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学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2
中央型肺癌诊治中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贾伟君【摘要】目的探讨中央型肺癌诊疗过程中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中央型肺癌患者的病理学与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了X线检查,49例患者行MRI检查,46例患者行CT检查.分别比较肿瘤的影像学特征与病理诊断之间的关系,判断良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正确率.结果 X线检查与CT检查在对中央型肺癌支气管生长、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变窄、肿块边界不清等方面表现相似,但在支气管炎并感染、肺上叶片絮状影、渗出性病灶、增厚的支气管黏膜扩散、支气管受累征象、纵膈等血管和脂肪组织丰富处等特殊部位其显像CT更为清晰,而X线在支气管炎并感染方面表现良好,对于血管的侵袭及纵隔淋巴结肿大、支气管狭窄的显像方面MRI表现更为优秀.以病理学判断诊断为金标准,X线诊断的正确率为86.67%、CT诊断的正确率为93.47%、MRI诊断正确率为93.88%,3种影像学检查对于中央型肺癌的诊断正确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线由于方便、快捷的优势可作为中央型肺癌诊断的首选诊断,CT对于细微病灶、肿瘤的范围具有一定优势,MRI对于血管的侵袭及纵隔淋巴结肿大、支气管狭窄显像优势明显.3种检查方法可作为中央型肺癌诊断的互补检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maging features and diagnostic accuracy of central lung cancer during diagno -sis and treatment.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120 cases of central lung cancer patients with pathology and imaging data, all patients were X-ray examination,49 patients underwent MRI examination,46 patients underwent CT examination.Respective-ly,compar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umor imaging features and pathological diagnosis,and determine the correctrate of im-aging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tumors.Results X-ray examination and CT examination showed bronchial growth,irregular thick-ening of bronchial wall,luminal narrowing,lumen border,and soon.However,in bronchitis and infection,exudative lesions,thick-ened bronchial mucosal spread,signs of bronchial involvement,mediastinal and other vascular and adipose tissue-rich and other special parts of its imaging CT was more clear,and X-ray in bronchitis and infection performed well,for vascular invasion and me-diastinal lymphnodes,bronchial stenosis imaging of MRI performance was more outstanding.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X-ray di-agnosis was 86.67%,the correct rate of CT diagnosis was 93.47%;the correct rate of MRI diagnosis was 93.88%,the 3 imaging examinations for the benign and malignant of central lung canc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diagnostic accuracy(P>0.05).Conclusion X-ray can be used as the first choice for the diagnosis of central type lung cancer because of its convenience and quickness.CT has certain advantages for the subtle lesions and the range of tumor.MRI has obvious advantages in vascular invasion and mediastinal lymphadenopathy,bronchial stenosis,The 3 kinds of examination methods can be used as complementary diagnosis of central lung cancer diagnosis,and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diagnosis.【期刊名称】《实用癌症杂志》【年(卷),期】2018(033)003【总页数】3页(P467-469)【关键词】中央型肺癌;X射线摄影;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病理学;诊断【作者】贾伟君【作者单位】636000 四川省巴中市中心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中央型肺癌在临床上属于常见恶性肿瘤,原发于支气管腺上皮、上皮、肺泡上皮,发生在肺段及及肺段以上,主要为大细胞癌、小细胞癌、鳞状上皮癌、腺癌。
