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贲友林平面图形面积整理复习

贲友林平面图形面积整理复习

贲友林平面图形面积整理复习
贲友林平面图形面积整理复习

听贲友林老师的课和讲座有感

4月18日,有幸听了特级教师贲友林的《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复习》一课和他的报告《构建以“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深深地领略到了名教师不一样的教学魅力。

感受一:课前谈话体现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师:今天谁上课

生:贲老师。

师:说对了一半。

生:贲友林老师给我们上课。

师:谢谢你给大家介绍了老师。不过还是对了一半……

生:贲老师和我们一起上课。

师:老师等待你们的掌声呢!

【简单的师生对话,给我们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课堂不只是教师的课堂,更应该是学生的课堂。学生不能成为老师上成功课的配角。】师:你会听讲吗怎么听讲“听”,听什么

生1:听别人讲,有不同想法再讲。

生2:听老师讲。

师:你对他的发言有没有想法

生3:还应该对别人的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讲”,讲什么

生4:讲自己对问题的理解。

师:你讲完了,他接着讲,讲什么

生5:讲自己对问题的不同看法。

生6:还可以讲自己的疑问。(这时学生自发地响起热烈的掌声。)【此时孩子们的激情已经被贲老师充分地调动起来了。学生从开始的胆怯不敢说,到后来纷纷主动站起来说,为贲老师后面把课堂交给学生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感受二:课堂教学主动建构搭建平台,放手让学生去“说”

课前贲老师布置了学生按照老师的相关要求自己做了整理。课上,直奔主题:你知道今天这节课学习什么吗学生直接回答: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然后让学生以四人小组的形式交流:你整理了什么怎么整理的说说你的体会,接着全班交流:先请了一个只是整理出了每个图形计算公式的同学上来介绍,然后是表格整理的同学上台交流,

对比这个表格与刚才的整理方式,说说有什么想法,好在哪里。最后是画图整理的同学交流,这个同学的整理的非常清晰,有图形的公式,还画出了公式的推导过程。这时,贲友林老师问:还有不同的画图方法吗有学生画出了一个由长方形推导出其他一些图形的一个结构图,并介绍:所有的图形都可以转化或被转化……(这时,课堂上响起热烈的掌声。)

师:这个图和其他的图不同在哪儿生:把图形之间的联系画出来了。师:从他的介绍中还能找到哪个关键词生:转化。师:其实我们整理知识,不仅要把学过的整理出来,还要去发现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并适时指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其他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

在贲老师的课堂上,可以发现他的语言睿智简短,他把更大的表现舞台留给了学生。他完全把学生推到前面,当学生出现问题时不忙着代替他解决,而是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华:争着发言,与意见不统一的学生争论,与观点一致的学生相互补充。在他的课堂上,这些孩子好像都突然变得聪明了,表达能力强了。这节课使我深深明白:课堂的主角永远应该是孩子,即使你准备再充分,都抵不上孩子们的精彩表现。

课后,贲老师又作了一场《构建以“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的报告。他的报告中有很多观点我很欣赏:

1、我们老师不拘泥于和别人同课异构,更需要和自己同课异构:今年的教学方案跟去年的是完全一样还是有所变化呢有没有把体会融入到新的课堂中

2、教学智慧,心向着学生。

3、教师的等待会赢得学生更多的精彩,放手让学生去学的话,带给你的总是你想不到的。

4、课堂,不是给听课老师看的,课堂的风景在学生那儿。

5、学,不是从上课铃声开始的;教,更多的是由学生完成的;练,不仅仅是巩固。

名师的课堂给我带来的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更多的理性思考。我们不缺认识,缺的是把认识变为行动;我们不缺理念,缺的是把理念变为实践。理想的数学课堂,呼唤以生为本。我从中收获着,摸索着,畅想着……

平面图形的面积复习课教案

《平面图形的面积》复习课教学设计 焦作市实验小学殷军娣 教学内容:北师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总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与整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一些常见平面图面积的计算方法,深入领会转化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形成良好的分析解题技能, 2、课堂教学围绕“知识再梳理——逻辑再剖析——应用再提高”三大步骤,充分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开展学习活动。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渗透事物间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面积的计算方法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平面图形内在逻辑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谈话,引入教学:学校正在建设一幢教学大楼,为了安全起见,学校总务部门在施工范围内画出一个安全区域,如果给你的一根绳子,你能围绕成什么形状如果要使这个范围要最大,又该围成什么形状呢 2、学生思考,反馈结果:同学们在说围成安全范围图形时可能会说出如下的形状: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如果要使范围最大,最好是围成正方形。 3、学生反馈,师生小结: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其实你们所说出的几种形状就是我们原来所学过的几种平面图形(同时利用课件出示小学学段学过的几种平面图形)。 二、再现方法,引入教学 1、教师提问:你可知道这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你能把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写在纸上吗 2、成果展示:谁愿意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给大家(让学生把所写计算公式放到展示台上展示。)

