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现状和价值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27.24 KB
- 文档页数:2
神经肌电图在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观察摘要目的分析神经肌电图在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方法此次研究将2022.01-2022.12我院接受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再将同期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观察组,两组各有患者30例,入院后均接受神经肌电图检查,对比不同的检查结果。
结果神经传导速度,尺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对比均为显著差异(p>0.05),而其他神经传导速度对比差异明显(p<0.05);神经肌电图F波与H反射参数,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
结论对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采取神经肌电图的价值显著,可推广。
关键词神经肌电图;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因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不佳,累及神经系统导致,临床多以手足麻木、疼痛等为表现,或伴有肌肉无力、足部溃疡、感染等,不仅增加治疗难度,还会进一步危害患者的健康安全和生活质量。
有研究指出[1],在早期如加强诊疗手段,可以最大限度抑制病情的发展,保障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遂临床迫切需要探究科学的诊断技术。
本文以我院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及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神经肌电图的应用价值。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自我院接受神经肌电图检查的患者中抽取此次研究对象,共计60例,其中30例为2型糖尿病患者(对照组),30例为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观察组),研究起止时间:2022.01-2022.12。
对照组:患者女性16例,男性14例,年龄范围:46岁-77岁,平均(57.33±2.23)岁。
观察组:患者女、男各15例,年龄:45-79(57.64±2.02)岁。
上述内容对比(p>0.05),无显著差异。
1.2方法(1)检查前: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提升患者的配合度,并保证周边环境的安静程度,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5℃左右,避免受检者体表温度流失,确保受检者皮温在34-36℃;调整相关参数,即:灵敏度1mV,刺激脉冲波宽0.2mV,刺激强度3-50mV(2)检查中:取神经肌电图设备检查受检者尺神经、正中神经的SCV与MCV,以及腓总神经、胫神经MVC、腓浅神经、腓肠神经SCV。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肌电图的临床应用一、引言本章节介绍肌电图的基本概念以及其在临床中的重要性。
二、肌电图的原理本章节介绍肌电图的产生原理,包括肌肉电位的形成、电极的选择与布置等。
三、临床应用1:肌失用性疾病1.1 肌无力的诊断和监测1.2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诊断和监测1.3 其他相关疾病的临床应用2:运动系统疾病2.1 运动神经元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估2.2 运动系统肿瘤的辅助诊断2.3 运动系统损伤的康复监测3:神经系统疾病3.1 癫痫的辅助诊断3.2 帕金森病的诊断和治疗监测3.3 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4:其他领域的应用4.1 康复医学中的应用4.2 运动生理学研究中的应用4.3 生物反馈治疗中的应用四、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1:肌电图实验报告范例2:肌电图仪器操作手册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肌电图:也称为肌肉电图,是一种测量肌肉电活动的方法,可用于临床诊断和研究。
2:肌无力:指肌肉力量减弱或丧失的病症。
3: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又称为渐冻人症,是一种进行性的神经系统疾病,导致肌肉萎缩和运动功能障碍。
4:运动神经元疾病:指影响运动神经元的疾病,如脊髓性肌萎缩症等。
5:神经系统疾病:指影响神经系统的疾病,如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等。
6:癫痫: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癫痫发作和意识障碍。
7:康复医学:专注于恢复受伤或患病者的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医学领域。
8:生物反馈治疗:通过监测生理参数并向患者提供反馈,帮助他们控制自身生理功能的治疗方法。
肌电图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运用及应用优势探析目的观察肌電图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运用及应用优势。
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60例疑似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所有患者均经肌电图检查。
