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二、临床应用

1.适应证

(1)四肢关节内、外骨折稳定固定后。

(2)关节外科手术(如:关节清创术、关节囊切除术、半月板切除术、关节成形术、人工关置换术、关节韧带重建术、滑膜切除术)后。

(3)关节软骨损伤。

(4)关节轻度挛缩或其松解术后。

(5)肌腱撕裂伤。

2·禁忌证连续被动运动产生对关节面有害的应力时或造成正在愈合组织过度紧张时,不宜采用。

第十一节肌力与肌耐力训练

一、肌力训练.

1.作用

(1)防治失用性肌萎缩,特别是肢体制动后的肌萎缩。

(2)预防因肢体创伤、炎症和疼痛所致的肌萎缩。

(3)促进神经系统损伤后的肌力恢复,以改善肌病时的肌肉舒缩功能。

(4)调整脊柱周围肌力平衡,矫正脊柱侧弯及平足等骨关节畸形。

(5)增强腹背肌肌力,改善脊柱排列及应力分布,增加脊柱稳定性。

(6)维持主动肌与拮抗肌问的平衡,促进关节动态稳定性,防止负重关节发生退行性改变。

(7)腹肌和盆底肌训练可预防内脏下垂、改善呼吸及消化功能。

2.基本原理

(1)肌肉适应性改变:通过肌力训练主要是使肌肉产生适应性变化,主要包括:①完善肌肉的形态结构,改善肌肉功能。②肌肉体积增大,肌纤维增粗,收缩蛋白、肌红蛋白、酶蛋白增加,ATP、热能含量和糖原储备增加,毛细血管密度增加,结缔组织量也增多。

(2)超量恢复:肌力训练的生理学基础是超量恢复。训练后肌肉的即时变化为疲劳和恢复的过程。此时,肌肉的收缩力量、速度和耐力均明显下降,这需要通过一定时间的休息才能使生理功能逐渐恢复,消耗的能源物质得以补充。在恢复到训练前水平后,可出现一个超量恢复阶段,且p各项指标继续上升并超过训练前水平。如果下一次肌力训练在前一次训练后的超量恢复阶段内进行,可将该超量恢复阶段的生理生化水平作为起点,使超量恢复叠加和巩固,实现肌肉形态及功能的逐步发展。

3.基本原则

(1)施加适当阻力:肌力强化必须给予一定的阻力,使患者发挥最佳能力。阻力可来自于肢体的重量、肌肉运动时外加的阻碍力量等。施加的阻力应根据患者肌力改善的情况逐渐增大。

(2)超量负荷:即过量负荷原则,在训练时施加的阻力负荷应适当超过患者现有的活动水平。

(3)反复训练:训练必须多次反复进行,而非单次收缩。一般仅在患者合并存在疼痛性关节疾病或肌腱炎等情况时,训练的次数才可有所减量。

(4)适度疲劳:根据超量恢复原理,肌力训练应引起一定的肌肉疲劳。但过于疲劳,则会极大地影响训练效果。因此,肌力训练要特别注意掌握适宜的训练频度,尽量使后一次训练在前一次训练后的超量恢复阶段内进行。一旦出现疲劳现象,原则上应停止训练。

(5)选择适当运动强度:肌收缩强度相当于最大收缩强度40%时,运动单位募集率较低,

主要募集工型肌纤维,对增强耐力有效;收缩强度增加时募集率增高,Ⅱa型、Ⅱb型肌纤维也依次参与收缩,对增强肌力有效。

4.基本要求

(1)肌力下降同时伴有肌痉挛的患者不应强调单块肌肉的肌力训练,以免加重肌痉挛程度。

5.训练类型

(1)根据训练目的分类

1)增强肌力的训练:即为通常所指的肌力训练。

2)增强肌肉耐力的训练:所谓肌肉耐力是指肌肉持续运动进行某一项指定活动的能力。增强肌肉耐力的训练即为专门针对提高肌肉耐力的训练。欲增强肌肉耐力,须以增强肌力为基础。

(2)根据训练中施加的阻力分类

1)徒手抗阻训练:训练中施加的阻力主要由治疗师徒手、患者本人的健侧肢体等提供。

2)器械抗阻训练:训练时所给予的阻力由专门的器械提供。给予阻力的器械包括:“自由重量”(如沙袋、哑铃、实心球);弹性阻力装置;滑轮系统;等张力矩臂组件(如股四头肌训练器);可变阻力装置;功率自行车;阻力交互训练组件;闭运动链抗阻装置等。

(3)根据训练时肌肉收缩的形式分类:主要包括等张收缩和等长收缩两大形式。

1)等长训练:等长收缩是肌力与阻力相等时的一种收缩形式,收缩时肌肉长度基本不变,不产生关节活动,故又称为静力收缩。以等长收缩为肌肉收缩形式的训练即为等长训练。

2)等张训练:等张收缩是肌力大于阻力时产生的加速度运动和小于阻力时产生的减速度.运动,运动时肌张力基本恒定,但肌肉本身发生缩短和伸长,从而引起明显的关节运动,故又称动力收缩。根据肌肉等张收缩时的缩短和伸长情况,又可分为向心收缩和离心收缩。肌肉的起、止点相互靠近,肌肉缩短,如上楼梯时股四头肌的收缩形式即为向心收缩;肌肉的起、止点被动伸长,如下楼梯时股四头肌的收缩形式即为离心收缩。以等张收缩为肌肉收缩形式的训练即为等张训练。

3)等速训练:此类训练需要专门的装置具备感应系统感受运动环节每一点肌力大小的改变,并通过反馈调节系统即时改变阻力大小使之与肌力大小的改变相匹配,这样方可使预定的角速度在整个运动环节中保持不变。由于运动环节中每一点的阻力负荷与其相应的肌力形成最佳匹配,因此可较好地达到增强肌力的目的。

6.临床应用

(1)徒手抗阻训练

1)适应证:适应于肌力3级以上者。

2)禁忌证:①局部炎症(尤其是动力性抗阻训练时,不允许相关的肌肉或关节有炎症或肿胀);②局部疼痛(在训练中及训练后24小时内有严重关节或肌肉疼痛出现时,训练应终止或减量)。

(2)机械抗阻训练

1)适应证:需要增加肌力、耐力和效率的患者,以及健身的对象。适用于肌力在3级以

2)禁忌证:同徒手抗阻训练。

二、肌耐力训练

1.与肌力训练的区别耐力是肌力所能维持的时间。肌力训练和耐力训练的方法不同,为迅速发展肌力,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抗较重负荷,重复次数并不需要很多(高强度,少重复);而发展耐力则需在较轻负荷下,在较长时间内多次重复才能有效(小强度,多重复)。

