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复习题(附有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43.05 KB
- 文档页数:12
2023年春学期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默写练习卷一、默写1.默写(1),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2)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 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4)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5)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
(朱自清《春》)2.默写填空。
(1)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与“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2)《天净沙·秋思》中有一个难得的勾勒出清新幽静境界的句子,写出了诗人马致远对温馨家庭的渴望,这个句子是。
(3)诗人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用“,”的诗句,描绘了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出的壮丽图景。
(4)《论语》十二章向我们提供了很多种学习方法,其中表现学思结合的两句是:,。
3.古诗文默写。
(1)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2),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3)《观沧海》中通过写草木欣欣向荣的景象把大海渲染得生机勃发的句子是:,。
(4)浩瀚诗海,思乡是诗人笔下永恒的主题:王湾在《次北固山下》吟咏乡愁,“?”,表现了思乡之切;马致远面对夕阳,一句“,”,包含着思乡的泪水。
4.名句默写。
(1)《观沧海》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诗句是:,;诗中最能反映诗人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关心的诗句是:,。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
(4)《天净沙秋思》中表现天涯游子漂泊无依的愁苦之情的句子是:,。
5.根据提示默写。
(1)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抒发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抒发诗人托月送“愁心”的句子是:,。
(3)《天净沙·秋思》中的“,,”将不同景物组接在一起,从正反两面烘托出羁旅游子内心的凄楚与悲怆。
6.默写。
(1)不知何处吹芦管,。
九年级语文复习导学案(七下)班级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 主备人:审核人: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小人物”的故事)【学】(请同学们根据提示,独立完成单元要点梳理。
)【单元目标】(1分钟)1.了解不同叙事文体的基本特征,学会从标题、详略得当、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提高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的能力。
2.加强文本细读,关注细节描写以及前后内容的内在联系,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特点,体会平凡人物身上闪光的品格。
3.结合文体特点和作者的叙事风格,加深对作者情感态度的理解和对文本意蕴的体悟。
【单元内容回顾】(2分钟)本单元的课文包括两篇散文、一篇小说和一篇古代笔记小说。
一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所追忆的保姆,虽是一个粗人,然而质朴、善良、热心。
鲁迅深情地抒写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真挚的怀念。
此文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
全文语言平实形象、处处流露着真情,在丝毫不带造作的叙述中,将读者带入到了儿时作者的世界中,令人觉得特别可亲。
二杨绛的《老王》写自己与车夫的交往,写车夫艰难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老王》是当代文学家杨绛于1984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文章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回忆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形象,表达了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重。
作者也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社会应不应该以人道主义精神来关心不幸者。
三李森祥的《台阶》以农民的儿子作为故事叙述者,叙述父亲为盖新屋而拼命苦干的一生,表现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作品兼有崇敬和怜悯的双重感情色彩。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一、积累和运用(共5小题,计 17 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2 分) A.胸脯.(pú)霹雳.(lì)侮.辱(wǔ)取缔.(dì) B.晌.午(shǎnɡ) 疮.疤(cāng) 门槛.(kǎn) 镶.嵌(xiāng)C.投掷.(zhì) 憎.恶(zèng) 绷.带(bēng) 守寡.(guǎ)D.花圃.(fǔ) 头颅.(lú) 惧惮.(dàn) 惶.恐(huá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2 分) A.竹竿拮问切切察察自言自语B.菩萨糟糕烦琐之至微不足道C.烦躁愧作若有所失大庭广众D.辫子粗绌言外之意低眉顺眼3.经典诗文默写。
[在(1)—(7)题中,任选五题;在(8)—(10)题中,任选一题](6分)(1)________________,即更刮目相待。
