嗅觉的检测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1
感官检验的名词解释是感官检验是一种对人体感官系统进行评估和测量的方法。
通过这种方式,人们可以了解和评价感官系统的功能是否正常,以及感觉、知觉和认知的表现情况。
感官检验包括对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官进行检测。
这些感官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交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通过感官检验,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感官系统的运作方式,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感官感知和体验。
在视觉感官检验中,人们可以通过测试来评估一个人的视觉敏锐度、视力水平和颜色识别能力等。
例如,通过读取图形和文字来测试视力,通过辨别和区分不同颜色的能力来测试色觉。
这些检验结果可以帮助医生或专业人士诊断和治疗与视力相关的问题,或者帮助人们选购适合自己的眼镜或隐形眼镜。
听觉感官检验主要通过测量听力来评估一个人的听觉功能。
人们可以通过听力测试器或听觉测量设备来测定一个人的听力水平。
检验中常用的方法包括纯音听觉测试、语言听觉测试和中音听感查明等。
这些检验结果可以帮助医生确定一个人的听力水平以及是否存在任何听力相关的问题,如耳聋或听力障碍等。
嗅觉感官检验主要评估一个人的嗅觉功能,这对于感知和识别不同气味非常重要。
通过使用气味测试板和气味辨别测试,人们可以评估一个人的嗅觉灵敏度和嗅觉辨别能力。
这些检验结果可以用于检测嗅觉障碍,如嗅觉丧失或嗅觉减退。
味觉感官检验涉及对舌头上的味蕾进行评估,以了解一个人的味觉功能。
这可以通过提供不同味道的液体或食物,并要求被测试者辨别和识别它们的味道来实现。
味觉感官检验可以帮助医生评估一个人的味觉敏感度和味觉辨别能力,以及检测味觉相关的问题,如味觉减退或味觉丧失。
触觉感官检验是评估人体触觉系统的方法。
通过对皮肤进行触觉检测,人们可以评估一个人的触觉感知、触觉敏感度和触觉辨别能力。
这些检验结果可以帮助医生或专业人士诊断和治疗与触觉相关的问题,如触觉疼痛感知异常或触觉感觉丧失等。
总之,感官检验是一种通过评估和测量人体感官系统功能来了解和评估感觉、知觉和认知表现的方法。
味觉和嗅觉是如何产生的?味觉和嗅觉是两种重要的感觉,它们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那么,它们是如何产生的呢?下面,本文将为读者分别探讨味觉和嗅觉是如何产生的。
味觉的产生味觉是人类的一种化学感觉,它通过在味蕾中检测化学物质的存在来识别食物的味道。
具体来说,味觉的产生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食物进入口腔2. 味蕾受到化学物质刺激味蕾是位于舌头、喉咙、口腔等部位的味觉受体细胞,它们能够检测口中化学物质的存在。
3. 化学物质与味蕾结合当食物中的化学物质接触到味蕾上的化学感受器时,它们会与味蕾上的蛋白质结合,从而产生化学反应。
4. 神经信号传递化学物质与味蕾上的蛋白质结合后,会产生神经信号。
这些信号会通过舌面上的神经细胞向脑部传递,然后在脑部被解码为具有特定味道的信息。
嗅觉的产生嗅觉是通过鼻腔中的气味感受器检测气味分子来产生的。
下面是嗅觉的产生过程:1. 气味分子进入鼻腔2. 气味分子结合嗅觉受体嗅觉受体位于鼻腔上方的嗅上皮中,它们可以识别气味分子的存在。
3. 发送神经信号当气味分子结合嗅觉受体时,会产生神经信号。
这些信号会通过嗅神经向脑部传递。
在脑部中,这些信号被解码为感知气味的信息。
嗅觉和味觉的关系虽然味觉和嗅觉是两种不同的感官,但它们却密切相关。
实际上,获得食物的多样性味道是通过味觉和嗅觉的共同作用来实现的。
我们能够分辨不同食物的味道,其实是融合了来自嗅觉和味觉的信息。
结语味觉和嗅觉对人类的生命过程和生活质量都具有重要影响。
