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式)旗袍的纸样设计与制作工艺

(中式)旗袍的纸样设计与制作工艺

(中式)旗袍的纸样设计与制作工艺
(中式)旗袍的纸样设计与制作工艺

裙装结构设计

裙装结构设计在服装结构这门课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裙装结构变化较多,可以采取多样的方法进行教学。在这个项目的教学教案的编写中,做了以下几个创新点。 1、情境模式与教学活动的设计。在进入课堂教学中,展示关于各类裙子图片的展示,在欣赏图片的过程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达到师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的高度统一,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能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进而得到主动、全面的发展。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复备栏 复习 1、女性人体特点。 2、下肢与裙子结构的关系。 通过对女性人体特点的复习,让学生掌握下肢与裙子的结构关系。 情景导入 1、从图片中观察这些裙子是怎样变化的? 2、从图片可以分析出裙子的款式变化是很多的, 今天学习裙子结构设计。 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裙子的的相关变化款式很多,从而导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项目任务确定 1、裙子的分类 2、裙子尺寸控制 3、一步裙结构制图 4、裙子变化款结构设计 二、任务分析 1、裙子的分类 (1)按裙子长度分: 超短裙(迷你裙)、 短裙、齐膝裙、中庸 裙、长裙、曳地裙 (拖地裙)。 项目任务展示,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析裙子的分类,师生共同总

超短裙短裙齐膝裙中庸裙长裙曳地裙(2)按裙腰分:装腰、无腰、连腰、低腰、高腰。 (3)按裙子外形分:H型、A型、Y型。 H 型 A 型 Y 型 2、裙子尺寸控制 裙子尺寸主要是三围的尺寸,三围指腰围、臀围与裙摆围。 (1)腰围 在裙装中,腰围是最小的围度,它的尺寸规格不受款式造型的影响,是裙装中围度规格中变化最小的,放松量可以控制在0~2cm。 (2)臀围 臀围放松量的大小会直接影响裙装的造型风格。对于一些宽松型的裙装,放松量可不做严格的规结。 展示相关裙子图片,增加学生印象,让知识点掌握牢固。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习新知,教师强调注意点。在制作要点中以图片的形式提示,能够引起学生的重视。 教师讲解引导学生思考裙子所需要控制的三个部位尺寸。同时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腰围、臀围与摆围大小的控制方法及原则。

现代旗袍的结构设计

李金侠 (徐州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000) 摘要:旗袍反映了含蓄的传统审美意识,不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与时代象征而且体现了女性曲线,被现代人视为20世纪中国衣 着传统的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现今,服装的文化渐渐渗透于生活的每个领域,其中旗袍尤为引起女性的喜爱,又由于人们审美层次的不断提高、追求个性化,从而让更多女性对旗袍的要求越来越具有独特性。关键词:旗袍;中国特色;结构设计中图分类号:TS9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9)13-0090-01旗袍衣襟的款式多样。由于这些襟式往往装饰繁多、开合不便,所以现代旗袍往往采取了省略和简化的设计方法,拉链的使用 使旗袍的开合方式大为改观[1] 。 旗袍腰部设计在整个旗袍衣身结构设计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旗袍的开衩的设计有多种方面,分别是开衩的数量和开衩的高低。 1现代旗袍立领的结构变化 旗袍立领的领型变化与肩斜和领面的夹角有关。夹角小时,领子造型呈水平状态,即上领口线与底领口线一样长,领子无起翘,围于人体颈部形成直立式领型。领面与肩斜的夹角大表示领子呈圆形,即上领口弧线缩小,底领口长大于上领口长,领子造型有起翘,围于人体颈部后与颈部造型吻合。 2现代旗袍前门襟的结构变化 旗袍门襟版型变化主要有圆襟、方襟、直襟、琵琶襟、双襟、斜襟等。 圆襟:门襟线条圆顺流畅,是旗袍常见的开襟方式,如图1示。 方襟:门襟方中带圆,含蓄内敛,又富于变化,适合不同脸型的女性穿着。 直襟:由领口向下至胸间左右,其具体长度可由不同的款式要求进行变化,直襟的版型会使人显得修长,适合脸圆型、身材丰满的女性穿着。 双襟:双襟给人均衡、对称的美感,端庄大方,适合中老年女性穿着。 斜襟:斜襟是从领口斜划过胸前的衣襟款式,穿起来具有古典韵味。 曲襟:曲襟的形状像带棱角的“S ”开口较大,容易穿着。 琵琶襟:大襟只掩至胸前,不到腋下。 3现代旗袍袖子的结构变化 现代旗袍袖子在结构上可分为无袖,装 袖和连袖三种基本变化。无袖从肩到领之间有多种变化,装袖分短袖、七分袖和长袖。 4现代旗袍结构设计实例 (1)前片:确定衣身的前中心线、上平线、 下平线,以衣长110cm 画竖直线画出上下水平线。向下量取腰节长为号/4+0.5cm ,确定腰围线,胸围线的确定是沿中心线向下量取B/6+7,在胸围线上分别量取胸围大为胸围/4,胸宽为1.5倍胸围/10+3cm ,在中心线上向下量取臀高为号/10+1cm ,在臀围线上量取臀围/4确定臀宽,连接胸大点与臀围点,交于腰围线,由该点向里量取1.5cm 。下摆的确定由臀围线向下10cm 的地方向里量取1cm,然后确定胸高点,由上水平线向下量取号/10+10cm ,有中心线向里量取胸围/10。 (2)画领口弧线,在前后片交接线的顶点处,竖向量取前领宽2倍领围/10+0.5cm ,横向量取前领深2倍领围\10-0.7cm 。 (3)从前中心线肩点沿上水平线量取肩宽为肩宽/2-0.5cm ,以上水平线形成22度的角度画斜线,由肩宽点向下作直线,交于肩斜线。 (4)完善前片衣身弧线。(5)后片:在胸围线上分别量取胸围大为胸围/4+0.7cm ,背宽为1.5倍胸围/10+4cm ,在臀围线上量取臀围/4+0.7cm 向后劈量确定臀宽,连接胸大点与臀围点,交于腰围线,由该点向里量取1.5cm 。下摆的确定由臀围线向下10cm 的地方向里量取1cm 处起翘0.5cm 。 (6)画领口弧线,从前后片交接线的顶 点,分别竖向量取前领宽为横领/3,横向量取前领深为2倍领围/10-0.4cm 。 (7)从前中心线肩点沿上水平线量取肩宽为肩宽/2+0.2cm ,以上水平线形成19度的角度画斜线,由肩宽点向下作直线,交于肩斜线。 (8)确定开衩位,由臀围线向下量取15cm 。(9)确定拉链位,由胸围线向下量取3cm 处,向下至臀围线上。 (10)确定袖子中心线。利用袖长画水平线段确定袖子中心线,袖长取25cm 画竖直线,在竖直线上画上下垂直水平线,再向下量取总袖肥/4+3cm ,确定袖山高,在此处画水平线,左右量取前袖肥大=前袖肥-0.8cm 后袖肥大=后袖肥-0.4cm ,然后画竖直线交于下水平线,在下水平线上的左右交点上分别向里量取2.5cm ,确定袖口大,最后完善袖子曲线,如图5.2示为旗袍前后衣身、袖子的结构制图。 5小结 20世纪80年代后,无论是在国际舞台,还是日常工作与生活,现代旗袍以多变的姿态展现着女性的体型美,演绎着别样的东方风情[2]。参考文献: [1]袁杰英.中国旗袍[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1,1-3. [2]陶慧敏.从北京奥运礼服看旗袍文化的继承和发展[J].纺织科技杂志,2009(9): 12-18. 图1旗袍圆门襟 CULTURE AND DESI GN -90-

