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OE模型的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影响因素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51.00 KB
- 文档页数:8
开放高校图书馆的弊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图书馆已经不再局限于纸质图书的收藏与借阅,而是逐渐向开放式的数字化图书馆转变。
开放高校图书馆给学生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弊端。
本文将探讨开放高校图书馆的弊端,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人员管理方面的弊端开放高校图书馆通常需要人员管理来确保秩序与安全。
然而,在图书馆开放时间较长的情况下,学生进出图书馆的次数增多,给人员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
首先,人员管理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增加了图书馆的运营成本。
其次,在高峰期,人员管理难以应对大量人流,导致学生在排队等候的同时延误了学习时间。
解决方法:1.通过智能化技术提升人员管理效率。
引入自助借、还书系统和智能门禁系统,减少人员管理的工作量,提高管理效率。
2.增加安全设施,确保图书馆的安全有序运营。
例如增设监控摄像头、安保人员等,为学生和员工提供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
二、资源利用方面的弊端开放高校图书馆的资源是有限的,而开放时间却相对较长,这意味着资源的利用效率可能不高。
一方面,由于图书馆的自习氛围较好,学生更倾向于在图书馆学习,导致座位紧张。
另一方面,长时间开放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因为人们不再像过去一样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进入图书馆。
解决方法:1.合理规划资源的利用。
通过调查统计学生使用图书馆的时间段和座位利用情况,制定合理的使用规范和时间限制,以确保资源的公平利用。
2.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场所。
在校园内设置更多的自习室或多功能教室,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的选择,减轻图书馆的压力。
三、噪音与环境因素的弊端随着图书馆的开放时间延长,由于人流量增加,图书馆的噪音问题也日益突出。
学生在图书馆内使用手机或开展小组讨论等活动,容易干扰到他人的学习。
另外,长时间的开放也给环境的维护和清洁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解决方法:1.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与引导。
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自觉性,遵守图书馆的秩序,保持安静。
2.增加环境维护人员并加强清洁工作。
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TOE框架 何俊琳;刘彤;陈毅文 【摘 要】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中意愿对行为的影响,探究显著影响员工知识共享的个人和组织因素.来自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的301名员工参与调查,考察个人因素信任、组织因素基于承诺的人力资源实践和分歧对知识共享意愿和知识共享的作用.结果表明:(1)信任、基于承诺的人力资源实践和分歧均正向预测知识共享意愿和知识共享;(2)知识共享意愿正向预测知识共享;(3)知识共享意愿中介信任、基于承诺的人力资源实践、分歧对知识共享的作用.%What factors affect employee knowledge sharing? Organizations need to use them to get advantages in the competition.However,there are few studies focusing on combining individual and organizational elements and exploring knowledge sharing empirically.Our research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aims to exploring the individual and organizational factors which affect the employee's knowledge sharing.301 employees from high-tech enterprises in Shenzhen have involved in the investigation which plans to explore the trust of the individual factors,commitment-based human resource practices of the organizational factors and disagreement effect on knowledge sharing and the intention to share knowledge.The results show that:(1) trust,commitment-based human resource practices and disagreement can positively predict the intention to share knowledge and knowledge sharing;(2) The intention to share knowledge can positively predict knowledge sharing;(3) the intention to share knowledge mediates the effects of trust,commitment-based human resource practices and disagreement on knowledge sharing.