影像学的诊断标准和评价方法影像学是医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在病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如何对影像学结果进行准确的诊断和评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影像学的诊断标准和评价方法对于医生正确认识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影像学的诊断标准影像学的诊断标准是指在影像学检查中,根据影像学表现,确定疾病的存在、性质及严重程度的标准和规则。
影像学的诊断标准是根据大量的临床病例、生理解剖学和病理学理论研究得出的,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在影像学的诊断标准中,常见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影像形态学影像形态学是指通过影像学图像的方式观察器官或组织的形态结构。
在影像学检查中,医生可以通过观察影像学图像的结构、大小、形态等特征来判断病变的性质和范围,制定治疗方案。
1.2 影像表现影像表现是指在影像学检查过程中,出现的特征性改变。
例如,X线片上骨骼的变形、CT影像上肿瘤毛刺的出现等。
在影像学诊断中,医生可以根据影像表现来确定疾病的性质和范围。
1.3 影像定量分析影像定量分析是指通过影像学图像,用数字化技术对器官或组织的形态结构、尺寸、密度等特征进行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可以准确地描述病变的范围和程度,并为疾病的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1.4 影像学功能检查影像学功能检查是指通过影像学技术,观察人体组织和器官的功能状态。
例如,超声心动图可以评价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MRI可以评价脑部神经功能。
通过影像学功能检查,可以提供更为全面的病情信息,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2. 影像学的评价方法影像学的评价方法是指根据影像学检查的结果,对疾病进行评价的方法。
影像学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影像学测量、分级、比较等。
2.1 影像学测量影像学测量是指通过软件或工具对影像学图像中的特征进行测量,如大小、厚度、密度等。
在测量过程中,需要根据影像学表现、病理学和临床病史等综合信息进行判断。
2.2 影像学分级影像学分级是指根据影像学检查的结果,将疾病分为不同的等级。
CT增强扫描确诊肾梗死的诊断价值与影像学分析摘要: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在肾梗死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相关影像学分析,以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选取某院2012年5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50例肾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治时间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影像学检查;研究组采用CT增强扫描进行检查,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诊断效果,并分析其影像学资料。
结果:研究组通过采用CT增强扫描进行检查,诊断准确率92%,与对照组80%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T增强扫描检查方法具有术前诊断准确率高、患者无创诊断等特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今后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CT增强扫描;肾梗死;影像学分析;肾动脉狭窄;肾脏体积萎缩肾梗死临床较为少见,目前对其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诊断方法研究文献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肾梗死的临床治疗,导致肾梗死患者贻误病情、漏诊几率较大,医患纠纷时有发生,不仅严重耽误患者病情,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医院以及科室社会形象,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1]。
某院通过运用CT增强扫描对肾梗死患者进行诊断检查,不仅清晰地揭示了患者肾梗死病变部位情况,也为临床研究及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力地推动了临床工作进一步发展,取得了比较瞩目的研究成果。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某院2012年5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50例肾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8例、女性32例,年龄38岁至65岁,平均年龄(51.5±4.5)岁。
致病原因主要为:结肠恶性肿瘤17例、肝癌8例、动脉硬化20例、不明原因5例。
临床表现:病变侧腰痛、肾区叩痛、发热(37.5℃~38.5℃)。
排除标准:①具有其他慢性疾病者;②尿频、尿急、尿痛者;③不同意此项研究内容者。
按照收治时间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病原因、临床表现,一般资料差异经统计学处理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支原体肺炎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准确性分析支原体肺炎是一种由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疾病。