对疑似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四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F波的检测情况进行观察,并将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确诊率与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经肌电图检查后,患者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确诊率为70.00%,而临床诊断结果为45.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正中神经的MCV、SCV异常率分别为20.00%、26.67%,尺神经的MCV、SCV异常率分别为20.00%、21.67%,胫神经MCV、SCV的异常率为23.33%、31.67%,腓神经MCV、SCV的异常率分别为30.00%、36.67%,正中神经F波、胫神经F波异常率为35.00%、43.33%。
结论在疑似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诊断中,经肌电图检查的确诊较高,且可反映患者各个神经的MCV、SCV异常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标签:肌电图;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应用优势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该病症为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属于糖尿病性神经病变[1]。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导致不合理饮食以及作息时间不规律的情况越来越多,糖尿病的发病率近年来呈不断上升趋势[2]。
糖尿病的发展期间,极易出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影响。
该病症前期虽病情较轻,但若未及时诊断,并给予控制和治疗,发展后会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恢复[3]。
该文研究主要针对疑似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观察使用肌电图检查的诊断效果,旨在为临床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提供相关依据,为治疗该病提供有价值的指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该院收治的60例疑似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肌电图得临床应用一、肌电图:狭义得肌电图就是指以同心圆针电极插入肌肉中,收集针电极附近一组肌纤维得动作电位,以及在插入过程中观察其静息状态、轻用力时运动单位电位,大力时募集状态。
广义得肌电图学,还包括神经传导、神经重复电刺激等有关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与肌肉疾病得电诊断学。
1、正常肌电图(1)插入电活动:针电极在插入肌肉时,可机械地刺激或损伤肌纤维,而产生各种大小不同形态不同得短暂得电位,这就就是插入电活动、持续时间就是几百毫秒,(如果针电极不活动,静息状态下,正常肌肉不会有活动表现为一条直线,称为电静息。
)(2)轻用力时运动单位电位:肌肉轻度收缩状态下记录得一个运动神经元所支配得一群肌纤维所兴奋得电位称运动单位电位(MUP)。
(3)波形多为2-3相,5相以上为多相。
多相波一般不超过15%,时限常在5-15ms之间;波幅多在100至数千微伏之间、每一块肌肉都有自己得正常值(波幅、时限、位相) (4)大力时募集状态:当肌肉大力量收缩时,许多运动单位很快得发放冲动,由于许多不同得运动单位同时兴奋,因此不能辨认各个单独得MUP。
2、异常肌电图(1)插入活动得异常:①插入活动得减少与延长。
②出现自发电位:纤颤、正锐波、束颤电位、肌强直样放电(复合性重复放电)、肌纤维颤搐③肌强直放电。
ﻫ(2)异常MUP①短时限得MUP,指MUP平均时限小于同一年龄组肌肉得正常范围、常见于肌肉疾病与神经肌肉传递性疾病。
②长时限得MUP,指MUP平均时限大于同一年龄组肌肉得正常范围。
这些MUP得波幅增高,时限得增宽,并伴有募集不良,常提示下运动神经元病变。
如:运动神经元病、脊髓灰质炎、脊髓空洞症、周围神经病变,或神经损伤后得再支配等、③多相电位其数目增多,可见于肌病,也可见于运动神经元病周围神经病变。
(3)异常募集形式募集形式决定于用力时发放得MU数量以及MU发放得频率,下运动神经元病变时MU减少,病人客观上很用力,但MU也就是减少型。
肌电图的数据分析摘要肌电图是肌肉生物电活动的记录,与其他生物电一样,肌电也是一种有规律的生物电现象。
肌电的测量可以对疾病进行辅助检查。
应用体表电机记录肌肉静止或收缩时的电活动。
通过此检查可以确定周围神经、神经元、神经肌肉接头及肌肉本身的功能状态。
而当运动单位发生各种病理变化时,会出现异常肌电图波形,所以常用肌电图来判断神经肌肉功能是否正常以及确定神经肌肉疾病发生的部位、性质和病变程度等。
现如今,肌电图已经成为神经肌肉病变的主要临床诊断工具。
所以学习如何采集肌电信号,处理以及分析肌电信号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肌电信号收集后的数据处理,处理的方法主要应用了整流,平滑,滤波等,着重进行了频域和时域的分析,其中以股二头肌,股三头肌和肱桡肌为例。
临床上常用表面肌电图对肌肉的疲劳进行研究,最常用的是频频域分析和时域分析。
这里对数据处理所用的软件是MR3,MR3可以自动对数据进行处理,生成需要的报告,因此本文的内容在于对生成图形的分析。
由于条件的限制没有患者的案例,所以选取的数据来自正常人做弯举10kg的哑铃,肩关节不动,保持肘关节90°角,直到手臂有酸痛的现象,然后放下哑铃,将波形记录在电脑中。
关键词:表面肌电信号;频域分析;时域分析;MR3;整流;平滑;滤波表面肌电图作为一种无创检测方法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可以说它的存在使得康复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和普遍性。
