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普通高中2020届高三8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8
贵州省贵阳市普通高中高三8月摸底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Mg-24 Al-27 S-32 Fe-56 Zn-65第I卷选择题(共32分)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2分,在毎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辽宁舰”上用于舰载机降落拦阻索的特种钢缆,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B.汽车远程灯照在前方扬尘上有光亮的通路,说明混有扬尘的空气属于胶体C.废旧电池的回收处理,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回收其中的金属D.蛋白质是仅由C、H、O元素组成的物质2、下列物质与类别不对应的是A B C D物质小苏打食用油淀粉84消毒液类别碱油脂(酯类)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混合物3、已知反应:FeO·Cr2O3+Na2CO3+NaNO3Na2CrO4+Fe2O3+CO2+NaNO2 (未配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Na2CrO4是还原产物B.该反应中有3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C. NaNO3是还原剂D. 1 mol FeO·Cr2O3参与反应将得到7 mol电子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方程式2C+SiO2 2CO+Si表明非金属性:碳>硅B.一定量的氯气与过量的铁粉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有FeCl2生成C.将少量的浓硝酸滴入盛有过量的铜粉的试管中,气体产物只有NO2D.向新制备的饱和氯水中加入碳酸钙粉末可以增强氯水的漂白性5、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检验Cl2: Cl2+2I-= 2 Cl-+I2B.工业固氮:N2+3H22NH3C.用FeCl3溶液腐蚀铜质线路板:2Fe3++Cu=2Fe2++Cu2+D.铝热法焊接铁轨:2Fe+Al2O32Al+Fe2O36、己知:①CO的结构式为C O;②298K时相关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如下表:化学键H—H O—H C—H C OE/(KJ·mol-1) 436 465 413 1076则反应CO(g)+3H2(g)CH4(g)+H2O(g)的△H的值为A.-198kJ·mol-1B. +267 kJ·mol-1C.-298 kJ·mol-1D. +634 kJ·mol-17、下列有关工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2SO2+O22SO3使用催化剂可以提高SO2的转化率B.电解法精炼铜时,同一时间内阳极溶解的铜的质量比阴极析出的铜的质量小C.合成氨工业中,通常将液态氨及时分离出去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D.工业上通常采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备金属钠8、用下列装置进行的实验,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A.装置甲:气体从a口进入,收集NH3B.装置乙:实验室测定中和热装置丙: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乙酸乙酯 D.装置丁:验证HCl气体易溶于水9、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Y元素原子次外层电子数等于其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
贵阳市普通高中2020届高三年级8月摸底考试理 科 数 学2019.8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报名号、座位号用钢笔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回答第I 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 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请保持答题卡平整,不能折叠。
考试结束后,监考老师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 卷(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函数()=lg(1)f x x -的定义域为M ,函数1()g x x=的定义域为N , 则M N =I A .{|1}x x ≤ B .{|1x x ≤且0}x ≠ C .{|1}x x > D .{|1x x <且0}x ≠2.若复数21iz i=- ( i 是虚数单位 ),则z 的共轭复数z = A .i +1 B .i -1 C .i +-1D .i --13.二项式61)x的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为A .15-B .20C .15D .20-4.三世纪中期,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利用不断倍增圆内接正多边形边数的方法求出圆周率的近似值,首创“割圆术”.利用“割圆术”,刘徽得到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的近似值3.14,这就是著名的“徽率”.如图是利用刘徽的“割圆术”思想设计的程序框图,则输出的n 值为(参考数据:1305.05.7sin ≈ο,2588.015sin ≈ο)A .6B .12C .24D .485.已知实数y x ,满足约束条件 241y x y x y ⎧⎪+⎨⎪-⎩≤≥≤ 则3z x y =+的最小值为A .11B .9C .8D .36.“43m =”是“直线420x my m -+-=与圆22=4x y +相切”的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7.某学校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上午共安排五节课,每节课的时间为40分钟,第一节课上课的时间为7:508:30:,课间休息10分钟。