3、教师提示:大家都或许已经知道了常见平面图形的计算公式,你们还能清楚地记得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吗(同桌间相互交流。) 三、过程呈现,初现逻辑 第一层次:长方形类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复习 1、教师提问:我们先来看看长方形的面积推导过程是什么样的(请学生说一说,之后以课件形式出示。) 2、教师再问: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否通用于求正方形面积计算为什么请同桌间相互说一说。 3、明析原因:正方形是长和宽都相等的特殊长方形。所以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当然适用于正方形面积计算。(课件呈现推导过程) 4、教师提示:我们一起想想平行四边形又是怎么得来的(待学生说明后利用课件呈现推导过程) 5、师生小结: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为一个长方形,他们的面积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长方形的宽,长方形的面积=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乘高 第二层次:平行四边形类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复习 1、教师提问: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它们又转化成了什么图形 2、知识比较:仔细观察“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和“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3、师生小结:我们发现,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借助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计算,三角形、梯形面积可以借助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计算,这种“利用旧知去探究解决新知,把新知转化成旧知”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你们能说说还有哪些知识应用了这种方法(小结后课件显示) 4、应用举例:比如分数除法转化为分数乘法、异分母加减转化为同分母加减、小数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等都是应用了“新知转化旧知”的思路。 三、知识拼图,理解逻辑关系 1、教师一问:大家能不能利用自己的知识把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有关知识制成一张知识网络图呢同桌间相互合作,看看哪一组的结构图更合理 2、学生画结构图,教师巡回指导,选择性地让不同类型的结构图在投影上显示。

七年级数学《基本平面图形》知识点复习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基本平面图形》知识点复习 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基本平面图形》知识点复习北师大版 1. 线段、射线、直线 1)线段 (1)概念: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这两个点叫做线段的端点;有长度,有方向性; (2)表示法:一条线段可以用它的两个端点的大写字母表示,以A,B为端点的线段,可以记作“线段AB”或“线段BA”;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线段a”. (3)线段基本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4)两点间的距离: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 (5)线段大小的比较方法:叠合法、度量法 2)射线 概念:直线上的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叫做射线,这点叫做射线的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有方向性; 表示法:一个射线可以用它的端点和射线上的另一点表示,点是端点,点A是射线上异于端点的另一点,记作“射线A”; 3)直线 (1)概念:直线是直的,没有端点,可以向两边无限

延伸. (2)表示法:一条直线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直线a”;也可以用在直线上的两个点表示,如“直线AB” . (3)性质: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4)点与直线关系:点在直线上,或者说直线经过这个点; 点在直线外,或者说直线不经过这个点; (5)直线与直线关系:平行,相交,垂直; 2.角 1)角的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 2)从运动的观点看,角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 3)平角和周角: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当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做平角,终边继续旋转,当它又和始边重合时,所成的角叫做周角. 4)角的表示方法: (1)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记作∠AB 或∠BA其中是角的顶点,写在中间;A,B分别是角的两条边上一点,写在两边,可以交换位置. (2)用大写的英字母表示,记作∠,用这种方法表示

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知识点及经典例题

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知识点 一、寻找规律: (1) 2 n n - ◆ 数线段条数:线段上有n 个点(包括线段两个端点)时,共有(1) 2 n n -条线段 ◆ 数角的个数:以0为端点引n 条射线,当∠AOD<180°时, 则(如图)?小于平角的角个数为(1) 2 n n -. ◆ 数直线条数:过任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的n 点一共可画(1) 2 n n -条直线. ◆ 数交点个数:n 条直线最多有(1) 2 n n -个交点. ◆ 握手问题:数n 个人两两握手能握(1) 2 n n -次. 二、基本概念 1.线段、射线、直线 (1)线段:绷紧的琴弦、人行道横线都可以近似地看做线段. 线段的特点:是直的,它有两个端点. (2)射线:将线段向一方无限延伸就形成了射线. 射线的特点:是直的,有一个端点,向一方无限延伸. (3)直线:将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 直线的特点:是直的,没有端点,向两方无限延伸. 2.线段的中点 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的点,叫做线段的中点. 利用线段的中点定义,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 (1)因为AM=BM=12 AB ,所以M 是线段AB 的中点. (2)因为M 是线段AB 的中点,所以AM=BM=12 AB 或AB=2AM=2BM . 3.角 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角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 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当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做平角.终边继续旋转,当它又和始边重合时,所成的角叫做周角. 4.角平分线 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5.两点之间的距离 两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6.直线的性质 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其中“有”表示“存在性”,“只有”表示“惟一性”. 7.线段的性质 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三、线段、角的表示方法 线段的记法: ①用两个端点的字母来表示 ②用一个小写英文字母表示 射线的记法: 用端点及射线上一点来表示,注意端点的字母写在前面 直线的记法: ①用直线上两个点来表示 ②用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 角的表示:①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表示顶点的字母写在中间:∠AOB ; ②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O ; ③用一个希腊字母表示:∠a; ④用一个阿拉伯数学表示:∠1。 四、线段、角的比较 度量法 叠合法 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作法: O A 顶点 边 边 B a 1 O A 射线OA A B a 直线AB 直线a

