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同步练习:专题3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含答案)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同步练习:专题3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含答案)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同步练习:专题3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含答案)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同步练习:专题3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含答案)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一、诗人名片

李白——入长安前的壮游

李白的青少年时期是在蜀中度过的。自幼涉猎群书,年轻时仗剑任侠、喜纵横术。25岁那年,李白“仗剑去国,群豪远游”。出蜀后,漫游江汉、洞庭、金陵、扬州等。娶故相许圉师之孙女为妻,遂留居湖北安陆。三年后,李白由南阳启程入长安,这时他正好三十岁。

李白——长安时期

李白初入长安为期约三年。他隐居在终南山,广为交游,希望得到王公大臣的荐引,结识了唐玄宗之妹玉真公主,却未能如愿以偿,终于怏怏离去。先后漫游了江夏、洛阳、太原、山东及湘、鄂等地。所到之处,形诸吟咏,诗名远播,震动朝野,最后连天子也被惊动了。

天宝元年秋,唐玄宗下诏征李白入京,并待以隆重的礼遇:“降辇步迎……御手调羹以饭之”,命李白供奉翰林。李白应召入京时,颇为踌躇满志,有诗云:“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有心做一番事业来报答玄宗的知遇之恩,但很快就遭到了宫廷权贵们的忌恨。一年后就遭到谗毁。天宝三年春,被放还归乡。

二、诗词故事

斗酒诗百篇

一日,宫廷中牡丹花竞相开放,唐玄宗与杨贵妃月夜赏花,又诏令16名最出色的乐工演奏助兴。著名乐师李龟年正准备演唱。玄宗觉得不能再唱旧词,于是命李龟年速召翰林学士李白进宫,填写新词。等来到翰林院,发现李白又喝得烂醉如泥,伏桌睡着了。李龟年推也推不醒,无奈,只得用马驮着李白去见玄宗。李白到了宫中,又折腾了好久,最后被人用清水洒在脸上,才算清醒,醒来忙向玄宗谢罪,并请玄宗赐他美酒。玄宗说你酒醉刚醒,再喝岂不误了填新词之事?李白说:“臣无酒不能写诗,喝斗酒便能做诗百篇,越醉,诗写得越快越好。”玄宗于是用大杯赐美酒,李白一饮而尽,然后奋笔疾书,三首著名的《清平调》顷刻而成。于是,李白斗酒诗百篇的美谈便传开了。

三、文题背景

这首诗大约写于天宝三年春,即李林甫、杨国忠权倾朝野之时。李白备受排挤,有志难伸,其孤独与冷落可想而知。原诗共四首,这是第一首。

一、诵读,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内容。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

提示全诗写的是由政治失意而产生的一种孤寂忧愁的情怀,但诗人不是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来表现的,而是以乐写愁,以闹写寂,以物为友,以群写独,朗读时注意把握这个特点。

二、悟读,诗情画境

酒与月,是李白一生须臾不曾离开的最忠实的伴侣。李白月下独酌,面对明月和影子,似乎在幻觉中形成了三人共饮的画面。在这温暖的春夜,李白边饮酒边歌舞,月与影也紧随他那感情的起伏而起伏,仿佛也在分享他饮酒的欢乐与忧愁。

三、品读,鉴赏评析

1.“独”是诗眼,想一想,诗人是怎样紧扣“独”字来写情抒怀的?

答案诗人运用丰富的想像,展现了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的情感历程。寓“独”于不独之中。一、二句点出“独”字,自斟自饮,没有相亲相近之人。三至八句表面上都是写不独的,但我们仍在不独之中,看到了他的无限孤寂。最后诗人发誓,要和明月、影子结拜为永远忘情的朋友,相约在这高远的银河上游乐,这是旷达,但是这种把人生的孤独升华为与天地为友的大欢喜,更能反衬出诗人在人世间的孤独苦闷。

2.诗人与明月之间亲密欢洽的举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诗人与明月之间亲密欢洽的举动更加反衬出诗人在人世间的孤独寂寞情怀,从侧面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愤懑和厌恶,也表现了诗人遗世独立的高洁人格。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独坐敬亭山[注]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敬亭山在安徽宣州。该诗写于天宝十二年(753)秋游宣州,此时距他被迫离开长安已有十年。

(1)开头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反衬:以动衬静。(答“借景抒情”也可)。这两句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同时也暗示诗人“独坐”观望已久,为下一句“相看两不厌”作铺垫。

(2)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写山的“有情”,暗含出人的“无情”,写出了诗人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

