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非计划拔管评估表(1.2)

非计划拔管评估表(1.2)

非计划拔管评估表(1.2)
非计划拔管评估表(1.2)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住院病人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表病区床号姓名住院号

一、评估时机和频次

1、首次评估:新入或转入带管、置管后、手术后带管病人2小时内完成评估。

2、再次评估:病情变化时或新置入管路后。

3、评估频次:低风险患者,每周评估1次;高风险患者,每周至少评估2次。

二、非计划性拔管预防护理措施

1、高风险患者床边放置防拔管警示标识。

2、选择合适的导管固定材料和方法有效固定,连接紧密

3、当固定材料出现污染、潮湿、粘性下降、卷边甚至脱落等不能有效固定管道时,应及时更换。

4、选择正确的管道标识贴,注明管道名称、日期,贴于距离各管道末端5~10cm 处,如标识出现污染或破损,应及时更换。

5、密切观察患者对留置导管的耐受性及依从性。

6、密切观察导管位置、深度及固定情况;保持导管的通畅,避免扭曲、打折、堵塞或脱出。

7、定时观察留置导管引流液的量、色、性质,并准确记录;

8、密切观察导管周围皮肤及敷料有无渗血渗液、缝线有无松脱;

9、查看引流装置的压力是否正常,如常压或负压等。

10、严格床头交接班,班班交接。

11、对于清醒患者或家属告知留置导管的目的和重要性,防止导管意外脱出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患者及家属知晓相关内容并配合。

12、意识障碍、烦躁不安、术后麻醉未清醒、语言表达不清的高龄患者、对导管极不耐受患者,必要时给予有效约束(必须下达“保护性约束”医嘱,若家属或患者不同意约束,需签署知情同意书)或遵医嘱用药,施行约束时注意观察约束部位皮肤情况。

医院非计划再次手术上报及监管制度

文档序号:XXYY-ZWK-001 文档编号:ZWK-20XX-001 XXX医院 非计划再次手术上报 及监管制度 编制科室:知丁 日期:年月日

非计划再次手术上报及监管制度 一、非计划再次手术是指在同一次住院期间,因各种原因导致患者需进行的计划外再次手术。 二、医务部负责,手术科室及手术室、病案室共同参与构建我院上报、监管、反馈、改进的质量管理体系。 (一)各临床手术科室负责严格执行《围手术期管理制度》及《手术分级管理办法》, 监控各类各级手术,对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计划再次手术均进行登记和上报。由主管医师按照要求填写《非计划再次手术申报表》(下称“申报表”)一式两份,科室主任签字确认后,在再次手术之前一份上报医务部,一份科室存档。对急症再次手术可先电话上报,术后再填写申报表,并在术后24小时内上报医务部。申报表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病情摘要、第一次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原因分析、再次手术目的、再次手术术前准备情况、术中及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防范措施等,要求项目填写齐全。再次手术后,科室应对患者施行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原因及术后情况进行讨论和分析,由主管医师记录在科室非计划再次手术专项管理登记本。 手术室负责配合各临床科室开展双渠道上报。常规手术在手术前一天手术通知单送达后,通过检索确定是否为一次住院期间施行多于一次手术,一旦发现立即进行记录,实时上报医务部;急症手术在手术结束后24小时内完成检

索、上报工作。 (二)病案室负责全院病历的质控工作,每月月底检索并总结当月出院患者中一次住院施行多于一次手术的病例,排检出其中属于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病例进行重点检查。将质检结果通过质量检查以书面反馈的形式下发到主管医师,督导其进行改正。同时将结果上报医务部。在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系统)及电子病历全面施行后,通过运行病历管理系统实时监控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发生,配合每月月底病案总结工作,完善主动上报监控措施,防止任何非计划再次手术上报遗漏情况的发生。 (三)医务部负责监管整个实施过程,保证制度的落实;设置专人收集整理临床科室和手术室上报的再次手术病例;必要时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调查评估,将存在的问题以意见书的形式反馈至科室,督导科室认真查找原因,持续改进。每月月底根据病案室的总结报告查对各手术科室及手术室的上报情况。发现科室未按规定上报时,仔细调查原因及责任人,对未按规定上报的科室进行记录。发现手术室未按规定上报,也需进行记录。根据相关规定、质控指标及监管内容进行全面汇总评定。 三、在医疗质量监管中增加非计划再次手术管理权重。如科室未按规定上报,每漏报一例,扣罚科室当月医疗质量考核分10分,并院内通报;对因科室、病区工作人员过错或

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与安全管理制度讨论稿

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与安全管理制度(讨论稿)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为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应对住院患者留置管路期间进行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评估,并采取预见性医疗护理措施。 一、定义及相关概念 (一)非计划性拔管 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 又称意外拔管(Accidental Extubation, AE),指任何意外发生的或被患者有意造成的拔管。其实质是指医护人员非计划范畴内的拔管,通常包含以下情况: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自行拔除的导管;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计划性拔管;因导管质量问题及导管堵塞等情况需要提前的拔管。 (二)导管分类 依据拔管对患者病情或预后影响程度可将导管分为高危导管和非高危导管。 1.高危导管:UEX发生后导致生命危险或病情加重的导管,如气管导管、胸引管、T 管、脑室引流管等;另外各专科由于疾病和手术的特殊性,可根据其特点列出专科高危导管,如胃和食道术后的胃管及鼻肠管、前列腺及尿道术后的尿管等。 2.非高危导管:UEX 发生后不会导致生命危险或对病情影响不大的导管,如普通导尿管、普通胃管等。普通吸氧管、外周留置针不作为UEX评估范围。 二、评估工具及风险分级