2.与肌力训练的联系肌耐力训练与肌力训练又密切相关。在发展肌力时,如重复次数过多或持续时间过久,必然导致速度或肌力下降;在发展耐力中,如不增加负荷,则不可能

较快地产生肌耐力,对肌力的增长也不利。因此,临床上常将发展肌力和耐力结合起来进行训练,从而使肌肉做功更为合理。

第十二节牵张训练

一、概述

1.定义牵张训练是使病理性缩短的软组织(肌腱、肌肉、韧带、关节囊等)延长的治疗方法。

2.作用

(1)某些疾病可反射性引起肌痉挛导致活动减少,影响血液循环;肌痉挛或挛缩本身将压迫神经末梢导致疼痛,从而加重肌力失衡和疼痛,形成恶性循环。牵张训练可阻断恶性循环,减轻疼痛和防止肌力失衡。

(2)通过刺激肌肉内的感觉运动器官——肌梭,以调整肌张力。

(3)持续牵张可直接或间接反射性地提高肌肉的兴奋性,有利于发挥更大的肌收缩力。

3.治疗原则

(1)明确功能障碍状况,制订准确有效的训练方案。

(2)牵张前应用放松技术、热疗和热敷使肌肉放松。

(3)牵张力量应轻柔、缓慢、持续,达到一定力量并持续一定时间,休息片刻再重复牵张。

(4)牵张后应用冷疗或冷敷,以减少牵张所致的肌肉酸痛,冷疗时仍应将关节处于牵张位。

(5)在获得进展的活动范围内进行主动训练,可增加肌肉功能,加强肌肉间的平衡能力。

二、临床应用

1.适应证

(1)由挛缩、粘连、瘢痕组织挛缩导致的关节活动受限(包括未能有效预防而进一步造成的结构性变形)。

(2)影响日常功能活动或生活自理的挛缩。

(3)肌肉无力导致拮抗肌紧张。

2.禁忌证

(1)骨『生关节活动障碍、新近的骨折、血肿或其他软组织创伤。

(2)关节活动或肌肉拉长时出现剧痛。/

(3)紧张组织和周围区域的急性炎症或感染。

(4)挛缩或缩短可替代(或增加)关节稳定性或成为功能活动基础时,如麻痹、肌无力等。

(5)神经损伤或吻合术后1个月。

(6)严重的骨质疏松。

第十三节有氧训练

一、概述

1.定义有氧训练是指采用中等强度、大肌群、动力性、周期性运动,以提高机体氧化代谢能力的锻炼方式。

2.原理通过反复进行的以有氧代谢为主的运动,使机体产生肌肉和心血管适应,提高全身耐力和心肺功能,改善机体代谢。

二、临床应用

1.适应证

(1)心血管疾病:陈旧性心肌梗死、稳定型心绞痛、隐性冠心病、轻度一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轻症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移植术后、冠状动脉腔内扩张成型术后、冠状动脉分流术后等。

(2)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单纯性肥胖症。

(3)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种陧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非发作状态)、肺结核恢复期、胸腔手术后恢复期。

(4)其他慢性疾病状态:慢性肾衰竭稳定期、慢性疼痛综合征、慢性疲劳综合征、长期缺乏体力活动及长期卧床恢复期。

(5)中老年人的健身锻炼。

2.禁忌证

(1)各种疾病急性发作期或进展期。

(2)心血管功能不稳定,包括:未控制的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衰、严重的左心功能障碍、血流动力学不稳的严重心律失常(室性或室上性心动过速、多源性室早、快速型房颤、Ⅲ。房室传导阻滞等)、不稳定型心绞痛、增剧型心绞痛、近期心肌梗死后非稳定期、急性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炎、严重而未控制的高血压、急性肺动脉栓塞或梗死、确诊或怀疑主动脉瘤、严重主动脉瓣狭窄、血栓性脉管炎或心脏血栓。

(3)严重骨质疏松,活动时有骨折的潜在危险。

(4)肢体功能障碍而不能完成预定运动强度和运动量。

(5)主观不合作或不能理解运动,精神疾病发作期间或严重神经症。

(6)感知认知功能障碍。

三、仪器设备

有氧训练不依赖任何设备,但是下列设备有助于提高训练效果和安全性。.

1.活动平板可以按计划调节步行速度、坡度,从而调节运动负荷的电动锻炼设备,有利.于室内锻炼,也可以在运动中进行心电和血压监护。j

2.功率自行车可以调节刹车阻力的固定自行车,在运动中通过刹车阻力的改变调节运动负荷,运动时下肢关节没有负担,有利于下肢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有氧训练。运动中可以稳定地检测心电图和血压。下肢功能障碍者可以通过手摇功率自行车进行锻炼。

3.心电监测和心电遥测对于病情较重或新患者,应用心电监测或遥测将有利于充分了解患者的运动反应,提高运动训练的安全性。

第十四节呼吸训练

一、概述.

1.定义呼吸训练是指保证呼吸道通畅、提高呼吸肌功能、促进排痰和痰液引流、改善肺和支气管组织血液代谢、加强气体交换效率训练方法。

2.基本方法腹式呼吸训练、呼吸肌训练、缩唇样呼吸训练、咳嗽训练、放松训练、体位引流等。

二、临床应用

1.适应证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为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2)慢性限制性肺疾病,包括胸膜炎后和胸部手术后。

(3)慢性肺实质疾病,包括肺结核、尘肺等。

(4)哮喘及其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伴呼吸功能障碍。

2.禁忌证

(1)临床病情不稳定、感染未控制。

(2)呼吸衰竭。

(3)训练时可导致病情恶化的其他临床情况。

第十五节平衡与协调训练

一、平衡训练

1.定义针对患者平衡障碍的关键因素,提高患者坐、站和行动时平衡能力的锻炼方法。

平衡障碍的关键环节包括:①本体感受器;②前庭系统;③视觉系统;④高级中枢对平衡信息的整合能力。

2.与平衡相关的生物力学因素支撑面、身体重心、稳定极限、摆动频率。

3.影响平衡训练的因素①站、坐的支撑面积。②体位:由比较稳定至不稳定的体位顺序大致为前臂支撑俯卧位、前臂支撑俯卧跪位、前倾跪位、跪坐位、半跪位、坐位、站立位(扶平衡杠站、独立站、单腿站等)。③状态:选择静态或动态训练。④移动方式。⑤附加的运动模式或动作。⑥对平衡干扰的预知性。⑦干扰的力量:应考虑干扰力量的大小、速度、方向及作用位置。⑧感官刺激的传人途径:有视觉、前庭、本体感受器、触觉等。不同的传人途径可改变平衡训练的难度。⑨感觉刺激传人:可以是一致的、削弱的或矛盾的。⑩运动对策:有踝对策、髋对策、跨步对策、保护性抓握等。

4.临床应用

(1)适应证:因中枢f生瘫痪或其他神经疾患所致感觉、运动功能受损或前庭器官病变引起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版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2018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促进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技术进步,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医疗技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以诊断和治疗疾病为目的,对疾病作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延长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而采取的医学专业手段和措施。本办法所称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是指将经过临床研究论证且安全性、有效性确切的医疗技术应用于临床,用以诊断或者治疗疾病的过程。 第三条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安全性、有效性不确切的医疗技术,医疗机构不得开展临床应用。 第五条国家建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对禁止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对部分需要严格监管的医疗技术进行重点管理。其他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由决定使用该类技术的医疗机构自我管理。 第六条医疗机构对本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和管理承担主体责任。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技术服务应当与其技术能力相适应。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本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第七条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全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监督管理工作。 第八条鼓励卫生行业组织参与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规范化培训和