服装结构设计与制图习题

《服装结构设计与制图》习题 第一学期: 《服装结构设计(下装)与制图基础》 1、用比例法或原型法:分别按1:1与1:5两种比例对下装进行训练,并裁剪成纸样。 2、根据实际需要和服装流行趋势,设计下装款式5款,任选2款作结构制图,要求按1:5比例。 《服装纸样设计初步》 1、用展放法、剪叠法、复合法完成对腰省对腹省转移的练习。 2、从基本图形入手,做出基本原型图,利用纸样设计方法对细部结构进行分析,设计,变形,使之成为新结构的分解或展开形式。 根据实操评定成绩 第二学期: 《女装上衣衣身结构设计与制图》 1、对前片衣的八个部位的省道(缝)分割线进行练习。 2、用比例法或原型法分别按1:1或1:5比例对女装、春秋装进行结构设计,并剪成纸样。 3、根据实际需要和服装流行趋势设计款式5款,任选2款作结构制图,并按1:4比例制图。 根据实操评定成绩 《衣领结构设计与制图》 1、完成无领结构设计与制图,要求按1:5比例剪成纸样。 2、关闭领、翻领、装脚领的结构设计与制图,要求按1:5比例剪成纸样。 3、驳领西装,时装领的结构设计与制图,要求按1:5比例剪成纸样。 4、对衣领造型款式图的设计20款,做在A4纸上。 根据实操评定成绩 《衣袖结构设计与制图》 1、用原型法完成一片袖的结构制图,一片袖转化为二化袖,一片袖转化为插肩袖及结构制图。要求按1;5比例裁剪成纸样。 2、对衣袖造型款式图的设计20款,做在A4纸上。 根据实操评定成绩 《女装整体结构设计与制图》 1、自由设计女时装5款,做在A4纸上。并任选一款制图,要求按1:5比例完成。 2、能正确审视服装效果图,包括:款式轮廓、类别、款式功能属性、规格、结

裙子工艺制作流程

一?裙子工艺制作流程 1. 裁剪腰带贴真丝衬,1cm预留量(毛版四周加宽1cm),腰带单片。拉链在前片右侧,后片左侧,标记画出臀围 点和省的位置。 裙子距边3cm用消失画粉,画出3厘米折边线。 2. 贴嵌条 拉链在前片右侧,后片左侧。臀围线往下2cm是拉链最低点。 裙子腰头沿边贴嵌条,省的位置不贴,两侧贴距边0.5 拉链开口往下2cm。 3. 裁剪 2cm X 75cm 斜丝真丝衬一条 3cm X 75cm 直丝真丝衬一条 4. 贴嵌条真丝衬腰头内侧净印贴嵌条,平放的上层(翻折内侧)底摆吃成直线,贴直丝真丝衬,距边0.5 拉嵌条。 5. 缝合裙子前片后片合省,省尖开始打倒针。 裙子包缝在正面,底摆展开, 6. 剔贴嵌条的边剔掉0.2 (两边都要) 7. 烫前片省往前中倒烫,省尖缝纫线与折边线吃成直线。 8. 缝 缝合侧片,先缝合有拉链的那一边,缝合到臀围线往下2cm。上下倒针2cm。拉链一侧的倒针倒两次,四趟线。 9. 拉链部分 拉链对位点,1cm 9cm 18cm5个。拉链烫完自然闭合。拉链正面贴衣片正面。拉链正面贴裙子正面,拉链多出裙片0.2 ,沿着裙片包缝线缝合,到拉链最低点倒针1cm,换单边压脚,沿着拉链牙子固定缝线。倒针 1.5. 烫拉链缝,垫A4纸双折,后把多余量烫匀。 10. 腰头处理 有贴嵌条的那面腰头与真丝衬缝合(有颗粒衬那面朝上)。舌头打斜剪口,贴边缝0.5,到剪口为止。后把缝衬毛边均匀剃成0.2 把衬翻折,虚倒烫。翻过来,衬往里贴。 腰头缝合针距1。缝合后腰头剔边0.3 和0.15 ,厚面料0.4 0.2 剔剩下的边往里扣烫,翻过来,烫平。侧缝归拔成直线 11. 缝合裙底包缝。缝合另一侧侧片,侧缝烫直线。 12. 腰头与裙身缝合 缝合腰头要留出0.2 眼皮量,对准对位点。打倒针,从钉扣子的一端开始缝合,对上每一个对位点。缝合后,腰头剃成0.5 ,裙身不动。 13. 烫腰头。腰头贴4cm嵌条的地方贴热熔胶