(《孙权劝学》)(2) 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诫子书》)(3)将军百战死,________________。
(《木兰诗》)(4)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5)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________。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6)_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
(王维《竹里馆》)(7)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8)从这点出发,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9)我们大家要学习他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10)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4.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2018年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堂同步试题(含答案)单元测试(三) 建筑艺术(时间:100分钟总分:120分)一、积累运用(30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建筑是无声的诗歌,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学习第三单元,我们瞻.仰wēi峨、雄伟、庄严的人民英雄记念碑,参观安详、宁静、肃mù的中山陵,游览宏伟壮观、金璧辉煌的凡尔赛宫……从这些建筑中,使我们看到了历史的印记和社会发展的足迹。
(1)给文段中的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凝.固(níng) 瞻.仰(zhān) wēi巍峨肃mù穆(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你找出并改正。
(2分)记改为纪璧改为碧(3)文段中的画线句是一个病句,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2分)缺少主语,删去“使”。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C)(3分)(1)为将香山饭店设计好,贝聿铭不但多次到香山________地形,还考察了全国各地的大建筑和园林。
(2)右边一块浮雕,表现全国各阶层人民举着红旗和鲜花,捧着水果,欢迎解放军、________解放军的情景。
(3)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________。
A.观察犒劳远眺B.观察慰劳远看C.勘察慰劳远眺 D.勘察犒劳远看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B)(3分)A.校园里,芳草如茵....就像一整块绿色毯子平铺在地面上。
B.这个画家画画水平很高,画的人物都栩栩如生....。
C.近年来,不少邻国纷纷借领土问题来牵制中国的发展,他们的做法可谓是异曲同工....。
D.李煜琪同学为我班获得“文明班级”称号做出了丰功伟绩....,全班同学都向他表示感谢。
(解析:A项中“芳草如茵”是形容草十分茂盛,像绿地毯一般舒畅而柔软,用在句中明显不当;C项中“异曲同工”是褒义词,指的是“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的效果”;D项中的“丰功伟绩”指的是“伟大的功绩”,大词小用,建议换成“很大的贡献”。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骆驼祥子》同步练习(含答案)七年级下册名著阅读《骆驼祥子》专项练习一、选择题《骆驼祥子》中有丰富的人物形象,他们的外貌及言行举止各有特色,下列描写与人物对应错误的是?A.上唇很短,无论是要生气,还是要笑,就先张了唇,露出些很白很齐整的牙来。
(小福子)B.两只大圆眼、大鼻头、方嘴、一对大虎牙,一张口就像个老虎。
(刘四爷)C.满脸胡子拉碴,太阳穴与腮都瘪进去,眼是两个深坑,那块疤上有好多皱纹。
(二强子)D.惨白的头发在一顶破小帽下杂乱的握混髭髭着,眉上、短须上,都挂着些冰珠。
(老马)下列对《骆驼祥子》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骆驼祥子》是现代作家老舍的代表作,小说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反映了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同情。
B.到小说结尾,祥子已经放弃了自己的理想,从一个诚实可爱的青年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C.小说还描写了祥子周围的人物,如热心善良的车主刘四、大胆泼辣又有点儿变态的虎妞、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小福子、抢车的大兵、诈骗祥子的孙侦探等,展示了一幅具有老北京风情的世态图。
D.老舍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把顶平凡的话调动得生动有力”,给通俗朴素的文字又增添了“亲切、新鲜、恰当、活泼的味儿”,使人一读就能感受到小说的地方特色。
名著阅读《骆驼祥子》中有关“虎妞”的情节,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虎妞掏钱买车②虎妞假装怀孕③虎妞“下嫁”祥子④虎妞和父亲彻底吵翻A.③④②①B.②③①④C.③②①④D.②④③①下列有关《骆驼祥子》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骆驼祥子》反映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同情。
B.《骆驼祥子》展示了一幅具有老北京风情的世态图。
C.《骆驼祥子》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优秀的短篇小说。
D.《骆驼祥子》的语言是从地道的北京市民口语中提炼出来的文学语言。
下面对《骆驼祥子》中相关内容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不拉刘四爷的车,却能住在人和厂,这是因为刘四爷看上了祥子的勤快和“真诚自然”,想让祥子给他做女婿。