技术评估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为卫生行业组织参与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创造条件。 第二章医疗技术负面清单管理 第九条医疗技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应用于临床(以下简称禁止类技术): (一)临床应用安全性、有效性不确切; (二)存在重大伦理问题; (三)该技术已经被临床淘汰; (四)未经临床研究论证的医疗新技术。禁止类技术目录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发布或者委托专业组织制定发布,并根据情况适时予以调整。 第十条禁止类技术目录以外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作为需要重点加强管理的医疗技术(以下简称限制类技术),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严格管理:(一)技术难度大、风险高,对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人员水平有较高专业要求,需要设置限定条件的; (二)需要消耗稀缺资源的; (三)涉及重大伦理风险的; (四)存在不合理临床应用,需要重点管理的。国家限制类技术目录及其临床应用管理规范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发布或者委托专业组织制定发布,并根据临床应用实际情况予以调整。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以结合本行政区域实际情况,在国家限制类技术目录基础上增补省级限制类技术相关项目,制定发布相关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并报国家卫生健康委备案。 第十一条对限制类技术实施备案管理。医疗机构拟开展限制类技术临床应用的,应当按照相关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进行自我评估,符合条件的可

ACEI类降压药的种类和作用机理

ACEI类降压药的种类和作用机理 本文针对“ACEI类降压药的种类”做全面介绍,以下是关于“ACEI类降压药的种类”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卡托普利甲巯丙脯酸,巯甲丙脯酸,开博通,刻甫定, 性状: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有类似蒜的特臭,味咸。在甲醇、乙醇或氯仿中易溶,在水中溶解。熔点104~110℃。 药理及应用: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剂,对多种类型血压高均有明显降压作用,并能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对不同肾素分型血压高患者的降压作用以高肾素和正常肾素两型最为显著;对低肾素型在加用利尿剂后降压作用亦明显。其降压机制为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降低血管紧张素Ⅱ水平、舒张小动脉等。口服起效迅速,经1小时达最高血浓度,t1/2约4小时,作用维持6~8小时。增加剂量可延长作用时间,但不增加降压效应。临床适用于治疗各种类型血压高,特别是常规疗法无效的严重血压高。由于本品通过降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水平而使心脏前、后负荷减轻,故可用于顽固性慢性心力衰竭,对洋地黄、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无效的心力衰竭患者出有效。 用法:口服:1次25~50mg,1日75~150mg。开始时每次25mg,1日3次(饭前服用);渐增至每次50mg,1日3次。每日最大剂量为450mg。儿童,开始每日1mg/kg,最大6mg/kg,分3次服。注意:(1)常见有皮疹、瘙痒、味觉障碍。个别有蛋白尿、粒细胞缺乏症、中性白细胞减少,但减量或停药后可消失或避免。(2)过敏体质者习用。肾功能不全患者慎用。制剂:片剂:每片12.5mg;25mg;50mg;100mg。 2、依那普利恩纳普利,苯丁酯脯酸,苯酯丙脯酸,益压利,悦宁定,为不含巯基的强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它在体内水解为依普利拉(苯丁羧脯酸,enalaprilate)而发挥作用,比卡托普利强10倍,且更持久。其降压作用慢而持久。其血流动力学作用与卡托普利相似,能降低总外周阻力和肾血管阻力,能增加肾血流量。口服后吸收迅速,0.5~2小时后血药浓度达峰值。在体内可被水解,但水解产物仍具药理活性。可用于血压高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口服10mg,日服1次,必要时也可静注以加速起效。可根据病人情况增加至日剂量40mg。片剂为5mg;10mg及20mg。注意:与利尿剂合用可引起首剂低血压反应。副作用较少,偶可引起低血压、氮质血症和血钾增高。 3、贝那普利药理及应用:本品为不含巯基的强效、长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体内水解成有活性的代谢物贝那普利拉(Benazeprilate)而起作用。其降压效果与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相似。口服后吸收迅速,但生物利用度低(约28%)。服后0.5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1.5小时后活性代谢物血液浓度达峰值。与食物同服时,其吸收可受影响。药物及代谢的血浆蛋白结合率约95%。其代谢物在血浆呈双相消除,初始t1/2约3小时,终末相t1/2约22小时。主要从尿和胆汁排泄。可用于各型血压高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对正在服用地高辛和利尿药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可使心输出量增加,全身和肺血管阻力、平均动脉压、肺动脉压及右房压下降。用法:用于降压,口服,开始剂量为每日1次10mg,然后可根据病情渐增剂量至每日40mg,1次或分2次服用。严重肾功能不全者或心衰患者或服用利尿药的患者,初始剂量为每日5mg,充血性心衰患者,每日剂量为2.5~20mg。注意:不良反应与依那普利相似,但较少、较轻。肾动脉狭窄、心衰、冠状动脉或脑动脉硬化病人慎用。制剂:片剂:每片5mg;10mg;20mg。复方制剂:CIBADREX含苯那普利及氢氯噻嗪。 4、培哚普利哌林多普利,普吲哚酸,雅施达,药理及应用:为不含巯基的强效、长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肝内代谢为有活性的培哚普利拉(Perindoprilate)而起作用。作用产生较慢。口服后吸收迅速,1小时后血药浓度达峰值。生物利用度65%~95%,食物对吸收影响明显。t1/2约30小时。用于血压高。用法:口服,1日1次4mg,可根据病情增

