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英语口译教学中的运用
- 格式:pdf
- 大小:171.94 KB
- 文档页数:2
上外高翻阿汉英口译专业简介上海外国语大学(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简称SISU),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外国语学府之一,位于上海市杨浦区,创建于1949年。
作为中国最具声望和影响力的外语学府之一,上外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外语人才,并在阿拉伯语和汉英口译方向上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优秀的师资力量。
阿拉伯语专业作为上外的重点专业之一,在培养学生阿拉伯语水平的也注重培养学生在阿汉英口译方面的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上外高翻阿汉英口译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就业前景等内容。
培养目标上外高翻阿汉英口译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阿拉伯语基础知识和较高的汉英口译能力的专门人才。
具体培养目标如下:1.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够流利地运用阿拉伯语进行交流和口译;2.熟练掌握汉英口译的基本理论和技巧,能够准确地进行阿拉伯语到汉语和英语到汉语的口译工作;3.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的口译沟通;4.具备一定的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应对复杂的口译任务;5.具备一定的信息检索和处理能力,能够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口译效率。
课程设置上外高翻阿汉英口译专业的课程设置丰富多样,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阿拉伯语水平和口译能力。
主要课程包括:1.阿拉伯语听说训练:通过大量听力材料和口语练习,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并培养他们对阿拉伯语音调、语法和表达习惯的敏感性。
2.阿拉伯语写作与翻译:通过写作和翻译练习,培养学生在阿拉伯语写作和翻译方面的能力,包括词汇选择、语法运用和语言风格。
3.口译基础理论:介绍口译的基本理论和技巧,包括记笔记、转换思维、准确表达等技巧,并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译能力。
4.阿拉伯国家概况:介绍阿拉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帮助学生了解背景知识并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5.口译实践:通过模拟真实场景,训练学生在口译中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并提供实时反馈和指导。
真实录音/录像资料在英语口译教学中的应用【摘要】口译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它不但要求译员综合运用视,听,说,读,写等知识和技能,还要求译员应付口译现场紧张的心理压力。
传统的口译教学大多应用非真实场景的语言材料,而真实录音/录像资料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但可以是学生直接接触异国语言文化,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还可以增强学生亲临现场的经验和感受,更好地适应实际的口译工作。
【关键词】口译;心理压力;真实录音/录像资料;跨文化交际【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016-021 引言作为曾经的口译学习者,现在的口译课教师,和在业余时间从事过的口译实践,笔者发现在存在于实际口译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弊病。
就是教师在口译课堂中过多地使用非真实录音/录像资料,有时候为了迎合学生的要求,教师甚至采用远低于正常语速给学生朗读语言材料。
致使学生在从事实际口译任务中无法适应现场的气氛,真实的语言和正常的语速。
针对这一现象笔者提出,要在口译课堂的尽量多的使用真实的录音/录像资料,使学生尽早适应以后的实际口译工作。
2 真实录音/录像资料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定义这样描述真实录音/录像资料-不是专门为语言学习者提供和使用的材料。
(field, 2000; little, devittand singleton, 1989, in peacock, 1997),field (2000)把这一定义作以扩充-真实录音/录像资料包含从采访到随意性谈话的一系列形式,例如bbc广播,演讲,辩论,火车站和机场播音,以及各种各样的讲座等等。
当前的研究者认为这一定义比较合适-真实录音/录像资料是不专门为外语学习者提供的,是自然的,自发的(natural and simultaneous)口语材料,例如访谈,讲座,对话,讨论等等。
相对来讲,非真实录音/录像资料是专门为外国人准备的用来阅读的资料,听力课堂的材料,用来练习和考试的各种材料。
- 234-校园英语 / 翻译研究浅析主旨口译的困难与训练方法西北大学现代学院/李雪婷【摘要】口译(又称传译),顾名思义,是指译员以口语的方式,将译入语转换为译出语,是一种实践性非常强的翻译活动。
进入到二十一世纪,随着全球化发展的进一步加深,国际上对口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中国在国际大背景下,各行各业同世界各国的交流也日益密切、广泛。
因此,合格、优秀的口译人才在促进中国同世界的交流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通过介绍口译中的主旨口译,及其基本理论基础,并以笔者带领学生参加海峡两岸口译大赛为个案研究,旨在分析主旨口译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并简要探讨主旨口译过程中,口译员需要注意的方面以及训练方法。
【关键词】主旨口译 基本理论 困难 训练方法一、主旨口译的基本理论释意理论是主旨口译依托的基本理论。
释意理论又称“达意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末产生于法国巴黎高翻的一个探讨翻译原理与教学的学派,其创始人为口译研究学者塞莱斯科维奇及勒代雷。
该派认为翻译即释意,是译者通过语言符号和自己的认知补充对原文意思所做的一种解释,译者应追求的不是语言单位的对等,而是原文意思或效果的等值。