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质量检测(附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l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震悚(sǒnɡ)憎恶(zènɡ)酌油(zhuó)诘问(jié)B.粗拙(zhuō)滞笨(zhì)愧怍(zuò)侮辱(wǔ)C.镶嵌(qiàn)门槛(jiàn)忿然(fèn)家圃(pú)D.霹雳(pī)取缔(dì)自矜(jīnɡ)撬开(qiào)2. 下列词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书斋门槛絮说微不足到 B.绷紧头颅衰悼大廷广众C.撬门荒辟诘问言外之义 D.肚脐疮疤辫子切切察察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A.(父亲)偶尔出去一趟。
回来时,一副失落又若有所失....的模样。
B.“我们家的台阶低!”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慨。
C.从此对于她(阿长),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
D.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叉默默地写了一本大约l6万字左石的书。
B.又到酷暑时节,学校再次发出不要到陌生水域游泳,更不要独自一人去游泳。
C.3月23日,学校开展了“让书香溢满校园”主题教育。
D.语文与历史、地理、生物、政治等学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学语文,也在学其他学科;学其他学科,也在学语文。
5.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恰当,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才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2分)①了与他们论是非、争黑白,鲁迅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动用自己所有的知识储备,呕心沥血②鲁迅是伟大的,他的伟大,至少一半要拜对手所赐③所以才有了那一篇篇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杂文④看看他的那些对手吧,胡适、林语堂还有郭沫若,个个都是国内顶级文人学者A.①③②④ B.④①③② C.②④①③ D.③②④①6. 下列相关知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句子中的“啊呀”一词是拟声词。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与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与测试一、单选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诘问(ji) 取缔(d)忿然(f鑞) 骇人听闻(h鄆)B.震悚(sǒng) 凹凼(d鈔g)惶恐(hu醤g) 自矜(j頽)C.荒僻(p) 麦茬(ch)门槛(kǎn) 微颔(h鄋)D.掳掠(lǚ) 塌败(t)骷髅(l髐) 孤孀(shu鈔g)【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
A 项正确。
其他各项错误的应更正为:B:dāng——dàng。
C:chā——chá。
D:lǚ——lǔ。
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挚痛斑谰田垄烦琐B.竹杆镐头絮说惶恐C.惊骇霹雳自矜烦燥D.荒僻镶嵌门槛忿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D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
A项中,“谰”应为“斓”。
B 项中,“杆”应为“竿”。
C项中,“燥”应为“躁”。
3.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课文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思念和哀悼之情。
B.《老王》的作者是杨绛,本文回忆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断,表达了作者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重。
C.《台阶》一文中,父亲为建造高台阶的新屋而拼命苦干一生,表现了他爱慕虚荣的性格特点。
D.《卖油翁》选自《归田录》,作者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台阶》一文中,表现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
所以C项“表现了他爱慕虚荣的性格特点”错。
4.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A.“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加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
B.经过全校师生共同努力,我校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惊骇.(hài)絮.说(xù)掳.去(Iǔ)粗拙.(zhuō)B.疮.疤(chuāng)霹.雳(pì)憎.恨(zèng)惶.急(huáng)C.孤孀.(shuāng)诘.问(jié)惧惮.(dàn)疏.懒(sū)D.震悚.(sǒng)哀悼.(dào)厌恶.(wù)辟.谣(bì)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奠基迭起调羹锋芒必露B.伴侣薪金昼夜慷慨淋漓C.昆仑草率澎湃大廷广众D.烦燥醒悟霹雳深恶痛绝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你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你。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只不过你我未处局中,不知其中滋味而已。
①迎难而退、明哲保身固然是一种智慧与生活态度②人生在世,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与挫折③知难而进、努力向前更是一种执着和人生哲学④很多人从表面看来你可能很羡慕他,但人人都有自己的苦恼⑤美学大师蒋勤在《蒋勤劝美》中曾写道:“人生五味,酸甜苦辣成都要经历才够完美。
”⑥某种程度上说,人活着就是一种态度A.⑤②①③⑥④B.⑥②①③⑤④C.②①⑥③⑤④D.①③⑤⑥④②4.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A.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本文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他还另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热风》《野草》,杂文集《华盖集》等主要作品。
