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教学对青少年意志品质和自信心的影响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3
414学术性实践性理论性科学教育家2008年-5,EI第5期固::::::::::::::::::::::::::::::::::::::::::::::::::::::::::::::::::::::::::::::::::::::::::::::::::::::::::::::::::::::::::::::::::::::::::::::::::::::::::::::::::::::::::::如何培养散打竞技实战的心理素质陈志喜。
俞冠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体育部湖北武汉430074;2黄石理工学院体育部湖北黄石435003)作者简介:陈志喜,男(1976一)浙江乐清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讲师,研究方向警察体育教学与武术散打理论研究前言:拳谚有。
一胆、二力、三功夫”是说在实战中心理素质②教练员应帮助运动员认真分析比赛双方的实力,指定对的关键性。
散打比赛的活动实践证明,运动员要想争取优异的策。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教练员和运动员应认真分析双方的运动成绩,不仅需要有超群的身体素质,极大的生理潜力和武身体素质、技术特长、战术水平、心理素质等。
找出对方的弱点,艺高强的格斗技能,而且需要运用、动员和发挥这些优势的心制定扬长避短克敌制胜的战术方案。
理品质,而且在对抗中积极的心理状态能提高运动员必胜的信③有针对性地进行模拟训练和比赛。
模拟训练和比赛既可心和战斗意志。
消极的心理状态导致运动员。
不能主动出击处以采用真实条件的模拟,也可以利用想象,让运动员在脑中演于被动。
心理状态的积极与消极直接影响散打实战的胜败。
作练。
在赛前15分钟左右的时间,通过想象,逼真地演练运用一为散打运动员应该掌握施展中的心理特点,树立积极的对抗意定的技术手段和战术方法战胜对手的过程。
可增强运动员的自识,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的锻炼和培养。
摘要:一胆;心理素质;信心,有助于运动员在比赛中充分发挥运动水平。
必胜信心;积极;主动④正确引导教育;在散打比赛中。
一、指导思想以国家体育总局散打运动管理中心颁布的《散打教学大纲》为依据,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本学期散打教学工作计划。
通过系统、科学的教学,培养学生掌握散打基本技术、战术和实战能力,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意志品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散打的基本技术、战术和实战技巧。
2. 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速度、力量和耐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4.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学内容1. 散打基本技术:拳法、腿法、摔法、拿法等。
2. 散打基本战术:进攻、防守、反击等。
3. 实战训练:模拟实战、对抗训练等。
4. 身体素质训练:速度、力量、耐力、柔韧性等。
四、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第1-4周):基础技术训练,重点学习拳法、腿法等基本技术。
2. 第二阶段(第5-8周):基本战术训练,重点学习进攻、防守、反击等基本战术。
3. 第三阶段(第9-12周):实战训练,模拟实战,提高实战能力。
4. 第四阶段(第13-16周):身体素质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五、教学方法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法,使学生掌握散打基本技术和战术。
2. 小组合作:通过小组练习、对抗训练,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六、教学评价1. 定期组织考核,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保障1. 提供安全、舒适的训练场地和设施。
2. 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八、教学总结本学期散打教学工作结束后,对教学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为下学期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九、其他事项1. 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教学活动安全、有序。
散打专业课课程总结散打专业课课程总结散打课程总结散打专业课程是面向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开设的体育选修课程。
散打专业课程是以散打动作的基本技术、技能为核心,以培养能力为重点为,结合散打运动的特点使学生初步具备散打教学工作的能力。
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散打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一定的基本动作和教学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散打教学能力和指导训练能力,使学生能够利用散打内容,辅助其它体育项目的教学与训练。
全面发展专项身体素质,为进一步学好本专项和其它专项打下良好的基础。
1、学生身体练习为手段,通过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过程,实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提高素养等目标的体育课程。
注意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散打课的特点,对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武德教育,充分调动学生勤学苦练的自觉性,教书育人。
