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田土壤培肥技术规程

农田土壤培肥技术规程

农田土壤培肥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陕西省农田土壤培肥的原则、目标以及主要技术措施,供农业生产参考使用。

本标准适用于陕西省中低产农田,为陕西省地方标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310-1996 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

GB18877-2002 有机无机复混肥

NY/T1334-2007 畜禽粪便安全使用准则

NY 525-2012 有机肥料

NY/T2148-2012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用于本标准。

3.1 中低产田

耕层有机质含量低,土壤瘠薄,结构不良、必需营养元素缺乏、供肥和保肥能力差、作物产量低于当地平均产量的农田。

3.2 土壤培肥

针对具体区域、作物、耕作和栽培制度,以合理施用有机物料和无机肥料为手段,通过提高土壤有机质,使土壤肥力不断提升,实现作物高产稳产的措施。

3.3 商品有机肥

按照国家有机肥料标准,对来源于植物和(或)动物有机物料经过一定工艺过程加工生产而成的,可施于农田土壤以培肥地力、提供植物营养为主要功能的商品肥料。

3.4 绿肥

绿肥是人为种植、用于养地沃土的短期或速生植物,主要是豆科植物。这类植物一般在生长旺盛时期直接翻压或刈割堆腐后施入土壤。

3.5 秸秆还田

将富含有机物质和作物必需养分的秸秆在作物收获后通过不同方式还入农田,以达到培肥土壤、提高地力,实现作物高产和稳产目标的措施。

4 培肥原则

以有机培肥为主,增施有机肥、秸秆和绿肥等有机物料,推行保护性耕作,不断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实施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协同提升土壤有机碳氮含量,稳定土壤磷钾供应能力,满足作物对必需微量元素的需求。

5 培肥指标

陕西五个主要农业区域农田土壤培肥指标如表1。其中各项指标均为20cm表层土壤的测定值。测定方法为土壤有机质(GB9834-88)、全氮(GB7173-1987)、碱解氮和有效磷(参照《土壤分析技术规范》)、速效钾(NY/T 889-2004)、pH(NY/T1377-2007)。

6 培肥技术

6.1 土壤耕作

土壤深耕、深松与旋耕结合,及时耙耱。作物播种前旋地深度不少于15 cm;收后、播前松耕深度不少于20 cm。深耕不需每年进行,冬小麦-夏玉米轮作3~4年深耕一次,深度不少于30 cm。

农机条件具备的地区,采用少耕、免耕等保护性耕作,促进土壤有机质累积和提升。

6.2 科学施用无机肥料

采取测土配方、监控施肥技术,根据土壤养分供应能力和作物需肥特性,按照“氮肥总量控制、分期按需追施,磷钾肥衡量补充,微量元素因土补缺”的原则,科学施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肥料。

6.3 增施有机肥

6.3.1 肥料选择

有机肥源可采用经过堆腐或沤制腐熟,无毒、无害的粪肥、厩肥、土杂肥、沼肥、饼肥、有机下脚料和废弃物,也可以采用商品有机肥。施用时要根据作物与土壤实际情况,配合适量的氮磷钾化肥,相互调剂、平衡施肥,提高肥效。

6.3.2 肥料用量

粪肥、厩肥、土杂肥、沼肥、其他有机下脚料和废弃物,一般每公顷用量为15~45 t,饼肥一般1.5~7.5 t;商品有机肥可按具体商品推荐量施用。

6.3.3 施用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