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语文名著导读:《朝花夕拾》知识梳理

中考语文名著导读:《朝花夕拾》知识梳理

中考语文名著导读:《朝花夕拾》知识梳理
中考语文名著导读:《朝花夕拾》知识梳理

知识整理

《朝花夕拾》:掌握作者及全书内容(概括内容、对其评价)、主要作品篇目及其主要内容所涉及到的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1.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2.全书简介: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后改名为《朝花夕拾》。《朝花夕拾》的“朝”是早上的意思,“夕”是晚上的意思。对朝花夕拾书名进行解析:早上的花晚上来捡,就是成年时回忆往事。《朝花夕拾》共收入10篇作品——《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它既有温馨的回忆又有理性的批判,充分显示了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改革的巨大热情。

内容分析

一、《狗?猫?鼠》

主要内容:

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

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主要思想:

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噑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二、《阿长与山海经》

主要内容:

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长妈妈所说的“三哼经”指的是——《山海经》

主题思想:

怀念长妈妈(质朴善良、愚昧麻木、勤劳)。

三、《二十四孝图》

主要内容:

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拥有的最早一本画图本子《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

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可怜。

主题思想:

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四、《五猖会》

主要内容:

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记叙了迎神赛会的习俗及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主题思想:

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五、《无常》

主要内容:

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一个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的形象,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

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主题思想:

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整篇文章都洋溢着作者对活无常的敬佩及赞美之情,先写小时候对他的害怕,和现在对他的敬佩作对比,也拿阎罗王的昏庸和死无常的可怕与之作对比,突出活无常的善心。

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主要内容:

全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8)记叙了百草园的生活;过渡段(9)从百草园变成了三味书屋,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部分(10~结尾)记叙三味书屋的生活,思路非常清晰。在记叙百草园的有趣生活过程中,插叙了美女蛇的故事,这段插叙的作用在于映衬百草园具有神话般的色彩。

主题思想:

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七、父亲的病

主要内容:

父亲被江湖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主题思想:

以两个“名医”的药引一个比一个独特,表现了某些中医的故作高深,通过他们的相继借故辞去,表明父亲的病一步步恶化。通过家庭的变故表达了对庸医误人的深切的痛恨,在感叹中让人体会人生的伤悲。同时作者也在其中变现了对封建社会的深恶痛疾,文中最后一段,作者在封建社会的习俗上呼唤自己的父亲,反而令父亲不能走好。

八、《琐记》

主要内容:

《琐记》记叙作者家道衰落后,饱受世人的冷眼而终于走上了与封建主义决绝的道路。《琐记》记叙鲁迅为了寻找“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后改名为雷电学校)和矿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似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主题思想:

鲁迅在这篇文章里回忆了隔壁家的表面对孩子好,其实是暗中使坏的衍太太,让孩子做危险的事,给鲁迅看不健康的图片,教鲁迅偷妈妈的首饰,但对自己的孩子十分严格。表现出了她是一个自私自利,奸诈,坏心眼的妇人。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九、《藤野先生》

主要内容:

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文中记述的作者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考试风波(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

主题思想:

《藤野先生》这篇回忆散文,记叙了作者留学日本时的生活片断。文章赞扬了日本学者藤野先生正直、热诚、认真负责,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并表述了作者当年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和要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本文表达了“我”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名族偏见的高尚品质,同时展现你“我”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体现出了“我”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十、范爱农

主要内容:

范爱农是鲁迅在日本求学时的同学。开始鲁迅和他有一些小误会,导致范爱农故意针对他。后来鲁迅回到故乡,谋了一份校长的差事,偶然遇到了范爱农,两个人解除了误会并经常在一起喝酒聊天。鲁迅的学生写了一些和反动派斗争的内容,请求以鲁迅的名义发表,鲁迅同意了。后来当时的领导(反动派)看到这些文件,命人抓鲁迅。鲁迅虽不怕这些,但因与其学生,一些斗争派,意见不合,不得不离开故乡,去往南京。不久后鲁迅得知了范爱农与友人游湖时落水身亡,怀疑他是自杀。有评论说范爱农是鲁迅的影子,文章表达了鲁迅对范爱农命运的感叹和对当时社会的批判。

主题思想:

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旧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倍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人物介绍

阿长出自《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她睡相不好、喜欢切切察察,而且还踩踏死鲁迅喜爱的隐鼠,这些都使鲁迅对她感到厌烦,但是当她真诚善良的一面表现出来时,如送给鲁迅心心念念的《山海经》,鲁迅不禁心生敬意和感激。阿长是封建社会下一个典型的农村劳动妇女,她粗壮耐劳,真诚善良。

父亲出自《五猖会》

在《五猖会》中,鲁迅塑造的“父亲”形象似乎不近人情,与现实有些出入,主要是为表达主题而设置。父亲利用孩子爱玩的天性强迫孩子背书,使孩子深受打击,留下心理阴影,从而揭示了封建家长制对于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藤野先生出自《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鲁迅留学日本期间极为尊敬的一位良师。他不修边幅,但治学严谨。他正直热忱,热心地关注鲁迅的学习,与当时日本学生对中国留学生的鄙视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些高尚的品质一直激励着鲁迅勇往直前。