利用各种工具预测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程度,能帮助护理人员有效识别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近年来,因病情需要在体内留置导管或多根导管的患者数量逐年增多,但临床上并无系统、科学的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表,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结合山东省质控中心发布的指导意见及本院试用情况,推荐使用《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表》(见附件)进行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总分1~3 分为低风险;4~ 6 分为中风险;≥ 7 分为高风险。 三、评估与记录 (一)评估对象 1.新入或转入的留置管道的患者; 2.住院期间留置管道的患者。 (二)评估时机 1.新入或转入的留置管道患者,在入院评估单上“带管情况”一项,填写患者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分。住院期间评分结果记录于风险评估表。 2.低风险患者每周至少评估1 次;中风险患者每周至少评估2 次;高风险患者每班评估1 次,并放置“防脱管”警示标识。 3. 置管后、手术后、拔管后(非单一导管患者,包括计划性和非计划性拔管)需再次评估。 4.入住重症医学科的患者自动列为高风险患者。 四、预防护理措施 (一)有效固定:各种导管均应妥善固定,连接处连接紧密,选

021、非计划再次手术管理制度及流程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非计划再次手术管理制度 各科室、办: 为进一步促进手术科室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保障医疗安全,做好对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管理和评价,严格控制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发生率,经2017年8月31日医疗质量与病案管理委员会讨论,2017年11月10日党政联席会议研究通过,决定下发此文件,请各科室认真遵照执行。 一、非计划再次手术是指在同一次住院期间,因各种原因导致患者需进行计划外再次手术。 二、非计划再次手术由医务科管理,负责再次手术病例的监控和组织再次手术调查、评估、干预等工作。手术室、导管室、各手术科室均需实行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登记管理。 三、各手术科室必须严格执行《围手术期管理制度》及《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术前应做好患者病情、手术指征及手术风险的全面评估。 四、实施非计划再次手术时,科室必须及时填写《非计划再次手术讨论报告表》并主动上报医务科,择期手术需在术前1天上报,急诊手术需在术前口头上报,并在术后24小时内书面上报。上报内容包括病情摘要、第一次手术情况(手术名称、手术时间、麻醉方式、手术医师等),再次手术的原因和目的、再次手术准

备情况(包括术前准备采取的措施,术中及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置预案等),报告表原则上由首次手术的术者填写,由其上一级医师(高级职称人员)或科室主任签字确认。 非工作时间(包括节假日)的急诊手术须经科室负责人审核同意后,由手术医师术前口头报告行政值班,行政值班接到报告后,做好相应记录并报告医务科,由总值班组织协调手术事宜,必要时报告带班院长。手术科室须将《非计划再次手术报告表》于次日(逢周末或节假日后的首个工作日)报送医务科。 医务科在接到报告表后在5个工作日内组织对非计划再次手术进行调查、评估,科室填写《非计划再次手术讨论总结表》,并反馈医务科。医务科负责定期落实、督导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管理,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五、各手术科室设非计划再次手术记录台账,记录内容包括下列项目:患者姓名、病案号、入院时间、入院诊断、首次手术情况、首次术后情况、再次手术原因分析和手术方案、再次手术后情况。 六、手术科室应及时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工作,避免出现因沟通不及时或不充分而出现的纠纷。 七、医院将把对“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管理与控制作为对手术科室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列入科室综合目标考核内容,与绩效管理挂钩,并将对“非计划再次手术”的评估作为手术医师资格评价、授权的重要依据。

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与安全管理制度(讨论稿)

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与安全管理制度(讨论稿) 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就是衡量护理质量得重要指标之一,为减少非计划性拔管得发生,应对住院患者留置管路期间进行非计划性拔管得风险评估,并采取预见性医疗护理措施。 一、定义及相关概念 (一)非计划性拔管 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 又称意外拔管(Accidental Extubation, AE),指任何意外发生得或被患者有意造成得拔管。其实质就是指医护人员非计划范畴内得拔管,通常包含以下情况: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自行拔除得导管;各种原因导致得非计划性拔管;因导管质量问题及导管堵塞等情况需要提前得拔管。(二)导管分类 依据拔管对患者病情或预后影响程度可将导管分为高危导管与非高危导管。 1、高危导管:UEX发生后导致生命危险或病情加重得导管,如气管导管、胸引管、T 管、脑室引流管等;另外各专科由于疾病与手术得特殊性,可根据其特点列出专科高危导管,如胃与食道术后得胃管及鼻肠管、前列腺及尿道术后得尿管等。 2、非高危导管:UEX 发生后不会导致生命危险或对病情影响不大得导管,如普通导尿管、普通胃管等。普通吸氧管、外周留置针不作为UEX评估范围。 二、评估工具及风险分级

利用各种工具预测非计划性拔管得风险程度,能帮助护理人员有效识别非计划性拔管得风险。近年来,因病情需要在体内留置导管或多根导管得患者数量逐年增多,但临床上并无系统、科学得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表,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结合山东省质控中心发布得指导意见及本院试用情况,推荐使用《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表》(见附件)进行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总分 1~3 分为低风险;4~6 分为中风险;≥7 分为高风险。 三、评估与记录 (一)评估对象 1、新入或转入得留置管道得患者; 2、住院期间留置管道得患者。 (二)评估时机 1、新入或转入得留置管道患者,在入院评估单上“带管情况”一项,填写患者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分。住院期间评分结果记录于风险评估表。 2、低风险患者每周至少评估 1 次;中风险患者每周至少评估 2 次;高风险患者每班评估 1 次,并放置“防脱管”警示标识。 3、置管后、手术后、拔管后(非单一导管患者,包括计划性与非计划性拔管)需再次评估。 4、入住重症医学科得患者自动列为高风险患者。 四、预防护理措施 (一)有效固定:各种导管均应妥善固定,连接处连接紧密,选择合