关于我国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现状调查作者:何筱寒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10期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何筱寒【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精神追求越来越高,希望通过图书馆等渠道获得知识,进行学习,使自身的见识以及文化素养得到提升。
此时高校图书馆显现出了极大的优势,其馆藏丰富,资源种类多,如果能够向社会开放,那么馆藏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将得到极大的提升,同时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将得到较好的满足。
文中将对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并对其未来发展对策进行讨论。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现状调查近年来,我国的文化建设不断推进,为了使文化生产力得到有效的发展,需要对人民的文化权益予以保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予以扶持,使文化市场与文化产业可以繁荣发展。
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就属于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近年来各高校的图书馆逐步开放,但是仍有许多问题影响着开放质量的提升,这对我国的文化发展与建设来说是不利的,应当对此予以关注。
对我国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现状展开调查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基本现状(一)社会化开放程度相对较低虽然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我国逐渐意识到了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重要性,并积极推动高校图书馆的开放建设,但是从实际发展情况来看,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的开放程度仍然相对较低,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7%左右的高校图书馆实行了对社会开放的制度,其中本科院校的对外开放率在30%以上,而高职院校的对外开放率则不足5%,从数据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图书馆对社会的开放率仍有较大的提高空间。
(二)高校图书馆对社会读者的资源限制较大部分高校虽然实行了对社会开放的制度,但是出于对馆藏资源保护、对学校师生文化权益保护等目的,他们对社会读者的资源予以了限制,校内读者以及社会读者能够获得的服务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TOE框架下的省级政务大数据进步水平影响因素与进步路径——基于fsQCA实证探究摘要:政务大数据进步在增进政府决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探究省级政务大数据进步的影响因素和进步路径对于提升政务大数据建设的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基于TOE框架和fsQCA方法,从技术、组织和环境三个维度探究了影响省级政务大数据进步水平的关键因素和路径,为政府部门提供了决策参考。
关键词:政务大数据;省级政务;影响因素;进步路径;TOE框架;fsQCA引言政务大数据是指在政务活动中产生的大量数据,包括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及大众产生的各类数据。
政务大数据的进步可以提高政府效率、服务民众需求,推动科学决策及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
然而,在我国省级政务大数据进步中仍存在许多挑战,如技术应用能力不足、组织管理体制不够灵活、环境因素不够支持等。
因此,探究省级政务大数据进步水平的影响因素和进步路径对于优化政务大数据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 探究背景政务大数据的进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到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近年来,探究者基于TOE框架(技术、组织和环境)探讨了企业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创新和进步。
借鉴TOE框架,可以系统地分析省级政务大数据进步的关键影响因素和路径。
此外,fsQCA(模糊集合定量比较分析)方法能够揭示因果干系中的多元性和复杂性,适用于政务大数据进步影响因素的实证探究。
2. 理论框架2.1 TOE框架TOE框架由技术(T)、组织(O)和环境(E)三个维度组成,用于解析和评估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影响因素。
技术维度包括技术的特征、能力和成本等因素;组织维度思量组织的结构、文化和管理等因素;环境维度关注市场环境、政策支持和竞争等因素。
2.2 fsQCA方法fsQCA方法是基于模糊集合理论的一种实证分析方法,能够解析因果干系中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fsQCA分析的基本单位为布尔代数,将多个变量的不同取值进行时间序列比较,形成因果干系的配置格。
高校科研人员科研数据开放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作者:张海刘蕾来源:《新世纪图书馆》2020年第11期摘要為了厘清高校科研人员参与科研数据开放的影响因素及内在机理,提高高校科研人员参与科研数据开放的积极性,促使科研数据开放事业的健康发展,论文借鉴S-O-R理论模型,从用户认知和内生变化的视角,构建了高校科研人员科研数据开放意愿影响因素研究模型,以此为基础设计调查问卷,并以实证研究的方式验证。
研究显示,高校科研人员的科研数据开放意愿受到外部环境、科研数据及个人认知水平的影响,与理性认知因素相比,高校科研人员的参与意愿更容易受到个人情感因素影响。
文章提出了为高校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科研数据规范化和标准化及加强对高校科研人员人文关怀等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科研数据开放意愿影响因素 S-O-R理论分类号 G252DOI 10.16810/ki.1672-514X.2020.11.011Research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University Researchers’Willingness to Open Scientific Data Zhang Hai, Liu Lei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internal mechanism of the opening of scientific data for university researchers, stimulate university researcher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opening of scientific data,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opening of scientific data,this paper constructs a research model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university researchers’ willingness to open scientific data based on the S-O-R theory and the perspective of user’s cognition and the endogenous change, and designs a questionnaire, which is verified by empirical research.