范爱农出自《范爱农》

范爱农是当时社会充满爱国情怀的一群小知识分子的形象代表,他们的命运起伏与时代的发展紧密相连,经历了对黑暗的不满、对革命的期待以及对革命的失望的心路历程,社会的迫害、生活的窘迫又将他们逼入绝境。

相关练习

一、填空题

1、《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散文)集。全书十篇文章,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我们学过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等。

2、《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请简介一下其中的一篇(课内学过的除外)的主要内容:

(《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童年时代的我和我的伙伴实在没有什么好画册可看。我拥有的最早一本画图本子只是《二十四孝图》。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

3、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4、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天演论》)。

5、《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鉴略》),让我感到痛苦。

6、“赛神会”中“我”和许多人喜欢看(活无常)。

7、《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8、鲁迅在(《藤野先生》)深切表达了对日本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

9、在《琐记》一文中鲁迅先生曾描述了(新学堂与旧学堂)的区别。

10、鲁迅小时候最喜欢在(百草园)玩耍。

11、《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分别的几个片段,并说明了在仙台医专时(弃医从文)这一重要的人生转折。

12、“好。那么,走罢!”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一语出自鲁迅的(《琐记》)篇。

13、鲁迅在《琐记》一文中,用了(乌烟瘴气)一词来讥讽洋务派的办学。

14、《朝花夕拾》中引用《长恨歌》中的诗句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15、《狗?猫?鼠》中作者小时候床头贴的两张花纸是(《八戒招赘》)、(《老鼠成亲》)。

16、鲁迅看见小学生欢天喜地的看(《儿童世界》)而感到中国儿童的可怜。

17、《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六个主要人物,有质朴善良、愚昧麻木又勤劳的保姆(长妈妈),治学严谨、平等待人、和蔼可亲又没有民族歧视的恩师(藤野先生)、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正直、倔强与懦弱的朋友(范爱农)、严厉、慈爱的(周伯宜)和自私、阴险的邻居(衍太太)及方正、质朴、博学、严而不厉作者儿时的私塾老师(寿镜吾)。

18、在《藤野先生》一文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观影事件)和(匿名信事件)。表达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选择题

1、“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D)

A、形象好看

B、活泼诙谐

C、能勾摄恶人魂魄

D、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2、《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C)

A、受到日本同学歧视

B、先生不重视自己

C、要拯救国民的精神

D、学医太难

3、《朝花夕拾》中,阿长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列哪一个不是阿长的性格特点(C)

A、迷信

B、不拘小节

C、马虎

D、朴实

4、阿莲河给鲁迅的父亲看病时所开的药引是什么(B)

A、一对蚂蚁

B、一对蟋蟀

C、一包苦菜

D、都不是

5、《琐记》中,衍太太对鲁迅说偷珠宝的事件后,她有没有散布流言(A)

A、有

B、没有

6、选择一个正确答案(D)

A、鲁迅写《范》只为了回忆过去,记住以及想念范爱农。

B、范爱农不喜欢甚至讨厌自己的先生,因此在先生死时不主张发电报。

C、鲁迅记忆中的范爱农很坏。

D、《范爱农》记叙的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7、下列文章不属于《朝花夕拾》的是(A)

A、《风筝》

B、《无常》

C、《父亲的病》

D、《藤野先生》

8、《朝花夕拾》中记叙鲁迅为了寻“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的是(B)

A、《五猖会》

B、《琐记》

C、《父亲的病》

D、《无常》

9、鲁迅早年留学学习医学的国家是(A)

A、日本

B、美国

C、苏联

D、英国

10、范爱农和鲁迅初次相识的地点是:(C)

A、东京

B、北平

C、横滨

D、绍兴

11、《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是哪篇文章?(B)

A、《琐记》

B、《无常》

C、《二十四孝图》

D、《狗猫鼠》

12、下列文章中不曾提及“长妈妈”的篇目是:(D)

A、狗猫鼠

B、五猖会

C、二十四孝图

D、琐记

13、“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这段文字描写的是:(B)

A、孔乙己

B、范爱农

C、藤野先生

D、寿镜吾先生

三、简答题

1、作者憎恨猫的哪些特性?

答:猫偷鱼肉,深夜在树上大叫。

2、鲁迅为什么会时常回忆起藤野先生?目的是什么?

答:原因:“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目的:在藤野先生高尚的品格中吸取力量,来继续与“正人君子”们作斗争。

3、《无常》中塑造的“无常”这个形象为什么会受到民众的喜爱?