D.Seleskovitch & M.Lederer(1989)认为巴黎释意理论在听力理解和双语转换中主要强调意义的重要性,强调脱离语言外壳。
也就是说译者通过翻译所表达的是原文中非语言的意思而非语言意义。
针对主旨口译的要求,口译听力理解这一环节至关重要,因为译员听到的内容可能比较零碎,庞杂,只有在听完以后,才能对信息进行整理、重组,然后将主要信息概括出来。
同时,译者需要表达译文的言外之意,挖掘作者深层次的意思,这要求译者不仅要脱离源语言的结构及语法束缚,而且要结合自身的知识把握作者的意图,把作者的原文价值以可理解的方式展示出来。
此外,根据Gerver 对听力摘要能力与交替传译能力之间相关性所作出的研究表明,两者呈现双向正相关,听力摘要能力强,主旨口译表现的也就好;主旨口译口头表现好,其听力摘要能力也较强。
语言研究情境认知理论在口译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任 佳【摘 要】为了培养实战型口译人才,笔者认为,口译培训模式必须建立于情境建构的基础之上。
本文以笔者在教学中采用的外教参与的访谈口译为例,试论情景认知理论在口译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情境认知理论 口译教学 应用情景认知理论被研究者认为是一种能给学习者提供有意义学习机会并能促使学习者将所学知识向真实生活情境转化的理论。
①情景认知理论对于实践性强的口译教学来说意义重大。
一、情境认知理论概述情景认知理论(Situated Cognition)是由美国学者Brown等人组成的研究小组对学习者的学习心理进行研究以后得出的理论。
Brown等人(1989)认为:知识与活动是不可分离的,活动不是学习与认知的辅助手段,它是学习整体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②而人类学家Lave和Wenger 认为,人的认知是建立在活动与情景之中的,所以他们也把情境学习的过程称为是一种“合法的边缘性参与”。
③情景认知理论结合了上述两种观点,它认为,学习者需要在真实的情境中获得知识、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和能力。
情景认知理论被提出以后,逐渐形成了认知学徒制、抛锚式教学和交互教学三种教学策略。
其中抛锚式教学需要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合作学习)—效果评价”这样一个过程,让学习者学习抓住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前情境学习理论在实践中应用研究得最多的当属抛锚式教学法。
④二、情境认知理论在口译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根据情境认知理论,我们可以通过创设一个需要口译任务的场景,让学生在真实的口译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口译教学的质量。
现通过一堂外教参与的访谈口译课为例,谈一谈情景认知理论在口译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课堂设计学生分成小组自拟话题,每组至少有一人用英文介绍话题。
一人充当访谈节目主持人,用中文就话题向外教提问题,一人充当主持人的译员。
外教用英文回答问题后,可以由2-3个译员轮流为他翻译。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商务英语专业论文参考选题一、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掌握一定经贸理论知识、熟悉国际商务操作规程,具备扎实的国际经济和国际贸易理论基础,掌握国际经济与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较扎实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较好的英语沟通能力的应用型英语人才。
毕业后能在外贸、文化教育、旅游(酒店)等行业从事翻译、外贸实务、教学和涉外文秘等工作。
主要课程:高级英语,综合英语,商务英语听说,商务英语翻译,国际贸易实务,外刊经贸知识选读。
二、选题要求1、论文选题必须是属于本专业方向范畴以内的,可参考本文所列的论文选题,但不仅限于本文所列的论文选题。
2、本文所列论文选题主要用于指引论文写作可选择的研究方向,不可照抄本文论文选题作为题目。
3、考生可选用本文论文选题中的关键词(红色字体),结合自己的写作思路或研究方向确定论文写作题目。
三、论文选题:Translation related topics:1.The Influence of Cultural Factors on Translation of idioms in Business English试论文化因素对经贸领域中习语翻译的影响2.Lexical Features of Business Contract English and Its Translation经贸合同英语的词法特征及其翻译3.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reign Trade English Translation经贸英语的翻译特点4.Influence of Contextual factors on Business English Translation经贸英语翻译中语境因素的作用5.On the Translation Criteria of Business English 试论经贸英语翻译的标准6.Understanding and Translation of the Divisional Phenomena in BusinessEnglish Contracts英语经贸契约分隔现象的理解与翻译7.On Abbreviations in Business English谈经贸英语中的缩略语现象8.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usiness English Vocabulary经贸英语的词汇特点9.Diction in Economy and Trade Translation经贸翻译的词义选择10.Multi-discipline motivations of the Business English Vocabulary论商务英语词汇的多学科性11.On the linguistic/ cultural Features of Business English E-mails浅谈商务英语电子邮件的写作特点12.Analysis of the Stylistic Features of the Contract English浅析合同英语的文体特点13.Translation of English Advertisement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跨文化背景中的广告英语翻译14.Translation of Dates, Amount and Numbers in the Business English Contracts浅析商务合同中日期、金额和数字的翻译15.On Translating Strategies of Modern Business