对于一些肢体有残疾的人来说,他的患侧到底达到什么程度才可以说他完全康复,原来依靠主观意识,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存在着随机性和偶然性,但是肌电图的存在,使得康复程度可以量化,对于康复医师来说可以减少很多的困难,让他们的康复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方向性。
肌肉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兴奋和收缩,所以在测量的过程中主要让被测者进行屈伸运动,这样可以进行肌电信号的采集,其他的功能也可以,但是对于体表电机来说,所测得的数据会太杂乱,本身体表电机的测量就具有许多的干扰因素,所以要尽可能的避免干扰,这就是选择收缩功能的主要原因。
肌电图的原理应用1. 什么是肌电图(EMG)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简称EMG)是一种记录肌肉电活动的生理学检查方法,通过收集肌肉发出的电活动信号来评估和诊断肌肉疾病和神经疾病。
肌电图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运动生理学、康复医学等领域。
2. 肌肉电活动的原理肌肉电活动是由神经系统和肌肉协同工作产生的。
当神经正常刺激肌肉时,肌肉会产生肌肉纤维的收缩。
收缩的过程中,肌肉纤维产生电活动,被称为肌肉电位或运动电位。
肌电图就是通过感应肌肉电信号来记录和分析肌肉纤维的电活动。
3. 肌电图的采集方法肌电图的采集需要使用肌电图仪器和肌电电极。
常用的肌电电极有表面电极和针电极两种。
表面电极放置在皮肤表面,通过粘贴或束带固定。
针电极直接插入肌肉组织内。
采集肌电图时,将电极连接到肌电图仪器上,并根据需要调整放大倍数和滤波设置。
4. 肌电图数据的分析肌电图数据通常以波形图和数值的形式呈现。
波形图显示肌肉电活动的变化曲线,数值用于描述电活动的特征。
肌电图数据的分析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如频率分析、幅值分析、时域分析等。
通过分析肌电图数据,可以评估肌肉的活动能力、运动控制效率、疲劳情况等。
5. 肌电图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5.1 运动障碍疾病的诊断肌电图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和诊断运动障碍疾病,如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等。
通过分析肌电图数据,医生可以了解肌肉电活动的异常情况,从而辅助确定诊断。
5.2 神经病变的评估肌电图也可用于评估神经病变的状况。
例如,肌电图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神经损伤的程度,评估神经再生的情况,并监测病情变化。
5.3 运动生理学研究肌电图广泛应用于运动生理学研究中。
通过分析肌电图数据,研究人员可以了解运动过程中肌肉的活动模式、纤维类型的使用情况以及运动策略等。
这对于提高运动表现、指导训练方法以及改善运动损伤的康复非常重要。
5.4 康复医学在康复医学中,肌电图被广泛应用于评估康复过程中患者的肌肉功能恢复情况。
肌电图肌电图(EMG)是研究或检测肌肉生物电活动,借以判断神经肌肉系统的研究或提供临床诊断的科学。
整个运动系统包括上运动神经元(皮质和脊髓),下运动神经元(前角细胞和神经轴索),神经接头肌肉各个环节的损害均能导致肌电图的改变。
肌电图的主要特点:一、上运动神经元病变的诊断(皮质和脊髓)二、下运动神经元病变的诊断(一)前角细胞病变(运动神经元病,脊髓灰质炎,脊髓空洞症)(二)神经根与神经丛疾病1、神经根损伤(颈椎病,颈腰椎间盘突出,园椎马尾病变,外伤)2、神经丛损伤(神经炎,外伤,肿瘤放射治疗)(三)周围神经疾病1、周围神经损伤2、周围神经病(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病,糖尿病性病神经病,腓骨肌萎缩症,面神经麻痹,酒精中毒性神经病,尿毒症性神经病,癌性神经病。
)三、肌原性疾病诊断(一)进行肌营养不良(假肥大型,肢带型,眼肌型,远端型)(二)炎性肌病(多发性肌炎和皮炎,特殊感染引起的肌病)(三)代谢性肌病(周期性麻痹与血钾浓度有关表现四肢对称瘫痪,营养或中毒性肌病如吸入汽油引起。
糖原累积病,恶性高烧(全身麻痹时发病))(四)内分泌性肌病1、甲状腺机能亢进性肌病(如甲状腺肿)2、甲状腺机能低下性肌病(甲低)3、甲状旁腺功能障碍性病(五)肌强直病1、萎缩性肌强直2、先天性肌强直3、先天性副肌强直四、神经肌肉接头疾病的诊断(一)重症肌无力(肌肉易发生疲劳)(二)肌无力综合症(神经肌肉传递阻滞)五、测定运动神经、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检测各种神经损伤以及周围神经病中轴索和髓鞘损伤等)肌电图的临床应用:临床诊断:对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判定损伤部位,判定损伤或恢复程度,推测预后,提供客观指标,判定治疗效果。
神经内科:主要用于区别神经原性病变和肌原性病变,有助于各类神经肌肉的诊断。
儿科:对先天性肌驰缓,家族性、先天性肌萎缩症以及进行性营养不良症提供鉴别诊断。
耳鼻喉科:诊断耳源性各种原因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口腔科:对研究咀嚼肌的功能感,颞额关节絮乱,脱位治疗及方法选择。
肌电图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断中应用价值摘要:目的:探讨肌电图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断中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肌电图检查诊断,将检查结果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理结果对比。
结果:肌电图检查之后,有31例是腰3-腰4以上高位椎间盘突出的患者,有10例是腰4-腰5椎间盘突出的患者,有7例腰5-骶1椎间盘突出患者,有2例合并双椎间盘突出患者,符合率分别是87.10%、90.09%、77.78%、66.67%,和病理结果的总符合率85.54%。