答: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4、概括写出《二十四孝图》作品的主要内容。

答:《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污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朝花夕拾知识梳理全

朝花夕拾 ——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一、【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亭,后改为豫才,人,出身于封建家庭。中国现代伟大 的、、。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代表作有小说集《》、《》,散文诗集《》,回忆性散文集 《》等。其中我们学过的课文 有:、、。 二、【创作背景】 《朝花夕拾》创作从1926年2月开始,到11月结束。后又在1927年7月11 日写了《后记》。《朝花夕拾》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鲁迅在《小引》中写道:“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 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 会在我的眼前一闪烁罢。”意思是早上开的花儿,傍晚的时候把它们收集起来。《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 三、【主要内容及主题思想】 第一类:童年、少年经历类。 这类作品通过描述作者童年、青年时期的生活片段,在夹叙夹议中,表达了对往日时光的眷恋或痛恨,展现了到时的人情世态和社会风貌是了解少年鲁迅的可贵篇章。

第二类:怀念故人类。 这类记人的文章尤其值得反复阅读,领会文章强烈的感情色彩和笔法的精妙。这类作品流露出作者对家人师友的真挚感情。叙述真切感人,又有机地糅进了大量

的描写、抒情. 和议论,文笔优美清新,堪称文学史上高水平的回忆散文。 第三类:批判嘲讽类。大胆地直抒这类文章在运用表达方式方面更多地运用了议论的手法,敢于不顾厉害,胸臆。由于鲁迅执著于生活,以“人是生物,生命便是第一义”为准则,致力于“改良这人生”,因此不仅洞察人情世故,而且时

2015中考名著导读(整理)

鲁滨孙漂流记 1 鲁滨孙在荒岛上生活了多少年?20多年 2 他是怎样回到英国的?搭一艘外国船回去的 3 他在流落到无人岛之前在哪生活? 他流亡在巴西开一个果园 4 他怎么会离开巴西的? 他和他的朋友准备去非洲干一桩黑奴买卖 5 他怎么会流落到无人岛的? 他们的船遭遇了暴风雨,只有他幸免了 6 他在岛上如何谋生? 自己种粮食 7 他在岛上病倒过吗? 病过 8 他是怎么治好病的? 把烟叶含在嘴里,喝甘蔗酒 9 他在岛上的家有什么特殊构造? 没有门,靠梯子上下出入 10 他是如何计算日期的? 用木刀在石头上刻痕 11 他在岛上最早的伙伴是谁? 一只他收养的猫 12 他是如何和他的黑人朋友相遇的? 他阻止了在岛上举行的一个吃人仪式,救了别人 13 他的黑人朋友叫什么? 他给他取名为星期五 14 为什么叫黑人星期五? 因为那天是他得救的日子 15 他是如何和星期五交流的? 他花了2年时间教聪明的星期五学会了英语 16 后来他们在岛上又从吃人仪式中救下了谁? 星期五的父亲 17 那三个白人是什么身份? 船长,大副和一位乘客 18 谁在夺船时牺牲了? 船长忠实的大副 19 主角如何处理那些叛乱水手? 把他们放荒到自己一直生活的荒岛上 20 本书的作者是谁? 英国的丹尼尔·笛福 《童年》:在苦难中长大(前苏联作家高尔基) 主要内容:小说讲述阿廖沙三岁到十岁的童年生活。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如写“我”刚到外祖父家时见舅舅们为争夺家产而争吵斗殴的情景,批判了小市民的自私残暴;写“我”在母亲死后与外祖母相依为命的一段生活,作者刻画了外祖父的贪婪吝啬(该他出钱买的那天,午饭照例要坏些;十分注意倒给他的茶的浓度;连敬圣像点的长明灯的油也是各买各的),外祖母的宽厚善良(该她出钱买的全是好肉;对着“我”挣来的钱默默流泪)等等 阅读感受(或推荐理由):读来令人感到悲哀但不过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人物形象——典型情节——性格特征: 阿廖沙:听外祖母讲故事,还有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都给过阿廖沙以力量和帮助,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外祖母: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还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

朝花夕拾知识点总结

朝花夕拾知识点总结 《朝花夕拾》共收入十篇作品。包括:表现了鲁迅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的《狗·猫·鼠》;怀念长妈妈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阿长与山海经》;批判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的《二十四孝图》;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写童年之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实质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朝花夕拾》将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显示了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改革的巨大热情。 一、填空 1、《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散文)集。全书十篇文章,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我们学过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等。 2、《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请简介一下其中的一篇(课内学过的除外)的主要内容:(《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童年时代的我和我的伙伴实在没有什么好画册可看。我拥有的最早一本画图本子只是《二十四孝图》。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

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 3、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4、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天演论》)。 5、《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鉴略》),让我感到痛苦。 6、“赛神会”中“我”和许多人喜欢看(活无常)。 7、《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8、鲁迅在(《藤野先生》)深切表达了对日本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 9、在《琐记》一文中鲁迅先生曾描述了(新学堂与旧学堂)的区别。 10、鲁迅小时候最喜欢在(百草园)玩耍。 11、《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分别的几个片段,并说明了在仙台医专时(弃医从文)这一重要的人生转折。 12、“好。那么,走罢!”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一语出自鲁迅的(《琐记》)篇。 13、鲁迅在《琐记》一文中,用了(乌烟瘴气)一词来讥讽洋务派的办学。 14、《朝花夕拾》中引用《长恨歌》中的诗句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部编版人教版初中语文名著导读

最新人教版初中语文名著导读(三年全部) 最新人教版初中语文名著导读(三年全部) 七年级(上学期) 一、《繁星》《春水》母爱?童真?自然 1、作者:冰心 2、体裁:诗歌(“小诗”) 3、成因:受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影响写成。 4、内容: (1)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2)对大自然的崇拜与赞颂。(3)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5、艺术特色: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善于捕捉瞬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抒写内心的感受与思考,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语言上,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悠长。 6、相关练习:

①“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这一哲理性名句出自冰心的作品《繁星》。冰心还“为诗人歌德九十年纪念”作了一首诗是《向往》②总的说来,《繁星》、《春水》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③、《繁星》、《春水》诗集表现了:母爱、童真、自然三大主题,这三大主题构筑了冰心思想内核“爱的哲学”。 ④《成功的花》: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⑤冰心原名谢婉莹,诗集《繁星》、《春水》是人们公认的小诗最高成就,被茅盾称为“繁星格”、“春水体”。 ⑥“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这诗句出自福建长乐(籍贯)的冰心(作家)写的《繁星》(篇名) 二、《伊索寓言》 1、作者:伊索,相传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故事。 2、文学价值:《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两千多年来以独特的人生智慧和艺术魅力受到各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

鲁迅《朝花夕拾》知识点整理-朝花夕拾知识点

《朝花夕拾》知识点 一、基本常识 1.《朝花夕拾》作者是鲁迅,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回忆性散文集 《朝花夕拾》,其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被选入初中教材;小说集《呐喊》、《彷徨》,其中《社戏》《故乡》《孔乙已》选入初中教材。 2.《朝花夕拾》原题是“旧事重提”,用“朝花夕拾”做题的好处是显得含蓄, 而且富有文采,原来的文题则显得直白。 3.《朝花夕拾》十篇分别是:对猫的讨厌和仇恨《狗·猫·鼠》、怀念长妈妈《阿 长与<山海经>》、批评封建孝道的《二十四孝图》、描绘封建家长制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的勾魂使者《无常》、描写童年生活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庸医误人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写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写一个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的故事《范爱农》。 二、内容与主题。 1.《狗?猫?鼠》 ①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 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侯心爱的一只小隐鼠。 ②主题:用“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2.《阿长与〈山海经〉》 ①关于长妈妈的几件事:喜欢切切察察、睡相不好、吃福橘、讲长毛的故事、给 我买《山海经》。 ②长妈妈的特点: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 ③我的感情:实在不大佩服——特别的敬意——新的敬意。 ④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3.《二十四孝图》 ①作者反感的几个故事:“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哭竹生笋”“卧冰求鲤”。 作者对此评价是: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②主题: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中国儿童可怜。 4.《五猖会》 ①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 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②主旨:批评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作者不是批评父亲,而 是批评封建教育。 5.《无常》 ①无常的特点:鬼而人,理而情,可怖而可爱,具有人情味。 ②作者借无常讽刺现实中所谓的“正人君子”,揭露了现实社会没有公理。

人教版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整理大全知识分享

人教版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整理大全

七年级: 一、《繁星》《春水》(《繁星?春水》)母爱?童真?自然 1、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 2、体裁:诗歌(“小诗”) 3、成因:受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影响写成。 4、内容: (1)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冰心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哲学”而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她认为,母爱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2)对大自然的崇拜与赞颂。在冰心看来,人类来自自然,归于自然,人与自然应该是和谐一致的,冰心还将母爱、童真、自然融为一体。(3)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5、诗歌特点:(1)艺术上,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善于捕捉瞬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抒写内心的感受与思考。(2)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3)语言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悠长。(4)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生动形象,有韵味。(5)这类小诗常用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 6、“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这一哲理性名句出自冰心的作品《繁星》。冰心还“为诗人歌德九十年纪念”作了一首诗是《向往》。 二、《伊索寓言》生活的智慧和想象的魅力 1、作者:伊索,相传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故事。 2、文学价值:《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两千多年来以独特的人生智慧和艺术魅力受到各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 3、内容提要:内容十分丰富,影射社会现实;批评为富不仁;表现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对恶人不能心慈手软;要尊重自然规律,讽刺好逸恶劳等。 4、艺术特色:篇幅短小,寓意深刻;采用拟人化手法,形象鲜明。 5、精彩情节:《龟兔赛跑》《狼来了》《农夫和蛇》《赫剌克勒斯和财神》《蚊子和狮子》《鼹鼠》等。《农夫和蛇》的故事就告诫人们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狼和小羊》、《猫和鸡》就以绝妙的讽刺笔法,揭露了统治者的残暴和蛮横。《乌龟和老鹰》通过乌龟非要学飞翔不可,结果摔死的悲剧,说明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性,不可违背规律。 6、流传谚语:“狼来了”“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 三、《童年》在苦难中长大 1、作者:高尔基(苏联),是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主要作品有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2、体裁:长篇小说。 3、内容:小说讲述阿廖沙(作者原名的昵称)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表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4、人物形象: (1)阿廖沙坚强、勇敢、正直、充满爱心 (2)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拥有宽大的胸怀。 (3)外祖父吝啬、贪婪、专横、残暴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朝花夕拾》知识梳理