2、本课程是将身体活动与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体育技能教育、心理健康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3、把教材教法与技术理论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群众体育中散打活动的组织能力。
为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遗产,使学生正确认识、了解散打运动,初步学习掌握散打运动的基本技术和理论,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
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断总结,改进教学方法并利用现代散打的先进理论、技术不断补充和拓扩教材内容。
通过科学、合理的武术教学和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掌握散打运动技能,养成自觉锻炼,终身练习的习惯,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强健体魄。
通过采用开放式的体育散打课模式就是承认学生存在的差异、区别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好的发展,使人人都有“成就感”,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及时把学练过程中1的问题加以总结,反馈教学信息,教师及时修正教学目标,形成良性循环:教师制定教学目标→学生学练→学生自我评价学练效果→信息反馈→教师修订新的目标。
搏击武术科学【武术散手研究】散打课与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关系研究王兴一(太原科技大学体育系,王满福山西太原030024)摘要:文章运用实验法,以太原科技大学的80名大学生为被试对象进行实验,并进行挫折耐受力调查,分析数据。
得出结论:散打课教学有利于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提高。
关键词:散打大学生挫折中图分类号:G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643(2008)10-枷47珈21引言散打也叫散手。
简单而言就是两人徒手面对面地打斗。
散打是中国武术一个主要的表现形式,以踢、打、摔、拿四大技法为主要进攻手段,其基本性质就是对抗性。
这种对抗,是在双方掌握了散手的基本动作和基本技术,经过一段的训练,在没有同定格式的情况下,在规则规定的范嗣内进行较技、较勇、较智.练习散打能培养机智、顽强、勇敢、灵活、果断等意志品质。
大学生在散打练习中会遇到挫折、失败的冲击.需要学会j l i确面对挫折。
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生于养尊处优的良好环境中,在学校中较难培养其承受挫折的能力。
本文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用实验法研究散打课程与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关系。
通过散打课程的学习,检验散打对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影响。
2挫折承受力的内涵挫折是个体在满足需要的活动过程中。
遇到阻碍和干扰,使个体动机不能实现,个人需要不能满足时表现出的一种消极情绪状态。
现代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遭遇挫折。
面对阑难和挫折,许多人常常会痛苦、自卑、怨恨,失去希望和信心,受挫后的心理失衡,不仅影响人的丁作、生活,还严重影响人的健康。
所谓挫折承受力。
是指个体在遭遇挫折情境时,能否经得起打击和压力,有无摆脱和排解阑境而使自己避免心理与行为失常的一种耐受能力。
亦即个体适应挫折、抵抗和应付挫折的一种能力。
一般来说,挫折承受力较强的人。
往往挫折反应小,挫折时间短,挫折的消极影响少;而挫折承受力较弱的人,则容易在挫折面前不知所措,挫折的不良影响大而易受伤害,甚至导致心理和行为的失常。
少年儿童武术运动能力的研究现状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儿童武术运动在中国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被广泛地普及和传承。
随着全国各地武术学校的兴起和武术培训课程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儿童选择了武术运动作为自己的体育爱好。
与此学者们对儿童武术运动能力的研究也日益深入,探讨了儿童武术运动对身体和心理的影响,以及其在儿童运动发展中的作用。
本文将对当前少年儿童武术运动能力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从其对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一、对身体素质的影响1. 对身体协调能力的促进武术运动是一项综合性的运动项目,需要运动者在动作中兼顾力量、速度、平衡、灵敏等多方面的能力。
研究表明,长期从事武术运动的儿童,其身体协调能力明显优于其他儿童,表现在平衡能力、肌肉协调能力和身体灵活性等方面。
这主要是由于武术运动在长期的训练中注重对身体各部分的锻炼,同时融合了中国传统的气功、太极等元素,使得儿童在运动中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2. 对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儿童武术运动对身体素质的影响不仅局限于某一方面的提升,而是全面地促进了儿童的身体发育。
在武术运动的训练中,儿童需要进行各种动作的练习,包括拳法、腿法、器械等,这不仅锻炼了肌肉力量,还增强了心肺功能和耐力。
武术运动所注重的内功修炼,也使得儿童的身体在控制、柔韧和耐力等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3. 对骨骼发育的促进研究表明,长期从事武术运动的儿童,其骨密度和韧性普遍优于其他儿童。
这与武术运动中的各种动作练习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反复的冲击和扭转,儿童的骨骼得到了有效的刺激和锻炼,从而促进了骨骼的发育。
1. 对意志品质的磨炼武术运动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和不懈努力的运动项目,其训练特点决定了儿童需要具备坚强的意志品质才能坚持下来。
研究发现,长期从事武术运动的儿童,其意志品质和坚韧性明显高于其他儿童,更能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不轻易放弃。
