生血栓形成,无明显诱因的复发性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正在用抗凝药,特殊部位的血栓形成如肝脏、肠系膜静脉、脑或肾静脉。 长期卧床患者; 严重淤滞性皮炎及并发感染、重症湿疹者; 服用避孕药者及妊娠妇女; 静脉穿刺和压迫困难的肥胖者; 先天性蛋白S和AT-Ⅲ缺乏症者; 行走功能障碍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动脉硬化闭塞症; 室间隔缺损、先天性卵圆孔未闭者; 发热; 淋巴性水肿; 急性肺部疾病包括呼吸困难,如支气管哮喘。 三、术后处理 硬化治疗后2-3天,检查硬化效果,如某段静脉硬化不好或有遗留,可再次硬化;如静脉积血,应予抽出; 术后应鼓励病人行走,弹力绷带(或穿长统弹力袜)需持续3~6周; 术后应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 四、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1、色素沉着 色素沉着是硬化疗法最常见的并发症,约10%-30%的病人一般在治疗后数周内沿治疗的静脉行程出现黄褐色改变,为浅表真皮内含铁血黄素沉积引起色素沉着,通常于6~12个内自行消失,个别情况下会持续一年。 含铁储备多的病人易发生色素沉着,浅表有静脉,特别是外观青色的静脉比深静脉更易形成色素沉着。硬化治疗时取出存在的血块可以减少含铁血黄素含量和其后的色素沉着。 2、水肿

-单纯下肢静脉曲张 中医诊疗方案

筋瘤(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依据: (1)在下肢,尤其在小腿可见静脉扩张、隆起、弯曲,在站立时更为明显。 (2)病症逐年加重,静脉扭曲成团,结若蚯蚓,隐隐作痛,患肢皮肤粗糙作痒、颜色加深。 (3)后期患肢可出现肿胀疼痛,尤以小腿为重,因营养不良小腿下1∕3内侧可出现溃疡。 (4)静脉呈硬索条状,有触痛时,应考虑并发血栓性静脉炎。 (5)静脉瓣膜功能试验:患者仰卧、抬高患肢、使曲张静脉中血液回流排空,后在大腿上1∕3处扎止血带,并用拇指在腘窝处压迫小隐静脉近端,然后站起。如果放开止血带(不放开拇指压迫),排空的静脉又迅速充盈,表示大隐静脉瓣膜机能不全,血液由股静脉逆流回来,如果只放开拇指压迫(不放开止血带),静脉又迅速充盈,表示小隐静脉瓣膜机能不全,血液由腘静脉逆流所至。如果止血带和拇指皆不放开,半分钟内排空的静脉又充盈,表示深浅静脉间交通枝瓣膜机能不全。 (6)深静脉通畅试验:患者站立,在大腿上1∕3处扎止血带,后做膝部伸曲运动10—15次。如果曲张静脉的充盈程度减轻或消失,并无下肢胀感加重,则表示深部静脉通畅。 (7)多普勒超声检查: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或同时伴有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8)下肢静脉造影:静脉造影显示大隐静脉迂曲扩张、瓣膜功能不全,或同时伴有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2.西医诊断标准: (1)在下肢,尤其在小腿可见静脉扩张、隆起、弯曲,在站立时更为明显。 (2)病症逐年加重,静脉扭曲成团,结若蚯蚓,隐隐作痛,患肢皮肤粗糙作痒、颜色加深。 (3)后期患肢可出现肿胀疼痛,尤以小腿为重,因营养不良小腿下1∕3内