理解它们是如何产生的可以增加我们对自己身体的认识和了解。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读者对味觉和嗅觉的产生过程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综述·嗅觉障碍及其临床检测方法李楠徐心嗅觉与视觉、听觉、触觉一样是人类重要的特殊感觉功能,嗅觉障碍会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其中对危险环境的识别能力下降或丧失甚至可对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嗅觉障碍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其中上呼吸道感染、头部外伤及鼻-鼻窦疾病是最常见的原因。
许多神经系统疾病亦表现有嗅觉障碍,嗅觉功能的研究对于神经内科的某些疾病的早期诊断及防治具有一定的意义。
Ansari等早在70年代就有研究证明嗅觉的功能障碍与一系列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Down综合征(Down's syndrome,DS)、亨廷顿病(Huntington's disease,HD)、特发性帕金森病(idiopathic Parkinson's disease,IPD)等。
在神经病学理论中,嗅神经的地位已由第一对脑神经跃居为脑的组成部分。
关于嗅觉的检测,目前已有许多方法,包括主观嗅觉检测和客观嗅觉检测,但在神经病学临床查体中,嗅觉功能的检查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一、嗅觉系统的解剖学研究与神经系统的其他感觉通路传导相比,嗅觉传导具有其独特的解剖学特点,即嗅觉的传导只有两级神经元组成。
嗅觉系统主要由嗅细胞、嗅神经、嗅球、嗅束及嗅皮质组成。
鼻腔的纤毛上皮细胞组成的神经纤维穿过前颅窝的筛板达到额叶表面的嗅球,嗅球为嗅觉的低级中枢。
嗅束为嗅球后部的条索状部分,它主要由僧帽细胞、簇状细胞的轴突纤维及皮层投射到嗅球颗粒细胞的纤维构成,还包括一些对侧嗅球与前嗅核(指在嗅球和嗅束的移行部有一小群散在的神经细胞)的传出纤维,嗅束为嗅觉信息的传入与抑制性传出的通路。
嗅皮质为嗅觉的高级中枢,位于颞叶、杏仁核及梨状区皮质,它分为初级嗅皮质及次级嗅皮质。
初级嗅皮质直接接收来自嗅球和前嗅核的纤维投射,有学者认为初级嗅皮质是气味的主观感觉区;次级嗅皮质接收来自初级嗅皮质的纤维投射,其发出的纤维主要投射到海马。
嗅觉传感器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近年来,智能家居领域发展迅猛,人们的生活也变得更加便捷舒适。
其中,嗅觉传感器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技术手段,在智能家居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探讨智能家居领域下,嗅觉传感器技术的应用现状、发展前景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
一、嗅觉传感器技术的应用现状嗅觉传感器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技术手段,它通过识别不同物质所散发的气味,实现物质的远程检测和控制。
如今,随着物联网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嗅觉传感器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在智能家居领域中,嗅觉传感器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嗅觉传感器已经被应用在智能家居领域中的多个方面。
例如,在厨房环境中,可安装嗅觉传感器检测食品的新鲜度和成熟度等参数,从而保证食品的健康与安全。
在卧室环境中,可以通过安装嗅觉传感器检测空气质量,调整空气净化器和除湿器的运行,从而为人们带来更加健康宜居的居住环境。
二、嗅觉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前景嗅觉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前景广阔。
首先,嗅觉传感器技术的应用范围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未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智能家居系统将变得更加智能化,更加便捷化。
在这样的环境中,嗅觉传感器技术的应用前景将不可限量。
其次,嗅觉传感器技术的使用成本较低。
传统的嗅觉检测方法需要专业人员,而且费用相对较高。