2. 对自信心和自制力的培养武术运动要求学员在练习中保持专注和自律,同时在训练和比赛中需要面对各种挑战和压力,这对儿童的自信心和自制力是一个较大的考验。
青少年武术散打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初探作者:王刚韩玉柱来源:《体育时空·上半月》2016年第05期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5-000-01摘要为了尽可能的降低赛前不良情绪对青少年武术散打运动员的影响,为赛前建立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案提供理论参考,本文就针对青少年武术散打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文章首先具体分析了赛前焦虑、淡漠消极以及过度紧张等三种青少年武术散打运动员常见的赛前不良情绪,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针对运动员的赛前不良情绪探讨了相应的心理训练策略,希望能够为青少年武术散打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的有效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赛前不良情绪武术散打心理训练随着现代武术散打运动的不断发展,武术散打赛事开始变得越来越激烈。
运动员要想在比赛中取得理想的运动成绩,除了要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技、战术水平之外,过硬的心理素质也开始逐渐成为了影响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关键性要素。
然而,对于青少年武术散打运动员来说,由于他们的运动经历较短,经验较少,所以在面对比赛时,尤其是在面对一些重大比赛时,常常会在赛前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例如:血压升高、心理加快、注意力不集中、紧张焦虑等等,这些实际上就是通常所说的赛前应激状态。
良好的赛前应激状态对于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充分发挥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不良的赛前应激状态,如,过度焦虑、过度紧张或者是抑郁等等则会严重影响运动员的运动成绩。
因此,为了尽可能的降低上述赛前不良情绪对青少年武术散打运动员的影响,为赛前建立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案提供理论参考,本文就针对青少年武术散打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一、青少年武术散打运动员常见的赛前不良情绪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赛前训练方案,首先必须要全面的了解和掌握青少年武术散打运动员在出现不良赛前应激状态时,常见的不良情绪类型。
对于青少年武术散打运动员来说,他们在面对重大比赛时,最常见的赛前不良情绪主要有赛前焦虑、淡漠消极以及过度紧张等三种类型,以下就针对这几种常见的赛前不良情绪分别进行具体的分析:(一)赛前焦虑武术散打作为一项典型的对抗性的体育运动项目,与其它一般性质的体育运动项目相比,其不但对抗性强,而且技战术内容丰富多变、极不规则。
散打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一、教学目标本散打教学工作计划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系统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散打技能,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并培养他们积极向上、坚毅不屈的意志品质。
二、教学内容散打作为一种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搏击运动,具有丰富的技术和理论内容。
在教学内容上,我们将分为基础技术、进阶技术和实战技术三个部分来进行教学。
1.基础技术基础技术是学习散打的基础,包括站立姿势、移动步法、基本拳法和基本腿法等内容。
学生需要通过反复的练习来掌握这些基础技术,从而奠定他们未来学习散打的基础。
2.进阶技术进阶技术是在掌握了基础技术之后,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技术内容。
包括快速反击、躲避技巧、固定招式等内容,这些技术的学习会让学生的搏击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
3.实战技术实战技术是散打的精髓所在,也是学生最终要掌握的技能。
包括应对对手不同攻击方式的应对技巧、如何有效利用场地和人体的一些局部来加强攻击和防守等内容。
这些技术的学习需要学生通过不断的实战练习来完善和提高。
三、教学方法1.示范教学在散打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将通过示范的方式来展示各种技术动作。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老师的动作来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同时也可以避免因为误解而错误练习。
2.对练训练在学习散打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与同伴的对练来模拟实战的场景。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种技术的运用方法,也可以在对练中得到及时的指导和纠正。
3.实战演练通过模拟实战的方式来进行训练,让学生更好地在实战中磨练自己的技术和意志品质。
四、教学计划1.基础技术第一阶段:站立姿势和移动步法(2周)学生需要通过反复练习站立姿势和基本的移动步法来逐渐熟悉和掌握这些基础技术。
第二阶段:基本拳法和基本腿法(2周)学生需要在掌握了站立姿势和移动步法之后,学习和练习基本的拳法和腿法。
2.进阶技术第一阶段:快速反击和躲避技巧(2周)学生需要在掌握了基础技术之后,学习和练习快速反击和躲避技巧。
第二阶段:固定招式和技术串联(2周)学生需要在掌握了快速反击和躲避技巧之后,学习和练习固定招式和技术串联。
高校武术散打课程教学大纲高校武术散打课程教学大纲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的喜爱和关注。
在高校教育中,武术也逐渐成为了一门受欢迎的选修课程。
其中,散打作为武术的一种重要流派,以其独特的技巧和激烈的对抗性备受青年学子们的喜爱。
为了更好地推广和传承武术文化,高校武术散打课程教学大纲应运而生。