其临床表现与其他呼吸道感染病症相似,而影像学检查是诊断支原体肺炎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就支原体肺炎在影像学中的特点和诊断准确性进行分析。
一、影像学特点1. X线胸片检查X线胸片检查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方法之一,有效诊断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肺炎在胸片上的表现多为肺炎样改变,包括斑片状模糊阴影、小叶间隔增厚、结节状病灶等。
这些改变一般呈对称性分布,多见于双侧下肺野。
2. CT扫描CT扫描在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中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其影像学表现主要为肺部实变阴影,双侧下叶和后侧段是最常受累的区域。
该实变阴影可表现为磨玻璃密度影、实性球状阴影或斑片状阴影。
CT扫描还可以帮助排除其他与支原体肺炎相似的疾病,如肺结核、真菌感染等。
二、诊断准确性分析支原体肺炎的影像学特点虽然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现有研究表明,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可以提高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准确性,但也存在部分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正常或不典型。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影像学诊断支原体肺炎应结合其他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另外,支原体肺炎的早期影像学表现较为非特异性,与其他病原体引起的肺炎相似,诊断准确性相对较低。
因此,在早期疑似支原体肺炎的病例中,可采用其他方法进行辅助诊断,如支原体抗原检测、支原体DNA检测等。
除了影像学检查外,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测也是支原体肺炎的重要诊断手段。
临床表现上,患者常有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实验室检测方面,支原体抗原检测、血清学检测等可以帮助诊断支原体肺炎。
综合上述影像学特点及诊断准确性分析,为了提高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准确性,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并在必要时采用其他辅助检查手段,如支原体DNA检测等,以确保最准确的诊断结果。
总结起来,支原体肺炎的影像学特点主要表现为肺炎样改变,包括斑片状模糊阴影、小叶间隔增厚和结节状病灶等。
医学影像学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在医学领域中,影像学在疾病诊断、治疗和监测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医学影像学考试是医学生及相关专业学生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考试。
有充分准备和理解考试重点知识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本文将为您提供医学影像学考试复习的重点知识总结。
I. 放射学基础知识1. 放射线的基本概念与物理学原理:- 放射线的种类和属性- 放射线的生成机制和特性- 放射线的剂量及安全性- 放射线的相互作用与影响2. 医学影像学技术:- X射线检查:常用检查方法、适应症和注意事项- CT扫描:扫描原理、影像重建和临床应用- MRI检查:工作原理、图像形成和应用范围- 超声检查:声波技术、图像生成和适应症- 核医学检查:同位素应用、图像观察和安全措施3. 影像学质量控制与安全:- 影像质量评估:影像解剖学、鉴别和评估- 辐射防护:辐射剂量、辐射防护设备和防护措施 - 医学伦理与法规:患者隐私、知情同意和法律责任II. 解剖学与疾病影像学1. 骨骼系统影像学:- 解剖学结构与常见骨折类型- 骨肿瘤与骨关节疾病的影像学特征- 骨科手术术前评估与术后影像学评估2. 胸部影像学:- 常见肺部疾病及其影像学表现- 胸部CT扫描与肺结节评估- 胸部外伤和气胸的影像学诊断3. 腹部影像学:- 腹部CT扫描与腹腔器官疾病的诊断- 肝脏和胆道系统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肾脏和泌尿系影像学评估4. 神经影像学:- 脑部CT与MRI扫描:解剖学结构和脑卒中的影像学特征- 脊髓和脊柱疾病的影像学评估- 神经影像学检查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III. 影像学与临床应用1. 影像学在诊断中的价值:- 影像学与临床症状的对应- 影像学在疾病诊断中的优势和局限性2. 影像学引导下的介入治疗:- 经导管介入治疗的原理和方法- 影像学引导下的肿瘤射频消融和介入治疗3. 影像学与疾病预后评估:- 影像学评估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 影像学在肿瘤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总之,医学影像学考试的复习重点知识包括放射学基础知识、解剖学与疾病影像学、影像学与临床应用等内容。
医学影像学技术用于乳腺肿瘤诊断价值研究进展一、内容描述乳腺肿瘤是女性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早期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至关重要。
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乳腺肿瘤的诊断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目前常用的乳腺肿瘤诊断技术包括乳腺X线摄影、超声检查、磁共振成像(MRI)等。
这些技术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局限性,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例如乳腺X线摄影对于年轻女性和儿童患者更为适用,而MRI则对于老年患者和乳腺组织密度较高的患者更为适合。