下肢静脉曲张健康教育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健康教育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是一种常见病,主要因静脉壁薄弱、静脉瓣缺损及静脉内压增高所致。多见于长时间站立工作、负重工作、习惯性便秘的中年男性。病人站立时,可见下肢浅静脉扩张、迂曲,常感下肢乏力、酸胀,或出现足背及踝周水肿。病程较长而曲张明显者,常可在小腿下段及踝部出现皮肤色素沉着、皮炎湿疹和溃疡形成。根据病情的轻重可选择非手术疗法,硬化剂注射及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根本方法,高位结扎大隐或小隐静脉;剥脱曲张的大隐或小隐静脉;结扎功能不全的交通静脉。 1、耐心细致心理护理,清除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病人了解治疗方法,如何配合的具体事项. 2、平时应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加血管壁弹性,坐时双膝勿交叉过久,以免压影响静脉回流。卧床时抬高患肢30~40°,以利静脉回流。 3、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避免长时间站立和过多的负重,肥胖者应有计划地减轻体重。嘱其戒烟并说明原因。 4、避免用过紧的腰带、吊袜和紧身衣物。 5、局部皮肤如已出现变薄、光亮、汗毛稀疏等,应注意保护。尤其是糖尿病病人,以免破损后形成慢性溃疡,不易愈合。观察肢端血运情况,了解疼痛性质, 必要时给予镇痛剂 6、缚扎弹力绷带或穿弹力袜,应用前,先躺下并抬高患肢。 7、如手术,为避免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应做好充分的皮肤准备,保持皮肤清洁,尽量做到无湿疹及溃疡创面。如患有慢性溃疡,应创面湿敷,抬高患肢,待溃疡好转、创面清洁后手术。 8、术后抬高患肢,重视患肢的活动,以促进静脉回流和切口愈合。卧床同时,术后开始做足背伸屈活动,借助腓肌群的收缩挤压,以利深静脉血液的回流,术后2~3日可下床活动。弹性绷带松紧要适宜,维持2周方可拆除。卧床期间做足背伸屈运动,争取早期下床活动,促进下肢静脉回流,以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9.出院后继续应用弹性绷带或弹力绷带1-3个月,并可逐步增加活动量。指导患者宜进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饮食,如瘦肉、鱼、虾、蟹、水果、蔬菜,禁食坚硬、刺激性大的食品。患者营养得以补充,机体抵抗力提高,手术切口愈合好。 1 / 1word文档交流谢阅

“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

“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 下肢静脉曲张不会自行愈合、而且逐年加重,很多人到处寻求偏方,其实,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并不神秘,一起来听听来自上海长征医院血管外科曲乐丰教授团队的季相国大夫关于当前正规医疗机构血管外科常用的治疗方法吧。 一、非手术疗法 非手术疗法仅能使病变延缓进展,主要适用于:①静脉曲张局限、程度较轻而无症状者;②妊娠妇女(分娩后症状往往自行消失);③身体差不能耐受手术治疗者。 主要的疗法包括弹力支持和药物治疗: 1.弹力支持 指患肢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使曲张静脉处于萎瘪状态,弹力袜的压力远侧高而近侧低,循环递减,以便血液回流;同时,应适当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避免久站久坐等。 2.药物治疗

指的是服用促进静脉回流、恢复静脉弹性的药物。主要是一些植物的提取物,目前常见的药物是迈之灵、地奥司明片、消脱止等。 二、手术疗法 1.硬化剂注射疗法 最适合用在细小静脉扩张,亦可作为手术的辅助疗法,以处理剥脱不尽的曲张静脉。 原理:把硬化剂打入静脉内,破坏内皮细胞,引起血管痉挛、炎症反应而形成血栓、纤维化,从而达成消除静脉曲张的目的。 一般病人无需住院。但此操作需要专业医师进行,若不慎将硬化剂打入下肢动脉内,可以造成肢端坏死及截肢的后果。 2.传统手术疗法 目的是彻底去除曲张静脉。常用的方法包括:大(小)隐静脉剥脱术,单纯曲张静脉切除术等。具体采取何种方法需要根据病变的位置、程度以及有无并发症等而定。

