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应向社会开放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5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教育开放的难点与对策摘要: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不但可以提高图书馆文献资料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公共资源公众享用,还可以为构建学习型社会提供有力的支持。
但同时,向社会开放也存在管理上约束乏力,并可能会给校园带来不安全因素。
因而提出通过向社会进行半开放,积累管理经验,再过渡到完全向社会开放。
关键词:图书馆;社会教育;开放管理高校图书向社会开放由“探讨”转变为“呼声”,足以说明社会对图书资料的需求程度在不断提高,也说明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高校图书馆一般都会根据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购置大量的图书资料,并且更新相对较为及时。
的确,高校图书馆丰富的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不但可以提高图书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实用公共资源公众享用,还可以为构建学习型社会提供有力的支持。
但是,由于在实际运作上还存在许多难以协调的问题,因而目前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程度还很低。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存在的具体难点,试图寻求有效的解决途径,以使高校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一、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现状高校图书馆社会化、面向社会、向社会开放等方面的探讨已经开始的事了。
然而,时至今日,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还很低。
从相关资料提供的全国高校图书馆高向社会开放的情况来看,一部分高校图书馆曾面向社会人员开放,然而因各种原因又停止对外开放;也有一部分高校图书馆只是向社会半开放,对邻近学校的在校学生开放;而更的高校图书馆是完全不对社会开放,只对本校学生开放。
笔者走访了十几所高校的高校图书馆和院系资料室,经调查了解到这些学校的图书馆均不对外开放。
在与部分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交谈中得知,高校目前对学生全部免费,学生还书都非常自觉。
在管理上,由于在校学生思想行为都相对比较单纯,加之学校有规章制度约束,学生借书还书信息都易于处理,借阅到期末还也很容易通知到本人,因而管理上比较简单。
然而,有的高校图书馆曾对外开放,由于经常发生外来读者与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吵架的事情,而且学校管理制度对外来人员没有约束力,存在管理上的难题,因而只好停止对外开放。
浅析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之利弊作者:史玉珍来源:《中文信息》2019年第04期摘要:公图法的颁布和实施引发了学界和社会公众对于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这个热点问题的新一轮讨论。
面对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的不同声音,通过各方面参考及调查研究,笔者对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的利弊进行了分析,以供各位参考借鉴。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社会开放利弊分析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4-00-02高校图书馆是一个学校文明的标志,文化的象征。
随着阅读文化与书香社会的提出以及全民阅读的普及,有许多学者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2018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提出:国家支持学校图书馆、科研机构图书馆以及其他类型图书馆向社会公众开放。
早在2012年3月12日,位于北京行政区域的国家图书馆市属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科研院所图书馆、党校系统图书馆以及中小学图书馆共110余家,自愿联合成立首都图书馆联盟(以下简称“联盟”)。
有32所高校图书馆参加联盟,承诺将向广大市民开放[1]。
图书馆对外开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成都市对外开放的8所高校(电子科技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四川大学,西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成都学院,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图书馆基本上都实现了对外开放,他们提供进馆阅读,但对于借阅的权限则是因馆而异,有的允许借,有的不允许外借,允许外借的借阅天数也是不同的[3]。
也部分高校图书馆由于场馆或者人员数量不足等原因不具备对外开放的条件而没有对社会开放,例如江苏省的南京工业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审计学院,河海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4]。
本文通过广泛的文献调研以及问卷调查,分析和探索了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利弊并提出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有效策略。
一、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的必要性高校图书馆员在图书馆活动中是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高校图书馆员主要为在校大学生服务,他贯穿在整个图书馆服务中。
七成以上参与调查的人认为高校不该独占书籍资源暑假已至,高校图书馆图书将面临大量闲置。
其实,对公众来说,不只暑期,其他时间也很难进入高校图书馆。
在我国,仅有北京及上海部分高校图书馆对外“部分开放”,但开放仍有众多限制——大部分高校图书馆不允许校外读者借书,两个直辖市外的众多高校图书馆对公众基本“关闭”。
一个事实是:如果你没有考上大学,或者已从大学毕业,这都意味着你将与全国高校6亿多册优秀图书无缘。
《国际先驱导报》与新浪网调查中,有75.99%的人选择“应该。
高校没有独占书籍资源的权力,公众应该从高校图书馆中广泛获益。
”“大学不该担心会被影响,能在上班之余还去看书的都是社会上的精英人才,一般的人你让他们去他们都没兴趣,大家看完书甚至还可以开个读书角,多多交流。
”在“您认为高校不对公众开放图书馆的原因是什么?”的调查中,60.93%的人选择“开放将使高校的管理成本增高”;有50.26%的人选择“高校无法从中获得足够利益”。
另外,有44.7%的人选择“高校管理者缺乏开放意识”。