此外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技术的发展也为乳腺肿瘤的诊断带来了新的突破。
医学影像学技术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前景广阔,但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经验,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乳腺肿瘤的流行情况和危害性乳腺肿瘤可真让人头疼,它就像个隐形的敌人,悄悄地侵袭着我们的健康。
据统计全球每年有超过200万女性被诊断出乳腺肿瘤,而乳腺癌已经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主要癌症之一。
更让人担忧的是,乳腺癌的发病率还在逐年上升,这可真是让人心惊胆战啊!乳腺癌不仅对女性自身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所以我们必须重视乳腺肿瘤的预防和治疗,而医学影像学技术正是我们战胜这个隐形敌人的重要武器。
2. 医学影像学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重要性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今天我们要聊一聊一个与女性健康息息相关的话题——乳腺癌。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于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至关重要。
而在这其中,医学影像学技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想象一下当医生在为你检查乳腺时,他们是如何判断你是否有乳腺癌的呢?没错他们会借助医学影像学技术,如乳腺X线摄影(乳腺钼靶)、超声检查、磁共振成像(MRI)等,来观察乳腺的结构和形态,从而发现异常的肿块或肿瘤。
这些技术不仅能够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乳腺癌,还能为手术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如肿瘤的大小、位置、侵犯范围等。
脑出血的CT影像学特征及临床价值陈付树【摘要】目的探究脑出血患者,通过CT检查的影像学特征以及临床价值.方法从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以来,选取80例脑出血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脑出血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以及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出血量、出血的部位与患者的预后效果关系.结果在80例脑出血患者中,有5例小脑出血,4例脑干出血,57例基底节区出血,14例丘脑出血.患者不同部位的脑出血有不同的影像学特征,不同治疗时期的影像学特征也不同,患者脑出血在脑干区的死亡率比较高,并且死亡率与脑出血量正相关.结论 CT检测对脑出血有重要的临床价值,通过CT 检测能够确定患者脑出血的部位,以及脑出血的时期,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评估有重要的作用.【期刊名称】《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年(卷),期】2017(000)003【总页数】3页(P5-7)【关键词】脑出血;CT检查;影像学;临床价值【作者】陈付树【作者单位】广西蒙山县人民医院,广西蒙山546700【正文语种】中文脑出血是中老年群体中,高血压患者常见的脑部并发症,俗称脑溢血。
随着老龄化问题的严重,脑出血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并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脑出血主要是患者因为非外伤的作用,脑实质内出现血管破裂,引起出血的现象,通常在患者情绪激动,或者用力活动中诱发[1]。
脑出血常见的病因是颅内血管畸形、脑动脉硬化和高血压。
脑出血的发病迅速,病情十分凶险,具有较高的死亡率。
患者会出现语言障碍、意识障碍和肢体偏瘫等神经系统的损害问题[2]。
据统计,部分脑出血存活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及时治疗对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作用。
随着医学的发展,通过医学技术的影像资料,为脑出血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为研究脑出血的CT影像学特征和临床价值,选取80例患者进行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从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以来,选取80例脑出血患者。
第1篇作为一名临床影像专业的医护人员,我经历了从初学者到逐渐熟练掌握影像技术的成长过程。
在这段时间里,我深刻体会到了影像学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以及作为一名影像医生所肩负的责任。
以下是我对临床影像的一些感悟和心得体会。
一、影像学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1. 辅助诊断影像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影像技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分析和诊断。
在现代医学中,影像学已成为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X光、CT、MRI等影像学检查,医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患者体内的病变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依据。