而嗅觉传感器技术则可以代替传统检测方法,减少了人力物力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检测的精确度。
三、嗅觉传感器技术应用的影响嗅觉传感器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优化人们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对环保和健康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手段。
如今,空气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而嗅觉传感器技术的使用则有助于追踪和分析污染源。
在生物学领域,嗅觉传感器技术也可以应用于药物研发等方面,并为医疗诊断提供重要支持。
总之,随着嗅觉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它将为智能家居领域带来更为便捷、智能化的生活方式,并且在环保、健康等方面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嗅觉传感器技术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应用前景广泛,但也需要加强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以确保其安全性和精确度并不断提升其应用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耳鼻喉专科护理监测指标总结耳鼻喉专科是医学科目中相对较为特殊的一个领域,它不但含有常见疾病如咽炎、扁桃体炎、慢性鼻炎等等,还有需要细致观察的听力、言语、喉头与声带等等。
这些不同的病症,需要不同的监测指标来进行护理、诊断和治疗。
在此,我们将简要总结耳鼻喉专科护理所需要的监测指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1.听力指标听力指标是耳鼻喉专科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帮助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听力情况进行判断与诊断。
其中,主要包括听力级别、听力门槛、听阈及言语识别能力等。
听力级别用于反映患者的听力程度,听力门槛则是反映对特定频率声音的敏感度,而听阈则是指患者能辨别的最低响度,言语识别能力则反应了患者对言语的辨识能力。
这些指标除了最基础的测听可以得到以外,还需要医学专用仪器或各种测试,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
2.声带指标声带指标主要反映患者的喉咙与声带状况,包括声带张力、声带充血、声带结节等等。
声带状况的不同,会对患者的呼吸和发声造成不同的困扰和危害,因此这些指标的监测也很重要。
常规检查通过喉镜看到患者的喉部情况,同时需要医学专用仪器对患者进行专门的检测。
3.嗅觉指标嗅觉指标主要用于判断患者的嗅觉情况,了解患者是否有嗅觉缺失、嗅覺抑制等问题。
因为嗅觉在人体中的重要性,这些指标的监测也十分重要。
可以采用各种嗅觉检测仪器和方式进行检测。
4.咽喉指标在咽喉方面,监测指标主要涵盖咽喉腔大小、咽喉感染状况、喉杓肥大情况等等。
这些指标反映了患者的喉咙状况,同时也关系到患者的呼吸、吞咽等生理反应。
也可以通过检查口咽底、喉镜、超声检查等手段来了解患者的状况。
5.鼻腔指标鼻腔指标主要包括鼻塞、分泌物、嗅觉退化等等。
这些指标反映了患者的鼻腔状况,鼻腔中的问题会导致病变发生和病情恶化。
可以通过鼻内窥镜检查、CT检查等手段来了解患者的病情。
总的来说,耳鼻喉专科护理的监测指标十分繁复和细致。
因为每个病人的病情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监测和护理。
仅仅这些监测指标的细则仍不能包含所有情况,医护人员需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专业知硕来进行监测和护理。
气味分析香水的原理和方法
气味分析香水的原理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这是一种常用的分析香水成分的方法。
它通过气相色谱将香水中的挥发性成分分离,然后利用质谱对这些分离出的化合物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