《朝花夕拾》重点知识 一、基本常识 1.《朝花夕拾》作者是鲁迅,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其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被选入初中教材。 (小说集《呐喊》、《彷徨》,其中《社戏》《故乡》《孔乙已》选入初中教材。) 2.《朝花夕拾》原题是“旧事重提”,用“朝花夕拾”做题的好处是显得含蓄,而且富有文采,原来的文题则显得直白。 3. 写作背景: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1926年,鲁迅先后写成十篇回忆性散文发表在《莽原》上。前五篇写于北京。第一篇《狗?猫?鼠》和第二篇《阿长与〈山海经〉》写于“北京寓所的东壁下”。“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反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他曾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陆续写出《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三篇散文。后五篇写于厦门,文笔完全回归到传统的散文文体,文字优美、纯净。后都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中。 4、内容概括: 《朝花夕拾》的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 5、《朝花夕拾》十篇分别是:对猫的讨厌和仇恨《狗?猫?鼠》、怀念长妈妈《阿长与<山海经>》、批评封建孝道的《二十四孝图》、描绘封建家长制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的勾魂使者《无常》、描写童年生活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庸医误人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写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写一个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的故事《范爱农》。 二、内容与知识点 《狗?猫?鼠》 内容:《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噑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朝花夕拾知识点精选

《朝花夕拾》测试题 一、填空。 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10篇。 目前,我们学过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 2、《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3、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天演论》。 4、《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鉴略,让我感到痛苦。 5、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百草园玩耍。 6、《二十四孝图》中,子路负米、敦巨埋儿、老菜娱亲等都是孝道故事的名称。 7.鲁迅在仙台学医时发生了三件重大的事。 8.“赛神会”中“我”和许多人喜欢看活无常。 9、迅在《琐记》中记叙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又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江南水师学堂。 10、“好。那么,走罢!”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一语出自鲁迅的《琐记》篇。 11、鲁迅在《琐记》一文中,用了“乌烟瘴气”一词来讥讽洋务派的办学。 12、鲁迅在《琐记》中写自己一有空闲,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表现出鲁迅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13、《范爱农》一文中,作者追述了在日本留学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14、《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分别的几个片段,并说明了在仙台医专时弃医从文的一生中重要的经历。 15、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16、《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17、鲁迅在《藤野先生》深切表达了对日本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 18、作者回忆少年读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后,觉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故事”,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橘”之类。而“哭竹生笋”的故事则有些可疑,还有“卧冰求鲤”的故事,如模仿则有性命之忧了。 19、作者在文中用“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表达了鲁迅先生对“妨害白话者”的愤怒之情。 20、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竟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琐记》中提及。 21、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如《无常》,《五猖会》。

人教版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整理大全

七年级: 一、《繁星》《春水》母爱?童真?自然 1、作者:冰心 2、体裁:诗歌(“小诗”) 3、成因:受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影响写成。 4、内容: (1)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2)对大自然的崇拜与赞颂。(3)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5、艺术特色: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善于捕捉瞬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抒写内心的感受与思考,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语言上,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悠长。 6、相关练习: ①“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这一哲理性名句出自冰心的作品《繁星》。冰心还“为诗人歌德九十年纪念”作了一首诗是《向往》 ②总的说来,《繁星》、《春水》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③、《繁星》、《春水》诗集表现了:母爱、童真、自然三大主题,这三大主题构筑了冰心思想内核“爱的哲学”。 ④《成功的花》: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⑤冰心原名谢婉莹,诗集《繁星》、《春水》是人们公认的小诗最高成就,被茅盾称为“繁星格”、“春水体”。 ⑥“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这诗句出自福建长乐(籍贯)的冰心(作家)写的《繁星》(篇名) 二、《伊索寓言》 1、作者:伊索,相传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故事。 2、文学价值:《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两千多年来以独特的人生智慧和艺术魅力受到各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 3、内容提要:内容十分丰富,影射社会现实;批评为富不仁;表现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对恶人不能心慈手软;要尊重自然规律,讽刺好逸恶劳等。 4、艺术特色:篇幅短小,寓意深刻;采用拟人化手法,形象鲜明。 5、精彩情节:《龟兔赛跑》《狼来了》《农夫和蛇》《赫剌克勒斯和财神》《蚊子和狮子》《鼹鼠》等。《农夫和蛇》的故事就告诫人们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狼和小羊》、《猫和鸡》就以绝妙的讽刺笔法,揭露了统治者的残暴和蛮横。 6、流传谚语:“狼来了”“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 三、《童年》在苦难中长大 1、作者:高尔基(苏联),是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主要作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2、体裁:长篇小说。 3、内容:小说讲述阿廖沙(作者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表现了俄罗斯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4、人物形象: (1)阿廖沙坚强、勇敢、正直、充满爱心 (2)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 (3)外祖父吝啬、贪婪、专横、残暴 5、文学价值:小说的基调是严肃,低沉的。读起来令人悲哀但又不过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

名著阅读《朝花夕拾》精编版

专题四:名著阅读 第八讲《朝花夕拾》 【考点解读】 考试分值:10分左右 考纲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 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考查形式:主观题、知识识记类客观题。 【精华提炼】 1.命题规律: 题型:大致分为主观和客观两种题型。 考点:侧重对重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考查,以及名著主题的深刻理解。 2.方法技巧: 一定要熟读名著,对其基本内容、情节、人物要非常熟悉,准确记忆;另外在此基础上要横向纵向的对比阅读,深入思考,这样才能根据题目的要求去做答。 3.注意事项: 许多同学要么是对作品内容不熟,要么是张冠李戴,要么答非所问,才导致在名著阅读上失分较多。其实名著题一般都较为简单,关键是要阅读,要熟知,并且要记准。【知识梳理】 《朝花夕拾》导读 创作背景: 《朝花夕拾》创作从1926年2月开始,到11月结束。后又在1927年7月11日写了《后记》《朝花夕拾》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1927年7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1928年9月结集时改名为《朝花夕拾》;于1928年9月由北京未名社出版,列为作者所编的《未名新集》之一。1929年2月再版,1932年9月第三版改由上海北新书局重排出版,书的封面为陶元庆所绘。