C.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它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D.鲁迅赴日本仙台学医后,受到屈辱,又看到国人的麻木,遂决定弃医从文,拯救国人的思想。
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使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
【初中课内阅读】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内阅读训练题(附答案)语文:第三单元课内channel_keylinkhref=>target=>_blank>>阅读训练卷(语文版七年级下)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学生直接在试题上答卷;2.本卷既可用于统一考试,也可用于学生的自我评价。
一、channel_keylinkhref=>target=>_blank>>阅读陈伯吹的《骆驼寻宝记》,完成1~7题。
在飞往南方的途中,燕子意外地看到了骆驼。
他脖子上戴着一条红色的丝绸围巾,两只驼峰中间有一个精致的篮子。
燕子很好奇,想看看骆驼发现了什么“宝藏”。
他飞回大院,低空飞越驼峰。
他看了又看,惊讶不已:篮子里只有一些保水耐盐的胡杨、沙生胡颓子、耐旱耐碱耐寒的罗布麻,还有沙芦苇、芨芨草、梭梭和骆驼刺的种子。
燕子惊呆了。
嘘!这是什么宝藏?他想了想就醒了。
骆驼发现的不是一种使自己享有特权的财富,而是一种为每个人谋求福利的财富。
鹦鹉听说骆驼寻到了真正的无价之宝,羡慕得要死,她追问燕子:“难道是《天方夜谭》里苏丹皇冠上的那颗夜明珠?”燕子鄙夷地说:“你太小看他了!世界上什么样的人寻什么样的宝。
骆驼寻的是变沙漠为绿洲的宝!”鹦鹉又惊愕又惭愧,脸蛋涨得通红,拍拍翅膀,没趣地飞走了。
这时,骆驼和同伴们正在穿越长长的沙梁1.解释词语。
(1)回答:(2)蔑视:(3)惊愕:2.从文中可以看出,骆驼寻到了些什么宝贝?有何作用?3.本文中的骆驼有哪些品质?4.你怎样看待骆驼寻到的宝?燕子和鹦鹉对骆驼发现的宝藏有不同的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下列对课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在刻画人物时,本文运用语言来把握人物的特点,如“大象扇着比蒲扇大的两只耳朵”;金丝猴是“穿上一件金色天鹅绒外套”,形象生动。
b.本文运用大量的篇幅写各种动物在寻宝路上的表现,为骆驼的出场作足了铺垫,蓄足了势,同时和骆驼在寻宝途中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进而突出骆驼的高大形象,揭示主题。
《阿长与<山海经>》课内阅读一三、仔细阅读课文中买《山海经》的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2.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应3.你怎样理解文中说的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4.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像阿长这样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你怎样看待他们请用一二百字写下来。
二①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②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③“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④A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⑤这又使我发生新的()了,B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从此完全消灭了。
⑥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给选段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2.“我”没有对阿长说起《山海经》的事的原因是什么试用原文回答。
3.当长妈妈把一包书递给我时,“高兴地说”的原因是什么4.为什么“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5.“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这“神力”指什么(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阿长为什么关心《山海经》从阿长给“我”买《山海经》这件事上,你看出了她什么性格特征7.选文部分“我”的心理活动是发展变化的,试写出其变化轨迹。
8.请说一说画“”线句子B的含义。
9.当阿长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表明了“我”的什么心理10.文中画“”线的句子A属于人物的什么描写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11.为什么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12.在⑤段的划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位元12.《卖油翁》精选题高频考点(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字词书写1.解释下列词语。
(1)陈康肃公善射善:______(2)公亦以此自矜自矜:______(3)尝射于家圃尝:______家圃:______(4)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释:______睨:______久:______去:______(5)但微颔之但:______颔:______之:______(6)无他,但手熟尔他:______但:______熟:______尔:______(7)康肃忿然曰忿然:______(8)尔安敢轻吾射安:______轻:______射:______(9)以我酌油知之以:______酌:______(10)以钱覆其口覆:______(11)徐以杓酌油沥之徐:______沥:______(12)惟手熟尔惟:______(13)康肃笑而遣之遣:______【答案】(1)擅长(2)夸耀(3)曾经家中射箭的场地(4)放斜着眼睛看长走(5)只是点头指康肃射箭十中八九这件事(6)别的奥妙只是熟练同“耳”,罢了(7)气愤愤地(8)怎么轻视射箭的本领(9)凭,靠倒(10)盖(11)慢慢地注入(12)只是(13)打发2.请你写出两个能表现“天道酬勤”的成语:________。