贵州省贵阳市2020届高三数学8月摸底考试试题 文(含解析)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函数()lg(1)f x x =-的定义域为M ,函数1()g x x=的定义域为N ,则M N =I ( ) A. {}1x x ≤ B. {1x x ≤且0}x ≠ C. {1}x x > D. {1x x <且0}x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对数型和分式型函数定义域的要求求出集合M 和集合N ,根据交集定义求得结果. 【详解】由题意得:{}{}101M x x x x =->=<;{}0N x x =≠{1M N x x ∴⋂=<且}0x ≠本题正确选项:D【点睛】本题考查集合运算中的交集运算,涉及到函数定义域的求解,关键是能够明确对数型和分式型函数定义域的要求,属于基础题.2.若复数2(1iz i i=-是虚数单位),则z 的共轭复数z =( ) A. 1i + B. 1i -C. 1i -+D. 1i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复数除法运算法则可化简复数得1i z =-+,由共轭复数定义可得结果. 【详解】()()()2121111i i i z i i i i +===-+--+Q 1z i ∴=-- 本题正确选项:D【点睛】本题考查共轭复数的求解,关键是能够利用复数的除法运算法则化简复数,属于基础题.3.三世纪中期,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利用不断倍增圆内接正多边形边数的方法求出圆周率的近似值,首创“割圆术”.利用“割圆术”,刘徽得到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的近似值3.14,这就是著名的“徽率”.如图是利用刘徽的“割圆术”思想设计的程序框图,则输出的n 值为( )(参考数据:7.50.1305,150.2588sin sin ≈≈oo)A. 6B. 12C. 24D. 48【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程序框图运行程序,直到满足 3.10s ≥时输出结果即可. 【详解】按照程序框图运行程序,输入6n = 则333sin 602s ==o ,不满足 3.10s ≥,循环; 12n =,6sin 303s ==o ,不满足 3.10s ≥,循环;24n =,12sin15 3.1056s =≈o ,满足 3.10s ≥,输出结果:24n =本题正确选项:C【点睛】本题考查根据程序框图循环结构计算输出结果,关键是能够准确判断是否满足输出条件,属于基础题.4.已知变量,x y 满足约束条件2,4,1,y x y x y ≤⎧⎪+≥⎨⎪-≤⎩则3z x y =+的最小值为( )A. 11B. 12C. 8D. 3【答案】C 【解析】【详解】画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可行域如图所示,由3z x y =+得3y x z =-+,平移直线3y x z =-+, 由图形可得,当直线3y x z =-+经过可行域内的点A 时, 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最小,此时z 取得最小值.由24y x y =⎧⎨+=⎩,解得22x y =⎧⎨=⎩,故点A 的坐标为A (2, 2).∴min 3228z =⨯+=.选C .5.已知角α的顶点与原点O 重合,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它的终边过点P 34,55⎛⎫-- ⎪⎝⎭,则sin()πα-=( ) A. 45-B.45C. 35-D.35【答案】A 【解析】 【分析】利用诱导公式化简所求的表达式,通过三角函数的定义求解即可.【详解】解:角α的顶点与原点O 重合,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它的终边过点P 34,55⎛⎫-- ⎪⎝⎭,则4sin()sin 5παα-==-.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的应用,诱导公式的应用,是基本知识的考查.6.若l,m是两条不重合的直线,m垂直于平面α,则“l∥α”是“l⊥m的()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分别进行判断即可.【详解】解:当l,m是两条不重合的直线,m垂直于平面α,若“l∥α”,则“l⊥m”,所以“l∥α”能推出“l⊥m”;当l,m是两条不重合的直线,m垂直于平面α,若“l⊥m”,则“l∥α“或“l在平面α内”,所以“l⊥m”不能推出“l∥α”;由充要条件的定义可得:若l,m是两条不重合的直线,m垂直于平面α,则“l∥α”是“l⊥m”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判断,根据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7.将长方体截去一个四棱锥后得到的几何体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侧视图为()A. B. C. D.【答案】D 【解析】【详解】将长方体截去一个四棱锥,得到的几何体,左向右看得到矩形, 矩形对角线从左下角连接右上角,且对角线为虚线, 故该几何体的侧视图为D8.某人午觉醒来,发现表停了,他打开收音机,想听电台整点报时,则他等待的时间不多于15分钟的概率为( ) A.13B.14C.15D.16【答案】B 【解析】 【分析】由电台整点报时的时刻是任意的知这是一个几何概型,电台整点报时知事件总数包含的时间长度是60,而他等待的时间不多于15分钟的事件包含的时间长度是15,利用时间的长度比即可求出所求.【详解】解:由题意知这是一个几何概型, ∵电台整点报时,∴事件总数包含的时间长度是60,∵满足他等待的时间不多于15分钟的事件包含的时间长度是15, 由几何概型公式得到151604P ==,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几何概型,本题先要判断该概率模型,对于几何概型,它的结果要通过长度、面积或体积之比来得到,属于中档题.9.设0.30.6a =,0.60.3b =,0.30.3c =,则,,a b c大小关系为( )A. b a c <<B. a c b <<C. b c a <<D. c b a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得出0.60.30.30.3<,而根据幂函数的单调性得出0.30.30.30.6<,从而得出,,a b c 的大小关系.【详解】解:因为0.60.30.30.3<,0.30.30.30.6<,所以b c a <<,故选:C.【点睛】考查指数函数和幂函数的单调性,以及增函数和减函数的定义,是一道基础题。
保密★开考前贵阳市2025届高三年级摸底考试思想政治参考答案1.【解析】B。
