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高三第一次五校联考语文试卷

[高中语文]高三第一次五校联考语文试卷

高三第一次五校联考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

1. (6分) (2019高二上·深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近,中华有声历史资料数字化工程惹上了官司。有人批评其质量堪忧,有人质疑其在数字化过程中,将一些珍责的原声母带交给日本公司,使这些母版文物有可能被盗录和损毁。谁是谁非,当事人各执一词。然而此次事件,使传统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工程得以进入公众视野。

保护音像遗产就是保护我们的集体记忆,通过数字化方式保存我国珍费的音像档案意义重大,但关键在于其获得永久性保存后,如何才能变成活的文化?在全球化、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传统文化资源面临着双重悖论。

第一重悖论,在全球化时代,大众流行文化成为传统文化的掘墓人。同时,全球化时代又呼唤传统文化的复兴。以电影、电视、流行音乐为代表的大众流行文化,用“全球通用”的审美标准席卷全球,鲸吞蚕食各国各地区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迅速消研多样性、异质化的地方性文化。这种全球趋同化的大众流行文化浪潮,使得很多非西方社会的民族和人群,愈益面临失去独特文化身份的危险。只有接续传统文化的根脉,复兴传统文化资源,我们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站稳脚跟,获得文化身份和价值情感认同。

第二重悖论,信息化、教字化既给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带来威胁,也为其重焕生机提供契机。为什么从前人们喜欢看戏,现在不吾欢呢?这变化的背后就是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在信息、交通都不发达,文化娱乐活动匮乏时,建立在地域文化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得以较好地传承发展。随着信息和交通的便捷,尤其是进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后,地域色彩浓厚的传统文化面临巨大冲击。当人们打开智能手机,就可以观看电影、电视、视频时,很多人就不愿意走进剧院看那些古老的地方剧种了。传统戏剧如此,其他领域和门类的传统文化亦然。但是,信息化、数字化是一种技术力量,它们打破了传统文化的传播限制,使其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获取知音。如3D全景声京剧电影《霸王别姬》,从2014年登陆好菜坞杜比剧院后热度一直不减。这种蕴藏着强烈独特的民族文化基因密码、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文化语境里被认同、被赞叹,真正走向了世界。

对于传统文化的抢救、保护和传承,一定要跳出“死文化”的陈旧观念,不能把传统文化变成活标本、木乃伊。要充分借助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借助大众流行文化巨大的承载力和传播力,使传统文化以鲜活的形态,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大众文化趣味、艺术审美的一部分。唯有如此,传统文化才能再度获得复兴和繁荣。

(摘编自封寿炎《数字时代,传统文化如何保护传承》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全球化时代的审美标准使很多国家或地区的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被挤压甚至被消开。

B . 不只是传统戏剧,其他领域门类的传统文化也面临信息化、数字化带来的严重威胁。

C . 信息化、数字化对传统文化来说是双刃剑,对其生存发展既带来威胁,也提供机会。

D . 文末用“木乃伊”比喻通过数字化获得永存,却脱离大众而失去生命力的传统文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本文由传统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工程所遇到的问题,引出“活化传统文化”这一核心问题。

B . 文章主要论述传统文化资源所面临的双重悖论,作者认为挑战大于机遇,分析有辩证性。

C . 文章以3D全景声京剧电影在好莱坞热映为例,论证了全球化时代传统文化复兴的可能性。

D . 文章提出问题后,着重从全球化与科技手段两个角度分析问题,最后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脉,它让我们在全球化时代扎根并获得文化身份和价值情感认同。

B . 将传统文化资源数字化保存意义重大,而如何将传统文化资源转为活的文化也是关键问题。

C . 建立在地域文化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在信息和交通愈发便捷的全球化时代,必将遭遇淘汰。

D . 如果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态呈现传统文化,并借助技术的力量,就能让传统文化重焕生机。

2. (18分) (2016高三上·临川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条绳索

[秘鲁]弗朗西斯科·埃斯卡特

①胡安发现了一条从天上垂下来的绳索。

②那条长得令人难以置信的绳索一直往上延伸,延伸,直至消失在冬日的云层里,胡安一边看着它一边想身边没有人会相信他看到的这一幕。

③“这孩子太孤独,出现幻觉了。”听到胡安的故事,他姑姑会这么说。“应该带他去看心理医生!”最后她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④于是胡安一直跑回了家,看见他爸爸正坐在门口的那段老树干上。“有一条绳子从天上垂下来!”胡安喊道。

⑤父亲沉默地看了他一眼,好像胡安说的是一种奇怪的无法理解的方言。

⑥胡安痛恨没有人认真地对待这件事,然而他已经习惯了,人们总是把他当成一个小孩子,尽管他都快十岁了,在大草原上可以骑着自行车到处来去。

⑦“爸爸,你得看看,我发现的那条绳子非常粗大,我一个人没法把它运回家。”胡安试着用父亲的语言表达,想让他别再像平时那样用轻蔑的表情看着自己。

⑧“请您跟我来一下吧,爸爸,就一会儿。”胡安哀求道。

⑨但这仍是徒劳,父亲不喜欢胡安求他玩耍,就像不喜欢玩耍本身,于是那孩子决定再次消失,重新向发现那条绳索的地方跑去。

⑩他很快又看到了它,在大草原中央,纹丝不动,风吹拂着,但那条绳索仍定定地悬在那里,并不是绷紧了,只是静静的。胡安看了它一会儿,又向天上望去,寻找一种解释,但是同样一无所获,这时他想到直到现在他还没有碰过那条绳索,就决定碰碰看,好证明那是真实的,而不仅仅是一种幻觉,或是海市蜃楼,就像那些在沙漠里迷路的旅行者所看到的。