高中政治选修3专题四试题及答案

高中政治选修3专题四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Ⅰ(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A.《钦定宪法大纲》 B.《临时约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共同纲领》 2.下列属于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②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③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④职工代表大会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3.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民主选举制度 B.多党合作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主集中制 4.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民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在联系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集中反映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性质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决定人民民主专政,并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由人民民主专政决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最高形式和重要途径,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形式 D.社会主义民主决定了我国必须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政体

5.《浙江省省级预算审查监督条例》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省人大会履行监督预算执行、审查和批准预算调整方案及省级决算的职责。人民代表大会要替老百姓管好政府的“钱袋子”,这主要体现了它 享有() A.立法权 B.任免权 C.决定权 D.监督权 6.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有的地方外来务工人员的数量大大超出当地人口。然而,由于某些原因,部分外来务工人员不能参与务工 所在地地方人大代表的换届选举。对此,有人大代表提出,必须采 取切实有效措施,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因为() ①在权力机关中,外来务工人员需要有自己的政治领导人②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③这有利于将人民群众 的不同意见和要求集中到权力机关中来④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 公民的法定的政治权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总则中明确规定,各级人大会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行使监督职权:对本 级政府、法院和检察院的工作实施监督,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人大与政府、法院、检察院的关系是() A.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B.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C.权力相互制衡的关系 D.选举与被选举的关系 8.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规定:“代表应当与原选区选民或原选举单位的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这表明() ①人大代表来自人民,对人民负责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③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 活动的基本原则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立其他有关国家管理制度 的基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人民版历史选修3:专题四专题过关检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1947年,杜鲁门在美国国会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营垒,一种是“自由制度”,一种是“极权政权”。其中后者是指() A.君主专制制度B.法西斯主义残余 C.君主立宪制D.社会主义国家 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历史材料的辨析理解能力。注意当时的时代背景,美国与苏联的矛盾激化,美国挑起冷战,攻击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把社会主义制度污蔑为极权制度。故D 项符合题意。 2.二战后,美国实行冷战政策,其中不.属于冷战表现的是() A.援助希腊、土耳其 B.马歇尔计划 C.扶植联邦德国 D.侵略朝鲜 解析:选D。本题考查冷战这一概念。冷战是指除武力对抗以外的其他敌对方式,而侵略朝鲜是直接的军事冲突,属于典型的“热战”。故D项不属于冷战的表现。 3.赫鲁晓夫在古巴导弹危机发生后说:“苏联政府将不会作出任何鲁莽决定,将克制自己不发火,……我们将尽一切力量防止战争爆发。我们充分认识到,这场战争一旦爆发,从它开始那一刻起,就会成为一场热核战争和世界大战。”赫鲁晓夫的这段话表明苏联() A.致力世界和平B.被迫放弃原有企图 C.停止军备竞赛D.对外战略由攻转守 解析:选B。考查美苏争霸。古巴导弹危机反映出美苏争霸中美国占据了优势,从赫鲁晓夫的讲话“苏联政府将不会作出任何鲁莽决定,将克制自己不发火”即可知此时的苏联被迫让步,放弃了原来在古巴设置导弹基地的企图,但A、C、D是反映不出的,从美苏争霸的发展也可知A、C、D是错误的,选择B项。 4.美苏争霸期间,两国力量此消彼长、相互制衡。下列表明苏联退缩的史实是() A.结束越南战争 B.执行“莫洛托夫计划” C.撤出古巴导弹 D.签订《华沙条约》 解析:选C。撤出古巴导弹表明苏联的实力仍然弱于美国,体现了苏联的退缩,故C项符合题意。A项有利于苏联的战略扩张,这与题意不符;B项指1947年苏联为了防止东欧“离苏倾向”,加强与东欧经济联系,援助东欧经济发展而与东欧各国签订的经济协议总称。应该属于苏联战略扩张的史实,与题意不符;D项是为了对抗北约成立,属于苏联主动战略对峙。 5.下列有关联合国成立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大西洋宪章》首先提出建立新的国际组织的设想 ②《联合国家宣言》第一次使用“联合国家”一词,这是联合国名称的由来③1945年在美国旧金山签署《联合国宪章》④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国际联盟正式成立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知识点归纳