2. 气相色谱嗅觉检测(GC-O):这是一种结合气相色谱和嗅觉评价的方法。
在气相色谱分离香水成分的同时,通过嗅觉检测人员对分离出的化合物进行感官评价,以确定它们的香气特性。
3. 电子鼻(E-nose):电子鼻是一种模拟人类嗅觉系统的设备,它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传感器对香水中的气味成分进行检测和分析。
电子鼻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各种传感器对香水中的化学成分产生的气味进行电化学反应,并通过模式识别算法将这些反应转化为可识别的信号。
4. 感官评价:感官评价是一种主观的香水分析方法,通过人的嗅觉和味觉感受来评价香水的气味特性。
常用的感官评价方法包括嗅闻法、口感法和评分法等。
以上是几种常用的气味分析香水的原理和方法。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对香水的成分和气味特性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评价,有助于香水的研发和质量控制。
询诊热线心态,多参加集体和室外活动;(3)平稳控制血压,调整好血糖、血脂;(4)适当服用改善脑血管循环和脑细胞营养代谢药物,这方面的药物很多,建议到当地正规医院神经科就诊。
山东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教授 许继平嗅觉功能丧失需要做什么检查我是一名老年女性。
2009年2月,我在家中突然晕倒,当时头着地,急诊CT检查诊断为:1.右额叶脑出血;2.枕部头皮血肿;3.左枕骨骨折。
治疗出院后复查为:1.左额部慢性额膜下血肿;2.脑积水;3.脑萎缩。
曾服用云南红药胶囊、复方脑蛋白水解片、独一味胶囊、脑复康、达纳康、都可喜等药物,也用脑康治疗仪治疗过,但现在生活中闻不出任何味道,嗅觉功能已完全丧失。
我想请教专家:嗅觉功能丧失能治愈吗?还需要做什么检查?该如何治疗?广西 韩读者韩读者:嗅觉障碍性疾病通常是耳鼻咽喉科疾病中病因不清、治疗较为困难的一种,常分为嗅觉丧失、嗅觉减退、嗅觉过敏等类别,较为常见的病因有鼻炎、鼻窦炎(或鼻息肉)、鼻部肿瘤、外伤等。
您来信中因无相关鼻部检查结果,目前考虑应该是属于外伤后引起的嗅黏膜和嗅神经系统的嗅觉丧失。
嗅觉障碍检查包括主观与客观检查两部分,其中主观检测的随意性较大,干扰因素较多,结果相对不够可靠。
客观检测包括嗅觉事件相关电位(OERP)、嗅觉脑磁图、嗅觉系统结构成像(C T、M R I)和嗅觉功能成像(fMRI、PET、SPECT),这些检查临床应用较少,主要用作医学研究。
作为临床诊断而言,外伤所致嗅觉障碍的诊断要素应包括询问病史、查体及常用的鼻内窥镜、主观嗅觉测试、MRI(磁共振)等检查手段。
该病能否好转治愈要看您的发病时间长短、病因、严重程度等。
一般而言,时间越短、程度越轻、病变部位在鼻腔鼻窦的改善可能性较大。
鉴于您当时已行头颅CT,且时间已经两年8月余,建议您到医院再做一个鼻内镜检查,如果排除鼻窦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等鼻腔阻塞性因素,您可以试着服用维生素A、维生素B1和维生素E或试试中医治疗。
生活饮用水臭和味的测定嗅气和尝味法
方法确认报告:生活饮用水臭和味的测定嗅气和尝味法
1.方法原理
在采集水样后的6小时内,检测人员利用自己的嗅觉,在20℃和煮沸后稍冷的情况下闻其臭,用适当的词语描述臭特性,并按六个等级报告臭强度。
2.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天然水、饮用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臭的检验。
3.方法依据
本方法依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GB/T5750.4-2006/3.1.
4.主要仪器
一般实验室仪器。
5.测定步骤
5.1 原水样的臭和味:
取100mL水样,放入250mL锥形瓶中,振摇后从瓶口嗅
水的气味,用适当文字描述,并按六级记录其强度,如表1.同时,取少量水样放入口中(此水样应对人体无害),不要咽下,品尝水的味道,予以描述,并按六级记录其强度,如表1.
5.2 原水煮沸后的臭和味
将上述锥形瓶内水样加热至开始沸腾,立即取下锥形瓶,稍冷后按上法嗅气和尝味,用适当文字描述,并按六级记录其强度,如表1.