English现代商务英语的翻译策略16.On the Principle of Faithfulness in C-E Business Translation浅谈商务英语英汉翻译的"信"原则17.Methods and Principles of Trade Mark Translation商标翻译的方法及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8.The Linguistic Characteristics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EnglishAdvertisement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策略Linguistic aspects:19.A Study of the syntactic features in English Business Contracts 试谈英语经贸合同的句法特点20.On the Accuracy of Business English Translation浅析商务英语翻译的准确性21.On the Rhetorical Features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Advertising English浅析广告英语的修辞特点及翻译方法22.Translation of Metaphor in Business English 浅谈商务英语中的隐喻翻译23.On "Faithfulness" and "Innovation" in Business English Translation外贸英语翻译的"忠实"与"变通"24.The Strategies of Domestication and Dissimulation on Advertising EnglishTranslation广告英语翻译的"归化"和""异化"策略25.Cross-cultural Factors i n Advertising English Translation广告英语翻译中的跨文化因素26.On the Rhetoric and Translation Approaches in Advertising English论广告英语的修辞艺术和翻译方法27.The Function of Fuzzy Language in Business English Writing论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写作中的作用28.The Application of Polite Principles in Business English Writing 礼貌原则在商务英语写作中的应用29.On the Preciseness of Business English Contracts论商务英语合同语言的严谨性30.How to Achieve Consideration in Business E-mails如何实现商务电子邮件中的“consideration”31.An Analysis of the Rhetorical Devices in Advertising English广告英语的修辞方法探析32.On the Translation Principles of Trademarks in Business English浅析商务英语中的商标翻译33.On Functions of Business English Abbreviations 浅析商务英语中缩略语的功能34.Influenc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the Translation of Business English文化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35.On the Writing Features of Business English Letters 浅析商务英语信函的写作特点36.On Linguistic features of Business English Correspondence 商务英语信函的语言特征Culture related topics:37.The Influence of Cultural Elements on the Translation of idioms in BusinessEnglish 浅析文化因素对商务英语习语翻译的影响38.A Pragmatic Analysis of Long Sentences in Business English Contracts商务英语合同中的长句语用分析39.The Lexical Features of E-commerce English 电子商务英语的词汇特征分析40.A Study of the Cross-cultural Factors in Business Negotiation 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因素研究41.Functions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n Business Negotiation 非语言交际在商务谈判中的功能研究42.A Study of Cultural Factors in Sino-American Business Negotiation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因素研究Business English teaching related topics:43.The Application of Case Study in Business English Teaching案例教学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44.The Application of Situated Teaching Theory in Business English Teaching 情境教学理论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运用45.On Fostering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Business English Teaching 试论商务英语教学中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46.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Teaching in Business English Teaching 任务教学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47.Cultivation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in BusinessEnglish Teaching 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温馨提示:如《英语教育》专业本次以新专业《英语》申请学位,请参考旧专业《英语教育》论文选题。