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课题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培养基: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是进行微生物培养的物质基础。 ·培养基按照物理性质可分为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琼脂(是从红藻中提取的一种多糖,在配制培养基中用作凝固剂)后,制成琼脂固体培养基。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根据菌落的特征可以判断是哪一种菌。液体培养基应用于工业或生活生产,固体培养基应用于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半固体培养基则常用于观察微生物的运动及菌种保藏等。 ·按照成分培养基可分为人工合成培养基和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是用成分已知的化学物质配制而成,其中成分的种类比例明确,常用于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天然培养基是用化学成分不明的天然物质配制而成,常用于实际工业生产。 ·按照培养基的用途,可将培养基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定培养基。选择培养基是指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鉴别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的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配制而成的,用以鉴别不同类别的微生物。 ·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生长因子等。 ·碳源:能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碳元素的物质。如CO2、NaHCO3等无机碳源;糖类、石油、花生粉饼等有机碳源。异养微生物只能利用有机碳源。单质碳不能作为碳源。 ·氮源:能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氮元素的物质。如N2、NH3、NO3-、NH4+(无机氮源)蛋白质、氨基酸、尿素、牛肉膏、蛋白胨(有机氮源)等。只有固氮微生物才能利用N2。 ·培养基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例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须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培养细菌是需要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培养厌氧型微生物是则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 ·无菌技术·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 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练习题

《物质结构与性质》专题练习 一 选择题 1. 卤素单质及化合物在许多性质上都存在着递变规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卤化银的颜色按AgCl 、AgBr 、AgI 的顺序依次加深 B .卤化氢的键长按H —F 、H —C1、H —Br 、H —I 的顺序依次减小 C .卤化氢的还原性按HF 、HCl 、HBr 、HI 的顺序依次减弱 D .卤素单质与氢气化合按2F 、2Cl 、2Br 、2I 的顺序由难变易 2. 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的新材料(结构示意图如下),可由石墨剥离而成, 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石墨烯与石墨互为同位素 B. 0.12g 石墨烯中含有6.02×1022 个碳原子 C. 石墨烯是一种有机物 D. 石墨烯中的碳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 3. 下列说法中错误.. 的是: A .CH 4、H 2O 都是极性分子 B .在NH 4+ 和[Cu(NH 3)4]2+中都存在配位键 C .元素电负性越大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 D .原子晶体中原子以共价键结合,具有键能大、熔点高、硬度大的特性 4.下列化合物,按其晶体的熔点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 .SiO 2 CsCl CBr 4 CF 4 B .SiO 2 CsCl CF 4 CBr 4 C .CsCl SiO 2 CBr 4 CF 4 D .CF 4 CBr 4 CsCl SiO 2 5. 在基态多电子原子中,关于核外电子能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最易失去的电子能量最高 B. 电离能最小的电子能量最高 C. p 轨道电子能量一定高于s 轨道电子能量 D. 在离核最近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最低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NH 3、CO 、CO 2都是极性分子 B .CH 4、CCl 4都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C .HF 、HCl 、HBr 、Hl 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D .CS 2、H 2O 、C 2H 2都是直线型分子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晶体中各相邻原子之间都以共价键结合 B .分子晶体中都存在范德华力,分子内都存在共价键 C .HF 、HCl 、HBr 、HI 四种物质的沸点依次升高 D .干冰和氯化铵分别受热变为气体所克服的粒子间相互作用力属于同种类型 8. X 、Y 、Z 、M 是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X 、Y 、Z 相邻。X 的核电荷数是Y 的核外电子数的一半,Y 与M 可形成化合物M 2Y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还原性:X 的氢化物>Y 的氢化物>Z 的氢化物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知识点整理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1.新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a) 如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吴阶平、邓稼先等。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b) (1)国防科学技术领域(最为显着) ①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 ②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③1967年,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④1970年,用自制“长征1号”运载火箭成功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成为我国航天时代开始的标志。 (2)医学: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3)农业科技: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b) (1)提出:1988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2)意义:这个论断反映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鲜明特点,是对科学技术在

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与运载火箭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b) (1)空间技术领域 ①1984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通信卫星,随后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升空。 ②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之一。 ③1990年开始,中国进入卫星发射市场。 (2)运载火箭研究 ①1980年5月,中国向南太平洋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②1999年11月以来,成功运用长征2号系列运载火箭进行了五次“神舟号”飞船的发射和回收试验。 ③2003年10月,在甘肃酒泉成功发射了“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 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神舟号”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3)作用:对于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三专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练习