?胡安重新看了一下绳索,决定走过去。但因为某种原因,他又想起了搂着绳索渴死的旅行者,不敢向前走一步。考虑了几秒钟后,他吸了一口气,向前迈出了第一步,然后,又一步,又一步,直到剩下不到一米的距离,他伸出胳膊,用指尖轻轻地碰了一下绳索。“很软。”他想。

?胡安决定拉一下那条绳索。他用双手抓住绳索,使劲向下一拉,但是什么也没发生,绳索顶住了他的全部力量,于是他决定全身吊上去,他助跑,牢牢地搂着绳索纵身一跳,就像一个九岁的人猿泰山一样吊在了绳索上。

?胡安想起了一个小孩和三颗菜豆的故事,那个小孩在他家院子里种下了三颗菜豆,最后菜豆长成了一棵巨大的爬蔓植物,一直长到了天上,那孩子顺着它爬上去,在顶端发现了一座城堡,里面满是财宝。但是真的是菜豆吗?菜豆不会长成爬蔓植物呀,真是个奇怪的故事……

?胡安学校的作业本上总是写满了老师的评语,说他是个非常不专心的孩子,喜欢在课堂上想入非非。现在胡安可给了所有那些老师一个理由了,在他眼前出现了一条悬空的神奇的绳索。“我应该爬上去,我得看看这是什么。”他这样想着,开始攀着绳索向上爬。

?胡安爬到了十米高的时候,就害怕得不敢继续了,但是也没有勇气松开手,于是就停在了那里,不知道该怎么办,他的小手很疼,胳膊开始颤抖,他决定慢慢地滑到地面上去,然后从家里随便找个人来,让他看看这条绳索。但是他刚准备动一下,就感到绳索开始下降。

?突然,从很高的地方传来一声:砰……胡安一下子掉在了地面上,绳索开始往他身上落,好像终于从固定它的地方松开了。

?绳索不停地往胡安身上落,把胡安埋在里面形成了一座小山;胡安绝望地挪动着胳膊,这时他感到绳索湿透了……他终于从里面钻了出来,一溜烟跑回了家。

?父母不想听胡安解释,他到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开始下着细雨;一顿惩罚后,他上楼回到自己的房间,透过窗户看着雨,无法讲述自己的奇遇。雨不停地下了三天三夜,胡安的父母决定停止度假回城去;胡安无法回到发现绳索的地方了,全家人都监视着他,同时全家人都受够了那场绵绵不绝的雨。似乎所有人都认为他是那场雨的罪魁祸首……

?在绳索落地的地方,大雨形成了一个湖;随着时间的流逝,湖带来了植物,植物引来了动物,大草原变成了一个山谷;七十年后,那个被称为“拉坎提亚”的山谷里的湖成了当地河鳟最多的地方。最近一次我去那里,一些东西引起了我的注意,湖里的所有小艇上只有一个人没有在垂钓,那是一个老人,他看着沁凉的湖水,似乎在思念着什么,看了他好一会儿,我禁不住好奇心驱使,上前问他在找什么。

?“我的绳索。”他回答道。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小说生动形象地塑造了胡安这个人物,运用了语言和心理描写表现他的性格特点。

B . 小说通过细节描写,将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绳索”写得充满真实感,比如绳索从空中垂下来的样子,对胡安爬绳索的过程描写也很真实。

C . 小说主要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这样可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故事更具有真实感,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

D . 对比鲜明是这篇小说最突出的特色,看起来不可能发生的行为,就是通过胡安和“我”的对比表现出来的。

E . 小说中的“绳索”象征意义丰富,象征着成人缺失的童年好奇本能、象征人们向往的某种奇迹或理想等内容。

(2)

第??段的插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

小说主人公胡安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4)

小说最后两段安排七十年后寻找绳索的情节,结合文本和补充材料,探究这样写的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

3. (16分) (2019高二上·萧山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李密《陈情表》)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韩愈《祭十二郎文》)

(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 慈父见背见:看见。

B . 舅夺母志夺:改变。

C . 除臣洗马除:授予官职。

D . 不省所怙怙:依靠的父亲。

(2)以下分析和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 李密六个月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到了四岁,母亲被迫改嫁,李密是被祖母带大的。

B . “零丁孤苦”“茕茕独立”“形影相吊”“未曾废离”等词,直接描写其凄苦之情,令人读而生悲。

C . 李密反复陈述不能应诏是因为祖母染病,而且他感到了祖母的病一天比一天重。

D . 尽管朝廷催促非常急迫,但李密仍以亲情为由坚持不就,“欲苟顺私情”委婉地表达了他对这一做法的坚持。

(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B .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C . 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D . 明年,丞相薨。