浅析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教学法潘 樱(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福建福州350007)摘 要:本文针对社会对“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探讨案例教学法和虚拟情境教学法在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并对教学中实施这两种教学方法提出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案例教学;虚拟情景教学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795(2010)06-0140-01收稿日期:作者简介:潘 樱(),女,福州人,从事商务英语教学及工商管理方向的研究。
一、前言商务英语是人们从事商业活动时所使用的一种特殊用途英语(ESP )。
它是一门以语言学为媒介,涉及各个与商务相关领域的综合性学科。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逐步加深,我国对外经贸关系的蓬勃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对“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
为了满足形势的发展,我国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及经贸专业都相继开设了商务英语课程,有些院校甚至设立了商务英语专业。
商务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技能和相关的商务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商务问题的能力。
而目前,我国商务英语教学难以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原因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大量实践,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基于高职高专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及商务英语教学实践性强的特点,案例教学法和虚拟情境教学法应成为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主要教学方法。
二、虚拟情境教学法虚拟情境教学法的建立基于两种理论。
一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行为主义教学观。
此教学观认为学习者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吸收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并将其内化。
二是情境学习理论。
该理论认为:知识在丰富的活动情境中不断被运用和发展。
知识具有情境性。
而教学互动须与情境学习理论相结合。
上述理论表明: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融入具有情境设置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至关重要。
因此,一种着重强调“教学互动”和“实现学生作为实践主体创造性”的新型教学法——虚拟情境教学法便应运而生了。
浅谈交际教学法与商务13译教学蒋志豪(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南阳473001)摘要:传统的商务口译教学模式一直延续笔译教学的老路。
高职商务口译课程的特点使其更加适合交际教学模式的运用。
本文试从商务口译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现状出发,分析如何使交际教学模式更好地适用于高职商务口译教学。
关键词:商务口译;课程特点;交际教学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970一(2013)02一0099一02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开设了商务口译课程,这门课要求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中英文互译训练,训练内容以口译技能(技巧)训练为主。
目前国内的口译训练方式大多以题材训练为主,即在一学年(或一学期)的教学中,介绍专题口译为主,突出专题术语的翻译。
口译练习也是从单句,到段落再到篇章的翻译15】。
笔者认为,这种方式始终没有跳脱笔译教学的模式,口译的训练还是应以技能训练为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笔者建议用交际教学法来改造传统高职口译教学,教学过程中更应突出高职学生应用性和实践性的要求。
因此,我们应该转变观念,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合理、有效地利用课堂上的时间,更多地突出学生课堂中的实际交际主体地位,加强学生实际交际能力的培养,从而更有利于高职口译教学的开展。
一、交际教学法I C om m uni c a t i ve A ppr oa c h)自从l971年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首次提出交际能力(com m uni cat i ve com pet ence)的概念以来,交际教学法逐渐在海姆斯的交际能力理论韩礼德的功能理论和威尔金斯的意念学说基础上发展而来。
与传统英语教学相比,交际教学法始终把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目标,其注重教学材料的生活性,将语言看作交际的手段l引。
因此,交际教学法要求教师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做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是交际的真正主体,只有充分发挥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更有利于英语教学的纵深开展。