1、以下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三国同盟正式形成②英俄签订协约③英法签订协约④萨拉热窝事件 A.①③②④B.①③④②C.③①②④D.③①④②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联盟仍为英法所控制||,这说明() A.战后的国际政治格局仍以欧洲国家为中心B.英法两国仍掌握着世界经济霸权 C.美日对控制世界的问题并不感兴趣D.国际联盟实质上是英法两国的联盟 3、有人指出:“用亚洲人的观点来看||,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国际社会内的一场内战||。”形成这个观点的依据是( ) A.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矛盾激化的产物 B. 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局限在欧洲范围内进行 C.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实际交战国均为欧洲国家 D.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4、梁启超一直推崇欧美||,但是民国8年游欧归来后||,发表《欧游心影录》||,正式宣布科学破产||,开始埋首整理国故||。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 A.法国大革命的冲击 B.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C.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的打击 D.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5、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结论的依据是( ) A.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 B.战争的深层原因是英德矛盾已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 C.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D.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6、1918年初||,首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一名德国中学历史教师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发表震惊世界的历史哲学名著《西方的没落》||。联系首次世界大战对国际格局的影响||,“西方的没落”中的“西方”应该是指( ) A.英国、法国、德国、奥匈B.英国、法国、德国、美国 C.英国、法国、德国、俄国D.英国、法国、德国、日本 7、高二历史课上||,关于美国参加协约国作战的讨论十分激烈||。下列四位同学说法最确切的是( ) A.甲:美国参战的主要原因是德国的“无限制的潜艇战”损害了美国的利益 B.乙:美国参战时协约国集团在一战中还处于被动局面 C.丙:美国参战是为了夺取德国原在山东的势力范围和太平洋上的岛屿 D.丁:美国参战是为了捞取战利品||,达到战后称霸世界的目的 8、以下表述与20世纪初的史实不符的是( )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B.整个世界被列强完全瓜分 C.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剑拔弩张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加剧 9、从全球的观点来看||,其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开启了欧洲霸权的削弱进程||。这一进程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经济衰落、政治危机和对殖民地的控制日益减弱||。材料评述的是( ) A.第二次工业革命B.第一次世界大战 C.俄国十月革命D.巴黎和会 10、19 世纪60一90 年代中期||,英国在欧洲大陆奉行“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英国海军大臣戈申对此解释道:“它是一种故意选择的孤立||。”此话表明英国( ) A.力图保持欧洲大国之间势力平均 B.关注世界霸权||,无意卷人欧洲事务 C.力图使欧美大国之间相互牵制 D.势力开始衰落||,无力插手欧洲小务

人教版政治选修三:专题3(第4课时)《美国的利益集团》作业设计及答案

第4课时美国的利益集团 美国的医改方案艰难出台,据悉,从肯尼迪开始,历届美国总统不断尝试医疗改革,但都因为无法战胜强大的利益集团而作罢。没有意外地,奥巴马在竞选时提出的“扩大公共医疗制度”方案遭到相关利益集团的坚决反对。最终,还是奥巴马让步,放弃了扩大公共医疗制度的思路,采取市场处罚的、强行推进目前覆盖1.5亿就业人口的商业保险制度,也就是常说的“官督商办”。 思考我们如何正确认识美国利益集团的作用? 一、名目繁多的利益集团 1.产生原因:美国____________的产物。 2.含义:拥有____________的人或组织组成的团体。 二、利益集团的活动方式 1.影响政府的途径:________、人数和知识。其中________永远是利益集团影响政治人物的重要手段。 2.合法手段:游说、游行示威、______________和承担法庭诉讼等。 三、利益集团的政治作用 1.积极作用 (1)利益集团在美国政治中起着充当________与________间桥梁的作用。 (2)资产阶级各派及其代理人通过利益集团竞争和分享国家权力,相互制衡,有助于维护美国________________。 2.利益集团的虚伪性及其在美国政治中的消极作用 (1)只有少数利益集团对______________产生决定性作用。______________利益集团、____________利益集团与政府决策者关系密切,具有比其他利益集团更大的影响。 (2)利益集团作为公众参与政治的“中间人”,垄断了公众接近政府权力的________。 (3)利益集团为____________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3.利益集团的实质:美国利益集团机制,是资产阶级控制国家机器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相当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是____________在“民意”的幌子下控制权力。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与专题四练习

必修三专题一与专题四练习 本试卷共分为二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汉书·游侠传》记载:“魏有信陵,赵有平原,齐有孟尝,楚有春申,皆借王公之势,竟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汉代王国问题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B.新兴地主阶级重视搜罗各种人才为己所用 C.没落奴隶主贵族亲小人,远贤臣,生活腐朽 D.魏、赵、齐、楚四国是战国时期恐怖黑恶势力的策源地 2.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张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按顺序它们分别是: 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 3.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含义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体现新中国成功地运用这一思想的外交政策或外交事件的有:①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③亚非会议上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④邀请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缓和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4.“视人之国若视已之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的说法反映了墨子思想中的 A.“兼爱、非攻” B.“节用” C.“尚力”“尚贤” D.“节葬” 5.儒家思想创立并完美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常把儒家思想的精髓称为“孔孟之道”。其核心是 A.“仁”、“仁政”、“爱人”、“政在得民” B.“三纲五常” C.“六经”:《诗》、《礼》、《书》、《易》、《乐》、《春秋》 D.“有教无类”,“因材施教”6.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据此西汉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主要区别 A.神化封建统治 B.宣扬仁政 C.为统治者服务 D.反对苛政刑杀7.孔子“有教无类”思想在当时社会具有很大的进步性,主要是因为 A.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B.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 C.稳定社会秩序 D.根本上提高了百姓的素质 8.下列名句属于道家思想的是