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练习一

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 练习题 1、如图,甲、乙两点分别为长方形宽的中点,那么图中面积相等的所有三角形是: (提示:等积变换,①②③相等) 2、如图,每个小方格的面积为1,那么△ABC的面积是多少? 11.5) 个面积单位,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提示:用毕克定理或割补成大平行四边形的方法。答案:14) 4、下图中有21个点,其中每相邻的三点“∴”或“∵”所形成的三角形都是面积为1的等边三 角形,试计算四边形。 (答案:12) 5、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8cm,△BCF的面积比DEF的面积多16cm2,求DE的长度。 (提示:找到公共部分,用差不变原则,得到△ABE的面积。答案: 4) 6、的长BC=12cm,宽DC=8cm,并且BF=CG,三角形EFC的面 HG的长度是多少厘米? (提示:连结AH,BH,找等积变换,得到FH的长。答案:4) 7、如图,△ABC中,D是BC的中点,且AD=3DE,那么△ABC的面积是△CDE的倍? (提示:由线段比得到面积比。答案:6) 8、如图,试求阴影部分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之和是。(答案:15) ② 甲 ③ ④⑤ B C E A B C D F E G H ①

第8题第9题 9、如图,大正六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其中放了三个一样的小正六边形,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提示:把三个小正六边形分别切割成三个菱形。答案:18)10、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2,P是AB边上任意一点,M、N、I、H分别是BC、AD 的三等分点,E、F、G分别是边CD的四等分点,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提示:切割图形。答案:60) 11、如图,两条直线把长方形分成红、黄、绿、蓝四部分,红色部分三角形面积为4,黄色部分三角形为6。试问:绿色部分四边形的面积为多少? (提示:把绿色部分分成两块,用蝴蝶模型。答案:11) 12、如图,△ABC的面积是180cm2,D是BC的中点,AD=3AE,EF=3BF,求△AEF的面积。(提示:由线段比得到面积比。答案:22.5)

北师版七年级上数学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知识点及练习题

4.1线段、射线、直线 1、线段、射线、直线 线段:绷紧的琴弦,人行横道线都可以近似的看做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 射线: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 直线:将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直线没有端点。 3(1)直线公理:经过两个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过一点的直线有无数条。 (3)直线是是向两方面无限延伸的,无端点,不可度量,不能比较大小。 4、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 ①点在直线上,或者说直线经过这个点。 ②点在直线外,或者说直线不经过这个点。 ※课时达标 1.填写下表: 2.如图,共有条线段. 3.用两个钉子就可以把木条钉在墙上,其依据是_________ . 4.平面上有五条直线,则这五条直线最多有_____交点,最少有_____个交点. 5.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即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6.平面上有四个点,无三点共线,以其中一点为端点,并且经过另一点的射线共有_______条. ※课后作业 ★基础巩固 1.下列各直线的表示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A.直线A B.直线AB C直线ab D.直线Ab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直线AB与直线BA是同一条直线 B.射线AB与射线BA是同一条射线 C.线段AB与线段BA是同一条线段 D.线段有两个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射线比直线短 B.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C.经过三点只能作一条直线 D.两条射线的长度的和等于直线的长度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一点P只能作一条直线 B.射线AB和射线BA表示同一条射线 C.直线AB和直线BA表示同一条直线 D.射线a比直线b短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延长射线OA B.延长直线l C.延长线段CD D.反向延长直线l 6.平面内的三点可确定直线的条数是(). A.3 B.1或3 C.0或1 D.0 7.已知C,D在直线AB上,那么直线AB上的射线共有(). A.6条 B.7条 C.8条 D.9条 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有(). ①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②画一条射线,使它的长度为5厘米;③线段AB和线段BA是同一条线段;④射线AB和射线BA是同一条射线;⑤直线AB和直线BA是同一条直线.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9.在一条笔直的校园大道两旁种树时,先定下两棵树的位置,然后其它树的位置也就确定下来了,这说明了直线的基本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已知平面内的四个点A,B,C,D,过其中的两个点画直线: (1)若A,B,C,D四个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可以画出______条直线; (2)若A,B,C,D四个点有三个在同一条直线上,可以画出______条直线; (3)若A,B,C,D四个点中的任意三个都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可以画出_______条直线. 11.读下列语句,并画出相应图形. (1)经过点M,N画一条直线; (2)直线b a,相交于点P,点A在直线a上,但不在直线b上; (3)三条直线c ,两两相交于点A,B,C. b a, ☆能力提高 12.读句画图:

平面图形的面积(全部资料的哦)