非计划再次手术管理制度及流程图

非计划再次手术管理制度及流程 一、非计划再次手术是指在同一次住院期间,因各种原因导致患者需进行的计划外再次手术。原因分为医源性因素,即手术或特殊诊治操作造成严重并发症必须施行再次手术;以及非医源性因素,即由于患者病情发展或出现严重术后并发症而需要进行再次手术。 二、非计划再次手术是手术科室质量管理的重点,手术科室必须加强医疗安全制度的落实,重点是术前讨论、手术适应证、风险评估、术前查对、操作规、术后观察及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医患沟通制度的落实,加强医生的责任心,以杜绝非计划再次手术风险的发生。 三、医务科负责全程监测管理,手术科室及手术室、病案室共同参与构建我院上报、监管、反馈、改进的质量管理体系。 1、各临床手术科室必须严格执行《围手术期管理制度》及《手术分级管理规定》,加强围术期各环节管理。 ①术前环节: 开展术前讨论,诊断、手术适应证是否明确,术式选择是否合理,风险评估,填写手术风险评估表(手术切口清洁程度、麻醉分级评估、手术持续时间等),手术方案,患者术前准备,针对患者病情术中意外情况处理的方案;与患者沟通并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输血知情同意书》、委托书等;术前麻醉医师查房与患者沟通并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手术安全核对表》(患者麻醉手术前、皮肤切开之前、患者离手术室之前)容完整。制定患者术后治疗计划和护理计划,并记录病历中。 ②术中环节: 按照《手术安全核对表》查对患者身份、手术部位等并签字;

手术操作规,输血规,意外处理措施果断、合理,意外处理以及术中术式改变履行告知等;器械敷料查对无误。 ③术后环节: 观察及时、严密,并发症的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及时妥善处理;麻醉医师查房等。落实术后医疗护理计划并记录。手术、麻醉记录书写规,手术记录在24小时完成,记录者必须是术者或第一助手(术者审签)。 2、对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计划再次手术均进行登记和上报。由管床医师按照要求填写《非计划再次手术申报表》(见附件2)一式两份,科室主任签字确认后,在再次手术前24小时上报医务科,一份科室存档。对急症再次手术可先上报,术后再填写申报表,并在术后24小时上报医务科。要求项目填写齐全。实施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病例,保证非计划再次手术由科主任(必要时可外请专家)主刀,第一次主刀医师协助。 3、再次手术后,科室应在5个工作日本着客观的态度从疾病的评估、术式的选择、围手术期的管理、并发症的处理及感染控制等各层面进行认真分析讨论,以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认真整改,从而提高手术质量,减少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发生。住院总医师完成《非计划再次手术总结报告表》(见附件3)一式两份,科室主任签字确认后,一份上报医务科,一份科室存档。由住院总医师记录在科室非计划再次手术专项管理登记表(附件4)。 4、手术室负责配合各临床科室开展双渠道上报。常规手术在手术前一天手术通知单送达后,通过检索确定是否为一次住院期间施行多于一次手术,一旦发现立即进行记录,实时上报医务科;急症手术在手术结束后24小时完成检索、上报工作。

非计划性拔管护理措施.doc

非计划性拔管(UEX)是指病人在计划性拔管之前病人自行拔管或医务人员在处置病人操作过程中意外拔管[1].重症监护室(ICU)是救治各种危急重症患者及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的医疗护理单元,各种管道维系着患者的生命,相关护理与维护十分重要,而非计划性拔管在ICU护理管理中是常见问题之一。特别是气管插管的非计划性拔出,更加不容忽视,给病人治疗带来困难,造成患者窒息、气道损伤、增加感染的危险,甚至加重病情引起心律失常、呼吸心跳骤停等严重后果,可造成患者ICU 住院天数延长,增加费用,并带来医患纠纷的隐患。 1.2 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 患者方面:①患者意识不清、躁动明显。科研结果表明,在发生UEX 的时候,46%的患者是合作的,而61%是躁动不安的[2]。②意识清醒的患者:由于长期插管口腔及咽喉部刺激不适或带机不顺应产生人机对抗,一时不能脱机而对治疗失去信心。或是经济困难担心经济负担过重等造成UEX的发生。③ICU特殊的医疗环境,探视制度的限制都可能造成患者紧张、躁动等情绪而导致其不予配合治疗和护理,造成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④UEX的发生在时间分布上也有一定规律。如夜班护理人员相对减少、抢救其它危重病人时UEX发生率增加。 气道问题:喉痉挛和痰痂阻塞是主要问题。 导管固定方式:导管固定不规范,牙垫位置放置不妥,未用扁丝带进行加固而导致脱管发生。

医护人员方面: ①未采取适当有效的肢体约束:因四肢未加约束、约束方法不当或患者自行解开约束带而自行拔管。意外拔管患者多为清醒或躁动患者。清醒患者拒绝手脚约束并向护士表示自己绝不会拔管,未予约束者。昏迷躁动、麻醉未清醒、瞻妄、言语表达不清的患者,未采取适当有效的肢体约束者。部分患者和家属对约束患者肢体有强烈反感,甚至擅自解除约束而引起患者自行拔管[3]。此外,约束带绑的过松,位置过高,患者双手未包裹,可以自行解开以及夜间护士忽视患者拔管的倾向而未加约束,导致患者自行拔管。 ②医疗护理操作中的疏忽:对气管插管评估不足,或是固定方法不当,导致管路移位或扭曲。转运或搬动患者过程中对病人看护不到位或由于操作者对简易呼吸器的牵拽使导管脱出。呼吸机管路固定过紧,在翻身或吸痰过程中,管路牵拉致导管脱出[3]。或机械通气患者使用通气方式不合理,导致患者不适过度烦燥而造成拔管以及未及时观察并处理气管导管气囊漏气甚至破裂而导致UEX发生。 ③未合理使用镇静剂由于气管插管改变了患者既往自主呼吸的生理模式,易发生与呼吸机抵抗,出现反常呼吸,加之插管带来的各种模式,使患者难以接受和耐受插管,加重呼吸困难,烦躁。若未及时有效地使用镇静剂,可导致自行拔管[4]。