人民版历史选修3:专题四一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1.下列各项不.符合战后初期美国状况的是() A.确立了自己在资本主义世界中霸主地位 B.确立了自己在全球的霸主地位 C.把苏联和东欧国家看做其称霸的最大障碍 D.制定了称霸全球的战略 解析:选B。二战后初期美国制定了自己全球称霸的外交政策,但当时并没有确立自己在全球的霸主地位,并把苏联和东欧国家看做是自己称霸的最大障碍。 2.二战后初期,英法等西欧国家沦落为美国的小跟班。英法等国唯美国马首是瞻的根本原因是() A.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常规军事力量 B.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 C.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D.美国是唯一拥有原子弹的国家 解析:选C。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决定其国际地位,二战后,美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经济强国,西欧各国在经济上都要看美国的脸色,故只能唯美国马首是瞻。 3.雅尔塔体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产物,是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民主国家共同反对法西斯国家胜利的成果。雅尔塔体制形成的基础是() A.反对法西斯主义B.谋求和平、民主 C.美苏实力均势D.两大阵营的对立 解析:选C。本题考查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雅尔塔体系是美苏两分天下的体系,故应建立在两国实力相对均势的基础之上。C项符合题意。 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凡尔赛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形成了雅尔塔体系。这两个体系的相同之处不.包括() A.大国根据实力划分势力范围 B.宗旨是维护和平与安全 C.都是公正合理的国际关系体系 D.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军国主义的复活 解析:选C。本题考查辨别历史事物的能力。凡尔赛体系是建立在宰割战败国的基础之上的,雅尔塔体系是以美苏两国为主导的两分天下的体系,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故都不是公正合理的国际关系体系。C项表述明显错误。 一、选择题 1.(2012·太原月考)1944年,美国总统罗斯福说:“吾国因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之力量,故自然负有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且随之亦有领导国际社会之机会。吾国为本身之最大利益以及为和平与人道计,且在事实上亦未畏缩。”这说明() A.美国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己任 B.美国准备发起冷战

高中政治选考选修三、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高中政治选修三: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专题一、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 第一课、国家的本质 1、国家的本质: (1)从国家的本质属性看,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本质属性。 (2)国家本质: 国家性质也就是国家的阶级本质。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国家的性质。 (3)国家的历史类型: 按照国家性质划分,有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 2、专政与民主: (1)专政的含义: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强制被统治阶级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这就是专政。 (2)民主的含义: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其实质是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3)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民主只是属于统治阶级的,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的。世界上不存在超阶级的民主。 (4)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民主与专政相互依存,二者共同体现国家的性质,凡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必然包括一定阶级的民主,同时也包括对其他阶级的专政。 3、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1)国体即国家性质,反映社会各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政体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来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 (2)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一定的政体服务于一定的国体。(3)政体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由于历史条件、阶级力量对比、传统习惯、国际环境的不同,相同国体的国家也会采用不同政体即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 第二课、现代国家的管理形式 4、现代国家管理形式(政体)的基本类型 --- 三种政体的比较: 基本类型: (1)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2)民主共和制(议会制与总统制) 内容: ①国家元首产生的方式及职权: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世袭、象征性、无实权。 议会制:选举,虚位、无实权。 总统制:选举,有实权。 ②国家权力中心: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议会。 议会制:议会。 总统制:总统。 ③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监督与被监督(议会产生政府)。 议会制:监督与被监督(议会产生政府)。 总统制:权力分立、制约和平衡。 ④议会产生的方式及职能: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选举,立法、组织、监督权、财产决定权。 议会制:选举,立法、组织、监督权、财产决定权。 总统制:选举,立法、监督权。