(4)翻译下列句子。

①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②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5)用“/”给文中画线的语段断句。

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休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也。(苏辙《东轩记》)

三、默写 (共1题;共6分)

4. (6分) (2019高一下·合肥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引用“五丁开山”的神话传说,描写五壮士牺牲自己,开通了秦蜀两地交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描写琵琶在静默无声之后,突然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相同。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5. (10分) (2015高一上·深圳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以下小题。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①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②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在唐中宗时曾被贬到南方极为偏远的峰州,本诗是他流放途中所作。①迟日:春日。②京国:指长安。

(1)

从诗歌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哪种体裁?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

杜甫有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就表现手法而言,与本诗中一句相同,请指出来并作简要赏析。

五、语言表达 (共4题;共23分)

6. (10分) (2017高三下·陕西模拟) 阅读以下两则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简体化汉字已使用了几十年,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郁钧剑、宋祖英、黄宏、关牧村等21位文艺界的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一份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建议在小学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将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

(《南方都市报》3月14日)

材料二:近日,针对全国政协委员要求“小学设置繁体字教育”、“逐步恢复繁体字”的提案,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代表教育部作出回应,称“推广简化字”是法律的规定,教育部要依法行政。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则对依法推广简化字表示支持。

(《潇湘晨报》3月14日)

(1)

用一句话概括以上两则材料所说的现象,不超过20字。

(2)

针对以上的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简要分析。

7. (3分) (2017高二下·黄陵期中)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所谓“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①________ ,才有家庭和睦、人民幸福。试想,一个生灵涂炭、战乱纷争的国家,②________?而当前,中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阶段。如何实现民族复兴,③________。这不,习近平也交代了:“广大家庭都要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家庭梦融入民族梦之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我们4亿多家庭、13亿多人民的智慧和热情汇聚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8. (5分)仿照下面的示例,以“温暖”为话题,另写几个句子,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文化因交流而丰富,心灵因交流而沟通,友谊因交流而加深。

9. (5分) (2015高一上·厦门期中) 文言固定搭配释义。

①“何辞为”中的“何……为”:

②“孰与君少长”中的“孰与”:

六、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17高一下·太原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最近,位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摩泽维尔,一家名为卡鲁索的意大利餐厅颁布了熊孩子禁令:拒绝5岁以下的

小孩入内就餐。

老板认为,熊孩子让幽静的饭店格外刺耳,甚至连熊孩子的家长也不管教孩子。他们一点都不在意其它顾客的感受。为了其他顾客的用餐环境,他必须作出一个选择,捍卫自己的坚持。

某顾客认为,现在拒绝小孩子,那之后呢?有禁止那些大声讲电话,吵闹大笑的成年人吗?这种公然歧视的行为让人震惊。下一步是不是该禁止老人了?因为他们吃饭太慢!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老板或某顾客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七、语言文字运用 (共4题;共8分)

11. (2分) (2017高二下·延安期中) 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饯别zhàn馔玉zhuàn金樽zūn千金裘qiú

B . 老妪shù夷歌yí溽暑rù霁寒宵jì

C . 赂秦luò草芥jiè伶官líng 暴霜露bào

D . 病偻lǚ鸡豚tún喟然kuì硕而茂shùo

12. (2分)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心神恍惚竟相生长轰然坠地骄阳高悬

B . 失魂落魄亘古不变专心至志急于求成

C . 坦然安卧变换莫测声名狼藉恪守不渝

D . 淋漓尽致猝然去世窸窸窣窣荡然无存

13. (2分) (2019高二上·台州期末)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任何生物如果能以任何方式发生有利于自己的、尽管是微小的变异,它在复杂的而且时常变化中的生活条件下,将会获得较好的生存机会。

B . 他没到过新疆,更没见过达坂城的姑娘,就凭借自己的想象,填写了生动、俏皮的歌词,从此,这首歌像

插上了翅膀,不胫而走。

C . 岐江公园使我们看到了那些被熟视无睹的人们,推开了被时光默默淹没了的“单位”之门,迎面吹来清新怡和的风,听到劳动的人们在歌唱。

D . 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浮光掠影。

14. (2分)下面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对《再别康桥》主题的理解,课后,同桌提出了一些异议,我认为是正确的。

B . 关于复原米洛斯的维纳斯那两条已经丢失了的胳臂的方案至少有三种以上。

C . 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

D . 大家在写作文时一定要注意表达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

1-1、

1-2、

1-3、

2-1、

2-2、

2-3、

2-4、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

3-1、

3-2、

3-3、

3-4、

3-5、

三、默写 (共1题;共6分)

4-1、

4-2、

4-3、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5-1、

5-2、

五、语言表达 (共4题;共23分)

6-1、

6-2、

7-1、

8-1、

9-1、

六、作文 (共1题;共5分)

10-1、

七、语言文字运用 (共4题;共8分) 11-1、

12-1、

13-1、

14-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