步态分析的临床应用

步态分析的临床应用 摘要:步行是人类最基本的运动,也是最复杂的运动之一,涉及足、踝、膝、髋、臀、躯干、肩、颈的肌肉和关节的协同运动。Abstract:Walk is the basic active of people and it is one of the most complicate actives,it include foot,ankle,Knee,hip,body,shoulder and neck' s muscle and joint 's active.步态分析是生物力学的特殊分支,是对人体行走时的肢体和关节活动进行运动学观察和运动力学分析,提供一系列时间、几何、力学等参数值和曲线。Gait analysis is a special branch of biomechanics. It is a kinematic observation and kinetic analysis of the limbs and joints of the humanb ody when walking. It provides a series of time, geometry and mechanics parameters and curves. 步态分析旨在通过生物力学和运动学手段,揭示步态异常的关键环节及影响因素,有助于机制研究、临床诊断,也可以指导治疗和疗效评估及康复评估等。Gait analysis aims to reveal the key link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gait abnormalities through biomechanics and kinematics, which is helpful for mechanism research, clinical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efficacy evalu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evaluation. KeyWords:Walk,Gait analysis. 关键词:步行,步态分析。 1 基本理论 1.1 正常步态所谓正常步态,是指当一个健康成人用自我感觉最自然、最舒坦的姿态行进时的步态,它具有 3 个特点:身体平稳、步长适当、耗能最少。正常步态应该是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灵活运动,身体良好的平衡能力以及头、躯干、四肢协调、流畅的配合运动。有学者[1] 认为,正常步态的必须条件是 : (1)支撑期良好的稳定性。(2)摆动期足部放松。(3)足够的步长。( 4)膝关节在支撑期吸收震荡并且蓄积能量,在摆动期带动小腿和足部运动。一个 完整的步态周期中,在承重期,伸髋肌和伸膝肌联合踝背伸共同运动,在支撑相中期的较早阶段,腓肠肌活动取代胫骨前部肌群的活动,大腿仅受股四头肌的控制,同时伸髋肌活动终止,到支撑相末期,只有跖屈肌来稳定髋、膝、踝关节,在摆动相早期,髋、膝、踝关节的屈曲功能被激活,在摆动相中期,只需要髋关节与踝关节的屈曲肌群活动,在摆动相末期,髋、膝关节变成由伸肌控制,同时踝关节继续受背伸肌控制,到此完成一个完整的步态周期[2] 。 1.2 病理性步态影响患者正常行走能力的机制主要有 5 种:畸形、肌肉无力、感觉丧失、疼痛和运动控制受损[2]。临床上常见的异常步态有:短腿步态、关节挛缩或强直步态、蹒跚步态或关节不稳步态、疼痛步态、偏瘫步态、足下垂、内翻步态、膝反张步态、划圈步态、剪刀步态、肌无力步态、共济失调步态、前冲步态或慌张步态、截瘫步态等。有些典型异常步态,对某些特定疾病具有提示意义。对一些不典型步态,则必须作细致检查,从肌肉工作情况以及骨关节的形态和功能的角度去评估。对病理性步态的分析既能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也能对正在接受康复治疗的患者进行疗效的评估。 1.3 步态分析方法步态分析的方法有定性和定量两种,定性法即目测分析法,医生通过目测观察患者的行走过程,凭借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得出初步分析结论 ; 定量法即仪器分析法,定量分析包括运 动学分析、动力学分析、时空参数的分析、动态肌电图等。目前最先进的方法是采用步态分析系

基本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58818

YS—060基本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为促进基本药物在我院优先合理使用,根据卫生部等九部委《关于印发〈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和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勤部《关于印发〈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用药需求,制订本办法。 一、组织领导 医院成立基本药物优先合理使用领导小组,人员由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委员兼任。 二、基本药物的配备 医院鼓励医师优先合理使用基本药物。 三、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增强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的意识和责任。药剂科要根据临床需要优先配备我院《药品处方集》中的基本药物,既要保证临床需要,又要避免积压过期失效。 ﹙二﹚、加强宣传培训力度,提高合理用药水平。药剂科向临床各科室提供基本用药目录。为督促医师更好的掌握基本药物合理应用的知识,医务部将定期组织针对基本药物 合理应用的专项考核。临床药师和门诊调剂药师要注意对住院病人及

门诊病人正确使用基本药物的宣教工作,普及公众合理用药常识,改变不良用药行为,提高群众对基本药物的认知度和信赖度。 ﹙三﹚、临床科室基本药物使用实行科主任责任制,各科制定本科室常用基本药物目录,报医务部备案,临床用药需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 ﹙四﹚、突出对外科系统预防用药的重点管理。外科系统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应按照卫生部(2009)38号文的要求优先选择基本药物,如使用基本药物目录外的药物,要在病历中充分阐明理由。 四、监督管理 ﹙一﹚、,药剂科负责对用药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医务部对基本药物使用不达标的科室进行干预。 ﹙二﹚、医务部、门诊、药剂科按规定对基本药物的使用进行专项处方点评,并将点评结果及时上报医务部。医务部对处方点评结果进行公示,并进行有效干预。 ﹙三﹚、药剂科定期对国家基本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定期 总结、调整,满足基本医疗服务需要,并有可追溯的调整记录。 ﹙四﹚、建立基本药物优先合理使用的长效机制,推动医师优先、合理使用基本药物。 雨滴穿石,不是靠蛮力,而是靠持之以恒。——拉蒂默

肠外营养药物临床使用规范

肠外营养药物临床使用规范 一、总则 1、肠外营养药物ICU临床应用较广。为规范其临床使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参考《临床诊疗指南:肠外肠内营养学分册(2008版,中华医学会编)》及相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2、临床营养支持(nutrition support, NS)是指经口、肠道或肠外途径为患者提供较全面的营养素。目前临床上包括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支持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支持。肠内营养是指经消化道给以较全面的营养素;肠外营养是经静脉为无法经胃肠道摄取或摄取营养物不能满足自身代谢需要的患者提供包括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矿物质在内的营养素,以抑制分解代谢,促进合成代谢并维持结构蛋自的功能。所有营养素完全经肠外获得的营养支持方式称为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 3、按照循证医学原则,以当前最佳证据为依据,按照系统和规范方法,对临床营养支持按A、B、C、D四级进行推荐使用。最高等级(A)的推荐至少有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最低等级(D)的推荐以专家观点为基础,包括无研究证据的共识意见(附表一)。 二、确定毎天的营养素需要量,是营养支持的基本要求。肠外营养因缺乏人体自身调节的过程,使用不当可造成营养素过量;但若补充过少,则又可能导致营养状况的进一步恶化。故应进行个体化营养评估。成人营养素需要量推荐意见如下: 1、确定营养素需要量应当根据疾病状况、体重与体成份组成、生理功能变化等方面进行个体化评估,制定合理化配方。(B) 2、大部分住院病人实际能量消耗通常低于经典的方程式或教科书上的公式推算出来的值。(D) 3、在败血症或创伤的急性代谢期,不主张采用高热卡营养支持获得正氮平衡或氮平衡。(C) 4、允许性低摄入有益于围手术期患者临床结局。(A) 5、水、电解质生理需要量是维持生命所必需。(A) 6、无论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患者,都需要监测出入液量、水肿或脱水症状体征、血电解质水平等,并及时调整补充剂量,根据病情,选择肠内或肠外途径补充。(A) 7、重症疾病状态下是否需要增加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的供给量,目前无确定性结论。在合理用药的前提下,可参照美国FDA推荐剂量,根据医生的判断,结合患者需求,调整部分维生素的应用剂量。(D) 三、对于住院患者可行营养风险筛查(NRS 2002,2002年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大会推出,营养风险筛查评分简表见附表二)。 对于总评分大于等于3分的住院患者结合临床要求制定营养支持计划;对评分暂时低于3分者,可以定时进行再次营养风险筛查。推荐意见如下:

ACEI临床应用的是与非

ACEI临床应用的是与非 在前不久召开的第十二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研讨会上,一场专题辩论引起了与会者的关注。辩论的主题是“ACEI在治疗高血压中的作用及地位”。正方为解放军总医院的陈香美教授,反方是上海高血压研究所的张维忠教授。两位教授或引经据典,或旁征博引,对ACEI在临床应用的广泛性及局限性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论证。戚文航教授在点评中指出,两位教授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ACEI在临床的应用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使大家对ACEI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凡事都应一分为二地去看待。相信通过这次的辩论,大家在临床应用ACEI时会考虑得更加周全。 我们主要从血管紧张素1变为血管紧张素2依赖的转换酶的途径,及其在高血压、心肾病变和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进行探讨。血管紧张素可以通过血液动力学和非血液动力学途径起作用。前者可以引起血压增高,而后者可以避免靶器官受损,保护心、脑、肾免于病理生理改变。目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ATⅡ)受体拮抗剂。 预防心室重塑 近年来,人们发现,在心梗后,可以通过3个途径防止心室重塑,即抑制ATⅡ生成,或兴奋缓激肽系统、或阻止纤维蛋白溶解,促进血栓分解。在心衰时,由于前后负荷过重及心肌受损,心输出量不足,导致了肾脏组织缺血,使心脏和肾脏局部的ATⅡ产生增多,出现心室重塑。ACEI 可抑制ATⅡ的生成,从而阻断异常的肾素—血管紧张素(RAS)系统激活导致的前后负荷过重和心肌细胞本身的损害。在临床一些大型的试验中,如CGMP及CCSⅠ,在对13600例急性心梗后的患者,用卡托普利治疗10周后心血管病的总复发率可下降6.6%,心衰的发病率下降10%。在SIMS试验中,用卡托普利治疗,心梗患者病死率下降了19%,心梗再发生率下降了25%。FAMIS

阿莫西林的临床应用分析

阿莫西林的临床应用分析 探讨阿莫西林的作用机制以及适应症,着重分析了阿莫西林的临床应用。本文通过分析阿莫西林的药理作用以及阿莫西林在临床上的抗感染能力,并对其临床应用进行总结归纳。经过研究发现阿莫西林对沙门杆菌等多种细菌都具有抗菌作用,临床抗感染能力非常强。因此阿莫西林可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以及尿路等感染的治疗,对慢性活动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也有很好疗效,但应用时要进行青霉素的过敏试验,防止意外发生。 标签:阿莫西林;临床应用;分析指导 阿莫西林(Amoxicillin)又称安莫西林或者安默西林,属于一种广谱抗生素,在很早就逐渐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被普遍运用。之所以会这样,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由于这种药物在临床使用中具有抗菌性强以及良好的医学效果等作用。阿莫西林作为一种西药肯定也存在一些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为此本文将就阿莫西林的作用机制、适应症以及临床应用展开详细的分析说明。 1 阿莫西林的作用机制 阿莫西林为半合成广谱青霉素类药,对大多数致病的G+菌和G-菌具有强大的抑制及杀灭作用,可有效抑制肺炎链球菌及溶血性链球菌等链球菌属、不产青霉素酶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等需氧革兰阳性球菌、奇异变形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属、淋病奈瑟菌及流感嗜血杆菌等需氧革兰阴性菌不产-内酰胺酶菌株和幽门螺杆菌活性[1]。阿莫西林在酸性条件下稳定,其胃肠吸收率高达90%。阿莫西林主要针对伤寒以及沙门杆菌等感染的患者具有非常明显的治疗效果,可很好的抑制敏感细菌的产生,从而阻止尿路感染发生。常规治疗时,一般只需口服3克即可起到较好的疗效。与此同时,阿莫西林对青霉素酶金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等其他多种细菌造成的呼吸道感染疾病都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阿莫西林的常用用法一般是口服比较多,当然也可行肌肉注射或是静脉点滴。如口服的话刚出生的新生儿一天最多只能服用两次,每次不能超过50毫克;儿童服用一天三次,一次是30毫克左右;成年人每天可服用三到四次,每次服用不能超过0.5克;感染比较严重的患者一天服用三次,如果在该药物治疗后没有出现并发症或是急性尿路感染的情况下一次可服用3克,10小时以后再服用3克即可。如是肌注或静脉点滴成年人每天三次,一次0.5~1克;儿童每天同样是三次,一次50~100毫克即可。 2 阿莫西林的临床应用 2.1 抗菌作用 阿莫西林作为广谱青霉素的一种,抗菌作用较强。对革兰氏阳性杆菌及阴性杆菌都有很好的杀灭效果,但因不耐酶所以对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无效。阿莫西林的抗菌谱及抗菌活性与氨苄西林相似,对大多数致病的G+菌和G-菌(包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国家版)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国家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建立医疗技术准入和管理制度,促进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技术进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医疗技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以诊断和治疗疾病为目的,对疾病作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延长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而采取的诊断、治疗措施。 第三条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 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具有符合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设备、设施和质量控制体系,并遵守技术管理规范。 第五条国家建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和管理制度,对医疗技术实行分类、分级管理。 第六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医疗技术分类分级管理

第七条医疗技术分为三类: 第一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疗机构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 第二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以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第三类医疗技术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加以严格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一)涉及重大伦理问题; (二)高风险; (三)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 (四)需要使用稀缺资源; (五)卫生部规定的其他需要特殊管理的医疗技术。 第八条卫生部负责第三类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第三类医疗技术目录由卫生部制定公布,并根据临床应用实际情况,予以调整。 第九条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第二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第二类医疗技术目录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辖区情况制定并公布,报卫生部备案。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不得将卫生部废除或者禁止使用的医疗技术列入本行政区医疗技术目录。 第十条第一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由医疗机构根据功能、任务、

常见疾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范

常见疾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范 一、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咽炎及扁桃体炎) 1、抗菌药物选择:青霉素类(青霉素、哌拉西林、阿莫西林) 头孢菌素类(头孢呋辛) 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 其他类(克林霉素) 2、选药依据:患者有病毒感染的同时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流感嗜血杆菌等感染。 3、用药时机:体温超过38.3℃,血常规:白细胞总数>10×10/L,中性粒细胞百分数>70%。抗病毒对症治疗未见好转。 4、用药疗程: 青霉素400万-1200万单位或哌拉西林8克或阿莫西林2克,每日分2次静脉滴注,3至7天。 青霉素过敏者选用口服每日红霉素1-2克或罗红霉素150毫克或阿奇霉素(限制使用级)0.5克,用药3至7天。 克林霉素0.9克每日一次静脉滴注,用药3至7天,热退后口服3天。头孢呋辛0.5克,每日2次口服,用药3至7天。 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1、抗菌药物选择:青霉素类(青霉素、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类(头孢呋辛)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其他类(克林霉素)氟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 2、选药依据:患者有病毒感染同时有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感染。