生物人教版选修三专题一和专题二试卷及答案

镇巴中学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生物试卷 (选修三专题一和专题二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卷后的答题卡内。共40题。1.5×40=60分。) 1.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工程经常以抗菌素抗性基因为目的基因 B.细菌质粒是基因工程常用的运载体 C.通常用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处理含目的基因的DNA,用另一种处理运载体DNA D.为育成抗除草剂的作物新品种,导入抗除草剂基因时只能以受精卵为受体2.与“限制性内切酶”作用部位完全相同的酶是:() A.反转录酶 B.DNA连接酶 C.RNA聚合酶 D.解旋酶 3.限制性内切酶的作用实际上就是把DNA上某些化学键打断,一种能对GAATTC 专一识别的限制酶,打断的化学键是:() A.G与A之间的键 B.G与C之间的键 C.A与T之间的键 D.磷酸与脱氧核糖之间的键4.除下列哪一项外,转基因工程的运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能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并保存 B.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与外源基因连接C.具有标记基因,便于进行筛选 D.是环状形态的DNA分子 5.下列关于染色体和质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只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中,质粒只存在于原核生物细胞中 B.在基因工程中染色体和质粒均可以作为运载体 C.染色体和质粒均与生物的遗传有关 D.染色体和质粒的化学本质相同 6.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是否已表达,其检测方法是:()A.是否有抗生素抗性 B.是否能检测到标记基因 C.是否有相应的性状 D.是否能分离到目的基因 7.如果科学家通过转基因工程,成功地把一名女性血友病患者的造血细胞进行改造,使其凝血功能恢复正常。那么,她后来所生的儿子中:() A.全部正常 B.一半正常 C.全部有病 D.不能确定

人教A版政治选修三第四专题第三框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学案

第四专题第三框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及其表现 (2)、把握民主集中制表现,理解国家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必然性 (3)、列举实例分析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 2、能力目标: (1)、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培养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热爱之情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难点:比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民主制度的特点 三、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____________。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动员了全体人民以____________的姿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机关________运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维护了________和民族团结。 2.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是一定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有着深刻的________、________和文化根源。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国家和人民经得起各种风浪沿着________________前进的可靠保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可靠保障。 即时巩固: 1.社会主义国家有个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干一件事情,一下决心,一作出决议,就立即执行,不受牵扯。这句话表明()

A.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B.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为了效率可以集中,不要民主 C.我国实行民主集中制,能够确保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机构中处于最高地位 2.无数事实表明,人大制度健康发展,我们的事业就能顺利发展;人大制度遭到破坏,国家和社会就会陷入混乱。这是因为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符合人民当家作主的宗旨,能够确保国家权力掌握在人民手中 ②有利于保证我国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 ③同资本主义议会制有本质的区别 ④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国家权力的统一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3.邓小平同志指出:“西方的民主是三权分立,而我们要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最符合中国实际。”我们不能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是由() ①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具体国情决定的②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③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决定的 A.①②④B.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4.一位从事基层民政工作的全国人大代表,十几年来坚持走访当地居民家庭,记了70多本“民情日记”和“民心日记”,一次次地在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议案,帮助群众排忧解难。这表明,该人大代表() ①履行了严格执法行政的义务②履行了反映群众意见的义务③行使了依法提出议案的权利④履行了密切联系群众的义务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要点理解: 一、民主集中优势明显 1.中国政治实现人民民主的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高中历史必修三高考题专题四

第1课三民主义 (2013·广东文综·15)“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 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考点】辛亥革命,三民主义 【解析】从“剪掉辫子反朝廷”可知此时为清末,则此时的指导思想为旧三民主义,没有明确反帝。因而D项错。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的政策,故C错。革命的主要目的是政权问题,故A错。 【答案】B (2011·重庆文综·18)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孙中山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民权主义指的是:创立民国,即为政体问题。而A项说的正是君主专制政体才是革命的根本正确;B项和D项是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C项说的是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答案】A (2008·海南单科·17)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 A.民族主义思想B.民权主义思想 C.民生主义思想D.国民革命思想

【解析】“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是指孙中山想在政权建立后,企图解决其它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制度后出现贫富分化的的弊端。这就是他所设计的资本主义经济纲领,也就是民生主义。故选C。 【答案】C (2013·安徽文综·14)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 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 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 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 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 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 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考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给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现代文明国家最难的问题是社会问题,我国的社会问题不严重,但要未雨绸缪,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平均地权是孙中山解决社会问题的第一步。故选C;中国工商业不发到,社会纠纷不多,但需要未雨绸缪,实行民生主义,解决这个问题,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民主革命和民生主义的重要性比较,排除B;材料最后一句虽然讲平均地权,但平均地权不等于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而且孙中山的平均地权只是为实现谋人民全体之福利的第一步。排除D。 【答案】C (2012·海南单科卷·17)1918年1月,孙中山说:“此后我国形势,应注重于西北。若俄国现在之革命政府能稳固,则我可于彼方图大发展也。”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孙中山()