【答案】凿壁借光、悬梁刺股、囊萤映雪、韦编三绝。
3.字词积累——给加点的字注音。
自矜.(_____)家圃.(_____)睨.之(_____)发矢.(______)颔.之(_____)忿.然(_____)酌.油(_____)沥.之(_____)遣.之(_____)【答案】(jīn)(pǔ)(nì)(shǐ)(hàn)(fèn)(zhuó)(lì)(qiǎn)二、综合性学习4.下面是同学们在图书馆找到的三幅书法作品,请指出它们的字体。
174.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
甲文中人们都称赞康肃公的射箭技艺,卖油翁只是“微颔之”,是因为卖油翁认为那只不过是熟能生巧而已,故能体现卖油翁的观点的句子是:“无他,但手熟尔”,或者“我亦无他,惟手熟尔”;乙文中北方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原因一是这些人不识水性,二是不学习而直接到河里去游泳。
用文中的话就是:“生不识水”或者“不学而务求其道”。
175.本题考查归纳文章主旨的能力。
甲文,通过油翁的话,我们可知康肃公箭射的准确度高和卖油翁倒油的技艺高超,都是因为经常练习,非常熟练;乙文,南方人会潜水的人多,是因为他们天天和水打交道,练习的多。
从这两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要想做好一件事情或学会一项技能,就要下工夫、多练习。
甲出处:《卖油翁》作者:欧阳修朝代:宋参考译文: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
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不在意的看着他,许久都不离开。
卖油的老翁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
”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
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
”陈尧咨笑着将他打发走了。
乙出处:《日喻》作者:苏轼朝代:宋参考译文:南方有很多会潜水的人,他们每天与水为伴,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能浮于水面,十五岁就能潜水了。
他们潜水的技术,怎么是随随便便就能掌握的呢?他们必定是掌握了游水的道理。
每天在水边居住,于是到了十五岁就能了解潜水的方法。
有些人生来就不识水性,就算长得强壮,看见来船依然害怕。
所以北方的勇士,向会潜水的人请教,追求他们之所以能够潜水的本领,根据会潜水的人的话,到河里去试,没有不被淹死的。
七年级(下)语文教与学同步导练(三)(第三单元)本卷共三道大题满分100分时量100分钟一、语言积累与运用(共39分,每小题3分)1.加点字字形、字音、字义都正确的一项是()A.警报叠.起字音:dié字义:屡次B.群蚁排衙.字音:yá字义:衙门C.蓬.断草枯字音:péng 字义:蓬松D.兀兀..穷年字音:wù字义:劳苦的样子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A.马革果尸妇儒皆知心会神凝彷徨B.感情震荡燕然勒功零乱不堪徙劳C.一拍即合当之无愧惹人注目磐石D.和爱可亲死而后己无瑕顾及滑稽3.下列加点词的含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锲.而不舍(刻)鞠躬尽瘁.(辛劳)B.义愤填膺.(肚子)杂乱无章.(章法)C.鲜.为人知(少)踌躇不前(犹豫)D.迥.乎不同(远)刮.目相待(檫拭)4、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
(比喻)B、有了崇高的理想、豪迈的气概和乐观的态度,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反问)C、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反复拟人)D、火辣辣的太阳把人的手和脊背都要晒裂了。
(夸张)5、选出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A、绍兴黄酒是全国最大的黄酒产地。
B、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目前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C、三月份以来,希望中学又一次掀起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
D、通过学习《听潮》一文,使同学们领略了大海的美。
6、1936年10月19日,我国著名新闻记者、出版家邹韬奋在上海各界公祭鲁迅先生大会上讲的话是这样的:“今天天色不早,我愿用一句话来纪念先生:许多人是不战而屈,鲁迅先生是()。
请联系上文将空白处补充完整。
7、读对联,找伟人。
青史千秋何堪魂去,寸草春晖难报恩来。
写的是(),我的理由是()。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说的是(),我的理由是()。
8、读句子,答问题。
句子:⑴这里产的蜜橘,每个只有四五十克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三单元测试卷姓名:班级:座号:一、单选题(共7题;共14分)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字形有误的一项是()A. 滞笨(zhì) 荒僻(pì) 痴想(chī)诱惑(yòu)B. 取缔(dì) 喧腾(xuān)清澈(chè) 愧怍(zhà)C. 荫翳(yì) 埋葬(mái) 攥着(zuàn) 惶恐(huáng)D. 伛偻(yǔ)田螺(luó) 塌败(tā)骷髅(kū lóu)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闲话肿涨不幸失群落伍B. 荒辟欺负田螺破破落落C. 塌败嗓子边缘面色死灰D. 镶嵌骷髅奏合维持生活3.《骆驼祥子》中,“酒醒过来,他非常的后悔,苦痛。
再一想,这点钱是用女儿换来的,白白的这样赔出去,而且还喝酒打人,他觉得自己不是人。
在这种时候,他能懊睡一天,把苦恼交给了梦。
”这段文字写的是()A. 二强子B. 刘四爷C. 祥子D. 曹先生4.结合语境解释划线词语有误的一项是()A. 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
(形容驯服、顺从的样子)B. 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非常渺小,不值得一说)C. 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非常大的庭院内有很多人)D. 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好像失掉了什么似的。