一、课程目标与意义高校武术散打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提高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学习散打,学生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自信心,培养勇敢、坚毅、坚韧的品质。
同时,散打也是一种高强度的对抗性运动,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基本功训练:包括基本动作、基本步法、基本拳法等。
通过反复练习基本功,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为后续的技术训练打下基础。
2. 技术训练:包括拳法、腿法、摔法、掌法等。
通过系统的技术训练,培养学生的攻防能力和反应能力,提高学生的实战水平。
3. 对抗训练:包括单打、对练、集体对抗等。
通过对抗训练,学生可以在实战情境中应用所学技巧,锻炼自己的应变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 理论学习:包括武术文化知识、规则与技巧讲解等。
通过理论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散打的起源、发展和特点,提高对武术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评价与考核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训练态度、技术表现等。
通过观察学生的平时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努力程度。
2. 技术考核:包括基本功、技术动作的掌握程度。
通过技术考核,评价学生的技术水平和实战能力。
3. 实战考核:包括对抗训练的成绩和表现。
通过实战考核,评价学生在实际对抗中的应变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保障与资源支持为了保证高校武术散打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需要提供以下保障和支持:1. 教学场地:提供适合武术散打训练的场地,包括室内和室外的训练场所。
2. 器械设备:提供适合武术散打训练的器械设备,如沙袋、垫子、护具等。
竺’武术科学筇笼年笫7f17期【武术散手研究】试论武术散打的非智力因素对武德的影响陈观亮邱郁(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福州350003)摘要:武德在武术散打运动中具有重要地位。
文章通过对散打的训练中非智力因素的分析。
指出,意志品质、情感、性格及道德的培养对武德的建立及提高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在武术散打教学训练中加强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对武德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散打非智力因素武德中图分类号:G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643(2008)07—005l—03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历来对武德规范推崇有加,非常莺视通过武术的学习提高人的礼仪与修养,散打作为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不例外。
散打运动的理论研究明屁滞后于技术发展,与生理学、心理学等现代科学理论结合不够紧密,影响了散打运动的发展。
因此.对武术散打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必要的研究可以为武术散打运动更好地开展提供必要的参考。
1非智力因素的构成及层次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的总和。
它是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组成的复合体。
根据非智力因素对心理活动的调节范围以及对学习活动直接作用的程度,可将非智力因素划分为三个不同层次。
第一层次,指学生的理想、信念、世界观。
它属于高层次水平,对学习具有广泛的制约作用,对学习活动具有持久地影响。
第二层次,主要是指个性心理品质,如需要、兴趣、动机、意志、情绪情感、性格与气质等,这些属于中间层次。
它们对学习活动起着直接的影响。
第三层次.指学生的自制力、顽强性、荣誉感、学习热情、求知欲望和成就动机等等,它们是与学习活动有直接联系的非智力因素,对学习产生具体的影响。
这些因素充满活力,对学习的作用十分明显。
武术散打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武术散打运动员及其他练习者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心理因素。
在工作学习及社会生活中所表现的动机性质和强烈程度,影响着他们对散打技能及精神的传播和价值应用。
散打教学对青少年意志品质和自信心的影响研究
作者:左佩佩
来源:《当代体育科技》2018年第15期
摘要:体育运动对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散打运动作为一种徒手进行对抗的运动,是一项集体能和智能并重的项目。
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散打教学不仅能提高其体质健康水平,还能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本研究采取实验的方法研究散打教学对青少年意志品质和自信心的影响。
通过选取30名初中男生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散打教学实验,在实验前后分别对其意志品质和自信心进行调查。
结果发现,散打教学能对青少年意志品质和自信心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提高青少年意志品质的“自制力”、“果断性”、“坚韧性”及自信心中“证明自己能力”、“身体自我感知”、“替代经验”、“领导能力”等维度水平。
本研究进一步建议在青少年学生体育教学中可以适当安排散打教学项目,健全学校运动相关设施,为学生提供安全保障,并增强教学的目的性,发挥散打对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广东理工学院体育素质教育创新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5(c)-0114-02