需要强调指出:如果下肢浅静脉曲张是继发于下肢深静脉阻塞性病变,如深静脉血栓、盆腔肿瘤压迫、外伤致深静脉狭窄闭塞等,则手术应视为禁忌。因为此时的浅静脉曲张是机体的一种代偿性表现,切勿轻易的将曲张静脉剥脱,否则,可引起严重的后果。 在实施手术前,一定要评估明确深静脉是否通畅(如做下肢深静脉通畅试验),只有在确保深静脉通畅的前提下才能实施手术。 3.静脉腔内射频闭合术 通过将导管置入静脉内,直接作用于静脉壁释放射频能量,快速使静脉内纤维化,静脉管腔收缩、血管闭合,从而达到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目的。 4.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 激光纤维置入浅静脉主干腔内,末端接触静脉壁及血液,产生光热作用,一方面引起静脉内壁损伤,结构破坏,另一方面引起局部血栓形成,从而导致静脉纤维化以及血栓栓塞,进而导致

中医辨证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中医辨证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中医辨证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西医】 下肢静脉曲张是指下肢浅表静脉发生扩张、延长、弯曲成团状,晚期可并发慢性溃疡的病变。本病多见中年男性,或长时间负重或站立工作者。本病未破溃前屑中医“筋瘤”范畴,破溃后屑“臆疮”范畴。下肢静脉曲张是静脉系统最重要的疾病,也是四肢血管疾患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通常在四肢血管疾病的大多数病例中,常因静脉曲张及其合并症尤其是溃疡而就。 【发病群体】 1、从事长时间站立工作的人群: 如:售货员、空服人员、教师、美发人员、、厨师及运输业的服务人员等。由于我们腿部的静脉血液要从低处流向高出,若人长期处于站立状态,就会增加血液回流的压力,高压力使血液无法正常回流,这样血液挤压在腿部形成静脉曲张。 2、经常坐着,坐姿不当。IT人员、职业司机、工厂员工及大部分办公室白领都属从事以坐姿为主工作的一群:长时间的坐,会导致血管长期处于循环滞慢的状态,容易引发静脉曲张。

3、从事长时间蹲着或跪着的工作的人群: 如:清洁工人、装修师傅、农夫、园艺工作者、汽车修护员及负责机械保养维修的工程师等,需要长时间蹲着或跪着工作,长时间蹲着或跪着都会增加下肢的压力,使血液无法正常流动,因此,也易引起静脉曲张。 【病理病因】 1.静脉壁薄弱和瓣膜缺陷:静脉壁相对薄弱,在静脉压作用下可以扩张,瓣窦处的扩张导致原有的静脉瓣膜无紧密闭合,发生瓣膜功能相对不全,血液倒流。瓣膜发育不良或缺失,亦不能发挥有效的防止倒流作用,导致发病。2.静脉内压持久升高:静脉血本身由于重力作用,对瓣膜产生一定的压力,正常情况下对其不会造成损害,但当静脉内压力持续升高时,瓣膜会承受过重的压力,逐渐松弛、脱垂、使之关闭不全。这多见于长期站立工作,重体力劳动、妊娠、慢性咳嗽、长期便秘等。 3.其次是年龄、性别:由于肢体静脉压仅在身体长度达最高时方达最高压力,青春期前身体不高,故静脉口径较小,均可防止静脉扩张,所以尽管30岁前有患严重静脉曲张,但大多数是随年龄增大,静脉壁和瓣膜逐渐失去其张力,症状加剧迫使患者就医。静脉曲张以女性多见,可能由于妊娠能诱发或加重静脉曲张。但在没有妊娠的女性,其发病率也比男性高(男:女=1:3),其原因可能是女性骨