作品介绍: 《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是鲁迅后来修改的名字,又名《旧事重提》,1927年编集成书,改为现名。共10篇。最初在《莽原》杂志上发表。“朝”表示早晨,这里指早年时候,“夕”表示傍晚,这里指晚年时期。书名的意思是早 晨盛开的鲜花,傍晚的时候摘掉或捡起,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晚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 本书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中不同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文字。全书由《小引》《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 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后记》等组成。《朝花夕拾》 一书使得更多的青少年能够分享鲁迅的“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 作者介绍 鲁迅 (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豫亭,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笔名鲁迅(Lution)源于革命revolution。伟大 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被麻木的精神。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石,后与《阿Q 正传》、《药》、《故乡》等小说名篇一同收入小说集《呐喊》。毛泽东主席评价鲁迅为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评论家、作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华 民族精神的发扬人。 内容和思想 《狗·猫·鼠》 第一篇作品《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嗷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 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 虐者的憎恨 《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 念。

朝花夕拾重点知识点及测试题

《朝花夕拾》测试题 一、填空 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10篇。 目前,我们学过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 2、《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 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3、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天演论》。 4、《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鉴略,让我感到痛苦。 5、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百草园玩耍。 6、《二十四孝图》中,子路负米、敦巨埋儿、老菜娱亲等都是孝道故事的名称。 7.鲁迅在仙台学医时发生了三件重大的事。 8.“赛神会”中“我”和许多人喜欢看活无常。 9、迅在《琐记》中记叙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又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江南水师学堂 10、“好。那么,走罢!”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一语出自鲁迅的《琐记》篇。 11 鲁迅在《琐记》一文中,用了“乌烟瘴气”一词来讥讽洋务派的办学。 12 鲁迅在《琐记》中写自己一有空闲,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 表现出鲁迅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13《范爱农》一文中,作者追述了在日本留学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14《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分别的几个片段,并说明了在仙台医专时弃医从文的一生中重要的经历。 15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16《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

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17鲁迅在《藤野先生》深切表达了对日本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 18 作者回忆少年读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后,觉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故事”, 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橘”之类。而“哭竹生笋”的故事则有些可疑,还有“卧冰求鲤”的故事,如模仿则有性命之忧了。 19作者在文中用“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表达了鲁迅先生对“妨害白话者”的愤怒之情。 20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竟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琐记》中提及。 21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如《无常》,《五猖会》。 22在《琐记》一文中鲁迅先生曾描述了新学堂与旧学堂的区别。 23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无常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 24鲁迅寓居的东墙上,一直挂着他的老师藤野先生的照片 25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范爱农。 二、选择 1“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 D ) A、形象好看 B、活泼诙谐 C、能勾摄恶人魂魄 D、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2《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 C ) A、受到日本同学歧视 B、先生不重视自己 C、要拯救国民的精神 D、学医太难 3《琐记》一文中写了几件事,表达了对衍太太的不满( C ) A.一件 B.两件 C.三件 D.四件

人教版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整理大全

七年级: 一、《繁星》《春水》(《繁星?春水》)母爱?童真?自然 1、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 2、体裁:诗歌(“小诗”) 3、成因:受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影响写成。 4、内容: (1)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冰心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哲学”而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她认为,母爱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2)对大自然的崇拜与赞颂。在冰心看来,人类来自自然,归于自然,人与自然应该是和谐一致的,冰心还将母爱、童真、自然融为一体。(3)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5、诗歌特点:(1)艺术上,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善于捕捉瞬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抒写内心的感受与思考。(2)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3)语言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悠长。(4)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生动形象,有韵味。(5)这类小诗常用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 6、“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这一哲理性名句出自冰心的作品《繁星》。冰心还“为诗人歌德九十年纪念”作了一首诗是《向往》。 二、《伊索寓言》生活的智慧和想象的魅力 1、作者:伊索,相传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故事。 2、文学价值:《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两千多年来以独特的人生智慧和艺术魅力受到各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 3、内容提要:内容十分丰富,影射社会现实;批评为富不仁;表现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对恶人不能心慈手软;要尊重自然规律,讽刺好逸恶劳等。 4、艺术特色:篇幅短小,寓意深刻;采用拟人化手法,形象鲜明。 5、精彩情节:《龟兔赛跑》《狼来了》《农夫和蛇》《赫剌克勒斯和财神》《蚊子和狮子》《鼹鼠》等。《农夫和蛇》的故事就告诫人们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狼和小羊》、《猫和鸡》就以绝妙的讽刺笔法,揭露了统治者的残暴和蛮横。《乌龟和老鹰》通过乌龟非要学飞翔不可,结果摔死的悲剧,说明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性,不可违背规律。 6、流传谚语:“狼来了”“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 三、《童年》在苦难中长大 1、作者:高尔基(苏联),是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主要作品有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2、体裁:长篇小说。 3、内容:小说讲述阿廖沙(作者原名的昵称)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表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4、人物形象: (1)阿廖沙坚强、勇敢、正直、充满爱心 (2)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拥有宽大的胸怀。 (3)外祖父吝啬、贪婪、专横、残暴 5、文学价值:小说的基调是严肃,低沉的。但又有天真烂漫的色彩。读起来令人悲哀但又不过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江苏省淮安市中考语文 朝花夕拾知识点归纳