俄国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的飞跃,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直接思想来源,②③错误。
①④符合题意。
2.【解析】A。
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③错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④错误。
①②符合题意。
3.【解析】D。
“具体方案”说法错误,①不选。
“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说法错误,②不选。
③④符合题意。
4.【解析】B。
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与丰富消费品种类无关,丰富消费品种类不能降低换新成本,②不选。
推动绿色消费不能打破消费壁垒,③不选。
①④符合题意。
5.【解析】A。
公有制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且民营企业是推动创新发展的决定力量说法错误,③不选。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④说法错误。
①②符合题意。
6.【解析】A。
党的建设是以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纯洁性建设为主线,②错误。
材料未涉及“加强党内监督,提升党员干部领导力”,④不选。
①③符合题意。
7.【解析】C。
材料未涉及“多元主体协同共治”和“政府简政放权”,①④与题意无关,②③符合题意。
8.【解析】B。
提案权的主体是人大代表,②说法错误。
党的执政理念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④说法错误。
①③符合题意。
9.【解析】D。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①说法错误。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刷新世界本质和规律说法错误,③不选。
②④符合题意。
10.【解析】B。
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相互转化说法错误,②不选。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③说法错误。
①④符合题意。
11.【解析】D。
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对人们的行为选择发挥积极作用。
①错误。
③与题意无关。
②④符合题意。
12.【解析】C。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A 说法错误。
民族文化的价值取决于传统文化的交流与交融说法错误,B 不选。
贵阳市2019届高三8月摸底考试试题(详解)1. 下列有关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高尔基体是真核细胞囊泡运输的交通枢纽B.内质网能增大细胞内的膜面积,有利于酶的附着C.溶酶体能合成并储存多种酸性水解酶D.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往往可以定向运动到代谢比较旺盛的部位答案选C解析A、高尔基体可以接受来自内质网的囊泡,也可以形成囊泡和细胞膜融合,故高尔基体是真核细胞囊泡运输的交通枢纽,A正确;B、内质网是细胞内膜面积最大的细胞器,有利于酶的吸附,B正确;C、酸性水解酶的成分是蛋白质,而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车间,C错误;D、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往往可以定向运动到代谢比较旺盛的部位,D正确。
2.答案选3.答案选4.以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作为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其细胞液渗透压下降,吸水能力逐渐减弱B. 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其紫色区域逐渐缩小,失水速率逐渐降低C. 发生质壁分离后完全复原的细胞,其细胞液浓度最终与外界溶液浓度相同D. 本实验若选用紫色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作材料,则实验现象更明显答案选B解析本题考查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相关知识。
A项,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细胞失水,细胞液渗透压升高,吸水能力逐渐增强,故A项错误;B项,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细胞失水,液泡体积缩小,即紫色区域逐渐缩小,失水速率逐渐降低,故B项正确;C项,发生质壁分离后完全复原的细胞,细胞体积不再增大,并非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相同,而是由于细胞壁的作用,此时细胞液浓度仍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故C项错误;D项,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无中央大液泡,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5.答案选6.答案选7.答案选8.图中A、B、C表示的是物质,①②③表示的是过程,关于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 基因仅存在于图中A物质上B. ②过程需要tRNA、mRNA和rRNA同时参与C. 图示过程均可发生在真核生物的所有细胞中D. 若A发生分子结构改变,C一定发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答案选B解析本题考查中心法则的相关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1~24小题,毎小题2分,共48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符号填在答题卡相对应的题号内)1、孔子曾说:“为国以礼”。
在古代社会,孔庙的祭祀之礼被视为国典,不仅是对祖先的庙祭,还是对天地诸神的社祭。