非计划再次手术总结

非计划再次手术总结 非计划再次手术是指在同一次住院期间,因各种原因导致患者需进行的计划外再次手术。非计划再手术也是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重点监控对象,我院严格按照非计划再手术的要求对各临床手术科室负责严格执行《围手术期管理制度》及《手术分级管理办法》,监控各类各级手术,对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计划再次手术均进行登记和上报。由主管医师按照要求填写《非计划再次手术申报表》一式两份,科室主任签字确认后,在再次手术之前一份上报医务部,一份科室存档。对急症再次手术可先电话上报,术后再填写申报表,并在术后24小时内上报医务部。申报表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病情摘要、第一次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原因分析、再次手术目的、再次手术术前准备情况、术中及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防范措施等,要求项目填写齐全。再次手术后,科室应对患者施行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原因及术后情况进行讨论和分析,由主管医师记录在科室非计划再次手术专项管理登记本。手术室负责配合各临床科室开展双渠道上报。常规手术在手术前一天手术通知单送达后,通过检索确定是否为一次住院期间施行多于一次手术,一旦发现立即进行记录,实时上报医务部;急症手术在手术结束后24小时内完成检索、上报工作。病案室负责全院病历的质控工作,每月月底检索并总结当月出院患者中一次住院施行多于一次手术的病例,排检出其中属于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病例进行重点检查。将质检结果通过质量检查以书面反馈的形式下发到主管医师,督导其进行

改正。同时将结果上报医务科。在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系统)及电子病历全面施行后,通过运行病历管理系统实时监控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发生,配合每月月底病案总结工作,完善主动上报监控措施,防止任何非计划再次手术上报遗漏情况的发生。医务科负责监管整个实施过程,保证制度的落实;设置专人收集整理临床科室和手术室上报的再次手术病例;必要时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调查评估,将存在的问题以意见书的形式反馈至科室,督导科室认真查找原因,持续改进。每月月底根据病案室的总结报告查对各手术科室及手术室的上报情况。发现科室未按规定上报时,仔细调查原因及责任人,对未按规定上报的科室进行记录。发现手术室未按规定上报,也需进行记录。根据相关规定、质控指标及监管内容进行全面汇总评定。半年来共上报非计划再手术5例,分别为科例,均为科室主动上报审批。无漏报情况。 医务科 2012年12月15日

非计划再次手术分析报告-PDCA

非计划再次手术分析报告 非计划再次手术是引起医疗纠纷的常见原因,同时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费用开支。创建一个安全有效的医疗卫生保健体系,减少医疗风险是医院致力达到的目标。“非计划再手术”能充分反映医院的安全与质量管理,医院要求手术科室对非计划再次手术进行统计并上报医务科汇总,并据此评价科室及医师的手术能力,通过探索“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原因,致力于提高医院手术病人的医疗质量、降低非计划再手术的发生率。 一、2016年全院非计划再次手术分布图

二、原因分析 (1)与手术级别有关,手术操作难度大、复杂性强的非计 划再次手术发生率高; (2)与手术医生操作有关,手术医生手术操作不谨慎、大意、疏忽导致相连脏器受损或止血不彻底导致术后再出血; (3)围手术期管理未落实,术前准备不充分、术后针对 防范措施处理不到位等; (4)与患者自身情况有关,患者年龄大、病情重、体质差、 既往病史较严重者其发生率高。 因 分 析

三、整改措施 1. 为减少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防止此类医疗纠纷的发生,手术科室术前应严格执行三级查房、术前讨论等核心制度,术前对患者的病情、生理、心理耐受及特殊情况等进行系统和完整性的评估,在准确评估的基础上,制订手术方案,认清并尽可能掌控各种手术风险因素 2. 加强手术者安全意识,如术中妥善止血,术中止血时对创面的结扎缝扎比电凝止血要牢靠;缝合切口前要再次检查术野。 3. 加强科室间沟通,如甲状腺、乳腺以及术中探查包块高度怀疑肿瘤者,应联系病理科,行术中冰冻病理诊断。 4. 加强手术室管理,如手术消毒管理,特别是重大、无菌条件高的手术,做到手术室消毒达标。 5. 加强术者手卫生、防范感染意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和手术规程,不断提高手术技巧,保持有效的止血、最小的组织损失和异物存留以及消除手术部位死腔,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换药应遵循“先清洁切口、再污染切口、最后感染切口”的次序,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6. 加强体内植入物消毒、采购管理。 7. 需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者,在术前~2 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手术时间超过 3 小时,或失血量大 (>1500 ml) ,可手术中给予第 2 剂。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选用品