《朝花夕拾》知识点归纳 一、《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 1、童年的温馨,充满趣味的童心世界 ①《小引》 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无限的趣味……” ③《狗·猫·鼠》(喜欢小动物) ④《无常》对民间艺术、地方习俗充满兴趣。对连环画、花纸、民间故事、迎神赛会和目连戏等,都有着浓烈的兴趣与爱好。 2、童年的压抑与伤害 ①《五猖会》中“背书”一段(父母不懂孩子心理,自以为教育得法,却严重地伤害了孩子的心灵。) 3、青年时代冲破家庭束缚,探求、抉择人生道路 ①《琐记》学地学、矿物学(金石学)、赫胥黎《天演论》 ②《藤野先生》到东京学医,后来又弃医从文。从此走上文学道路,毕身以唤醒国民精神为己任,同反动落后作斗争。 4、怀念亲人师友 ①喜欢的人(“无常”、长妈妈……) ②敬重的人(藤野先生、寿镜吾) ③同情的人(范爱农) 5、作为“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战士,鲁迅先生从来没有忘记过战斗。 ①《父亲的病》中对“庸医”的讽刺; ②对中医的偏见:“绍兴几个名医,”借行医诈取病人钱财,痛恨迷信与落后; ③《琐记》衍太太:居心险恶的人; ④对黑暗腐朽的现实的还击、痛斥; 二、《阿长与<山海经>》思考题: 1. “我”平时怎样叫保姆长妈妈?什么时候叫她“阿长”的? “我”平时叫她“阿妈”。 叫她“阿长”是在“憎恶她的时候”,这个称呼不大客气,平时只有年辈最长的祖母才这样叫

她。 2. 有时候“我”为什么“实在不大佩服她”? 原因是她“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又不许“我”走动,并动辄以告状相威胁;睡觉的姿态不好,占了过多的地方;满肚子麻烦的礼节,等等。 3. 一时“我”又为什么对她“发生空前的敬意”,甚至于对她“有了特别的敬意”呢? 是因为她常对“我”讲“长毛”的故事,某些情况表明她似乎有“伟大的神力”,于是对她“有了特别的敬意”。 后来因为她给“我”弄到了绘图的《山海经》,这是“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又使“我”对她发生了“新的敬意”。 4、长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鲁迅对阿长有着怎样的感情? (1). 阿长饶舌、多事、有许多繁文缛节,愚昧无知、略带粗野,但又爽朗、热情、乐于帮助别人,她有着淳朴、宽厚、仁慈的美德。 【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了什么?】 【(1)“谋杀”我的隐鼠。(2).“切切察察的毛病”。(3)摆“大”字的睡相。(4)令人厌烦的“种种规矩”。(5).“长毛”的故事。(6)<<山海经>>。(重点)】 (2). 文章是按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组织安排材料的。这种前后感情的变化,实际上就是:对长妈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见课文的最后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三、其它知识点补充: 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10篇。目前,我们学过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 2、《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鉴略》,让我感到痛苦。 3、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百草园玩耍。 4、《二十四孝图》中,子路负米、敦巨埋儿、老菜娱亲等都是孝道故事的名称。 5、鲁迅在《琐记》中记叙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又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江南水师学堂 6、《范爱农》一文中,作者追述了在日本留学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7、《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分别的几个片段,并说明了在仙台医专时弃医从文的一生中重要的经历。 8、《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如《无常》,《五