2. 评估治疗效果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治疗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医生可以观察病变部位的形态、大小、密度等变化,从而判断治疗效果。
这对于调整治疗方案、降低治疗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3. 指导治疗影像学检查可以为医生提供治疗方向和依据。
在手术、放疗等治疗过程中,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治疗范围、剂量等参数,提高治疗效果。
4. 提高医疗质量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
通过对影像学资料的整理、分析和总结,医生可以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提高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水平。
二、临床影像医生的责任1. 熟练掌握影像技术作为一名临床影像医生,首先要熟练掌握影像技术。
这包括熟悉各种影像设备的操作、图像处理方法以及影像学基本原理。
只有掌握了这些技术,才能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可靠的影像资料。
2. 提高诊断能力临床影像医生需要具备较强的诊断能力。
这要求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积累病例,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影像诊断水平。
同时,要善于与临床医生沟通,共同为患者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3. 注重患者沟通临床影像医生在为患者进行影像检查时,要注重与患者的沟通。
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帮助患者减轻紧张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检查。
此外,检查过程中要关注患者的感受,确保患者安全。
4. 团队协作临床影像医生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临床工作中,与临床医生、技师等同事保持密切沟通,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影像医学在临床医学中的作用与价值发表时间:2018-12-17T11:17:53.943Z 来源:《大众医学》2018年9月作者:陈栋梁永峰[导读] 在我国的发展中,科技与医疗的结合使得医疗技术也在不断地提高,目前影像医学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医学的发展。
摘要:在我国的发展中,科技与医疗的结合使得医疗技术也在不断地提高,目前影像医学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医学的发展。
本文就围绕一些相关的影像医学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对影像医学与现代临床医学的结合情况进行阐述。
关键词:影像医学;临床医学;应用价值影像医学是将影像技术与医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影像医学利用现代化的影响设备对人体的一些身体状况和健康状况进行诊断和治疗,在医学中常见的比如放射学科、神经系统学科以及心血管病学科等等都运用到了影像医学技术。
在我国的临床医学中,拍摄X光、磁共振成像等都是影像医学在实际临床上的具体应用。
我们结合相关的资料对影像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结合进行阐述,将影像医学对临床医学产生的作用和价值进行介绍。
一、影像医学中的常见方法(1)X光线成像技术X线成像技术的发展从非数字化的X线摄影发展到利用计算机进行X线摄影,接着发展到数字化的X线成像技术,随着X线的发展,新型的IP板以及DR板取代了传统的结构,数字化的X线的成像技术成为了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
(2)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这一技术目前在临床医学中被普遍使用,我们称之为CT,在进行一些关节上的、肝肾等人体器官上的成像比较清晰、拍摄的分辨率较高、对于比较细微的病变能够很明显的观察出来,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世界上的第一台CT出现,上个世纪80年代螺旋CT扫描仪的出现推进了CT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3)造影技术造影技术一般氛围血管性的造影技术和非血管性的造影技术,而非血管性的造影技术在临床上的发展是比较快的,从出现到应用的时间间隔很短,在这期间钡剂的研究出现使得影像医学的理论功能和实际结构进行了高度的结合,在对于消化道的检查上起到了重要效果,比如在临床中比较常见的消化道钡剂检查。
影像学的影像诊断与临床诊断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疾病可以通过影像学进行诊断。
影像学作为临床医学的重要分支,旨在通过各种成像技术获得患者体内所发生的异常情况,从而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以设计最佳的治疗方案。
在影像学与临床医学之间建立起关联之前,患者往往需要接受多次检查以获取可靠的诊断。
即便如此,准确率并不高,仍有很大的误诊率和漏诊率。
然而,如今,随着影像学与临床诊断的互动逐渐深入,影像学已经成为了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医学的诊疗模式。
影像学中最常用的成像技术包括X线放射学、CT、MRI、PET 等。
X线放射学是较为常用的成像技术之一,能够快速获取患者体内情况的粗略图像。
CT的成像速度较快,能够更准确地反映病变区域的密度和形态,尤其对于颅脑、胸腹部的检查,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
MRI成像的优势在于其不同于CT的成像特点,能够更好地反映组织的内部结构和病理变化。
PET成像具有很高的分子特异性和灵敏度,能够对脑癌、心血管疾病等病症进行准确的定量分析。
影像学对于最终的诊断非常重要,通常需要配合临床病历和症状对患者进行综合分析。