结论:肌电图检查诊断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显著,有利于为常见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鉴别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肌电图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断;应用价值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依赖于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的综合分析。
体格检查是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主要是根据不同神经根在突出椎间盘组织受压情况下的独特症状和体征,从而推断神经损伤的位置并作出初步诊断[2]。
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表现为坐骨神经、闭孔神经或股神经受累的症状。
直腿抬高试验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1-2]。
虽然病程特异性不高,但对临床诊断和康复有指导意义。
临床上常采用影像学检查来观察椎间盘突出的形态和椎管内的占位情况,而肌电图属于神经电生理检查,可以帮助其确定神经损伤的程度和范围。
分析神经根受压程度,进一步评价神经根损伤的部位和程度。
本研究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肌电图检查诊断,将检查结果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理结果对比,探讨肌电图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断中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其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31岁~69岁,平均年龄(45.52±11.12)岁。
肌电图应用领域与适应症通过肌电图、诱发电位、神经传导等检测人体的神经、肌肉功能。
由神经系统引发的颈部、腰部、四肢疼痛,手指麻木、疼痛,肢体麻木、无力,肌肉萎缩,可疑单发性周围神经病,可疑周围神经病变,如糖尿病等内科引起的周围神经损害,骨折或其他外伤引发的神经损伤,腰椎神经、大脑神经及大脑的认知功能检查等。
1. 主要用途划分A. 临床检查:根据应用的科室对象,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检查服务B. 功能评价:跟踪评价病人的感觉与运动功能状态及其他健康指标(以神经及肌肉系统为主)C. 运动研究:用于运动生理研究2. 临床应用科室与对应检查项目仪器可用于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眼科、耳鼻喉科、精神科、儿科、康复科。
也可以用于神经肌肉功能方面的研究,类似于康复学,自然医学,职业医学,运动医学等。
1) 功能检查室:肌电图/ 诱发电位仪系列,肌电图室、诱发电位室2) 神经内科:肌电图/ 诱发电位仪系列,肌电图、神经传导与反射、诱发电位3) 神经外科:肌电图/ 诱发电位仪系列,肌电图、神经传导与反射、诱发电位4) 骨科:肌电图/ 诱发电位仪系列,肌电图、神经传导与反射、诱发电位5) 眼科:视觉诱发电位仪,视觉诱发电位、闪光诱发电位6) 耳鼻喉科:诱发电位仪,听觉诱发电位,事件相关电位7) 精神科:诱发电位,事件相关电位P300、P508) 儿科:肌电图/ 诱发电位仪系列,肌电图、神经传导与反射、诱发电位9) 康复科:肌电图/ 诱发电位仪系列,肌电图、神经传导与反射、诱发电位、表面肌电3. 为多种临床疾病提供诊断思路各种周围神经、肌肉以及中枢神经疾病的定位诊断及甄别诊断等;听阈测定,听通路神经及脑干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的定位诊断等;视觉功能客观检查,视神经通路病变定位诊断,癔症与诈盲鉴定等;颈椎病、椎间盘突出辅助诊断,外伤定位诊断及功能恢复评价等;神经心理认知功能障碍研究,痴呆、精神疾病及脑外伤测定等;可应用于多个科室,为各种临床疾病提供诊断依据和思路。
肌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现状和价值分析
摘要:目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应用肌电图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36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病程
分为四组,各34例患者,对所有患者均采用肌电诱发电位仪进行检查,对患者
肌电图异常情况进行观察,给出诊断结果。结果:1-4组异常率分别为91.18%、
79.41%、64.71%、58.82%,总异常率为73.53%,随着病程的延长,异常率呈现出
增长趋势;临床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者46例,总病变异常率33.82%
(46/136),经肌电图检测,临床中已经诊断的患者均显示异常,90例无症状者,
另检测出54例异常者,总病变异常率为73.53%(104/136)。结论:糖尿病周围
神经病变采用肌电图在早期的诊断准确率比较高,对预后有促进作用,在临床中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肌电图;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价值
糖尿病患者中,周围神经病变属于多发并发症,具有发病率高的特点,通常
早期症状不明显,具有对称性,患者容易出现漏诊、误诊情况,导致治疗延误,
致使患者的病情恶化,严重者可致残[1]。相关研究显示,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诊断中,神经肌电图的诊断效果较好。所以,本组研究针对本院136例糖尿病患
者,采用肌电图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进行诊断,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36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