朝花夕拾重点知识

《朝花夕拾》重点知识 《狗?猫?鼠》 1.在鲁迅的《朝花夕拾》中,写“宠物”的文章是哪一篇文章?答:《狗?猫?鼠》 2.作者仇猫的原因有哪些? 答:猫的性情和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食雀鼠,总是尽情玩弄,直到玩厌了,才吃下去;与狮虎同族,却一副媚态;他们配合时到处嗷叫,闹得别人心烦。 3.《狗?猫?鼠》中作者小时候床头贴的两张花纸是?答:《八戒招赘》、《老鼠成亲》 4.隐鼠的结局是怎样的?答:隐鼠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踩死了。 5.《狗?猫?鼠》一文是针对谁的攻击引发的?用意何在? 答:《狗?猫?鼠》中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的“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嚎叫”、时而“一幅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阿长与山海经》 1、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 答: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厌烦的种种规矩;给我讲“长毛”的故事;为我买绘图的《山海经》。 2、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映?表现我什么心情? 答:“我似乎遇着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惊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说明“我”听到以后很震惊,很感动,别人做不到的事,这样一个不识字的普通人居然做到了,也由此对她“发生新的敬意了”。 3、结合全文,概括长妈妈的形象特点。 答: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问题。她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 《二十四孝图》 1、鲁迅的《<二十四孝图>》一文,对古时的所谓“孝”持有怎样的态度? 斥责封建孝道不顾人命,教坏后人,揭示其虚伪和残酷。 2、《二十四孝图》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3、《二十四孝图》中鲁迅为什么得到二十四孝图后即高兴又扫兴? 答:因为“下图上说,鬼少人多,又为我一人独有”,所以很高兴;可是那上边宣扬的是封建的伦理道德,让他“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作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这使他扫兴。 4、鲁迅先生为什么说童年时请人讲了《二十四孝图》中的二十四个故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作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答:因为二十四孝中有些故事实在荒谬。比如“哭竹生笋”,“怕我的精诚未必会这样感动天地。但是哭不出笋来,还不过抛脸而已。”二十四孝中有些好学,有些实在难学或者说不能去学。 5、鲁迅的《二十四孝图》是不是反对孝道的文章? 答:鲁迅的《二十四孝图》并非反对孝道,只是对古代某些迂腐文人对孝道无赖解释的拨乱反正。 6.为什么作者反感“老莱娱亲”的故事? 招致他反感的便是老莱“诈跌”,作婴儿啼,以娱亲意,作者认为小孩子多不愿意诈作,换言之,不愿装假,这违背了儿童的心理。 《五猖会》 1.《五猖会》中,父亲强迫“我”背《鉴略》,让我感到痛苦,从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 2.课文最后说,“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作者是真的“诧异”么?你认为父亲为什么让“我”那时候背书?

《朝花夕拾》重要知识点整理及练习

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二、主题归纳 1、充满趣味的童心世界 ①《狗·猫·鼠》例如写动物们开会商议如何左迎接大象的故事和祖母跟同“我”讲述关于猫的故事,都充满童心;其中也体现“我”喜欢小动物。 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百草园是儿童的乐园” ③《无常》中表现“我”对连环画、花纸、民间故事、迎神赛会和目连戏等,都有着浓烈的兴趣与爱好。 ④《五猖会》我对观看五猖会怀着急切兴奋的心情。 2、压抑伤害的现实世界

①《五猖会》“背书”一段中父母不懂孩子心理,自以为教育得法,却严重地伤害了孩子的心灵。 ②《琐记》为逃避偷东西的流言到中西学堂学习。 ③《二十四孝图》控诉了封建教育对童心的毒害和扭曲。 ④《范爱农》范爱农在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 3、探求抉择的人生道路 ①《琐记》求学的过程 ②《父亲的病》父亲被庸医治死,使“我”立志学医救人。 ③《藤野先生》到东京学医,后来又弃医从文。以唤醒国民精神为己任。 4、揭露批判的社会现实 ①《父亲的病》中对“庸医”的讽刺; ②《狗·猫·鼠》讽刺了“名人教授”,表达了对暴虐者的憎恨。 ③《琐记》衍太太:居心险恶的人;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 ④《无常》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揭露了“鬼有情,而人无情”的社会现实。 ⑤《五猖会》批判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三、人物形象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五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长妈妈)、恩师(藤野先生)、朋友(范爱农)、父亲和邻居(衍太太)。 长妈妈——她是一个勤劳、善良、开朗、纯朴的深受封建礼教束缚的旧时代农村妇女。她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也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

中考名著导读整理

一、《童年》:在苦难中长大 (一)作家作品:《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中的第一部。《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讲述的是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二)《童年》的基本主题:阿廖沙的成长;还有一个主题是:鞭挞俄国国民的小市民习气。(三)重要内容: 1、《童年》是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 2、《童年》讲述的是(作者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3、童年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外祖父是一个()的人,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外祖母(),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作品中,乐观纯朴的(),正直的老工人(),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都给主人公以力量和支持。 二、《鲁滨孙漂流记》:孤独而顽强的冒险者 重要内容: 1、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一读()的代表作《》。这是一部流传很广,影响很大的文学名著。它表现了(强烈的资产阶级进取精神和启蒙意识)。 2、《鲁滨孙漂流记》的主人公是(),他敢于(),勇于(),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他的名字,已经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和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 3、《鲁滨孙漂流记》的主要部分就是主人公在荒岛生活的生动记述。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的第24年,他还搭救了一个野人,给他取名为()。在他的教育下成为一个忠实的奴仆。 三、《朝花夕拾》: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一)作家作品: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朝花夕拾》是鲁迅创作的以回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生活为主的散文集,共收入10篇散文,写于1926年6月至11月间,《朝花夕拾》题目意义是“早晨的花晚上拾起”,意即:“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意思”。 (二)重要内容 1、《朝花夕拾》是鲁迅惟一一本()集。全书十篇文章,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我们学过其中的《》、《》、《》等。(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 2、《五猖会》记叙作者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挠,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四、《骆驼祥子》: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 (一)作家作品: 1.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茶馆》、《龙须沟》等。 2.内容及人物 本书讲述了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他原是个破产农民,18岁时只身来到北京谋生。他为了实现自己最大的梦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而努力工作,但是三起三落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