浅谈中国近代改良旗袍

浅谈中国近代改良旗袍 改良旗袍兴起的背景 辛亥革命废除帝制,创立民国,当时各地军阀割据,整个社会动荡不安。但颇令人费解的是,在这样一个年代,中国人依然没有忘记享受生活,于四处硝烟中发展了时装业,他们拿满族人的女长袍加以改造后就成了一件璀璨的艺术品。在本国历朝历代的历史上,无论一个朝代的末期多么混乱,总有一个角落,总有一群人,生活于歌舞升平之中。从近代的历史看,上海算是一个那样的角落。当时的上海是上流名媛的福地,她们热衷于打高尔夫、游泳和骑马等社会活动。在奢华的社交生活和追赶时髦的迫需下,旗袍的改良与流行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民国时期旗袍大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传统的直身平面剪裁为主,并开始移入西方的多省工艺,使旗袍更加合身,称为经典旗袍;第二个阶段引入更多的西式服装元素,如装袖、装垫肩和拉链等, 使旗袍更加西化,即改良旗袍。 二十年代初,城市女性中时兴过一阵“文明新装”,即由留洋女学生和中国本土教会学校女学生率先穿着,城市女性视之为时尚而纷纷效仿。属于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级制度被送进了历史博物馆,倒大袖与新样式旗袍的延生更近了一步。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是中国旗袍最灿烂的时期。尤其是三十年代,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基本完成旗袍文化走向经典的过程,四十年代是其黄金时代在时间上的延续。经过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演变,旗袍的各种基本特征和组成元素慢慢稳定下来。旗袍成为一种经典女装。经典相对稳定,而时装千变万化。但时装设计师常从经典的宝库中寻找灵感,旗袍也是设计师灵感的来源之一。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旗袍曾有过灿烂的一瞬。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服装流行的主导已转向平民。从一九六六至一九七六年,中华传统文化的遭遇浩劫,旗袍文化也被冷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放之初,被冷落了三十年之久的旗袍文化显得有些落伍。近十几年来,木棉道品牌时装中重新出现的旗袍,在国际时装舞频频亮相,风姿绰约尤胜当年,并被做为一种有民族代表意义的正式礼服出现在各种国际社交礼仪场合。

下装结构 裙子结构设计

下装结构(一) 第三章直筒裙纸样设计 第一节裙子介绍 一、裙子概念与分类 在人体腰围线以下穿着的服装被称为下装。下装又分为裙装和裤装两大类,他们在结构设计上既有共性,又存在差异。 裙装是下装的一种,主要是女性所穿着的服装。我们通常所说的裙装主要是以独立形式存在的裙子,但有时也把连衣裙称为裙装。 裙子是覆盖人体下身的服装,是下装的一种,在女装中所占的比例较大。至今已经成为现代女性不可缺少的服装之一。裙子的款式可以根据时代的要求和流行趋势进行变化,种类繁多,风格各异,能够充分体现女性的优美体态。 裙子的种类繁多,款式各异,长短不一。但是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分类方法: 1.按裙子廓型的变化分类:紧身裙、A型裙、斜裙、半圆裙和整圆裙。 2.按裙子的长短分类:裙长及膝的被称为标准裙,膝以上的被称为短裙,再短的被称为超短裙或迷你裙,裙长在膝以下至小腿部位的被称为半长裙,裙长至脚踝的被称为长裙。 超短裙、短裙、及膝裙、中长裙和长裙。 在以上变化的基础之上再加以分割、收褶、腰位以及裙摆形状的变化就可以设计各种各样的裙子,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要。 裙子外形线的变化有很多,如图3——1——1。 筒型裙A型裙鱼尾裙育克裙

波浪裙腰鼓型灯笼型 (3——1——1) 二、裙子各部位名称 在学习裙子结构前,应对裙子各部位的名称有所了解,见图3——2——1。 (3——2——1) 三、裙子纸样设计的依据 裙子是覆盖人体下身的服装,因此分析人体腰围线以下的体型特征是裙子纸样设计的基础。1.在臀围线以上腰围细,臀围粗,总体近似呈圆台体,前有腹凸,后有臀凸,且腹凸的位置高于臀凸(要求前省长短于后省长)的位置,这一部分的运动状态主要是腰部的运动状态。2.在臀围线以下主要是下肢结构,围度逐渐减小,应该更多考虑运动状态,臀部运动主要有直立、坐下、前屈等动作。这一部分的运动状态包括臀部运动和人体行走的尺度。

中国传统服饰之美

中国传统服饰之美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是上流名媛,高级交际花的福地,她们热衷于游泳、打高尔夫、飞行术、骑马,奢华的社交生活和追赶时髦,注定了旗袍的流行。由于上海一直崇尚海派的西式生活方式,以致后来出现了“改良旗袍”,从遮掩身体的曲线到显现玲珑突兀的女性曲线美,使旗袍彻底摆脱了旧有模式,成为中国女性独具民族特色的时装之一。文化风格旗袍不能脱离人体而孤立存在。女性的头、颈、肩、臂、胸、腰、臀、腿以及手足,构成众多曲线巧妙结合的完美整体,形成旗袍文化。京派与海派旗袍,代表着艺术、文化上的两种风格。海派风格以吸收西艺为特点,标新且灵活多样,商业气息浓厚;京派风格则带有官派作风,显得矜持凝练。 旗袍的起源 辛亥革命废除帝制,创立民国。民国之初,剪辫发,易服色,把属于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级制度送进了历史博物馆,这一切为倒大袖与新样式旗袍的延生创造了条件。二十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时兴过一阵“文明新装”。 黄金时代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是中国旗袍最灿烂的时期。尤其是三十年代,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基本完成旗袍文化走向经典的过程,四十年代是其黄金时代在时间上的延续。经过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演变,旗袍的各种基本特征和组成元素慢慢稳定下来。旗袍成为一种经典女装。经典相对稳定,而时装千变万化。但时装设计师常从经典的宝库中寻找灵感,旗袍也是设计师灵感的来源之一。 风姿再现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旗袍曾有过灿烂的一瞬。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服装流行的主导已转向平民。从一九六六至一九七六年,中华传统文化的遭遇浩劫,旗袍文化也被冷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放之初,被冷落了三十年之久的旗袍文化显得有些落伍。近十几年来,木棉道品牌时装中重新出现的旗袍,在国际时装舞频频亮相,风姿绰约尤胜当年,并被做为一种有民族代表意义的正式礼服出现在各种国际社交礼 仪场合。 旗袍配饰 旗袍作为中国妇女的传统服装,而并非已经湮灭失传的历史服装。它既有沧桑变幻的往昔,加之可欣赏度高,因而极富