平面图形的面积(全套的哦!) 五()班姓名:学号 1、看一看,想一想,什么图形与什么图形相减,可求出各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2.如图,大正方形的边长为15 厘米,小正方形的边长为8厘米。 通过仔细观察,图中的阴影部分是______形,高是______,底是______。 3.如图由两个平行四边形组成: 通过仔细观察,图中的阴影部分是______形,高是______,底是______。 4.如图,由三个正方形并排在一起: 通过仔细观察,图中的阴影部分是______形,上底是______, 下底是 ______,高是______。 5、如图空白部分是平行四边形,面积为30 平厘米。如果要求阴影部分面积,根据已知条件,可求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是______,即求出阴影部分这个三解形的高是______,底是______。 6、从右图可看出:阴影部分是______形,底是______,高是______。 7、从右图可看出:阴影部分是______形,底是______,高是______。 8、右图是由4块直角边分别为5厘米和9厘米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中间有一方孔的正方表。从图中可看出:小方孔的边长是______厘米。

9.选择。 (1)仔细观察后想一想:要求下图的面积应选择的两个数据是:( ) A.7 和6B.8 和6C.8 和7 (2)哪条高,不是指定边上的高?请在图形下 的()里打上“×”。 (3)在右面平行四边形中,BC 边上的高是()。 A.线段C F B.线段D E C.线段D H D.线段B F (4)判断下面每个三角形中(阴影部分)AB 边上的高。以下判断,第()种是错误的。 A.只有图2的高不是大正方形的边长。 B.图2和图3的高是相等的。 C.图4和图5的高是相等的。

小学几何图形面积计算综合

几何图形 一.视图和对称图形 1.如图,将图沿线折成一个立方体,它共顶点的三个面上的数字之积最大是________。(15年高新) 2.如图,一个几何体上半部分为正四棱锥,下半部分为正方体,且一个面涂有颜色,下列图形中,是该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的是()。(14年工大) 3. 一个正方形积木(如图),每两个相对的面数字之和是9,请在这个正方形积木的展开图上填入适当的数字。(11年高新) 4.下面( )号图是正方体的展开图。(16年交大) 5.有一个用正方体木块搭成的立体图形,从前面看和从左面看分别是如下图形, 则要摆成这样的立体图形,至少要用( )个正方体木块。(13年交大) A.7块 B.无法确定 C.5块 D.6块 6. 在下面形状的硬纸片中,把它按照虚线折叠,能折成一个正方体的是( ) 。(16年交大) 7. 如果用口表示一个立方体,用表示两个立方体叠加,用■表示三个立方体

叠加,那么右图是由7个立方体叠加的几何体,从上面观察可画出的平面图形是( )。(15年工大) 8. 下列图形中为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的是( )。 9. 从各个不同的方向观察如图所示的实物几何体,不可能看到的视图是( ) 。(16年工大) 10.一个几何体是由一些大小相同的小正方块摆成的,其俯视图(从上面看)与主视图(从前面看)如图所示,则组成这个几何图形的小正方块最多有( )。 A.7个 B.6个 C.5个 D.4个 11.国庆期间举行“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活动,小明自己刻一枚如图所示的印章,下面四个图案中用这枚印章印制的是()。(16年交大) 12.如图,把一次性纸杯沿着它侧面的粘贴缝剪开,则它的侧面展开图可能是下面的( ) 。(16年工大)

高中数学竞赛基础平面几何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竞赛平面几何知识点基础 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1)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叙为: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 (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叙为: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个三角形相似.); (4)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对应相等(或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则有两个三角形相似(简叙为两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 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 (1)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2)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常见模型: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1)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2)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值相等,都等于相似比 (3)相似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角平分线、中线的比值都等于相似比 (4)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 (5)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2、内、外角平分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内角平分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与其对边所成的两条线段与这个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如图所示,若AM平分∠BAC,则 该命题有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某个点与这条边所成的两条线段与这 条边的对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该点与对角顶点的连

线是三角形的一条角平分线 外角平分线定理: 三角形任一外角平分线外分对边成两线段,这两条线段和夹相应的内角的两边成比例。 如图所示,AD平分△ABC的外角∠CAE,则 其逆定理也成立:若D是△ABC的BC边延长线上的一点, 且满足,则AD是∠A的外角的平分线 内外角平分线定理相结合: 如图所示,AD平分∠BAC,AE平分∠BAC的外角 ∠CAE,则 3、射影定理 在Rt△ABC中,∠ABC=90°,BD是斜边AC上的高,则有射 影定理如下: BD2=AD·CD AB2=AC·AD BC2=CD·AC 对于一般三角形: 在△ABC中,设∠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则有 a=bcosC+ccosB b=ccosA+acosC c=acosB+bcosA 4、旋转相似 当一对相似三角形有公共定点且其边不重合时,则会产生另 一对相似三角形,寻找方法:连接对应点,找对应点连线和 一组对应边所成的三角形,可以得到一组角相等和一组对应 边成比例,如图中若△ABC∽△AED,则△ACD∽△ABE 5、张角定理 在△ABC中D为BC边上一点,则 sin∠BAD/AC+sin∠CAD/AB=sin∠BAC/AD 6、圆内有关角度的定理 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 (1)圆周角定理指的是一条弧所对圆周角等于它所对圆心角的一半 (2)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3)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直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五年级奥数平面图形的面积