浙江吴先生说:“我自己就在高校工作,高校的领导和许多教授确实缺乏开放意识。
说穿了,就是门户之见太深。
外面很多人,特别是一些企业的工程师,如果他们能够利用高校图书馆进行深入研究,其水平甚至可以超越一些大学老师。
这种门户意识让很多潜在人才在社会上被埋没了。
”【镜鉴】剑桥、耶鲁“敞开心扉”国外一些高校图书馆意在帮助所在城市成为“人人读书的城市”国际先驱导报宋洁发自北京“图书馆不应只为特殊阶层服务,应该向一切愿意来图书馆学习的人开放。
”早在17世纪,著名的德国图书馆学家诺德就提出以上观点。
而西方一些国家的高校图书馆,确实凭借其齐全的功能、先进的设备、丰富的资源、及时准确的信息和专业的服务,成为公众学习、研究和生活的有力帮手。
让公众感受学习的冲动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采用全部开架的服务方式,无论是大学总馆、大学专业图书馆还是学科系(研究中心、所)和学院图书馆,对校(系、院)外读者都是完全开放的,校外读者不必提供任何证件就可以与校内读者享有除外借图书以外的同等权利,包括免费上网等。
地方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的探讨[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对地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必要性、遵循的原则、开放的策略及其保障措施的探讨,以达到提升地方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社会开放、服务中图分类号:n2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2-0229-022002年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二十一条规定:“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开放。
”在这个纲领性文件的指导下,我国高校图书馆开放目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积累的经验、服务范围和层次还不够完善。
中图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长詹福瑞也说,大学图书馆除为本校师生服务外,也应适当地为附近社区提供部分信息,但是事实上,一方面由于高校图书馆制度和职能的限制,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积极主动的宣传,资源优势和服务优势也长期不为社会所知。
所以,探讨地方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问题,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1、地方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的必要性1.1 地方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图书馆的存在是为了通过普及知识和信息,为全体社会成员建设性地参与社会创造,推动社会发展、实现个人价值提供基本条件。
高校图书馆是人类“文化知识的宝库”和社会文化的核心机构,拥有着比较健全、完整的馆藏资源。
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在现代社会中支持终身学习的最佳场所。
目前,我国正在为实现文化强国而努力,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中,高校图书馆作为各级图书馆中的一份子,在做好学校内部读者服务工作的同时,面向社会开放,实现资源共享,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1.2 地方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有利于自身发展高校图书馆开放不但可以提高国民的阅读热情,提升社会成员的科学文化水平,弘扬国家文化精神,强化社会的文化底蕴,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还有利于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吸引社会力量来支持建设。
大学图书馆对外开放略论摘要:大学图书馆对外开放在我国早已展开,但进程缓慢。
从社会需求和大学图书馆自身长远的发展角度看,对外开放为社会提供服务,利大于弊,必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只要转变观念,管理到位,安排合理,措施有力,大学图书馆对外开放就会形成一种供需相长的双赢局面。
关键词:大学图书馆;对外开放;潜力与现状一、大学图书馆对外开放的背景大学图书馆对外开放,这在一些发达国家的高校图书馆中是极为普遍的,比如英国和澳大利亚的高校图书馆都是向公众开放的,市民可以和大学生一样自由进入大学图书馆查阅资料。
美国公立大学全部对外开放,进馆阅览不需要任何证件,持任何一公立图书馆的借书证就可借书,某些私立大学声称不对外开放,但实际操作上并不拒绝外人。
如巴黎第八大学图书馆、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图书馆也都是对外开放的,还有一些大学图书馆本身就是面向公众的,具有大学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的双重身份,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图书馆就完全打破了大学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的界限。
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就有约97%的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
在我国,也有很多大学图书馆对外开放,如深圳大学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北京科技大学图书馆、厦门大学图书馆、大连理工大学、黑龙江大学等,都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采取相应的举措面向社会提供服务。
随着我国城市社区建设规模的日益完善,社区文化建设也越来越重要,大校图书馆这块庞大的优质资源怎样有效地担起它的责任,发挥它巨大的潜能,已经成为必须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教育部2002年2月21日颁发的《普遍高等教育图书馆规程(修订)》中就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
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
”二、大学图书馆对外开放的潜力与现状我国文化部《2000年中国文化发展战略》中指出,20万居民区要有一所公共图书馆。
但是就目前现状来看,如果没有高校图书馆的大力参与,这个目标显得遥不可及。
高校图书馆应向社会开放
摘要:高校图书馆发挥自身优势,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是新时期
高校图书馆发展趋势。本文分析了高校图书馆资源优势和存在的障碍,
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途径。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社会服务