形容心神不定)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杨绛创作的《我们仨》,以真挚的情感和优美隽永的文字深深打动了读者。
B. 当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的时候,却坚决不肯拿钱。
C. 各地各部门都把改善民生、保障民生、重视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
D. 湘江马拉松赛在市体育中心举行,约2000余名选手冒雨参赛。
6.指出下列句子中引号作用不同的一项。
()A. 我们一共六十几位作家,从世界许多地区应邀在南斯拉夫讨论“放逐与文学”。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检测说明:本试卷共有三大题,27小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80分钟。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字形和划线字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疮疤(chuāng)烦锁深恶痛绝(è)如释重负B. 滞笨(zhì)忿然锲而不舍(qì)语无轮次C. 污秽(suì)泛滥怏怏不乐(yàng)天涯海角D. 自矜(jīn)荒僻忍俊不禁(jīn)任重道远2.不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参加保险,虽不能使人化险为夷,但却能在灾祸不期而至时,使投保者得到一笔偿,尽量减轻损失……B. 乡邻们在一起常常戏称:“你们家的台阶高!”言外之意,就是你们家有地位啊。
C.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
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D. 人的一生是无法全盘计划好的。
因此,我觉得人生扑朔迷离:紧张刺激,充满变数,有时让人振奋不已。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 我国成功完成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今年年底正式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提供导航。
B. 我们要引导物流从业人员增加职业道德水平,以维护物流行业的社会形象。
C. 赣州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它有旧城区的这个总体结构。
D. 在上下五千年沧桑岁月中,中华大地上的风流人物层出不穷地不断涌现。
4.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人工智能现在早已不是概念,它的时代已经来临,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方面。
②实际上这些讨论已经显得有些过时,不管你愿不愿意。
③美国利用谷歌人工智能新发现未知行星的消息,再一次刷新了人们对人工智能应用的认知④关于人工智能的各种讨论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⑤随着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人们从未像今天这样关注人工智能。
章节测试题1.【答题】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怀念保姆的文章。
作者通过回忆阿长的一些琐事,表达了对她的怀念之情。
B. 《老王》一文中,作者以自己一颗善良的心去体会老王这样一个普普通通,不被人重视,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的人。
C. 《台阶》一文中,把“台阶”作为线索,反映了父亲为了建造高台阶的新屋而付出了艰苦代价。
D. 《卖油翁》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他是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和诗人。
【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
【解答】D选项错误,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和诗人。
2.【答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一个从材料的主要角度探究出的道理。
一杯水的重量老师拿起一杯水,问:“这杯水的重量是200克,各位可以将这杯水端在手中多久?”很多人都笑了:“200克而已,拿多久又会怎么样?”老师没有笑,他接着说:“拿一分钟,各位一定觉得没问题;拿一小时,可能觉得手酸;拿一天呢?一个星期呢?那可能得叫救护车了。
”大家又笑了,不过这回是赞同的笑。
老师继续说道:“一杯水,随着所拿时间的延长,它的重量也在发生变化,其实这杯水很轻,但你拿得越久,就觉得越重。
所以,我们必须适时放下这杯水,休息一会儿再拿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拿得更久。
”其实,在我们的人生中也经常会遇到这样一杯“水”,我们该怎样对待呢?【答案】示例:只有会适时释放压力才的人才能更好地承受压力。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和主旨的能力。
【解答】答题时首先要熟悉语段内容,然后抓住文中关键语句将内容进行引申,从而归纳出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通读全文,抓住能表现中心的句子“我们必须适时放下这杯水,休息一会儿再拿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拿得更久”,深入揣摩,明确本文主旨: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压力,适当的放松一下,然后再重新拿起,才承担的更久。
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3.【答题】某同学写了一份倡导孝行的短文,其中存在一些问题,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一、积累(18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憎恶.(è)絮.说(xù)砌.缝(qì)磨难.(nàn)B.惧惮(dàn)诘.问(jié)粗拙.(zhuō)侮.辱(wū)C.咒骂(zhòu)震悚.(sǒng)霹.雳(pī)尴尬.(gà)D.规矩(ju)疮.疤(chuāng)模.样(mó)门槛.(kǎn)2.选出字形没有误的一项是()(3分)A.烦琐骷髅肿胀莫明其妙B.取缔筹化荒僻大庭广众C.惶急怨恨蔬懒低眉顺眼D.孤孀镶嵌塌败微不足道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词性与其它不同的一项是()(2分)A.弟弟把水龙头拧开,哗哗哗...,水一个劲儿地流着。