材料反映孔庙“祭祀之礼”的主要作用是A.礼仪教化与政治分离B.凸显宗族、亲族关系C.以礼制巩固国家制度D.规范人们的行为准则2A.C.长江流域是唐代经济最发达的地区D.唐代北方人口大量南迁3、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等,这些读物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
这说明南宋A.社会动荡人心败坏B.书院教育非常发达C.商业发达影响农业D.儒家伦理的普及化4、淸顺治年间颁布“迁海令”,不准商船渔舟片帆出海。
而到了雍正时期“开闽省洋禁”,允许浙江“一体贸易”。
以下关于这两种记载说法正确的是A.淸政府允许民间对外贸易B.淸政府一度开放海禁但控制严格C.淸政府放弃了海禁政策D.淸政府禁止外国商人来中国贸易5、在—次签约仪式上,英方谈判代表认为:“条约所取得的最重要的东西是北京驻使,没有这一项,这个条约是一文不值的。
”而淸政府认为:“准夷酋之伪钦差驻京,动受挟制”,此条“为患最剧,断难允行”。
这表明A.中英两国进行了平等协商B.英国试图在外交上控制中国C.中英分歧巨大,致签约流产D.清政府竭力维护国家主权6、“辽宁”号航空母舰试航成功,被视为“中国现代海军走向世界”的新开端。
回顾历史,甲午战争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笫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
其主要标志是A.淸政府启用了湖北新军B. 士子群体的关注与震撼C.北洋海军的出场与角逐D.清军接受维新思想启蒙7、辛亥革命前,“断发易服”的呼声日益高涨。
有人将戊戌维新的失败归咎为“交法之初不先变发”,一些海归留学生认为“今之辫、服,牵掣行动,妨碍操作”。
这些观点A.表明“断发易服”具有观念变革意义B.说明维新运动没有涉及社会生活领域C.揭示了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D.反映出维新运动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8、陈独秀在《敬告靑年》中宜称:“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
”材料主要表明新文化运动A.认为传统文化需要改造B.有全盘西化的错误倾向C.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D.对传统文化有科学认识9、20世纪30年代,蒋介石向全国发表广播讲话:“我们的态度只是应战,而不是求战。
应战,是应付最后关头,必不得已的办法……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有利于动员全民抗日B.全面抗战路线的确定C.妥协退让的对日态度D.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10、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当时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A.重建和完善了民主制度B.为拨乱反正提供了法律依据C.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D.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11、198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文件改革农产品统购统派制度,粮食、棉花由统购改为合同定购,逐步取消生猪、水产品和蔬菜派购,允许自由上市交易,按质论价。
这些政策措施A.瓦解了人民公社体制B.扩大了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C.增强乡镇企业的活力D.确立了农村的市场经济体制12、日内瓦会议后,中国停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在“必须走出去”方针的指导下,新中国相继提出解决与邻国边界问题的政策,不干预亚洲社会主义国家内部事务的政策等。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这一转变A.表明由华夾外交转变为近代外交B.体现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C.反映了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D.摆脱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13、据统计,从1992年到1997年台商在祖国大陆的投资项目合计约20000个,投资额约110亿美元,年平均项目约3000个,金额约18亿美元。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放弃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承诺B.对“一国两制”构想达成共识C.解除了台胞赴大陆探亲的限制D.对“坚持一个中国”达成共识14、2017年7月30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在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军队的常规重型武器装备是火炮,本次阅兵式上先后充相歼—20、歼—10C,红旗—22等六欤新型战略武器成为合成兵种的常规装备。
这一变化反映了改革开放后A.全面实施“科技强军”战略的成效 B.工业化为国防现代化提供保障C.人民军队突破西方国家的军事封锁D.教育与军事科技创新高度结合15、1999年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京东、苏宁易购等自营式电商企业随后相继诞生,2012年,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网购市场。
2016年的“双11不仅是购物狂欢节,而且承软更多的是观念更新。
这说明A.中国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受益者B.互联网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C电子商务成为笫三产业的支柱产业 D.网络技术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16、恩格斯评价:梭伦改革“在制度中加入一个全新的因素”,通过改革,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逐渐遭到排斥。
这说明梭伦改革的财产等级制A.剥夺了贵族的政治权力B.实现全体公民之间的平等C.便于工商业主参政议政D.成为平民控制政府的工具17、1650年前后英国引进了茶叶,当时每磅茶叶的价值大约为10英镑,一个世纪后,茶叶成为英国人的普通消费品,进入寻常百姓家。