旗袍的创新设计

汉族女性在满族女性传统旗服和西洋文化基础上设计成为一种时装。随着时代的变化,旗袍将被赋予新的服饰文化内涵。 旗袍创新的涵义 创新是指一个从新思想的产生到产品设计、试制、生产、营销和市场化的一系列行动。创新的目的是为社会提供新的产品。旗袍的创新内涵非常丰富,包括色彩、款式、面料、发型、配饰构成等构成整个旗袍产品方方面面,这一切都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而进行精心的创新设计。自古以来,旗袍一直在创新中不断演变。 旗袍演变历程 旗袍始于清代,辛亥革命期间,满族旗女穿的旗袍式样十分保守,腰身宽松、平直、袖长至腕,衣长至踝,所选用的衣料大都是绣花红缎,在旗袍的领、襟、袖的边沿部位都采用宽图案 方面出现了多样的变化;30年代,先流行高领,后又流行低领。袖子时而长,时而短;40年代,袍身再度缩短,袖子缩短直至全部取消。同时领高减低,使旗袍更加简洁、轻便和适体。现代的旗袍大多是20世纪30~40年代之后的改良旗袍,如鸡心领旗袍、露臂式旗袍、反领短袖长旗袍、仿古女旗袍等,而且出现了丝绸、裘皮、纱等各种面料混搭现象。由此可见,随着每个时期的社会形态和文化意识不同,旗袍被赋予的定义和内涵也会不同,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变化。 旗袍创新思路 作为中国人,我们要以一种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一切为我所用的开放的心态对待旗袍的创新,比如中国的水袖就完全可以吸收到旗袍中来,领口的开口完全可以根据个人的自由和喜好而定;还可以考虑外在旗袍外边罩一层薄纱,让旗袍变成衬里;在颜色的运用上,也可以大胆创新,上下不一定用一种颜色。 (1)旗袍的色彩创新 大红、玫瑰红、深红色和金银色都是传统旗袍习惯用的颜色。在现代社会,可以从不同的个性出发设计个性化的色彩方案。比如可以采用白色丝绸面料,来体现比较讲究生活质量而又收入颇丰的女性,如果觉得白色太单调,可以在局部镶滚红色的边或大面积镶银光亮片;不因循守旧的女性娘可考虑使用黄色与橘黄色,来体现自己独特的个性。在数码技术发展迅速的今天,还可以考虑多姿多彩的数码印花,以及渐变的色彩。这样,旗袍的色彩一定会变成充满神奇的世界。 (2)旗袍的款式创新 旗袍只有在款式上不断创新,不断融入潮流元素,才可以在时尚舞台上永葆青春、大放异彩。款式变化无非是在衣领、衣身、衣袖、摆衩等方面进行变化。

襦裙裁剪纸样

襦裙裁剪纸样 这里贴的是襦裙的基本型裁法,其中襦为合身型的交领短襦,宽度以人的胸围大小为基准,长度仅过腰部而未及臀(如果是长度到臀部或超过臀部的,下摆需加宽而成圆弧形,就不是图(1)中的方形下摆了。当然也可以继续采用这种剪裁法,但宽度须以臀围大小为基准,这样当襦束在裙内后,上身就会有太多多余的布量),裙为围合式半截长裙。 一、襦的裁法 交领襦的常见裁法有两种。因为交领的缘故,前襟会重叠一部份的布,一片布很难满足 前襟布量的要求,因此,这两种常见的裁法都是由两片布来组成一件襦。一种是后中破开法(如图(1)所示),两片布的缝合线在后背正中。古画中常见人的衣服后背正中有一道明显的线,当是采用了这种裁剪方法;另一种是前襟补量法,即两片布的缝合线在右前襟,这种剪裁法的优点是缝合部位被左襟所掩盖,衣服表面看不出来。这两种方法之外还有一种是通过调整肩袖部斜度来满足前襟重叠部位所需布量的剪裁方法,只需要一片布即够,不需要另外再裁开来,但因为我不是很了解这种方法,也就不详说了。 下面要介绍的是后中补量法(这是我经常用的方法,因为我觉得这种方法要更传统一些)。步骤一:开剪前首先要掌握以下几个数据:胸围、肩袖长、背长、衣长、袖缘宽、领边宽、袖口止口、衣服下摆止口等。 胸围:指衣服的胸围而非人体的胸围。它等于人体的净胸围+衣服松量。把软尺水平状通过乳峰点的位置测得人体的净胸围(注意软尺要松紧适度),衣服松量由自己喜好决定,一般来说,松量4CM~6CM为紧身型(适合要求比较紧身的中衣或单穿的襦),8-10CM为合体型(可单穿或里面再加一两件衣服),14CM以上算是宽松型,但这是对一般厚度的布料而言的,如果是比较厚的冬天布料或者里面准备做夹棉,还要在各型的基础上视面料的厚度而加大松量。如果不方便量,可以参考现代成人女子的净胸围尺寸:S型76CM,M型82CM,L型88CM,XL型96CM。 肩袖长:从脖子后隆起的那块颈椎(也称后颈点)量至手臂上你所想要做到的袖子位置上。

旗袍7旗袍样式

旗袍 7 旗袍样式 旗袍样式 原文 /highee 穿旗袍讲究的是九翘三弯。 长衣短袖,大立领,袖口和领口镶毛,雍容华贵,直逼 新娘装; 长衣(及踝)包袖,高领,无开襟,高贵严谨,适合大 家淑女; 中长衣(过膝)包袖,高领,无开襟,够素雅大方;宽 镶边旗袍无袖长衣旗袍,右开变形襟的改良旗袍,浓 烈的宫廷华贵特色,充分体现女人婀娜体态,很受欢迎; 宽滚边旗袍短袖长衣旗袍,传统的右开大襟到底 ,些许宫廷味道,宽滚双色边; 无袖长衣滴水领旗袍,真丝黑色丝绒制作,清灵素雅;手绘 无袖长衣国画旗袍,图案美丽、颜色鲜艳,高档白色纯真丝面料,由国画艺术家用特殊颜料手工绘制而成,每 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旗袍侧面为拉链,扣子是粉红色蝴蝶 扣; 左开襟短袖长衣旗袍,最古老的旗袍都是左开襟,但现 代旗袍右开襟成了主流,左开襟旗袍显得特别和醒目; 无袖稍露肩,中开到底长衣旗袍,小立领,织锦缎五龙