B.提起解放前的悲惨生活,唉.,真是任何语言也形容不出来!C.叮铃铃...,上课铃响了,同学们飞快地跑进教室。
D.他弯弓搭箭,咻.一声,箭像流星一般飞向一头野猪,野猪应声倒地。
4.古诗文名句默写。
(7分)(2),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5)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
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朝花夕拾》以及散文诗集《野草》。
B.小说《台阶》的作者李森祥是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半个月亮爬上来》《十八里营房》等。
C.《老王》的作者是杨绛。
钱钟书是她的丈夫,其小说代表作是《围城》,学术著作有《谈艺录》《管锥编》等。
D.《卖油翁》的作者欧阳修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阅读(47分)(一)名著阅读(5分)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5分)越想他越高兴,他真想高声的唱几句什么,教世人都听到这凯歌——祥子又活了,祥子胜利了!晚间的冷气削着他的脸,他不觉得冷,反倒痛快。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复习题(考试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1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2分)A、筹划(chóu)地壳(qiào)喃喃..(nán)群蚁排衙.(yá)B、元勋.(xūn)赫.然(hè)磐.石(bán)迥.乎不同(jiǒng)C、开拓.(tuò)厌.恶(yàn)喧.嚣(xuān)热情澎湃.(bài)D、挚.友(zhì)重荷.(hè)白皙.(xié)慷慨淋漓.(lí)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填在表中,并订正。
(4分)马革裹尸先为人知一反即往踌躇磐石杂论无章小心翼翼妇如皆知3.A.兽铤.亡群(疾走)仰之弥.高(更加)B.锲.而不舍(刻)兀兀..穷年(劳苦的样子)C.迥.乎不同(差得远)呕心沥.血(滴)D.风悲日曛.(昏黄)平沙无垠.(阻挡)4.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不甘成为任人宰害的民族。
B.二战中日军恶贯满盈,家喻户晓。
C.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D.风小心翼翼的吹过来,唯恐弄乱了他的头发。
5、选词填空。
(2分)(1)他要给我们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伟大衰弱衰微)(2)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王选,被誉为“当代毕昇”是的。
(当之无愧、气冲斗牛、惹人注目)6、下列句子中话说得不够简洁的一句是()(2分)A、那些小说使我痴迷得如醉如痴,整个儿迷在小说里面了,所有全部的一切时间都花在那件事情上面了。
B、共同的使命,共同的经历,共同的生活以及共同的拼搏,把我们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了。
C、我们承认,我们对你们是有不理解的地方,我们有些做法是不妥的,甚至也是错误的。
D、国家用于义务教育的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高于财经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
7、下列句子不表示反问语气的一项是()(2分)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B.卿言多务,孰若孤?C.尊君在不?D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8、请根据下面的语境,写出张琳的转述语,要简明、连贯、得体。
不超过45字。
李蓉是班上的语文科代表,因病住院,她的同桌好友张琳星期天到医院探望她。
李蓉请张琳把自己写的作文转交给教语文的郝老师,并让张琳代自己向郝老师表示迟交作文的歉意,希望郝老师能批改好,好让张琳后天来时带给她。
(3分)第二天,张琳把李蓉的作文交给郝老师时,对郝老师说:9、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一个人就好像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计好比分母,分母愈大则分数的质愈小。
”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答:二:阅读理解(49分)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0~33题(一)(1)“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2)“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3)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药方。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4)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5)他并没有“说”,但他“做”了。
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6)“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他由唐诗转到楚辞。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
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防一下楼”的主人。
10.概括文段的大意。
(2分)11.文段是抓住闻一多的什么特点来介绍闻一多的?(2分)12.第六自然段是紧承上文哪一句话记叙的?(2分)13.闻一多研究唐诗宋词的目的是什么?(可以用文中原话回答)(1分)14.文中带点的词语表现了什么?(1分)15.“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这句话用了什么样修辞手法?有何作用?(2分)16.读了此文段你受到了什么启发?(2分)(二)《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7、《孙权劝学》选自《》,这是一部体史书。