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illingness of university researchers to open data is influenced by external environment, research data and personal cognitive level. Compared with rational cognitive factors,the willingness of university researchers to participate is more affected by irrational emotional cognitive factors. It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such as creating a good scientific research environment for university researchers, planning and standardizing scientific research data, and strengthening humanistic care for university researchers.Keywords Scientific data. Open willingness. Influencing factors. S-O-R theory.0 引言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促使各学科之间融合发展,科研成果和科研数据的开放共享逐渐成为开放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影响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APP用户接受度的因素——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研究曾瑶【摘要】文章旨在探讨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APP用户接受度的影响因素.使用技术接受模型(TAM)作为理论背景,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利用偏最小二乘(PLS)方法对13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对调查收集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获取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APP用户接受度结构模型.得出结论:感知有用性、交互性和易用性对使用移动图书馆应用的用户态度和意图有显著影响.此外,用户满意度在模型中所包含的构造中对使用意图的影响最大.【期刊名称】《农业图书情报学刊》【年(卷),期】2018(030)006【总页数】4页(P53-56)【关键词】图书馆APP;移动图书馆服务;图书馆服务;技术采纳模型;高校图书馆【作者】曾瑶【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广西桂林541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521 引言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移动服务也得到迅速发展,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已经建立了图书馆移动服务APP,为用户获得图书馆服务提供了便利的途径。
用户可以从图书馆APP搜索图书馆的馆藏目录,查看图书馆信息,办理个人借还,获取文献资料,馆际互借等[1]。
尽管图书馆APP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图书馆馆员及信息研究人员发现高校数字图书馆经常被忽视或利用不足[2]。
因此,必须查找到影响图书馆APP使用的关键因素才有利于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
技术接受模型(TAM)是研究用户对信息系统接受与使用程度的重要理论,主要包含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用户态度、使用意向、实际使用行为和外部变量6个研究变量。
其中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是两个关键变量。
应用TAM来理解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APP有三个方面的优势:(1)该模型主要从用户的角度进行考虑,从用户的角度设计和建设图书馆移动服务APP对促进图书馆移动服务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2)该模型允许测试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感知互动性和满意度对移动图书馆APP使用的影响;(3)在图书馆环境研究中已经有一些TAM相关的前期研究[3-6]。
影响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的人文因素及对策高校图书馆作为教育和学术研究的重要场所之一,对于学生和教师提供图书借阅和流通服务是其基本职能之一。
在实际运行中,人文因素往往会对图书馆的流通服务产生影响。
本文将分析几种常见的人文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图书馆用户素质及习惯是影响流通服务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些学生可能没有形成良好的图书借阅习惯,出现频繁延期、丢失图书等问题。
一些学生可能对图书馆服务流程不熟悉或不关心,在借书和归还书籍时没有按规定操作。
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图书的滞留和流通效率的下降。
针对这一问题,图书馆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培养,通过开展图书馆使用培训、发布借阅规定等方式,提高学生关于图书馆使用的知识和意识。
图书馆可以加大对图书借阅流通时限的管理力度,设立适当的罚款制度,以激励学生按时归还图书。
图书馆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宣传和引导,提高他们对借阅流通服务的重视和遵守规则的意识。
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意识也会对流通服务产生影响。
一些管理人员可能对流通服务重视不够,工作态度不端正,导致办事效率低下,借阅流程复杂琐碎。
管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也会影响到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图书馆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加强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意识。
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明确每个环节的工作职责和流程,避免出现流程繁琐、无效率的问题。
图书馆可以通过定期举办沟通交流会议和培训班等方式,加强管理人员与用户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意见,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和体验。
社会环境和政策因素也会对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产生影响。
一些社会环境因素,如高校人口流动、学生借书需求等的变化,以及政策因素如图书采购预算的变动等,都会对图书馆的流通服务产生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图书馆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建立定期的用户需求调研机制,及时了解用户借阅需求的变化,根据需求变化调整图书采购计划和流通服务策略。