图对圆制作,稳重,又不缺乏变化,兼有旗袍和中装特点; 超短无袖右开襟,衣长不过大腿中部,特别适合夏季,其他季节可搭配外衣或下装,一款相当凸现身材的旗袍; 长衣短袖,中开襟至腹,典雅端庄,真丝留香绉面料制作; 短袖右开襟超短旗袍,衣长一般到大腿中部活泼俏丽,颇具现代感,可配同色裤裙,腿型较好者也可直接穿着会更显得腿部修长圆润; 长衣短袖旗袍,右开襟,传统中国领,小立领,适应场合和季节性较广?? 作为生活装,现代女人的生活中能够尝试旗袍的机会似乎太少了,可以突现轻盈与靓丽,却有些妨碍行动,倒是好多餐饮业的服务小姐或宣传小姐作为工作服来穿,挺合适,所以只能是满怀憧憬地想象着在订婚仪式和婚礼上,或是什么宴会上穿穿过瘾,然后就只能让它呆在在衣架上修养生息了。

裙子工艺制作流程

裙子工艺制作流程-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一·裙子工艺制作流程 1.裁剪 腰带贴真丝衬,1cm预留量(毛版四周加宽1cm),腰带单片。 拉链在前片右侧,后片左侧,标记画出臀围点和省的位置。 裙子距边3cm,用消失画粉,画出3厘米折边线。 2.贴嵌条 拉链在前片右侧,后片左侧。臀围线往下2cm是拉链最低点。 裙子腰头沿边贴嵌条,省的位置不贴,两侧贴距边0.5拉链开口往下2cm。 3.裁剪 2cm X 75cm斜丝真丝衬一条 3cm X 75cm直丝真丝衬一条 4.贴嵌条 真丝衬腰头内侧净印贴嵌条,平放的上层(翻折内侧) 底摆吃成直线,贴直丝真丝衬,距边0.5拉嵌条。 5.缝合 裙子前片后片合省,省尖开始打倒针。 裙子包缝在正面,底摆展开, 6.剔 贴嵌条的边剔掉0.2(两边都要) 7.烫 前片省往前中倒烫,省尖缝纫线与折边线吃成直线。 8.缝 缝合侧片,先缝合有拉链的那一边,缝合到臀围线往下2cm。上下倒针2cm。拉链一侧的倒针倒两次,四趟线。 9.拉链部分 拉链对位点,1cm 9cm 18cm5个。拉链烫完自然闭合。 拉链正面贴衣片正面。拉链正面贴裙子正面,拉链多出裙片0.2,沿着裙片包缝线缝合,到拉链最低点倒针1cm, 换单边压脚,沿着拉链牙子固定缝线。倒针1.5. 烫拉链缝,垫A4纸双折,后把多余量烫匀。 10.腰头处理 有贴嵌条的那面腰头与真丝衬缝合(有颗粒衬那面朝上)。舌头打斜剪口,贴边缝0.5,到剪口为止。 后把缝衬毛边均匀剃成0.2 把衬翻折,虚倒烫。翻过来,衬往里贴。 腰头缝合针距1。缝合后腰头剔边 0.3和 0.15,厚面料0.4 0.2 剔剩下的边往里扣烫,翻过来,烫平。 侧缝归拔成直线 11.缝合 裙底包缝。缝合另一侧侧片,侧缝烫直线。 12.腰头与裙身缝合 缝合腰头要留出0.2眼皮量,对准对位点。打倒针,从钉扣子的一端开始缝合,对上每一个对位点。 缝合后,腰头剃成0.5,裙身不动。 13.烫腰头。腰头贴4cm嵌条的地方贴热熔胶

旗袍文化浅析

旗袍文化浅析 国际商学院旅游管理乔梓文 1307714027 内容摘要:旗袍在中国已有百来年历史,一直被视为中华民族服饰的典型代表,如今改良后的旗袍更是走向世界,成为时尚的领军人物和东方璀璨的明珠。本文从旗袍的起源与发展,旗袍的神秘魅力,旗袍穿着要领,旗袍赋予的文化内涵以及当今旗袍的时代精神与意义等几个方面论述旗袍的韵律与妩媚。 一、旗袍的起源与发展 旗袍始于清代,清太祖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族各部。设立了清军中的红、蓝、黄、自四正旗。入关后又增添镶黄、镶红、镶蓝、镶白四镶旗,以此来区分、统驭所属军民,称做“八旗”。八旗所属臣民习惯穿长袍,是满族的土著服装,故此而得名为“旗袍”。旗袍是满族妇女传统服饰工艺品,又是满族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穿着的服饰,裁剪很简单,四片裁制,衣衩较长,主要特征有右衽大襟,饰以各式袢扣,直腰身,袍身宽大,“元宝领”用得十分普遍,领高盖住腮帮甚至碰到耳,袍身上多绣以各色花纹,领、袖、襟都有多重宽大的滚边。…满族贵族妇女的旗袍,面料多为绸缎,图案大都是吉祥纹饰,走起路来像是“风摆荷叶”。 到2O世纪2O年代,满汉女子服饰不断融合为一,并吸收了西洋服装式样。当初的旗袍样式,袖口收紧,滚边减窄,纹样刺绣稍作简略,衣身略短。到2O 年代末,受西方裙装的影响,旗袍的样式有了明显的改变,旗袍变为收腰合体曲线式,展现了女性的凹凸特征,具备了现代女装的基本特征和流行基础。 进入三、四十年代后,旗袍造型完美成熟,全世界家喻户晓,堪称经典之作,是旗袍的顶峰时期。这时的旗袍采用高立领、吸腰、短袖、纽襻、斜襟、高开衩,袍子忽短忽长,剪裁和造型学习了西裙特点,使旗袍更加合身,展露女性玲珑突兀的优美体态。”面料上,纱、绉、绸、缎、花呢、棉布等都在应用。 1949年解放前夕,旗袍已经相当普遍,成为城市妇女的日常便装。但新中国建立后,妇女穿衣服鄙弃穿红戴绿,鄙弃小资情调,流行朴素的军装、列宁装。于是,旗袍所蕴含的悠闲、舒适、柔曼的大家闺秀形象,已失去了其生存的意义。 1956年,据说苏联的某领导人到中国访问时提出,中国人的服装要体现新中国欣欣向荣的新面貌,于是,我们国家提出口号“人人穿花衣裳”,于是旗袍