非计划性拔管的应急管理

非计划性拔管的应急管理 非计划性拔管是指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自行将导管拔除,或其他原因(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造成的导管滑脱,又称意外拔管。包括患者自行拔除、各种原因堵塞等情况而造成的提前拔管。 1、非计划性拔管的防范措施 (1)熟悉患者的病情以及所置管道的名称、性质、作用、部位及数量并作好标识。 (2)维持良好的固定。检查固定方法是否妥当,需胶布固定的管道应选用粘性好的胶布,如为缝针固定或水囊、气囊固定者,应定期检查缝合处是否牢固,水囊、气囊是否有泄露。 (3)病人翻身、排便、下床时应防止引流管脱出;病人搬移,因卧位改变,应注意保护各管道,防止滑脱、折断或受污染。 (4)引流液应及时倾倒,防止引流液过多因重力作用将管道拔出。 (5)管道过长的导管应注意观察是否有无扭曲缠绕现象,应妥善固定于衣服或床单上,穿衣或翻身时先松开,调整好管道位置后再固定妥当。 (6)对于烦躁不安、不合作的患者,在征得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下可使用保护性约束,放松约束期间有专人守护,防止患者自行拔管。 (7)做好健康宣教,反复向患者和家属或陪护强调管道的重要性及保护方法,防止发生非计划性拔管。 2、非计划性拔管的应急流程 患者发生管道脱落→立即通知医生和护士长→由医生确认并进行处理→及时做好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做好解释工作,避免医患冲突→严密观察病情并及时作好记录→科室讨论→上报护理部。 附:各种管道脱落的应急流程 1、经口气管插管脱落的应急流程:发现病人有人工气道脱落的征象(SPO2降低,紫绀,呼吸机气道高压报警,双肺呼吸音不对称或无呼吸音,气管插管距门齿或鼻长度变短)→立即通知医生→配合医生进行紧急处理(若部分脱出,松

非计划再次手术分析报告

非计划再次手术是引起医疗纠纷的常见原因,同时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费用开支。创建一个安全有效的医疗卫生保健体系,减少医疗风险是医院致力达到的目标。“非计划再手术”能充分反映医院的安全与质量管理,医院要求手术科室对非计划再次手术进行统计并上报医务科汇总,并据此评价科室及医师的手术能力,通过探索“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原因,致力于提高医院手术病人的医疗质量、降低非计划再手术的发生率。 一、2016年全院非计划再次手术分布图 二、原因分析 (1)与手术级别有关,手术操作难度大、复杂性强的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率高; (2)与手术医生操作有关,手术医生手术操作不谨慎、大意、疏忽导致相连脏器受损或止血不彻底导致术后再出血; (3)围手术期管理未落实,术前准备不充分、术后针对防范措施处理不到位等;

(4)与患者自身情况有关,患者年龄大、病情重、体质差、既往病史较严重者其发生率高。 三、整改措施 1. 为减少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 防止此类医疗纠纷的发生, 手术科室术前应严格执行三级查房、术前讨论等核心制度,术前对患者的病情、生理、心理耐受及特殊情况等进行系统和完整性的评估,在准确评估的基础上,制订手术方案,认清并尽可能掌控各种手术风险因素 2. 加强手术者安全意识, 如术中妥善止血, 术中止血时 计划再次手术原因分析

对创面的结扎缝扎比电凝止血要牢靠;缝合切口前要再次检查术野。 3. 加强科室间沟通,如甲状腺、乳腺以及术中探查包块高度怀疑肿瘤者,应联系病理科,行术中冰冻病理诊断。 4. 加强手术室管理,如手术消毒管理,特别是重大、无菌条件高的手术,做到手术室消毒达标。 5. 加强术者手卫生、防范感染意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和手术规程,不断提高手术技巧,保持有效的止血、最小的组织损失和异物存留以及消除手术部位死腔,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换药应遵循“先清洁切口、再污染切口、最后感染切口”的次序,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6. 加强体内植入物消毒、采购管理。 7. 需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者,在术前~2 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手术时间超过 3 小时,或失血量大 (>1500 ml) ,可手术中给予第 2 剂。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选用品种和注意事项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执行。 8. 科室根据本科室疾病的特点,加强总结与培训,降低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发生,对当事医师进行培训,引起医疗纠纷或重大医疗事故者予以处罚。 9. 医院鼓励科室主动上报,对漏报的科室予以批评及处罚。

非计划拔管、约束管理2017年上半年总结分析

2017年上半年患者管道护理、约束管理总结与分析 重症医学科 2017年上半年已经结束,现将我科患者管道护理、非计划拔管管理以及约束护理管理相关工作总结分析如下: 一、患者非计划拔管及约束管理相关数据统计 表1:管道护理数据统计 表2:约束管理数据统计 2017年患者1-6月约束管理数据统计

二、管道护理、非计划拔管及约束管理相关数据分析 2017年1-6月ICU收住患者108人,评估患者108人,患者意外拔管风险评估率100%,住院患者床日数798人,意外拔管高危患者398人,占48%,发生非计划拔管1例,再插管0例,发生率为0.5‰,再插率0%;约束患者357人次,患者约束率44.7 % ,无约束相关不良事件发生。非计划拔管与患者约束管理安全管理有效落实,成效明显,个别数据对比见下图所示: 图示1:2017年上半年患者床日数、导管留置总日数、非计划拔管高危患者数对比。 图示2:各类管理留置总日数对比

图示3:2017年上半年患者床日数、约束患者数对比 图示4:2017年上半年患者约束率对比 三、患者管道护理与约束管理相关护理质控检查 2017年1-6月,我科针对患者管道护理及约束管理总计进行科室内部质控3次,接受院级质控2次,总体情况良好,具体问题统计见下表:

四、相关不良事件 上半年发生患者非计划拔管护理不良事件1例,具体事件如下: 患者严鸿春,69 岁,男,住院号:2017000342 ,入院诊断:重症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有急性加重,病史(略)。该患者行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但患者意识清楚,导管滑脱危险因素评分:17分。属导管拔出高风险患者。告知医生,给予了患者安全教育,加强导管固定,使用约束带约束,加强巡视和交接等处理。医嘱持续镇痛镇静后患者心率由101下降至62次/分,血压:76/42mmhg报告值班医生查看病人,提示患者深镇静,医嘱予调节丙泊酚由5ml降至1ml静脉泵入,20分钟后测血压80/47mmhg,患者突然坐起扯脱气管插管,护士未能抵抗病人烦躁拔管。 事件原因分析:该患者出现意外拔管,由于调节镇静剂量,镇静效果欠佳,导致病员烦躁;病员突然起身力量大,约束不到位;病员系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伴有二氧化碳潴留,异常兴奋,不能配合治疗,由于患者使用胶布固定气管插管,未增加棉质布带二次固定,造成病人一次性将导管拔出。 事件原因鱼骨图:

2住院患者非计划再住院管理制度及表格

住院患者非计划再住院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完善我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精细化,改善医疗服务,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质量管理要求,结合我院医疗质量管理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非计划再入院的定义 非计划再入院是指病人出院31天内因相同或相关疾病非计划再入院。若患者在上次住院时没有得到适宜的医疗服务、疾病没有得到治愈、好转或控制、或未达到出院标准, 导致患者在出院后的31天内因相同或相关疾病非计划再次入院。 若患者再入院的原因与上一次住院的原因无关, 患者再入院是预先计划好的,如肿瘤患者定期住院化疗、复查等再入院不列入非计划再入院。疾病非计划再入院率是评价医疗质量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而病人出院当天再入院是一个与平均住院日高度相关,医保部门特别关注的问题,需要从医疗质量管理的角度进行严格控制。 二、医院非计划再入院指标体系(住院患者出院31天内再住院指标) 1.住院患者出院当天再住院率; 2.住院患者出院2-15天内再住院率; 3.住院患者出院16-31天内再住院率;

4.重点病种患者出院31天内再住院率: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出血和脑梗死、创伤性颅脑损伤、消化道出血(无并发症)、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损伤、细菌性肺炎(成人、无并发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伴短期与长期并发症、结节性甲状腺肿、急性阑尾炎伴弥漫性腹膜炎及脓肿、前列腺增生、肾功能衰竭、败血症(成人)、高血压病(成人)、急性胰腺炎、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恶性肿瘤维持性化学治疗、8种常见肿瘤(肺癌、肝细胞癌、宫颈癌、结直肠癌、乳腺癌、食管癌、胃癌、胰腺癌) 5.重点手术患者出院31天内再住院率:甲状腺切除术、半月板摘除术、子宫摘除术、剖宫产术、腹股沟疝修补术、阑尾切除术、乳腺手术、“外科10个病种县医院版临床路径”(腹股沟疝行择期手术、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下肢静脉曲张行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良性前列腺增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肾结石行经皮肾镜碎石术、股骨干骨折行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椎间盘切除术、凹陷性颅骨骨折行开颅颅骨骨折撬起复位术碎骨片清除术或骨折复位固定术、高血压脑出血行开颅血肿清除术)。 三、将非计划再入院指标作为衡量医疗质量的重要依据 1. 医务科将非计划再入院作为评价各临床科室医疗质量的指标,进行重点追踪、评价和控制。 2. 病案科每月统计各临床科室非计划再入院情况,报医务科进行分析。 3. 各临床科室每月5号前上报上月每例《非计划再住院登记表》及《非计划再住院患者统计表》(附件一、附件二)。同时对存在

住院患者非计划再入院管理制度

住院患者非计划再入院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完善我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精细化,改善医疗服务,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2011年版)》的通知精神,和浙江省卫生厅关于“医疗质量核心指标监测评价方案”新要求,结合我院医疗质量管理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非计划再入院的定义 非计划再入院是指病人出院31天内因相同或相关疾病非计划再入院。若患者在上次住院时没有得到适宜的医疗服务、疾病没有得到治愈、好转或控制、或未达到出院标准, 导致患者在出院后的31天内因相同或相关疾病非计划再次入院。 若患者再入院的原因与上一次住院的原因无关, 患者再入院是预先计划好的,如肿瘤患者定期住院化疗、复查等再入院不列入非计划再入院。疾病非计划再入院率是评价医疗质量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而病人出院当天再入院是一个与平均住院日高度相关,需要从医疗质量管理的角度进行严格控制。 二、要求医院(病案室)上报的非计划再入院指标体系(住院患者出院31天内再住院指标) 1.住院患者出院当天再住院率 2.住院患者出院2-15天内再住院率 3.住院患者出院16-31天内再住院率

4.重点病种患者出院31天内再住院率---(1)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出院31天内再住院率(2)脑出血患者出院31天内再住院率(3)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出院31天内再住院率(4)消化道出血患者出院31天内再住院率(5)脑梗塞患者出院31天内再住院率(6)肺炎患者出院31天内再住院率 5.重点手术患者出院31天内再住院率:(1)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出院31天内再住院率(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出院31天内再住院率(3)子宫切除术患者出院31天内再住院率(4)剖宫产手术产妇出院31天内再住院率(5)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出院31天内再住院率(6)脑血肿清除术患者出院31天内再住院率 三、将非计划再入院指标作为衡量医疗质量的重要依据 1. 质控科将非计划再入院作为评价各临床科室医疗质量的指标,每月统计各临床科室非计划再入院情况进行重点追踪、评价和控制; 2. 各临床科室医疗质控小组每月5号前上报上月每例《非计划再住院登记表》(附件一)。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查找医疗管理及服务方面的原因和差距,提出改进措施并书面上报质控科。 4. 重点对患者在院诊疗期间病情观察与处置,患者病情评估,疗效及预后评估,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的落实,主治医师对出院标准的掌握与执行等方面进行分析。 5. 为确保提高医疗服务的质效,配合医疗保险机构对医院的管理要求,质控科将严格控制病人出院31天内再入院发生率。无特殊原因,不上报医务科审批,擅自办理病人出院31天再入院,每例扣相