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

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 发表时间:2019-06-11T09:07:27.210Z 来源:《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7期作者:丁阳[导读] 虽然静脉曲张很少出现急性症状或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但是会引发感觉迟钝、沉重感、疼痛、出血、溃疡或脂皮硬化等症状,需要积极干预才能缓解[2]。吉林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130000 1.静脉曲张的发病机制及症状 临床上对静脉曲张的描述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和盖伦(Galen)等医学先驱都描述过静脉曲张及其治疗方式,且延用至今[1]。静脉曲张的定义是扩张,曲折,和拉长静脉。最常见与腿部浅静脉,因为该静脉站立时容易受到压迫。除了影响外观,静脉曲张还经常导致瘙痒和疼痛,站立或行走时尤甚。虽然静脉曲张很少出现急性症状或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但是会引发感觉迟钝、沉重感、疼痛、出血、溃疡或脂皮硬化等症状,需要积极干预才能缓解[2]。 目前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病率在城市已占总人口的5%左右。静脉系统中存在瓣膜,连通静脉的瓣膜或穿孔器允许血液从浅静脉系统单向流向深静脉系统,这些瓣膜如果失效,就会导致血液在浅表系统回流,加重静脉压力。世界各地进行的各种研究表明,静脉穿孔是静脉溃疡的重要原因,它们的分裂加快愈合,并可能减少溃疡复发[3]。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引起的反流性疾病占慢性静脉疾病的大多数(>80%)。尽管阀尖正常,但通过阀尖硬化、伸长或阀环扩张,可以遗传或获得阀门故障。据估计,在一生中患有静脉曲张的人中,约有3%会发展成静脉溃疡。如果可能的话,应该避免让症状恶化的因素。患者不需要避免轻微或中度的身体活动,但剧烈运动可能会使静脉曲张恶化。而且,以往的紧身衣并不是治疗静脉曲张的有效方法,它可能有助于一些症状,但不能治疗静脉曲张[4]。 1.治疗方法 2.1传统治疗2.1.1高位结扎加剥脱术 是目前最经典也是最常见的手术。传统治疗中需要剥脱五大属支,即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股内侧静脉、股外侧静脉[5],大隐静脉剥脱虽能彻底消除大隐静脉主干的反流,但大大降低了术后的再手术的机会,且存在切口多、出血多、创伤大、痛苦大等缺点[6]。2015年,罗刚等人[6]报道了江西省上饶市人民医院的案例,对照组实施大隐静脉传统高位结扎加抽剥术,观察组实施保留大隐静脉五大属支次高位结扎加剥脱术,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1.2腔镜下交通支离断术 20世纪40年代初,林顿认识到这些穿孔器在静脉溃疡发病机制中的重要性,提倡在直视下用开放技术结扎穿孔器。术后创面愈合并发症发生率高,导致该手术名声不佳。筋膜下穿通术(SEPS)的出现促进了筋膜下穿通静脉的内镜探查和阻断。它被证明是一个有吸引力的替代开放的程序具有可比性的结果,较低的发病率和伤口并发症[4]2013年,Sundeep Kumar等人[3]报道了11例,行筋膜下内镜穿支手术(SEPS)的患者。1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78分钟(60-96分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 2.1.3单纯缝扎法 缝扎法一般为高位结扎,从静脉一侧皮肤进针,绕过静脉深面,穿出对侧,将大静脉隔皮肤缝扎。由于将扩张的血管留在体内,这种方法易于复发,复发原因多是由于患肢深静脉瓣膜或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等。 2.2新型治疗2.2.1激光疗法 激光疗法的原理是激光光纤与静脉壁接触,将能量传递到静脉壁,引起静脉壁增厚,收缩,纤维化,最终静脉腔闭合[7]。该方法的优势是微创、易于恢复、住院时间短、不易产生并发症等。2015年,张勇敢等[7]报道了激光联合高位结扎术治疗老年下肢静脉曲张,结果表明,激光联合治疗确实能够降低术后疼痛和并发症现象。 2.2.2射频疗法 2015年,Sunil Kumar Singh等[2]报道了射频疗法与常规手术的疗效对比。在超声成像指导下进行射频疗法,治疗时大隐静脉在内踝上方2cm处切开一个小静脉。RFA探头插入此处,并向上通过2cm以下到达隐静脉股结,产生85-120℃的温度,探针在烧蚀静脉的同时缓慢向下拉,声音连续表示手术顺利。整个过程中保持大隐静脉的局部冷却。接受射频疗法的患者,治疗周期、住院时间、平均疼痛指数、平均口服止痛药量、行动时间和正常活动恢复情况和常规手术的患者相比均有改善。 2.2.3硬化剂注射 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是近年兴起的微创治疗方法,常用的注射剂是聚桂醇。近年来,血管疾病正不断追求微创治疗方法,而硬化剂注射法正符合这一需求。硬化剂通过破坏细胞膜对血管内皮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导致持续的血管痉挛和静脉单层的剥蚀。2016年,贾琪[8]等报道了26例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3个月后回访,26例曲张静脉均闭合良好,未出现深静脉血栓、肺栓塞以及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2.2.4导管电凝法 电凝法的原理是采用套管针穿刺比较细的曲张血管团,电流通过其末端电极产生电热,电热被周围组织吸收,热能破坏静脉壁的结构,静脉内膜、中膜、外膜呈均匀的、不同程度变性、坏死,辅助局部压迫使管腔闭死,导致静脉内形成血栓栓塞并且发生纤维化,使管腔闭塞,达到治疗作用。2016年,焦亚彬等[9]报道了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注射与腔内电凝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对比,电凝法的成本低于硬化剂注射,在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单纯大隐静脉曲张的患者可选用电凝法,但是对于溃疡,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的效果更好。结语