内衣纸样教程

女仕内衣结构的基本理论与原理 掌握构成胸围结构的基本理论和原理是通向女仕内衣结构设计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和实施最终造型的必要条件和必经之路.它的基本内容是由人体测量.女仕内衣规格和基本纸样的女仕人体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组成.它对胸围、内衣、内裤物料的选择,制造和基本结构的形成,发展,变化和各类款式给予指导. 一.测量 这里所采用的量体方法不同于服装成衣传统的量体裁衣.它是以测量人体的基本尺寸作参数,而不是为设计某种服装所测量的尺寸.即为任何服装内衣的设 计确定的内限尺寸.(凈尺寸):标准尺寸是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布料、弹力、 辅料、综合优化人体.穿用者爱好、流行等因素加以修正完善的.旨达到理想化、标准化和可塑性的目的.有些方法并不注重人体各尺寸的实录,而是在可能的范围里优化以达到弥补人体自然缺陷的目的.因此,具有理想化和广泛的实用价值. 测量方法: (一).内衣测量比成衣更准确、严谨.所以在量体时一定要得到准确数据.为 了保证各部位测量尺寸的准确性,以避免凭借经验的猜测.例如:围度测量 要先确定测位的凸凹点.测量胸围以胸上围的凸点为测点.测量腰应以腰的凹部为测点,然后作水平测量长度. (二).要采用客人规定或公司规定的计量单位测量,测量时所采用软尺的单 位,一般都以厘米计,以求得标准单位的规范统一.

(三).在测量围时,手持软呎O的一端紧贴测点,水平绕测一周并记下读数, 软呎贴紧测位一周时,其状态应以软尺既不能脱落,被测者又没有明显的勒紧感为最佳,长度测量一般随人体起伏,并通过中间定位的测点进行测量. 1.胸围,以胸部最丰满的胸凸点为测点,将软呎水平绕胸部一周,记下 读数即为胸围的呎寸. 2.下胸围,以杯下处为测点,水平绕一周为下胸围尺寸. 3.腰围,以腰部最凹处,即上肢自然下垂时关节与腰部的对应点为测点, 水平一周为腰围呎寸. 4.臀围,以臀部最丰满处.水平绕臀部一周为臀围尺寸. 5.杯点距,人自然站直,持软呎水平线,记下读数即为两乳点呎寸. 6.肩高,人自然站立,持软呎O的一端贴紧乳点,至肩顶,为肩高尺寸. 二.胸围内裤规格和参考呎寸 内衣标准化的特点,随着合隆公司飞速发展,各种技术资料在公司范围内(甚至外发厂)传递沟通日趋扩大.这就要求产品规格具有适应面广.科学 性强,标准化高和易记的特点,为了适应管理,主要表现在规格呎吋划分非常详细号型清楚,让不同层次级别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了解相关的业务知识,便于跟进自己的工作,推进公司的效率 欧洲人体(女仕)呎寸