非计划性拔管(UEX)的防范对策

【非计划性拔管(UEX)的防范对策】 对策一:做好评估 认真做好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掌握好评估时机:入院时;转入时;搬动时;体位改变时;改变床头高度时都要进行评估,并根据病人意识、管道固定情况、耐受及不同部位置管对病人的影响进行评估。 对策二:有效固定导管 管路固定良好是防止意外拔管、脱管的重要保障。选择合适的胶布,正确的固定流程,做到有效固定管道,每班检查并及时更换需要更换的胶布,保证固定管路的胶布粘性好,通透性好,固定有效。 对策三:放置警示标识 床头卡内放置预防非计划性拔管警示标识,标识醒目,护士长重点强调,提醒各班护士注意,并严格进行床头交接班。 对策四:有效的肢体约束 对于小儿、意识不清、老年、有拔管倾向的患者应特别注意导管的防护,必要时选择合适的约束保护,并经常检查约束带有无松散,防止自行解开,注意约束带压疮的发生。 对策五:做好宣教 对家属及患者做好宣教,告知患者及家属留置导管的目的和重要性,达到患者及家属知晓并积极配合。 对策六:加强巡视 对于有管路的患者,护士应加强巡视,尤其是加强重点时段,比如夜间护士少时段、忙碌时段、来重患者的时段,低年资护士值班时段的巡视,防止发生拔管、脱管。 对策七:重视导管质量 因为管路质量问题出现的脱管并不少见,做好与设备科的有效沟通,购置高质量的导管。 对策八:做好和医生的沟通 与医生做好沟通,了解医生对患者每日的治疗目标,以及需要每班护士所要达到的目标。 对策九:加强心理护理 加强心理护理,清醒患者介绍管路的重要性及使用意义,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同时讲解自行拔管的后果,取得患者的配合。

对策十:适量给予镇静剂 对于烦躁患者按医嘱适量给予镇静剂,以减轻患者的不适,缓解焦虑、恐惧等一些负性、不愉快的情绪,使患者保持适当的镇静程度。 对策十一:加强交接班 外出检查、各班交班、转科之间护士注意交接,交接时注意查看管路固定是否牢固,固定材料有否潮湿、卷边、粘性下降,及时更换并有效固定。 对策十二:制定防管路滑脱检查记录表 制定防管路滑脱检查记录表,每班记录留置管路深度,注意观察变化,及早发现管道是否脱出,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第一季度非计划再次手术分析报告

沂南县人民医院 第一季度非计划再次手术分析报告 非计划再次手术是引起医疗纠纷的常见原因,同时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费用开支。创建一个安全有效的医疗卫生保健体系,减少医疗风险是医院致力达到的目标。“非计划再手术”能充分反映医院的安全与质量管理,医院要求手术科室对非计划再次手术进行统计并上报医务部汇总,并据此评价科室及医师的手术能力,通过探索“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原因,致力于提高医院手术病人的医疗质量、降低非计划再手术的发生率。 一、2018年上半年全院非计划再次手术分布图

二、原因分析 (一)与手术医生操作有关,手术医生手术操作不谨慎、大意、疏忽导致手术创面止血不彻底导致术后再出血; (二)围手术期管理未落实到位,术后换药时操作不当导致再出血。 (三)鱼骨图根因分析

三、整改措施 (一)为减少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防止此类医疗纠纷的发生,手术科室术前应严格执行三级查房、术前讨论等核心制度,术前对患者的病情、生理、心理耐受及特殊情况等进行系统和完整性的评估,在准确评估的基础上,制订手术方案,认清并尽可能掌控各种手术风险因素。 (二)加强手术者安全意识,如术中妥善止血,术中止血时对创面的结扎缝扎比电凝止血要牢靠,缝合切口前要再次检查术野。 (三)加强手术室管理,如严格手术消毒管理,特别是重大、无菌条件高的手术。 (四)加强术者手卫生、防范感染意识,严格执行无菌非计划再次手术原因分析

操作技术和手术规程,不断提高手术技巧,保持有效的止血、最小的组织损失和异物存留以及消除手术部位死腔,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换药应遵循“先清洁切口、再污染切口、最后感染切口”的次序,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无)加强体内植入物消毒、采购管理。 (六)需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者,在术前0.5~1小时内给药,或麻醉诱导时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ml) ,可予以术中追加一次预防剂量。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选用品种和注意事项参照《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规定》执行。 (七)科室根据本科室疾病的特点,加强总结与培训,降低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发生,对当事医师进行培训,引起医疗纠纷或重大医疗事故者予以处罚。 (八)医院鼓励科室主动上报,对漏报的科室予以通过批评及一定的经济处罚。

非计划拔管评估表

非计划拔管评估表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住院病人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表