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硬化剂注射是下肢静脉曲张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本文将为您介绍硬化剂注射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硬化剂注射? 硬化剂注射是采用注射器将化学药物(称作硬化剂)注入曲张的静脉血管,刺激静脉造成无菌性炎症粘连,进而使血管腔硬化、闭合。常用的硬化剂有聚多卡醇、十四烷基硫酸钠和高渗盐水等。 血管腔闭合后,血液将再也不能从这条血管中流过,而会沿着其他正常的静脉分支返回心脏。

治疗前您应该如何准备? 请告知医生您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包括西药、保健品和中草药。您可能需要停用阿司匹林、华法林和其他影响血液凝固的药物。具体的停药时间请听从医生安排。 您需要穿上宽松舒适的衣裤,以便露出腿部。并注意不要在腿部涂抹乳液。 硬化剂注射的过程是怎样的? 您需要仰卧,在治疗期间保持头低脚高位,以免接受注射的静脉血液再次充盈。

治疗区域皮肤消毒后,医生会使用非常细的针头向曲张静脉内注射硬化剂。硬化剂被注入血管后,通过药物剌激作用使曲张静脉塌陷闭合。 硬化剂注射完毕后,需要用弹力袜或弹力绷带维持压迫。硬化剂注射有时会在超声定位下进行。整个治疗过程大约需15~60分钟。 治疗后您需要注意什么?

1.如果您在治疗后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告知医生: ·注射部位出现红斑、皮肤发热和疼痛加重; ·出现皮疹、瘙痒、视物模糊、头痛、胸闷或咳嗽等不适; ·注射部位出现溃疡。 2.弹力袜或弹力绷带持续包扎3~7天后,改为只在白天穿弹力袜(夜间和洗澡时脱去)至少1个月。如果出现以下情况,说明弹力绷带或弹力袜过紧。您可以脱掉它们,并联系医生 3.注射部位皮肤颜色可能会变深,这种情况大多数会在6~12个月内自行消失,有些病人可能会持续更长时间。 4.注射部位可能出现新生蜘蛛静脉网,是指注射部位出现像蜘蛛网或树枝的扩张血管。这一现象比较常见,通常会在3~12个月内消退。 5.日常生活中请注意:

聚桂醇泡沫硬化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疗效分析

聚桂醇泡沫硬化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8-11-19T14:49:06.127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第16期作者:赵新磊 [导读] 术后即可下地行走,且复发率低,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较理想的方法[14,15],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苏南通226002) 【摘要】目的探索泡沫硬化剂聚桂醇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依治疗方法不同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下肢静脉曲张的60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泡沫硬化剂聚桂醇,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抽剥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手术的操作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行走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3个月后,实验组复发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13.33%),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泡沫硬化剂聚桂醇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不仅具有传统手术治疗效果,而且手术操作简单、时间短、创伤小、痛苦轻,术后即可下地行走,术后复发率低,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泡沫硬化剂;聚桂醇;下肢静脉曲张 [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6-0140-01 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发生率逐渐增长的外科疾病,过去临床上采用传统的手术治疗。近几年来,随着医学不断探索,研发出新的治疗方法,即泡沫硬化剂聚桂醇的治疗方法[1]。该方法以微创、简单的优点,最先在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使用,临床上取得满意的效果,得到患者和家属的认可,随即该治疗方法在我国临床全面推广[2]。从2010年开始,泡沫硬化剂聚桂醇技术在中国各大医院慢慢普及,并且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3]。为进一步探讨泡沫硬化剂聚桂醇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应用效果,抽取60例在我院接受下肢静脉曲张治疗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1年11月~2013年12月入住我院的6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①一期仅行单侧下肢手术;②下肢静脉曲张程度为中重度患者;③患者活动后有下肢酸痛乏力的不适症状;④在多普勒彩色超声显像仪器内可见大隐静脉中重度反流,深静脉正常;⑤患者有局部麻醉的意愿或不适合全身麻醉的老年患者;⑥患者无严重的下肢静脉溃疡,将研究对象平均分成两组,每组30例。其中实验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32~82岁,中位年龄47岁,病程3~26年,平均17年。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29~79岁,中位年龄45岁,病程2~23年,平均16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抽剥的手术方法治疗。实验组取平卧位,进行局部麻醉,在手术范围内铺好消毒巾,防止交叉感染。泡沫硬化剂的制备是将浓度为1% 聚桂醇(中国陕西天宇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445)与空气按1∶4比例混合,注意现用现配。在腹股沟韧带下方卵圆窝处作一长约2 cm 小切口,逐层切开,找到大隐静脉主干,剥离、结扎各属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大隐静脉远端穿刺置管至大腿中下段后,向静脉内注入泡沫硬化剂5 mL,缝合切口。于内踝外上方大隐静脉起始端,经留置针穿刺后注入泡沫硬化剂5 mL,压迫止血。下肢曲张静脉处,术前作好标记,计划好穿刺部位,一般选择5~10个穿刺点,用注射器穿刺曲张静脉,回抽有血后,每点注射泡沫硬化剂1~2 mL,总量不超过20 mL,注意压迫止血。 1.3观察指标 比较术中术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切开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初次下地行走时间和痊愈时间。两组手术3个月后进行复诊,下肢活动后酸胀、乏力感消失,下肢明显的曲张畸形静脉消失,复诊血管超声示大隐静脉主干闭塞,提示治愈。患者诉有下肢明显静脉曲张,复诊血管超声示大隐静脉主干有反流,提示下肢静脉曲张复发。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各项指标的比较 经对比观察,实验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手术时间(25.1±6.9)min,切开长度(3.1±1.5)cm,术中出血量(10.1±4.5)mL,术后下地行走时间(0)和平均住院时间[(5.5±0.5)d]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手术3个月后的复发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3个月后进行复诊,实验组复发1例(3.33%),明显低于对照组[复发8例(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7059,P<0.05)。 3讨论 下肢静脉曲张已经被列入我国职业病范围,发生下肢静脉曲张的主要原因是长时间站立和运动,该病作为一种发病率逐年升高的慢性疾病,已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4]。下肢静脉曲张疾病持续时间长,影响患者正常生活活动。过去常采取手术治疗,但大量临床资料显示,疗效不太乐观,近几年来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方法中微创外科泡沫硬化剂疗法最为有效[5,6]。 二十一世纪国际先后两次就泡沫硬化剂疗法进行研究,泡沫硬化剂疗法是将药液注入静脉血管内,使血管壁继发炎症反应长,术后持续压迫使静脉萎陷,促进血管肉芽组织继续生,最终形成纤维索条。达到曲张静脉萎陷的目的[7]。近10年来,大量国外文献关于泡沫硬化剂聚桂醇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临床应用疗效较好的报道。影响泡沫硬化剂推广应用的主要原因应该是对它安全性的顾虑。主要担心空气栓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006年《第二届欧洲泡沫硬化剂疗法协调会议》[8]通过公认泡沫硬化剂疗法作为微创治疗静脉曲张的方法应得到推广,建议泡沫硬化剂用量控制在6~8 mL比较安全,常规应用40 mL以内泡沫硬化剂一般不会发生严重并发症,但如果使用超此量的药物,患者可出现咳嗽、胸闷、一过性缺血休克、视觉障碍的不适症状。Ruegg等[9]的研究结果显示,严重的并发症,包括肺动脉栓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小于1%;很少引发相关严重并发症。在我院研究中,泡沫硬化剂治疗组患者单次泡沫硬化剂注射用量控制在20 mL 内。1例患者在注射泡沫硬化剂后,一过性地出现干咳、胸闷,给予吸氧等对症处理后好转。泡沫硬化剂治疗组患者均在局麻下完成手术,平卧半小时后可下地行走,目的是排出多余的空气,预防空气栓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出现。泡沫硬化剂治疗组的患者无一例出现肺