学生课程讲义 例题1 在梯形中阴影部分面积是150平方厘米,上底15厘米,下底25厘米,求梯形面积。 随堂练习1 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面积是48平方厘米,求阴影部分面积。 梯形的上底5厘米,高6 厘米。 例题2 如图,将长为9厘米,宽为6厘米的长方形,划分成四个三角形,其面积分别为S1、S2、S3、S4,且S1=S2=S3+S4,求S4。 随堂练习2 如图,四边形ABCD 是直角梯形,其中AD=12厘米,AB=8厘米,BC=15厘米,且△ADC 、四边形DEBF 及△CDF 的面积相等,求三角形EBF 的面积。 A B E D F C

例题3 如图,AE=5厘米,CF=2厘米,AB=6厘米,CD=4厘米,∠B=∠D=90度,求四边形AFCE 的面积。 随堂练习3 如图,四边形ABCD 中,AE=5厘米,AB=10厘米,FC=12厘米,DC=15厘米,∠B=∠D=90度,求四边形AFCE 的面积。 例题4 如图,在大正方形ABCD 里有一个内接长为6厘米,宽为1厘米的长方形,而且长方形的对称轴与正方形的对角线重合,求正方形的面积。 随堂练习4 如图,正方形的面积为18.75平方厘米,在正方形内有两条平行于对角线的线段,将正方形平均分为面积相等的三份,A E B F C D A E D B F C A H D E C B G A

求平行线段AB 的长。 例题5 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的边长BC=10厘米,直角三角形BCE 的的直角边EC 长8厘米。已知△BAG 和△FDC 面积的和比三角形FEG 的面积大10平方厘米,求CF 的长。 随堂练习5 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是12厘米,已知DE 是EC 的长度的2倍。求 1) △DEF 的面积 2) CF 的长。 例题6 如图,长方形ABCD 与三角形EBC 重叠。已知三角形EFD 的面积比ABF 的面积大6平方厘米,且CD=4厘米,BC=6厘米。求ED 的长。 B A D B C G F E A B C F D E E A F D

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

d G a b d r 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 表A-1 图形符号意义面积A重心位置G 正方形 d G a a a—边长 b—对角线 A=a2 a=A=0.707d d=1.414a=1.414A 在对角线交点上 长 方形 b a=短边 b=长边 d=对角线 A=ab d=2 2 a b +在对角线交点上 三角形 B c a A D b C h—高 L= 2 1周长 a,b,c—对应角 A,B,C的边长 A= 2 bh= 2 1ab sina L= 2 c b a+ + GD= 3 1 BD CD=DA 平 行四边形a,b—邻边 h—高 A=bh=ab sinα= 2 BD AC?×sinβ在对角线交点上 梯形 D H C E G F A K B CE=AB AF=CD CD=a(上底边) AB=b(下底 边) h=高=HK A= 2 b a+×h HG= 3 h× b a b 2a + + KG= 3 h× b a b 2a + + 圆形 r—半径 d—直径 L—圆周长 A=πr2= 2 1πd2 =0.785 d2 =0.07958L2 在圆心上 G h

G L=πd 图形符号意义面积A重心位置G 椭圆形a,b—主次轴 长 A= 4 π×ab在主次轴交点G 上 扇形 r—半径 s—弧长 a—弧s的对 应中心角 A= 2 1rs= 360 a×πr2 S= r 180 πa GO= 3 2 s rb 当a=90°时 GO= 3 4 π 2r=0.6r 弓形 r—半径 s—弧长 a—中心角 b—弦长 h—高 A= 2 1r2( 180 πa-sina)= 2 1 [r(s-b)+bh] S=ra 180 π=0.0175ra h=r-2 2 4 1 a r- GO= 12 1 A b2当 a=180°时 GO= π3 4r=0.4244r 圆环 R—外半径 r—内半径 D—外直径 d—内直径 t—环宽 D pj—平均直 径 A=π(R2-r2) = 4 π (D2-d2) =πD pj t 在圆心O 部分圆环R—外半径 r—内半径 R pj—圆环平 均直径 t—环宽 A= 360 πa(R2-r2) = 180 πa R pj t GO=38.2× r2 - R2 r3 - R3× 2 2 sin a a

六年级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总复习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十)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复习内容:①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②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 一、填空 1. ()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计算周长用()单位。 (),叫做它们的面积,计算面积用()单位。 2.填表: ①图形名称长宽周长面积 2.4米0.5米 长方形 1.8分米10分米 15厘米300平方厘米 边长4.5厘米 正方形18分米 ②图形名称底(厘米)高(厘米)面积(平方厘米) 8.5 4 平行四边形7.6 30.2 三角形 2.7 1.4 7 21 上底24 梯形下底32 224 ③图形名称半径直径周长面积 3厘米 圆 1分米 12.56米 3. 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8平方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是()平方厘米 4. 一张长10分米,宽6分米的长方形纸片,最多能剪()个直径为2分米的圆片。 5. 用3个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是(),周长是 ()。 6. 圆的半径扩大5倍,它的直径扩大()倍,周长扩大()倍,面积扩大()倍。 7. 一个半圆直径是4厘米,它的周长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8. 一张正方形纸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得到的图形是()形,它的面积是原正方形的