5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J ournal of J iamus i Education Ins titute2010年第5期总第100期No.5.2010Sum 100Pract ice and R eflection of Independent college inter pr et ation teachingWangJia-bao(Guangdong univ 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south China business College,GuangzhouGuangdong ,510400,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in terpretatio n teaching practice and reflectio n,with independ ent institute of interpreting the curricu lumand class desig n as the research o bject,the interpretatio n o f the basic req uirements in sk ills and k nowledg e based o n interpreting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trying to ex plore new interpretation of independent co llege teaching m ode.Key words:independent co llege;interpreting teach ing ;practice;reflection [责任编辑:周志媛]独立学院口译教学实践与反思王家宝(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广东广州510400)摘 要:本文以口译教学实践与反思为出发点,以独立学院的口译课程设置与课堂设计为研究对象,在口译所要求的基本知识及技能基础上,结合口译教学的特点,尝试探索独立学院口译教学的新模式。
《英语口译》课程教学大纲(English Interpreting)总学时:32 学分:2一、课程简介1、课程性质:专业选修2、开课学期:第五学期3、适用专业:英语4、课程修读条件:完成二年英语专业学习,具备较好的英汉双语基础知识,有较强的英汉口笔头表达能力。
5、课程教学目的:通过英语口译课程的学习使英语三年级学生了解口译的基本理论和连续传译的技能,学习英语口译的口译记忆方法、口头概述、口译笔记及公共演讲技巧,掌握口译的基本原则和技巧,使学生能较准确、流畅地进行各种公开场合讲话发言的汉英、英汉对译,能较好地承担生活接待和导游等口译任务。
要胜任口译工作,译员必须在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全面发展,五种能力缺一不可。
只有这五项技能都达到一定水准,才能承担一定程度的口译工作。
通过一学期32学时的训练之后,学生应能用记忆并在笔记的帮助下一次性记住50个单词左右的文本并用基本准确流畅的中文或英语进行口译。
二、教学基本要求或建议:本课程主要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应用本领为目标,所以课堂也尽量为学生创造学以致用的机会。
本课程主要操练方法如下:(一)课堂口头小测布置学生每节课后复习学习过的单词句子,下节课小测,以口头汉译英方式进行。
督促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好习惯,同时培养即时快速的现场反应感。
(二)团队合作课堂上经常以2至3人小组进行协作训练,课后自由组合6人或者3人小组,分别担任演讲者、口译员和评价者的角色,进行持续的练习。
教师通过详细询问小组活动情况以及抽调其中数组在全班演示,达到鼓励学生不断自我训练的目的。
(三)自评互评加师评口译的表现如何,教师要清楚,学生也要明白。
所以训练前应说明评判标准,先指定一至两位评价员,操练一结束即由指定评价员先评,接着由学生自由补充评,然后由教师评,最后请口译者及演讲者自评,让学生自己也有机会进行不断的反思和改进。
(四)课堂即时口译无论任何时刻,教师或学生在课堂上有任何言语,都随机挑选学生进行口译。
翻译对交际英语教学的帮助[摘要]现代英语教学强调交际英语教学法,但是交际英语教学并不代表要全盘否定一些传统的学习方法如翻译法。
本文就试图分析翻译对交际英语教学方法的一些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翻译交际英语口语阅读写作听力在现代的英语教学中交际英语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词,尽管对于交际英语这一词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人们普遍认为交际英语顾名思义就是用来交流应用的,而不纯粹是那种用来应试的英语。
所以人们又将交际英语直观地理解成:听、说、读、写。
基于此理解很多英语教师在教授交际英语的时候都比较强调突出听说的作用,同时附加阅读与写作方面的练习。
开展了各种各样口语练习、pair work和team work。
但是结果往往不如人意,基础差的学生即使被调动起来说了几个月,说出来的英语仍然不成句子。
于是教师们总结出来语法、单词还是不能丢,可是让学生抛弃语言环境来背语法、单词更容易让学生气馁,收效甚微。
在进退两难的时候我们把注意力转向了那个传统的英语方法:翻译法。
有多人认为翻译是英语学习到一定基础之后的一种应用形式,而往往忽视了翻译同时也是学习英语的一种方法,甚至也是一种学习交际英语的方法。
一、翻译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帮助不可否认的是初学英语者想说英语的时候往往先是想到中文,才尽量地找相应的英语表达来说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换句话说对于初学者来说英语口语交流的过程无非就是一个快速翻译的过程。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the shirt no longer fits me.”很多学生都能读懂这句英语的意思,但是在进行口语交流的时候很多学生就不会用英语说这句“这件衬衫不再合我身了。
”如果单纯地理解成学生是因为单词不认识或者语法不熟悉而导致自己说不出来,似乎有些牵强,因为这一句中无论是英语单词还是语法应该是为大多数学生所熟悉的。
如果说把原因归结为学生是因为紧张而说不出来,那么笔者让学生对这句话进行笔译,很多学生仍然是一筹莫展。
由此可见这是翻译技能不到位而导致的。
认知翻译学视角下融合信息技术的口译教学模式改革策略作者:李盼来源:《校园英语·上旬》2023年第08期摘要:信息时代对语言服务行业及语言教学行业提出了新要求,传统口译教学模式仅强调知识认知,忽略了学习者的“译员”身份,不能完全实现新型口译人才的培养目标。
本文在分析传统口译教学模式不足、厘清口译教学自身定位、总结信息技术在国内英语教学的应用经验基础上,探讨从认知翻译学视角结合信息技术,创造沉浸式口译教学情景,重构注重学生文化认知及心理认知的口译教学体系,以增强学生互动体验,提升学生认知加工能力。
关键词:认知翻译学;信息技术;口译教学;情景模拟作者简介:李盼(1997.12-),河南商丘人,广东科技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翻译。
一、引言认知翻译学涵盖了认知语言学、认知心理学等认知理论,认知语言学作为其早期研究的基础,认为语言是人基于现实世界进行互动体验和认知加工而形成的,而翻译活动作为一种双语活动必然受到认知的影响。
口译教学如何纳入“互动体验”,让学生译员不断“认知加工”是传统口译教学模式十分欠缺的领域。