下肢静脉曲张硬化剂治疗指引

下肢静脉曲张硬化剂治疗指引 血管硬化疗法:是将硬化剂直接注入病变血管内,通过其化学刺激作用造成局部血管内皮损伤,进而发生血栓、内皮剥脱和胶原纤维皱缩,使血管闭塞最终转化为纤维条索(硬化),从而达到祛除病变血管的治疗过程。 一、术前护理。 1 、心理护理:向患者简要讲解手术过程,详细介绍激光手术加硬化剂固定治疗下肢静脉曲张风险小、穿刺置管无切口、痛苦小、不留瘢痕,卧床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 2 、术前准备:①完善检查:协助患者完善常规检查,特别是血常规和出凝血时间,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观察患肢深静脉通畅情况;②皮肤准备:手术野皮肤准备上至脐平,下至足趾,包括整个患侧下肢。 二、术中护理:观察生命体征、呼吸情况、神经症状、病人主诉 三、术后护理 1、注射完毕后患肢抬高15~30度,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肿胀,促进愈合。自粘绷带加压包扎2-3天后改穿医用弹力袜。 2 、局麻患者指导主动做踝关节背屈活动,平卧30分钟后可下地行走;腰麻患者麻醉作用消失后尽早下地行走。 3、术后护理观察要点:①观察患肢远端皮肤的颜色、温度,以了解末梢循环情况度。包扎过松可出现血肿、再通等并发症;包扎过紧易引起患肢末梢血液循环障碍,以患者感觉有些紧迫但不影响患肢末梢血液循环为佳。 ②患肢静脉炎:浅静脉腔内激光使静脉内形成物理性静脉炎及血栓,机化后管腔闭合。患者术后曲张的大隐静脉皮肤可见红色条索形成。3d后颜色转淡,若红色范围扩大,炎症明显,可予以硫酸镁外敷。 四、健康指导①对术后易患人群如长期从事体力劳动,久站等职业,应注意休息时抬高双下肢20~30度,不穿过紧的衣物和腰带,坐时不要双膝交叉过久,避免长时间站立及双下肢负重时间过长,保持大便通畅。 ②术后连续穿医用弹力袜1周,后改为白天穿,夜间睡觉时脱下,建议穿弹力袜3-6月,术后3个月避免剧烈运动; ③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酒,饮食宜低盐、低脂、清淡饮食,保持二便通畅; ④忌用热水泡足; ⑤出院后如发现伤口有红、肿、热、痛、渗血或分泌物流出,应到医院检查; ⑥平时应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加血管壁弹性。