(1分)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黑体的词语。
(4分)卿今当涂掌事()蒙辞以军中多务()卿言多务,孰若孤()及鲁肃过寻阳()1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0、“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一语演变成这个成语,这一成语告诉我们不能拿老眼光看人,要看待人和事。
(2分)21、孙权、吕蒙、鲁肃这三个人物,你喜欢哪一个?你的理由是什么?(2分)喜欢的人物。
喜欢的理由。
22、说说吕蒙的变化对你的启示。
(3分)。
(三)①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②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人物,锋芒毕露。
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生。
波恩在他晚年所写的传记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
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
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③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
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
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
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④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作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⑤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⑥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
当初选聘他们的人,钱三强和葛罗夫斯,可谓真正有知人之明,而且对中国社会、美国社会各有深入的认识。
23、邓稼先和奥本海默相同的地方是(用文中的原话回答):(1分)24、文章表现了奥本海默的性格和为人;表现了邓稼先性格和为人。
(2分)25、邓稼先和奥本海默的性格和为人截然不同的原因除了他们自身的因素外,重要的是因为。
(2分)26、文章主要运用了的写法,这样写的作用是(2分)(四)小歌德是个顽皮的孩子,但好思索,好()。
有一次,歌德捉到一只小麻雀,将麻雀关在小盒里仔细端详。
麻雀的羽毛被小歌德弄得残缺不全,但是他仍没有找到留在脑海中问题的答案:“这柔软的肌肉里,怎么会长出羽毛呢?人的皮肉一样是柔软的,为什么却不长一根羽毛?”一个一个的问题在小歌德的脑海中跳跃,虽然没有答案,他仍觉得十分有趣。
小歌德真是一个爱思索的孩子。
父亲约翰发现儿子爱思索的特点,觉得他懂事了,应该让他学习了。
父亲亲自做小歌德的家庭老师,教他基础知识、作文和修辞。
小歌德领悟很快,对语言有一种特别的偏爱,几乎一学就会。
10岁的某一天,父亲把儿子领进自己的藏书室。
对儿子说:“从今天开始,只要你需要,这个藏书室随时对你开放。
”小歌德激动得跳了起来,问爸爸:“这是真的吗?”“爸爸怎么会骗你呢?不过,不过你得先完成你的功课。
”从那以后,小歌德一有空就躲进藏书室。
贪婪地阅读各种书籍,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书籍,在他面前展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也引起他的许多()。
他摸着书本想:“如果我也能写出那么多动人的诗歌、小说,就会给许多人带来美好的感受。
我将来一定要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
”他经常一个人躲在藏书室,阅读、朗诵,并酝酿着写诗。
纯真的诗句从脑海里()到纸上,他将这些诗献给外祖父外祖母。
外祖父读了,很高兴,亲了亲他的前额:“孩子,努力吧,你会成为一个伟大的诗人的。
”27.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是()(2分)。
A.追问奇思妙想跳跃 C.刨根问底想法跳跃B.刨根问底奇思妙想流淌 D.追问想法流淌28.将文中带点的词“贪婪”换成“聚精会神”好吗?为什么?(2分)29.第一二自然段写出了小歌德的什么性格特点?(2分)30.横线上的话揭示了歌德当时的什么心情?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2分)31.小歌德最后成了世界闻名的大诗人,他的成功,就他个人来说取决于他的哪些优良品质?(2分)32.从客观上说,小歌德的成功,哪些条件对他起了很大作用?(2分)33.小歌德的成长经历,给了你什么启示?(2分)三、作文(50分)34题,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时间过得好快,看到那些蹦蹦跳跳、满脸稚气的小学生,蓦然回首,我们已经是一名光荣的中学生了……在这十三四岁的生命里,是谁教我们怎样做人?是谁给了我们学习的信心和动力?是谁鼓励我们在生活的海洋中扬帆远航?……请以《教我怎样做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具体要求如下:①补全作文题,可以填上父母、老师、亲戚、朋友、同学……总之是教你做人的人。
②通过具体事例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③注意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来塑造人物形象。
④不少于600字。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复习题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1分)1、A 2、鲜既乱孺 3.D 4.B 5、(1)衰微(2)当之无愧6、A 7.C8、赫老师,李蓉生病住院,不能按时交作业,她很抱歉。
她想请老师(您)给改好作文,让我明天带给她。
9、不要过高的评价自己。
二:阅读理解(49分)(一)10写闻一多在学术方面,实干苦干,硕果累累。
11.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说。
12.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13.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药方。
14.表现了闻一多在学术研究上的刻苦勤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