() (),它的周长是原正方形的() ()。 9. 在右图1中,∠1 = 30°,∠2 =()。 10. 在右图2中,正方形的面积是9平方分米, 这个圆的周长是()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1. 右图中长方形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能确定 2. 用一条长16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如果长和宽都是质数,它的面积是()平 方厘米。 A、6 B、10 C、15 D、21 3. 右图由六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组成的 长方形,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A、6平方厘米 B、3平方厘米 C、1.5平方厘米 D、1平方厘米 4. 在一个正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它们的周长比较:()。 A、一样长 B、圆的周长长 C、正方形的周长长 D、无法确定 A 5. 如右图所示,AD = 1/2DC,AE = BE,那么 三角形ABC的面积是三角形ADE面积的 D ()倍。 E A、6 B、5 C、4 D、3 B C 三、先测量计算下面图形周长和面积所需要的数据(精确到0.1厘米),再分别 计算出它们的周长和面积。

基本平面图形知识点

基本平面图形知识点 一、线段、射线、直线 1、线段、射线、直线的异同点 名称图形及表示法不同点联系共同点 延伸性端点数与实物联系 线段不能延伸2直尺线段向一 方延长就 成射线, 向两方延 长就成直 线都是直的 线 射线只能向一方 延伸1电筒发生的光 线 直线可向两方延 伸 无笔直的公路 (1)线段有两种表示方法:线段AB与线段BA,表示同一条线段。或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线段a。 (2)射线的表示方法:端点在前,任意点在后。射线OP (3)直线也有两种表示方法:直线MN或直线NM,或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直线a 3、基本事实:经过一点可以画_______条直线;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即_____确定一条直线。在直线上任取一点可得到_____条射线,在直线上任取_____点可得到一条线段,在射线上任取一点可得到一条________。 二、线段的性质: 1、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两点之间的距离 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3、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观察法、度量法、叠合法 4、线段中点的定义 在线段上,能够把这条线段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 AM=BM=AB,AB=2AM=2BM。 5、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P6) 三、角 1、角的定义 (从静止的角度看)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AOB中,点O是角的顶点,OA,OB是它的两边。 角的表示方法:3种

2、角的度量单位: 角的度量单位是:度、分、秒 10=60‘1’=60" 1″=′1′=° 3、平角和周角的定义 (动态定义)角可以看做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当始边和终边成一条直线时,所成的角是平角,当它的终边旋转到和始边重合时,所成的角是周角。 4、角的分类 按角的大小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1直角=90° ,1平角=180°,1周角=360°。 锐角<钝角,0°<锐角<90° 。 5、角的平分线 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数量关系) 6、钟表中的度数:分针一分钟转6°,时针一小时转30°一分钟转0.5°。 7、用一副三角板所画的角的度数,都是15°的倍数。 四、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 1、多边形的定义: 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都是多边形,它们都是由若干条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线段首尾依次相连组成的封闭平面图形。 2、多边形的基本元素 顶点:如图,在多边形ABCDE中,点A,B,C,D,E是多边形的顶点; 边:线段AB,BC,CD,DE,EA是多边形的边; 内角:∠EAB, ∠ABC, ∠BCD, ∠CDE, ∠DEC是多边形的内角(可简称为多边形的角)。对角线:如图,AC,AD都是连接不相邻两个顶点的线段,像这样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3、正多边形 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例如:正方形是正四边形,它的各边都相等,各角都是90°;等边三角形即正三角形,它的各边都相等,各角都是60°。 4、n边形有n个顶点,n条边,n个内角,n边形从一个顶点出发有(n-3)条对角线,把n边形分成(n-2)三角形,共有_______条对角线。 4、圆的概念 (1)如图,平面上,一条线段绕着它固定的一个端点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 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O称为圆心;线段OA称为半径。 (2)相关概念 弧:圆上任意两点A,B之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记做,读作“圆弧AB”或“弧AB”。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基本平面图形知识点