基于TOE模型的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影响因素研究1.引言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是个综合性问题,随着经济社会和时代的发展需求、高等教育为社会服务的着力推进,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许多高校图书馆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但整体上一直处于一种踟蹰不前、进展缓慢的状态,究竟是什么阻碍了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步伐?影响其对外开放的深层因素是什么?本文将在既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天津市高校图书馆为研究对象,借鉴Tornatzky 和Fleischer[1](1990)提出的TOE (Technology-Organization-Environment) 理论成果,结合天津市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调查结果,从TOE模型的技术维度、组织维度、环境维度三个方面,对影响天津市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多种障碍因素进行综合考察,以期构建一个基于TOE模型的理论分析框架。
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在做好为本校教学科研服务的基础上,正在探索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并存时期,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为社会服务从理念到方法策略的新途径。
但是对于面向全部市民的全面开放仍存在较大顾虑,典型表现为“强烈的意识伴随着滞后的行动”[2],复合图书馆时代内外各种因素综合影响下的不可预知性和难以控制性均增加了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难度。
本文将在对天津市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情况进行实证调研的基础上,开展以下研究:(1)在TOE的理论框架下,尝试提出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影响因素模型。
(2)对模型中影响因素的20个原始变量进行因子分析。
(3)根据因子分析结果,总结出影响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具体因素,从技术、组织和环境三个方面对其进行讨论。
2.文献回顾近年来,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和图书馆学界关注的热门话题,现有相关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1)关于对高校图书馆该不该向社会开放、是否全面开放的探讨方面。
(2)关于开放服务的社会对象和开放什么资源方面。
(3)关于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服务方式、内容和途径方面。
(4)关于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利弊方面,(5)关于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优劣势方面。
(6)关于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障碍方面。
始于两三年前对高校图书馆社会开放问题的障碍研究,反映了学界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不足及存在问题的深刻反思。
所有观点一致认为相关法规不健全、管理体制僵化、思想观念陈旧等是影响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主要障碍。
叶华青指出地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目前之所以进展缓慢,是因为地方高校现行的管理机制不适应图书馆对社会开放的要求[3]。
廖秋在《浅谈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制约因素》(2009)中指出由于高校图书馆与社会读者缺乏沟通,社会潜在读者对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状况缺乏了解,也是影响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障碍[4]。
目前,相关研究开始转入对社会开放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的研究方面。
但主要停留于一些评论性与建议性观点,缺乏有说服力的实证研究,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尤其是对于影响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制约因素的理论与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拟在借鉴TOE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尝试研究和揭示目前影响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深层因素。
3.TOE模型Tornatzky和Fleischer 提出的创新扩散模型包括技术创新采用的Technology-Organization-Environment模型,简称TOE模型, TOE模型系统考察了组织内外因素和技术本身的特点,具有较强的系统性,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不同信息系统领域内的组织技术的采纳影响因素分析。
由于该模型的科学性,目前成为许多相关研究和应用的理论基础。
本文认为,TOE模型的理论成熟程度及组织对创新技术采纳解释能力的肯定,可以移植并用来解释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意愿及开放程度的接受与否,以便进一步研究影响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各种具体因素。
此处,我们将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意愿及开放程度视作创新扩散模型中的新技术采纳行为,针对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下高校图书馆的具体情境,结合天津市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特点,引入并借用Tornatzky和Fleischer 的TOE 采纳模型(见图1),依据Tornatzky 和 Fleischer提出的TOE理论分析框架,提出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影响因素模型。
图1 Tornatzky和Fleischer(1990)采纳模型在提出的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影响因素TOE模型中,Technology即技术,一般是指图书馆所采用内外部技术,包括图书馆传统的标引、编目技术、也包括现在广泛应用于图书馆的各种信息技术、通信网络技术、复制存储技术、自动化传送技术等;Organization即组织,是指图书馆的管理结构特性、人力资源状况等;Environment即环境,指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赖以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各种主客观环境、如宏观方面的政策法律、中观微观方面的多方合作伙伴、不同基本素质和信息需求的社会用户等,见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影响因素模型(图2)。
图2 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影响因素模型4.调研设计本研究采用对高校和社会两个群体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来检验模型。