1 研究背景
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但是生理与心理发展不平衡,表现为心理发展落后于社会需求及生理成熟的需要。
另外,当前青少年还面临来自各方的压力,比如学业负担重、就业压力大等,且社会上各种不良思潮也侵蚀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因此,各种因素导致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
根据有关研究统计,超过三分之一的青少年存在心理问题。
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意志品质和自信心作为重要的心理素质,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自信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十分重要。
青少年具备了优秀的意志品质就能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并克服困难险阻;具备了良好的自信心就能为自己的行动提供强大的动力来源,敢于挑战和尝试。
体育运动对于培养青少年良好心理品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意志品质和自信心的培养,得到了很多学者的证实。
散打运动作为我国一项传统体育项目,是一种徒手进行对抗的运动,在散打的训练中需要克服内心的恐惧和困难,因此,对于青少年的一直品质和自信心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文采取实验的方法对散打教学在青少年意志品质和自信心培养方面的作用进行研究,为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素质提供参考。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散打教学对青少年意志品质和自信心的影响。
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教学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
其中教学实验过程如下:抽取某初中学校学生30名,全部为男生,对其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散打教学,包括实践课和理论课,每周安排4个课时,每节课1个小时,被试均自愿参与。
在教学实验前后分别采取自编的《青少年意志品质调查问卷》和《青少年自信心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显著性水平a定为0.05。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散打教学实验前后初中生意志品质的统计分析
对教学实验前后30名被试的意志品质进行调查,采用T检验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结果如表1所示,对意志品质的四个维度进行调查统计发现,在实验前30名被试的自制力得分平均值为17.32,标准差为4.15,在实验后平均值为20.16,标准差为3.62,经过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P
3.2 散打教学实验前后初中生自信心的统计分析
对教学实验前后30名被试的自信心进行调查,采用T检验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结果显示,在自信心各维度方面,“证明自己能力”、“身体自我感知”、“替代经验”、“领导能力”都存在显著差异,说明为期一个学期的散打教学对初中生上述几个维度的自信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4 讨论
通过为期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发现,散打对于培养青少年的意志品质具有显著的作用。
学生反映通过散打学习,其意志力变强了,注意力更加集中了。
一方面是因为散打运动具有的体育运动的共性特点。
在散打运动等其他体育运动中,无论是训练还是竞赛,学生都需要经过刻苦的练习并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取得满意的成绩、达到预定的目标。
散打运动具有运动量大,且在运动中容易受伤,因此,青少年在练习散打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提高自身的自制力和坚韧性。
另一方面是散打运动所独有的特征。
在散打运动中,需要灵敏、果断根据对手的动作做出反映,需要当机立断、果断出击。
因此,在散打运动中,能塑造运动者果断的意志品质。
散打对青少年自信心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一方面是因为在练习散打的过程,经过教师合理的设置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结合散打运动本身的特点,能让学生在散打教学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提高自我效能感;另一方面是因为青少年通过散打教学,提高自身的力量、协调性、灵活性等身体机能以及运动水平,从而提高自己的“身体自我感知”,对自我的身体状态更加的自信;第三方面是因为散打运动所包含的自信、勇敢的体育精神。
在散打教学中,学生会潜移默化的被散打运动所蕴含的体育精神所影响,提高自信心。
5 结语
散打教学能对青少年意志品质和自信心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提高青少年意志品质的“自制力”、“果断性”、“坚韧性”及自信心中“证明自己能力”、“身体自我感知”、“替代经验”、“领导能力”等维度水平。
因此,本研究建议在青少年学生体育教学中可以适当安排散打教学项目,健全学校运动相关设施,为学生提供安全保障,并增强教学的目的性,发挥散打对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姜玉兴,刘振忠.健全人格教育与武术散打教学[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6(4):138-140.
[2] 李志雄,梁京红.在散打教学中培养学生意志品质对就业理想影响的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1):116-117.
[3] 徐微.散打教学对学生意志品质影响的研究[J].襄樊学院学报,2006(1):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