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 知识梳理 一、线段、射线、直线 1、线段、射线、直线的定义 (1)线段:线段可以近似地看成是一条有两个端点的崩直了的线。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2)射线: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就形成了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射线无法量出长度。 (3)直线:将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就形成了直线,直线没有端点。直线无法量出长度。 : 联系: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线段是射线的一部分,也是直线的一部分。 2、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 ①点在直线上,或者说直线经过这个点。 ②点在直线外,或者说直线不经过这个点。 3、直线的性质 (1)直线公理:经过两个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简称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过一点的直线有无数条。 (3)直线是是向两方面无限延伸的,无端点,不可度量,不能比较大小。 (4)直线上有无穷多个点。 (5)两条不同的直线至多有一个公共点。 4、线段的比较 (1)叠合比较法(用圆规截取线段);(2)度量比较法(用刻度尺度量)。 5、线段的性质 (1)线段公理: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2)两点之间的距离: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3)线段的中点到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4)线段的大小关系和它们的长度的大小关系是一致的。 6、线段的中点:如果线段上有一点,把线段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这个点叫这条线段的中点。 若C 是线段AB 的中点,则:AC=BC= 2 1 AB 或AB=2AC=2BC 。 二、角 1、角的概念: (1)角可以看成是由两条有共同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两条射线叫角的边,共同的端点叫角的顶点。 (2)角还可以看成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所成的图形。 2、角的表示方法: 角用“∠”符号表示,角的表示方法有以下四种: ①用数字表示单独的角,如∠1,∠2,∠3等。 ②用小写的希腊字母表示单独的一个角,如∠α,∠β,∠γ,∠θ等。 ③用一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一个独立(在一个顶点处只有一个角)的角,如∠B ,∠C 等。 C

第1章_基本平面图形知识点梳理与练习题

第一章基本平面图形 一、知识点总结 (一)线段、射线、直线 1、线段:绷紧的琴弦,人行横道线都可以近似的看做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 2、射线: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 3、直线:将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直线没有端点。 4、点、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表示 在几何里,我们常用字母表示图形。 一个点可以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 一条直线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或用直线上两个点的大写字母表示。 一条射线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或用端点和射线上另一点来表示(端点字母写在前面)。 一条线段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或用它的端点的两个大写字母来表示。 5、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 ①点在直线上,或者说直线经过这个点。 ②点在直线外,或者说直线不经过这个点。

6、直线的性质 (1)直线公理:经过两个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或者说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过一点的直线有无数条。 (3)直线是是向两方面无限延伸的,无端点,不可度量,不能比较大小。 (4)直线上有无穷多个点。 (5)两条不同的直线至多有一个公共点。 7、线段的性质 (1)线段公理: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2)两点之间的距离: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3)线段的中点到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4)线段的大小关系和它们的长度的大小关系是一致的。 8、线段的中点: 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相等的线段AM与BM,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 9、线段的比较: 方法一:观察法 方法二:度量法:用刻度尺量出它们的长度,再进行比较。 方法三:叠合法:把其中一条线段移到另一条线段上去,将其中的一个端点重合在一起加以比较。

平面图形面积关系

平面图形的面积关系 三峡小学黎国英 教学目标: 1、通过已学知识梳理,学生能自主地解答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面积的问题。 2、通过经历画画、说说、想想等数学,学生能主动理解梯形的面积公式对于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也是适用的。 3、通过对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沟通,学生能主动地解决一些相关问题,以此促进数学推理能力的提升。 4、通过数学探索活动,学生感受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并感受数形结合看问题的内在魅力,从而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平面图形的面积关系》,看了这个课题,你觉得我们今天研究的重点是其中的哪个词? 二、复习回顾,引入线索 1、媒体出示,说一说以下几种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边说边展示 S长方形=a×b S平行四边形=a×h S三角形=a×h÷2 S梯形=(a+b)×h÷2 3、老师可以用其中一个公式,计算这所有图形的面积,你们信吗?

三、提出任务,实践探究 1、独立操作,完成以下任务,有困难可以和其他同学合作。 下面的梯形高为4厘米,面积是20平方厘米 要求: (1)请你在格子纸上画出一个和它高一样,面积一样,形状不一样的梯形。(2)所画梯形的上底是多少?下底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3)想一想,还可以怎样画? 2、汇报交流: 预设一:4和6:预设二:3和7:预设三:2和8:预设四:1和9 四、问题引导,沟通联系 1、上下底之和是10,高是4的梯形只能画这四幅吗? 2、如果上底和下底是小数,你能举个例子吗? 3、有多少种情况呢? 4、仔细观察,梯形的上底越变越短、越变越短,最后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5、有机整合,沟通联系:这时候三角形的面积怎么计算呢? 6、那么梯形的面积公式也适用于三角形的面积,不过这时候梯形的上底是0 五、整体沟通,推理应用 1、刚才梯形从左往右看,上底越变越短。如果梯形的上底不断变长,梯形又可能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及其变形学习资料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 及其变形 长方形 已知长和宽,求周长。 周长=(长+宽)×2 已知周长和长,求宽。 宽=周长÷2-长 已知周长和宽,求长。 长=周长÷2-宽。 已知长和宽,求面积。 面积=长×宽。 已知面积和长,求宽。 宽=面积÷长。 正方形 已知边长,求周长。 周长=边长×4。 已知周长,求边长。 边长=周长÷4。 已知边长,求面积。 面积=边长×边长。 三角形 已知三角形的底和这条底上高,求面积。 面积=底×高÷2。 已知三角形的面积和底,求高。 高=面积×2÷底。 已知三角形的面积和高,求底。 底=面积×2÷高。 特别地,在直角三角形中: 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两条直角边的积÷2 (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比较短的边就是直角边) 平行四边形 已知平行四边形的底和这条底上高,求面积。 面积=底×高。 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求这条边上的高。 高=面积÷底。 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高,求这条边上的底。 底=面积÷高。 关于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有关结论 1、如果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形四边形等底等高,那么: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 例如:一个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如果三角形的面积是10平方分米,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20平方分米。 2、如果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高也相等,那么三角形的底就等于平行四边形底的2倍;平行四边形的底就等于这个三角形的底的一半。 3、如果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底也相等,那么三角形的高就是这个平行四边形高的2倍;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这个三角形的高的一半。 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其变形 1、已知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求面积。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2、已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求高。 梯形的高=面积×2÷(上底+下底) 3、已知梯形的面积、高、上底,求下底。 梯形的下底=面积×2÷高-上底。 4、已知梯形的面积、高、下底,求上底。 梯形的上底=面积×2÷高-下底。 5、已知梯形的高和上下底之和,求梯形的面积。 梯形的面积=上下底的和×高÷2 经典题回顾。 如图,靠墙边建有一个梯形养鸡场,已知篱笆的长度是60米,求这个养鸡场的面积是多少。 墙 10米