3、用药时机:白细胞明显增高、胸部X线改变明显,患者有原发病不能承受轻微感染者, 4、用药疗程: 青霉素400万-1200万单位或哌拉西林8克或阿莫西林2克,每日分2次静脉滴注,3至7天。 青霉素过敏者选用口服每日红霉素1-2克或罗红霉素150毫克或阿奇霉素(限制使用级)0.5克,用药3至7天。 克林霉素0.9克每日一次静脉滴注,用药3至7天,热退后口服3天。头孢呋辛0.5克,每日2次口服,用药3至7天。 左氧氟沙星0.3,每日一次静脉滴注,用药3至7天。 三、慢性阻塞性肺病 1、抗菌药物选择:青霉素类(青霉素、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类(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氟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 2、选药依据:痰、血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3、用药时机:患者有气急加重、痰量增加、脓性痰。 4、用药疗程: 青霉素400万-1200万单位或哌拉西林8克或阿莫西林2克,每日分2次静脉滴注,7至14天。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限制使用级)1.5克,每日2次静脉滴注,7至14天。 阿奇霉素(限制使用级)0.5克,每日1次静脉滴注,7至14天。左氧氟沙星0.3,每日2次静脉滴注,用药7至14天。 四、肺炎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04版与2015版比较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04版与2015版比较 第一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原则性叙述,无大幅修订,增加“经验治疗”标题 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 对于临床诊断为细菌性感染患者,在未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前,或无法获取培养标本时,可根据患者的感染部位、基础疾病、发病情况、发病场所、先前抗菌药物用药史及其治疗反应等推测可能的病原体,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待获知病原学检测及药敏结果后,结合先前的治疗反应调整用药方案;对培养结果阴性的患者,应根据经验治疗的效果和患者情况采取进一步诊疗措施。 二、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增加3个关于预防用药方案的附录 1.将“内科及儿科预防用药”改为“抗菌药物在预防非手术患者某些特定感染中的应用”(附录1),分述预防用药目的、原则,并增加关于针对某些细菌性感染的预防用药方案和指征。 预防用药基本原则:①用于尚无细菌感染征象但暴露于致病菌感染的高危人群; ②预防用药适应证和抗菌药物选择应基于循证医学证据;③应针对一种或二种最可能细菌的感染进行预防用药,不宜盲目地选用广谱抗菌药或多药联合预防多种细菌多部位感染;④应限于针对某一段特定时间内可能发生的感染,而非任何时间可能发生的感染;⑤应积极纠正导致感染风险增加的原发疾病或基础状况。可以治愈或纠正者,预防用药价值较大;原发疾病不能治愈或纠正者,药物预防效果有限,应权衡利弊决定是否预防用药;⑥以下情况原则上不应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留置导尿管、留置深静脉导管以及建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口)患者。 2.将“外科手术预防用药”改为“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预防应用的品种选择”(附录2)。对预防用药目的和指征、手术切口分级、抗菌药物品种选择、给药时机、维持时间等作了更为清晰、详尽的叙述。 预防用药目的: 主要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腔隙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术后可能发生的其他部位感染。 预防用药原则: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应根据手术切口类别(表1-1)、手术创伤程度、可能的污染细菌种类、手术持续时间、感染发生机会和后果严重程度、抗菌药物

探讨紫杉醇的临床应用

探讨紫杉醇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了解紫杉醇在肿瘤方面的临床应用与发展状况。方法:查阅近些年国内外相关资料进行总结综述。结果:临床所应用的抗肿瘤药物紫杉醇,对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胃癌、卵巢癌、食管癌等癌症都有治疗效果。对于宫颈癌、头颈部肿瘤、对肝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用于晚期鼻咽癌、膀胱癌等都有一定的疗效。结论:目前临床所应用的抗肿瘤药物紫杉醇,可以阻断癌细胞分裂,对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胃癌、卵巢癌、食管癌等癌症有较好疗效。 关键词:抗癌药; 紫杉醇;临床应用;作用机制; 0引言 全世界6O亿人口中,每年约新增800万癌症患者,600多万人死于癌症,几乎每6秒钟就有一名癌症患者死亡。癌症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因此寻找有效的抗癌药物成为研究的热点。早在1958年美国癌症协会就发起一项历时2O余年、筛选35000多种植物物种提取物的计划。在计划实施过程中,1963年美国化学家瓦尼和沃尔首次从生长在美国两部大森林中称太平洋杉中分离到了紫杉醇的粗提物。并发现紫杉醇粗提物对离体培养的鼠肿瘤细胞有很高活性。由于该活性成份含量极低,直到1971年,他们才同杜克(Duke)大学的化学教授姆克法尔合作,通过X一射线分析确定了该活性成份的化学结构——一种四环二萜化合物,并把它命名为紫杉醇。1992年12月紫杉醇被FDA批准上市,日前紫杉醇已成为世界公认的强活性广谱抗癌药物。 1紫杉醇的说明书(表一)[10] 表一剂抗肿瘤药-紫杉醇 药物名称紫杉醇 药物别名紫杉醇、特素、紫杉素、紫素taxifolin、taxusin 英文名称paclitaxel 说明紫杉醇治疗卵巢癌、乳腺癌有良好效果,对治疗前列腺癌、上消 化道癌、小细胞性和非小细胞性肺癌前景良好 功能作用剂量自15mg/平方米起,逐步加大到300mg/平方米不等,大部 分患者用量为150~275mg/平方米。用10%右旋糖酐稀释至 500ml,静脉滴注3、6或24h不等。以3~21天为1疗程,根据 病情患者需要接受1~4个疗程。 [制剂与规格]每安瓿5ml,含 30mg(剂型为50%无水酒精和50%聚氧乙基代蓖麻油)。每盒1 安瓿,20盒为1包装。 [贮藏]出厂原包装,贮存于2~8℃(36~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2018.09.14)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发布时间:2018-09-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令第1 号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已经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委主任会议讨论通过,并经国家卫生健康委审核通过,现予公布,自2018年11月1日起施行。 主任马晓伟 2018年8月13日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促进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技术进步,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医疗技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以诊断和治疗疾病为目的,对疾病作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延长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而采取的医学专业手段和措施。 本办法所称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是指将经过临床研究论

证且安全性、有效性确切的医疗技术应用于临床,用以诊断或者治疗疾病的过程。 第三条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 安全性、有效性不确切的医疗技术,医疗机构不得开展临床应用。 第五条国家建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对禁止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对部分需要严格监管的医疗技术进行重点管理。其他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由决定使用该类技术的医疗机构自我管理。 第六条医疗机构对本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和管理承担主体责任。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技术服务应当与其技术能力相适应。 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本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第七条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全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监督管理工作。 第八条鼓励卫生行业组织参与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