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3练习专题四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

1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 课时过关·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康有为认为,现在世界上有君主专制、君主立宪、民主立宪三种政体,而“君主立宪者,政体之最良者也”。他主张“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康有为的戊戌变法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这证明了() A.三权分立、君主立宪不适合我国国情 B.中国不适合实行民主共和制 C.我国当时适合实行封建专制 D.资产阶级没有能力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答案A 解析康有为的戊戌变法以失败而告终,说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能建立人民民主政权,A项观点正确。B项观点错误,我国现行的政体属于民主共和制。C 项观点错误,我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已经走到了历史的尽头。D项观点错误,资产阶级对资本主义制度只会去维护,而不会去推翻。 2.今天仍有人认为,如果我国效法欧美国家采用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近代中国就能实现现代化。你认为这种观点() A.是正确的,因为欧美国家采用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实现了现代化 B.是错误的,因为只有建立新型的、符合我国国情的人民民主制度,才能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C.是正确的,因为至今仍有很多人这样认为 D.是错误的,因为资本主义的一切制度都与社会主义绝对对立 答案B 解析我国近代革命的实践证明,我国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因而题干观点是错误的。A、C两项判断错误,应排除。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个相联系的阶段,其在某些方面是相同的,故D项观点错误。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创建人民政权进行了不懈探索,其最初尝试是() A.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和农民协会 B.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兵代表苏维埃 C.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召开的上海市民代表会议 D.抗日根据地陕甘宁边区召开的参议会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新政权而进行的探索。1927年3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召开的上海市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上海特别市临时市政府,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创建人民政权的最初尝试。

生物选修3专题一知识点(详细)

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知识点总结 1.1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 1、基因工程的概念 又叫做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通俗地说,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 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优点: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实现基因在不同物种之间的转移,迅速培育出生物新品种 2、基因拼接的理论基础: (1)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2)DNA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四种脱氧核苷酸。 (3)双链DNA分子的空间结构都是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3、外源基因在受体内表达的理论基础: (1)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独立遗传单位。 (2)遗传信息的传递都遵循中心法则。 (3)生物界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分子手术刀”一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1)来源:主要是原核生物 (2)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特定的核苷酸序列,有特定的切割位点(专一性)。 (3)作用部位:磷酸二酯键 (3)结果:形成两种末端: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注意:用同种限制酶分别切割目的基因和载体,从而形成相同的黏性末端,然后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和载体连接起来 2?“分子缝合针” 一一DNA连接酶 ①作用:恢复磷酸二酯键。 ②种类:E?coliDNA连接酶:来源于大肠杆菌,连接黏性末端;

T4DNA连接酶:来源于噬菌体,连接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3. “分子运输车”--- 载体 (1)载体具备的条件: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 ②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供外源DNA片段插入。 ③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 ④对受体细胞无害 (2)常用的载体:细菌的质粒、入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天然质粒不能直接使用) 1.2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 1. 目的基因是指: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 2. 方法:①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 (方法:根据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基因的功能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基因的转录产物mRNA 基因翻译产物蛋白质等特性。) ②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适用于已知目的基因的一段核苷酸序列) ③通过化学方法人工合成(适用于目的基因较小,或已知目的基因核苷酸序列) 3. 基因组文库与cDNA文库的区别 4. 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1)PCR的含义:全称多聚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 (2)目的:快速获取大量的目的基因 (3)原理:DNA M制 (4)使用的前提:已知目的基因的一段核苷酸序列 (5)条件:模板DNA、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四种脱氧核苷酸 (6)过程:第一步:变性,加热至90?95C DNA解链为单链,断裂氢键; 第二步:退火,冷却到55?60C,引物与两条单链DNA结合,形成局部双链DNA