我国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我国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发表时间:2009-07-16发表者:张强 (访问人次:4865) 我国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中国医学专家论坛>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张强教授目前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病率在城市已占总人口的5%左右。基于如此高的发病率,近几年来全国各地的血管外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下肢静脉曲张已成为各地血管外科门诊或病房 的首要病种。 传统上的静脉曲张手术是抽剥大隐静脉主干同时对小腿曲张静脉做多切口剥离,这种手术方式由于切口多,创伤较大,使得病人的住院时间一般在一周左右。 近年来,静脉曲张的微创治疗手段逐步出现。 激光腔内闭合术手术(EVLT)是一种利用特殊波长的激光,通过光纤介入到大隐静脉主干然后进行静脉闭合,这种技术一定程度避免了抽剥大隐静脉所带来的一些并发症。比如: 血肿、隐神经损伤等。 和激光类似治疗原理的技术还有:射频闭合技术和冷冻闭合技术。这3项技术的共同点都是避免了大隐静脉抽剥。但是,对于小腿的曲张静脉却无能为力,往往还得结合传统的剥离手术。临床实际中激光治疗的复发率较高,主要发生在医生经验不足和大隐静脉口径过大等情况。另外,激光治疗一周后大腿的条索状静脉炎导致的不适也是许多病人的主诉之一。 刨吸技术(Trivex)是针对小腿广泛静脉曲张的患者而设计的,利用皮下光源照射来定位曲张静脉,然后利用刨吸系统来去除曲张静脉。这项技术只需在小腿上做2个切口,就解决了小腿曲张静脉的问题。然而,刨吸技术不适用于大隐静脉的主干的处理。还有刨吸术严格意义来讲并不微创,看上去切口少而小,但是皮下的创伤较大。 硬化剂注射听起来是一项不错的技术,无需麻醉,无需开刀,费用低廉。然而,硬化剂注射存在着巨大的风险;一是硬化剂注射液外渗的话,可导致皮肤坏死。二是硬化剂一旦流入深静脉,可导致血栓形成,严重者发生肺栓塞。近年来,国际上对硬化剂注射作了一系列改良,如:微泡沫技术(microfoam)的出现,可使得闭塞效果更好的同时,减少硬化剂的浓度和用量,极大避免了过去的并发症。然而,硬化剂注射对于大隐静脉主干的处理效果很差。在临床上由于复发率较高,加上国内医疗环境的因素,使得应用并不广泛。 我国各地血管外科近年来对上述技术都有采用,在治疗静脉曲张方面取得很大的进展和成果。不过综观全局,国内在治疗静脉曲张仍然存在了一些问题。 第一,过度医疗的问题。静脉曲张手术是一项较为普通的手术,术前的诊断对于大部分病人来讲应该比较简单明确。应该说,对于一位有经验的血管外科医生来讲,通过体格检查就可以明确诊断。这样看来,绝大部分病人在术前并不需要做深静脉的B超和造影。而事实上,有相当的医疗机构动则就采用深静脉造影,使得病人有冒造影所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的风险。如:造影剂量过敏或是血栓形成等。同时造影明显增加了病人的治疗成本,延长了手术的等待时间。不过,对于经验不足的医生或是临床较为疑难的病例,静脉造影还是必要的。在术后,许多医疗机构对静脉曲张手术病人采用抗生素治疗也是不恰当的。因为大隐静脉手术如果没有感染性溃疡的情况下,是属于无菌手术类别,没有使用抗生素的指证。在术前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