在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作者设计了初步的调查问卷,在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了预调查,并根据预调查的结果对问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修改,最终形成模型中一级指标的20个原始变量,确定为正式问卷。
在问卷中,针对影响因素程度的调查采用了Likert五刻度量表(1=“非常重要”,5=“不重要”),模型中具体的指标变量见表3。
4.1数据收集研究样本分别来自高校和社会群体两部分,其中高校样本选取天津市属17所高校图书馆的主管领导、馆长及馆员、学生、教师及学校其他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等,社会样本选取自高校附近的政府机关、企事业科研单位、驻地部队、大专、中小学校。
数据收集主要采用实地发放纸质问卷、辅之以网络实时发送问卷、在线做答、电子邮件等方式,在大规模发放问卷之前,先在小范围内对问卷进行预测,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若干次修改。
共发放问卷800份,其中向高校图书馆主管领导、馆长及馆员、高校师生员工等发放问卷359份,向政府机关、大专、中小学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及驻地部队等发放问卷441份,共回收问卷695份,回收率为86.8%,对回收的695份问卷进行筛选、剔除存在有缺失项和填写明显不认真的问卷及雷同问卷,最终获得有效问卷616份,有效回收率为88.6%。
4.2信度和效度分析信度分析最常用的指标是Cronbach系数。
信度采用Nunnally(1978)提出的标准,Cronbach 系数在0.6以上可以接受,0.7以上为较高的信度,大于0.8则表示信度非常好。
对调查问卷的结果通过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得到影响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因素量表的Cronbach 系数为0.795,说明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各项目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项目间的内部一致性较好。
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影响因素的量表是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预测检验结果等因素确定,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
本研究通过因子分析法对影响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因素的整体构建效度进行检验,KMO=0.871,说明各因子题项足够多,各变量间的相关性较强,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同时,Bartlett的检验的相伴概率值P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意味着原始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为因子分析提供合理基础,KMO和巴特雷特检验结果见表1。
表1 影响因素的KMO测度和巴特雷特球体检验结果4.3提取因子及因子的命名解释。
根据原有20个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s)提取因子并选取特征根值大于1的特征根的尝试性分析,发现提取的6个因子的总体效果尚理想,累计贡献率为65.99%,为了归纳出每一主成分中因素的具体指向和集中,以便进行主成分载荷因子的命名,采用方差最大法(Varimax)对因子载荷矩阵实施方差极大法正交旋转,旋转后新的载荷矩阵见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表(表2)表2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表由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表可知,原有的20个变量在提取出来的6个公因子上各有较高的载荷,按各公因子中载荷较高的变量所具有的共同特征,进行公因子命名,见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表3),确定影响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主要因子分别是F1相关立法与社会支持因子、F2图书馆管理体制与人力资源因子、F3社会用户基本素质因子、F4图书馆定位因子、F5图书馆资源建设与信息安全保障因子、F6社会用户信息需求因子6个因子。
表3 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5.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从spss因子分析结果看,影响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20个变量指标集中于6个公因子上,下面以TOE框架模型为基础,从技术、组织和环境三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探讨。
5.1从环境维度看,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相关立法与社会支持因子、社会用户基本素质及社会用户信息需求三个因子上。
5.1.1相关立法与社会支持●相关立法与社会支持,事关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政策与法律大环境,是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影响因素中的宏观因素。
图书馆相关立法的缺位,一直是影响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关文献研究表明,作出并实行向社会开放的高校图书馆,主要依据是1987年《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或2002年该规程修订版中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开展面向社会的文献情报和技术咨询服务做出的相关规定,这些规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步伐,但由于条例和规程不是国家立法机构制定的,不具有国家法律的强制性、同一性、普遍性和规范性,并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稳定性。
[5]因而,它的法律效度、影响力和执行力依然很有限。
其次,数字图书馆环境下,随着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深入与发展,相关的著作权、知识产权问题凸显并不断出现,而相关的法律法规尚未完善。
目前为止,我国出台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虽然制定了一些豁免条款,但与《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规定的侵权行为条款相比,侵权与豁免权的界限不好区分,因此,图书馆在复制与网络传播数字资源的过程中,由于担心受到著作权法、知识产权保护的诸多限制、约束而依然心存顾虑,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影响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深度和广度。
因此,著作权法、知识产权法等对图书馆等非营利性公益机构豁免条款的制定、细化、实施与完善以及是否能与国际接轨是影响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重要因素。
●社会支持包括政府政策引导、政府及企业与高校图书馆的合作共建、联合办馆等,相关文献指出政府部门的支持、协调与指导对地方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服务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