表1 臭和味的强度等级
等级强度
1 无
2 微弱
3 弱
4 明显
5 强
6 很强
6.技术指标
6.1 方法精密度
重复测定同一水样7次,试验结果符合国标《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GB/T5750.4-2006/3.1臭和味的测定要求,标准样品在给定范围之内,通过对相对标准偏差的计算也反映出本方法的精密度良好。
7.结论
本方法通过对上述指标的测试,所得结果符合国标要求,因此确认该方法可行。
五官检查器原理一、引言五官是人体面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五官可以感知外界的信息,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
因此,五官的健康状况对我们的生活至关重要。
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监测自己的五官健康,五官检查器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五官检查器的原理及其应用。
二、五官检查器的分类根据五官检查器的功能和用途,可以将其分为视觉检查器、听觉检查器、嗅觉检查器、味觉检查器和触觉检查器。
下面将分别介绍每种检查器的原理和应用。
1. 视觉检查器的原理与应用视觉检查器主要用于检查眼睛的健康状况。
其原理是通过光学成像技术,将眼睛的结构和病变映射到图像上,以便医生进行诊断。
视觉检查器通常包括眼底相机、角膜地形图仪和眼压计等设备。
眼底相机可以拍摄眼底图像,用于检查视网膜、玻璃体等部位的异常情况。
角膜地形图仪可以测量角膜的曲率和厚度,用于评估角膜的健康状况。
眼压计可以测量眼压,用于筛查青光眼等眼部疾病。
2. 听觉检查器的原理与应用听觉检查器主要用于检查听力的健康状况。
其原理是通过声音的传播和反射来评估耳蜗和听神经的功能。
听觉检查器通常包括听力筛查仪、耳蜗成像仪和耳道镜等设备。
听力筛查仪可以发出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声音,并记录受试者的听觉反应,用于评估听力水平。
耳蜗成像仪可以通过超声波或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查耳蜗的结构和病变情况。
耳道镜可以观察外耳道和鼓膜,用于检查中耳炎等疾病。
3. 嗅觉检查器的原理与应用嗅觉检查器主要用于检查嗅觉的健康状况。
其原理是通过检测嗅觉物质的浓度和刺激度来评估嗅觉功能。
嗅觉检查器通常包括嗅觉阈值测试仪和嗅觉辨别测试仪等设备。
嗅觉阈值测试仪可以逐渐降低嗅觉物质的浓度,直到受试者无法感知为止,用于评估嗅觉的敏感度。
嗅觉辨别测试仪可以用不同的嗅觉物质进行测试,评估受试者对不同气味的辨别能力。
4. 味觉检查器的原理与应用味觉检查器主要用于检查味觉的健康状况。
其原理是通过刺激味蕾并记录受试者的味觉反应来评估味觉功能。
昆虫嗅觉仪的原理昆虫嗅觉仪是一种基于昆虫嗅觉系统的仿生技术,通过模拟昆虫嗅觉系统中的嗅觉感知机制,实现对气味的检测和识别。
昆虫的嗅觉系统是一种高度敏感、高效率的气味感知系统,具有许多令人惊叹的特性,因此成为设计嗅觉传感器的理想模型。
昆虫嗅觉仪的原理主要包括嗅觉感知器官、嗅觉感知机制和嗅觉识别算法三个方面。
昆虫的嗅觉感知器官是昆虫嗅觉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昆虫的嗅觉感知器官主要包括感觉毛、感觉细胞和感觉器官等。
感觉毛是昆虫嗅觉感知器官的外部结构,具有增加接触面积和提高气味感知灵敏度的作用。
感觉细胞是昆虫嗅觉感知器官的内部结构,负责接收和转换气味信息。
感觉器官则是昆虫嗅觉感知器官的整体结构,将感觉细胞的输出信号传递给嗅觉中枢。
昆虫的嗅觉感知机制是昆虫嗅觉系统中的核心部分。
嗅觉感知机制主要包括气味分子的接受、转导和传递三个过程。
当气味分子进入昆虫的嗅觉感知器官时,首先被感觉毛捕获,并与感觉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
接着,受体与信号转导通路相互作用,将气味信息转化为神经电信号。