政治选修3重要知识点总结完整版汇编

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考点必背 专题一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 一、国家的本质 1、国家性质 国家的性质即国体,就是国家的阶级本质。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表明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什么阶级是统治阶级,什么阶级是被统治阶级。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国家的性质。因此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是看国家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实行的是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 划分国家类型的依据是国家性质。 2、专政与民主的关系(★★) (1)、专政 国家的含义: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 国家的职能:国家的根本职能是政治统治职能,即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强制被统治阶级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这就是专政。国家也具有社会管理职能,如管理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维护公共秩序,兴建公共设施,保护自然环境。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从根本上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2)、民主 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其实质是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世界上不存在着超阶级的民主。 (3)、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专政是指国家的政治统治职能,即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强制被统治阶级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这是国家的根本职能。所有国家都是一定阶级对其他阶级的专政。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其实质是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服务与统治阶级的。民主只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专政则适用于被统治阶级。 民主与专政相互依存,共同体现国家的性质。凡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必然包括一定阶级的民主,同时也包括对其他阶级的专政。 3、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1)、国体与政体 国体即国家性质,反映社会各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政体即国家管理形式,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统治阶级组织政体的必要性: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为实现政治统治、行使社会管理职能,必然要采取某种形式组织政权机关。统治阶级为维护其根本利益,总是力求采用最有效的政权组织形式。 (2)、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①国体决定政体,并通过一定的政体来体现;②政体体现国体,并服务于特定的国体,适当的政体能够巩固国体,不适当的政体会危害国体。③政体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国体是影响政体的决定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外来势力、历史条件、阶级力量对比、传统习惯、国际环境等都可以成为影响政体的因素。 (两种类型的国家制度:民主制度与专制制度。国家制度:包括国体和政体,即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从国体、政体两个方面看民主制国家: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从国体意义上讲,都是专政和民主的统一体;从政体意义上讲,则是实行同专制政体相对立的民主政体的国家。) 二、现代国家的管理形式 1、现代国家,大都实行代议制的国家管理形式 代议制就是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代议制本质上是一种间接民主,也是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 代议制充当公民与国家之间的政治纽带,成为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原因:一方面,只有公民广泛参与,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政体;另一方面,不可能全体公民都经常性地直接管理所有国家事务。 影响国家管理形式的因素有: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人口素质、发展程度等。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同步练习 3选修4第三单元测试

选修4第三单元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单元检测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 一、选择题:(共50分) 1、第二届大陆会议之所以推选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是因为 A.他是弗吉尼亚最大的种植园主 B.他参加过英法七年战争,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和领导艺术 C.他对英国殖民统治相当不满 D.他领导了波士顿倾茶事件 2、下列关于北美独立战争战场形势发展的各项表述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大陆军在战争初期曾一度受挫 B.大陆军在萨拉托加战役后扭转战局 C.美国在战争后期得到了法国的帮助D.波士顿倾茶事件使北美人民对胜利充满希望3、《独立宣言》宣称:“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 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这段话最能说明独立战争是 A.民族独立战争 B.资产阶级革命 C.反殖民主义斗争 D.小国的反抗战争 4、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弗吉尼亚的怀斯说:“我们以什么身份进行交涉?……如果我们向法 国宫廷提供贸易,当我们承认是(英国)居民时,他们会款待我们比款待……利物浦更好吗?”怀斯的观点实际上是 A.只有宣布独立才能赢得法国援助 B.应该禁止与英国贸易 C.应该联合法国反对英国 D.应该与英国展开贸易竞争 5、下列战役中,具有民族战争性质的是 ①纳西比战役②萨拉托加大捷③土伦战役④莱比锡战役 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②④ 6、北美独立战争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分别是 A.波士顿倾茶事件;《独立宣言》 B.第一届大陆会议召开,美英在巴黎签订和约C.来克星顿枪声;萨拉托加大捷D.来克星顿枪声;约克镇战役的胜利 7、下列对1787年宪法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确定了美国实行共和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②使联邦政府建立在民主法制 基础上,给美国带来了长期的稳定③否定了奴隶制和种族歧视,与《独立宣言》的原则相一致④确立了一个真正的全国政府和名副其实的国家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美国联邦政府成立,主要说明 A.美利坚合众国成立 B.美国国际地位得到确认

生物选修三专题二知识点总结

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四、制作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1)方法步骤: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2)倒平板操作的步骤:

2.涂布平板操作的讨论 课题二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二、统计菌落数目 (1)直接计数法:常用显微镜直接技术法,一般适用于纯培养悬浮液中各种单细胞菌体的计数。 (2)间接计数法:常用稀释平板计数法,平板培养基上长出一个菌落就代表原待测样品中一个微生物个体。 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 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细菌。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设置3~5个平板,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并取平均值。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因此, 统计结果一般用菌落数而不是活菌数来表示。 采用此方法的注意事项:1.一般选取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进行计数 三、设置对照 设置对照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实验组中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对照实验是指除了被测试的条件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作用是比照试验组,排除任何其他可能原因的干扰,证明确实是所测试的条件引起相应的结果。 四、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包括实验方案,所需仪器、材料、用具和药品,具体的实施步骤以及时间安排等的综合考虑 四、疑难解答 (1)如何从平板上的菌落数推测出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 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C/V)*M 其中,C代表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V代表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l),M代表稀释倍数 注:统计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的菌落数,最好能统计3个平板,计算出平板菌落数的平均 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