脏躁症的理论及临床应用探讨

脏躁症的理论及临床应用探讨 脏躁症首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病治第二十二》。仲景开脏躁辨证论治之先河,指出“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明确地描述了脏躁症的症状。其对症状的描述可引伸为时常的情绪低落、悲伤、委屈易泣,情绪波动较大、喜怒无常,精神不振,体倦乏力,伸懒腰打哈欠。正常人在平常生活中都会产生情绪的波动,这是正常的情感体验,通常能在“神”的调节下恢复正常,进而不引起社会功能受损。只有无故心境低落、悲伤欲哭而难以自制、情绪变化无常,会对患者产生困扰,同时出现躯体不适,并影响正常的生活及工作时,才符合脏躁的诊断标准。当代有研究者对历代167例脏躁医案的进行统计,得知脏躁症状频率出现较高的除了悲伤、哭泣外,还有烦躁、哭笑无常、失眠、抑郁、胸闷、心慌、精神恍惚等临床表现。这与现代医学的神经官能症、抑郁症、更年期综合征等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十分相似。 对于脏躁症的病因病机,后世医家多根据自己对脏躁之“脏”的认识予以阐释。《灵枢·卫气》言:“神生于五脏,舍于五脏,主导于心。”认为心的功能失常是其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金匮玉函经二注》将其解释为“此症因肝虚肺并,伤其魂而然也”,《金匮要略心典》:“皆所以求肝治之,而宅其魂也。”此两者皆认为肝的功能失常在脏躁的病因病机中占主导地位。清代沈明宗明确指出,脏为子宫,在《沈注金匮要略》中说:“此子宫受邪,上淫肺气之病也。子宫血虚故为脏躁”。陈修园则认为“脏属阴,阴虚而火乘之,则为躁”,并提出“不必拘于何脏”。 严格来讲,仲景条文中并未涉及脏躁的病机,并且对“脏”究竟是何病位、“躁”究竟是阴虚而燥还是躁动不安,直到现在仍颇有争议。《灵枢·本神》曰:“肺藏气,气舍魄”“肝藏血,血舍魂”“脾藏营,营舍意”“肾藏精,精舍志”,说明五脏不仅在生理、病理上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而且在各自所主情志上也是相互影响的。笔者认为陈修园的观点较为全面,仲景重视的不是具体病为何脏,更多的是强调“病在内脏、不在形体”,疾病影响到“神”,以“脏”反映病位邪气之深浅。就脏躁而言,五脏中每一脏功能失调均可导致其发生。但就发病机理看并非仅由脏阴不足所致,正如《金匮要略方论本义》中魏荔彤提出“血虚而津亡,脏空而发躁之证”,以及金寿山提出“邪少虚多、阴阳俱不足”,阴阳气血功能失调皆可导致脏躁。 现代也多有学者对精神疾患的中医病机进行探讨,有从脾论治,认为脾失健运、痰湿阻滞、蒙蔽气机,湿邪的黏腻停滞与神志病缠绵难愈的特点有很大关系;也有专家认为“郁乃百病之由所起也”,起病多为气滞,常兼血瘀、化火、痰结、食滞等属实证,但若久郁不解,

ACEI剂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在高血压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中血管紧张素Ⅱ是主要的效应肽。ACEI抑制血管紧张素Ⅰ转换为血管紧张素Ⅱ,不灭活缓激肽,产生降压效应。机理如下:①抑制循环中RAS;②抑制组织中的RAS;③减少神经末梢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④减少内皮细胞形成内皮素;⑤增加缓激肽和扩血管性前列腺素的形成;⑥醛固酮分泌减少和/或肾血流量增加,以减少钠潴留。 ACEI药物种类及剂量 ACEI这组药物尽管作用机理相同,但与酶结合的方式、强度、前体状态、作用时间及消除或排泄方式各异。其中卡托普利作用时间最短,需每日2~3次。其它ACEI可每日一次。 常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高血压的应用 各种ACEI等效剂量如下:依那普利10mg,西拉普利2.5mg,奎那普利15mg,雷米普利2.5mg,苯那普利7.5mg,培哚普利4mg,螺普利6mg,福辛普利15mg均相当于卡托普利50mg。 临床应用 1、ACEI在临床试验中作为单药治疗,其降低血压的效应相当于利尿剂或β受体阻断剂。单药治疗大约60~70%高血压病人都有效。大多1小时内出现降压效应,但可能需要几周才能达到最大降压效应,限盐或加用利尿剂可增加ACEI的效应。ACEI也可与钙拮抗剂及α1受体阻滞剂联合增加效应,但与β受体阻断剂联合增加降压作用很少。 2、ACEI可用于轻、中度及严重的高血压病人,对于治疗严重或急进性高血压,ACEI与钙拮抗剂联用特别有效。 3、ACEI对老年性高血压也有效,无体位性低血压。可能由于这类药物不损害植物神经系统,并且尽管血压下降,由于重新恢复脑血流自动调节而能保持脑血流。 ACEI应用的临床优点 已知ACEI对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功能没有影响,亦不影响性功能。与其它直接血管扩张剂不同,ACEI产生降压效应并无反射性心动过速。ACEI 能防止由利尿剂产生的继发性高醛固酮血症。 ACEI对代谢亦无影响,血钾稳定,血浆尿酸可能下降,血胆固醇及血脂无明显改变。因此对冠脉病及血管性损害的危险因素的影响是中性的或者有利。有些研究ACEI可减少胰岛素抵抗并对糖代谢有益。对下列伴随疾病的病人可以安全使用:①哮喘或慢性阻塞性呼吸道疾病;②周围血管疾病,包括雷诺现象;③抑郁;④糖尿病。临床应用ACEI 的特殊指征 ACEI不仅能用以治疗轻中度或者严重的高血压,而且对某些情况特别有用:①高血压并有左室肥厚;②左室功能不全或心力衰竭;③心肌梗塞后及心室重构;④糖尿病并有微量蛋白尿;⑤高血压病人伴有周围血管病或雷诺现象,慢性阻塞性呼吸道疾病、抑郁;⑥硬皮病高血压危象;⑦透析抵抗肾性高血压。 1、心室肥厚:左室肥厚为高血压病人心血管事件的一项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不仅要降血压也要减少心室肥厚。在一项不同的高血压治疗方案中荟萃分析,ACEI 类药物减轻左室肥厚的作用,较其它抗高血压药物大2倍。此种效应也对血管性肥厚有效。 2、左室功能不全或心力衰竭:最初一项在依那普利的研究中,ACEI使症状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降低死亡率27%。在左室功能不全的研究中对轻度有症状的心衰病人,亦明显降低心血管病病死率及死亡率。因此,ACEI 对轻度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也明显有益。在左室功能不全的预防研究及生存和心室扩大的研究中都证明在心肌梗塞后,无症状病人而有LVEF〈40%者,用依那普利或卡托普利得益很大。这似与防止心肌扩张及进行性心室重塑有关。 3、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ACEI能用以治疗胰岛素依赖或非依赖性高血压糖尿病病人,卡托普利已表明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但其临床意义尚未确定。有几项研究(卡托普利、赖诺普利、培多普利及雷米普利)可降低高血压病人及正常血压而有糖尿病肾病病人的微量蛋白尿。ACEI能减缓此种病人肌酐清除率的下降。长期的临床试验亦显示可使糖尿病病人减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进展。 4、肾脏病:ACEI对肾小球滤过率减少的其它类型肾脏病人减少蛋白尿。已有报道长期ACEI治疗可增加滤过率及肾血浆流量。但是对原因不明的肾功能衰竭病人使用要特别小心,因为若双侧肾动脉狭窄可促使急性肾功能衰竭。ACEI 应用的禁忌症及各项慎用的情况 妊娠高血压绝对禁用ACEI ,因可使胎儿畸形。所以育龄妇女尽量慎用。对严重血容量下降或低盐及血浆肾素水平很高的病人(利尿过度),常首次服用ACEI时发生血压下降。此种病人提前1~2天停用利尿剂。 同样,心搏出量固定的病人在严重主动脉瓣或二尖瓣狭窄可发生显著下降,因为由ACEI产生的周围阻力下降不能被心搏出量增加所代偿。 ACEI在下列的情况如下慎用:重度血容量减少;重度主动脉、二尖瓣窄;限制性心包炎;重度充血性心衰(NYHA4级);肾性高血压尤其是双侧肾血管病变或孤立肾伴肾动脉狭窄;原因未明的肾功不全;有血管杂音的老年吸烟者;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的肾功不全者。 药物相互作用:老年病人常有肾功能损害并可因伴随关节炎而应用非甾体抗炎药,若与ACEI 联用可发生高钾血症、ACEI 与非甾体抗炎药联用常加剧肾功能衰竭。ACEI 一般不与保钾利尿药合用以免高钾血症的危险。