浅谈舞台表演中的旗袍风格设计

浅谈舞台表演中的旗袍风格设计 发表时间:2011-07-05T09:39:36.820Z 来源:《魅力中国》2011年4月下供稿作者:王宛春徐青青李静[导读] 旗袍虽然源于清代旗人之袍,但是它是中西服饰文化的产物。 王宛春徐青青李静 (西安工程大学,陕西西安 710048)摘要:旗袍虽然源于清代旗人之袍,但是它是中西服饰文化的产物,现代旗袍设计已经具备了独立的、与旗人之袍迥然不同的风格韵味。传统旗袍、改良旗袍、现代旗袍代表了三个截然不同的历史时期的服饰文化观念,也悄然酝酿着新时代的未来旗袍将传统与时代结合,民族与世界融合,一直是旗袍款式发展演变的规律,也必然影响着旗袍未来的发展道路。在不久的将来,设计师们将传统与时代结合,民族与世界 融合,在保持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吸收西方的服饰理念和制衣技巧,设计出更合理更富有时代意义的中国旗袍,继承和弘扬旗袍的传统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关键词:旗袍;传统;融合中图分类号:J523.5 J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4-0160-02 第一章、舞台表演 为了展现出旗袍的不同风格,可以通过舞台表演的形式来表现。从广义上说,舞台表演可以分为两大类:表演性演出和展示性演出,受国际时尚界的影响,我国的服装文化不断普及,服装市场也蓬勃发展起来,服装的舞台表演引导人们在服装服饰上追求美、表现美,成为一种文化的传播者。这些多元化的、创新性的服装舞台表演推行品牌文化,普及了服装文化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和着装修养,激活服装设计师的创作激情,促进服装市场的迅速成长与成熟,推行品牌文化,传播流行风尚,刺激购买欲望,都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第二章、舞台表演中旗袍风格的视觉表现形式影响舞台表演视觉性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舞台造型、背景、道具、灯光等造型范围,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旗袍的设计应更具艺术感染力和艺术个性的表现力。由于视觉在整个感觉器官中居于主导和基础地位,因而在舞台表演中的旗袍设计,需要与视觉传达设计相辅相成,所以旗袍的设计以造型、色彩、文字、空间和形象等等作为视觉基础元素来进行表现,并要求表现美感、营造气氛、呈现出旗袍穿着时的时空环境及意象,通过旗袍带来的视觉元素来进行传递,以视觉艺术规律进行创作旗袍的色彩、肌理同样具有重要的表现价值,旗袍的面料、肌理形态以及色彩经过分离、组合、改变都可以重新转换成不同的视觉形象舞台表演意念的转化与组合。舞台表演中的旗袍设计是在设计主题下,根据旗袍所传达的意念、表现的时代、时间、穿着地点场合以及社会环境等形成的在视觉因素上的考虑。结合模特的形体动作语言,借助视觉造型艺术的处理烘托出舞台表演中旗袍的美,由“意”转“象”,表现出旗袍的思想内容,在舞台表演的特定的条件限制下,旗袍的表现手法和艺术形式可适当的夸张,将主题意念和艺术形式组织起来营造出特定的舞台氛围。在旗袍的设计中可运用抽象、象征、虚拟、隐喻或局部装饰等表现手法,将旗袍的主题意念以视觉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第三章、舞台表演中的创新设计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旗袍在领悟其文化内涵和装饰韵味的基础上,融合世界服饰文化精华进行再创造,传统旗袍和民国旗袍已不再符合现代时尚新潮的审美观念,人们对于旗袍款式的创新呼吁越来越高。一些喜爱东方传统文化的服装设计师将中国旗袍逐步推向国际地位,在传统与现代的思想潮流碰撞中,旗袍款式设计逐步脱离旧有的模式,实现服装的开放式发展。此外,还可以借鉴西式服装的结构原理打破常规的设计手法,根据不同年龄、体型的女性创新设计,在设计中,可以在保持其基本造型不变的基础上,对旗袍的肩部、背部、门襟等局部造型进行创新改良设计,比如对肩部抽褶,或对肩部进行露肩、不对称设计,背部可以采取镂空的手法,或镂空后加垫蕾丝等设计为旗袍增添几分浪漫与性感,还可以打破固有的斜襟设计手法,采用前襟、肩襟或者无襟的处理方法,总之在旗袍的设计中融合时尚的设计元素,使得改良后的旗袍保持原有的典雅又不是时尚的浪漫气息。 3.1 旗袍各部位设计手法3.1.1 领部的廓形设计在舞台表演的旗袍设计过程中,为了达到一些舞台效果,可尝试在肩部形成一张一弛的对比条件下,增大领形,降低领座,增加领子的层次感来丰富旗袍的轮廓造型,还可以大胆打开设计思路,如夸张、变形原有领行将对称领行改为不对称性,将“V”领改成“U”型,或者去掉旗袍领改为无领。 3.1.2 肩部的廓形设计现代的旗袍与传统旗袍在肩部的设计有了很大的变化,采用起肩的造型手段来改变传统单一的肩部外轮廓,如灯笼袖、火腿袖、悬垂袖、多层袖、袖头开权、起肩袖、袖口分割或镂空的设计打破传统的固有模式,也可利用薄厚方圆不一的肩垫进行辅助造型,还可以借助其它手法结合面料的特点和旗袍的整体风格展开设计。 3.1.3 腰部的廓形设计腰部是制约性极强的一个部位,所以它的设计是旗袍廓形造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它的设计变化影响到旗袍的整个外部廓形,在腰部增大放松量,会形成圆形或正三角形的轮廓造型。腰围线的高低变化,是旗袍变得生动、鲜明,具有夸张的艺术效果,还可以在腰部进行大胆的突破设计,将传统旗袍的腰部加省、收紧的造型设计成扩大放松的效果,是旗袍产生一种休闲、自然、返璞归真的美感。 3.1.4 臀部的廓形设计旗袍臀部的廓形可以采用夸大的重点表现方法,突出臀部轮廓的外部特征,达到求新求变的效果,运用斜裁的手法来扩大臀部的外形轮廓,从而突出臀部的丰满与腰部的纤细。 3.1.5 底摆部的廓形设计旗袍底摆的变化设计尤为丰富,款式的长短、不对称、参差不齐都可作为底摆的设计特点,参差不齐的外轮廓特征,方圆、曲直的变化设计,带给旗袍变化的节奏感与韵律感,此外在旗袍的设计中,还可汲取前卫的、朋克主义的设计手段,采用折迭、空间置换等等手法,使旗袍底摆更加符合个性的审美。 3.1.6 襟部的廓形设计