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意义,不仅在于满足社会科研工作的需
求,而且是努力为提高全民族全人类文化素质做贡献。同时也是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高校图书馆提出的要求。世界上许多经济
发达国家的高校图书馆早已向社会开放,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
题。目前,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条块分割的
制约和对其认识的不同,各馆做法各异。因此,笔者认为应尽快统一认
识,达成共识。
1 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优势,主动分担支持社会科研工作者的责
任
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因为各自的性质与基本任务
的不同,社会科研工作者对科学文献信息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由于高
校图书馆的性质是为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它的基
本任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各种专门人才,
所以它是不向社会开放的。而省、市级公共图书馆是由国家举办的、
面向社会和公众开放的综合性图书馆,它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科学研
究服务。但多年来,公共图书馆的经费极少,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科研工
作对科学文化知识的需求,供求之间的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锁着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供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而高校图书馆比
公共图书馆有明显优势:(1)高校图书馆服务潜力大,购书经费多,平均
每所高校馆的购书经费在30多万元以上。因此,藏书量大。据资料表
明,1994年上半年,1040所高校图书馆共藏书4.18亿册,馆藏文献系统
完整,专业性强,语种多样。(2)服务设施与服务手段先进。随着高科技
的发展,高校图书馆现代化设备日益完善,为现代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在
硬件上提供了保障。在1040所高校馆中,大多数馆都配置了计算机,
其中150所高校馆开通了微机网络系统。而我国的信息高速公路——
即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已确立在本世纪末在高校开通。(3)人才优势
明显。图书馆专业及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占有较大的比例,其中,大专
以上学历一般占60%以上。(4)地理位置优越。全国1080所高校分布
在交通、经济发达的地区。高校图书馆以其雄厚的势力向社会提供服
务,必将对社会的发展、科技与文化的进步起巨大的推动作用。国外
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如:日本的国立大学、公立大学、私立大学的
借书综合统计中,都设有校外人员借书量及百分比统计一栏。可见针
对社会人员的服务早已成为大学图书馆的一项工作内容。而在美国,
高校图书馆的基本任务是与国家图书馆一道,分担着支持本国大多数
科研工作者的责任。所以美高校图书馆都向社会敞开大门。为适应当
前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形势,满足社会科研工作的需求,高校图书馆应主
动分担起支持社会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2 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存在的障碍
高校图书馆迟迟不能向社会完全敞开大门,是受以下几方面因素
的影响。
2.1 观念陈旧
新旧观念的转变仍需一个过程,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图书馆才
从长期以来“重藏轻用”的旧观念上转变过来。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
的需求,必须更新观念,摆脱条块束缚,打破封闭状态,使高校图书馆面
向社会。
2.2 旧的条例过时
高校图书馆的基本任务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又没有新的条例可
依。因此,应该尽快修改高校图书馆的基本任务,使其包含为社会提供
服务的责任。
2.3 全民的资源共享意识薄弱
不应该将文献资源看成是本学校、本系统、本单位的财产,应将
其视为全民的共同财富。因此,要提高全社会的资源共享意识。通过
举办“图书馆宣传日”等活动,让社会读者了解自己应有的权力。
2.4 高校图书馆面临的困境
由于经费短缺,书价飞涨,文献入藏的数量与品种急剧减少,管藏
文献信息资源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出现断裂。在此情况下,图书馆工作
者认为完成本学校的主要任务尚力不能及,对社会开放就更不能谈。
但我们也应看到,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浪费现象严重,藏书利用
率只有43%,而发达国家的藏书利用率高达100%~500%。因此,高校
馆在提高藏书质量,系统合理入藏的同时,应尽快地向社会敞开大门。
3 正确看待向社会开放的目的与有偿服务
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目的,是为了让文献信息产生更大的社
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于向社会开放中的有偿服务,目前有几种不同
认识:一是认为有偿服务不能接受。高校图书馆只能是一个为本学校
的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它的服务应该是无偿的。二是认为
有偿服务应大力提倡,并将其作为创收手段。但往往会不适当地提高
收费标准,扩大收费范围,使校外读者难以接受。笔者认为有偿服务时
社会发展所产生的新生事物,是高校图书馆向社会服务方式之一。这
使图书馆社会化,它的社会功能有所扩大和加强。图书馆的无偿服务
中也逐渐派生出部分的有偿服务,这是正常的、合理的,它与以盈利为
目的的创收是不同的。当前高校图书馆面临经费短缺的难题是世界各
国图书馆也都共有分问题。为此西欧一些国家对图书馆的有偿服务项
目作了具体规定;美国高校图书馆经费的10%~15%是来自有偿借阅;
大英图书馆经费的25%是来自有偿服务。所以说有偿服务也是势在必
然。总之,高校图书馆应明确社会开放的责任、目的,排除障碍,加快高
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步伐。
参考文献
[1] 吴汉化.图书馆眼神父的含义和边界[J].大学图书馆学
报,2010(6).
[2] 牛寒梅.公共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的新思考[J].现代情
报,2010(10).
[3] 陈云省.高校图书馆怎样服务于社会[J].图书情报知
识,1988(3).
[4] 龚怡萱.适应市场经济,更新服务观念[J].大学图书馆学
报,1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