临床医生应该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症状和体征,并与影像学特征结合起来,利用现代计算机软件进行定量分析,最终得出可靠的诊断结论。
在数据量庞大且分析过程复杂的情况下,影像学的自动化、数字化分析方法被广泛运用。
影像学在不同情况下发挥不同的作用。
比如对于骨折、创伤、肿瘤等比较明显的疾病进行影像学检查已经成为了诊断和治疗的标准操作,临床医师在获取可靠的影像学数据后,可以根据病症特征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于心血管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MRI成像是一种可靠的方法,能够用来诊断脑卒中、肿瘤、癫痫等病症。
总之,影像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种无创诊断的技术可以帮助病人尽早得到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与此同时,在影像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和临床医生的经验与技能的不断提升的情况下,人工智能也逐渐成为了辅助医学诊断的可行选择。
医学影像学专业详解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应用生物物理学、医学和计算机科学知识,利用影像设备进行医学诊断和研究的学科。
它是现代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案的制定和疗效评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医学影像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应用领域进行详解。
一、医学影像学的基本概念医学影像学是一门以人体内部结构、功能及病理变化为研究对象的学科,通过运用影像设备,将人体内部的结构、功能和病理变化转化为可视化的影像,以便医生能够准确诊断疾病和制定治疗方案。
医学影像学的主要任务是提供高质量的影像,并结合医生的临床经验进行诊断。
二、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历程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的关注点主要是X 射线的应用。
随着X射线成像技术的逐步完善,医学影像学逐渐发展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并引入了其他成像技术,如放射能量成像、超声波成像、核磁共振成像和计算机断层成像等。
这些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医学影像学得以在临床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医学影像学的应用领域1. 临床影像诊断:医学影像学在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影像进行观察和分析,医生能够发现异常发育、肿瘤、感染、损伤等疾病的征兆,并根据影像结果制定治疗方案。
2. 介入放射学:介入放射学是一种通过引导影像设备,将治疗器械直接送达到病变部位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学科。
它广泛应用于血管疾病的治疗、肿瘤的化疗和放疗等方面,具有微创、安全、高效的优点。
3. 影像辅助诊断:医学影像学在其他医学学科中的应用也愈加广泛。
例如,它可以用来评估心脏功能、研究脑功能、观察胎儿发育,甚至应用于骨科和牙科等领域的诊疗工作。
四、医学影像学的发展趋势随着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医学影像学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得医学影像的诊断速度和准确度大大提高,同时也降低了医生的工作负担。
此外,虚拟现实技术的引入也使得医学影像的观察和研究更加直观和真实。
CT的发展与临床应用的价值随着医学影像学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CT扫描检查已成为医学影像学的核心技术之一。
由于CT检查准确的定位及相关高的定性诊断能力,也是现代医学不可或缺的先进诊断工具。
我们经过一年来的实践现将CT的发展趋势与临床有着紧密的结合作一总结:1 计算机体层扫描(compvted tom ography CT)是1895年德国的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线以来用于放射诊断学领域。
CT的数学基础是1917年由澳大利亚数学家Radon证明的,即任何物体可以从它的投影无限集合来重建其图像。
1963年美国科学家Cormack发明了用X线投影数据重建图像的数学方法;1972年由美国物理学家Housfield基于这些理论制成了第一台头颅CT 机。
1979年Hounsfield和Cormack共同获得了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
1974年美国工程师Ledley设计出全身CT机,近年来就CT机提高扫描速度,提高检查效率,提高图像质量和尽量简便操作方面作了很大的改进,由美国的单排(层)螺旋CT、电子束CT扫描,改进后呈双层螺旋CT的问世。
现目前已达到了256层的先进设备。
各种后处理软件的成功开发使CT图像可以从单纯二维显示到高质量的三维显示。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与80年代初期开始引进计算机断层摄影(CT)设备,经过20余年的发展,现已在临床上普及使用,由最初的单排(层)螺旋扫描机发展到多排(层)螺旋扫描,多层螺旋CT的排数越来越多,从2排、4排、6排、8排到16排,于2003年已达到64排,现已发展到256排的先进设备投入到临床应用。
2 螺旋CT的临床应用:采用了宽探测器技术,即探测器的列数增加,扫描时不用常规的层面或螺旋CT扫描中准直厚度的扇形线束,而根据拟采集的厚度选择锥形线束的宽度,后者则可激发不同数目的探测器,从而实现一次采集。
而同时获得多层图像。
使用中扫描速度提高了,密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提高了,图像更加清晰、噪音降低,采用超薄、多层,各向同性探测器和高速运转的设计,使单位时间和单位体积内采集的数据大幅增加,不仅在时间分辨率大幅度提高,而且在乙方向上的图像质量得到很大的改变,大大扩展了它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对医生角色的认识