近年来,现代信息技术如AI(人工智能)、Digital Twin(数字孪生)、Blockchain(区块链)、VR(虚拟现实)、ER(拓展现实)等的发展催使元宇宙(Metaverse)概念不断完善,元宇宙经济也随之繁荣。
元宇宙概念中融合的核心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为使用者搭建了富有想象性(imagination)、沉浸性(immersion)与交互性(interaction)的情境,而传统口译教学恰恰缺乏为学习者创建真实语境,增强学习者“临场感”的口译教学模式。
结合认知翻译学,运用信息技术,尤其是虚拟现实技术教学改善传统教学模式,可强调学生主体的体验性和创造性、重视认知所产生的结果、培养学生双语功底、增强学生文化素养、提高学生译员口译综合能力。
二、国内认知翻譯学研究简述认知翻译学(Cognitive Translatology)这一概念提出以来,翻译领域就掀起了一股认知翻译学研究的热潮。
TPR(全身反应0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及在语文教学中的推广第一篇:TPR(全身反应0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及在语文教学中的推广TPR(全身反应)教学法在小学英语及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第一次听到有关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 全身反应)教学法应该是在Molly老师的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课上,不过当时粗略的一提我也没有怎么在意,好像立马就忘了~去年秋季开学回望城实习,为了应付那两本厚厚的顶岗实习手册中“采用的英语教学方法”,便网上搜了关于英语教学方法的内容,当眼睛看到电脑屏幕上显示的TPR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听指令和所学内容来做相关动作并边说英语边做动作,并且可以灵活运用到英语教学中的热身,呈现,操练和巩固的各个环节中,在当时教具和多媒体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我感觉自己一定会爱上它,而这也将让孩子们更加快乐并且较为容易地进行英语学习。
而事实证明确实如此,并且可以将其延伸应用到语文甚至其他科目的教学当中。
记得有次上四年级课学习关于动物的单词(monkey, tiger,bird 等),我在带学生读完每一个单词后都带着他们做了代表相关动物的动作。
如monkey,先读,然后拼读,然后告诉他们monk(和尚的意思,monkey king 则是美猴王的意思,小孩子对有趣的延伸知识也比较感兴趣)的意思,再齐读三遍(音调起伏变化),没读一遍都做齐天大圣抬起脚,手放额头前面看远处的动作(bird 则做拍翅高飞状),孩子们积极性很高,一个个都跟着模仿,边说单词边做动作。
接下来就是让学生一个个轮流着和组次轮流听或者读单词做动作了(期间可以纠音),另外有分组pk,每组派一位代表上来,听指令(所报动物的单词)做动作,并且再和全班同学齐读单词,做错动作的则遭淘汰,坚持到最后的那组获胜,孩子们都很踊跃,而且学得也很快。
其实更好的方式是在教授单词时先做相关动物动作,让学生猜是什么动物再进行接下来的教学程序。
《关联理论视角下汉英口译中语义空白翻译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在汉英口译过程中,由于两种语言在语义、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常常会出现语义空白的现象。
这种空白不仅可能造成信息的丢失,还可能影响交流的顺利进行。
因此,如何在口译过程中有效地处理和翻译这些语义空白,成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本文旨在从关联理论视角出发,探讨汉英口译中语义空白的翻译策略。
二、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翻译关联理论是一种认知理论,它认为交际是一个认知过程,涉及到信息的编码、解码和推理。
在翻译过程中,关联理论强调的是原文与译文之间的关联性,即译文应尽可能地传达原文的信息,使读者能够理解原文的意图。
在汉英口译中,关联理论为处理语义空白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原则。
三、汉英口译中的语义空白在汉英口译中,语义空白主要表现为文化背景差异、词汇空缺、语义歧义等方面。
这些空白可能会导致译者无法准确理解原文的含义,从而影响翻译的质量。
例如,一些具有文化特色的词汇或表达方式在另一种语言中可能没有对应的词汇或表达方式,这就形成了语义空白。
四、语义空白的翻译策略针对汉英口译中的语义空白,本文提出以下翻译策略:1. 增译法:通过增加一些词汇或表达方式来填补语义空白。
例如,对于一些具有文化特色的词汇,可以在翻译时加入解释性的话语,帮助听众理解。
2. 意译法:根据原文的意图进行翻译,而不是逐字逐句地翻译。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词汇空缺和语义歧义等问题。
3. 文化背景补充法:在翻译过程中,可以适当补充一些文化背景信息,帮助听众理解原文的含义。
例如,在翻译一些与历史、习俗等相关的词汇时,可以加入相关的背景介绍。
4. 语境推测法:根据上下文推测原文的含义,从而填补语义空白。
这种方法需要译者具备丰富的语言知识和较强的推理能力。
五、实例分析以一句汉语成语“画蛇添足”为例,在英文中并没有完全对应的表达方式。
此时,可以采用增译法,将其翻译为“to paint a snake and add feet”,并加入解释性的话语,说明这是一种不必要的行为,反而会起到反效果。
第30卷第5期2008年9月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Xiangt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 Vol.30No.5Sep.2008
案例教学法在英语口译教学中的运用Ξ耿 娟,彭正文(海南师范大学外语系,海南海口571158)
摘 要:口语翻译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学习、模拟加实战的综合过程。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典型性的实例,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形成良好的口语交流氛围,准确、流利、地道地进行英汉同声或者交替传译。关键词:案例教学法;英语口语;口语翻译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482(2008)05-0102-02