病程分为四组,各34例患者。其中,1组病程10年以上,男性21例,女性13
例,平均年龄(56.3±16.2)岁;2组病程5-9年,男性20例,女性14例,平均
年龄(55.7±16.4)岁;3组病程1-4年,男性22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
(56.1±16.9)岁;4组病程低于1年,男性23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
(55.8±17.3)岁。4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
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采用肌电诱发电位仪进行检测,检测环境温度控制在18-26℃,
分别进行神经传导速度、尺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双侧胫神经H反射、正
中神经F波等进行检测。诊断标准:自主神经功能、临床症状、量化感觉、电生
理诊断、临床体征五个方面,任一方面异常均可确定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排
除维生素B12缺乏、干燥综合征、麻风病、马尾综合征及恶性肿瘤等因素造成的
周围神经病变。
1.3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者肌电图中SCV、MCV指标进行对比观察,对异常例数进行统计,
分析异常率。对临川诊断结果及肌电图诊断结果进行对比观察
2结果
2.1肌电图异常检出情况
经过对肌电图检出情况进行统计,显示,1组异常率为91.18%,2组异常率
为79.41%,3组异常率为64.71%,4组异常率为58.82%,总异常率为73.53%,
呈现出随着病程的延长,异常率呈现增长趋势,详见表1:
2.2肌电图诊断与临床诊断对比
46例患者临床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异常率为33.82%(46/136),经肌电图诊断,
临床诊断的46例均显示异常,且在剩余90例无症状患者中,又检出54例异常者,总病变
异常率为73.53%(100/136)。
3讨论
糖尿病的并发症非常多,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糖尿病神经病变,以周围神经为多发部位,
主要是由于山梨醇增多及微血管病变引起,在老年人群中比较高发,主要是由于老年人年龄
大、糖尿病病程长、血糖控制差等。此外,山梨醇异常、代谢异常、微循环异常也会造成周
围神经病变[2]。该并发症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漏诊、误诊,耽误治疗时机,一旦病变很难
逆转,患者病情只会恶化,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所以早期针对对于治疗该病具有
重要意义。
肌电图主要对患者尺神经、胫神经H波、胫神经感觉及运动传导速度、正中神经及神经
F波等进行检测[3],判断患者周围神经是否存在病变,该检测方法准确性高、操作简单,且
具有无创性,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及早做出诊断,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相关研究显示,
肌电图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检出率较高,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4]。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1组异常率为91.18%,2组异常率为79.41%,3组异常率为64.71%,4
组异常率为58.82%,总异常率为73.53%(100/136),表明患者糖尿病病程越长,异常率就
越高,对神经功能的损害也就越严重,异常检出率与糖尿病患者的病程呈正相关。临床中,
仅对46例患者做出诊断,总异常率为33.82%(46/136),而肌电图除了能够对临床诊断的
46例检出以外,还在剩余90例无症状患者中,检出54例异常者,总病变异常率73.53%。
表明肌电图在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中应用效果显著,检出率较高。这与奚惠娟[5]
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表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肌电图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肌电图进行诊断,可有效提高检出率,有利
于对患者病情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提高预后质量,在临床中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季清娜.神经肌电图检测在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方面的临床价值分析[J].当代医药
论丛,2015,03(14):58-59.
[2]李晓.肌电图检查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及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大家健康(学
术版),2015,16(22):76.
[3]王亚薇,袁宇,闫旭.神经肌电图和超声检查在合并糖尿病的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价值[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5,05(03):454-456.
[4]林楚欣.肌电图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4,32
(18):35-36.
[5]奚惠娟.肌电图在周围神经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
02(16):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