XX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1 目的 为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建立医疗技术准入和管理制度,促进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技术进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办法。 2 定义 医疗技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以诊断和治疗疾病为目的,对疾病作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延长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而采取的诊断、治疗措施。 3 原则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 4 医疗技术分类分级管理 4.1 第一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院根据各科室、专业的功能、任务、 技术能力常规管理;并在临床应用中能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 4.2 第二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卫生 行政部门应当加以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4.3 第三类医疗技术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加以严格控制管理的医 疗技术: a 涉及重大伦理问题; b 高风险; c 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 d 需要使用稀缺资源; e 卫生部规定的其他需要特殊管理的医疗技术。 5 医疗技术准入审批程序 5.1 我院申请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时,应当提交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可行性研 究报告,内容包括: a 医院名称、级别、类别、相应诊疗科目登记情况、相应科室设置情况; b 开展该项医疗技术的目的、意义和实施方案; c 该项医疗技术的基本概况,包括国内外应用情况、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 技术路线、质量控制措施、疗效判定标准、评估方法,与其他医疗技术诊疗同 种疾病的风险、疗效、费用及疗程比较等; d 开展该项医疗技术具备的条件,包括主要技术人员的执业注册情况、资质、相 关履历,医疗机构的设备、设施、其他辅助条件、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 e 本技术医学伦理审查报告及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5.2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我院不得向技术审核机构提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 申请: a 申请的医疗技术是卫生部废除或者禁止使用的; b 申请的医疗技术未列入相应目录的;

新产程标准及处理的临床应用探讨

新产程标准及处理的临床应用探讨 发表时间:2017-09-07T14:54:29.103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5期作者:徐爱红 [导读] Friedman产程曲线在临床沿用多年,近年来业界一些学者就一些产程处理观念提出质疑,在此基础上推出相关新观念。(宁津县计划生育妇幼保健服务中心山东宁津 253400) 【摘要】目的:通过对比新旧产程标准与处理方法临床应用效果,以此评价新产程标准及处理方法对母婴分结局的影响。方法:取2011年3月-2016年9月先后就诊的我院妇产科的3164例待产孕妇为研究对象,1328例沿用旧产程即处理方法的孕妇为对照组,1836例采用新产程及处理方法的孕妇视为观察组,组间比较母婴分娩解决以此评价新产程及处理方法在临床分娩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剖宫分娩、会阴切开术、顺产转剖宫、催产素应用观察组孕妇例数分别为196例、154例、66例、206例明显少于对照组255例、163例、100例、353例 (P<0.05)。结论:新产程及处理方法在产科应用能大大降低剖宫分娩率,尽量减少或避免产程干预,有助于提高母婴安全性。【关键词】新产程标准及处理方法;临床应用;母婴分娩结局 【中图分类号】R7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5-0077-02 Friedman产程曲线在临床沿用多年,近年来业界一些学者就一些产程处理观念提出质疑,在此基础上推出相关新观念。笔者取2011年3月-2016年9月3164例先后就诊我院的待产孕妇为研究对象,设置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新旧产程标准及处理方法在临床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旨在探讨新产程标准及处理方法对临床分娩母婴结局的影响。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6年9月3164例先后就诊我院妇产科的待产孕妇基本临床资料,按临床分娩中所使用的产程标准及处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孕妇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旧产程标准及处理方法应用于对照组孕妇临床分娩中,以规律宫缩出现到宫口扩张3cm视为潜伏期;以宫口扩张3cm到宫口全开视为活跃期;以宫口全开到胎儿娩出视为第二产程[1]。潜伏期延长的依据为潜伏期超过16h,活跃期延长的依据为活跃期超过8h,活跃期停滞的依据为活跃期扩张停止时间超过4h,第二产程延长的依据为经产妇第二产程超过1h或初产妇第二产程低于2h。胎头下降延缓的判断依据为宫颈扩张减速期与第二产程时初产妇胎头每小时下降速度低于1.0cm或经产妇没小时胎头下降速度低于2cm。胎儿下降停滞判断依据为宫颈扩张减速期后胎头停止下降超过1h。滞产判断依据为总产程超过24h。 观察组孕妇临床分娩中采用新产程及处理方法,新产程中规定规律宫缩出现到宫口扩张6cm为潜伏期;宫口扩张6cm到宫口全开为活跃期;宫口全开到胎儿娩出为第二产程。依据潜伏期超过20h判断潜伏期有无延长;依据为破膜且宫口扩张大于6cm,宫缩正常者宫口扩张停止超过4h或宫缩欠佳者宫口扩张停止超过6h判断活跃期有无停滞;依据不存在脊膜外阻滞情况,产程停止超过3h判断第二产程有无延长或是存在硬脊膜外阻滞初产妇第二产程超过4h,经产妇第二产程超过3h[2]。无需采取剖宫分娩的指征为潜伏期延长且第一产程进展缓慢。引产失败的诊断指征为破膜并且缩宫素应用时间达12~18h以上。活跃期停滞可视为剖宫产指征。如胎头下降异常则先对胎位进行评估,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采取手转胎头,其后在考虑阴道助产、剖宫产。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孕妇采取剖宫分娩、会阴切开术、顺产转剖宫及孕妇催产素使用情况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0.16%(3/1836)与对照组近似0.15%(2/1328),组间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近年来临床剖宫产率一直居高不下,国际妇产医学对此十分关注与重视,如何降低剖宫产率成为业界学者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新产程标准及处理方法指导下的观察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应用旧产程及处理方法的对照组,由此反映新产程标准及处理方法能有效降低剖宫产率。组间对照发现观察组实施会阴切开术的孕妇明显少于对照组,提示新产程标准及处理方法能降低会阴切开术,促进产妇预后改善。组间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提示新产程标准及处理方法不存在增加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风险,临床应用安全性可靠。综上所述,新产程及处理方法在孕妇临床分娩过程中应用推广面临一些挑战,首先医护人员对该标准的熟悉与把握程度不够,对相关指征的运用与判断尚且缺乏专业性与临床实践经验累积;其次,医院妇科相关医疗硬件配套设施尚且不够完善,不能满足该标准临床应用需求。总之,新产程标准及处理方法在降低剖宫产率与会阴切开手术应用频率的同时并不会增加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临床应用可行。 【参考文献】 [1]赵艳,宋伟,李颖,等.新产程标准及处理的临床应用对产房工作的挑战[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3):411-414. [2]郑晓霞.新产程在促进自然分娩的临床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4B):127-12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