作者:禹华 学号:201009155151
专业:临床 班级:1005
【摘要】:医生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做一个医生不容易,做一个好医生更不容易。
关键词:医患,沟通
【正文】:医生是一个神圣的、令人尊敬的职业,对于一个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而言,医生
永远都是这一事业的核心和中坚力量,他在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社会角色,而现阶段,尚
在学校的我们,未来的某一天便要从事这一圣洁的行业了。
但是,在我国当前这个时期,医生最重要的事不是治疗病人,而变成了保护自己,而这
一切都源自于医闹,医闹顾名思义就是患者和“患者”采取的一些不理智的行为攻击医生、
攻击医院,从而达到某些目的,而这一切,媒体有着重大责任,记者为了是自己的稿件能够
发表,媒体能够是自己的节目能收视率较高,在不明确具体事件的时候就胡乱的面向大众,
而群众往往是会同情弱者的,不可置否,在医患这一关系上,患者就被打上的弱者的头衔,
再者,群众对于医疗这一行业了解的局限性,更加照成了他们对医生的“厌恶”,甚至对医
生的人身攻击,这也照成了,一度把医生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导致医生为了自身安全,在为
病人诊疗的时候,顾忌颇多,畏手畏尾,从而耽误病情,进一步加重医患纠纷,这就是一个
恶性循环。
医生角色是指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一定专业知识、技能,以对病人进行检查诊断治疗
为主要工作内容的职业。我们都知道医生这个角色的重要性,但是对如何做好医生这一角色,
如何改善医患之间存在的种种尖锐的矛盾,大家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而我认为作为医生在
扮演好医生这一角色应做好以下几点,做到这几点,医患关系也一定会有较大的改善。
首先,若想做好医生这一角色,同情心和爱心是不可缺少的。医生是与疾苦病痛打交
道行业,病人通常是带着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来到医院的,这时,作为一名医生,我们必须
要对其抱有足够的同情心和爱心,视其如亲人,让其从心灵上感到温暖。如果我们冷漠以对,
漠不关心,那么,换位思考一下,倘若你是这位病人,当被这样对待时,你会有什么样的感
觉?相信那种感觉一定让人很不舒服,所以,做好医生这一角色,同情心和爱心是不可缺少
的。其次,若想做好医生这一角色,我们必须要有扎实的医学功底。作为医生,当为病人看
病的时候,他们是把生命毫无保留的交给了你,在诊断、诊疗中的一个小小的失误,往往就
有可能危及他们的生命,这种代价,不是你我所能承受的,因此,为了减少乃至杜绝这种情
况的发生,这就要求我们要拥有足够的医学知识,而且我们要不断地更新自己所掌握的东西,
掌握医学最前沿的知识,只有如此,我们才有能力更好的救助病人,扮演好医生这一角色。
否则,等到学到用时方很少时,在想从头来过,那时就来不及了。另外我们要学会与人合作,
我们无论生活、工作和娱乐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配合与合作,当医生更是如此。一个医术
再高明的医生也必须要有其他医务人员的配合才能完成各项医疗任务。所以,一个人如果缺
乏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和能力,他不仅在事业上不会有所建树,甚至连适应社会都会感到困难,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乔治*赫华斯博士根据多年研究认为:一个人事业的成败在于人品
的优劣,他把“与同事真诚合作”列为成功的九大要素之一,而把“言行孤僻,不善于与人
合作”列为失败的九大要素之首。因此,一个人想立足社会,有所成就,就必须与人合作。
另外艺术的服务也很重要,临床医生是直接为人服务的,也就是做人的工作,医生要全力做
好服务工作,使病人愿意接受服务,而且信任所提供的服务。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病人
对医生、治疗措施的信任程度可能影响到治疗效果,这是客观存在,同样的药物来自很值得
信任的医生和来自信任程度差一些的医生,服用之后出现疗效上的差异并不是罕见的。艺术
的学问怎样做好也颇有学问,许多医生往往忽视这样一个人事实,即在医生观察病人的同时,
病人也在观察医生,注意医生的言谈,形成对医生的印象,病人对医生的信任就是这种交谈
观察过程中获得的。医生的一言一行无不影响病人,在某些情况下就可能影响治疗效果。再
者,做好医生这一角色,具备和病人交流的能力也是不可忽视的,医生也是一种与人沟通的
职业,只有做好与病人的沟通才能更好的了解病人的症状,才能根据病人描述做出最正确的
判断和处理,更好的解除病人的痛苦。往往沟通不当,不仅可导致医生对病人诊断的失误,
而且还可导致医疗纠纷,所以,我们与病人交流的时候尽量使语言通俗易懂,不要尽说一大
堆专业术语,毕竟隔行如隔山,那样的语言除了同行能懂外,一般谁还听得懂?最后技术上
不断创新与改进也是做好医生这一角色必不可少的,从古至今,医学一直在不断发展着,以
前人类一些被称作绝症的病症,在现代也有了针对他们的方法,但是仍有一些疾病目前还是
没有找到有效的治疗手段,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一切新的疾病又相继出现,每次新病症的
出现都会造成重大的损失,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扎扎实实的临床、科研理论的同时肯
于念书、擅长读书,才有可能成为新世纪的合格临床医生。作为医生,双肩都承担着维护群
众健康的责任,只有在医疗技术上创新与改进,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病患。“健康所系,性命
相托”带着这一信念从事医生这一崇高、神圣的职业,做到以上几点,相信我们最起码具备
了一名医生应有的最基本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向着更高的方向进步,和谐医患关
系,秉着对生命的尊重,我们只有努力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在不久的将来才能成为一名
优秀的医务工作者,才能扮演好医生这一角色。
【参考文献】:文历阳,医学导论,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