基本平面图形知识点梳理及练习题.doc

第一章 基本平面图形 一、知识点总结 (一) 线段、射线、直线 1、线段: 绷紧的琴弦,人行横道线都可以近似的看做线段。 线段有两个端点。 2、射线: 将线段向 一个方向无限延长 就形成了射线。 射线有一个端点。 3、直线: 将线段向 两个方向无限延长 就形成了直线。 直线没有端点。 一条直线上有 n 个点,则在这条直线上一共有 n (n 1) 条线段,一共有 2n 条射线。 2 平面内的 n 条直线相交,最多也只有 n (n 1) 个交点。 2 4、点、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表示 在几何里,我们常用字母表示图形。 一个点可以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 一条直线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或用直线上两个点的大写字母表示。 一条射线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或用端点和射线上另一点来表示(端点字母写在 前面)。 一条线段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或用它的端点的两个大写字母来表示。 5、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 ①点在直线上,或者说直线经过这个点。 ②点在直线外,或者说直线不经过这个点。 6、直线的性质 ( 1)直线公理:经过两个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或者说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 ( 2)过一点的直线有无数条。 ( 3)直线是是向两方面无限延伸的,无端点,不可度量,不能比较大小。 ( 4)直线上有无穷多个点。 ( 5)两条不同的直线至多有一个公共点。 7、线段的性质 ( 1)线段公理: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 2)两点之间的距离: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 3)线段的 中点 到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 4)线段的大小关系和它们的长度的大小关系是一致的。 8、线段的中点: 点 M 把线段 AB 分成相等的两条相等的线段 AM 与 BM ,点 M 叫做线段 AB 的中点。 9、线段的比较: 方法一:观察法 方法二:度量法:用刻度尺量出它们的长度,再进行比较。 方法三:叠合法:把其中一条线段移到另一条线段上去,将其中的一个端点重合在一起加以比较。

基本平面图形基础知识点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上册第四章基本的平面图形基础知识点 一、直线、射线、线段 (1)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 ①直线: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直线l,或用两个大写字母(直线上的)表示,如直线AB. ②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射线l;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端点在前,如:射线OA.注意:用两个字母表示时,端点的字母放在前边. ③线段: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线段a;用两个表示端点的字母表示,如:线段AB(或线段BA). (2)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①点经过直线,说明点在直线上; ②点不经过直线,说明点在直线外. (3)直线公理: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简称: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4)经过一点的直线有无数条,过两点就唯一确定,过三点就不一定了.

二、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线段公理两点的所有连线中,可以有无数种连法,如折线、曲线、线段等,这些所有的线中,线段最短.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1)两点间的距离: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两点间的距离. (2)平面上任意两点间都有一定距离,它指的是连接这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学习此概念时,注意强调最后的两个字“长度”,也就是说,它是一个量,有大小,区别于线段,线段是图形.线段的长度才是两点的距离.可以说画线段,但不能说画距离. 三、比较线段的长短 (1)比较两条线段长短的方法有两种:度量比较法、重合比较法. 就结果而言有三种结果:AB >CD 、AB=CD 、AB <CD . (2)线段的中点: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的点. (3)线段的和、差、倍、分及计算 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可以通过度量的方法,先量出已知线段的长度,再利用刻度尺画条等于这个长度的线段,也可以利用圆规在射线上截取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如图,AB=AC+BC; AC=BC ,C 为AB 中点,AC= 21AB ,AB=2AC ,D 为CB 中点,则CD=DB=21, CB= 41AB ,AB=4CD ,这就是线段的和、差、倍、分. 四、作图—尺规作图的定义 (1)尺规作图是指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只使用圆规和直尺,并且只准许使用有限次,来解决不同的平面几何作图题. (2)基本要求 它使用的直尺和圆规带有想像性质,跟现实中的并非完全相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