病区床号姓名住院号 一、评估时机和频次 1、首次评估:新入或转入带管、置管后、手术后带管病人2小时内完成评估。 2、再次评估:病情变化时或新置入管路后。 3、评估频次:低风险患者,每周评估1次;高风险患者,每周至少评估2次。 二、非计划性拔管预防护理措施 1、高风险患者床边放置防拔管警示标识。 2、选择合适的导管固定材料和方法有效固定,连接紧密 3、当固定材料出现污染、潮湿、粘性下降、卷边甚至脱落等不能有效固定管道时,应及时更换。 4、选择正确的管道标识贴,注明管道名称、日期,贴于距离各管道末端5~10cm处,如标识出现污染或破损,应及时更换。 5、密切观察患者对留置导管的耐受性及依从性。 6、密切观察导管位置、深度及固定情况;保持导管的通畅,避免扭曲、打折、堵塞或脱出。 7、定时观察留置导管引流液的量、色、性质,并准确记录; 8、密切观察导管周围皮肤及敷料有无渗血渗液、缝线有无松脱;

9、查看引流装置的压力是否正常,如常压或负压等。 10、严格床头交接班,班班交接。 11、对于清醒患者或家属告知留置导管的目的和重要性,防止导管意外脱出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患者及家属知晓相关内容并配合。 12、意识障碍、烦躁不安、术后麻醉未清醒、语言表达不清的高龄患者、对导管极不耐受患者,必要时给予有效约束(必须下达“保护性约束”医嘱,若家属或患者不同意约束,需签署知情同意书)或遵医嘱用药,施行约束时注意观察约束部位皮肤情况。

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与安全管理制度

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为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应对住院患者留置管路期间进行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评估,并采取预见性医疗护理措施。 一、定义及相关概念 (一)非计划性拔管 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 又称意外拔管(Accidental Extubation, AE),指任何意外发生的或被患者有意造成的拔管。其实质是指医护人员非计划范畴内的拔管,通常包含以下情况: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自行拔除的导管;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计划性拔管;因导管质量问题及导管堵塞等情况需要提前的拔管。(二)导管分类 依据拔管对患者病情或预后影响程度可将导管分为高危导管和非高危导管。 1.高危导管:UEX发生后导致生命危险或病情加重的导管,如气管导管、胸引管、T 管、脑室引流管等;另外各专科由于疾病和手术的特殊性,可根据其特点列出专科高危导管,如胃和食道术后的胃管及鼻肠管、前列腺及尿道术后的尿管等。 2.非高危导管:UEX 发生后不会导致生命危险或对病情影响不大的导管,如普通导尿管、普通胃管等。普通吸氧管、外周留置针不作为UEX评估范围。 二、评估工具及风险分级

能帮助护理人员有利用各种工具预测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程度, 效识别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近年来,因病情需要在体内留置导管或多根导管的患者数量逐年增多,但临床上并无系统、科学的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表,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结合山东省质控中心发布的指导意见及本院试用情况,推荐使用《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表》(见附件)进行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总分 1~3 分为低风险;4~ 6 分为中风险;≥ 7 分为高风险。 三、评估与记录 (一)评估对象 1.新入或转入的留置管道的患者; 2.住院期间留置管道的患者。 (二)评估时机 1.新入或转入的留置管道患者,在入院评估单上“带管情况”一项,填写患者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分。住院期间评分结果记录于风险评估表。 2.低风险患者每周至少评估 1 次;中风险患者每周至少评估 2 次;高风险患者每班评估 1 次,并放置“防脱管”警示标识。 3. 置管后、手术后、拔管后(非单一导管患者,包括计划性和非计划性拔管)需再次评估。 4.入住重症医学科的患者自动列为高风险患者。 四、预防护理措施 (一)有效固定:各种导管均应妥善固定,连接处连接紧密,选择

非计划再次手术管理制度与流程

非计划再次手术管理制度与流程为进一步促进手术科室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保障医疗安全,做好对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管理和评价,严格控制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发生率,特制定本制度。 一、非计划再次手术是指在同一次住院期间因各种原因导致患者需进行计划外再次手术,原因分为医源性因素即手术或特殊诊治操作造成严重并发症必须施行再次手术,非医源性因素即由于患者病情发展或出现严重术后并发症而需要进行再次手术。 二、非计划再次手术由医管部、学术委员会协作管理,医管部负责再次手术病例的监控,定期落实、督导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管理,学术委员会负责组织再次手术调查、评估,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三、各手术科室必须严格执行《围手术期管理制度》及《手术分级管理规范》,术前应做好患者病情、手术指征及手术风险的全面评估。 四、实施非计划再次手术时,科室必须及时填写《非计划再次手术审批表》,并主动上报医管部。择期手术需在术前1天上报,急诊手术需在术前口头上报并在术后2小时内书面上报。审批表原则上由首次手术的术者填写,由其上一级医师高级职称人员或科室主任签字确认。非工作时间包括节假日的急诊手术,须经科主任审核同意后,由手术医师术前口头报告总值班,总值班接到报告后做好相应记录,由其组织协调手术事宜,必要时报告院领导。手术科室须将《非计划

再次手术审批表》于次日,逢周末或节假日后的首个工作日报送医管部。医管部在接到审批表后即刻通告学术委员会,由学术委员会责成有关科室在5个工作日内对非计划再次手术进行调查、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反馈医管部。 五、非计划再次手术术前必须有完善的术前讨论、手术方案、手术风险评估、处置预案及医患沟通方案。 六、手术科、各手术科室设非计划再次手术记录本,按要求记录。非计划再次手术术后,各手术科室必须上报《非计划再次手术上报表》,对再次手术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 七、手术科室应及时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工作,避免出现因沟通不及时或不充分而出现的纠纷。 八、医院将对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管理与控制作为对手术科室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对非计划再次手术的评估也将作为手术医师资格评价、授权的重要依据。一年内出现两次及以上的非计划再次手术,手术医生将给予降级授权的处罚。 九、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附件:一、非计划再次手术管理流程附件:二、非计划再次手术审批表附件:三、非计划再次手术上报表 附件一:“非计划再次手术”管理流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