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东印度公司等的殖民扩张B.英国最早进行了工业革命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D.英国与荷兰争夺贸易霸权18、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写道:“文艺复兴不是民众性运动;是少数学者和艺术家的运动,受到一些慷概的文艺奖励,特别受到美第奇家族和崇尚人文主义的教皇们的赞助。
假若当初没有这些奖励者,它取得的成功说不定会小得多。
”该观点A.全面分析了文艺复兴发生的原因B.认为文艺复兴的成就具有偶然性C.正确解读了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D.没有看到群众性文艺的真正力量19、“这既是第二帝国倾覆后各派政治势力博弈的结果,更是对大革命以来立宪经验教训系统总结的产物。
在历学近一个世纪的多次立宪尝试的失败后,终于在理想与现实的纠结中找到一条走出悖论、达致目标的正确通道”。
材料评价的法律文献是A.英国《权利法案》B.德意志帝国宪法C.法国1875年宪法D.美国1787年宪法20、苏俄国内战争胜利后,暴动频繁出现。
有的暴动者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的口号,还有人认为,这些暴动是对正义的胜利丧失了任何希望的劳动居民的暴动,为此,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义务劳动制B.推行了农业集体化运动C.取消了自由贸易D.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21、二十世纪30年代,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是经济指导的杰作,尤其是它在所有制形式上表现出来的那种“真正新颍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新型的国家所有制,使“国家具有经济基础属性和组织经济生活的职能”。
此类措施的深远意义是A.使国家具备了经济管理的职能B.实现了就业与消费的增长C.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D.促进了所有制结构的剧变22、它的签订,至少体现了三方面的意义:首先,制定了国际贸易活动的“行为准则”使国际贸易行为规范化、国际市场秩序化:其次,通过大幅度削减关税和减少贸易壁垒,奠定国际自由贸易的基础;最后,充当国际“商务法庭”,发挥贸易仲裁作用。
“它”是指A.雅尔塔协定B.布雷顿森林协定C.《罗马条约》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23、《全球通史》称:“当美国在撤离欧洲时,苏联却正在使自己在其东欧保护区处于稳固地位。
由于苏联努力追求这些目标,便与西方列强发生了直接的愈来愈尖锐的冲突。
”这种“冲突”产生的深远影响是A.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B.两极格同逐渐形成C.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加强D.世界多极化的形成24、毕加索的代表作《格尔尼卡》反映了二十世纪30年代德国空军轰炸西班牙城市格尔尼卡的罪行。
这种艺术表达形式的特征是A.反对传统束缚和理性的压制B.强调对容观对象的准确描绘C.重在表现色彩发生微妙变化D.重视用鲜明色彩和奔放笔法第II卷(综合题共52分)本卷包括必考題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5—27題为必考題,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28—30題为选考題,考生根据要求,任选一题作答。
二、必考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12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3分,共37分。
)25、(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初,皇帝下令废除中书省,不再设丞相,原来的皇帝—中书省—六部的政治体制发生变化,出现皇帝直接指挥六部的格局。
皇帝既是决策首脑,又是行政首脑,事无巨细须经皇帝批准,于是,皇帝设辅佐机构内阁,帮助处理奏章,但内阁票拟之后的“批红”权,一直掌扱在皇帝的手中。
明朝省级行政实行三司分治制度,都直接向朝廷负责,以确保中央对地方权力的有效控制。
这是明朝在行政制度改革方面的成功之处,也是明朝加强君主专制集权的制度保障。
材料二明朝在立国之初,着手制定《大明律》,又颁布《大明令》,还不断颁行“榜文禁例”。
作为法典的“律”与“例”,在司法屈面必须遵守“准情用法”的原則,行政官员在处理形形色色关于赋税、治安等方面的诉讼案件过程中,其“自由裁量权”受到严格限制,使“引经决狱”网开一面的司法善意受到制约,同时使凭着个人好恶情绪任意作出司法结论的行为受到一定的限制。
然而,在司法过程中仍然出现官吏利用法律条款的复杂性、权柄倒持“玩法舞弊”的情况,但与过去“任人”执法、无视法律、任意裁决的情况开始有了区别。
要求依法办事,而且不断提供日益严密的法典作为司法的依据是明朝法制文化的基本特征。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华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朝行政制度改革的措施和目的。
(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强化法律制度的影响。
(6分)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耍求。
材料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的社会和政治结构、人民精神面貌以及价值标准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租度。
《权利法案》中就有“国家賦税由议会决定”的内容,在政府保护“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前提下,许多发明家、企业家投身发明和创办企业的洪流中,追求财富和幸福。
工业革命在漫不经心的观察者看来仅仅是经济和技术问題,实际上它是可怕的非常复杂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大变动问題。
——摘编自奇波拉主编《欧洲经济史》从19世纪初到50年代,英国大多数行业实行了工厂制,劳动分工和标准化生产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超过了50%,英国的生产组织方式领先了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