浅谈旗袍的发展与演变

浅谈旗袍的发展与演变 摘要:旗袍是当今中国女性在重要场合的首选服饰,旗袍不仅仅具有中华民族鲜明的服饰文化特征,更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和独特的价值取向,能更好的体现女性雍容、高贵、典雅的美丽。本文通过梳理中国旗袍形成和发展的变迁过程及其规律,揭示了服装与社会时代变迁的关系。 关键词:旗袍;文化内涵;时尚;变迁 1 旗袍的渊源 旗袍原是清代满族男女(旗人)所穿的长袍。满族分为八旗,各旗分管的军民皆称为旗人,他们的袍服,后来就称为旗袍。清兵入关后,采纳“十从十不从”的服装策略,其中有“男从女不从”一条,对女性服装的限制有所放松,汉族女子们着明式裙衫,而满族女子则穿旗袍。 女子旗袍与男子的长袍有所区别,女子旗袍的衣领、衣襟、袖口等处都镶有花边,把男袍的四面开衩改成左右开衩,下面由散大改为直筒。这样旗袍逐渐成为女性独特的款式,在几百年的变迁发展中,现代旗袍成为女性服装之一的专用名词。 2 旗袍的发展 辛亥革命后,旗袍逐渐被汉族妇女接受,并结合汉族服饰习惯加以改进,到20世纪20年代,成为城镇妇女普通的服装之一。这个时期正是中西服装交叉的时代,旗袍也吸收了西式服装简短的特点,由长及足面缩短至小腿,由直筒式改为收腰式,袖子由宽大改成上贴下散式,领子仍保留高领。 到30年代,旗袍在时装的影响下,整体款式向苗条型发展,恢复了衣长至足的形制,收腰,矮领,袖子变成短袖甚至无袖。1935年,流行不到两年的高衩又降低。旗袍在摆线和开衩上的高低变化,一方面记录的人们审美的变化,一方面表现出时代变化对服装的不同要求。旗袍在几十年的变化中,愈加妩媚精致,舒适合体,成为民族服装中独领风骚持久不衰的典型。40年代,旗袍又一次变化,衣身又缩短,仅及膝下,款式增多,外型上有直线型、自然线型、苗条线型。领子变化更多,有大圆领、中圆领、小圆领、方领、元宝领、凤仙领等;衣襟的方式则有大圆襟、中圆襟、小圆襟、方直襟、人字襟、斜襟、三角襟、琵琶襟、连环襟、一字襟等十余种。这一时期是旗袍发展的成熟期,在保留民族服饰的特点的同时,也大胆吸收了西方服饰的因子,如短袖、无袖、紧口袖、加毛领。旗袍的穿法也变化出多姿多彩的方式,有仿清代旗装式,即在旗袍外加一马甲,又演变成羊毛衫;有中西合璧式,即外罩西装短上衣,或加西式长袖;有时装式,即带时装帽,披长纱巾,或加一披风。由此可见,旗袍的搭配具有极大的空间,其兼容性之强大,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旗袍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旗袍 艺术内涵 艺术,是通过塑造形象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设计师与旗袍经过20世纪上半叶的演变,旗 袍的各种基本特征和组成元素慢慢稳定下来。旗袍成为一种经典女 装也是设计师灵感的来源之一。旗袍是近代兴起的中国妇女的传统 时装,而并非正式的传统民族服装。它既有沧桑变幻的往昔,更拥 有焕然一新的当今时代。旗袍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加之可 欣赏度比较高,因而富有一定收藏价值。 民国旗袍这些与西方服饰审美一致的特征,并非偶然产生。在当时,上海这个中西文化杂处的大都市,是最具条件诞生如今我们或 许已经难以寻找的民国旗袍的,在上海诞生的证据虽不甚确凿,但 我们还是可以断言,海派袍是民国旗袍的典型。如果我们再胆大一点,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假设,现代旗袍,或狭义的旗袍,就是海派 旗袍。因为,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旗袍两字所引发的联想或意象, 就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海派旗袍。京派与海派代表着艺术、文化 上的两种风格。近代旗袍进入了立体造型时代,衣片上出现了省道,腰部更为合体并配上了西式的装袖、旗袍的衣长、袖长大大缩短、 腰身也越为合体。 发展历程 旗袍历经百年的演进,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的变化,演绎出多姿多彩的样式,让人目不暇接。20世纪30、40年代旗袍 发展的黄金时代,样式变化多且非常丰富。旗袍的襟、领、袖、裙 摆等部位风格别样:襟有圆襟、方襟、长襟等;领有上海领、元宝领、低领等;袖子有长袖、短袖,有挽大袖、套花袖,还有喇叭形的倒大袖,在袖口镶、绣、滚、荡各种纹样,十分别致;裙摆除了长短变化,还增加了鱼尾形、波浪形等裙摆款式。

裙子结构的设计

第二章裙子结构设计 教学课题裙子概述学时2教 学目的了解裙子的分类,理解基本型与人体的关系,掌握裙子基本型结构制图方法。 教材分析重 点 结构制图 难 点 原型法和基型法 教 学 方 法 讲解方法、绘图演示、实训练习 教 学 手 段 教材、参考书、样板、人台 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一、复习(10分钟) 二、裙子分类(10分钟) 三、裙子结构线名称(5分钟) 四、裙基本型制图(50分钟) 五、小结(15分钟) 教研室主任检查签字

第一节裙子概述 裙子是所有服装里结构最简单而变化最丰富的。 一、裙子分类 1.按长度分类(见图2-1) 图2-1裙子按长度分类 可分为超短裙、短裙、中裙、中长裙、长裙、超长裙六大类。超短裙在横档线至大腿中段之间;短裙在大腿中段至膝位之间;中裙在膝位至小腿肚之间;中长裙在小腿肚至小腿中段之间;长裙为小腿中段至踝位之间;超长裙为踝位至地面之间。 2.按形态分类(见图2-2)

图2-2裙子按形态分类 (1)从裙腰形态分:有低腰裙、无腰裙、上腰裙、上腰高腰裙、连腰高腰裙。 (2)从裙子廊形分:有窄裙、直裙、A字裙、斜裙、圆裙。(H型、A型、O 型) (3)从分割和施褶分:四片裙、六片裙、三节裙、横线分割裙、旋转裙等。 (4)从褶的类别分:顺褶裙、对褶裙、活褶裙、碎褶裙、垂褶裙等。 二、裙子结构线名称(见图2-3)

图2-3裙子结构线名称第二节裙子结构设计原理 一、人体部位特征及分析(见图2-4)

二、裙基型结构制图 1.制图规格cm 号型裙长(SL)腰围(W)臀围(H)臀长腰头宽160/68A607094183 2.结构制图(见图2-8) 图2-8裙基型结构图 3.制图步骤 (1)画基础线:基准线、上平线、下平线或画矩形:长=裙长,宽=H/2 (2)画结构线:画臀围线(臀长=18);画前后片分界线,定前后臀围大:前H=H/4+1,后H=H/4-1;定前后腰围大 (3)画轮廓线:设计侧缝劈势,画侧缝线

《女装纸样》 课程标准

《女装纸样》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16ZH064405 课程名称:女装纸样 英文名称:Femanual pattern making 授课周数:4 学分(时):56 开设学期:第四学期 适用专业: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 先修课程:服装结构原理;立体裁剪基础;服装设计基础;造型基础;服装工艺基础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作为服装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即是专业主干课程,它涵盖了服装专业岗位从业人员所必备的知识技术。在授课过程中,利用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共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并督促学生按照教学计划掌握对应知识点。 (二)课程基本理念 教学过程中注重基本理论知识和设计技能训练的结合。通过基础理论与技能训练的综合培养,结合实际的工程项目案例进行教学,让学生全方位的参与研究和探索,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将课程的重点放在对重要概念、重要原理和重要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上,使学生在能熟悉男装结构制版的同时,更深入的接触现代生产方式。在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中,注重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二、课程目标 1.总目标 课程总目标是了解女装结构的相关理论知识;掌握女子人体结构特征,掌握服装结构制图符号和制图规格;掌握女装各种服装款式的制版方法与制版技巧。 2.具体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女装结构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熟悉女装结构设计原理;掌握各式女装的结构设计方法与技巧。

能力目标:掌握女装结构设计原理;掌握女式裤装、女衬衫、女西装、女大衣、旗袍、礼服的结构设计方法;能够根据款式进行各类女装的结构设计。

三、内容标准(课程内容与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