英语口头表达是输出语言信息及语言感受的最主要的途径。英语课堂教学的目标除了训练听、说、读、写、译这五大基本技能之外,还要让学生掌握语言理论知识和文化知识,从而达到综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1]。如何才能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口语翻译人才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典型实例,创设真实的口语翻译情景,取得良好的效果。一 案例教学的内涵及特点案例一词来源英语“case”,表示情况、事实、实例等含义。20世纪20年代以来,美国哈佛大学等许多高等学府以增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积极创造精神为目的,率先推出了案例教学法,经过教学实践,案例教学法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通过一个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景中,引导学生参与、分析和思考,从而加深对相关的基本理念和概念的认识,以及加强知识的运用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以教学案例为载体,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特征,强调师生对案例的共同讨论。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案例教学打破了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听记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和学习的积极性,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1)案例教学法突出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地位,案例教学法中教师是指导者、推动者,学生是参与者、思考者。(2)案例教学法主要使用的是不断变化的教学案例。案例是对一个真实情景的描述,这个情景中包含一定的思考题,并要求学生思考、分析、消化吸收。(3)案例教学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包括分析、判断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等等。案例教学把培养能力放在比获得知识更重要的位置。(4)传统的教学讲授法是以教师传授为主,是“填鸭子”式的教学。案例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二 案例教学在口译教学中的应用虽然案例教学源于商务、医药、法律、公共管理等职业教育,但这种教学方法也同样适用于英语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教学方式,在案例教学中,学生被设计身处在特定的情境中。它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讨论为基础、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翻译表达能力。通过案例,
学习者可以渐渐领悟口语翻译表达的实质,掌握应对现实的各种社会技能、技巧。案例教学是课堂和社会间的直通车。口语翻译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学习、模拟加实战的综合过程。案例教学主要包括四个环节指的是:精选、编写案例;创设情景,分析案例;小组合作,经过讨论,形成共识;课堂交流,总结提升。1.精选、编写案例美国康涅狄克Fairfield大学商学院主任WinstonTellis
博士在IntroductiontoCaseStudy一文中把案例分成三类。一类是探索性案例(exploratorycase),一类是解释性案例(explanatorycase),还有一类是描述性案例(descriptive
case)。英语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掌握语言知识,培养语言应用能力,描述性案例比较适合课堂教学。教师应吃透教材,根据教学内容和进度设计相应案例必须要具有真实性和针对性。尤其英语口译教学,应设置一些反映学生实际操作水平的英语教学课程。在编写教案时可以从教材、报刊、杂志、图书、企业商务文案或互联网下载,如果是中文案例,尚需将其译为英文。所选材料的内容要具体生动,有明确的情节,生词量不要太大,可选那些知识性强的小短文,最好选择跟生活,包括时事息息相关的材料,例如我们将“新加坡淡马锡(Temasek)基金会—海南省中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项目
(HainanMasterEnglishTeachersTrainingProgram)新闻发布
会”作为案例编入口语翻译教学中,学生通过模拟预演,效果甚佳。由于所选材料来自生活和生产实践,学生实践过,所以此类翻译模拟对于日后的工作翻译无疑是一个坚实的基础。这样,学生在走出校门前便对社会和翻译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因为案例具有即时鲜活的特点,除了能引起自身的学习兴趣外,还可以增加课堂内外温习演练的机会。2.创设情景,分析案例
201Ξ收稿日期:2008-05-10
作者简介:耿 娟(1978-),女,山东烟台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英语口语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t)认为,知识不是传授的,而是由学习者自己建构的,学习并不像行为主义所说的那样是一个刺激反应的过程,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中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与他人的协作,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逐步构建的过程。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可以提供大量真实的学习资源,特别是基于任务和解决问题型的情景,适合学习者之间、学习者和教师之间的社会互动的学习环境。”[3]正如我们能不费吹灰之力地运用汉语是因为我们从小在汉语的环境中长大。英语口语翻译能力的培养更需要语言环境。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并不是简单地复述和解释案例,而是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的情景,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学习者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从而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4。3.小组合作,形成共识案例教学是一种学生为教学主体、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法,课堂讨论的组织是关键。