最后,神经电信号通过感觉器官传递到昆虫的嗅觉中枢,产生相应的嗅觉感知和识别。
昆虫嗅觉仪的嗅觉识别算法是实现气味检测和识别的关键。
嗅觉识别算法主要包括特征提取、模式识别和决策判断三个步骤。
特征提取是将昆虫的嗅觉感知信号转化为具有区分性的特征向量。
模式识别是将特征向量与事先建立的模式库进行比对和匹配,以实现气味的识别和分类。
决策判断是根据模式识别的结果进行最终的判断和决策。
昆虫嗅觉仪是一种基于昆虫嗅觉系统的仿生技术,通过模拟昆虫嗅觉系统中的嗅觉感知机制,实现对气味的检测和识别。
昆虫嗅觉仪的原理主要包括嗅觉感知器官、嗅觉感知机制和嗅觉识别算法三个方面。
嗅觉感知器官负责接收和转换气味信息,嗅觉感知机制负责将气味信息转化为神经电信号,嗅觉识别算法负责将特征向量与模式库进行比对和匹配,实现气味的识别和分类。
昆虫嗅觉仪的研究将为气味检测和识别领域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嗅觉的检测
嗅觉是一个很重要的感觉,与视觉、听觉相比其研究显著滞后。
主要表现在对嗅觉的中枢解剖通路、嗅觉机制、嗅觉障碍机制和治疗了解甚少,缺乏准确行嗅觉功能定性和定量检查的客观方法。
目前对嗅觉可从主观、客观及实验室方法等方面进行检测:
(1) 主观测试方法(心理物理测试法) :用含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嗅物质的液体、嗅棒,请患者鉴别,得到相应的资料,对嗅觉功能作出判断。
主要有五味试嗅液检测法(柳端今、孙安纳等研制) 、CCRC 检测法(康涅荻格化学感觉临床研究中心检测法) 、标准微胶囊嗅觉功能检查(又称美国宾州嗅觉研究中心嗅觉检查法,the universityof Pennsylvaniasmell identification test , UPSIT) ,共40 种微型胶囊,通过刮擦- 吸气来测定嗅敏度,UPSIT 要求双侧鼻孔同时测试。
(2) 客观测试法—嗅性相关电位:①电刺激诱发的嗅性诱发电位:日本学者、北京协和医院和北京同仁医院先后用电刺激记录动物的嗅性诱发电位, Ishimaru 等报告了电刺激诱发的人嗅性诱发电位。
②化学气体刺激诱发人的嗅性相关电位( olfactory event related potentials ,OERP) :OERP 系由气味剂(odrant s) 刺激嗅黏膜,应用计算机迭加技术,在头皮特定部位记录到的特异性脑电位。
1966年Finkenzeller 等用气味剂香草醛(vanillin) 刺激人类嗅黏膜,在头皮特定部位记录到了OERP。
这是人类第1 次在自身记录到OERP。
1978 年, Kobal 等研制了一种嗅觉刺激装置,在刺激嗅区黏膜的同时不会引起呼吸区黏膜的温度和体感变化。
1998 年以来北京协和医院、北京为尔福电子公司、中国科学院电气高技术研究所共同研制了化学刺激诱发嗅性电位刺激的记录装置。
至于嗅觉诱发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 , EEG) 和脑电地形图( brain electricalactivity mapping ,BEAM) 测试,蒋以亭等研究认为可作为嗅觉客观检查的一种参考依据,但有局限性。
(3) 实验室检测:近来,国内外展开对嗅觉系统的组织化学研究,其中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 neuron - specific enolase ,NSE) 与嗅标记蛋白(olfactory marker protein ,OMP) 有一定代表性。
NSE 由脑组织产生可作神经组织标记物;而OMP 只有在嗅神经细胞的树突伸向黏膜表面时才形成嗅囊,当轴突到达嗅球与二级神经元形成突触时才出现阳性表达,且多位于嗅上皮上部。
对OMP 与NSE 检测的联合应用可作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嗅觉功能障碍者形态学变化的一项有用指标,反映其神经细胞变性及再生过程;对嗅黏膜进行Tan (鼠抗人牛磺酸蛋白) 检测,将有助于临床上对嗅觉障碍的诊断和预后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