课堂讨论的过程是群体思维碰撞的过程,学生语言运用的主动性和迫切性得以充分发挥。学生在阐述自己观点的同时不自觉地寻找最佳表达方式,记忆库里的词汇得到极度大的调动。同时也会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体会到思维与表达之间的差距,进而加强了学生获取知识的动力。在这样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归纳、推断等能力。课堂讨论往往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开展,学生可以自由组合。据笔者多年的大学英语教学经验,小组合作(Pairwork)在英语口语翻译教学中起着积极的作用。与其他教学形式相比,学生学到知识更多,学习的效果更好、效果更持久;参加小组合作型学习的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效果普遍感到满意。小组合作主要有三种形式:(1)openpair,生—生课堂对话;(2)closepair,即同桌对话;(3)flexiblepair(自由组合),这种pairwork会使活动更有趣,因为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伙伴,进行对话、讨论。教师在课堂上通过“pairbypair”的形式,让学生对教学案例进行对话讨论,这样无论学生成绩的好、差,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学生在讨论时被一种积极的情绪所支配,将大大激发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情况下,通常是观点相近的同学会组织在一起,以形成强大的力量支持自己的观点,小组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会进一步加强。另外,也可以由教师指定小组成员,这样,不同观点的同学就有可能出现在同一小组里。表达能力、辩论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得到锻炼。不管是哪种形式,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都有好处。案例教学法中教学的主体应是全体学生,教师的责任是选择组织好案例,组织和指导好课堂讨论,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在案例所描述的特定环境中,对案例所提问题进行讨论、争辩,并在此过程中相互学习,促使学生刨根问底地找到最佳决策。当然,教师为主持人,可以事先指定好中心发言人,以保证讨论效果。虽然案例为全体学生提供了同样的情景和信息,但不存在什么标准答案。?学生能否接受和认同案例,主要看案例所描述的是否为其身边或可能发生的事情。为了解决问题,有时会有多种解决的方案,有时也可以从多种方案的比较鉴别中寻找出最为合适的答案(即最佳化)。当问题较为复杂时,也可能会一下子找不出什么解决问题的方法。此时教师可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一步步思考、探索,
直到能看出这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为止。这种多元化和最佳化答案选择,可开拓学生思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课堂交流,总结提升全班交流是课堂教学高潮,是形成教学结果的重要环节,也是全班学生经验与知识共享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就语言本身而言,通过课堂交流、课后总结,可以归纳出同一语域的不同表达方式,如词汇、短语、句子结构等这样,学生以后碰到某一领域的翻译时就有了较为丰富的语言表现形式。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归纳、评估。教师总结可引而不发,留给学生进一步思考的余地,通过总结,帮助学生思考问题。教师不仅要熟知案例内容,还要关注整个案例研讨过程。因而,它强调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和积极思维,强调主动学习。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课堂模式转变成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并且把教师的教学目的转变成为学生自己的学习愿望,使学生能够积极参加具体的口语翻译实践,从而达到锻炼英语口语翻译能力的最终目的。
三 结 语培养实用型英语人才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大纲修订、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协调和统一。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一部分,口语翻译教学首先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为整体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个模式,开创一条新路。在新形势下,推广英语案例教学法有它的时代意义和重要性,它有助于教学理念的转变。但绝不意味着对传统课堂讲授法的全盘否定,也不意味着英语口语翻译课程一定要使用案例教学法。是否采用案例教学,采用的频率是多少,要视具体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师本身的素质条件、学生实际情况而定。根据我国清代学者严复提出的“信、雅、达”翻译原则,
准确、流利、地道地进行英汉同声传译或者交替传译是所有口语翻译工作者的共同心愿,也是检测学生英语口译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课堂学习着重情景的构建和学习者之间的小组合作;通过课堂交流提高和课后总结提升,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不仅提高学习者英语口语翻译水平,
也增加了学习英语的兴趣,改善了与他人的协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尹小芳.案例教学模式在英语课堂上的应用[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6):86.
[2]JonassenDH.ThinkingTechnology:Towardaconstructivistdesignmodel[J].EducationalTechnology,1994,(3):34-37.[3]WilsonB.Constructivistlearningenvironments:Casestudiesininstructionaldesign[M].NewJersey:EducationalTechnol2ogyPublications,1996.[4]吴 蕾.建构主义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